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诊疗规范
痛风诊疗规范
痛风痛风系由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多以趾、指等关节红肿疼痛,或伴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痛风(Gout)。
本病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超过0.3%),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2.其次用化学实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X线表现)中6项: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②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辨证论治1.急性期(1)湿热蕴结证症状: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竹叶石膏汤或四妙散。
竹叶石膏汤:淡竹叶10g,生石膏30g,知母10g,沙参30g,麦冬15g,法夏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羊藿15g,薏苡仁15g,独活15g,甘草10g。
四妙散:苍术15g,黄柏20g,苡仁15g,牛膝15g,独活15g,防己15g,威灵仙10g,土茯苓30g,蚕沙10g,甘草6g。
加减:热甚者,加连翘15g,忍冬腾15g;阴伤甚者,加玄参15g,生地15g;肿痛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全蝎5g;关节周围有红斑者,加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下肢痛甚,加牛膝15g,木瓜15g,独活15g;上肢痛甚,加羌活15g,姜黄15g,威灵仙15g。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解读PPT课件
痛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尿酸升高通常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现状
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中,痛风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治疗原则
评估病情: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尿酸水平、痛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生活习惯等。
04
非药物治疗措施探讨
戒烟限酒
减重与控制体重
增加身体活动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增加痛风发作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痛风症状。
肥胖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和痛风发作风险。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
反映肾脏排泄尿酸的情况,有助于痛风的诊断和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符合痛风诊断标准者可确诊。
诊断标准
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相鉴别,注意询问病史、查体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03
$number{01}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解读
2023-12-30
汇报人:xxx
目录
痛风概述与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标准更新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非药物治疗措施探讨并发症防治策略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
01
痛风概述与流行病学
痛风定义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的疾病,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形成以及慢性关节炎等症状。
个体化评估
中医辨证-痛风
中医辨证-痛风中医辨证-痛风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由于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内生,如湿浊之邪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损害,导致痛风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湿热痹阻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用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淫羊藿、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 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虚湿阻型症见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数。
治宜健脾祛湿、泄浊通络。
方用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淫羊藿、白术、川牛膝、石苇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仁30克,土茯苓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肾亏虚型症见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则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 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桑寄生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寒湿痹阻型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方用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薏苡仁:、淫羊藿各 15克,甘草9克,桂枝5 克,细辛3克,土茯苓30 克,生姜3片,水煎服。
中医外治法1.大黄粉、蜂蜜各适量,调敷患处。
2.太乙紫金丹(紫金锭)用醋调敷患处。
3.如意金黄散,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用茶水和蜂蜜调敷;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痛风诊疗规范专家组中华内科杂志摘要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予以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
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
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1]。
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2]。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 、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痛风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识和 自我管理能力。
04 规范中的关键问题及解读
如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强调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有助于准确判断痛风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强自我保健意识。
02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如定期测量血尿酸水平、观察关节
症状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03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5 规范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02 痛风诊疗概述
痛风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痛风定义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的慢性疾病,常表现为 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形成和尿酸性肾病等。
流行病学特点
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异。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痛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痛风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常见于 大脚趾、踝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 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诊断方法
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其中,血尿酸水平检测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还需要结合关节液检查、X线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判 断。
06 总结与展望
规范实施的意义和影响
提高痛风诊疗水平
通过规范的诊疗流程,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痛风,减少误诊 和漏诊,提高治疗效果。
《痛风诊疗规范》(2023)要点
《痛风诊疗规范》(2023)要点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 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
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
2.发作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偶有炎症区皮肤色素沉着。
二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是长期血尿酸显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结果,两者经常同时存在。
(二)并发症和伴发疾病1. 肾脏病变: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尿酸盐也可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1)急性尿酸性肾病:由于血和尿中尿酸浓度急剧上升,大量尿酸沉积并堵塞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导致急性尿路梗阻。
临床表现为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
(2)慢性尿酸盐肾病:亦称痛风性肾病,为持续高尿酸血症时尿酸钠结晶沉积在远端集合管和肾间质,特别是肾髓质和乳头区,从而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损伤内皮细胞,进而引起肾小球高压力、慢性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
