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体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连杆课程设计

连杆课程设计

连杆课程设计说明书院别: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工程热物理090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月目录前言:一、连杆概况-------------------------------------------------------------- 31.连杆的结构特点---------------------------------------------------- 42.连杆工作情况-------------------------------------------------------43.连杆设计要求-------------------------------------------------------44.连杆的材料选用----------------------------------------------------5二、连杆PROE建模----------------------------------------------------51.建模步骤----------------------------------------------------------- 52.建模最终图-------------------------------------------------------12三、连杆ANSYS有限元分析----------------------------------------121.导入模型------------------------------------------------------------122.创建网格------------------------------------------------------------133.设置载荷和约束---------------------------------------------------144.求解------------------------------------------------------------------145应力应变结果显示------------------------------------------------15四、总结-------------------------------------------------------------------16五、参考文献-------------------------------------------------------------16前言连杆是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

连杆盖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

连杆盖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

目录一、零件的分析 (3)二、工艺规程设计 (4)三、铣床夹具设计 (9)四、设计小结 (12)五、参考文献 (13)一、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生产类型根据所给要求,以确定,本两件加工属大批量生产。

2、零件的工艺分析此零件为连杆合件之一——连杆盖,连杆盖的视图完整,尺寸、公差与技术要求齐全。

此零件形状结构较为简单,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是基准孔Ø81+0.0210mm以与小头孔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µm偏高。

基本思路为先加工大头孔再以其为基准来加工小头孔。

在小头孔中间的大的沟槽需要用R67mm刀具去加工,同样在加工大头孔内表面的沟槽时也要用特殊的R25mm的刀具去加工。

此外还应该注意:1.该连杆盖为整体铸造成型,其外形可不再加工,根据GB/T 6414-1999的规定,铸件尺寸公差代号为CT公差等级分为16级,由于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不是很复杂,为大批量生产,从减少加工难度来说,经查机制工艺手册,毛坯采用铸造成型。

2.连杆小头孔对A基准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

3.大头孔两端的台阶面对B基准的对称度公差为0.3mm。

4.小头孔中间的沟槽,对基准B的对称度为0.2mm。

5.铸件毛坯需要经过人工时效处理。

6.材料QT450-10 。

7.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可采用穿入专用心轴,在平台上用等高的V型块支撑连杆大头孔心轴,测量大头孔心轴在最高位置时两端的差值,其差值一半即为平行度误差。

二、工艺规程设计1、毛坯的选择与毛坯余量确定在各类机械中,连杆盖为为传动件,由于其在工作时处于运动中,经常受冲击和高压载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该零件的材料选择QT450-10,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不是很复杂,为成批量生产模型,从减少加工难度来说,经查机制工艺手册,毛坯采用铸造成型。

因为零件形状并不复杂,但为减小加工时的切削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毛坯材料,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形状接近。

飞剪机减速器及四连杆执行机构设计说明书

飞剪机减速器及四连杆执行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飞剪机传动装置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 390414 班设计者 39041423 张龙指导教师杨洋2012 年 5 月 9 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飞剪机传动装置设计2.设计要求1).飞剪机用于轧件的剪切,在轧件运动方向上剪刃的速度应等于或略大于轧件运动速度。

2).为保证轧件剪切断面质量,要求飞剪机的一对剪切刀片在剪切过程中做平移运动。

3).剪刃的运动轨迹应是一条封闭曲线,且在剪切段应尽量平直,剪切过程中要求剪切速度均匀。

4)单向运动,频繁起动,使用期限为十年,专业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

3.原始技术数据4.设计任务(1)选择电动机。

(2)设计工作机构和减速器。

(3)选择联轴器。

(4)绘制减速器转配图1张,零件工作图2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1分。

目录一、飞剪机总体方案设计 (3)1.飞剪机总体布局 (3)2.执行机构设计 (3)3.电机的选择 (4)4.传动比的分配 (4)5.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二、传动零件设计 (6)1.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6)2.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9)3.四连杆机构设计 (12)三、轴的设计 (13)1.高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13)2.中间轴的设计与校核 (15)3.低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17)四、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1)1.高速轴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1)2.中间轴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2)3.低速轴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23)五、键的选择与校核 (25)六、减速器箱体及附件的设计 (27)1.减速器机体各部分结构尺寸 (27)2.润滑和密封形式的选择 (29)七、其他设计说明 (30)八、参考文献 (31)九、附录 (32)1)四连杆执行机构尺寸示意图 (32)2)四连杆运动特性参数表格 (33)3)刀刃轨迹 (34)4)刀刃速度 (35)5)刀刃角度 (36)一、飞剪机总体方案设计1.飞剪机总体布局如图,由电动机输出扭矩,用弹性联轴器连接电动机输出轴与三级减速器的输入端。

