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防毒技术措施
主要防尘防毒技术措施
主要防尘防毒技术措施主要防尘防毒技术措施1. 防尘技术措施•使用防尘设备:使用口罩、面具等防尘装备,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防止吸入体内。
•个人防护措施:经常洗手、勤换衣服,保持干净卫生,减少污染源对人体的接触。
•工作环境改善:定期清洁工作场所,保证空气质量,减少尘埃积聚。
•粉尘防护带:在作业区域设置有效的粉尘防护带,阻断尘埃的扩散。
2. 防毒技术措施•使用防毒面具:根据作业环境的毒性和浓度,选用合适的防毒面具,有效隔离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侵害。
•适时通风:通过合理调节通风系统,将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循环交换,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闭式操作:在处理有害物质时采用闭式操作,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释放及扩散。
•废气排放控制:对于有害气体排放,采用合理的废气处理设备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防尘防毒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操作规程制定: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操作规程,明确防尘防毒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
•紧急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防尘防毒的紧急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 应急设备和设施•急救设备:在工作场所配备急救箱、吸毒面具等急救设备,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及时处理。
•紧急洗眼器:设置紧急洗眼器,对于因化学物质接触眼睛造成的灼伤等情况提供紧急处理。
•紧急呼叫装置:在工作场所设置紧急呼叫装置,方便员工在危险时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以上是主要防尘防毒技术措施的一些例子,不同工作环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5. 定期监测和检测•空气质量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害物质检测:对潜在的有害物质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浓度未超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个体防护装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防护效果。
6. 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牌和标志:在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尘防毒,遵守相关规定。
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一、概述为确保铝加工厂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减少现场灰尘、毒气等对人员健康的危害,同时保障工作环境的清洁,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技术规程包含防尘、防毒两个方面。
二、防尘技术规程1. 确保铝加工车间地面清洁卫生,及时清理铝屑等杂物。
2. 严禁用扫把清扫铝加工车间地面,因为扫把会将灰尘乱扫,造成空气污染。
应选用吸尘器或擦地机清洁地面。
3. 在车间内开展铝加工作业时,应采取湿式铝加工工艺,以减少产生的尘埃和粉尘量。
4. 所有机械设备、设施和车间内部的表面均应定期清洗、擦拭和保养。
尤其是容易积灰的地方(如顶棚、管道、墙角等)要特别加强清理。
5. 吸气阀等使用时间长的设施设备应及时维护,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6. 车间内应设置防尘设备,如罩舱、罩帘、罩壳等,以控制工作区域的粉尘扩散。
7.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粉尘产生。
8. 工作人员需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9. 在加工铝板时,应尽量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进一步降低粉尘污染。
1. 在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铝烟、氧化铝、氮氧化物等,应采取有效的排放措施,以确保车间内空气质量的正常达标。
2. 工作人员进入含有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时,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并在空气中检测是否超标。
3. 定期检测铝加工车间内的空气质量,确保车间内的气体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工作人员在钻孔、焊接等作业时,应同时使用助焊剂和通风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5. 工作人员需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有害气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6. 铝加工车间内应设置报警器,确保一旦有害气体超标,能及时发出警报。
7.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出现气体泄露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
四、总结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粉尘污染和有害气体的危害,提高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有效预防防尘和防毒事故的发生。
适用于所有从事需要进行防尘和防毒作业的员工。
二、职责和义务1.公司领导层应制定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尘防毒工作责任。
2.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尘防毒工作方案,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3.员工应主动了解和遵守防尘防毒安全规定,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并按要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
三、防尘技术规定1.工作环境(1)工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除尘清洁。
(2)有害粉尘集中和扬尘较为严重的工作区域,应配备抽风设备,并加强清洁工作。
(3)工作区域应远离有害物质的储存和使用区域。
2.防护设备(1)员工应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尘面具,正确使用,定期更换过滤片。
(2)员工应佩戴适合的防尘服装,覆盖全身,确保尘埃不易附着。
(3)工作区域应配备洗眼设备和防尘洗眼液,以防万一。
3.作业方式(1)在进行有害粉尘作业时,应优先选择湿式作业方式,尽量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对于无法湿润处理的作业,应采取防尘剂或抑尘剂等控制措施,包围封闭作业区域。
四、防毒技术规定1.工作环境(1)工作区域应保持通风畅通,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2)工作区域应清洁整齐,无杂物堆放,以便随时疏散。
(3)有毒气体储存区域应设有切实可行的标志和警示灯。
2.防护设备(1)员工应佩戴防毒面具,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定期检查面膜的密封性。
(2)员工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服装,保护全身。
(3)员工应佩戴适合的防滑鞋,以防意外溅跌。
3.作业方式(1)在进行有毒气体作业时,应设立监测设备,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
(2)对于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有毒气体,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暂停作业并进行疏散。
五、应急措施1.发生防尘或防毒事故时,员工应立即停止作业,向相关部门报告,按照救援预案进行处置。
2.急救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培训,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防尘和防毒事故。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集团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本防治措施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承建工程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域等。
