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传输层协议_练习

合集下载

传输层 习题

传输层 习题

传输层习题1、考虑在主机A和主机B之间有一条TCP连接。

假设从主机A传送到主机B的TCP报文段具有源端口号x和目的端口号y。

对于从主机B传送到主机A的报文段,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是多少2、描述应用程序开发者为什么可能选择在UDP上运行应用程序而不是在TCP上运行的原因。

3、在我们的rdt协议中,为什么需要引入序号4、在我们的rdt协议中,为什么需要引入定时器5、是非判断题:a. 主机A经过一条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一个大文件。

假定主机B没有数据发往主机A。

因为主机B不能随数据捎带确认,所以主机B将不向主机A发送确认。

b. 在连接的整个过程中,TCP的rwnd的长度决不会变化。

c. 假设主机A通过一条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一个大文件。

主机A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字节数不会超过接收缓存的大小。

d. 假设主机A通过一条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一个大文件。

如果对于这条连接的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m,则对于后继报文段的序号将必然是m+1。

e. TCP报文段在它的首部中有一个rwnd字段。

f. 假定在一条TCP连接中最后的SampleRTT等于1秒,那么对于该连接的TimeoutInterval的当前值必定大于等于1秒。

g. 假设主机A通过一条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一个序号为38的4个字节的报文段。

在这个相同的报文段中,确认号必定是42。

6、假设主机A通过一条TCP连接向主机B发送两个紧接着的TCP报文段。

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90,第二个报文段序号为110。

a. 第一个报文段中有多少数据b. 假设第一个报文段丢失而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主机B。

那么在主机B发往主机A的确认报文中,确认号应该是多少7、UDP和TCP使用反码来计算它们的检验和。

假设你有下面3个8比特字节:01010011,01100110,01110100。

这些8比特字节和的反码是多少(注意到尽管UDP和TCP使用16比特的字来计算检验和,但对于这个问题,你应该考虑8比特和。

第4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1~10: YNYYY YNNYY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1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2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1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1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1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1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28.~9.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210.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11.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各有不同。

112.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

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13.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214.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15.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 016.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217.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18.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219.;20.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221.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射传输信号。

222.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频率形成干扰。

123.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124.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125.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226.如果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内因手机密集而导致频率资源缺乏,应该扩大基站覆盖的区域范围。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第四章+网络层+习题

第四章+网络层+习题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2.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3.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和ICMP。

4.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6.(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C2.2F.14.81,试将其转化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

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7.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128.36.199.3 (2)21.12.240.17 (3)183.194.76.253 (4)192.12.69.248 (5)89.3.0.1 (6)200.3.6.28.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9.当某个路由器发现一IP数据报的检验和有差错时,为什么采取丢弃的办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传此数据报?10.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它和IP数据报的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11.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

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

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12. 一个3200位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位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

下面的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httpsmtpdnsftptcpudpether接口ppp接口x25接口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25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ernet应用应用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的对比表osi中的层功能tcpip中的层tcpip协议族应用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表示层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应用层会话层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传输层tcpudp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互联网层ipicmpripospfbgpigmp数据链路层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光缆无线连接ppparprarp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wlan广域网协议物理层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同轴电缆双绞线26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ernet应用应用4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41tcpip协议概述442internet网际协议ip443tcpip的配置444tcpip测试445下一代的网际协议27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ernet应用应用441tcpip协议概述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是一种用于网际互连的协议
4.接口
“接口”是同处某地的同一节点系统内相邻层之间信息交换的连接点。 5.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 定义的层次,并规定同层实体通讯的协议和邻层间的接口服务。这 种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
9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
4.2.2 OSI参考模型
件;WEB访问和HTTP;对远程主机的Telnet等,对应的通信应用协议 如 P34所列8种。 OSI/RM清晰地定义了服务,接口和协议三个概念,将功能与 实现细节分开,概括性强,理论完整, 便于理解,普遍实用性强,至 今仍被用于理论学习和系统分析;但OSI 协议实现复杂,没有商业 驱动力,未被实际采用。

网络应用技术开篇-第04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网络应用技术开篇-第04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135端口:135端口主要用于使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并提供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服务。 冲击波病毒利用RPC漏洞攻击,利用错误格式处理不正确的消息 造成的。 137、138、139端口:NETBIOS Name Service :其中137、 138是UDP端口,当通过网上邻居 传输文件时用这个端口。只需要向 这端口发个请求,就可以获得该计 算机名称,用户名IIS是否在运行。 139端口: NETBIOS Session Service 图获得NetBIOS/SMB服务。这个协 议被用于windows文件和打印机共 享和SAMBA。 443端口:Https 网页浏览端口,能 提供加密和通过安全端口传输的另一 种HTTP,作用同139完全相同。


