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合集下载

教学总结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教学总结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教学总结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教育是一种触及心灵的行为,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和潜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在我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经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健康。

只有当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和热情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和启发,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成长。

其次,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也意味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还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培养他们的人生目标和使命感。

最后,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还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品德和价值观,他们才能在日后的人生中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触及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真正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德育贴近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

德育贴近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

德育贴近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更是关乎学生整体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环节。

德育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成长中获得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传承。

德育要贴近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懵懂的,他们的心灵需要呵护,需要关爱,需要引导。

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上,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切实做好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只有深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德育要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

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和幸福的氛围,德育教育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而应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撑和引导。

学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德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德育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帮助和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心。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对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的动力和信念。

只有让学生内化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

德育贴近学生的心灵,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力,父母要做好孩子的道德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学校和社会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资源和支持,让学生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这句话常常让我深思,它让我想到了踏雪轻无痕,船过水无痕;让我想到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让鹅卵石臻于圆滑美丽的是柔弱的河水,让品行人格臻于温润美好的是温和而博大的力量。

这道出了“润物细无声”无痕教育理念。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如水且歌且舞的,温柔、舒适而不流露痕迹。

真正的教育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的教育是无语的师生感动;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杜甫吟诵春雨,说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也想歌咏这“无声”“无痕”的教育方式,它该是一种教育境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虽然雨季来临的乡间小路,充满着泥泞,但雨后的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芳香也是令人寻味的!只有这“无声”“无痕”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对学生少一点苛刻,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

然而,我们可能只看到更多时候班主任教育的水无痕,使学生一天比一天完美,而没有意识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涤荡滋润着我们班主任的灵魂,使我们的事业日臻完美。

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需要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育者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感觉,必须热爱美、创造美、维护美。

”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师与学生就如水与鹅卵石,且歌且舞,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1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要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自9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自问: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立人。

陶行知说,教育是生活。

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

是的,教育是爱。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百年树木,千年树人呢!通过自己从教15年的经历,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

减负,减负,我们呼唤了多少年,可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本越来越高,每每到放假时,学生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试想,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感觉啊?不言而喻啊!我们要让学生幸福,我们自身就要有幸福的感觉。

把我们的幸福传递给学生,把我们的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间。

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只有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教师,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所以,我们还要心怀职业幸福感,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灿烂的阳光,把繁琐的工作变成一种幸福的享受。

认为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样,我们才会自始至终有幸福的感觉!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关爱每一名学生,抓住契机,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把他们不仅当成孩子,还要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情、真心、真爱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爱是老师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

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教师,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由于教育道德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就是丢失了教育的灵魂。

过度地追求教育的功利主义,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感受,即忽略了学生的幸福!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育人者,“攻心”为上上策也

育人者,“攻心”为上上策也

育人者,“攻心”为上上策也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难在于育心之难,读懂每个鲜活的心很难,育顽劣之心更难。

但父母如果不能读懂孩子的心,甚至伤孩子的心,就会激化亲子矛盾。

而能耐心、细心地读懂孩子,将会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增强育人效果。

因此,教育孩子需要做好“攻心为上”的心理准备。

《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此语道出了折服人心的重要性。

其实,攻心之术非但适用于战争,亦适用于教育,我们宜大力推而广之。

所谓教育攻心术,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孩子时能把工作做到孩子心坎上,真正触动其灵魂,使之从内心发出“我要做好”的呼声的一种艺术方法。

毋庸臵疑,此法的效果是用高压手段逼孩子就范的“攻城法”无可比拟的。

既然要对孩子“攻心为上”,那我们家长也要“将心比心”才行。

攻心为上的关键是让人心服口服,以诚相待。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你看,诸葛亮对孟获是“七擒七纵”,这样才真正赢得了孟获及其彝族部落的“心服”。

在我看来,七擒七纵与其说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出色的军事才能,不如说表现了诸葛亮贯彻“攻心为上”战略的充分耐心。

没耐心,你就没法赢得别人的真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即便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你想让孩子对你心服口服,没有相当的耐心绝对做不到。

