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塑造品德情怀
教育三重境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便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三重境界。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三重境的魅力,以下是我对教育三重境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第一重境界,便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这个境界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崇高的师德风范。
1. 知识储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关注其他学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知识。
2. 教学技艺: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艺,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师德风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品格。
教师要以真诚、关爱、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成长。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的第二重境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境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
1. 自主学习: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思考能力:学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在思考问题时,要注重逻辑推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探索精神:学生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尝试新事物。
在探索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环境,润物无声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是教育环境的熏陶。
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1. 学校环境: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等。
高尚教育情怀的表现
高尚教育情怀的表现高尚的教育情怀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它体现在教育者对学生的关注、关爱和启迪上。
在教育过程中,高尚教育情怀的表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高尚教育情怀的表现之一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教育者应该将学生视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他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充分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高尚教育情怀的另一个表现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者自身应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培养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们注重学生的自律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高尚教育情怀的体现还包括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天赋和潜能,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具有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高尚教育情怀的最后一个表现是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教育者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关心和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和学习上的困难。
他们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育者通过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是一种温暖和关怀,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高尚教育情怀的表现体现在教育者对学生的关注、关爱和启迪上,他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并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挑战。
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引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塑造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目标,并强调了以德育为根本、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策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形式,能够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塑造他们的人格,从而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孩子的心理发展出发,注重立德树人。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通过课文的阅读、作文的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识别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与他人沟通。
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应该被激发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解释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接触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的选取和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现如今,学校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而教育如何有效地启迪孩子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品德素养也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何在呢?首先,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旨在通过灌输道德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手段,让学生逐渐形成“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有美感”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出热爱生活、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有爱心的“有情怀”青年人。
其次,德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校教育是国家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展示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传统,渗透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成为有良好公民素质的人。
同时,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白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感受到自身身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必要性,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及自我负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
再次,德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实社会竞争激烈,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素养、创新思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学校德育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好这些个领域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素质。
通过德育,学校可以助学生逐步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协作能力,长期而言,健康难题和学习难题会得以有效解决,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
总之,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十分重大。
德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素质的重要标志。
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学术上的需要,也是让学生有更宽广的视野、更高尚的良好品德素养,为今后对社会负责和作出更高贡献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德育的素质建设,将道德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之一。
立德树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这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培养:一、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之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要注重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上下功夫。
通过生动的事例、寓言故事和现实案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公正、诚信、友善等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行为规范合理的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礼仪意识和协作意识等。
小学生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在学生的行为规范上下功夫。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制定有效的校规校纪,宣传好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社会情怀社会情怀是指一种对社会的关爱、感恩和责任感。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积极向上、拥有社会情怀的德育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要注重在学生的社会情怀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让学生从小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是全面深入的。
要注重品德教育、行为规范以及社会情怀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培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建设和谐、进步的社会作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包括孝顺、谦恭、忠诚、诚实等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强调这些美德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尊重长辈,尊重他人,保持诚信,忠于职守,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2. 通过儒家经典、古诗词等文化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着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二、培养家国情怀1.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热爱祖国,尊重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名人事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在教育内容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敬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人。
三、崇尚孔孟之道1. 孔孟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倡导崇尚孔孟之道,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孔子课程,讲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业上得到启发,品性上得到熏陶。