3.利用UDP的应用程序要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 作
UDP封装
以太网帧
帧头
IP报头
UDP报头
UDP数据
校验码
UDP报文
IP数据报 帧是给传输过程中交换设备阅读的,IP数据报是给路由器阅读的,UDP报文 是给传输路径的两端的主机阅读的
UDP的端口

UDP使用端口对给定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进行区分 TCP和UDP各自拥有自己的端口号
TCP中的序列编号

TCP将数据流作为组合成段的字节序列传送 为每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编号 第一个字节的序列编号是在连接建立开始时确定的 每个TCP报的序列编号是分配给段中的数据的第一 个字节的序列编号
源主机 目的主机
81 80 79 SEQ79
78 77 76 75 74 SEQ74
TCP提供的服务

传输层练习答案

传输层练习答案

传输层作业一、判断题(针对下面的描述,对的打‘√’,错的打‘X’)1. 传输层的目的是在任意两台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可靠数据传输.......(√)2. UDP协议支持广播发送数据。

.......................................(√)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应用层协议................................(X )4. TCP/IP的传输层议不能提供无连接服务.............................(X )5. Suppose that the last SampleRTT in a TCP connection is equal to 1 sec. Then Timeout for the connection will necessarily be set to a value >= 1 sec....................(√)6. Suppose host A sends host B one segment with sequence number 38 and 4 bytes of data. Then in this same segment the acknowledgement number is necessarily 42?.......(√)7. 在TCP协议中,发送顺序号(SeqNo)是总是从0开始编号的。

..............(X )8. 传输层用进程编号(PID)来标示主机间通信的应用进程...................(X )二、单选题(在下面的描述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A、B、C、D标示之)1. 在TCP分段中不包括的信息是.........................................( D )A、Source Port ,Destination PortB、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ment NumberC、头部、数据区和伪包头校验和D、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2. 对UDP数据报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是无连接的B、是不可靠的C、不提供确认D、提供消息反馈3. TCP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个协议,它提供的服务是....................( B )A、面向连接的报文通信B、面向连接的字节流通信C、不可靠的D、无连接的4. 下面的关于传输控制协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主机寻址B、进程寻址C、流量控制D、差错控制5. TCP协议采取的保证数据包可靠传递的措施不包括......................( D )A、超时重传机制B、单独应答与捎带相结合的应答机制C、校验和机制D、数据包加密机制6. 滑动窗口的作用是..................................................( C )A、流量控制B、拥塞控制C、路由控制D、差错控制三、多选题(在下面的描述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请用ABCD标示之)1. 在TCP协议中,建立连接时需要用到的标志位有.......................(AB)A、ACKB、SYNC、FIND、PSH2. TCP协议采用了哪些措施以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递......................(ABC)A、超时重传与重复包机制B、单独应答与捎带相结合的应答机制C、校验和机制D、数据包加密机制3. TCP/IP的传输层议具有的功能包括...................................(ABCD)A、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B、提供无连接的服务C、提供流量控制机制D、提供差错控制机制4. 对于网络拥塞控制描述正确的有.....................................(AB)A、拥塞控制主要用于保证网络传输数据通畅,是一种全局性的控制措施B、拥塞控制涉及网络中所有与之相关的主机和路由器的发送和转发行为C、拥塞控制涉及网络中端到端主机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行为D、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没有任何区别5. 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对于传输层描述正确的有......................(AD)A、为系统之间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章网络设备练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章网络设备练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章网络设备练习题一、填空题1.网卡又称为__________,它的英文简称为__________,网卡拥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网卡地址,它是一个长度为_____位的二进制数,它为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地址。

网卡实现OSI开放系统7层模型中的_________层的功能,主要有对传输介质内信息传送方向的控制。

3.交换机常用的交换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线器是一种__________的设备。

用集线器连接的网络称为共享式以太网。

4.第3层交换就是在第2层交换的基础上把__________功能集成在交换机中,所以将第3层交换机又称为_______________。

5.计算机之间通过公用电话网传输数据时,必须先将发送端的__________变换成能够在介质中传输的__________信号,经传输后,再在接收端将__________逆变换成对应的__________。

实现这种转换的设备称做__________。

6.路由表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来维护的路由表是__________路由表。

7.连接局域网的两个不同网段应该选用__________,当有不同网络层地址的两个局域网相连时用__________。

8.集线器按扩展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独立集线器和_______________。

9.虚拟网又称为__________,只有位于同一虚拟子网的用户可以互相通信,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_______________。

10.采用电话拨号上网的远程访问服务系统,一般使用_________作为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

11.当通过ISDN传输数据时,必须配置一台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将计算机或模拟语音信号调制成ISDN标准的帧。

12.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章传输层协议练习1.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主要为网络应用程序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即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服务。

