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
第一轮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及反思
![第一轮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04893067ec102de2bd895b.png)
教案中考第一轮复习《统计与概率》第二节概率姓名:陈桂玲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实验学校第一轮复习统计与概率第二节概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区分确定事件(包括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和不确定事件(随机随机)2、在确定的情境中了解概率的含义,运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4、能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能用实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中考真题再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能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考点再现考点一: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1、_______和________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考点二:概率1、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2、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3、概率的计算。
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考点三: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是大量试验后频率趋于稳定的值,对于一个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次数的比总是在一个固定值附近摆动,这个固定的值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大小反映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典例精析例1 (2010台州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必然事件;B .某次抽奖活动中奖的概率为1001,说明每买100张奖券,一定有一次中奖; C .数据1,1,2,2,3的众数是3;D .想了解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宜采用抽样调查. 例2(2010陕西省).某班毕业联欢会设计的即兴表演节目的摸球游戏,游戏采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装有五个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乒乓球,这些球除数字外,其他完全相同,游戏规则是参加联欢会的50名同学,每人将盒子乒乓球摇匀后闭上眼睛从中随即一次..摸出两个球(......每位同学必须且只能摸一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00198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1.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随机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3. 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4. 同步习题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3. 练习:布置同步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 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同步习题1. 填空题:根据给出的数据,填写适当的统计图表。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概率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计算题:计算给定事件的概率。
4. 应用题: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随机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思考。
七、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第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93b0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0.png)
第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4. 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4) 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概率与统计复习教案
![概率与统计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5d83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a.png)
概率与统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方法、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
5. 概率与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PPT。
2. 案例材料:收集实际应用中的概率与统计例子。
3. 作业题目:准备课后作业,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 讲解概率的计算: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6. 讲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方法、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知识点。
10.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_统计与概率_总复习教学设计及错例分析_俞正强
![_统计与概率_总复习教学设计及错例分析_俞正强](https://img.taocdn.com/s3/m/9eac351752ea551810a687ce.png)
分析: 学生认为老师只选了 5 个数, 而自己选了 6个
数, 所以就认为自己赢的可能性比老师大, 而没有去用
排列组合的知识去思考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的大小。
5.请按要求, 涂一涂。
○○○○
○○○○
不可能摸到黄球 可能摸到黄球
错误: “可能摸到黄球”很多学生把四个球都涂成黄
色。
分析: 学生对“可能”“很可能”“一定”没有很好的理
16
育英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图
( 1) 根据以上的统计图表, 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信息? ( 2) 上面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三 、平 均 数 、中 位 数 、众 数 特 点 的 复 习 创设情境: 运动员在短跑场地上训练 50 米短跑。 下 面 是 五 年 级 两 个 班 的 12 名 队 员 50 米 短 跑 平 时 训练的平均成绩。( 单位: 秒) 一班: 8.8 8.2 8.4 8.5 8.6 8.4 8.3 8.1 8.3 8.5 8.6 8.7 二班: 8.5 8.3 8.4 8.5 8.3 8.4 8.3 8.4 8.5 8.4 8.4 8.4 ( 1) 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 2) 你认为分别用哪个数据代表一班和二班的成绩 比较合适? 如果这两个班进行 50 米往返接力比赛, 你认 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 为什么? 四 、可 能 性 和 游 戏 公 平 的 复 习 设计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 我们在课间准备玩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
9.连 线 。
5 个红球
4 个红球 1 个黄球
3 个红球 2 个黄球
2 个红球 3 个黄球
1 个红球 4 个黄球
不可能摸 到黄球。
一定能摸 到红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60aee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a.png)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概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
2.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知晓概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3. 掌握统计图形的绘制和数据的整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展示。
教学方法:1.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
2. 引入游戏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3. 呈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制作统计图表的模板,准备小球,扑克牌、棋盘等游戏道具。
2. 打印、复印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引发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兴趣,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概率的学习。
1. 教师发放小球,让学生摸小球,每摸一个球,记录下摸到的颜色和数量,最终形成一个小样本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颜色的球最多”,“哪个颜色的球最少”等问题。
2. 显示之前收集的类似数据,展示表格,让学生评价总球数,每种颜色的数目,占总数的百分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概率相关的术语。
二、自主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指导他们掌握概率的概念和常见计算方法。
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阅读标记概率相关内容,自主解决书上的问题。
三、总结归纳(2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结合已达成的问题进行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书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成果汇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出示给定的问题或者图表,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指出重点内容。
2. 通过扑克牌、棋盘等道具,操作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掷骰子、洗牌等游戏道具的概率。
五、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其他学科的案例进行拓展,呈现诸如“在小区里,人们每天出门的方式是乘坐电梯还是走楼梯”等实例,展现统计和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小球、扑克牌、棋盘等生动形象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4ad0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7.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统计图像的制作和分析;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3.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统计图像的制作和分析;
2.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对统计图像进行分析;
2.针对问题运用概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师生互动(5分钟)
老师与学生互动,制造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总结网络练习(2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家中学习的成果,总结他们的网络练习。
3. 统计图像制作(30分钟)
讲解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统计图像的制作方法,并且让学生进行实际制作练习,掌握制作技巧。
4. 统计图像分析(20分钟)
引导学生对制作好的统计图像进行分析,做到理解并得出结论。
5. 概率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的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6. 概率计算方法(40分钟)
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并且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7. 教学小结(10分钟)
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小结,并且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习题,恢复课内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统计图像的制作和分析,理解了概率的概念和性质,并且熟练掌握了概率的计算方法。
但是,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下一次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学生的练习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统计与概率》教案14篇
