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发挥立德树人优势,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培训心得: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
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听贾玲教授讲座心得体会11月2日下午,我有幸聆听到,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统编新教材特聘专家贾玲教授,为大家讲解关于“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的讲座。
提纲挈领,宏观把握贾玲教授从统编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入手,首先对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进行解读。
贾玲教授指出,统编版教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统编版教材,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提升语文素养,提升的是师生双方的素养。
统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所谓“守正”,即要守住语文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所谓“创新”,即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贾玲教授结合于漪老师的事例,指出应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贾玲教授态度亲切、娓娓道来,老师们认真学习、受益匪浅。
回归教材,深挖资源分析过统编教材的总体思路后,贾玲教授结合一个个真实案例,对统编教材的编写框架和体例结构进行了具体讲解。
贾玲教授强调,在统编教材编写设置中,阅读与写作构成了教材的主体。
首先,阅读部分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写作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可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性文章和应用类文章的能力。
贾玲教授的深刻见解,启发语文教师深思。
新时代新背景下,面对新教材、新形势,阅读写作应如何开展特色教学;如何切实利用好统编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实践的。
教学,绝不能裹足不前。
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给学生呈现出精彩的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贾玲教授所说,“一个好老师的标准绝不是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努力只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
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思考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我们的课堂才能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受欢迎;学生才能学得越来越有劲,越来越有效。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文|杨义宙近年来,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针对性最强、人文内涵最为深厚的学科,且立德树人往往也会依托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行输出。
想要潜移默化地渗透立德树人,完成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写作训练、个人性格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
一、结合教材,拓展阅读———融入立德树人(一)引入作品背景想要在工作中贯彻立德树人的内容,结合教材文章是最便捷的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搜索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从中体会作者在特定背景下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是克服困难,或是坚韧不拔,抑或是爱国情怀,学生总能在作品背景中学习到不同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人公“周总理”和文章作者柯岩的人物背景和生平故事。
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诗歌。
如“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这一句,学生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质,感受周恩来在外交中“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还有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伟大精神;“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这一句,能让学生加深对作者柯岩的理解,她一直以儿童般纯真的目光看待世界,还在自己的文学诗作中真挚地倾诉对祖国的赤诚之爱。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章,能让学生对伟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
因此,学生在主动了解作品时,可以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学习文章主人公或者是作者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落实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渗透作品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部编版教材加入了很多立德树人的理念。
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德育元素,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将立德树人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体会: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
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听贾玲教授讲座心得体会一个秋高气爽的周六,我们有幸聆听到,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统编新教材特聘专家贾玲教授,为大家讲解关于“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的讲座。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贾玲教授激情澎湃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一个优秀的事例,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让我明白语文教学不只是听说读写,更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言、阅读、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能力。
将之渗透在平日的教学中,让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得到真正的成长。
同时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思考,做一名用心的语文教师。
经过培训学习,实践思考,我对统编教材的感受是:这才是素质教育该有的模样。
统编版教材是按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标准编写的,从课文篇目到课文内容再到教材编排,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难点再到教学教法等方面都注入了很多的新理念,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主体意识、读书意识。
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到阅读能力再到阅读方法,方方面面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除了重视课内阅读外,也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整体阅读、读写结合等各个方面,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培养。
统编语文教材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名家视野统编语文教材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81 )摘 要: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统编语文教材更是如此。
国家事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语文教材不仅要将立德树人教育落实好,还要能够有机融合、自然渗透、润物无吏,结合语文特点凸显出语文独特的育人价值。
文章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单元整体规划、选文均衡协调、板块有机融合、实践自然渗透四个方面,具体阐述语文教材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力求使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立德树人教育;国家事权;独特育人价值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确定基础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学科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拉开 三科教材统编的序幕,并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 会”,作为教材审查的最高领导机构。
《意见》的颁发,可以说是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统编教材尤其如此。
另一方面,从党的十八大确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极其重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拟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统编语文教材是如何更 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的。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最近几年,教育界已经特别熟悉“立德树人”这个重要概念,但也有不少人只是将其当作标签挂在嘴上,并不了解其实质内涵。