柴油机设计(活塞连杆组)

柴油机设计(活塞连杆组)

387柴油机设计(活塞连杆组)摘要本文主要介绍387柴油机活塞连杆组的设计。

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387柴油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中小型机械,环境往往较为恶劣,需要内燃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为农机产品提供足够的动力。

本次设计在387柴油机基础上加大了活塞的工作行程,改球形燃烧室为W形燃烧室,使其动力性与经济性都有所提高。

但由于工作行程的加大,平衡性变差,噪音与震动加大,在设计时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

燃烧系统采用直喷型,易启动,节能效果明显,可使经济性和动力性大大提高。

发动机转速为3000r/min左右,12h标定功率约27kW,符合当今低速汽车对转速及功率的需求。

通过参数及工艺性能的控制可使燃油消耗率保持在245g/kW.h以内。

本文着重讨论了活塞连杆组部位的设计要求及特点。

本人主要任务是设计387柴油机的活塞连杆组,首先根据柴油机的性能指标对柴油机主要的性能参数进行了选择。

然后在参照387柴油机的活塞连杆组进行结构设计。

在阐述活塞连杆组设计过程的同时也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作了总结。

本说明书中重点论述了387柴油机活塞连杆组的设计依据与设计过程。

关键词:柴油机,活塞,连杆THE DESIGN OF 387 DIESEL ENGINE (PARTS OFPISTON GROUP)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387 diesel engine parts of piston group. In this design, considering the 387 diesel engines are mainly appli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chine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s bad, need often has better performance for internal machinery products provide enough power. The Diesel 387 which designed this tim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Diesel 387 and increasing the piston stroke, with its power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enhanced. However, because of the work itinerary increased, its balance became worse, noise and vibration also increased. So in this design, I have to take some certain measures. Combustion Chamber using injection type, easy to start, energy saving effect, and can make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mproved greatly. The engine speed is 3000r/min, about 27kW/12h calibration power, speed and the current low power of the car needs. Through the parameters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control can make fuel consumption in 245g/kW.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linder important parts。

夹具说明书

夹具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铣“492QA”连杆体小头孔油槽专用夹具设计设计者:乔宏柱指导教师:李伟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 02设计要求 03题目分析 (1)连杆体 (1)连杆体的主要加工面及加工顺序 (2)夹具的要求 (2)4 夹具设计 (2)问题分析 (2)机床型号选择 (2)刀具形式以及各尺寸的保证 (3)方案设计 (3)定位方案设计 (3)夹紧方案设计 (4)接方式及连接零件的选取 (4)定位误差计算 (5)该夹具使用简要说明 (5)5设计感受和致谢 (6)参考文献 (6)1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有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主要目的是:1.提高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和巩固多门课程知识的应用,包括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精度与测量、工程制图、等;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正确逻辑与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绘图为从事机械相关行业的基本功,课程设计有助于更好的锻炼制图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5.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2设计要求题目:设计铣小头孔油槽专用夹具加工零件:连杆体492QA零件所用场合:汽油发动机零件材料:45Mn2中碳合金钢,模锻使用该夹具的工序:铣连杆体小头孔油槽体60 铣侧定位面体70 清洗体80 铣小头定位面体90 铣油槽体100 去小头油槽毛刺体110 粗镗连杆体大头孔体120 大头孔倒角体130 磨连杆体对口面体140 铣连杆体螺栓平台体150 去连杆体螺栓平台毛刺根据上列连杆体的加工工艺过程表,可以知道本夹具用于工序号“体90”的工序。

连杆机构设计说明书

连杆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平面连杆机构特性分析工程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2011250101班设计者肖丹 201125010131赵越 201125010132鲁崧201125010107 指导教师张伟社2014年1月16号目录一、设计题目简介及设计要求 (2)1.机构简介 (2)2.设计内容 (3)二、VC++程序设计说明 (5)1、四杆机构类型分析思路 (5)2、急回运动特性分析 (5)3、最大传动角和最小传动角 (5)三、程序设计 (6)1、设计思路 (6)2、程序代码 (6)3、程序框图 (10)4、图解法分析 (11)5、程序结果与解析法结果对比 (12)四、参考文献 (12)五、设计心得 (13)3.3图解法分析四杆机构的特性已知机架AD长500mm,连杆BC长350mm,连架杆1长200mm,连架杆2长450mm。