四、促进全面发展1. 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道德修养,还包括艺术修养、体育锻炼等方面。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全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体育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2.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展书法、国画、传统手工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强调继承创新1.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继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继承传统,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创新。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六、培养文化自信1. 在我国传统文化肇始的地方中,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自信。
墨子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墨子的教育思想强调爱人、爱国、爱天下,强调心灵教育和品德修养,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些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墨子强调爱人和爱国。
他认为人们应该怀着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关心家人、朋友和社会他人,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墨子还强调爱国情怀,认为一个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长治久安而努力。
大学生应该有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墨子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实际能力,使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能力。
大学生应该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墨子强调心灵教育和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健康很重要,应该注重心灵的培养和品德修养。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注重自身内心的修炼,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注重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墨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思辨和理性思维。
他提出要通过辩论和讨论来探求真理,通过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学会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不盲从、不主观,以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墨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学生应该通过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和爱心,培养爱人、爱国情怀;通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注重心灵教育和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注重思辨和理性思维,培养合理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能力。
注重关爱,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注重关爱,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摘要】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关爱与教育密不可分,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责任感和爱心、促进身心健康、注重个性发展和师生关系建立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关爱与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教育者要重视这一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和谐校园,打造一个有温暖和关怀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教育,健康成长。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品德,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栋梁。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爱、责任感、爱心、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价值观、师生关系、相互促进、重要性、和谐校园、人生观、世界观。
1. 引言1.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成就。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更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直接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的基础。
一个学校、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靠的不仅仅是法律和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自律。
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将其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关爱与教育的关系关爱与教育密不可分,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
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摘要】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从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实践方法、师生互动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探讨。
美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贡献。
通过立德树人观念的实践,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并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美术教学中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立德树人、观念、德育功能、目标、实践方法、师生互动、评价体系、重要性、影响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
美术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素质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感和品质观念,同时也可以在创作中塑造自我,发展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立德树人观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更加重要。
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这种高素质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社会的期待。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观念的树立,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注重选材,融入人文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选材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情怀、道德品质的文章、诗歌和小说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比如《小石潭记》、《草房子》等经典文学作品,都能够启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感悟。
二、注重阅读,引导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阅读理解、语文素养等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生百味,理解尊重、友爱、诚信等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三、注重言行一致,诠释人生真谛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老师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感恩、关爱、勇敢、诚信等美德。
四、注重启发思维,引导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名人事迹的了解,理解古人的品德修养,感受古人的高尚情操,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善良、正直、宽容等美德,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五、注重情感教育,塑造良好品格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通过课文情感教育、学生互动交流、师生情感沟通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感受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良好品格。
六、注重评价引导,激发向上动力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入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而“立德树人”教育更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阵地,语文教育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承。
语文教学应该将立德树人教育的理念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接受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灌输,培养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
1. 通过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向优秀的人物学习。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高尚品德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观念。
在学习现代作品时,也可以通过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如《小兵张嘎》中小兵张嘎的爱国情怀,通过他的形象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和热爱。
2. 通过古诗文传承传统美德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生古诗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的情感、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习《论语》中的《学而篇》,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恩德。
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需要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方法。
1. 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鉴赏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领悟到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在学习《宋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演唱等形式,深刻体验到词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德,引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品质与道德修养,为其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才。
这一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教育问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和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心灵教育,提倡以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理念是引导和培养下一代成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德育为先,以思想引领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有担当的社会栋梁的目标。
2. 正文2.1 什么是育人先育心"育人先育心"是指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人格素养,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自我完善。
育人先育心的核心理念是以心育人,以情感和情操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育人先育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正直等品质。
通过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育人先育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分享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育人先育心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更是为他们未来生活和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育人先育心,我们可以培养出品德优良、心灵充实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和品质,包括道德修养、学术能力、人际关系、创新思维等方面。