因此,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它的基本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报告中的两项内容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让自己幸福地教,学生充实快乐地学一、在使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1.“穿新鞋走老路”。
或因应对考试无暇顾及,或因评价无要求疏于更新,或因职业倦怠固步自封,或因没读懂新教材无从下手,我们大多情况下手捧新教材,教着老内容。
这是当前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普遍现象。
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新闻单元,我们一看到第一课《消息二则》就想当然的把这一单元的四课兢兢业业的一课一课去讲,又是新闻要素,又是结构的讲,完全忽略了统编本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编写意图,仅仅带着孩子们去死扣任务一:新闻阅读,而将新闻采访活动以及延伸出来的新闻写作,完全忽略,导致我们的学生写新闻,找不到题材,提不起兴趣。
我上的两个班中在一个普通班我将任务二:新闻采访简单的用了一节课,先是简单的指导了一下如何编写采访提纲,然后当堂让学生去采访,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写出来的新闻也非常有意思。
而相反,我带的实验班因为一些原因,仅仅完成了任务一,新闻采访这一节没上,写出来的新闻很一般,学生兴趣不大,甚至觉得很枯燥。
2.具体某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争论大,无法统一3.对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有改变的理念,但对单元能力训练点的分步骤、逐层落实把握不到位,没有引导学生把教读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用到自读和课外阅读中。
同样,我们继续拿八年级上新闻单元说事。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那么,学习了第一课,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后,在二三四课中相关的电头呀、导语呀、结构呀这些内容则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则是补充进去一些,除了消息这些特点以外的特写、通讯所特有内容,最后指导学生梳理归纳几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遇到新闻阅读才会得心应手。
4.同一单元内的教读、自读课型没区分比如说我们会教教读课文,精讲、精练、精读、精品,但我们困惑的是自读课文怎么上。
在这举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或许会对我们自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启示一、猜读,检测自读情况——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要求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育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一、关于核心素养视角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创新素养等方面。
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情感、有理想、有文化修养的有用之才。
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其核心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知识的也培养情感、价值观等素养。
三、策略与途径1. 引导学生关注人文关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对人文关怀的情感。
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对生活的关怀和人性的探索,培养起对人文关怀的敏感。
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等方面的讨论,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对人文关怀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
2. 开展语言表达培养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要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更全面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
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也要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价值观的展示和思想的表达,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综合素养。
3. 增加创新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创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要有新的尝试和突破。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优化及使用对策
100!教材教法I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优化及使用对策◎安长峰“部编本”全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2016年率先在七年级教学中投放使用,使旧的初中语文教材被取代。
当前,初中阶段所用语文教材仍坚持的是“一纲多本”原则,但全国各大城市中部编本的应用量约占60%,且部编新教材第一轮使用已结束,相较于旧教材,新版教材在各方面均出现了改变,故而进行教材改编后使用策略的N一、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优化(一)坚持“立德树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旧教材更注重学生知学习,在育人的用。
在的大(人”本务被出后,新教材语文变得更,并(,渗透”,了文学量,重育学文学,社义中统文化进行统教育教材,并旧文,用的代的文文较的进行代,使学在语文学中,达到人格培养和促终身发展的目的(二)遵循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旧教材中每学后的后练题虽较多,但更多的是局限于本论知的t (如遣词造句、填空阅读),而新教材题量在旧教材基础了思考,拓展积累,更全面,也很注重学维的养,注重层次上的变化,学可据己的认知针对问题进行究,阅读,表,实现本的养,并依靠社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使学问题解决,守正创新之效,给学由发挥的空间,真正学益的东西[2]o (三)以学为本,关注“语文素养”新教材对准所的“语文素养”念非常关注,站在全新度和开阔视野对现今语文教育进行审视。
语文素养(包括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是部编新教材的独特创新之处,不仅涉及读养,注重素的养,这是传统语文教材教学所的。
(注重“多”,促学发展的发展,社也呈现出杂化、多化趋势,统语文教材仅进行础知载的情况所育出的人才使学和社发展求不,故而部编新教材更注重多元文化(如教学更注重语文本和社实践的养,了实践活动教学环节,开放究特,并注重学科间的,以来使学素养,为可应来杂社的,实问题解决的人叫,读也属于新教材中非常关注的一,新教材中的后读环中变(中七年级为,而年级为行,一改编来书教学重视度,促学书不(五)注重教学形式差异,促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旧教材是以教学为,教学,学学。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两个前提
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如何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这是当前乃至之后很长时间内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四至六年级的老师来说,不仅面临教材中很多新的教学内容,还要解决“新旧”教材之间的衔接问题。
那么,除了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等,在宏观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统编本教材?在使用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具体到教学中,又应如何处理教材变化带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有哪些具体策略?本期,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从立德树人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教材的编排作了分析,并就如何使用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是用好统编本教材的两个前提。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马建明、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倪鸣、江苏省镇江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晨晖分别就苏教版与统编本教材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上的变化,进行了比对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希望这些文章对于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两个前提北京大学温儒敏今年9月开始,小学四、五、六年级也要开始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除了要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体例,还要了解并把握好两个理念——立德树人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
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
这是很高的目标,也是必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不宜对这个要求作简单化理解,以为只是政治口号。
教材对“立德树人”的体现是颇为用心的,有一个通盘的构思,以期做到“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材中,“立德树人”不是贴标签,不是“穿靴戴帽”,而是时常想到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
这个构思到了高中,就更明确了,可简单归纳为三个词——“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轴。
小学和初中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以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精神作为目标的。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培训体会——守正创新立德育人