用Auto CAD画图解得极位夹角为11.459°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感谢我们的张伟社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加扣3346389411或3012250582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系):年级专业:指导教师:目录1 绪论 (1)2 零件分析 (2)2.1 零件作用 (2)2.2零件工艺分析 (3)3 工艺规程设计 (4)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4)3.2 基面的选择 (4)3.3制定工艺路线 (5)3.3.1 工艺路线方案一 (5)3.3.2 艺路线方案二 (6)3.3.3.工艺方案的比较分析 (6)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6)3.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小结 (13)4 夹具设计 (14)4.1 设计夹具的基本要求 (14)4.2. 对夹具体的要求 (15)4.3定位基准的选择 (15)4.4 定位误差的分析 (15)4.5 夹紧力的计算及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6)4.6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17)总结 (18)参考文献 (19)1 绪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夹具设计是对我们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后进行的总体的系统的复习,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毕业前进行的一次模拟训练,为我们即将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加工工业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工艺时须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

夹具设计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中批量生产中,常采用专用夹具。

这次设计,难免会有许多的问题,恳请各位指导教师给予帮助,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零件分析2.1 零件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柴油发动机连杆,连杆是主要传动部件之一,连杆在工作中承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

连杆体设计说明书

连杆体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连杆体工艺工装设计题目:连杆体夹具设计专业班级:2013数控(技师)学生姓名:章圣放(05),陈骄奇(06)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下表选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连杆体的两端面工序的夹具。

内容:(1)零件—毛坯合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3)夹具装配总图一张(4)夹具零件图一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

题目:连杆体夹具设计班级:2013数控(技师)学生姓名:章圣放(05)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目录序言 (4)PART1 工艺设计 (4)第1章零件的分析 (4)1.1零件的作用 (4)1.2零件的工艺分析 (6)第2章毛坯的制造 (6)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2.1.1选择毛坯公差等级 (6)2.2 各加工表面总余量 (6)2.3 根据加工余量绘毛坯图 (7)第3章制定工艺路线 (8)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3.2拟定工艺路线 (8)3.3 工艺方案 (8)第4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9)4.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4.1.1加工余量的确定 (9)4.1.2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9)PART2 夹具设计 (11)2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11)3装夹方案的选择 (11)课程设计总结 (12)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课程之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连杆体工艺工装设计题目: 连杆体夹具设计专业班级:2013数控(技师)学生姓名:章圣放(05),陈骄奇(06)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下表选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连杆体的两端面工序的夹具。

内容:(1)零件一毛坯合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3)夹具装配总图一张(4)夹具零件图一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

题目:连杆体夹具设计班级:___________ 2013数控(技师)学生姓名:章圣放(05)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目录序言 (4)PART1工艺设计 (4)第1章零件的分析 (4)1.1零件的作用 (4)1.2零件的工艺分析 (6)第2章毛坯的制造 (6)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2.1.1选择毛坯公差等级 (6)22各加工表面总余量 (6)2.3根据加工余量绘毛坯图 (7)第3章制定工艺路线 (8)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3.2拟定工艺路线 (8)3.3工艺方案 (8)第4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9)4.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4.1.1加工余量的确定 (9)4.1.2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9)PART2夹具设计 (11)2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11)3装夹方案的选择 (11)课程设计总结 (12)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课程之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PART1工艺设计第1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连杆是柴油机的重要零件之一。

连杆体与连杆盖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整体,其大头孔与曲轴相连接,将作用于活塞的气体膨胀压力传给曲轴,又受曲轴而带动活塞压缩汽缸中的气体。

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所以,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素来确保连杆的可靠性。

具余2C-CI材料:QT450-l0o零件图如下所示:图1-1 零件图1.2零件的工艺分析连杆体要求加工的平面有结合面、轴瓦锁止口、螺栓孔、大头中心孔、凹槽以及端面。

其中,零件的大头中心孔和凹槽面粗糙度较低且精度要求较高,为主加工面,需要进行较精密的加工过程,其余为次加工面,没有必要进行精密加工。

根据各面的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确定不同的加工方式。

第2章毛坯的制造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QT450-100。

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

所以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素来确保连杆的可靠性由于零件年产量为6660件,已达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铸造成型。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2.1.1选择毛坯公差等级查文献[2]表3.28。

