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参考模板)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参考模板)

人体工程学题目: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系别:艺术系专业:艺术设计姓名:张盼盼学号: 034409325指导教师:张桦教师签字评分:评语:河南城建学院2011年4月 25日感觉与知觉1.感觉与知觉的定义区别是什么?答:1)感觉是指对外物以及自身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清晰度,包括知情意三个层次。

知觉是指接收到的客观事物的信息经头脑加工以后所形成的一种整体认识。

2)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整体的认知。

2.感觉与知觉相同点与区别及其关系?答:1.两者的相同点:首先,都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

其次,都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2.两者的区别如下:a产生的来源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b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c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3.知觉的特征?答:知觉主要有以下四种特征: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4.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错觉现象?是阐述原因?以及对设计的影响?答:1.穿重色竖条条的衣服比较显瘦,因为第一,重颜色给人收缩感觉,显得稍瘦些。

此外,竖条条的衣服感觉空间的收缩增高。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外部感觉✧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感觉产生的一般条件:适宜刺激、感觉器官、神经通路、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感觉是获得信息的第一步。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2、感受器3、神经通路4、大脑加工信息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

因此刺激的物理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反之过强的物理量也不能引起感觉。

视力、光强、声强、重量之差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其范围可用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示。

也指对微弱刺激或微小刺激变化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的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它是感受性的衡量指标。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二)绝对感觉阈限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法:“50%”的标准。

(三)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同类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如两个声音的音高是否相同;两种油漆的颜色是否一样。

再如重时差别阈限和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K 值越小,表明该种感觉的差别感受性越高;最小可觉差(jnd )即ΔI (四)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适应。

✧ 适应与感官的生理特性有关,如痛觉不宜引起适应。

✧ 在大部分情况下适应引起感受性降低(如:明适应),只有一小部分情况下引起感受性提高(如:暗适应)。

✧ 对不同刺激有不同的适应特点,如痛觉就很难适应,这与人类的生存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RS 1=II K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感觉和知觉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感觉和知觉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概述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刺激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阈限的⼤⼩来度量的,两者成反⽐关系。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阈限值⾼感受性低)。

(1)感受性: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其中,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变化量,⼜称差别阈限或最⼩可觉差,其英⽂缩写为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例是⼀个常数,公式为△I/I=K。

其中, △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个常数,称韦伯常数或分数。

注意: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公式为S=K1gR。

其中,S代表⼼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个常数。

注意:费希纳定律也只适⽤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三、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下感觉性发⽣变化的现象,如暗适应和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作⽤后,还能暂时保留⼀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分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感觉对⽐ 感觉对⽐——不同刺激作⽤于同⼀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变化的现象。

(四)联觉 联觉——⼀个刺激不仅引起⼀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种感觉的现象。

四、各种感觉 (⼀)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 其范围为380~780 nm。

短于380 nm的紫外线和长于780 nm的红外线都是⾁眼不可见的。

2.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的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是杆体细胞。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1、单选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A.运动觉B.肤觉C.平衡觉D.内脏觉正确答案:B2、多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

A.紫外线B.红外线C.光波D.380(江南博哥)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正确答案:C, D参考解析: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做光波。

紫外线和红外线是可见光谱以外的部分,是人眼看不到的。

3、多选()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正确答案:A, B参考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A项是一个颜色刺激不仅引起了颜色感觉,还引起了温度感觉。

B项是一个听觉刺激不仅引起了听觉反应,还引起了视觉刺激。

C项是感觉后象,D项是感觉对比。

4、单选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B.对比性C.恒常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②选择性。

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

③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④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5、单选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

(I为原刺激,△I为差别感觉阈限,K为常数)A.K=△I/IB.I/△I=KC.K=I/I·△ID.K/△I=I正确答案:A6、多选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就是()。