守正创新教书育人——“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培训体会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于2019年11月2日面向全体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了“2019年青岛西汉按新区初中语文教材培训会”,诚邀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统编新教材特聘专家贾玲教授,为大家讲解关于“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语文素养”的讲座。
本次培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和收获: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德树人-语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贾老师特意强调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创建了灵活的单元结构,具体来说:人文主题+文体组元的方式更加突出语文要素,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由于高考改革中对阅读量的增加,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内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
目前,统编教材中的两种课型要求语文教师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解读课文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
教读课文“教什么”?贾老师认为有三点:1.丰富语文经验:情感体验、语言材料、语法知识等。
2.培养阅读素养: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和策略、语言品味、鉴赏等。
3.学习写作方法:选材、构思、语言等。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作为传统的学科,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窗口。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领略古代诗文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内涵,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懂得欣赏经典之美。
语文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胜任各种挑战。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初中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在语言文字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关注点已经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理念正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立德树人,即要在教育中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一理念强调教育应当以人格修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将人的德、智、体、美等各个层面综合考虑,力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运用统编教材中的内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人生选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教师可以整合核心素养要素于教材内容中,注重知识与道德的融合。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指导与支持。
结合核心素养视角与教材使用,可以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语文教育在塑造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立德树人、整合、知识与道德融合、启发性教学活动、探究与实践、综合能力、教育指导、支持。
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视角的重要性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跨学科思维等方面。
这些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也是未来社会所需求的。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素养视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核心素养视角,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而核心素养视角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视角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视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2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作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通过统编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统编教材的推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使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树立起“五种”意识,以使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第一种是“统编教材的思想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写的,在其中体现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和教育目标。
教师要对教材的思想内涵和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明确内容的主旨和重点,把握教学的主线,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二种是“课程标准的意识”。
我们要深入了解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梳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衔接关系,明确教材对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选择地、有重点地使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种是“教学方法的意识”。
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阅读模式和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种是“学习态度的意识”。
教师要从教学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教好一堂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第五种是“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要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注重整合教材内容和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统编教材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流。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真正发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优势,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们树立起“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一、树立“多元”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又有现代优秀文学作品;既有文言文,又有现代白话文;既有诗歌,又有散文;既有中国古典文学,又有外国文学。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多元”意识,能够能与之并重,不偏不倚,不偏不激,既不偏废古文,也不偏袒白话文,既不偏废文言文,也不偏爱白话文,要能够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二、树立“批判”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虽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完美的,都适合学生。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批判”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其中的问题,要敢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判。
只有不盲从、不盲从,不轻信、不轻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树立“思辨”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既包含了精美的文学作品,又包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思辨”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探寻其中的哲理,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体会其中的艺术价值。
只有善于思辨、善于思辨,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四、树立“创新”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虽然已有一定的历史沉淀,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生吞硬化。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创新”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启示,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新的能量,新的灵感,新的思维,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开拓新的思路,新的实践,新的探索。
深研善用润物无声r——浅析如何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立德树人
深研善用润物无声r——浅析如何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
立德树人
