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合集下载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为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合理用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本文介绍药物治疗原则,与各个药物的用药目的和用法用量。

各个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规格、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请见指南原文。

文末附指南链接。

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注:1 mmHg=0.133 kPa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 1. 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 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 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 1. 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病因学和病理(一)病因1.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是病毒和细菌直接感染所致,多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少见[3]。

本病多数发生于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因导致机体气管-支气管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3.过敏反应: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及细菌蛋白质也可引起机体的过敏[1]。

(二)病理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咽痛,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4]。

不能根据痰的性状判断病毒或细菌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通常<30 d[5];但有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咳嗽持续时间>30 d。

如果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气喘。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多在3~5 d后降至正常。

2.体征:两肺呼吸音多粗糙,伴或不伴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常不固定,部分患者亦无明显体征。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X线胸片: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常表现。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二、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2];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

可有气促或呼吸困难,早期仅于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

晚期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脓痰。

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慢阻肺的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呼吸浅快、缩唇呼吸、桶状胸、球结膜水肿、口唇紫绀、双下肢水肿等体征。

2. 危险因素接触史:长期吸烟或“二手烟”接触史,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或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等。

3. 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0.7,可以确定为持续存在气流受限。

(2)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肺气肿的特征。

4. 鉴别诊断:慢阻肺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慢阻肺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稳定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慢阻肺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治疗目标不同,本指南主要讲述稳定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目标主要是尽量降低本次急性加重的不良影响,预防未来急性加重的发生。

超过80%的急性加重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等。

稳定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减轻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 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 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 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 夜间及晨间多发, 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 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 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 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 哮喘的治疗不同, 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 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一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该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为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

此外,还有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亦是本病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感染在本病占有重要地位,但有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在本病所占比例不超过10%,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氏菌以及百日咳杆菌等。

百日咳杆菌感染以往认为主要在儿童发病,但近年来在年轻人感染有所上升。

虽然细菌感染作为致病因子在本病所占比例不高,但值得重视的是该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纤毛上皮细胞的活力,造成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使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菌有入侵的机会。

非生物性病因中,有粉尘、刺激性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环境刺激物(包括二氧化碳、烟雾、臭氧)等。

一些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可引起气管一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

急性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结构可完全恢复正常。

该病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症状为主,在健康成人通常持续1~3周。

常继发于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以冬季或气候突变时节多发,有自限性。

【临床表现】1.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

全身症状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3~5天可消退。

2.开始一般为刺激性干咳,随着卡他症状的减轻,咳嗽逐渐明显并成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睡觉体位改变或体力活动后咳嗽加重。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二、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2];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3,4]。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4,5]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6,7,8,9]。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表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偶有恶心、胃部不适、氨基转移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无需处理;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等,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停药就医。

2019-2020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临床解读

2019-2020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临床解读

x线胸 片
• 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 常表现。
• 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 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
• 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 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 咳痰、气喘、胸痛。
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 作出临床诊断。
• 复方氧化铵、溴己新、N-乙酰半胱氨酸、 氨溴索和标准桃金油等均具化痰作用。
解痉抗过敏 • 可予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等。
抗感染治疗
• 不推荐对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 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可能对某些患
者有益。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疾病预后与管理
(一)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 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 于高龄、免疫抑制宿主、孕妇需注意 病情变化。对于有持续咳嗽(超过8周) 的患者,可能有必要实施进一步评估。
(二)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避免受凉、劳 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改善生活卫 生环境,避免过度吸人环境中的过敏 原和污染物;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物理、化 学刺激
•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吸人,均可
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过敏反应

• 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 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
真菌孢子等。
病理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 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毛细胞损伤、脱落;
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 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怎么护理

急性支气管炎怎么护理

急性支气管炎怎么护理一、概述急性支气管炎是寒冷季节或天气突变时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它的起因是由于病菌的感染或化学、物理刺激、过敏等因素。

急性支气管炎需要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很好的护理,否则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下面大家通过文章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急性支气管炎怎么护理的问题。

