浅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成败论的观点
![商鞅变法的成败论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a619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f.png)
商鞅变法的成败论的观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改革。
商鞅作为秦国的智囊,通过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得秦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统一六国的秦朝。
然而,商鞅变法的成功并非没有争议,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面从积极的角度出发,阐述商鞅变法的成败之论。
首先,商鞅变法的最大成功在于对法律制度的革新。
商鞅以法治为根本,推行“礼法合一”。
他推翻了以前的封建祭祀制度,建立起了严密的法律体系。
商鞅修建了许多碑刻,将法律制度写在碑上,以普及法律知识,使人们能够明白法律的内容和执行标准。
在商鞅的改革中,秦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部皇家法律典籍《昭明法度》,为后来的法律制定和修订提供了范本。
这一改革实现了法律权威的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商鞅变法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其次,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商鞅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田制。
均田制使得土地按照人口数目进行划分,每户人家拥有相对平均的土地。
这一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商鞅还建立了农田水利工程,兴修水利渠道,使水源充足,为秦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商鞅变法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商鞅变法对于消除区域间的分化与隔阂,实现统一和统一大一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鞅推行的郡县制,取消了封国,实行了统一的行政区划。
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行政体系,商鞅将原来相对封闭的区域打破,打通了各地之间的交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商鞅还卫灵公推行君主专制,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中化,统一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高效,加速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这些变法举措减少了地方豪强和封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为国家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失败。
首先,商鞅变法在执行过程中过于强调一刀切的行政手段,缺乏灵活性和人文关怀,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
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
![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c0440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5.png)
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变法主要旨在巩固秦国的统治,加强国力,提高军事实力,为后来的秦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商鞅变法也受到了不同的评价和争议。
正面评价:
1. 加强中央集权:商鞅通过废除诸侯分封制度,建立郡县制度,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统一管理。
2. 推行法治思想:商鞅提出了法治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刑罚,并实施公正的司法制度,为社会带来了秩序和稳定。
3. 改革军事制度:商鞅推行军功爵位制度,激励士兵的战斗意志,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为秦国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4. 提倡土地改革和均田制:商鞅通过实行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
负面评价:
1. 高压统治和暴政:商鞅推行变法的手段残酷,对反对者实施严厉的打压和处罚,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压迫和苦难。
2. 文化破坏和焚书坑儒:商鞅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破坏了古代文化传统,导致了大量文献的损失。
3. 社会不平等:商鞅的改革导致了贵族地主的剥夺,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4. 对于民生问题的忽视:商鞅变法主要注重加强国家的军事和统治能力,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关注较少,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总体而言,商鞅变法在加强秦国中央集权、推行法治、改革军事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政策手段和社会影响方面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因个人观点和历史背景而有差异,但它无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述商鞅变法的评价
![简述商鞅变法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c7829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5.png)
简述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其举措和效果至今仍被后人评说。
本文将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正面与负面评价。
一、商鞅变法概述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措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实行变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阡陌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推行法治,强调重农抑商等。
二、商鞅变法的正面评价
1.促进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奖励耕战,鼓励人们从事农业和战争,为秦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2.增强国家实力: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使士兵在战场上为国家立功获得爵位,激发了军队的战斗力。
秦国因此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推动社会进步:商鞅变法强调法治,废除世袭贵族特权,选拔贤能,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同时,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民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三、商鞅变法的负面评价
1.激化社会矛盾:商鞅变法在推行过程中,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导致国内矛盾尖锐。
商鞅最终被车裂,秦孝公死后,变法成果一度受到冲击。
2.过度重视法治:商鞅变法过于强调法治,导致法律过于严苛,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副作用:虽然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过度抑制商业发展,导致秦国在战国后期的经济相对滞后,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看法800字
![商鞅变法的看法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f8f21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1.png)
商鞅变法的看法800字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政治经济一片混乱,国力弱小,处于战乱不断的状态。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提高秦国的国力,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法者,人之所以治也”。
他提出了以法治国,以法治人的理念,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这其中包括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军事制度的改革、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等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是土地制度的改革。
