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
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
如教学十一册《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
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
(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 师和学 生 是构成 教 学的 主要 因素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学 生应 处 于 主体 地
位, 教 师对 学 生的学 起 主导作 用 , 教 应 为 学服 务 。然 而 在 目前 很 多 的 阅读 教
建 立 和谐 的师 生关 系 , 使学 生敢 问, 学生 的思 维 才会 异 常活跃 。
葙 翻
一
创新思维 与能力培养
2 o 1 3年 2月第 2期 ( 下) 2 0 1 3 . F e b r u a r y. N o . 2 ( u n d e r
到 污染 , 那我们 的 自来水 厂 是 如何 净 化 的 呢 ?让 学 生 带着 要 “ 探究” 清楚 这 质 的 认识 , 并且 对学 生 以后在 生活 中 的安全 知识 又添 了重重 一笔 。 过程 的问 题 , 学 习“ 水 的净 化 ” 的 全部 过 程 , 认 识 到保 护水 资 源 的 重 要性 。 生 活 中现 存 的化学 情景 , 是 无 处不 有 , 扣人 心 弦 , 有 待 于 我们 去 开 发 , 去
又如, 据报 道 , 有 位五 十多 岁的 农 妇 、 到 自家地 窖 中拿 红薯 时 , 不 幸身 亡 。经 利用 , 为使 我们 的化 学教 学焕发 勃 勃生机 。 分 析确 认 : 农妇 是 因地窖 中二 氧化 碳过 多使 其缺 氧而 窒息 身亡 。读 了这篇 报 总之 , 创 设 学习情 景 可以增 强 学 习的 针对 性 , 有利 于发 挥情 感 在 教 学 中 道 。就 可 以提问 , 怎 样测 定地 窖中 二氧 化碳 的体 积分数 呢 ?可 以组 织 学 生分 的作 用 , 有利 于 积极 开展科 学探 究 活动 , 对 于改 变 学 生 的学 习 方式 和 教 师 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对于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办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来重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会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有问不敢问,长期以往,根本就无遇事提问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
第二,创造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
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课中的探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究探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论文
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立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中学生能真正产生疑问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有些学生问题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使学生敢于质疑。
如我今年接的三年级这个班,初上课时,常常是老师唱独台戏,学生既不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问,一堂课下来很费力。
为了培养学生爱提问题的习惯,我在黑板的最上面写下了”向能够提问者学习,向善于提问者学习,向敢于提问者学习!”这几句话,让他们牢记于心,对有进步的学生随时给予鼓励。
工夫不负有心人,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形成了。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
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需要给予一些质疑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重视质疑能力培养提高学习实践效率
重视质疑能力培养提高学习实践效率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古人也曾经说过:“学贵有疑。
”可见,一个人在学习中如果能善于提问,能问得有价值,问到点上,就能学得事半功倍。
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把质疑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实践效率。
一、课前探疑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让学生在预习中标记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即是所谓的“课前探疑”。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预习新课,充分搞好自学探索。
在常规预习中,可要求学生查阅字典,扫清不认识的字词障碍;初读课文理解新课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在重点、难点、疑点处尝试生疑,得出“与众不同”、“与书不同”、“与师不同”的观点,并在书上做记号,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不懂就问,懂得就讲”的原则进行讨论、解答。
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能有备参与,课堂教学时就能做到省时、高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才参更好地落到实处。
二、课中引疑在每一节课伊始,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开始质疑。
质疑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将学生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梳理归纳,并贯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一些浅显的问题,由学生互相交流,立时解决;一些超出课文内容,离题太远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再研究解决;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阅读理解后解决。
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时,也许只会照搬课后思考问题,或者问一些诸如“题目为什么要叫《金色的草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之类的问题,这时,我们要有耐心,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对质疑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对问得不好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绝不能横加斥责,一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挑战和进步的表现。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日益注重“应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却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等。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校和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质疑。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或思辨性的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到思维的冲突与碰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支持他们勇敢表达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学科的探究。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关键。
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得以培养。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技能,包括自主探究、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等。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和制定学习任务、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另外,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有效策略。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入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背景下进行探索和质疑。
此外,利用新技术和媒体,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互动和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并追求真理。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
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
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
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
四、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
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
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
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
数学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造都源于“ 疑问” 。多问是开拓创新之门的
二、 教给方法 。 使学生学会质疑
从“ 敢问” 善 问” 到“ 是一个 飞跃过程 。
钥匙 , 好问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 是求知欲
“ 师 , 长 是 4厘 米 的 正 方 形 周 长 是 4× 老 边
学会 的地方。结果 , 差生不敢问 , 为一旦 认 问了就表示没学会 、 听懂 , 没 轻则遭 到同学 讥笑 , 重则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 优等生则认 为都听懂 了, 学会 了, 没什么可问的。这样
就造 成 了 没 人 提 问题 的尴 尬 局 面 。 针对 这
费劲 , 效果不佳 ,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数 字之间的关系, 中发现规律 , 而独辟 从 从
蹊径 解 答 问题 。
有问题 , 没学会 的同学 , 不要怕 , 尽管提出 ,
人的思维是有差距 的, 有问题很正常 ; 学会 的同学 , 看谁 最聪 明, 最积极 , 能提 出问题 , 考考其他 同学 。要进一步减轻学生的思想
容 就是指对教师讲授 的新课 中没听懂 、 没
有什 么要问?一石激起 千层浪 , 学生的思维
阀门一下子打开 了: 一年有几天?一 月有几 天? 每年有几个月? 月有几天?年、 日 每 月、 之间有什 么关系?……这 时, 教师不必把 结 论直接告诉学生,要 引导 学生利用 自备 的
年历画, 自己去观察和寻找答案。
问题。质疑是手段 , 释疑才是 目的。如果对
