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浪淘沙》这三首古诗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体验。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太阳落山时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更加与人亲近。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独自一人观赏江景的情景。
诗中运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夜色深沉、明月高照、江水澄清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是苏轼的著名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望湖楼观看湖上暴雨的景色。
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性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突降、狂风突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浪淘沙》译文:八月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以生动的描绘和热烈的赞美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景象。
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用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磅礴景象,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在诗中,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黄河的波涛汹涌和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威力和魅力,更是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课文解读之《浪淘沙》(其一)1、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古诗大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诗文简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一、教材分析本班学生已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所以,这常课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启发点拨为辅。
另外,学生具有较好的诵读水平,可在课堂上开展情感背诵展示,不但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而且能更好把学生带入诗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古诗基础,尤其可贵的是积累了很多好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对古诗的感悟力较好。
《浪淘沙》(其一)属于七言绝句,这类诗对本班学生而言,理解诗意相对容易。
其中一点需要注意:诗中有典故、传说,这需要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以避免突然学及而措手不及。
三、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3.感受诗句语句的精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出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前两句作者从“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方面写了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黄河的磅礴气势气势;后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直上银河”、“牵牛织女”,从现实联想到神话,写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背景资料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公元805年,刘禹锡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
23年里,他先后被贬至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担任司马、剌史等职。
面对仕途打击和命运磨难,刘禹锡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坦然接受。
每到一处,他都恪尽职守、尽己所能、造福百姓。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背诵《浪淘沙》(其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4.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
现存诗800余首。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曲:qū qǔ九曲.黄河万里沙(qū)簸:bò bǒ浪淘风簸.自天涯(bǒ)(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堂笔记》一、序言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其中就有一首名为《浪淘沙其一》的古诗。
本文将围绕这首古诗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古诗赏析1. 我们来了解一下《浪淘沙其一》的作者。
此诗乃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刘禹锡为唐代文学家兼文学评论家,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一首古诗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2.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评析《浪淘沙其一》的内容。
这首诗以“东南形势随风变,浪淘沙正退时。
”为起首,通过对江南风景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厚感情。
刘禹锡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的巧妙用典,描绘了边塞风光的壮阔景象和悠久历史。
诗句“沙头衔日斜,月满西楼别。
”则通过月色和沙滩等意象,表现了离别之情的深沉。
3. 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三、个人理解在我看来,这首《浪淘沙其一》不仅仅是一首写风景和离别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人情的感悟。
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和离别之情的抒发,诗人似乎在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中的离别之情也给人以启发,让人深深体味到人生百味和离别情愫。
四、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浪淘沙其一》的分析和赏析,让读者对这首古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个人理解的阐述,也带领读者有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游荡,感受美好的诗意风情。
五、结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启迪和愉悦。
希望我们能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去背诵,更要沉浸其中,感受其内涵,从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
让古诗永远在我们心中美好而恒久。
六、拓展延伸除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在古代还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春望》等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说课稿新人教版
《浪淘沙》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引用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二、说学情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
3.如情入景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教学重难点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四、说教学方法1.设计理念本设计旨在抓住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乞巧,感受乞巧节的盛况,品味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想象,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合理运用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加课堂情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六年级上18.古诗三首《浪淘沙》
六年级上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六年级上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在我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引人入胜的古诗——《浪淘沙》。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的开篇,诗人便以极其磅礴的气势描绘了黄河的雄浑。
那弯弯曲曲的黄河,裹挟着万里的泥沙,一路奔腾而下。
“九曲”二字,形象地展现出黄河河道的曲折迂回,仿佛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游动。
而“万里沙”则突出了黄河含沙量之大,让我们能够想象到那浑浊的河水,携带着无数的沙砾,滚滚向前。
“浪淘风簸自天涯”,更是将黄河的汹涌澎湃展现得淋漓尽致。
狂风巨浪不断地冲击着黄河,使其翻滚着、奔腾着,仿佛来自遥远的天涯。
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那种无法抗拒的伟力,令人心生敬畏。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写,也许不仅仅是在展现自然景观,更是在借黄河的气势,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或许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而黄河的奔腾不息,就像是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如同这黄河之水,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则充满了奇幻的想象。
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沿着黄河一直追溯到天上的银河,还能够一同前往牵牛织女的家中。
这种想象是如此的大胆和浪漫。
在古代,银河被视为神秘而遥远的所在,牵牛织女的传说更是给银河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诗人想要登上银河,去拜访牵牛织女,这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就像那遥远的银河。
但是,这首诗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去想象,有决心去追求,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像黄河之水,虽然路途曲折,却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保持这样的信念,不畏艰难,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18-《古诗词三首》(知识点+配套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师版
第十八课古诗词三首【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一)浪淘沙①(其一)【唐】刘禹锡九曲②/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③/自天涯④。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⑤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①浪淘沙:唐代曲名;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九,虚指多数或多次;③浪淘风簸:大浪卷着泥沙,大风掀翻波浪,形容风大浪大。
簸,颠簸;④天涯:天边;⑤同:一起。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自天边奔腾而来。
现在我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同黄河一起去牛郎和织女的家中做客。
【走进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全诗赏析】诗人开篇采用夸张的手法,着力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而后展开大胆的想象,想着溯流而上进入银河,去牛郎织女的家中做客。