心理学课件3.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课件3.感觉与知觉
• 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 应则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
2021/6/27
46
一、视觉规律
(一)明暗视觉 1、明度与亮度 2、明暗对比 3、视觉适应:
的时明间适过应程:。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
的时间过程。 (二)颜色视觉
•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
注视旗中间的圆点至少30秒钟。然后盯着一 张白纸的中央或者一面白色的墙壁。
• 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 帕里士西洋镜 爱迪生动画镜 电影 •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
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 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 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是对感觉信息的 整合和组织。
2、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不同 人所觉察到的相同刺激在知觉上有很大差别。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 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 有机综合;
是魔鬼三叉还是二叉?
•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 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 个重要特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 错觉:对客观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歪曲或者 错误的知觉。
• 错觉不同与幻觉,错觉是可以预测和测量 的,而幻觉只是一种病态的现象。
注視圖中的燈泡至少三十秒,然後直接將視線移到屏 幕上的白色區域或者是一張白紙上,你就會看見一顆 發亮的燈泡喔!

1-3感觉与知觉的规律

1-3感觉与知觉的规律

知觉理论与市场营销
运用知觉的选择性原理帮助消费者确定购 买目标。消费者走进商场或超市时,各种琳琅 满目的商品同时作用于消费者的感官,但他们
01 并不能同时认识并反映这些商品,而只能对其
中的某些或某一商品具有相对清晰的感知。
知觉理论与市场营销
运用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原理开展营销
活动及广告制作。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原
联觉就是感觉的相互作用之一,其中以颜色感觉的联觉 最为突出。色觉可以引起温度觉,如红、橙、黄等有温 暖感(称暖色),而蓝、青、紫则会有寒冷感(称冷 色)。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如室内家具如果使用浅 色系的颜色就会给人轻巧的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04 感பைடு நூலகம்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人的感觉性在生活和劳动实践的长期锻炼中是 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的,特别是通过事活动和某些 特殊训练,提高到常人不可能达到的水平。随着个 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 之逐渐发展,不同人的感受性之间呈现出极大的差 异。
务。
众志成城
全民抗疫
知觉的基本规律
02 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是由不同部分、不同属性组成的,但我 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 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 性。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四种因素。
知觉的基本规律
03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 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 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01
目录 02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03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01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基本规律
01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赖性。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信息获取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 的主要途径,通过感觉和知觉, 人们能够感知外界事物的存在和
变化。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通 过感觉和知觉,人们能够对外界事 物进行识别、记忆、思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 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 知,人们能够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反 应。
知觉系统将多个感官通道的信 息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基本特征进 行编码和识别。
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神经元联合 起来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从感觉刺 激开始的加工过程,强调刺激 本身的特点;自上而下的加工 是指从大脑的预期和知识开始 的加工过程,强调大脑对刺激 的解释和组织。
0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整体的认 识。
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感觉的敏锐程度会影响知觉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而知觉的组织和解释也会影响感觉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比较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方法 上有相似之处,如控制变量、
观察和测量等。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 究对象上有差异,前者关注 刺激的物理属性,后者关注
刺激的意义和结构。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究 目的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 生理机制的研究,后者更注重
认知过程的研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个体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方 位等空间属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
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②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③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外感受器),接受各种外部刺激。

内部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内脏器官(内感受器)和关节、肌肉、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变化的信号。

每一种感觉器官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感觉。

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

这种不同感官各自接受适宜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

三、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是光。

2.听觉是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3.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细胞引起的感觉。

4.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触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引起触觉。

刺激物使皮肤变形引起压觉。

6.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

低于皮肤温度产生冷觉,高于皮肤温度产生热觉。

7.痛觉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等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产生痛觉。

(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个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1.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2.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3.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个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

四、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个体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
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如:“盲人摸象”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 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就 越深刻、丰富、精确。如一目十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指引思考的方向和知觉的内 容。 3 实践活动的任务。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 实践任务不同,知觉的效果也不同。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光刺激,使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现象。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由于一系列的弱 光刺激,导致感受性不断提高的现象。 一般暗适应较慢(几分—十几分种),明适应较 快(几秒种)。 2 嗅觉的适应:较明显。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 而不闻其臭。” 3 皮肤觉的适应: 4 听觉和痛觉较难适应。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
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视知觉领域研究比较多。主要有: 1 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下,人的颜色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稳定。 2 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不 同而改变。 3 形状恒常性。物体的形状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识经验对知觉效果的一种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感觉与知觉1 什么是感觉 (1)2 感觉的作用 (4)知觉的特性(1) (4)知觉的特性(2) (9)三感觉与知觉1 什么是感觉我们经常用到感觉这个词,但是我们的表达,不一定是心理学家所理解、所研究、所定义的感觉。