孔丽梅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有效的德育应该是在一种氛围中实现的。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利用统编语文教材这一工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既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又润物无声地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读懂单元导语,明确育人目标新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即兼顾了语文素
养和人文主题两个方面。
在人文主题的选择上并不高深,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等均取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切身的
体验。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孔丽梅
【作者单位】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评析——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
2.统编语文教材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3.核心
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4.统编语文教材建
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5.深研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恒远小学人教版教材课程思政工作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好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
用好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作者:王淑霞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22年第02期统编语文教材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教学用书,指引着教学方向。
实践表明,只有对统编语文教材有较透彻的研究,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那么,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第一,知晓统编教材变化,找准立德树人依托。
统编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有很多变化,如果对其变化知之不深,研究不够,就会影响教材的使用效果。
那么,统编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呢?1.从编写初衷来看,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以学习任务群为路径,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与统编语文教材都指向同一目标,即回答“语文课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本质问题,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完成角色转变,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2.从课文选择来看,都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精心选择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从呈现方式来看,课文以主题聚合、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带有明显的整合性,也更加贴近真实的阅读情境。
4.从变化内容来看,加入了整本书阅读单元,如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是读《红楼梦》,设计意图是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但更多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第二,挖掘统编教材内涵,营造立德树人氛围。
1.树立全局观。
统编语文教材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这种任务统领下的单元学习设计,结构化、情境化程度很高,较难驾驭。
各单元文本在单元人文主题和大概念的统领下,各有侧重,互为照应,教读和自读相结合,从感知到理解到应用再到深度学习,衔接自然而稳妥,学生易于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树立全局观,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某一文本上,而要聚焦在学习任务群上。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体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
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立德树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指学生在学科内容学习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语文教育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开展写作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情操。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语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时,如何以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成为了当下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策略与途径展开讨论。
一、运用核心素养视角进行解读核心素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包括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语文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运用核心素养视角来解读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可以更好地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运用核心素养视角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发现教材中的思维品质。
在解读古诗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想象力和抒情情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使用核心素养视角理解初中语文教材,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主旨和核心价值,还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解读,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解读,引导学生培养全面的人文素养,包括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策略与途径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时,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和途径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要注重引导学生主体感知与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感知与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初中语文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当前,随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和落实,对于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与途径。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视角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创新素养、社会实践素养、批判思维素养、沟通表达素养和情感态度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材与核心素养的结合1. 强调文化素养初中语文教材应当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他国社会文化。
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古诗词、名著、传统戏曲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应当注重唤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各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独立见解的表达。
3. 强调社会实践素养语文教材应当涵盖多种社会主题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并通过语文学习来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关心社会问题,积极传播正能量。
4. 强调沟通表达素养语文教材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各类文本和写作练习,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强调情感态度素养语文教材应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理解情感,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策略与途径1. 合理选材,确保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立德树人优势,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聘请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主持编写的,组建了由专家、学者、教授,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
在主编的带领下,编写组研究多年以来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并慎重对待10余年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历时4年,研制编写出这套新的初中语文教材。
这套教材自2016年秋季进入课堂,受到各地师生的广泛好评。
今年秋季,部分原来使用汉语教材的地区也将替换为这套统编语文教材。
面对一套全新的教材,不要说已经习惯于汉语教学的民族地区老师,就是长期使用语文教材的老师们,也一定会感到诸多困难。
这是在所难免的,但俗语也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所以关键是我们要有客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尽可能了解新的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掌握必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了解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高站位,从思想上认识在新时代使用统编教材的重要意义,这是不待言说的。
