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规定、标准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规定、标准一、环境监测法律1.1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环境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1.2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门法律,主要针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包括大气污染的监测、排放限值、减排措施等。
1.3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门法律,主要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包括水质监测、污水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设施等。
二、环境监测法规2.1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规定,用于对新建、改建、扩建及其他重大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2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规定,用于控制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标准等。
2.3 环境监测机构管理条例:环境监测机构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规范,用于管理和监督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运行和监测活动。
三、环境监测规定3.1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指导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检测技术和监测设备的使用。
3.2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指导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采样技术和分析方法。
3.3 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指导水环境监测的方法、检测项目和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四、环境监测标准4.1 大气颗粒物(PM2.5、PM10)监测方法标准: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指导大气颗粒物(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4.2 废水排放监测标准:废水排放监测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指导不同类型废水排放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监测要求。
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新
5
环境法定义
环境保护法 ,亦称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或 国际间共同制定我国参加并认可,强制执行,为调整因保 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所产生 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防治 污染和其他公害,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其作用是通过调整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所 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社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 危害限制在最小限度内,维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 环境协调发展。
2021/4/11
13
第二节 主要环境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9.1
在本次讲座中我们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
(1)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法律法规 (2)环境管理制度 (3)环境标准 (4)环境管理的其他要求 (5)法律法规的获取和识别
2021/4/11
3
研讨进程表
章节
内容
时间
概述
主要环境法律 法规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标准 环境管理的有 关要求 法律法规的获 取和识别
环境法定义、环境法的任务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法的原则、环境法体系。
2021/4/11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如下:
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
----包志勇
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一、宪法、法律和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利益,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监督管理等内容,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及相关监测、评估和处罚等要求。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规范,包括水污染源的减排、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等方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排放、转移、处置和监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在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责任、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二、行政法规和规章1.《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详细规定了环保税的计征办法、税率等内容。
2.《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工业、交通、农业等各领域的排放进行了限制。
3.《环境管理规定》:对污染源的排放、管理、监控等方面给出了具体要求。
4.《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责任分工、环境监测等进行了规定。
5.《环境监测规定》:详细规定了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标准,保障环境数据的准确性。
6.《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调整和应急响应措施等。
7.《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等。
三、行业标准和规范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规定了不同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监测方法。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排放限值进行了规定。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控制要求,提出了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等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尊敬的读者:本详细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以供参考使用。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的描述。
一、法律和法规1. 环境保护法:包括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和减排等内容。
2. 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了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监测与评估、减排措施等内容。
3. 水污染防治法:包括了水污染的排放标准、水体保护区划、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包括了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处理方法、再利用等内容。
5. 化学品管理法:包括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内容。
6. 环境影响评价法: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要求等内容。
二、标准和要求1. 大气污染控制标准:了大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
2. 水污染控制标准:了水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噪声控制标准:了不同环境下的噪声标准和限制要求。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详细说明了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治理等。
5.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方法、参数、准确度等技术要求。
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介绍了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目标设定、组织结构、内部审核等。
三、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附件1:环境保护法全文。
2. 附件2: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
3. 附件3:水污染防治法全文。
4. 附件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
5. 附件5:化学品管理法全文。
6. 附件6: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
7. 附件7: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8. 附件8:水污染控制标准。
9. 附件9:噪声控制标准。
10. 附件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
11. 附件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2. 附件12: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四、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请参考相关法律条文的具体解释和注释。
感谢阅读本,希望对您有所。
附件:1. 环境保护法全文2.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3. 水污染防治法全文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5. 化学品管理法全文6. 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7. 大气污染控制标准8. 水污染控制标准9. 噪声控制标准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1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2.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的法律。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纷纷制定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法规是指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强制性规定;而环境标准则是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科学规范。
本文将探讨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环境法规的作用环境法规是指导和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的预防、治理、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例如,刑法规定了对环境犯罪行为的处罚,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
这些法规的制定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其次,环境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安排。
比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对各类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策略。
这些法规的制定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实施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最后,环境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惩罚和责任追究,形成了有效的执法机制。
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环境违法行为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些法规的制定起到了震慑和约束环境违法行为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利益。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科学规范,是实现环境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首先,环境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预防和控制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环境标准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通过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及时制定和调整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大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导言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环境保护活动及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和振动、固体废物等方面的保护。
3.术语和定义3.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3.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以及半室外空间的气体组成、温度、湿度、压力、气流、能见度等因素的总体。
3.2.1 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为活动释放的对大气环境具有污染、破坏作用的物质或者物理因素。