商鞅废除了封地制度,实行了平均地税制度,减轻了平民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他还实行了工商业发展政策,鼓励人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提高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次是军事制度的改革。
商鞅进行了兵制改革,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度。
这样一方面减弱了贵族地主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国家的统一度和对外扩张的能力。
此外,商鞅还实行了兵员编制和军事训练的标准化,使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为秦国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三是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
商鞅实行了钱币统一制度,废除了各个诸侯国的货币,统一以秦币为主,并采用官铸铜钱的方式发行货币,方便了贸易交换和农民的纳税。
此外,商鞅还进行了租调制度的改革,通过合理确立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增加了国家的土地收入。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正义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了很多的反对和质疑。
一方面,商鞅变法的改革举措过于激进,给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些人群不断进行反对和抵制。
另一方面,商鞅变法过于强调法治,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意愿,这导致了一些政策的不切实际和不得人心。
此外,在变法过程中,商鞅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残酷和不人道。
他采取了严厉的法律手段对付反对他的人群,并采取了集体制裁的方式对付那些不合作的地方。
这些举措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不满和抵触,使得他的变法举措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史学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史学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3cd3b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5.png)
史学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个小国到一个大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然而,商鞅变法也遭受了一些批评,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专制统治的体现,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推行法家思想的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个小国到一个大国的转变。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实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实行法律统一,推行军功爵位制度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统治能力和战斗力,使秦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商鞅变法还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它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商鞅变法的实施,也遭受了一些批评。
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专制统治的体现,因为它实行了郡县制,设立了三公九卿,推行了军功爵位制度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使君主的权力更加集中。
有些人则认为商鞅变法是一种推行法家思想的行为。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惩罚,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严格执行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了法律统一,推行了军功爵位制度等,都是为了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推行法家思想。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地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个小国到一个大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实施,虽然有一些消极影响,但是其积极影响远远超过了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个小国到一个大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认识看法
![商鞅变法的认识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4d0a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c.png)
商鞅变法的认识看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被广泛认为是战国时期秦国迅速崛起的关键之一。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制化,增加秦国的军事力量,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
商鞅变法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统一的法律,确立严格的刑罚和奖惩机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差役制度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国家的治理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不久,就实现了兼并其他六国,一统天下的壮举。
然而,商鞅变法也面临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商鞅变法过于强调军事力量,忽视了人民的疾苦,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此外,商鞅的变法对贵族和地方势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引发了一些反对声音。
另外,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鞅变法的长期效果。
总体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和统一中国的进程。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认识。
评价商鞅变法300字
![评价商鞅变法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e1520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6.png)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其内容深度和历史意义都非常显著。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土地私有化等,这些改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首先,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度非常高。
他不仅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还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得秦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商鞅变法的实施力度也非常大,他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行。
其次,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同时,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它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局限与争议。
例如,商鞅变法的措施过于强硬,对于一些弱势群体不够关心,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
同时,商鞅变法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过于强调法律的作用,忽视了一些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它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商鞅变法存在一些局限与争议,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简谈商鞅变法
![简谈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2c4d0e90c69ec3d5bb7598.png)
简谈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著名、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本文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失败的因素。
有利的经济环境为变法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切合国情的立法和充分的舆论宣传保证了新法的顺利实施。