孩子的一个坏毛病,做家长的纠正一次他就能改吗?不太可能吧?想让孩子养成个好习惯,你以身作则地示范一两次就够吗?恐怕也不行吧?所以,家长必须贯彻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要有足够的耐心。

曾有一位学生,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残忍的杀死了校长的爱犬,令校长痛惜不已,但校长伤心之余,不是急于拿学生问罪,而是要他说清楚原因,当得知他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动物的内脏而杀狗时,非但不加以过分指责,还在帮他分析错误之后,指导他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情形画一幅动物解剖图。

让教育从心灵出发 曾伟

让教育从心灵出发   曾伟

让教育从心灵出发明德学校曾伟像往常一样,我又开始批阅学生的周记。

几本过后,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每个学生的前一篇周记竟然不是我布置的,也不是我批阅的,每个人都多了一篇日记,题目是《我的体育老师》。

这是怎么回事?我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找来了课代表。

原来孩子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以为体育课还会像以前一样,玩玩游戏,跑跑跳跳就行了。

殊不知体育也是中考科目之一,所以体育老师加大了训练强度,提高了规范要求,每节课都是在不停地练习各种动作要领,进行体能提升。

而现在的孩子又都比较娇气,在家里普遍缺乏体育锻炼,所以一节课下来,总是叫苦连天,原本让他们感到兴趣盎然的体育课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

俗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于是孩子们一个个地想着法子请假,躲避体育课。

不巧的是,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初中部以严格闻名的关锦津老师,对于请假他制定了许多要求,请病假的必须要有校医的证明,哪里痛要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原因,请事假必须经班主任批准……这样一来,孩子们都视关老师为“眼中钉”,因为关老师比较高大黝黑,孩子们背地里给他取了几个外号:黑金刚,黑阎罗……关老师也知道,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逆反心理,现在还只是背着自己叫外号,拿不准哪一天会发生其他什么更出格的事。

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关老师陷入了思考中。

一天,上完体育课后,关老师突然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跟体育课完全无关的任务:今天回家后每人必须写一篇日记,题目是“我的体育老师”。

要求把自己最想跟体育老师说的话必须一股脑的全倒出来,不能有隐瞒。

并且关老师还跟同学们约定: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会生气。

第二天,日记收上来了,46篇日记,关老师一篇一篇的仔细阅读,并像语文老师改作文一样,全都一一细致的写上了批语。

学生说:老师,我们体育课真的好累,一节课下来,真的是筋疲力尽,能不能降低要求?关老师说:初中阶段一共才三年时间,体育课更是屈指可数,但是如果中考时体育不达标,就会严重影响你的升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关于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名句_教育子女名言名句

关于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名句_教育子女名言名句

关于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名句_教育子女名言名句1. 用知识丰盈心灵,用思考睿智头脑,用无悔书写成长。

2. 用拳脚打骂孩子,不如用语言规劝孩子。

3. 用道理去教育他,用行动去感染他,用爱心去哺育他。

4. 以德诲子,以德熏子。

以理服子,以行正子。

5. 一个总是受别人照顾,从来不照顾别人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

6. 一个和睦的家庭,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7. 要学会用激励,赞美的态度激励孩子学好。

8. 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9. 学习既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太复杂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付出总有回报。

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更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对成功的追求。

10. 许多时候,对孩子不加帮助,反而是最好的帮助。

1、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7、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10、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2、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3、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4、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6、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7、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18、以善心爱人,以善语待人。

孩子,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片爱心世界。

19、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教育是一扇扇门,而学生的心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关注、理解和呵护学生的心灵。

那么,如何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指引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关爱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地方。

一个能够关注学生心灵,呵护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管理者应当注重营造宽松、和谐、尊重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关爱的教育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要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教师也应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只有在心理健康得到关注和重视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呵护。

我们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叩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重要途径。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中的引路人,给予他们关爱和理解。

只有在感受到了来自于情感教育的关怀和温暖,学生的心灵才会得到真正的滋养和成长。

我们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他们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只有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得到了成长和提升,他们的心灵才会得到满足和愉悦。