2.传输层把应用程序交付的数据组成传输层数据报,然后交给(网络层)去完成网络传输。

3.传输层不关心报文是怎样通过网络传输的。

(正确)4.网络通信的最终对象是(网络应用程序进程)进程。

程序进程在需要通信时,要通过某种方式和对方程序进程进行通信。

5.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网络应用程序之间能够顺利地通信,通信的一方通常需要处于(守候)状态,等待另一访通信请求的到来。

这种一个应用程序被动地等待,另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请求启动通信过程的通信模式称作(客户/服务器模式)交互模式。

6.在设计网络应用程序时,都是将应用程序设计成两部分,即(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安装有服务器程序的计算机称作(服务器),安装有客户程序的计算机称作(客户机/客户端),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一般简写为(C / S)模式。

7.应用程序工作时,服务器一般处于(守候)状态,监视客户端的请求;若客户端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执行操作,并将结果回送到客户端。

8.在Internet中,许多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可以使用(浏览器)程序代替。

只需要开发Web应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上,而客户端使用浏览器(Browser)就可以和服务器通信。

这种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网络应用程序通信模式称作(浏览器/服务器)交互模式,简称(B / S)模式。

9.根据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TCP/IP协议传输层提供两种类型的传输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两种传输层协议分别提供(连接型)传输服务和(非连接型)传输服务。

10.传输层的(连接型)传输服务类似于数据交换中的电路交换方式,需要通信双方在传输数据之前首先建立起(连接),即交换握手信号,证明双方都在场。

11.(传输控制协议TCP)是TCP/IP协议传输层中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协议。

12.连接型传输服务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起通信进程之间的连接。

在TCP协议中建立连接过程是(比较麻烦)。

首先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服务器)收到建立连接请求后回答同意建立连接的应答报文,(客户端)收到应答报文之后还要(确认)报文,双方才能建立通信连接。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传输层报文需要通过下层网络传输,而传输层对下层网络没有足够的信任,需要自己完成(连接差错控制)。

13.在连接型传输服务中,由于通信双方建立了连接,能够保证数据正确有序地传输,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建立的连接发送连续的数据流,即支持数据流的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数据传输服务。

14.连接型传输服务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

15.连接型传输服务虽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层数据传输服务,但在传输少量信息时的通信(效率)却不尽如人意。

从提高通信(通信效率)出发,TCP/IP协议的传输层设计了(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6.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的通信过程由于通信双方没有建立连接,报文可能会丢失,所以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的(可靠性)较差。

17.对于(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由于通信进程间没有建立连接,只是发送数据时才占用网络资源,所以占用网络资源少。

18.非连接型传输服务传输控制简单,通信效率高,它适用于发信息较少、对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或为了节省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序。

(正确)19.网络应用程序需要分别设计(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程序。

在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中,除了(客户端)程序与(服务端)程序中需要处理的内容不同之外,两端之间的(数据)是必须考虑的。

20.为了使系统能够协调地工作,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必须对通信报文中的数据格式、字段含义进行严格的定义,即定义应用程序的(通信协议)。

21.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必须按照(通信协议)去理解和处理数据报文内容。

22.网络应用程序(通信协议)就是说明各个字段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指示程序如何处理数据报文。

23.不同网络应用程序的通信协议内容是不同的,但都是对数据字段结构的说明和字段内容的约定。

(正确)24.有了网络应用程序通信协议之后,发送方应用程序按照协议规定组织数据报文内容,接收方按照协议规定读取报文中(字段内容)。

25.在TCP/IP网络中,应用程序按照通信协议组织好数据报文后需要交给传输层去传递到对方,应用程序在把数据报文提交给传输层时还需要提交什么呢?在TCP/IP网络中,应用程序在把数据报文提交给传输层时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向传输层说明。

(1)(采用哪种传输服务方式,是面向连接的TCP协议传输,还是无连接的UDP协议传输)。

(2)(接收方主机地址,即对方主机的IP地址)。

(3)(接收该数据报文的网络应用程序进程)。

26.应用程序进程是用(端口号)表示的。

网络上的一些著名服务器程序使用众所周知的知名端口号,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服务器程序可以使用一个1024~65535之间的端口号,该端口号必须是事先规定好,而且是(客户端)程序知道的。

27.在UNIX系统中,为了解决网络系统中的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编程界面叫(Socket),表示“插座”的意思。

28.在Socket编程界面中,应用程序提供给传输层的接口参数称作(套接字)。

(套接字)的完整描述是({协议类型,本地地址,本地端口,远程地址,远程端口})。

29.套接字中的描述的协议类型:在TCP/IP协议中就是指(TCP)协议和(UDP)协议,表示该数据报文使用哪种协议传输;本地地址:本计算机的IP地址;本地端口:该通信进程使用的端口号,远地地址:对方主机的IP地址;远地端口:对方通信进程使用的端口号。