临床表现为由于尿浓缩功能下降所致夜尿增多,晚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3)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过饱和时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有痛风病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肾结石发生率为 20%~25%,可出现在痛风关节炎之前。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红肿、痛风石形成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肝肾阴虚、湿热蕴结等因素导致。
针对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方面。
一、辨证施治1. 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痛风发作后,关节肿痛,肌肉酸软无力,舌苔偏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肾益阴,清肝泻火,疏风化湿。
常用方剂:知柏地黄丸合石韦辛夷颗粒。
2. 心火上炎型症状表现:炎热感,心烦易怒,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厚,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熄火,疏风利湿。
常用方剂:咸味参薏丸合金匮肝风颗粒。
3. 湿热蕴结型症状表现:关节红肿疼痛,热感明显,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风理气。
常用方剂:川芎茜草汤合新清颗粒。
4. 脾胃湿阻型症状表现:重在肠道湿气,腹胀,纳呆,便溏,舌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健脾温阳,化湿祛瘀,疏风通络。
常用方剂:参术丸合新清颗粒。
二、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中,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鱼虾、肉类等。
同时,要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此外,还应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出。
病人每天饮食中应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尽量减少宵夜和大量饮酒,以免加重症状。
所选食材要新鲜,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主,尽量减少煎炸油腻食物的摄入。
疾病在中医看来,是整体平衡的失调所致。
因此,除了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外,还应注意调节好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此外,适当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痛风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辩证施治,辅之以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医辨证论治需要个体化,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严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范畴,与湿、热、瘀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疼痛部位痛风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多呈单侧、不对称分布。
有时也可累及手部关节,表现为多个关节的红肿热痛。
二、疼痛性质痛风发作时,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常常难以忍受。
疼痛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疼痛缓解后,关节功能可逐渐恢复。
三、病程与反复发作痛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首次发作通常在30岁左右,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僵硬和活动受限。
四、红肿热痛痛风发作时,关节部位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所引起的。
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且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五、尿酸升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痛风患者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六、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的白色赘生物。
痛风石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痛风石常见于耳廓、跖趾关节等处。
七、中医辨证痛风在中医辨证中可分为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等证型。
不同证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略有不同。
例如,湿热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口渴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痰瘀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刺痛等症状,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肝肾亏虚型患者可出现关节酸胀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
中医治痛风有标准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痛风诊疗方案摘要
中医治痛风有标准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痛风诊疗方案摘要对于痛风的发病,中医各派大都认为应责之脾肾,但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仍然众说纷芸。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快速增高及人们对中医的重视,为规范痛风的中医治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颁布了痛风中医诊治的相关标准。
这份标准应该是国内最权威的痛风中医诊治指南。
一、痛风的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症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淤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二、痛风的治疗方案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中成药:新癀片、四妙丸等2、脾虚湿阻证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推荐方药:黄芪防己汤加减。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3、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
中成药:寒湿痹颗粒、益肾蠲痹丸4、痰淤痹阻证治法:活血化淤,化痰散结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中成药:淤血痹颗粒、益肾蠲痹丸三、痛风的疗效评估1、急性期痛风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化验指标正常(主要指痛风的急性炎症指标);显效:痛风的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有效:痛风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无改善或加重。
2、慢性期、缓解期痛风显效:血尿酸下降达50%以上(或降至正常);有效:血尿酸下降达30%~50%;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血尿酸下降不足30%。
中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常午夜起病,因疼痛而惊醒,突然发作下肢远端单一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见为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依序为踝、膝、腕、指、肘等关节,患者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炎症可以迅速缓解,有特殊治疗效果。
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一般经1~2天或多至几周后可自行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状,但非经常出现。
伴高血尿酸症,关节液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针吸活检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急性期缓解后,患者全无症状,称为间歇期。
此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患者仅有一次单关节炎,以后不再发作,但大多数患者在一年以内复发。
有的患者急性期症状轻微未被注意,待出现关节畸形后始被发现。
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或穿紧鞋、外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的发病诱因。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阿是穴(红肿热痛最明显处)、双侧小肠俞、足三里、丰隆。
【操作】以百合与冰片按10:1的比例用饴糖制成1.5mm厚药饼;将药饼覆盖于上述穴位,并把灸柱置于饼上燃烧,以不灼伤皮肤为度。
每次3壮,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周。
2.中药贴敷【药物】大黄2份,侧柏叶2份,黄柏1份,泽兰1份,薄荷1份。
【操作】按比例制成粉剂,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倒入适量双柏散,搅拌而成双柏膏。
将药膏平摊在棉垫上,敷于患处,每天1次,5天为1疗程。
3.中药熏洗【药物】天麻15g,红花10g,川牛膝30g,豨签草50g,伤筋草30g,土茯苓30g。
【操作】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每次30min,合并滤液,与开水同入桶中,选熏蒸后泡洗,早、晚各1次,每次45min,连续治疗1周。
4.穴位注射【主穴】外关、合谷、八邪、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照海、八风、阿是穴。
【操作】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注射器抽取正清风痛宁药液,快速刺入穴位一定深度,以产生酸麻胀感(不必强求)为佳。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治疗要点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治疗要点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查阅了该领域最新进展,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2023年最新版《痛风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短期与长期治疗予以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一、非药物治疗痛风非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是管理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控制、减少饮酒、运动、肥胖者减轻体重等;其次,控制痛风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
饮食方面需限制高嗦呤的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贝壳和沙丁鱼等,减少中等量嗦呤食品的摄入。