诗人在此诗中,另辟蹊径来写黄河,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也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憧憬。
全诗用豪迈的语气表达浪漫的理想,朴实无华而意境优美。
(二)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①/绿映红,水村/山郭②/酒旗③风。
南朝④/四百八十寺⑤,多少/楼台⑥/烟雨⑦中。
【注解】①莺啼:即莺啼燕语;②山郭:山城,山村;③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④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⑥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⑦烟雨:毛毛细雨。
【翻译】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矗立在蒙蒙烟雨之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由刘禹锡创作,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浩渺的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在教材中,这首诗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来理解诗文。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浪淘沙》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黄河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交流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说文解字: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情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其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7张PPT)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本单元的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大胆,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
②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如:男耕女织、互敬互爱。)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其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其中一首《浪淘沙(其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预设: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4.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1)学生朗读思考: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黄河倾泻图片,形象感受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
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涯:yá(天涯、生涯、天涯海角)莺:yīng(黄莺、夜莺、莺歌燕舞)二、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 (簸一簸)bò (簸箕)三、理解诗意1.浪淘沙(其一)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
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2.江南春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
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3.书湖阴先生壁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四、问题归纳1.“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 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导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古诗三首》带我们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壮丽山河与深刻情思。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三首古诗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
3.作者信息:●《浪淘沙(其一)》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中心思想: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簸(bǒ):上下颠动。
如“颠簸”。
在“浪淘风簸自天涯” 中形容黄河波涛汹涌,风浪很大。
●莺(yīng):一种鸟类,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
如“黄莺”。
在“千里莺啼绿映红” 中描绘了江南春天鸟儿欢快鸣叫的景象。
●闼(tà):门,小门。
如“排闼”。
在“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形象地写出了两座山仿佛推开院门,为湖阴先生送来一片翠绿。
2.多音字:●曲:qū(弯曲)、qǔ(歌曲)。
3.近义词:●淘洗—冲洗●啼叫—鸣叫●环绕—围绕4.反义词:●入—出●东—西●前—后四、修辞手法1.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用“万里” 夸张地写出了黄河的漫长和沙多,表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2.对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 对“水村”,“莺啼” 对“山郭”,“绿映红” 对“酒旗风”,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上银河:据《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qiān) 出使大夏,寻找黄河的源头。他找到了一个多月,终于找 到了黄河的源头——银河。
牵牛织女:织女私下凡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来西王母 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分居银河两岸,隔 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九曲黄河万里沙,
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任务二:明诗意,诵诗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
①九曲:形容黄河 非常曲折。
浪淘风簸自天涯
②簸:指由于风大,黄河水 颠簸摇荡,波涛滚滚。 ③天涯:天边。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作者生平
刘禹锡从小诵读儒家经典,长大后更是一身 的才华,他一心想着为国家献计献力,但在官 场上却并不得志,一次次被贬到偏远之地。贞 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 叔文永贞革新被贬为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虽回京,不久又被贬为连州刺史。在他为官 的二十三年中,郁郁不得志的刘禹锡就整整被 贬飘零了二十三年。
配乐朗诵
任务四:拓诗篇,感诗魂Fra bibliotek延伸拓展
《秋词》
34岁 被贬朗州司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延伸拓展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唐代〕被贬夔州刺史
莫道谗(chān)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l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延伸拓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飞花令
“黄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课文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形象地描绘出黄河从地面升起,直入云端的壮观景象,既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也寓示了边疆之地的辽阔与遥远。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句,描绘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既表现了边疆之地的荒凉与艰苦,也寓示了戍边士兵的孤独与坚韧。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通过羌笛的声音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而“何须怨”则表达了士兵们的坚韧和乐观,即使身处艰难困苦之中,也不会一味地抱怨和哀叹。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以春风无法到达玉门关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边疆之地的寒冷和荒凉,同时也寓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照顾尚未完全达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孤城、羌笛和春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边疆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和戍边士兵的深深关怀和敬仰。
同时,诗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知识点解析汇总
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知识点解析汇总《浪淘沙》知识点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1、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2、后两句借用牛郎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一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知识点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④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⑤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⑥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
南朝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隐现在迷茫的烟雾般的细雨中。
赏析1、一、二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
首句展现了江南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次句描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和风中招展。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浪淘沙(其一)》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五、理解诗意:
1.浪淘沙(其一)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 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 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 春望”。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朗读指导:读前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 的气势,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第四 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浪淘沙》教案及反思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中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今存诗800余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一些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在这里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方法:借助工具书、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