30.应用程序使用Socket编程界面调用(传输层)功能完成应用程序数据报文的传输。

根据选用的传输层服务类型不同,其通信过程也不相同。

31.在面向连接的C/S模式通信过程中,服务器进程一般都处于守候状态。

启动时,将指定的端口号绑定[bind()]到该进程,然后启动一个侦听[listen()]过程,进入守候状态。

当侦听到一个连接请求后,启动一个接收[accept()]过程,接收请求报文内容,建立和客户端的连接。

连接建立成功后进入数据报文传输状态,使用read()过程接收数据报文,使用write()过程发送数据报文。

数据报文传送完毕后,关闭连接,再进入侦听[listen()]守候状态。

(正确)32.在面向连接的C/S模式通信过程中,客户进程是在需要进行数据通信时才和服务器进程发起一次通信过程。

客户进程启动后,将指定的端口号(或从系统中申请获得的端口号)绑定[bind()]到本进程。

客户端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调用通信过程完成一次数据报文传输。

(正确)33.(通信)过程包括:向服务器进程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连接建立成功后,进入数据传输状态。

使用write()过程发送数据报文,使用read( )过程等待接收应答报文。

数据传送完毕后,关闭连接。

34.在面向非连接的C/S模式通信过程中,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之间(不需要)建立连接,通信过程比较简单。

35.在面向非连接的C/S模式通信过程中,服务器进程一般处于(守候)接收数据状态,客户端需要发送数据时,(直接)将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36.TCP/IP参考模型就是起源于ARPANET中的传输控制协议和Internet协议IP。

TCP协议是一个著名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它主要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出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就是完成(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服务。

37.为了保证数据可靠地传输,TCP协议中采用了两项差错控制技术:(数据确认)技术和(超时重传)技术。

38.在TCP协议中设置了一个32位的序号字段用干对要传送的数据按字节编号,序号字段内容就是发送数据报文的第1字节的编号。

例如,序号字段内容=2101,表示发送报文的第1字节编号是2101;如果该数据报中有800字节,那么下一个数据报的第1字节的编号就是(2901)。

39.TCP协议中还设置了一个32位确认号字段用于向发送方发送已经正确接收的报文字节编号。

确认号字段的内容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该编号之前的数据已经正确接收,第二,发送方需要从该编号开始发送下一个报文。

其中包括对接收正确的数据的确认和对接收的差错报文的差错控制。

(正确)40.在TCP协议中使用的数据确认技术采用的是“(累计确认)”方式。

就是说,如果前面的报文传输错误,绝对不会确认后面的报文;或者说,即便后面的接收正确,只要前面有接收错误的报文,也要从发生错误的报文开始全部重发,也就是全部返回重发方式。

41.“(累计确认)”就是指如果收到了后面报文的确认信息,前面的报文肯定已经接收正确,即便以后再收到前面报文的确认信息,也不需要处理了。

42.“(累计确认)”方式的优点就在于数据报文在Internet中传输时,不同报文所经过出路径可能不同,到达目的地的先后顺序可能出现差错,但是只要收到了某个报文的确认信息,就说明前面的报文已经正确接收,确认信息不会发生二义性。

43.传输层虽然不考虑数据报是如何穿越物理网络的,但是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考虑,传输层要考虑到报文可能会在网络传输中被丢失,所以TCP协议采用“(超时重传)”技术。

44.在TCP协议中,发送方每发送了一定数量的数据报文后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只有收到了确认信息后,才能继续发送。

发送方在发送了数据报文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还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发送方就认为该报文已经丢失了,需要重新发送,这就是(超时重传)。

45.流量控制是两个通信对象之间的传输流量控制。

TCP协议中使用“(窗口)”技术实现传输层之间的通信流量控制。

46.通过调整接收窗口尺寸可以实现两个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流量控制)。

接收窗口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接收者的处理能力,例如可用数据缓冲区的大小等。

47.但是在网络传输中,报文还需要中间节点(一般为路由器)的转发,由于路由器的处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报文的丢失或延迟,这种现象称作(网络拥塞)。

48.发生网络拥塞时,不能仅靠超时重传解决问题。

因为重传只能造成拥塞的加剧。

控制拥塞需要靠网络中的所有报文发送者(降低)发送数据的速度,控制自己的通信流量来完成。

49.TCP协议中的网络拥塞控制也采用“窗口”控制方法。

在传输层实际上有如下三个窗口。

(1)(通告窗口);(2)(拥塞控制窗口);(3)(发送窗口)。

50.在TCP协议中,为了建立可靠的连接,采用了(三次握手)过程。

这个过程是:客户进程首先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向服务器进程请求建立通信连接,并通告自己的发送数据序号和接收窗口尺寸,协商数据最大分段尺寸MSS;服务器进程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发回一个应答报文,通报自己的数据序号,确认发送方的数据序号,通报自己的接收窗口大小,协商数据最大分段尺寸M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