比如说有的同学说,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其实这指的不是感觉,指的是你的情绪反应,你对她的爱慕。

还有的同学说,我对这个事情有感觉,或者说我感觉我对这个事情有感觉,这其实指的也不是感觉,指的是你的意识,是你对这个感觉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感觉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觉是我们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我们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直接的反应。

我们可以理解成什么是感官系统,什么是感官系统它的一种反应。

感官系统从感官的接收信息的方式来讲,应该分成五大感官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皮肤触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

感官系统采收了、接收了我们周围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一个直观、直接的反映。

对感官系统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解释:它的信息的来源;我们的感官的生理器官;它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人类的五种感官、五种感觉,它的感官系统,它的信息来源,以及相对应的产生的心理的现象,包括视觉。

视觉是我们人类最丰富的感觉,大概将近有70%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来加以接受理解的。

视觉包括它的感官系统——眼睛我们看一看眼睛的结构,在这五种感官系统中,它就像一个侦察兵,搜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各种刺激,然后通过神经通道反射给我们的大脑皮层,让我们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直观的认识。

眼睛中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感受图像的细胞,一个叫视锥细胞,一个叫视杆细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觉系统,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我们的颜色视觉,正是因为有了颜色视觉,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系统也会让我们犯错误,这就是视错觉现象,还有一种视觉现象,引起我们心理学家的关注,叫做时间效应。

人类第二大非常有效的感官系统,就是我们的听觉,主要器官是耳朵,那么听觉的输入信息,就包括对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色的分析,这些都要借助我们的听觉系统来欣赏。

人类另外两个有用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嗅觉和味觉,一个是靠着我们鼻子里的嗅球,一个是靠着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来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感受、感应和理解。

味觉和嗅觉是紧密相关的,在很多时候,人的舌头,其实不一定能感受到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滋味,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的嗅觉来加以帮助。

比如说我们在感冒的时候为什么尝不出来食品的味道,是因为我们的嗅觉被屏蔽,使我们很难体会到各种食物的美味。

现在我们心理学家已经知道,人类的这个味觉应该是有四大类:苦、酸、咸、甜。

我们对苦味的感觉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酸,再其次是咸味,对甜味的感觉敏感力最低,所以我们有那么多人的吃甜食不知道已经吃了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甜食的敏感是最差、是最少的。

现在还有一个学术上的争议就是有没有第五种味觉,这个味觉可以用中国词“鲜”来体会,就是我们煮海带所产生的那种味道。

有学者认为我们人应该有这样的一种鲜味,但是还有些学者不承认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器官的存在。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的躯体感觉,就是触觉,当被接触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人类的触觉在生存进化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人和动物在六千万年的演化历史过程中间,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接触,触觉给我们带来舒适、安全、幸福、快乐的感受。

2 感觉的作用感觉有什么作用呢感觉主要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

如果没有感觉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的体验、什么样的心理的反应。

有心理学家还真的做过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就叫做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告诉了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恐怖。

那么有了感觉,我们的生活又会不会变得非常得美好心理学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感觉其实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愉快、积极、主动。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研究一下人类的触觉对于我们的意义,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他的电话号码,如果你不碰他的话,你成功的概率也许只有10%。

但是如果你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轻轻地接触了对方的上肢,你就会得到20%的肯定的回应。

同样的是,夫妻之间、父女之间、母子之间、亲人之间,如果有很多的肢体的接触,我们的感情就会变得更加的深刻,更加的有意义。

现在我们有些亲人之间、有些夫妻之间,连手都不碰,爱情如何产生,触觉对于我们确实是非常得重要。

如果我们要真实的认识世界,仅凭我们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整体的加工。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感觉甚至可能是有错误的,比如说昨天晚上我下班回家,我就觉得路上有一个大石头,猛踩刹车,仔细一看不是石头,是阴影,那么这种感觉的刺激误认为是石头,还是需要我们的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解释,这种分析、判断、解释和信息的综合,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知觉。