这些有利的因素促成了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也因此一跃成为七国之首,弹压六国,成就帝业。
侵害贵族利益,一些国策不得人心,最终导致商鞅变法失败。
有利的经济环境为变法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秦族属于我国古代东部嬴姓氏族的分支,后其族居处不断变动,史称“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其中较多的秦族成员聚居在六盘山麓、渭水上中游一带。
渭水中上游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畜牧,此时秦族的畜牧经济成了主要经济来源。
穆公时,在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已跃居领先地位,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东方和南方的齐、晋、楚等国。
穆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 ,晋国因灾荒求粮于秦,秦穆公慷慨应允,将大批粮食供给晋, “以船漕东转,自雍相望于绛”。
足见秦农业之发展程度及粮食储备之丰实,否则,这样大规模的外援是难以想象的。
手工业方面,秦国青铜器铸造也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他方面如医学等都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业的繁荣,奴隶主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生活,依仗权势侵占国家资财,加紧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出现了秦简公“国内多忧,未遑外事”的局面。
为稳定统治、缓和矛盾、增加国家财力,公元前408 年,秦简公实行“初租禾”,改变原来的剥削方式,依据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租税这样一来,除公田外,大量的私田也被划为纳租之列,从而扩大了税源。
赋税制的改变也使得田主的私有土地被认可,新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从幕后走向台前。
公元前385 年,秦献公为改变秦落后面貌,又一次推行改革。
公元前384 年实行“止从死”,废除在秦盛行300年的殉葬制。
公元前375年定户籍“户籍为伍”,即将五家编为一伍。
商鞅变法论文
![商鞅变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fe1a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d.png)
商鞅变法论文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革命。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在秦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后世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起因是秦国弱国时期的政治混乱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深。
在此背景下,商鞅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国家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方案。
首先,商鞅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将国家分为三公九卿的行政机构,同时设立了监察机构来监督各级官员的廉洁和履职情况。
这些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权程度,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经济方面,商鞅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措施。
他提倡耕者有其田,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个体土地所有制,激励农民主动耕种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商鞅还推行了市易税制,简化了税收制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商鞅还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文化上的改革。
他加强了军事制度,推行了兵役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文化上,商鞅推行了法家学说,弘扬了法治思想,倡导以法律为根本的治国理念。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对秦
国的统一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的变法思想和实践为后世政治家和改革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商鞅变法论述
![商鞅变法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157b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6.png)
商鞅变法论述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核心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升秦国的国力。
他主张取消贵族特权,实行君权专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国家的统制力。
首先,商鞅变法进行了土地改革。
他废除了土地的出身制,将土地划归国家所有,然后按照军功和财富等级分配给公民。
这样一来,贵族世袭的土地特权被削弱,使得社会上的阶级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
其次,商鞅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他实行了严密的监察制度,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他制定了清晰的刑法和刑罚,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这种法治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腐败和违法行为,提高了社会的秩序。
此外,商鞅还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推崇兵力合理化,提倡以实力强大的军队来维护国家的安全。
他将军队改为军功升迁的制度,鼓励士兵勇敢战斗,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的变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
尤其是他对贵族特权的打击,激起了贵族的不满和反抗。
然而,商鞅变法的成功,确实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施法治和军事改革等措施,成功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崛起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壮大的历史意义
![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壮大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74940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5.png)
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壮大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事件,对秦国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是由商鞅在秦昭王时期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变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商鞅变法改革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封建制度。
商鞅推行的封建制度打破了贵族家族世袭的权力体系,建立起以法律和官僚为中心的政治体系,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统治效率和治理能力。
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集权和统一,为后来秦国的一统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商鞅变法调整了军事制度,实行了兵制。
商鞅废除了诸侯之间的私兵制度,统一了兵役制度,将军队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这为秦国后来的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次,商鞅变法改革了经济制度,推行了轻徭薄赋。
商鞅取消了以前的重农抑商政策,改变了贵族剥削农民的现状,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后来的建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商鞅变法推行了土地私有制。
商鞅取消了以前的世袭制和部落制度,提倡了土地私有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为秦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最后,商鞅变法改革了文化教育制度。