三、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本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土石方挖运,金属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桩基开挖、密闭容器内施工作业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金属门窗加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聚氯乙烯塑料生产 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聚氯乙烯塑料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塑料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然而,PVC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对工人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本文将就PVC塑料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进行探讨。
一、防尘措施1. 生产车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畅通,及时排除产生的粉尘。
2. 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确保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3. 在进行物料搬运和加工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物料的碎裂和飞散:可将物料打湿,采用封闭式输送装置等。
4. 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实时检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洁和处理,确保空气质量合格。
二、防毒措施1.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 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及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筛查,如哮喘、气管炎等。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和调整工作岗位。
3. 加强工人的防护意识培训,提高其对有毒气体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 避免与其他有毒化学品接触,防止产生复合污染物,加剧危害程度。
5. 定期开展防毒器材的维护、检测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应急处理措施1. 建立应急预案,明确防尘防毒漏洞和应急处理策略。
2.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测和检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
3. 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有毒气体源头,将工人转移到安全区域,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4. 必要时要通知相关部门和群众,进行范围内的疏散和警示,防止事故扩大和伤害蔓延。
四、环境保护措施1. 建立废气处理设备,对排放的有毒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置。
3.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督导。
有毒有害气体综合防治措施
➢一 预防措施
➢ (一)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和工艺
➢ 1 电泳涂漆
➢ 把工件和对应电极放入水溶液树脂制成电泳漆液中, 接上直流电源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涂料在工件上 沉积形成均匀涂膜,解除苯系物的危害
➢ 2 无苯稀料
➢ 采用低毒物料代替苯系物作为油漆稀释剂(稀料)。
➢ 3 无汞仪表
➢ 2)局部送风 对于厂房面积很大,工作地点比 较固定的作业场所,在改善整个厂房的空气环境有 困难时,可采用。
➢ 3)局部送、排风
➢ 有时采用既有送风又有排风的通风设施,既有新鲜 空气的送入,又有污染空气的排出。
可编辑版
8
自然通风
➢ 自然通风是依靠风压或热风压使空气流 动来达到通风的目的。
风压是指由于风力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 之间生产的气压差;
➢ (2)途径 改动设备:干式作业改成湿式作业,使分成固结
改变作业方法:镀锌工艺中,采取无氰电镀
改变生产工序:
黄丹(PbO),改革前_物料输送和捕集系统问题,
沉声铅尘铅烟;改革后_将制粉-预热氧化-氧化工
序改成制粉直接氧化缩短了流程。
可编辑版
5
(三)设备密闭
密闭就是把设备罩起来上盖,罩严盖实,勿使尘毒处逸。
➢ 分类: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全面排送风
可编辑版
17
➢ 1 )全面排风 ➢ 在毒物集中产生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使含毒
空气排出,较清洁的空气从外部补充进来,从而冲 淡有毒气体。 ➢ 2 )全面送风 ➢ 为了防止外部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室内有害气 体又得到送入的经过滤处理的空气的冲淡,可采用 全面送风的方法。这时室内处于正压,室内空气通 过门窗被压出室外。 ➢ 3 )全面送、排风 ➢ 采用全面送风与全面排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往往 往用在门窗密闭、自行排风、进风比较困难的场所。
施工现场防火、防汛、防毒、防尘、防爆、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防火、防汛、防毒、防尘、防爆、防雷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现场放火措施1、制定工程消防保卫方案,定期研究消防保卫工作中的问题,消防领导小组领导现场保卫组,对现场消防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教育现场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消防保卫安全管理制度。
2、在职工宿舍、办公室、施工现场均设置消防灭火器,并向工人传授灭火器使用基本知识,做到人人懂、个个会用。
3、现场道路保持畅通。
消火栓要设明显标记,附近不准堆物,消防工具不得随意挪用,明火使用必须专人看火,并申请动火证,现场吸烟应到吸烟室。
4、动用电气焊,事先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电气焊用火应执行“二清”(清理易燃物品),“接”(接住火花),“浇”(不能清理的可燃物用水浇湿)、“看”(设专人看火)、“检”(焊前检查周围环境,焊后进行详细检查)、“严”(严格执行防火规章制度规定)。
5、消防栓周围5M范围内不准堆放易然物和材料构件,并保持道路畅通,夜间在消火栓处应安装红灯标志。
6、坚持安全消防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消防,防止火灾等事故发生。
7、施工现场道路宽度不少于4M,以便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通过。
8、现场临建设施、仓库、易然料场和用火处要有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对消防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
9、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注意以下防火要求:(1)各类电气设备、线路不准超负荷使用,线路接头要接实接牢,防止设备线路过热或打火短路。
发现问题要立即修理。
(2)存放易燃液体、可然气瓶的库房内,照明线路要穿管保护,库内要采取防爆灯具,开关应设在库外。
(3)穿墙电线或靠近易燃物的电线要穿管保护,灯具与易燃物要保持安全距离。
(4)在高压线下不准搭设临时建筑,不准堆放可燃材料。
10、使用明火时应注意问题:(1)现场生产、生活用火均应经主管消防的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准擅自用明火。
使用明火时,要远离易燃物,并准备消防器材。
(2)使用木料烧火时,要随时有人看管,不准用易燃油料点火。
作火完毕要认真熄火。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3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一、引言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所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对工人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制定了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一般规定1. 工作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尘埃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果浓度超出安全范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工人在进行易产尘或易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前,必须戴上防尘、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三、制定工艺流程1. 对易产尘或易产生有害气体的工艺过程,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并确保流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工艺流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和管道应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以减少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泄露。