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既需要学校的关怀呵护,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作者:钱明飞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18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该是艺术家和诗人。

有了教育的艺术,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化麻烦为简便,化困难为轻松,化冰山为河流。

”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最为重要,当面对每一个有着各方面差异的学生时,如何进行不同的点拨、指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其掌握和运用教育艺术的过程是无法来量化的。

关键词:德育;自我唤醒;赏识教育说到榜样,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何为“自我唤醒”的教育呢?它首先是区别于我们常见的道理教育。

道理教育是指一种强制或是半强制的知识化说教,它的重点在于通过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由此及彼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接受知识。

而“自我唤醒”的教育则是通过对示范或楷模的直观、模仿、默识、领会而达到心智的觉悟,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唤起、唤醒”教育。

“自我唤醒”教育寄希望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是:因心智的觉悟而生主动,并力图使受教育者从好的范型中获得启示,从而做到自我确立和自我提升。

一、为人师表——老师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唤醒”学生记得以前,我想要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爱看书,喜欢学习,便时不时地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想学得更好,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那现在就要看大量的书籍,并不断地努力学习……”每一次,学生都在认真地听我对他们讲这些道理,而且也好像能若有所思。

同时,在那几天里,我也总能欣喜地发现有一些学生自觉主动地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爱看书的人便少了,能下苦功夫学习的人也不那么多了。

这时,我就会想:这些道理以后还得多讲、经常讲,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可一次偶然的事情却改变了我当初的想法。

那是有一次,班级的图书柜增加了一批新书,午间休息时我便随手拿了一本看了起来,看到开心处时,我也不免脸上露出微笑;看到紧张处,我也会屏住呼吸……我被书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因此,一连几天,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起那本书看起来。

《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发表时间:2020-09-24T14:42:43.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6期作者:黄广田、周丽菊[导读] 在目前既要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黄广田、周丽菊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五峒小学加茶教学点摘要:在目前既要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能做到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自己的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那么无疑他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要从情感上走进学生的心田,用我们的真情赏识和关爱学生。

关键词:教育学生;爱心教育;教学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这样才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

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用满腔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爱倾注于全体学生,形成深厚融合的师生之情,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

因此,教育学生从“爱”开始,会让教书育人工作如虎添翼,收获成功和快乐。

一、满怀爱心,建立和谐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的首要品质是爱学生。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付出爱,尊重学生,以父母般关爱学生,让学生沐浴爱的阳光,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感悟到教书育人不仅是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和责任,面对一张张纯洁的笑脸,一对对求知的眼眸,我不舍辜负他们。

我赞赏、鼓励孩子们,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喜欢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与学生真诚的相处,用激励评价性的话语,赞赏、鼓励孩子们,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促动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1、【摘录】: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

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心得】:读着读着,我惭愧起来,我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做到那几点,比如多读书、多思考、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

实际上,从刚刚开始工作到这半年下来,我关于教育方法上的理念发生了些微的变化。

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有点可怕,让我嫌恶起自己。

大学时候,脑袋里接受的理念是教育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就像大师说的这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然而到了真正的工作中,发现这些理念被自己表现成了温柔地讲话和做事情,以为这样就是对的,却连连碰壁,班级管理陷入混沌和困境。

于是我板起脸来,采用教师霸权主义,显然奏效了,那个时候我怀疑了,动摇了,以为那些理念纯粹是理想主义,以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是必须要强权政治呢?谈什么平等?他怕你自然就听你的了。

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我对教育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而今,当我和大师对话,我发现大学时候自以为消化吸收了的理念实际上仅仅皮毛而已,因为理解得肤浅、不深刻,所以经不起工作中真枪实弹地轰炸,理想中的育人构想想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一样很轻易的就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否定自己、仿效他人。

现在我明白,不是理念有误,而是我仍然需要学习,仍然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谈心,而且也不要随意地抛弃自己对教育的信念。

2、【摘录】: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心得】:是这样吗?就是说如果我对他们多一些个别关注,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喽。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十分必要。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据说,苏格拉底小时候,有一次他看父亲雕刻狮子,便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他,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小苏格拉底不解地问。