![《统计与概率》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e367d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3.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14篇《统计与概率》教案篇1设计说明根据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习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习。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
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通过以上的复习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若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教师指名汇报)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来复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平面图形,为复习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习梳理1.复习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粉色5张 3张 6张 2张 4张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e8d4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4.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总复习,主要内容为统计与概率。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回顾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巩固。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2.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应用场景;3.掌握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4.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5.培养学生的统计与概率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复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一)概念复习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2.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频数: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个数据出现的频率,即频数除以总数。
(二)数据整理1.表格和图表的制作表格: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成表格,便于观察和分析。
图表:将数据用图形方式表示,更形象形象直观。
2.频数表和频率表的制作频数表: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列出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将频数表中的频数除以总数,得到每个数据的频率。
(三)数据描述1.数据的中心趋势平均数:所有数的和除以总数。
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的一个数据。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2.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最大值减最小值。
标准差:反映数据离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二、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一)概念复习1.概率的定义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分数表示。
2.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一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
单一事件:只包含一个基本结果的事件。
复合事件:包含多个基本结果的事件。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列举法根据事件的基本结果,枚举所有情况,计算发生该事件的情况数和总情况数。
2.几何法在图形上标明所求概率的事件和总的情况,通过计算比值求得概率。
3.概率公式概率公式:P(A) = n(A) / n(S)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包括讲解、演示、讨论、实践等。
通过带有实例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ef35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7.png)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材包括了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图表的识别和制作、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复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制作,以及利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还涉及到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些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然而,学生在概率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概率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制作,以及利用这些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2.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统计图和概率计算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和概率计算软件。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制作方法,以及利用这些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制作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2892d4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5.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主题是统计与概率。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人教新课标中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章节,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新课导入: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5.课堂小结:通过回顾课堂内容,使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步骤,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分析其分布情况。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其分布情况。
2.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抽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如回归分析、概率分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的第4课时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b04202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f.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事件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和概率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2. 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概率问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统计图表绘制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 概率计算工具(如骰子、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概率吗?概率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二、统计图表的复习(15分钟)1. 讲解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表。
3.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得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三、概率的复习(15分钟)1. 讲解概率的意义,如可能性、不确定性等。
2.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利用公式计算、利用图表计算等。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进行事件预测和决策。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掷骰子游戏”,让学生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和概率问题,如“掷骰子得到偶数的概率是多少?”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统计和概率知识来解决?3.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练习,如利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统计和概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和概率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3675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1.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与概率》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4课时,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统计知识,包括图表的类型、制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另一部分是概率知识,包括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加深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回顾和预习统计和概率相关知识,准备相关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问该班男女比例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07173d4d8d15abf234e50.png)
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1、2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将统计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难点重点分类、整理知识点难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折、比较、研究,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一部分的内容。
二、回忆与整理教材等96页第1、2题。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单复式〕统计表〔单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通常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①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说明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
②扇形统计图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也叫做百分数比较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③折线统计图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稳固提高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各类统计图及其特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3ccb9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b.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使学生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
(3)通过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
2. 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填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扇形统计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教具:圆形纸片、剪刀、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扇形统计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扇形统计图。