四、防护设备和装置的选用1. 根据工作场所的情况和污染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防尘、防毒设备和装置。
2. 防尘设备包括:风机、吸尘器、排气罩等。
防毒设备包括:防毒面具、供氧装置等。
3. 防护设备和装置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五、个人防护措施1. 工人在接触尘埃或有害气体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使用合适、完好。
2. 防尘、防毒面具的佩戴方法应正确,紧贴面部、不留间隙,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更换过滤器。
3. 工人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与尘埃、有害气体相关的疾病。
六、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发生时,通过警报、呼叫等方式迅速通知工人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撤离。
2. 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急救。
3. 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工人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工作场所环境治理1.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清除积尘和污染物,并对设备和管道进行维护、保养。
2. 排气系统和通风设备应保持畅通,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
3. 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确保防尘、防毒设备的有效性。
综合防毒管理措施及技术(三篇)
综合防毒管理措施及技术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般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防毒管理措施(1)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认识,要把关心员工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
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并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安全管理员应当好参谋和助手,把有关的职业毒害,防毒经验、改进措施、上级部署等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随时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制定规划,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每年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所需经费、设备、器材要同生产计划一起安排解决。
(3)加强防毒宣传教育,贯彻群众路线对员工进行防毒宣传教育,既要讲清说明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要讲清职业毒害是可以防止的,教育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加强个人防护。
(4)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的管理制度建立针对生产条件和毒物性质而实行的规章制度,对防毒更有直接意义。
例如,检修设备与处理事故时的物料清除、通风排毒、防护监护等制度,进入容器、地沟、坑、槽工作时的防毒与监护制度,都是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措施。
(5)有关工种休假和劳动组织方面的特殊安排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员工,实行适当缩短工作日制,以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在采取防毒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行轮换制度,以便把员工从事有毒作业的延续时间限制在所能耐受的限度以内。
2.防毒技术措施(1)以无毒代替有毒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最好办法。
①对于那些毒性大,卫生标准要求高,而采取防毒措施又很困难的生产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代替有毒。
②在选择生产工艺或确定工艺路线时,要考虑寻找新的无毒或低毒的生产工艺,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以无毒代替有毒的具体例子后面专作介绍。
(2)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把敞口设备改为密闭的设备,是防止有毒气体和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汛、放毒、防尘、防爆)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汛、防毒、防尘、防爆、防雷一、防火、防爆措施(一)防火、防爆设施1、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临时木工间、油漆间等,每25m2设一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3、宿舍、食堂等临建区域内,设常规消防器材,每100m2配备两只十公升灭火器。
4、消防器材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周围不堆放物品,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氧气与乙炔瓶的使用间距不小于10m,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小于30m,氧气、乙炔瓶上应装有减压阀和回火装置及压力表。
5、消防用水设专用管线,并保证足够的水压。
(二)防火、防爆管理1、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防火安全制度齐全。
2、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
3、重点防范部位明确、防火奖惩、火灾事故、消防器材管理记录齐全。
4、在现场内主要进出入口处,按规定设置“五牌二图”,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
5、现场要有安全生产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设有醒目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
(三)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电气防火组织措施(1)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禁示标志。
(2)加强易燃易爆和强腐介质管理。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经常进行电气防火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整体素质。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2、电气防火技术措施(1)合理配制多路保护器,对线路的过载、短路故障实行有效保护。
(2)电气装置线路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及强腐蚀介质。
(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如配电箱等场所配制绝缘灭火器。
(4)加强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监视检查,防止相与相之间和相对地短路。
(5)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四)消防措施建立防火责任制。
现场消防有管理规定,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综合防毒的措施
重点
• 防毒的措施:两类四条 • 防毒管理措施的三点 • 个人防护措施的三方面
谢谢
再见
•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 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 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 (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 导气管(长管供气式), 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 空气供呼吸。
皮肤防护
物理因素
放射性辐射、 电火、 机械摩擦 煤焦油、 石油分馏产品 铬、铍、砷、石棉
生产过程中对 皮肤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昆虫叮咬