而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使其成为有理想信念、有知识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主题:尊重与友爱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友爱之情。
教学内容:1.介绍尊重与友爱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友爱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尊重和友爱的重要性。
3.组织互助合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评价: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等方面。
2.通过问卷调查或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尊重和友爱的认识和态度。
3.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继续坚持尊重与友爱的行为。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与友爱的重要性,养成尊重他人、友爱互助的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理想信念、有知识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第二篇示例:导言: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当今社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而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在道德、智力、身心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包括道德、智力、身心等各方面的全面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优秀教师的素质 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兼备
优秀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兼备优秀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兼备教师是社会中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和使命。
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应该怀有教育情怀。
本文将从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两方面来探讨优秀教师的素质。
一、专业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他们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其他学科,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以便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引导学生学习。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学科知识,与时俱进,保持专业素养。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课堂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建立秩序和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教师能够使学生有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育情怀除了专业能力外,教师还应怀有教育情怀。
首先,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
通过关心学生,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潜力,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另外,教师应具备耐心和爱心。
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应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并能耐心解答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怀有爱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只有怀有教育情怀,教师才能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
优秀教师的素质离不开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一、导入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内容。
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等,设计合理的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德育教育问题。
在讲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方式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
二、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德育教育。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教育故事等,并设置相应的读后感或者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感同身受,学习和模仿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教学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小王子》,引导学生思考爱与友谊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与品德修养。
三、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来开展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设置课堂讨论、辩论赛、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讨论孔子思想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修养。
四、通过社会实践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民族的情怀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诗经》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古迹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通过家校合作来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品德养成与培养,共同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可以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亲子互动等方式,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正直品质。
六、通过语文评价来促进德育教育。
中国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教育的理念。
首先,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注重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中国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调研、实践课程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中国教育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国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第三,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中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中国教育倡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国教育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通过这些教育理念的实施,中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青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繁荣做出贡献。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品格。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方法一: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和习惯,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父母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给孩子灌输道德理念和家庭传统文化,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孩子们在爱和尊重中成长。
学校是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重要场所,需要重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学校应该设计科学有效的道德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力。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班级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氛围是指学校教育环境中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增强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氛围的塑造,通过学校道德示范人物的树立、语言文字的表述、学校文化传统的培养等途径,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道德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约束意识。
方法四:积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积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校可以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如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优良道德思想,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道德维度的认识。
方法五:注重道德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道德教育需要结合实践教育进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到道德行为的意义。
学校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行为的价值,掌握道德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包括道德修养、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人生观等方面。
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践,如榜样示范、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
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力量,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内涵丰富,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德育体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内涵、立德树人、理解、重要性、实践路径、学生综合素质、落实任务、丰富性、建设德育体系1. 引言1.1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强调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德育的内涵,探讨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德育内涵的丰富性涵盖了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素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对德育内涵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律自信的品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教育需要多方合作,多维教育,注重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道德品性、学识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德育内涵的剖析和立德树人的践行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必将为德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德育内涵的理解德育内涵的理解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内在含义和要求。
德育内涵包括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个人总结中如何体现育人理念和教育情怀
教师个人总结中如何体现育人理念和教育情怀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则是这项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在教师的个人总结中,如何将育人理念和教育情怀真实而深刻地体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育人理念,是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方法和价值的总体认知和指导思想。