除了酒类,含有高果糖浆的饮料亦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限制饮用。
此外,无论疾病活动与否,不推荐痛风患者补充维生素C制剂。
需要强调的是,饮食控制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
二、降尿酸药物治疗1降尿酸治疗的指征►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或►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下述任意—项:年龄<40岁、血尿酸>480µmol/L、有痛风石或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 1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
2降尿酸治疗的时机►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因此既往大多数痛风指南不建议在急性发作期开始时降尿酸,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渭使用。
►如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3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和疗程►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µmol/L,并长期维持;►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降尿酸治疗目标则降为血尿酸<300µ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360µmol/L并长期维持。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痛风诊疗规范一、病名中医:痛风西医:痛风二、定义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
本病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
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例约为20:1。
三、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中医诊断要点:(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3、中医鉴别诊断:痿症:痛风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而痿症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所致;痛风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症是无力运动,痛风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故以上可资鉴别。
(二)、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或1985年Holmes标准: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2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2、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3)单关节炎发作(4)可见关节发红(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8)可疑痛风石(9)高尿酸血症(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1985年Holmes标准具备下列1条者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淡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2、西医鉴别诊断(1)急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蜂窝织炎及丹毒:二者血尿酸不高,发热畏寒、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明显肿胀或沿毛细淋巴管分布,而疼痛不明显。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
痛风诊疗规范一、病名中医:痛风西医:痛风二、定义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杂乱所致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频频发生、痛风石堆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色。
本病以中年人为最常见,40~50 岁是发病的顶峰。
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率约为20:1。
三、诊疗标准( 一) 、中医诊疗标准: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ZY/)2、中医诊疗重点:(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痛苦,渐渐痛苦剧如虎咬,昼轻夜甚,频频发生。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常见于中年迈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苦,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喝酒及外感风寒等引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余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频频发生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3、中医鉴识诊疗:痿症:痛风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而痿症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所致;痛风以关节痛苦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衰,无痛苦症状;痿症是无力运动,痛风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因为痛苦甚或关节僵直不可以活动,日久废而不用致使肌肉萎缩。
故以上可资鉴识。
( 二) 、西医诊疗标准:1、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的分类标准或1985 年 Holmes标准: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2、用化学方法( 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察看证明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3、具备以下 12 项( 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 ) 中 6 项(1)急性关节炎发生> 1 次(2)炎症反响在 1 天内达到顶峰(3)单关节炎发生(4)可见关节发红(5)第一跖趾关节痛苦或肿胀(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8)可疑痛风石(9)高尿酸血症(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X 线证明)(11)无骨侵害的骨皮质下囊肿( X 线证明)(12)关节炎发生时关节液微生物培育阴性1985 年 Holmes标准具备以下 1 条者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批尿酸盐结晶3、有频频发生的急性单关节淡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殊效者2、西医鉴识诊疗(1)急性关节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识蜂窝织炎及丹毒:两者血尿酸不高,发热畏寒、局部淋奉承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显然肿胀或沿毛细淋巴管散布,而痛苦不显然。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治疗要点
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治疗要点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查阅了该领域最新进展,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2023年最新版《痛风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短期与长期治疗予以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一、非药物治疗痛风非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是管理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控制、减少饮酒、运动、肥胖者减轻体重等;其次,控制痛风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
饮食方面需限制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贝壳和沙丁鱼等,减少中等量嘌呤食品的摄入。
除了酒类,含有高果糖浆的饮料亦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限制饮用。
此外,无论疾病活动与否,不推荐痛风患者补充维生素C制剂。
需要强调的是,饮食控制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
二、降尿酸药物治疗1.降尿酸治疗的指征➤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或➤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下述任意一项:年龄<40岁、血尿酸>480μmol/L、有痛风石或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
2.降尿酸治疗的时机➤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因此既往大多数痛风指南不建议在急性发作期开始时降尿酸,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如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3.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和疗程➤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降尿酸治疗目标则降为血尿酸<300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
康复科痹症痛风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康复科痹症(痛风性关节炎)诊疗常规1、诊断标准中医部分中医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诊断依据:(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分类:(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
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
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
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
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西医部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九条:(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一趾关节肿痛。
(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
(6)有痛风石。
这个中医国家标准,给出的痛风治疗方案,有6种!