3.2.2 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是指空气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及其组成、粒径分布、气象条件等指标的总和。
4.大气环境保护4.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4.1.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传输、转化、沉降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
4.1.2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气候条件等进行限制和要求。
4.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综述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总结和说明。
4.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分类和限值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环境质量目标,制定不同分类和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大气污染防治法》3. 《水污染防治法》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2.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
3.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
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一、简介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归纳整理,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清单。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责任、行政监督等内容,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管理措施、责任追究等内容,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控制要点、排污许可、监测与控制等内容,旨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利用等内容,为实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提供了法律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评价、控制等内容,保障公众免受噪声污染的侵害。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管理措施、生态损害责任等内容,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管理措施、责任追究等内容,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该法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保护与利用等内容,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生态的保护。
三、环境保护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限值,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2.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各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3.土壤污染控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值和管理要求,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基准。
4.噪声污染控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和用途场合下的噪声限制和控制要求,保障市民免受噪声污染的侵害。
环评 2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2023年1月1日星期日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2
2.1.1 环境法规的构成
2.1.1.1 法律 (2)环境保护综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中遵照执 行的基本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后的版本,分为总则、监督管理、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开和公 众参与、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七十条。
▪ 在法律层次上,无论是综合法、单行法还是相关法, 其中有关环境保护要求的法律效力是等同的。
▪ 如果法律规定中出现不一致的内容,按照发布时间的 先后顺序,遵循后颁布法律的效力大于先前颁布法律 的效力。
▪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行 政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性环境规章均不得违 背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 章只在制订本法规、规章的辖区内有效。
2.1 环境法规-1
2.1.1 环境法规的构成
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 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 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1.1.1 法律 (1)宪法 第九条第二款:“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 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 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
该法明确了21世纪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了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具体要求。第十九条:“编制有关开 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 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 目,不得开工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有很多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和建设新项目或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与扩建等大型工程之前,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和评估,综合分析计算出项目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应对措施,使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最小化,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类健康安全。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EIA法)是我国环保立法中的一部重要法规,于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从责任主体、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评价报告和报告审核、环境影响监测和评价结论等方面,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EIA法规定的执行机关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标准,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监管等。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指南》是我国环保部门发布的技术性标准,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和程序,为从事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员提供了详实的操作指南。
同时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许可证范围、审核程序等。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技术导则和行业标准,如《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标准》、《城市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这些标准和导则都是在EIA法指导下制定的,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操作指导,做到了以法规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EIA工作在实践中也不断深入。
政府部门出台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对于危险废物等环保问题更是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控。
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越来越普及和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和企业中,环保效果也得到了实际体现。
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
4、环境保护行政法
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为贯彻实施环境保 护法律和方针政策而制定、审批和发布的行政决 定、命令、章程、条例和办法等法规性文件。根 据审批和发布的单位可分为:
1)由国务院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2)由原国家环保部与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
环境保护行政规章和办法。 3)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颁布的行政规章 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颁布单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2014-04-24 生效 时间:2015-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环境保护单行法是对特定的资源保护对象和特定的污染防 治对象去调整各自专门的环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文 件:单行法名目多、内容广,可归纳为“污染防治法”和 “资源保护法”和其他。
1)污染防治法
我国自1979年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征收 排污费和“三同时”三项制度以来,经过 二十几年发展,环境管理制度日益丰富等。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污染限制治期与限期淘汰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制度 环境目标责任制度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也可列入资 源保护法的范畴。
ISO1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环境法律法规介绍
ISO1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环境法律法规介绍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环境法律法规介绍ISO 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ISO 14001标准的背景和要求,并探讨环境法律法规对组织的重要性。
一、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 背景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需要管理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组织应对环境挑战,确保其活动在环境方面达到合规要求,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标准要求ISO 14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适合其规模、业务和环境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 环境政策:组织应制定明确的环境政策,并将其沟通给相关方。
该政策应契合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并明确环境目标和承诺。
- 规划:组织应进行环境方面的规划,包括了解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确定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 实施和运营:组织应将相关环境管理措施纳入其运营过程中,包括建立环境保护程序、提供员工培训和沟通、确保资源有效利用等。
- 性能评价:组织应以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形式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时纠正不足并实现持续改进。
- 环境目标:组织应制定和实现环境目标,以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排放的风险,以及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废物产生。
- 法规要求:组织应了解并遵守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并在其管理体系中建立相关控制措施。
二、环境法律法规介绍环境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保护和管理环境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法规准则。
环境法律法规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环境法律法规:1.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该法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相关的责任和处罚。
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
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为您列举一份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二、法律法规清单1.《环境保护法》-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府及公民的责任,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2.《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责任分工,包括大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监测等。
3.《水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和水资源的保护等。
4.《环境影响评价法》- 该法规定了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保证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可预测。