• 要对工人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工人 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 饭前漱口,班后洗浴,工作服清洗制度等。 这对于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 止有毒物质从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有 重要意义。企业要定期对从事 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 查,以便能对职业中毒者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个体防护措施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 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 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 操作措施。隔离操作是 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 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 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的 危害。
1排风、 负压状态 2输送新鲜空气 正压状态
净化回收措施
局部通风
局部送风 局部送、排风
通风排毒
全面通风
全面排风 全面送风 全面送、排风 直接燃烧 热力燃烧 催化燃烧
• 通过改革工艺和改进设备,消除生产过程的产 毒源,从根本上消除毒物危害。 改进设备也可以控制污染。
3生产过程的密闭、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 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 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 •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 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 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 简介焊接作业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采取防尘、防毒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阐述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提高焊接作业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获得良好的工作条件。
2.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2.1 防尘技术规范防尘技术是指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使员工不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以达到保护员工的健康目的。
在焊接作业中,防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装备防尘衣、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2.在焊接场地周围铺设湿毛巾,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粉尘;3.采用局部排风、全面通风等方法,将作业场地内的粉尘排出;4.将焊接工作安排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场地,谨慎选择焊条材料和焊接用熔剂。
2.2 防毒技术规范防毒技术是指通过一些技术措施,减少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使员工不暴露于毒气环境中,以达到保护员工的健康目的。
在焊接作业中,防毒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有毒气体进行可靠监控,及时发现、检测和报警;2.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使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3.在作业场地安装抽风机、风道等设备,避免有毒气体在作业现场停留;4.对于含有毒气体的场合,在保证员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焊接工作。
3. 控制措施3.1 防尘措施在焊接作业中,防尘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常规方法:1.采用现代高科技粉尘防护装备,包括提供耳塞、防尘口罩和护目镜等;2.采用高效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3.在作业现场设置湿布或湿水桶,能够吸附粉尘,并在空气中产生湿度;4.确保焊接工作场地保持相对干燥,防止塵土落在焊接施工对象上。
3.2 防毒措施在焊接作业中,防毒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常规方法:1.在开始焊接工作前,一定要将作业场地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查污染物浓度,除去有害环境物质,确保安全;2.为防止毒气的危害,需佩戴防毒面具,尽量多清洗周身皮肤和发丝,防止毒气造成身体内部污染;3.能够限制毒气的生产源,避免在空气中滞留的毒气,在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的管理下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影响;4.提供通风系统,使室内污染物含量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针对防尘、防毒、防噪声、放高温低温、防辐射、个体防护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针对防尘、防毒、防噪声、放高温低温、防辐射、个体防护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订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属各项目部从事解除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三、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项目部应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创造复核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作业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四、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如:家具生产中的喷漆、打磨、下料工艺中工人接触的油漆、稀料、粉尘、噪声等。
印刷车间的印刷、覆膜、折页等工艺中工人接触的油墨、汽油、洗车水、白电油、噪声等。
电焊作业工人接触的电焊烟尘、紫外线及各种有毒气体。
铸造工业主要的矽尘、噪声、振动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等均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按照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四类:①化学因素:即生产过程中的酸、碱、溶剂、粉尘、气体、重金属、杀虫剂、清洁剂、矿物、染料等等;②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等;③生物因素:如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及其制品等;④生理与心理因素:如作业条件不良、重复的动作等导致的精神紧张、员工与设备之间不协调等。
五、防护措施●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一)各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二)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三)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四)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排专人进行巡视。
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综合措施
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综合措施预防多种生产性职业中毒,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现对职业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浅谈如下: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状态及进入人体的途径1.1概念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毒物。
1.2来源生产性毒物可来源于多种形式,同一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各有差异。
1.2.1来源于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原料、成品、夹杂物、副产品或废弃物。
1.2.2来源于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一170℃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1.2.3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如磷化铝遇湿分解成磷化氢。
1.3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