商鞅推行了“杂务”的政策,打破了世袭的文官制度,选拔和任用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大大增强了秦国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秦国的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提高了国家统治的效率和治理能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热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a5c4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3.png)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1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源于中国古代,是指将封建营建置、宗法制度和社会政治体制进行变革的法治运动,得名于战国时期商鞅。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一次政治和法律变革运动”,它受到众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关注,也被视为拓展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成果。
2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改革农业机构和社会政治体制,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法律,而且着眼于实用制度的建立与调整。
政治方面,商鞅变法规定国家和诸侯国根据先后降服等原则稳定城池、宗法职权来统治国家;经济方面,则将封建制度下的农业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成地租和农民财产的混合体;法律方面,商鞅以保护农民的利益来代替与财富有关的单纯规范,从而使得法律更加和谐。
3 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颠覆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给封建法律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极大拓展了封建法律的界限,增加了法律禁止内容,建立了社会维护机制;它体现了正义指向,注重实效,从而使封建法律发展了进一步。
商鞅变法也是中国社会政治转轨的实际标志,它将自古以来由社会阶级权限控制的封建社会体系改变为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的自然平等社会体系,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封建法律思想的时代广度和内涵深度,对于中国中古时期的法律发展,以及现今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简述商鞅变法
![简述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4b842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2.png)
简述商鞅变法内容及意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
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
3、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
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4、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的意义:
1、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2、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eda7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a.png)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中国的战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个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商鞅变法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它的影响深远。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遗产,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由商鞅主导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在商鞅的改革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他建议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使农民可以直接租赁土地,并且农民可以利用土地进行商业交易,这种租赁土地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商鞅还推行了户籍制度和均田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平衡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同时,商鞅还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推动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些措施为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并逐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商鞅的改革在当时深受争议,引起了一些贵族的反对,但是商鞅毅然决然地推动了改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在当今中国,商鞅的思想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很多宝贵的启示:首先就是要不断的进行变革,创新思维,改进行为;其次就是要加强中央的调控,保持国家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后就是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毅力坚韧等,这些都是商鞅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其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其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c9f3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2.png)
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的变法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一些认识:
1.集权思想:商鞅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调君权至上。
他认
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因此提出
了“权谋国家法”,即力图通过中央集权来提高国家的统治
能力和统一行动。
2.改革思想:商鞅变法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上。
他主张废除封建的世袭制度,推行官员选拔和晋升的功绩
制,并废除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郡县进行直接的
中央控制。
此外,商鞅还实施了土地改革和收服诸侯国的
政策,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3.极权治理:商鞅提倡以法治国,但他的政策实施中也采取
了强力手段。
他通过推行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严苛的刑罚,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力。
商鞅的改革手段具有强硬和
专制的倾向,为后来秦国和整个中国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4.经济发展思想:商鞅注重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他
提出加强农业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商鞅的改革措施
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并为秦国日后的崛
起和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商鞅的变法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抵抗。
商鞅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引发了对他的批评和反对。
同时,商鞅变法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君主制度和法治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商鞅变法的观点和看法
![对商鞅变法的观点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b1076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对商鞅变法的观点和看法商鞅变法,这可是历史长河中一段响当当的篇章啊!说起商鞅变法,那真像是给一个久病的巨人下了一剂猛药。
在那个时代,旧有的制度就像腐朽的梁柱,摇摇欲坠,国家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商鞅就像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大夫,决心要为这个国家来一场大手术。
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这好比是打破了贵族们的金饭碗。
以前,那些贵族子弟啥都不用干,就能凭着出身享受荣华富贵。