应对方法及常用药:1、给病人增加营养,并督促其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亦可用核酪等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一旦出现明显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因及时治疗。

建议服用太极急支糖浆,太极急支糖浆由金乔麦、四季青、前胡、麻黄、紫菀、枳壳、鱼腥草等纯中药组成。

具有较强的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功效。

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着重于“清”、“化”、“宣”、“止”,也就是清热解毒(消炎),化解痰液(排出粘痰),止咳平喘(治咳止咳)宣泄肺气(恢复肺的正常机能),功能比较全面。

3、急支糖浆因治疗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故名“急支”,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太极急支糖浆对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疾患的治愈有效率达97.2%。

不仅如此,一般止咳祛痰药不具备消炎的功能,而太极急支糖浆则既可抗细菌消炎,又可抗病毒消炎,比任何中西止咳消炎药剂,更胜一筹。

4、太极急支糖浆处方中的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等药材能起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而紫宛、前胡等药材则可以镇咳祛痰。

从而通过消炎、祛痰达到止咳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治疗有痰咳嗽。

5、出现高热时,可用复方阿司匹林等退热药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耗损的体液。

6、病人寒战时可用热水袋保暖。

7、使用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对缓解症状有良好效果。

三、注意事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除了及时治疗以外,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加注意预防问题,避免导致病情加重,平时饮食也要以清淡为主,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标准:(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热;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2. 鉴别诊断:应排除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血栓栓塞症、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其他肺部疾病。

(三)重症CAP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

1. 主要标准:(1)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2)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2. 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min。

(2)氧合指数≤250mmHg。

(3)多肺叶浸润。

(4)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5)血尿素氮≥7.14mmol/L。

(6)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液体复苏。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抗感染治疗CAP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度、治疗场所、年龄、基础疾病等决定初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具体治疗方案见表1。

(二)其他治疗1. 氧疗与呼吸支持:2. 咳嗽、咳痰处理:3. 发热处理:(三)疗程抗感染治疗一般于退热2~3d且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不可以肺部阴影吸收程度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笔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笔记

# 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时,也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

# 病因和发病机制1. **感染** *以病毒感染为主,可继发细菌感染** 病毒* 呼吸道合胞杆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2. 物理、化学刺激3. 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1. 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发热常为低至中等度热,多在3~5天降至正常。

2. 体征* 可无明显体征或两肺呼吸音粗糙,并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检查2. 痰液检查3. 胸部X线检查* 多数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无异常发现* 急支炎的胸片一般是正常的,但可用来排除肺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依据* 病史、症状、体征* 结合外周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2. 鉴别诊断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 流行性感冒 *咳嗽轻,全身症状较重,病程长*3. 肺炎 *胸片可排除,但具有滞后性,不可过分相信*4. 百日咳 *鸡鸣样咳*# 治疗1. 对症治疗1. 止咳 *左美沙芬*2. 祛痰 *溴己新、盐酸氨溴索*3. 解痉、抗过敏2. 抗菌治疗* 青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头孢菌素类3. 抗病毒治疗* 奥司他韦 *甲流特效药,神经胺酶抑制剂** 利巴韦林 *有生殖毒性、致畸性,女性慎用*> * 神经胺酶能帮助病毒脱离宿主传播> * 药品名里面带“松”的很大可能是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注意事项1.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2. 不要过分强求止咳3. 高峰期3~4天,进入恢复期后,以痰多为主4. 激素不要用于普通感冒5. 只要不脱水,能口服就口服# 关联 #上呼吸道感染(未详讲)## 概述* 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狭义的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 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发生率较高,多可在10天左右自愈## 分类1. 普通感冒2. 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 *咽痒*3.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咽痛较重,多伴发热,有软腭、扁桃体的疱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汇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汇总

1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

可有气促或呼吸困难,早期仅于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

晚期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脓痰。

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慢阻肺的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呼吸浅快、缩唇呼吸、桶状胸、球结膜水肿、口唇紫绀、双下肢水肿等体征。

2.危险因素接触史:长期吸烟或“二手烟”接触史,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或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等。