这个中医国家标准,给出的痛风治疗方案,有6种!早在金元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就将痛风和其他关节病渐分泾渭,明确提出了痛风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和鉴别诊断。
从此,痛风作为独立病名的地位被确立。
进入现代,随着痛风发病率的升高和对痛风研究的深入,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更是系统地提出了全面的痛风防治方案。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1、多为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进食高嘌呤食物、饮酒和外感风寒等诱发;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耳廓、耳轮,以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4、血尿酸、尿尿酸水平升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5、必要时做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显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痛风的中医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
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2、脾虚湿阻证。
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3、寒湿痹阻证。
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4、痰瘀痹阻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案1、基础治疗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低嘌呤饮食,禁烟限酒;饮足够的水,每日尿酸2000毫升以上。
中医内科痛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痛风痛风是由于长期嚓吟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等病的范畴。
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而成。
病久可致痰凝血瘀,后期还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诊断】1本病初期可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突发疼痛,多数患者在半夜因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以第一跖趾关节及跖趾关节为多见,局部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可伴有发热,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
2 .慢性关节炎期主要可见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僵硬和肾脏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酸增高,超过420UmO1/1。
X线摄片检查在受累关节可发现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为痛风的X线特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为主,故祛湿、化痰、消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但湿有寒、热之分,因此应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治法。
本病后期多伤及脾肾阳气,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兼施为要。
1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四妙丸加减。
苍术IOg,黄柏IOg,意瑟仁15g,川牛膝10g,忍冬藤15g,嫩桑枝20g,晚蚕砂(包煎)10g,宣木瓜10g。
加减:发热口渴者,加知母10g,生石膏(先煎)30g,桅子10g。
关节肿大者,加姜黄10g,威灵仙10g。
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加丹皮10g,生地12g,赤芍IOgo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12g,秦芜10g,功劳叶15g。
湿重者,加车前草15g,防己10g。
关节痛甚者,加延胡索IOg,地龙IOgo2 .寒湿入络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皮色暗红,畏寒肢凉,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胁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诊疗规范一、病名中医:痛风西医:痛风二、定义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
本病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
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例约为20:1。
三、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中医诊断要点:(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3、中医鉴别诊断:痿症:痛风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而痿症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所致;痛风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症是无力运动,痛风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故以上可资鉴别。
(二)、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或1985年Holmes标准: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2、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3)单关节炎发作(4)可见关节发红(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8)可疑痛风石(9)高尿酸血症(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1985年Holmes标准具备下列1条者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淡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2、西医鉴别诊断(1)急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蜂窝织炎及丹毒:二者血尿酸不高,发热畏寒、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明显肿胀或沿毛细淋巴管分布,而疼痛不明显。
化脓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前者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尿酸水平不高,滑液中大量白细胞而无尿酸盐结晶;后者有较重的创伤史,X线检查可发现有骨关节损伤,而血尿酸水平不高。
假性痛风:多见于老年膝关节部位,可有类似发作,X线检查可见软骨钙化,偏振光显微镜下可发现滑液中特征性的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无高尿酸血症。
(2)慢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呈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病情持续进展,类风湿因子有较高的阳性率,而血尿酸不高,类风湿结节不同于痛风石,无沙粒感及破溃。
骨肿瘤:除骨关节肿痛外,X射线下骨关节破坏明显,但无急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病史,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可明确。
3、临床表现:痛风通常可分为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痛风在首次关节炎发作后,经过数周以至更久的无症状间歇期,出现第二次发作。