它涵盖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的发展。
教育情怀,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和责任感,是内心深处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期待。
在个人总结中体现育人理念,首先要明确阐述自己对教育目标的理解。
比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例,可以描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如何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提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育情怀在个人总结中的体现,则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关心和付出上。
可以讲述那些与学生相处的温暖瞬间,比如学生遇到困难时的耐心辅导,学生取得进步时的由衷喜悦,以及学生犯错时的包容和引导。
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出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比如,某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成绩下滑,教师主动与其家长沟通,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最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成绩逐步提升。
教师还可以在个人总结中分享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感悟。
讲述自己如何不断调整育人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如何在面对教育挑战时坚守教育情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学习并运用在线教育平台,拓展教学资源,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另外,在总结中也可以提及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关注班级中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讲述如何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做新时期品德高尚有情怀的思政教师
做新时期品德高尚有情怀的思政教师新时期的思政教师要具备品德高尚有情怀的特质。
品德高尚意味着他们应该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榜样的力量,能够以自己的品行和行为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而有情怀则意味着他们应该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
下面我将从其具体的表现以及培养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新时期的思政教师应该具备品德高尚的特质。
他们应该是道德的楷模。
他们应该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他们的品德应该是崇高的,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品行,能够为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
他们应该善于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做虚伪的表演,坦诚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们成长。
他们还应该具备乐于助人的精神,愿意帮助他人,为学生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新时期的思政教师应该具备有情怀的特质。
他们应该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
他们应该真正热爱他们的工作,并将之视为一种使命和责任。
他们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成长,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他们应该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
他们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他们还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品质。
他们应该愿意为学生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计较得失,只为了学生们能够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培养这样的思政教师呢?学校应该从招聘的环节开始,明确岗位要求和标准,引进具备高尚品德和情怀的教师。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和座谈会等,加强对教师思政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怀。
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如提供专业的研究平台和学术交流机会,激发教师的学术研究热情,提高教学能力。
新时期的思政教师应该具备品德高尚和有情怀的特质。
他们应该是道德的楷模,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能力培养塑造品德情怀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实践
在我国,应试教育曾长期存在。
它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偏离受教育群体的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它的根本目的只是通过老师向学生灌输特定的知识,使学生变成统治阶级的顺民。
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泯灭了民族的创造性。
现在,国家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提出: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我们的各项教学活动、管理活动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精神,并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
以此为出发点,我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实践。
第一,我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家知道,创新能力是政治家、艺术家及科学家等出类拔萃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尝试。
1. 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
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人们感到惊奇时,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兴趣激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
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只有促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总是处于跃跃欲试阶段,他们才会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
这样
的学习,就不仅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甚至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2.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受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
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生“moon”这个单词时,我让学生尽量发挥想象力造句,同学们的激情一下子就喷发出来,学习的气氛格外热烈。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比如在英语的造句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词组和句式表示相同的含义。
4. 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直觉思维是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
它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的顿悟。
它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当我教“dip”这个单词时,突然联想到“阿基米德定律”的故事,通过讲这个故事来讲解dip的含义,同学们对dip这个词记忆非常深刻,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除了逻辑思维,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各项计划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个部分、各个环节有效地、合理地组织起来。
我曾多次告诫学生们,不管你们今后
干什么,组织能力都使自己生活与工作更加有序、顺利。
为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安排各种任务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
1. 我给学生安排整理型任务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课堂上,有时我把课文段落、重点小结或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安排顺序。
2. 我给学生安排解决问题型任务,同时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
解决问题型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例如,进行英语采访、英语调查报告等具体事情。
有一次,我布臵全班进行一次调查任务,首先全班6—8人一组设计几个调查表,通过举手投票,选出最佳英语调查表后,通过问答形式,形成统计图来展示调查数据。
最后让学生就此数据图表,用英语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第三,在英语教学中,我尽力培养学生高效进取的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先设定的好计划可以带来行动的高效率。
例如,我在一次期中测试以后,在全班进行了一次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会上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们一致认为: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应首先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如做好预习、听好课与课后及时巩固等;其次,就是要用顽强的毅力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
在做总结发言时,我对同学们讲,学习英语必须注重学习效率。
事实上,不只是英语学习,而且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需要高效进取的能力。
所谓学在课堂中,功夫在书外。
第四,在英语教学中,我关注学生遵纪守法品德的形成。
遵纪守法,就是要求学生按中学生守则和规范要求自己并做守法的公民。
有的教师认为遵纪守法的教育是思品老师的事,不与英语老师相关。
这些老师的思想是把各学科分裂开来,放弃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教育的核
心精神。
事实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是任何学科、任何人都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精神展开工作。
在实践中,有时课堂上出现了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我就让他们用英语即时表叙心中的思想或安排他们就该事写一篇小作文。
第五,在英语教学中,我也重视培养学生关心弱者的人文情怀。
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只要得高分就是万岁,没有心理辅导课,不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这也是“马加爵事件”发生的根源。
我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目标,有效地利用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
比如,在教Accidents时,联系发生在汶川的“5〃12大地震”,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1. When do you hear about the earthquack in Wenchuan?
2.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know so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and injured in this nature disaster?
3.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4. What other nature disaster do you know about?
5. How does nature form a danger to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how can science help us to reduce the threat?
这些问题能激活学生关于自然灾害的思维,通过想象大地震的可怕后果等悲惨景象,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做起,让他们成为“授渔”的真正主人,同时,培育他们良好的品质,形成宽容的人文情怀。
这样,英语的课堂不是死的、为了分数的课堂,而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大自然的社会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