这种铸件的尺寸公差CT为7-9级,加工余量RMA为F 级。

2.2 各加工表面总余量表2-1加工表面总余量由参考文献[1]表2.3-9可得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如表2-2所示。

主要面尺寸零件尺寸总余量毛坯尺寸公差CT 结合面28 2.530.5 1.8端面轮廓尺寸43 2.0+2.047 2.0①81mm孔①81 2.0+2.0①77 2.2表2-2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mm)2.3根据加工余量绘毛坯图图2-2毛坯图第3章制定工艺路线3.1定位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连杆的结合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们作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实现箱体零件“一面两孔”的典型定位方式;其余各面和孔的加工也能用它定位,这样使工艺路线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此外,结合面的面积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也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粗基准的选择: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同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现选取两个未铸造孔①12.5伽孔的下表面,R12外圆的圆弧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基准,此外还应能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最先进行机械加工的表面是精基准面-结合面。

用两支承钉支撑两个未铸造孔①12.5伽孔的下表面,限制Z的移动和X的旋转这两个自由度;用对活动动V型块夹紧R12的外圆表面,限制丫、X的移动Z、丫的旋转这四个自由度。

用粗铣的方式加工连杆体结合面。

以上端面为基准,对①12.5伽孔的加工是先钻孔再扩孔,然进行与连杆盖配对加工其它孔和端面。

3.2拟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先主后次,基面先行,热处理按段穿插,检验按需安排。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益,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3.3工艺方案工序I调质工序U粗铣连杆体结合面工序川粗铣凹槽,粗铣连杆体两端面工序W半精铣、精铣凹槽工序V钻并扩巾12.5的两孔;锪沉头孔工序切用螺栓将连体与连杆盖锁紧工序%用芯轴定位,粗镗、半精镗巾81的孔,并倒角工序毗粗铣轴瓦锁止口工序区半精铣连杆体两端面工序X粗磨①81的大头孔工序幻精磨巾81的大头孔工序刘检验、入库以上工艺过程见附说明书后的工艺卡片与图纸部分。

第4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4.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4.1.1加工余量的确定加工余量的确定采用查表法,主要以工厂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积累经验所制成的手册和表格为基础,并结合实际加工情况加工纠正确定加工余量。

查文献[1]表2.3-59查得各端面的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

粗加工工序余量由总余量减去后续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序余量之和而求得。

4.1.2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大头孔加工工序的分析:精磨后工序基本尺寸为81m m,其他各工序其本尺寸依次为:粗磨80.9mm-0.3mm=80.6mm半精镗80.6mm-1.5mm=79.1mm 粗镗79.1mm-2.1mm=77mm表4-1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PART2夹具设计2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由零件图可知,应以不加工的圆柱凸台下表面和外圆表面为粗基准,结合面为未标注加工公差要求,根据GB1800-79规定其公差等,按IT13加工,Ra=6.3um, 加工相对宽松。

用两支承板支撑连杆体圆柱凸台表面,限制Z的移动X的旋转2 个自由度;用一压板压紧①12小孔顶部,限制丫的移动和Z的旋转,再用一块挡块控制y旋转,零件在X的移动方向未限制,但不会影响加工过程。

3装夹方案的选择方案一:用1块支承板定位R12圆柱体外圆下端面,用一压板压紧压紧① 12大头孔顶部,一次装夹加工一个工件。

方案二:连杆体毛坯件沿大头孔轴向放置,用两块较长支承板定位工件定位大头孔端面,再用螺旋压板机构压紧R12圆柱体下端面,一次装夹加工一个工件。

方案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都是螺旋压板机构,方案一的下放工件不方便,y有可能发生旋转,方案2用两支承板支撑连杆体圆柱凸台表面,限制Z的移动X的旋转2个自由度;用一压板压紧①12小孔顶部,限制丫的移动和Z的旋转, 再用一块挡块控制y旋转,零件在X的移动方向未限制,但不会影响加工过程。

螺旋加紧的自锁性能及传力性能是绕在圆柱体上的斜契,然在夹紧机构中结构形式中是变化最多的,方案一比方案二好是因为方案一更方便与夹紧与放松。

课程设计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夹具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虽然有一些得到了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思考。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老师对我们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们的帮助。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