知觉的特性(1)知觉是我们人脑对刺激物体的整体的观察、感受、整合、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般来讲,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是比较客观的;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间接反映,是比较主观的。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心理学家有过很多的辩论,形成两种加工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两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一种是从下而上的加工,一种是从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指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理的层次。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模式。

詹姆斯·吉布森自上而下的加工往往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语气,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官认识。

理查德·格雷戈里知觉相对于感觉,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属性,第一就是它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鼓励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下面我们请大家看一张图,那么你对这个图的认识,就不是一个局部的、分割式的认识,而是一个整体式的认识,这个认识我们心理学家叫做格式塔,Gestalt,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学说,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格式塔的心理学认为,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组织遵循四个原则。

第一个叫做接近律,接近律是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各部分越是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相接近的东西,我们把它容易形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个叫做相似律,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

就是相似的东西,我们容易把它认识成为一个整体;第三个叫连续律,是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就连续的个体,我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第四个就是相关律,指的是将图形看出一个格式塔而不是部分。

有相关系的一些东西,我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1969年心理学家罗伯特·殷发现,人类的整体的知觉还有一个未知的效应,也就是说在正面看的加工的刺激,我们加工的比较快比较准确,倒置过来以后这个刺激我们就加工的非常得慢,而且非常得不准确,最有名的就是面孔的倒置效应。

把我们一个熟悉的面孔倒过来,我们就看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原貌。

知觉的第二个特性是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我们不可能对周围所有的刺激进行知觉,我们只能有选择的知觉部分的信息,那么被选择的这部分信息,我们就叫做知觉的对象;那些没有被选择的,就叫做知觉的背景。

一般来讲,知觉的对象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记忆的;而知觉的背景,经常是被我们忽略的、不鲜明的,就像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的话就可能是大家知觉的对象,老师身后的背景,那么就是知觉的背景。

你可能记得我说的话,你不一定记得我周围的这些背景的一些变化。

但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也不是截然不变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其实可以进行互换,我们关注什么东西,它就成为的对象,不关注的就成为了一种背景,比如说著名的两可图,你就可以看见两个不同的事物,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就是因为我们不时的变换我们关注的对象和不关注的背景。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的其他的对话或噪音。

鸡尾酒会效应是图形—背景现象的听觉版本。

除了选择性和整体性以外,知觉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叫做理解性,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刺激的认识是加以理解、分析、判断,有的时候还要加入自己主观的体验、主观的经验和主观的期望。

下面就请大家看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下面的视频中你会看见一个鱼缸的图形,你看一分钟看看你能记住什么样的东西,你能告诉我刚才的鱼缸中,都有哪些事物,你是看见了鱼缸,还是看见了鱼,你看见了蜗牛没有,你看见了水草没有,你看见了气泡没有。

心理学家Nisbett和Masuda他就发现,日本人、中国人往往容易关注鱼缸的背景,而美国人容易关注鱼缸的视觉的对象,他关注的对象就是前面三条大鱼,而亚洲人更加关注大鱼后面的背景的事物。

除了鱼缸以外,我们看街景,其实也有知觉的理解性的差异的存在,因为不同经历的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关注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大家看一看日本的街景再看一看美国的街景,这两个街景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你生活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之下,那么你对周围世界街景的注意和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心理学实验,这有两张照片,表现的是机场的情景,你觉得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机场,还是两个不同的机场由于我们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对机场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关注背景,我们就很容易意识到这两个照片,其实照的是两个不同的机场,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对象,我们就不可能意识到,这两张照片,其实照的是两个不同的机场,这种知觉的文化差异,其实反映在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表现上,艺术反映的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表述,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了我们知觉理解方式差异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2)Nisbett和我还有我们的同事,多年来从事的一个工作,就是分析一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差异,我们发现东方人更关注的是事物的背景,而西方人更关注的是事物的对象。

我们东方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其实就是充分地挖掘人类对背景的欣赏和理解。

我们的长卷技术,我们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和借景,我们的鸟瞰技术、俯瞰技术,从上而下去观察世界的知觉方式(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东方人对背景关注的表现,而西方的艺术,更多的是关注事物的对象,所以他们发明了很多强调对象的表现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