1.4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2组织管理措施2.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1.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中毒防治工作负全责,或者配套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1.2制定职业中毒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1.3建立健全职业中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1.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1.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监测及评价制度。
2.1.6建立健全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加强宣传教育对从事或将要从事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培训及在岗期间定期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中毒易于防治、难于治疗的特点;了解可能接触到的毒物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制,操作规程,防毒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中毒事故隐患的发现和报告办法等。
宣传防毒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倡技术革新,改善劳动条件。
3防毒技术的应用采取相应的防毒技术措施,控制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散发,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3.1以无毒的、低毒的材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材料或工艺,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最好办法,例如使用无氰电镀、无汞仪表、无苯稀料等。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对可能产生高温和低温的作业场 所进行监测和管理,保持适宜的 温度。
03
对可能存在生物危害的作业场所 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生物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04
05
防毒措施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评估方法与指标
评估方法
定期对防毒措施进行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04
针对不同毒害的防毒措施
有机溶剂的防毒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有机溶剂的用量和浓 度,采用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
。
改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有 机溶剂的逸出和蒸发。
加强通风和排气,保持空气流 通,降低有机溶剂浓度。
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空气检测 和分析,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
金属与类金属的防毒措施
VS
防毒措施
为了防止金属和类金属的危害,需要采取 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及通风设施 和湿化器。此外,工人应该接受定期的健 康检查,以及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 金属和类金属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执 行能力。
案例三:粉尘与气体的职业危害与防毒措施
职业危害
粉尘和气体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毒害,主要来 自于建筑、采矿、制造业等行业的使用。它 们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的损害,如肺炎、肺气 肿、哮喘等,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工作 ,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和时间。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监测与教育
健康监测
定期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作人员 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 职业病患者。
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毒措施
组织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防毒工作的领导,确保相关防毒措施的 有效实施。领导者应明确防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和支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和遵守防毒措施的要求。同 时,领导者还应定期组织防毒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防毒综合措施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是确保防毒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管理者 应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明确责 任分工,制定并执行相关的防毒工作计划。同时,要加强对员工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只有管理者的重视 和支持,才能够有效推进防毒工作。
防毒综合措施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是有效组织和实施防毒措施的重要手段。防毒 工作计划应包括对潜在的毒物危害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防毒工作的 全面推进和落实。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毒措施,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隔离技术
工艺改进技术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毒技术措施,通过过滤、吸附、化 学反应等方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 而减少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活 性炭吸附装置、湿式洗涤塔、静电除尘器等。在生产过程中,应 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确保工作 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职业中毒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学习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学习防尘防毒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 保护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害防范能力。
3.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公司受到法律的处罚。
二、制度实施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特别是那些需要进行有害气体或粉尘处理的岗位人员。
三、防尘防毒管理措施1. 对涉及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岗位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3. 定期开展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有害气体或粉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5.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有害气体或粉尘事故,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四、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防尘防毒管理工作,并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履行防尘防毒管理的责任,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检查工作。