3.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0.7,可以确定为持续存在气流受限。

(2)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肺气肿的特征。

4.鉴别诊断:慢阻肺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慢阻肺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稳定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慢阻肺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治疗目标不同,本指南主要讲述稳定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目标主要是尽量降低本次急性加重的不良影响,预防未来急性加重的发生。

超过80%的急性加重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等。

稳定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减轻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常规之五兆芳芳创作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
的支气管树黏膜急性炎症,为一个独立病症,与慢性支气管炎不存在内在联系,亦非病程上的区分.主要临床特点为咳嗽咳痰气喘尽早期可有上感症状等.
一、护理措施
(一)情况要求
情况宁静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18-20°C、湿度以55%-60%,避免烟雾、尘埃的刺激.注意保暖
(二)休息与勾当
有发烧、吐浓痰、勾当气短时应卧床休息;退热、痰量削减和蔼急加重后可轻度勾当,逐渐恢停任务.呼吸困难者赐与氧气吸入.
(三)饮食护理
赐与营养丰厚、易消化的饮食,鼓动勉励病人多饮水,补液量不该少于3000ml,以稀释痰液.
(四)促进排痰
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容易咳出时,遵医嘱赐与雾化吸入湿化吸痰;声音嘶哑时应注意休息,削减扳谈;危重体弱患者,定时改换体位,叩击背部,使痰液易于咳出,餐前应赐与胸部叩击或胸壁震荡;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
(五)病情不雅察
严密不雅察生命体征、出汗等病情变更,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出汗时实时用毛巾擦干,改换湿润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六)安康指导:
平时应增强耐寒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受寒,预防伤风.生活要有纪律,积极戒烟,注意改良情况卫生,消除和避免
有害理化因素的刺激.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清除呼吸道低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2·气体互换受损与气管传染有关
3·体温太高与细菌或病毒传染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气管支气管传染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祛痰药。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8~16mg/次、3次/d,餐后口服。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二)氨溴索祛痰药。

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良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盐酸氨溴索及其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急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的初始治疗,30~60mg/次、2~3次/d,餐后服。

如需长期服用,14d后剂量可减半。

静脉滴注:15mg/次、2~3次/d;严重病例可以增至每次30mg。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患者可按推荐剂量服用;肝肾功能受损者应咨询医生后才可使用;妊娠期(3个月后)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三)乙酰半胱氨酸祛痰药。

用于改善痰液黏稠引起的呼吸困难、咳痰困难。

禁忌证: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禁用;本品含有阿司帕坦,患有苯丙酮酸尿症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0.2g/次、2~3次/d。

泡腾片0.6g/次、1~2 次/d,用半杯温开水溶解,最好在晚上服用。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权衡利弊后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四)桉柠蒎祛痰药。

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桉柠蒎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口服。

桉柠蒎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不可打开或嚼破后服用。

(1)成人:急性患者,0.3g/次、3~4次/d;慢性患者,0.3g/次、2次/d。

(2)4~10岁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五)羧甲司坦祛痰药。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稠厚、咳嗽困难。

禁忌证:对羧甲司坦或者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用法和用量:(1)成人:片剂,0.25~0.75g/次、3 次/d;口服溶液剂,0.2~0.5g (10ml)/次、3次/d。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消化道溃疡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六)标准桃金娘油祛痰药。

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痰。

禁忌证:对标准桃金娘油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口服,宜在餐前30min 用较多的凉开水送服。

勿将胶囊掰开或咀嚼服用。

(1)成人:服用成人装。

急性患者,1粒/次、3~4次/d;慢性患者,1粒/次、2次/d。

(2)4~10岁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七)右美沙芬镇咳药。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禁忌证:对氢溴酸右美沙芬及其辅料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内妇女;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病史、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药未满2周的患者。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片剂、糖浆剂、颗粒剂,15~30mg/次、3~4次/d;缓释片剂,30mg/次、2 次/d,不可掰碎服用。