、
营造氛围 。 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新授之后也经
课的教学重点。如教 学《 月、 》 可引 年、 日 时,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
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
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一个学生发问: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都比不上,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她这样说不对。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
我趁机把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
意见统一后,我说:“他提的问题很重要,他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了不起!”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
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
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
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思维能力中,质疑问难能力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因为只有对已知的知识进行质疑,才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发现未知的知识。
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欠佳,需要我们广泛探讨并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质疑问难能力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是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先决条件。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
二、倡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培养质疑问难能力过程中,学生需要习得的则是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质疑问难能力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这项能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梳理。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问题。
四、教授知识的方法选用现代教育任何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是对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过程,学生自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育方法应该注重针对学生个体特性,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影响质疑问难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时,需要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渴望和好奇心。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并充满信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有学习欲望,充分利用适合学生特征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快速提高标准,进而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目前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
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十余年来,它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的教师为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于是,动不动就让学生提出疑问,动不动就让学生四人小组坐在一起讨论,而丝毫不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疑的必要,丝毫不问学生讨论的情况如何。
因此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难的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有利于个性发展。
教师要通过精巧的设计、有效的训练,指导学生愿问、会问、善问,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与文本对话,主动质疑解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个性发展。
因此,探讨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同学生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一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精巧地设计、有效地训练,使学生愿问、会问、善问,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1.于平淡处生疑有的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有的课文好像只是叙述一件普通的事件,学生似乎通过自己的阅读便可以读懂,没有什么值得深究、探讨的地方,课堂教学容易显得平淡无味,学生学得恹恹无趣。
其实,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点滴细节,透过平实的语言文字,思考、推敲,就能激起课堂的波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爱如茉莉》一文,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
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
学贵有疑。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是因为: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
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
重视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能力
重视学生质疑培养质疑能力作者:邓松兴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2期摘要: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思维;培养;质疑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08-02《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其深刻地感受老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都不嘲笑、不讽刺、不指责学生,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不能站在教科书、标准答案或成人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没有顺着自己的思路质疑问题,稍一偏离自己的要求就认为学生的问题“没有说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没有读懂文章”等,打击学生的信心,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牛顿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苹果落地引起疑问得来的。
“问”是学的开始。
因此,要教会学生学,首先要教会学生“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学生敢问善答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激发问的热情俗话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激发学生问的热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框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之下。
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想,不会问,而是不敢想,不敢问。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
多一点:“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等亲切话语,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才能大胆地发问。
即使学生问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不要泼冷水,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耐心引导,加以鼓励和表扬。
这样,学生问的热情才会被激发起来,有了热情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问的习惯仅仅有了问的热情还不够,还要不断采取措施逐步将热情转化成为一种习惯。
有了问的习惯,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可以把质疑问难作为预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每课必作。
开始时,提倡多提问题,难的、易的、大的、小的、重点的、非重点的等等,提得越多越好。
然后,逐步要求学生把问题提到关键处,提到重点、难点上,质量越高越好。
其次,每一堂课都可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分析、争辩,释疑解难。
再次,在讲完新课后让学生问,同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
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问就会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形成了,学生才会真正具有“敢问爱问”的精神。
三、教给问的方法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三部曲”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三部曲”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就没有探索,更谈不上创造。
想质疑,是创造意识的启蒙;会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端;而释疑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释疑中得到升华。
一、引导学生乐疑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的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设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1)要坚信: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