“对,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便成为一位唤醒人们心灵的大师。

从这个故事可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明确自己的使命——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怎样才能完成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呢?借此机会讲五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走近学生班主任要走近学生,触摸到儿童的心灵世界,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走近你,响应你。

(一)了解学生:1、注意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

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们也有潜在的美的特质,需要我们去及时捕捉。

(讲一学生填选票全写自己的故事)2、加强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谈理想,一学生想当建筑师的故事。

一学生喜欢老师笑,为了看齿间空隙的故事)3、耐心倾听:是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方法。

(讲三个学生把课桌边涂黑的故事;讲一同学丢50元钱和56个信封的故事。

)4、及时家访:是全面了解学生装的必要途径。

(讲一学生因家离校远而经常迟到的故事。

)(二)理解学生1、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讲让家长在单元测试卷上签字的故事)。

2、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讲课堂上爱吹笛的学生的故事)。

3、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讲学生因帮忙做农活而忘做家庭作业的故事)。

简要谈教育从心开始理念

简要谈教育从心开始理念

简要谈教育从心开始理念《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说的是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有位哲人说: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

教师只有拿到了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让孩子能信任你,把你当成朋友,向你倾诉,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爱心。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对我启发很大,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

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

太阳出来了。

暖洋洋的用爱心关照游客,不一会游客“感动”的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

这则寓言就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心,用师爱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不断的进步。

爱学生,我认为就应该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并能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把学生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

正确去对待学生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早恋,早恋其实也不是学生自身的错,只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产生的问题。

所以我们就更不能认为早恋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教师应该及时去引导,和学生谈心,帮他疏导。

在高二上学期,班上有个男孩子喜欢上同班的一个女孩,为此情绪波动很大,不能专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为此教师找他谈话,但并不是批评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来阐述他现在的感受并且帮助他来分析他的这种感受,他当时觉得很奇怪老师怎么知道他现在的怎么想的呢?老师在他眼里好像是一位心理学家,能看透他的心思。

因为老师所说的正是他现在所想和所想做的,所以他很自然会信任老师,那么接下来的谈话就更好进行了,从现状谈到未来,谈现在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以及以后的理想。

再给他一点时间去思考,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而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了,他们都能全身心的学习了,这也就达到教育的效果了。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爱,作为人类最本质、最纯粹的情感,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

因此,教育应该始终行走在爱的脉络里,让爱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者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和关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爱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让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从而成为有爱心的人。

最后,爱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传递爱,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等。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让爱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座右铭_2

教育座右铭_2

教育座右铭教育座右铭11、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充满爱心的人,就会是成功的人。

2、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3、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心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4、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5、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6、踏踏实实地做,心中也踏踏实实。

7、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8、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9、为人要正直,做事重责任10、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1、打动童心的最佳方法是诚恳而慷慨地赞扬他们每次进步。

12、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13、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14、我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15、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16、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孩子的笑脸是校园里最灿烂的阳光。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20、生活中,做个正直的人;工作中,做个踏实的人。

21、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22、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教育座右铭21)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2)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3)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4)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5)说老实话,干良心事。

6)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7)学生的需求,我们不懈的追求。

8)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

9)意识是成功教育的基矗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2)严格是真正的爱护。

13)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14)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15)凡事皆有可能,机遇属于有自信的竞争者。

16)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1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其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正如“教无定法”一样,管理也无定法。

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

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

有这样一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感悟颇多。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小强(化名),天资聪明,但坏毛病一大堆,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表现都是“与众不同”,是个令每个任课老师都头痛的孩子。

我曾不只一次地这样问过自己“他真的是无药可救了吗?我还要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呢?”转机是在一次失窃案之后。