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和处置要求,包括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等环节。
6.《土壤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监管要求,包括土壤污染的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等。
7.《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管理,保证了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处理。
8.《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办法》- 该法规定了对环境损害行为进行赔偿的原则和方式,推动了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
三、标准清单1.国家标准- 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指南》- GB/T 24002-2016《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4003-200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8905-2012《企业环境报告指南》2.行业标准- HJ/T 153-200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范》- HJ/T 159-2004《环境保护工程验收标准》- HJ/T 164-200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HJ/T 166-2004《环保工程监控与信息管理导则》- HJ/T 205-2005《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环境管理规定》四、结论本文列举了一份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GB/T和HJ/T系列标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本文将概述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
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联合国环境规划宪章》2.《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3.《京都议定书》(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4.《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5.《国际海洋法公约》6.《国际核事故紧急情况协定》7.《巴塞尔公约》(有关跨国边境转移和处置危险废物)三、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环境标准清单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6)2.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4.噪声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5.工业企业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五、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督机构1.国家环境保护部门- 中国生态环境部2.地方环境保护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厅、局- 市级环境保护局3.环境保护执法队伍- 环境执法支队、分局等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作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规范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们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明确了各方责任,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202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2023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环境保护法》2. 《大气污染防治法》3. 《水污染防治法》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 《海洋环境保护法》6. 《水生态环境保护法》7.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8. 《土壤污染防治法》9. 《环境影响评价法》10. 《生态保护红线法》11. 《草原保护法》12. 《植被覆盖法》13. 《野生动物保护法》14. 《渔业法》15. 《森林法》二、环境保护标准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2023)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352.5-2023)VOCs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23)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摩托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352.3-2023)工业企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199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技术规定(GB 18918-2002)3. 土壤污染物排放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 18304-2023)4. 噪声污染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标准(GB 3096-2008)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8-2008)5. 放射性污染标准核辐射及其人员和环境防护基本标准(GB 18871-2023)6. 废弃物污染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限制物质技术要求(SJ/T 11365-2006)7. 环境保护监测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23)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以上为2023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认真遵守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
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环境法规与标准是指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法规与标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法规与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环境法规与标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环境法规与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
因此,学习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环境法规与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掌握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和环保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对环境法规与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在环保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技能和环保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断加强对这门课程的宣传和推广,为培养更多的环保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都在积极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多部法规。
这些法规对于污染的防治、环保目标的达成、环境信息公开、以及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的环境保护需要,制定了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环保法规,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气十条”、江苏省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
除了法律法规之外,环保标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是涵盖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是环保法规执行和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内的完整的环保标准体系。
环保标准主要包括排放标准、污染物限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等多种类型。
排放标准是指针对污染源在生产和排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等物质进行的标准规定,是衡量企业环保水平的重要指标。
污染物限制标准则是针对环境中特定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的规定,是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环境质量标准则是对自然环境质量的要求,相当于一个国家或一地区环境的“晴雨表”,对于衡量地区的环保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虽然制定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是必要的,但单纯的制定和执行是不够的。
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环保标准的宣传推广,落实各项标准,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总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推进社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希望,未来的环保法律法规及其标准清单能够在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幸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们的共同责任,环保法规和标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是指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生态环境保护还涉及着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控、气候变化的应对等多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越高,代表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越有文明、文化、经济的支撑。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国具有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除了基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环保基本原则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外,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除了基础的环保法律之外,还有《环境影响评价法》、《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多项细节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关键在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保证其落实到位。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与环保法律相伴而生的是相应的环保标准。
环保标准是在环保法规的指引下制定的行业专用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具体实现规范。
目前,我国的环保标准特别多,只要是关于环保的行业,都有相应的标准,如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
这些标准包括排放标准、排放检测方法、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用水标准等等。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标准化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和标准化支撑。
特别是在各种易于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生态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任何时候,生态环境的保护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环保者要有深厚的责任心和耐心,持续地进行着保卫和改善着生态环境的行动。