切忌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暂时性的“没有问题”而不着力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更不要有“质疑恐惧症”,担心教师自己驾驭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一位教师教学《田忌赛马》,在课间,她听到学生议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于是在紧接着下一节课中,她大力肯定了同学们所提问题的价值,并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进行议论释疑。
由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疑惑之处,及时强化了本课关于中心思想的重点训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忌不耐烦。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刚才不是已讲得很清楚吗,还不懂!”“你昨天有没有预习!”这类表现出不耐烦并带有责备语气的语言会关闭学生质疑的闸门,应列入教学忌语。
(3) 不要怕学生在质疑时出现“无轨电车”“脱缰野马”的情况。
要看到,此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兴奋状态,正等待教师去引导2、掌握学生难以生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引导。
学生一下子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胆小、紧张,害怕提不好而受到责备或被同学取笑。
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只要能提出问题,就大力表扬。
二是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
对此,教师就不要随便表扬了,可以即时追问,促使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三是学生受知识、年龄限制,难以把握知识要点,难以生疑。
对此,教师就要作些具体的引导。
3、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激发学生乐疑的语言不能简单化。
棒极了!真棒!好棒!这三板斧得多就不会灵了。
我们运用的激励语言要有变化而到位。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_1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佛山市建设小学李亚娜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
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
学贵有疑。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是因为: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
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有主见、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则不是创新型的学生。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呢?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中倡导的师道尊严,“师云亦云”,教师在学生中间是高高在上的,具有绝对的权威。
这样的师生关系产生过不少的负面影响,学生害怕教师,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更谈不上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要求、建议或问题了。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权威”,教师要更新观念,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当今要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师要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缩短与学生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学习的合作者、好帮手。
在教学中,可经常组织“门诊式”(同桌间)、“会诊式”(小组内)、“辩论式”(班级中)三种形式的提问,以生带生,引导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简单与否,甚至是荒诞可笑的,教师都不能讥讽,而应用信任的目光、关爱的举止及时加以鼓励。
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要多给优先提问的机会,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疑问是智慧的窗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质疑的目的是清除学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
通过质疑问难可使学生当堂消化理解教学难点,还可以使学困生及时纠正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找出原因;使中上等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
由此看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敢问善答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新授之后也经常听到这样的问话:“同学们对刚才所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是没有问题,作为教师也怕学生有问题,于是教师就很自然的继续组织教学,这里的“问”就是走过场,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我在教学中发现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于是我就积极创设机会和条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问”这一环节充分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特有的魅力和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创造精神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首先,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
这样一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老师的训斥;优等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
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没学会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
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结果,学生还是不敢问。
我就进一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他们随便的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这样,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打破了不问的局面,开始敢问提出问题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提的问题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不会问。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四 、 给 学 生 质 疑 的 途 径 教
在培养质 疑能力 的过程 巾,老师要引导学生 总结 方法 . 找
出途 径 。
1 . 对题 目提 出疑 问。如《 劳动最有滋味》 一 为什 么说 劳动 最有 滋味?《 爬…虎的脚》 ——爬 …虎是植物 , 它的“ ” 脚 是指什
么呢?
2对不懂的词 句提 出疑 问。如“ . 也把一个坚定 的信念深深
1. 1对不明 白的现 象提 出疑 问。如 为什 么水 中的石 笋在 阳 光照射上能像折光镜 , 把阳光折射成不 同的色彩 ?(五彩石》 《 ) 1. 2对景物 的描 写提 出疑 问。如《 曼谷 的小象》 一文 中 , 为什
么要 先 揣 写 近 郊 的景如《 五彩石》 一文 中, 为什么第一段要 写传说巾的瑶池 。 五 、 于 释 疑 关
、
多么令人难忘 啊 ,9 1 16 年泼水 节 !” 《 ( 难忘 的泼 水节》 为什 么 ) 耍重复说 “9 1 的泼水节 ” 16 年 ? 5对句式的选择提 出疑 问。如 :多么幸福 哇 ,9 1 的泼 . “ 16 年 水节 !” 为什么不说成“ 9 1 16 年的泼水节 多么幸福 哇 !”《 ( 难忘
地刻在心里。 (j味书屋》 “ ”《三 )坚定的信念 ” 指什 么? 句话是什 这
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 用提 出疑 问。如上述 《绿 色的办公 室” . “ 》 中对 “ 隐蔽 ”“ 、化装 ” “ ” 个词 的运 用 提 出 疑 问 。 、躺 几 4对重复语 句提 出疑 问。如“ . 多么幸福 ,9 1 16 年的泼水节 !
出了问题的学生 . 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 。不管所提 的问题 是有 思维价 值的 。 还是 幼稚可笑 的, 都应肯定学生 动 了脑 , 思考 ,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
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
学贵有疑。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是因为:
1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
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
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
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
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2.1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
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
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
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2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
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
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
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
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
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
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
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4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
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
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
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
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
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
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