3. 所有员工要积极配合公司的防尘防毒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五、检查与评估1. 定期对公司各工作岗位进行有害气体或粉尘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对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六、总结反思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把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只有做好预防工作,适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才能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公司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生产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希望公司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设备:安装通风设备,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2. 隔离设施:为有害物质设立专门的隔离设施,限制其扩散和接触,例如设立密闭室或防护屏障。
3. 排气系统:安装有效的排气系统,将有害气体和粉尘排放到室外,减少室内的污染程度。
4. 气体检测仪器:使用气体检测仪器时刻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现有害气体的存在和超标情况。
5. 高效过滤器:安装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和细菌,提供清洁的工作环境。
6. 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7. 工艺改进:通过改进工艺或材料,减少或替代使用有害物质,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毒害风险。
8. 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维护和检修各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9. 员工培训:提供相关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职业毒害的危害性,学习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方法。
10. 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职业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毒技术措施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
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
但是,完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碱法。
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
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在涂料工业和防腐工程中,用锌白或氧化钛代替铅白;用云母氧化铁防锈底漆代替含大量铅的红丹底漆,从而消除了铅的职业危害。
用酒精、甲苯或石油副产品抽余油代替本溶剂;用环己基环己醇酮代替刺激性较大的环己酮等,这些溶剂或稀料的毒性要比所代替的小得多。
如以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以硅整流代替汞整流等。
作为载热流体,用透平油代替有毒的联苯—联苯醚:用无毒或低毒的催化剂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催化剂,等等。
为了消除或减轻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多地采用了上述替代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替多是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并不是无毒操作,仍要采取适当的防毒措施。
2.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
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如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的生产过程。
过去国内多采用铁粉作还原剂,过程间歇操作,能耗大,而且在铁泥废渣和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苯胺。
现在大多采用硝基苯流态化催化氢化制苯胺新工艺,新工艺实现了过程连续化,而且大大减少了毒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又如在环氧乙烷生产中,以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代替了用乙烯、氯气和水生成氯乙醇进而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方法。
从而消除了有毒有害原料氯和中间产物氯化氢的危害。
有些原料结构的改变消除了剧毒催化剂的应用,从而使过程减少了中毒危险。
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以乙烯的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单体,代替了乙炔和氯化氢以氯化汞为催化剂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在乙醛生产中,以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代替了以硫酸汞为催化剂乙炔水合制乙醛的方法,两者都消除了含汞催化剂的应
用,避免了汞的危害。
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
如黄丹(PbO)的老式生产工艺中氧化部分为带压操作,物料捕集系统阻力大,泄漏点多;而且手工清灰,尾气直接排空,污染严重。
后来生产工艺改为减压操作,控制了泄漏。
尾气经洗涤后排空,洗涤水循环使用,环境的铅浓度大幅度降低。
又如在电镀行业中,锌、铜、镉、锡、银、金等镀种,都要用氰化物作络合剂,而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且用量较大。
通过电镀工艺改进,采用无氰电镀,从而消除了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
3.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测温、取样、出料、存放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毒化环境。
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化,以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闭化。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
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
对于气体、液体,多采用高位槽、管道、泵、风机等作为投料、输送设施。
固体物料的投料、出料要做到密闭,存在许多困难。
对于一些可熔化的固体物料,可采用液体加料法;对固体粉末,可采用软管真空投料法;也可把机械投料、出料装置密闭起来。
当设备内装有机械搅拌或液下泵等转动装置时,为防止毒物散逸,必须保证转动装置的轴密封。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如以泵、压缩机、皮带、链斗等机械输送代替人工搬运,以破碎机、球磨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破碎、球磨,以各种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以机械化包装代替手工包装,等等。
对于间歇操作,生产间断进行,需要经常配料、加料,频繁地进行调节、分离、出料、干燥、粉碎和包装,几乎所有单元操作都要靠人工进行。
反应设备时而敞开时而密闭,很难做到系统密闭。
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和使用大量有毒物料的工艺过程,操作人员会频繁接触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
采用连续化操作可以消除上述弊端。
如,
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进行物料过滤就是间歇操作。
每压滤一次物料就得拆一次滤板、滤框,并清理安放滤布等,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物料,并消耗大量的体力。
若采用连续操作的真空吸滤机,操作人员只需观察吸滤机运转情况,调整真空度即可。
所以,过程的连续化简化了操作程序,为防止有害物料泄漏、减少厂房空气中有害物料的浓度创造了条件。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当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隔离操作是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危害。
目前,常用的隔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的方法,使室内呈负压状态;另一种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处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使室内呈正压状态。
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
如农药厂将全乳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稻瘟净等采用集中管理、自动控制,对整瓶、贴标、灌装、旋塞、拧盖等手工操作,用整瓶机、贴标机、灌装机、旋塞机、拧盖机、纸套机、装箱机、打包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