2. 探究新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扇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扇形统计图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圆形纸片、剪刀、直尺、圆规等教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5课时 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5课时 统计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be2b698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b.png)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5课时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计算平均数,并能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用中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众数的概念,能找出众数,并能用众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数据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根据统计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应用。
2.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①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②计算方法:平均数 = 数据总和÷ 数据个数。
③应用: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适用于数据分布均匀的情况。
(2)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①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②计算方法: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③应用:中位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适用于数据分布不均匀或存在极端值的情况。
(3)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①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②计算方法:找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c873f4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9.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的第4课时,主要涉及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本课时教材内容包含统计图表的制作、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简单概率的计算。
内容丰富,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概率计算公式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简单概率的计算。
2.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中概率知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统计图表的模板和案例资料。
2.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问题和实例。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展示这组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特点,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教师通过案例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每组选择一组数据,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各组展示并解读自己的统计图表。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表知识进行分析。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统计与概率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统计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9c84ff5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e.png)
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 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频数表和频率分布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3.学会用概率语言表示概率,并能够使用试验和事件的概念描述概率。
4.通过游戏和实例的形式了解一些简单的概率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2.学生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程度。
三、教学内容1.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进行统计的一门学科。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抽样法、测量法等。
在统计学中,经常使用频数表和频率分布图来描述和展示数据的特征。
2.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用一个在0到1之间的数字来表示,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事件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
试验是指为了研究概率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比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在概率学中,经常使用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概念来描述和计算概率。
3.统计和概率的应用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1)统计学可以在医学、人口学、经济学、商业等领域中应用,可以用来研究人群的特征、市场的趋势等。
(2)概率可以用来计算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如中彩票、被雷击等等。
(3)统计学和概率学都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比如在医学中,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来研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计算。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让学生掌握概念和应用。
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概率常识,并加深对概率计算的理解。
3.探究法: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和数据来让学生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案例1.游戏:抛硬币让学生抛硬币,记录正反面的结果,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出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概率。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学会用试验和事件的概念计算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1、2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将统计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
分类、整理知识点
难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折、比较、研究,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一部分的内容。
二、回顾与整理
教材等96页第1、2题。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单复式)统计表
(单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通常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①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②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也叫做百分数比较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③
折线统计图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
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各类统计图及其特点。
统计与可能性(1)
统计图表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统计表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97页3、4题,练习二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难点
会制作、分析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图纸等
教学步骤
一、回顾与整理
(一)完成教材第96、97页第3、4题。
1、数据的收集
(1)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想一想:应该怎么设计呢?
性大?还是在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学生人数是2+4+5=11人,体重在39kg及以上的学生人数是12+10+4+3=29人,比较可知,该生的体重在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二、巩固提高
在一分钟跳绳比赛中,乐乐2次跳的平均个数是120个,要使3次跳的平均个数是
125个,她第3次应跳()个。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复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2)
统计表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第5题,练习二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能够准备地判断出哪些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能分析出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
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我们用掷骰子来比大小,请问这样公平吗?
生答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一定、可能、不可能
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2)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3)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4)明年手机会大幅降价。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可能的现象。
2、可能性大小
(1)出示转盘
提出问题。
①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
②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③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1)你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如:①摸球游戏
②抛图钉
钉尖向上的可能性,钉面向下的可能性小。
3、用分类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摸球游戏
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不难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43,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4
1。
(2)投掷硬币。
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更大。
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试验,全班同学观察结果。
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21,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2
1 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表哥、表弟和表妹3个人看电视的情境图。
表哥:我想看足球比赛。
表弟:我想看动画片。
表妹,我想看电视剧。
师:3个人只有一台电视,他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么如何决定看什么节目呢?必须想出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公平的办法决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
表哥:我按年龄大小做了一个转般。
(见图1)
表妹:我按人数做了一个转盘。
(见图2)
表弟:我决定用抽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
①师:他们3人各想出了一个方法决定由谁来选择节目,你同意谁的方法?为什么? ②小组交流
③汇报。
提问: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公平吗?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概率(也就是可能性),巩固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知识和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3)
确定现象⎩
⎨⎧不可能一定 不确定现象⎪⎩
⎪⎨⎧→可能性等可能可能很有可能 表哥 表弟 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