可商鞅说不行,要凭真本事吃饭!这能不让那些贵族们跳脚反对?但反过来想想,要是一直让这些没本事的贵族占着高位,国家能有啥前途?奖励耕织,这一招可太妙啦!就像给勤劳的农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以前种地织布没啥盼头,现在干得好有奖励,谁还不拼命干?这让国家的粮仓满满当当,布帛也充足起来。
这不就像家里有了充足的粮食和衣物,心里才有底嘛!还有军功爵制,那简直是给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荣耀的大门。
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能立功受爵,不再是只有出身好的才能出人头地。
这就好比一场公平的竞赛,谁有本事谁上,多让人热血沸腾!可是,商鞅变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变法就像是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风浪可大着呢!触犯了那么多贵族的利益,他们能善罢甘休?商鞅自己最后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但咱能因为这个就否定变法的意义吗?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的时候又苦又累,还可能会有各种问题,但要是因为这些就半途而废,能有后来坚固漂亮的房子吗?商鞅变法虽然过程艰难,甚至商鞅本人遭遇不幸,但它给秦国带来的强大是实实在在的。
从长远来看,商鞅变法让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渐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霸主,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这难道不是变法的巨大成功吗?咱们今天回过头去看商鞅变法,它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当时的秦国。
它就像一颗种子,在历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所以说,商鞅变法是一场伟大的变革,虽然有波折,有牺牲,但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我们应该从中学到,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商鞅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商鞅变法的经验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e56fc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4.png)
商鞅变法的经验和教训商鞅,这位在秦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改革家,以其推行的变法为秦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商鞅变法不仅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商鞅变法的核心在于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以及推行法治,重视实际斗争中的才干和智谋的培养。
这些措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变法,秦国逐渐由一个弱小的国家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商鞅变法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因此极力反对变法。
此外,商鞅本人在变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过于严厉和极端的做法,使得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心。
从商鞅变法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商鞅变法通过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等措施,使得秦国逐渐崛起。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改革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商鞅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这告诉我们,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再次,改革需要注重民生。
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生问题,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告诉我们,改革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和政治层面的问题,还需要注重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最后,改革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
商鞅变法过于严厉和极端的做法使得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心。
这告诉我们,改革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启示,坚定改革的信念和决心,注重民生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谈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3d4a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谈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影响是深远的。
其军功爵制让官位世袭制变成了官位封授制;从此“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官职和爵位的授予不再以宗室、血缘封,而是采用军功的大小进行授予。
这就为中国后来彻底消灭贵族打下了基础,让今天的中国没有像欧美、日本一样延续几百年的贵族出现,天下人坐而平等,只要努力,皆可为贵族。
其重农抑商发展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后积重难返,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限。
当然,这是后人的失败,不是商鞅的错误。
其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凝聚力,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深之又深,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县制。
总之,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始皇后来统一中国的强大军队战斗力和经济实力,秦始皇能否统一六国还未为可知,即使能够统一,其时间也不会如此迅速。
对比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多样的,总的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秦孝公变法的决心比宋神宗坚定。
为支持变法秦孝公敢于公然向守旧派作斗争,不是像宋神宗一样软软绵绵,遇到太后阻拦就萎缩不前,而秦孝公是敢于像太子师傅好宗亲开刀的。
二是秦孝公敢于放权,给了商鞅足够的权利,生杀大权尽授之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商鞅处死旧贵族7000多人,而秦孝公对于商鞅惩治阻挠者不干扰,这是宋神宗无法办到的。
三是秦孝公在位时间长,这就是长命的意义。
秦孝公在位二十多年,让商鞅的变法持续了足够长的时间,产生了良好结果。
试想宋神宗在位时间也足够长,熬死了老太后,王安石变法又会怎样呢?最后就是商鞅变法确实有利于秦国和新兴既得利益者,而秦孝公的长时间在位,让这些新兴阶级进入了权利中心,使得秦孝公死后即使商鞅被处决,新兴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依然保持商君之法。
这些个人认为就是商鞅变法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
以上是我个人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db2f3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d.png)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经典的政治理论,由商鞅著篡政改革而得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商鞅变法强调权力和重要性。
他认为,尊重灵活的权力有助于实现政治目标。
他解释说,权力对于社会秩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保证权力的稳定性,提高权力的绝对地位,不仅可以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商鞅变法强调仁政。
他认为,仁政统治是实现政治理念的关键。
他指出,仁政应该尊重群众的权利,维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喜好,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群众的问题。
总之,仁政统治是确保政治理念的实现的最佳选择。
最后,商鞅变法认为政治国家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
他认为,政治联盟的统一可以有效地排除内部分歧,压制外部敌对势力,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只有在统一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能力,才能使国家可以受益于群众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是一种极具历史意义的伟大政治思想,其理念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权力的合理分配,仁政统治,以及政治国家的统一,对实现中国古代政治理想具有重要影响力,也为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商鞅变法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韦润儒(选修课论文)