今天的环保事业是一个全社会的、全球的、多个领域紧密配合的任务,其中不仅要求全民参与,还要协调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法规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法规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法规标准一、总则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规范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国家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规定了环境保护的核心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污染者负责、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旨在加强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规定了大气污染的减排措施和监测评估制度,同时强调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主要针对水环境保护,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水污染源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保护水资源并促进水环境恢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旨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转运、处置等管理措施,强调了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责任。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强调在各类项目的规划、建设、招标等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该法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管理和保护,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保护和维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该法旨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规定了森林保护的原则和措施,明确了森林的划定、管护、保护和修复等要求。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该法规定了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恢复重建的要求,强调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草原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1.引言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广大读者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2.环境法规2.1 国家级环境法规a. 环境保护法章节一:总则章节二:环境质量标准章节三:环境影响评价b. 大气污染防治法章节一:总则章节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章节三:大气污染源监测与监控c. 水污染防治法章节一:总则章节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章节三:水质监测与评估2.2 地方性环境法规a.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章节一:总则章节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 上海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章节一:总则章节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3.环境标准3.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a. 大气环境质量指数b.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2 水环境质量标准a. 地表水质量标准b. 地下水质量标准4.附件4.1 附件一:环境保护法全文4.2 附件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附件】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为环境保护法全文,附件二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
请参阅附件获取详细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安全、预防和控制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2.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源监测与监控等内容。
【附】●本文档仅供参考使用,具体实施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文档内容如有更新或修订,请以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版本为准。
●具体法律名词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或法律辞典进行解释及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质量 词汇 GB/T 18834-2002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 16706-1996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15562.1-1995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与技术方法 HJ 14-1996
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 HJ/T 11-1996
……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除上述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 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 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 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包括省、自 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计划单 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依据《宪
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 这些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特定环境问题制定的,
并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不能和法律、国务院行政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 环境法规与 环境标准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 (1) 法律(宪法、环境保护法律) ❖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 (3)政府部门规章 ❖ (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 (5)环境标准 ❖ (6)环境保护国际条约
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律这个层 次不管是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单项法和相关法中环境保护的 要求,法律效力是一样的。
❖ (3)充实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促使政府决策程序科学化
❖ 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如《水污染防治法》、《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条例》第15条规定:“建设单 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征求建设
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而对于公众参与的范
❖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还应当及时组织 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 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 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 (1)根据法律受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 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治法实施细则》、 《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 境管理条例》; ❖ (2) 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 ❖ 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200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GB12523-90)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规章相抵触。
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 1. 环境标准的概念 ❖ 2. 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 3.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 环境标准的概念
❖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 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 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 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 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 时间和速度以及检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 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 染物排放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 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 生态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环境保护相关法: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法律
❖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 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 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环境监测用二氧化硫溶液(100mg/L) GSB 07-1273-2000
环境监测用铅溶液(500mg/L) GSB 07-1282-2000
……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
(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
统一规定。 空气质量 词汇
GB 6919-1986
❖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 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 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解读:完善和充实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专项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 使公众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更趋完善 ❖ 《环评法》规定: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 定。) 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水质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 86-200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T 56-2000 ……
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 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这些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
环境保护法律
❖ 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 环境保护单行法:
❖ 污染防治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共有六章四十七节:
❖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用领域、基 本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 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定的权限、程序和 实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 拟订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 问题的解决原则;
❖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
❖ 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 的基本要求、“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禁止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
❖ 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
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
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
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水质 化学需氧量
GSBZ50001-88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标准样品 GSBZ50015-89
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 《环评法》较《条例》更加主动、积极,在第一章总则的5
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
❖ 在第二章第十一条中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 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 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 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 意见。
❖ 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 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了 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有关部门对编制的规划,应当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前 组织进行环评,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评报告书;
❖ 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前,先由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审查;
❖ 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 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 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标准是环境规划的体现 ❖(3)环境标准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5)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6)环境标准具有政策导向功能
3.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 HJ/T130-200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HJ/T131-200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