(2)2 岁以上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妊娠3个月内和哺乳期间的妇女禁用;哮喘患者、多痰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八)喷托维林镇咳药。

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禁忌证:对喷托维林或其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25mg/次、3~4次/d。

(2)5岁以上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经验不足,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九)苯丙哌林镇咳药。

用于治疗刺激性干咳,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可使用。

禁忌证:对苯丙哌林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口服,成人20~40mg/次、3次/d。

(2)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及老人尚不明确,妊娠期妇女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可待因镇咳药。

镇咳,用于较剧烈的频繁干咳,如痰液量较多宜并用祛痰药。

禁忌证:对可待因或其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18 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多痰患者、已知为细胞色素P450 2D6酶(CYP2D6)超快代谢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18 岁以上成人,口服,15~30mg/次,30~90mg/d;极量为90mg/次,240 mg/d。

(2)特殊人群用药: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一)美敏伪麻溶液感冒用药。

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过敏引起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禁忌证: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口服。

(1)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10ml/次、3~4次/d,24 h内不超过4次。

(2)2~12岁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尚无明确资料。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二)沙丁胺醇平喘药。

用于缓解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等伴有的支气管痉挛。

禁忌证:对沙丁胺醇过敏者及其他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沙丁胺醇气雾剂:仅用于经口吸入,对吸气与喷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患者可借助储雾罐。

必要时用,每次1~2揿,需要时可每4小时重复1次,但24h内不宜超过6~8次。

(2)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仅用于经口吸入,应通过雾化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成人:可将2.5~5.0mg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置于雾化器,让患者吸入雾化的溶液。

根据支气管痉挛缓解程度可调整剂量,最高可达10.0mg。

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只有在预计母亲获益大于胎儿潜在风险时,妊娠期患者才可使用该药;沙丁胺醇可能分泌入乳汁,除非母亲获益大于对新生儿的潜在危险,否则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或者使用期间暂停哺乳。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三)氨茶碱平喘药。

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平喘治疗。

禁忌证:对氨茶碱过敏、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未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常用量为0.1~0.2g/次,0.3~0.6g/d;极量0.5g/次,1.0g/d。

肌内注射:0.25~0.50g/次,应加用2% 盐酸普鲁卡因。

静脉注射:25~50mg/次,用25%或5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ml,注入速度≤10mg/min。

静脉注射茶碱类速度过快和/或浓度过高,可造成心律不齐,此种用法应慎重选择,仅在特殊需要时严格按照规范应用。

静脉滴注:0.25~0.50g/次,0.50~1.00g/d,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

注射给药极量为0.50g/次,1.00g/d。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氨茶碱可透过胎盘屏障,可随乳汁排出,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四)马来酸氯苯那敏抗变态反应药。

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喷嚏、流涕等。

禁忌证:新生儿和早产儿、癫痫患者、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治疗者禁用;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及辅料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4~8mg/次、3次/d。

肌内注射:5~20mg/次。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酌情减量;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五)阿莫西林青霉素类。

用于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呼吸道感染。

禁忌证:对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0.5g/次、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0.5~1.0g/次、3~4次/d。

(2)儿童:(3)新生儿和早产儿:(4)特殊人群用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阿莫西林的半衰期可自正常的0.9~2.3h延长至5~20h;因此肾小球滤过率为10~50ml/min和<10ml/min的患者,其给药间期应分别为8~12h和16h。

血液透析可影响血药浓度,每次血液透析后应予以1g阿莫西林。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十六)头孢呋辛头孢菌素类。

用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西林耐药菌)、克雷伯杆菌属、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禁忌证:对头孢呋辛及其辅料和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2.25~4.50g/d,每8 小时给药0.75~1.50g,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病情严重者可增加至每日6.00g,每6小时给药1.50g。

(2)儿童:(3)>3个月婴儿:(4)特殊人群: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成人肌酐清除率>20ml/min时,剂量为0.75~1.50 g/d,3次/d;肌酐清除率为10~20ml/min时,剂量为0.75g/12h;肌酐清除率<10 ml/min时,剂量为0.75g/24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