一天早上,小强宿舍的舍长向我汇报:吴同学藏在宿舍床垫下的95元钱不翼而飞了。

宿舍共有8个人,怎么查呢?我先找了宿舍几个学生进行谈话作了一下了解,大体圈定了“嫌疑人”就是小强。

我想我应该慎重处理这件事,要给学生留点儿“脸面”,否则会毁掉一个学生。

在晚自习最后几分钟,我开了个简短的班会:“同学们,昨天有一个同学可能有急用挪用了吴同学的钱,老师经过初步调查,基本确定了人员。

”我一边说,一边环视锁定的“嫌疑人”。

只见小强微低着头,偶尔与我的目光碰一下,又连忙躲开,眼睛里比平时多了些慌乱与不安。

我心里就更有数了。

“我想,那位同学也一定已经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老师给他一个机会,这里有8张信封,请宿舍长发给本宿舍的八位同学,8位同学明天早上单独把信封交到我的办公桌上。

”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同学们,说:“我等你们的好消息!”果然,次日的早上钱夹在信封内又“飞”回来了。

我马上在班内对该位同学的改过行为进行了肯定,并表态这件事就此结束,不再追究。

自始至终,全班同学都不知道这起偷窃的主角是谁。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作者:骆殿兵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1年第10期真是善和美的前提和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学校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精心筛选情境案例,精准设计学科问题,精當策划学习活动,将教学内容情境化、问题化,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呈现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情境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是实现价值引领的载体。

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

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世界的,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课本,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学生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

因此,教学要通过呈现真实生活、创造有“我”之境、让人立在课中央,使情境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

这样,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见证者,在真实情境中聚焦真问题,解决真困惑,获得真成长。

淮安市开明中学刘媛媛老师在执教“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这一内容时,借助本土资源呈现真实情境,达成“知行意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的道德成长。

刘老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重新建构了教材内容,以“责任”为主线,围绕“知责、明责、担责”三方面内容设计了三个递进式模块:“幸福家庭之子女篇”“活力校园之学生篇”“和谐社会之公民篇”。

课始,刘老师播放感动邳州180万人的最美乡村教师郁雪群宣传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和感悟“责任”的内涵。

接下来进入“幸福家庭之子女篇”模块,师生合演的情景剧《拍卖前夜的争吵》,展现了母子间的矛盾冲突。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争吵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

“活力校园之学生篇”模块,学生通过角色模拟,体悟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增强了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和谐社会之公民篇”模块,教师以故事讲述和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了郁雪群老师的故事和她的“向日葵”读书点情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和引导。

当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学生才能真正受益,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我们应该重视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教育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给予。

当教育者把关怀和爱心注入到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是被尊重和关爱的,学生的心灵才真正得到滋养。

在学校里,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只有当学生内心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去。

教育是一种启迪,是一种引导。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教育者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学生的思想灌注一剂强心针,让他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挫折中找到力量。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思想的指引者和精神的寄托者。

教育是一种陶冶,是一种熏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教育者则是学生思想的塑造者。

教育者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纯洁的学习环境和优美的精神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受到良好的陶冶时,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动摇。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

家庭是学生心灵的摇篮,教育者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下茁壮成长。

学生自己也要热爱学习,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让教育真正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者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如何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真正的教育和熏陶,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俞晶晶。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在教学时是用一种和缓的,因循善诱的,跟人商榷的口气来向学生传达生活的智慧,他的内心平和而庄重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和这种力量相比,我们现在声色俱厉的教育就显得那么肤浅,那么无力。

很多时候老师们都发现对学生的教育很难进行,往往是:理在心,行相悖,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怎样才能使教育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
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的声音,不要因为繁重的工作量而粗暴急躁的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应当努力找回当年孔子教学时那样平和而庄重的心态,从孔子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中吸取经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不应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

当老师教育学生时,老师不应该站到学生的对立面去强制学生、驯服学生,这样学生对你是一种敌对的情绪,一旦批评过了,学生还不接受,顶嘴或者不服气,结果就会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理都很不愉快。

而如果老师心里有尊重学生的意识,把学生当作一个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就应首先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不足,然后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怎样改正是他力所能及的,这样才能最有效的帮他战胜缺点。

在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讲解知识,而不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那么你的教学可能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所教的东西也变的枯燥艰涩。

反之,如果你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你就能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那么你才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喜欢学,也能学会。

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所谓育人,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