同时,教师还要有学科理解,了解课程标准的诉求,把握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位。
过去,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教材,拿到一本新教材,更多看到的可能是课文变了,助学系统也有很大的不同,心想又要应付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了;也有教师看了变化不以为然,想到的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就是一些新课文吗,老的老办法,新的再应对。
这些想法都是不足取的。
其实,教师们不仅要看到变化,更要追溯变化背后的本质、根源,同时要追问新教材在哪些方面改变了,变化的理念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特点,等等,从而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
1.学习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观念。
民族地区过去使用的是汉语教材,适用的是《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现在将使用统编语文教材,适用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所以,我们在使用新教材前,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其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比较其与汉语课程标准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把握新的课程观念。
课程观念变了,这在全国大面积地区,就是有了很多新的理念,而在民族地区,则还有课程性质的变化。
过去是汉语教学,汉语课程虽然也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但更重视的是语言学习,强调工具性;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大量的都是字、词、句的练习,即便是到了初中、高中,文化的内容虽然丰厚了很多,但教师还常常将大量精力花在词语的积累、语法句式的练习上,缺少对人文素养的追求。
而语文教学则更多偏重“文”的教育,强调人文性,特别是在今天大力倡导语文核心素养的观念下,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成为语文学科追求的终极目标,以期培养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怎样寻找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这是教师们要着重考虑的。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在积累和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更多强调“文”的内涵,也就是人文教育,关注文本的内涵,包括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把握以及文本给人的思想、道德、品格、个性、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启迪。
比如关于字、词、语法的学习,不能让学生孤立地记住字音、字形,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静态地记住语法、生硬地套用句型造句,等等;而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学习和使用,比如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随时记下不认识的字,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边理解课文边掌握字、词、句等。
比较异同以外,更要注意新的课程观念。
以阅读为例,课程标准在不同的板块涉及如下教学理念: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如果说有些理念目前对民族地区来说要求比较高的话,但至少像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阅读等,我们可以尝试着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手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实现自主阅读;像多读书、读好书,也可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条件去践行。
教师们不要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好像我不句句落实,篇篇讲透,学生就不会懂。
事实是,如果你给学生机会,真正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了,就一定会产生一定的阅读效果。
同时,还必须强调的是,课程标准中这些阅读的理念,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广大教师的期待,教师们也要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运用这样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要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把握教材特点,抓好教学落实。
了解了新课程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下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真正抓好教学落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思考: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怎样的课程观念?教材有哪些板块,各板块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抓住哪些重点?等等。
比如在阅读教学板块,教材设计了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教师们就要想:设计这个体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教学中应该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现?前两个,教材编者可以给出解答: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带领)学生阅读到实现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由单篇文章阅读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由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而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这样的体系包括单元文章的阅读、“1+X”的延展阅读、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背诵等相关内容。
第三个问题,“教学中怎样实现”则需要由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教师用书的解读,可以吸收以往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教学思考,等等,但切不可率由旧章,穿新鞋走老路,我行我素,一切照旧。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们注意。
一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民族地区的学生,因此创设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常有获得感非常重要。
比如设计丰富多彩的板报、墙报,建立同学互助的班级阅读角,举办朗诵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同学参加校园广播、成立语文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语文课堂上,也发生在校园生活中、业余活动中。
二是要敦促学校提供必要的语文学习支持。
比如配合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栏目的学习,可以让学校图书馆购买至少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共读的相关书籍;比如有些综合性学习需要走出学校,到生活中去游览、参观、调查,学校应予以各方面的支持;等等。
二、了解教材编写思路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学习与母语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内容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避免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思想教育,新编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的是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
教材以选文为主要载体,集中编排相关人文教育的内容,同时又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分散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课改的方向,守正创新,建设符合语文教育基本规律的语文教材体系。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
同时,新教材又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具体做法是: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突出“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有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
新教材仍然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言感受与运用努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受中考与高考的制约,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新编语文教材尽可能地帮助师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意识往素质教育靠拢。
在选文、助读系统设计等方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多接触中外经典,减少和避免僵硬的“说教”;注重熏陶、涵泳与积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天性;注重方法的引领,学习能力的构建,努力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把握教材主要特点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设计之中。
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