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分清性质与变化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讲解[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 水的沸腾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胆矾的研碎[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变化的概念。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结]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3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举例说明。
同时,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辨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物质性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性质的表现,尤其是化学性质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准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变化现象,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4.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培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单元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力。
4.教学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破:
-对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难点,通过对比实验和图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化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要求不宜过高,如何将生活中这些零散的知识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能运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习比较、归纳等方法。
2.初步学习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2.体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练习法。
实验准备:
1.试管(3支小试管1支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酒精灯、火柴、玻璃片、铁架台、试管架、研钵、药匙、镊子、集气瓶、胆矾、蜡烛、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2.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板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铁生锈、烧碱溶解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铁生锈、烧碱溶解等,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内在联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生锈与防锈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探究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4.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突破学生对此的模糊认识。
2.指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探究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分析燃烧、锈蚀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某一物质的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
4.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请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节约等,并撰写解决方案。
5.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查找与物质变化和性质相关的科学资料或新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观察,教师总结并指出这些现象都属于物质的变化,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实物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区别和联系。
3.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PPT展示实验视频(教师也可演示实验),完成下面思考。
1.方法导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
①实验前:颜色、状态、气味;②实验中:光、热、颜色改变、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③实验后:颜色、状态、气味。
2.实验11(1):水的沸腾(1)实验操作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11(2):胆矾的研碎(1)实验操作: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记录表11(1)液态的水气体生成液态的水无11(2)块状的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粉末状的胆矾无5.归纳总结(1)小结实验: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形状的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归纳物理变化①定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水结冰、胆矾粉碎等。
②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PPT展示实验视频(教师也可演示实验),完成下面思考。
1.实验11(3):硫酸铜溶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实验操作①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11(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1)实验操作①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记录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有蓝色沉淀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11(4)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有气体生成;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4.归纳总结(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掌握化学性质。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内容,在实际的练习中体会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注意区分性质与变化的表述方法,多做相关的练习,在题目中体会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
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胆矾的研碎
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碎观察变化。
教师提问
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
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教师总结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通常有形状和状态的变化,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属于物理变化的例子。
演示实验
对比归纳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
在日常的生活中常看到蜡烛燃烧,思考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伴随有蜡烛熔化,那么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呢?
撕碎纸片、揉皱纸团、折叠纸片、燃烧纸片等。
撕碎纸片、揉皱纸团、折叠纸片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象。
现象是试管中的水沸腾了,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象,现象是蓝色块状胆反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
物理变化。实验中水从液态水变成气体,最后又变为液体,变化的过程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但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这两个实验都没有生成新物质。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
生成大量气泡。
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
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感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能根据概念区别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3. 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简单了解密度、压强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完成实验过程中感
受物质性质的奇妙差异。
4.学会实验室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二、新课预习
任务1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在不断的发生这变化。
”如“一场雨后,空气变得清新,存放的牛奶变酸”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和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任务2
分组完成实验1—1、2、3、4填写下表:
与同学讨论这四种变化,从“有其他物质生成的角度”可以分为几类?根据讨论结果谈谈什么变化是化学变化?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
任务3
分组完成以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分析化学变化还伴随哪些现象
任务4
阅读课本第8页第三、四两段内容,填充下表:
教师备课手记总第 2 课时
手工造纸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其中主要发生
化学变化,判断其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火柴在空气中燃烧:①发出黄色火焰
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四种标志禁止的行为可能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张贴的公共场合为和(填两类)。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关系;4.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物质的性质变化。
二、教学重点1.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2.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关系;2.实验中观察和判断物质的性质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复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并解释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如何与化学变化有关。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通过一系列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变化。
例如,酸与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讨论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4. 深化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影响其变化方式的?–为什么物质的性质变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物质的化学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给予指导。
5. 拓展应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实际例子,让他们分析物质的变化类型和性质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6.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相关概念进行澄清。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1. 导入2. 概念讲解3. 实验探究4. 深化理解5. 拓展应用6. 归纳总结7.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性质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2.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3.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
2.引导学生掌握物质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理解吸热、放热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4.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益处和潜在风险。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家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烹饪、清洁等,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内容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3.家长参与作业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增进亲子关系。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实验: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铁生锈、燃烧蜡烛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变化现象。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变化的本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合作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两者的本质区别,并运用概念判断简单的物质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加以分清。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总结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⑵通过归纳物质发生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⑶通过闻气体的气味,学生掌握闻气体的正确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 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判断区分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在八年级物理上也学习了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知识。
这些是学生的知识基础,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科学概念,因此教学只能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学生判断物质发生变化依据仅仅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所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对于“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等概念的辨析,有些学生会感觉到困难。
四:教与学过程设计【引入】: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那么物质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性质,今天我们从化学角度来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设计意图】兴趣。
[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Array[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共同特征?和实验1、2有何本质的区别?【交流与讨论】学生: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利用概念初步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难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钢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我们上学所骑的自行车的某些部件就是由钢铁制成的,而用久了的自行车表面会有一层红色的锈迹。
从钢铁到崭新的自行车再到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钢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点呢?二、推进新课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颜色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第7页的表格中。
[演示]实验1-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提出问题]实验1-1(1)和实验1-1(2)中的物质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总结]这两个变化中的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均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提出问题]实验1-1(3)和实验1-1(4)中的物质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总结]这两个变化中均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吗?[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等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在化学变化中,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往往还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3.能运用所学生化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书写规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物质性质与变化的规律。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如:“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如:“你觉得你的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如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如:“你在本次实验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下次我们可以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实验。”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物质变化的类型。
2.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例如:“为什么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类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疑问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如:“这个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
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课本P6 [ 实验1-1][ 实验1-2]
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 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生: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课本P6 [ 实验1-3][ 实验1-4]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 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生: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知识迁移]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1、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灯泡发光是什么变化?上述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哪个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阅读]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 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师: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5中,纸片点燃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这些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生: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等
师: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生: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板书:1.熔点
师: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板书:2.沸点
师: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沸腾变成气体,如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
同学们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度?生:100。
C
师:对!100。
C是水在常温下的沸点。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高压锅做饭快吗?
生:温度高。
师:为什么温度高呢?
生:.......
师:这是由于高压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高,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师:展示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大家如何分出哪块是铁,那块是铝?
生甲:看颜色,铁发黑
生乙:掂一下,重的是铁
师:为什么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呢?这是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
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板书: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师:熔点、沸点、密度等都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时我们如何区别呢?
师: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就用举重运动员来打个比方,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叫举重能力。
同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不需加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 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 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汽油燃烧C菜刀生锈D 酒精挥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是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等,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练习。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P10—11作业
2、预习提纲:
⑴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总结反思: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而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