关键词:商鞅变法结果历史意义
战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一直以来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帝王将相轮番登场,各路豪杰纵横捭阖。
战国初期,韩、赵、魏分据晋国,随后田氏带齐,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赵、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后来秦国却一统天下,这与商鞅变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这样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它让秦国拥有着当时最为管用的制度。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年经时候喜欢刑名之术,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
后来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重病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得不到魏惠王的认可,于是公叔座让商鞅离开魏国但是商鞅并没有立刻离开。
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颁布求贤令,于是便携《法经》投奔秦国。
第一次朝见秦王时商鞅以帝道游说秦孝公但是没有被采纳,反而被认为是狂妄之徒;第二次见孝公时商鞅以王道说之,孝公仍然不为所动,第三次商鞅拿出了霸道之术,虽然没有被立刻采用但是却的到了秦孝公的肯定,于是乎,商鞅在后来的会面中大谈富国强兵之道,孝公深为折服,不久之后重用商鞅。
后人在看这段历史时,有人认为商鞅是一个和孝公一样的野心家,其实他一开始就想推销自己的霸道之术,但是在这之前他想试探一下孝公,以了解其内心想法。
而孝公多次接见他说明孝公也认为来着不是这么简单。
孝公六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全权负责国家体制改革,对于商鞅这样一个外族人,孝公把行政大权交给他一方面可以看出孝公对商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表露出孝公力图变法、富国强兵的不变信念。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在秦国推行变法,但是害怕招到国人的非议,危害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他召来群臣商议此事,为自己变法找到理论依据,使之名正言顺。
果然,变法一提出,甘龙、杜挚就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就是人们提及的舌战群儒,商鞅的精彩表现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给自己赢得了舆论上的优势。
变法之争结束以后,秦孝公命商鞅实施变法事宜。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
这一举动让百姓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可以信任。
于是乎,商鞅以仅仅50金的代价就争取到了实行变法的群众基础,这实在是高。
就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也高度评价,认为凭借着一点就足以“治四海,平天下了”。
一切就绪以后,商鞅奉命颁布了《垦草令》,由此开启了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的贵族加入到农业的生产中来、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
在今天人的眼里看来,实行限制商业发展的方法似乎不是特别明智,但是如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站在当时人们的眼中看待问题的话就不是很难理解,而且还会对商鞅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产生钦佩。
对于土地而言,稍微有点经验的人在看完农夫庄稼的长势后都可以大概估计出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应该向国家缴纳多少税。
但是对于商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虽然家在国内但是由于经商的特殊性常常出门在外,到各个国家去。
至于年收入是多少,在当时的管理体制下几乎是不可
能的事。
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利益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害,而且,商人们在国外还会自然而然的接触到国外的思想和观念,回来以后可能就不是那么安分了,这会对国家在精神上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就会受到冲击。
商鞅的耕战立国可以说是通过对国家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社会资源的绝对控制实现的,这就是说社会各种资源国有化是商鞅新法的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而这正是商鞅极力打击私营工商业的根本原因,他希望国家政府所能拥有财富不因为商品流通和买卖聚集在非官方的人手里,一旦私人手里囤积了大量可供交换的物资,就会形成一股可以与官方抗衡的民间力量,他们不但扰乱了官方的国有经济制度,而且还能够极大弱化了国家对老百姓的控制力度。
这样一来,在商鞅的秦国,只有公家、没有私人;只有国家,没有个人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聚富于公。
老百姓的选择十分有限,生活单调,但是资源和财富却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集中,从而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对外力量。
商鞅的法令一颁布就引来了百姓接连不断的投诉,许多达官贵人带头违法,不久之后,太子也违法了法令,但是由于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不能处死,所以商鞅采纳旁人的意见,将太子的文化课老师公孙贾斩首,在体育课老师公子虔的脸上刻字以示严惩。
第二天,消息传开以后,秦国官僚和百姓无不对法令严肃对待,令行禁止,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第一次的成功变法为基础,秦孝公又命商鞅继续推行变法,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更进一步。
主要内容有: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实行征赋;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等等。
两次变法综合起来看,它主要包括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严酷刑法三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变法中的统一度量不仅促进了秦国工农业的发展,为秦军的许多提供了许多统一标准的武器装备,这与今天的武器制造思想很是一样,可以说是为秦国的军队能屡战屡胜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还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推行土地的私有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高了农民们的种植积极性,为秦国的军队提供了不间断的物资补给。
经过变法,商鞅达到了其预先的目标:利出一孔。
这就极大促进了百姓们为了生存发展而为国家卖力。
法律的作用往往是通过惩罚来体现。
商鞅的新法到处充满毫无弹性的强制色彩,《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
商鞅执法严厉,处罚残忍,杀人无数,用刑无度。
《资治通鉴》记载到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犯罪,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
如此酷刑与商鞅作为法家代表人物,认为人性本恶有很大关系。
在商鞅的眼中,有功论赏,无功论罚。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确立了一种对中国后来影响深远的经国理念:中国式重农主义。
它的基本特点是重小农,同时抑制工商业。
这种治国观念在秦汉以后基本上继承了下来,在两千年的王朝政治发展中基本没有变化,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同时,由于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不管怎么说,商鞅变法终究是让秦国走向强大,成为对内疯狂镇压,对外野蛮扩张的战争机器,在历史上高速运转了一百五十年。
商鞅变法的成功除了是商鞅个人的才干超群,秦孝公全力支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秦国没有形成一个贵族阶层,在建国的伊始就没有依赖过公室贵族,没有给予他们实权。
当时着手进行变法的国家不仅仅只有秦国,还有魏国和楚国,但是由于他们的贵族势力强大,掌控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所以虽然魏文侯是一个罕见的开明君主,重用贤臣,力主改革,一度使得魏国称霸。
但是随着魏文侯的离世,变法就在贵族的反抗中草草结
束。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在蛮夷之地的秦国里得以以一个胜利的改革家的身份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为后人所敬仰。
参考文献:
《战国七雄》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李山著;
《大秦帝国的野蛮成长》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祝和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