其后,多数患者急性发作逐渐频繁。
若不及时治疗,势必出现关节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无临床症状,只是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甚至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
也有几年甚至十年以上才出现症状者。
(二)、关节病变1.急性期突然关节剧烈疼痛,一般发生在夜间,常犯下肢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受累较多,其他依次是足背、踝、足跟、腕、手指等处的关节。
局部红肿灼热,肤色黯红或粉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有的还不能站立或行走。
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轻者几小时内缓解,或持续1~2天。
重者发作可持续几天到数周,急性症状消退时关节上皮肤可反复脱屑。
2.间歇期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问的缓解状态,多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此期诊断必须依赖过去的急性关节炎发作病史及高尿酸血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后,常在一年内复发,复发频率和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3.慢性期由急性发展而来,随着急性发作次数的增多和病程的演进,尿酸盐在关节内外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逐渐加重,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关节炎症也逐渐演变成为慢性,以致形成关节畸形。
耳廓、跖趾、指间、指关节等处可见痛风石。
(三)、痛风石痛风石由尿酸钠沉积于组织所致。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但以关节软骨周围的组织中多见。
痛风石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通常发病10年左右可出现体表痛风石,好发部位以耳廓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
少数见于指、掌、脚、眼睑、鼻软骨等。
(四)、肾脏病变约20%~40%痛风患者伴有肾脏病变。
常见有:①尿酸盐肾病: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
累及肾小球后可有轻至中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及白细胞增多。
病程迁延、缓慢进展,若不予以治疗,则在10~20年后出现氮质血症。
②尿酸性尿路结石:发生率为20%一25%,且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出现结石的平均年龄为44岁左右,40%患者尿路结石先于痛风性关节炎出现4、辅助检查:(1)、血尿酸测定一般多采用尿酸酶法测定。
我国男性为210-416UmoL/L(35-70mg/L),女性为150-357Umol/L(25-60mg/L)。
血尿酸高于416Umol/L(70mg/L)为高尿酸血症。
未经治疗的患者急性发作期多数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2)、急性发作期关节液检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意义。
即使在无症状期,亦可在许多关节找到尿酸钠结晶。
约95%以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滑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在光学及偏振光显微镜下滑液或白细胞内可见针状双折光尿酸盐结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液的白细胞数增高达到20 000—100 000个/mm3,以中性白细胞为主,外观混浊。
(3)、痛风结石的活检痛风结节是围绕尿酸钠结晶的慢性异物肉芽肿,必须注意用无水乙醇固定,以免尿酸钠溶解。
穿刺或活检痛风石内容物,对其含有的尿酸盐予以鉴定,对本病的确诊有意义,可视为诊断的“金标准”。
(4)、X线摄片检查早期急性痛风关节炎期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可见关节面或骨端皮质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穿凿样、虫蚀样、蜂窝状或囊状,病变周边骨质密度正常或增生,界限清晰,有利于与其他关节病变鉴别。
严重者出现脱位、骨折。
四、中医症候分型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五、治疗方案(一)、基础治疗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留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二)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以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以“治痹当从脾、肾、血论治”的学术理论为指导,以“健脾补肾通络活血法”为基本大法。
痛风急性期,多属风湿热痹和湿热痹范畴。
应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着眼,以阻止病情发展。
若发展到慢性期阶段,又需针对兼夹痰浊、血瘀者,随证参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之法。
同时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养气血,调补脾肾。
外治法以“以疏治痛,祛痛致疏”为理论指导,以电针、艾灸、中药塌渍、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等为基本外治法。
2、中医内治法2.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2.1.1、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炒苍术15g 川黄柏15g 川牛膝15g 茵陈15g羌活10g 独活10g 全当归15g 川芎10g虎杖15g 防风10g 土茯苓10g 萆薢15g泽泻10g加减:可选加利尿除湿之品,如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滑石之类;选加健脾化浊之品,如苡仁、土茯苓、金钱草之类;热盛者,选加忍冬藤、连翘、黄柏之类;阴津耗伤者,选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肿痛较甚者,选加乳香、没药、秦艽、络石藤、海桐皮、桑枝、地龙、全蝎之类;关节周围有红斑者,选加生地、丹皮、赤芍之类;下肢痛甚,可选加牛膝、木瓜、独活之类;上肢痛甚.可选加羌活、威灵仙、姜黄之类。
用法与用量: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2.1.2、中成药:(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选择以下一种湿热痹片一次6片,日3次口服。
痛风定胶囊一次4粒,日3次口服。
四妙丸一次6-9g,日2次口服。
2.1.3、中成药静脉注射:选择以下一种丹参注射液20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丹红注射液20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血栓通注射液0.3-0.45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疏血通注射液6ml,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每日1次静点。
疗程均为两周。
2.1.4、外治法:酌情选用清热除湿、通络止痛药物;如加味金黄散,每日1-2 次,1周为1疗程,可酌情应用1-2疗程。
2.2、脾虚湿阻证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2.2.1、黄芪防已汤加减黄芪15g 防已10g 桂枝10g 细辛3g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10g 白术10g防风10g 淫羊藿10g 苡仁10g 土茯苓10g萆薢15g 甘草5g 。
加减:皮下结节,可选用天南星、白芥子之类;关节疼痛甚者,可选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关节肿甚者,适当选加防己、土茯苓、滑石;关节久痛不已,可加全蝎、乌梢蛇、炮山甲;久病体虚,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
2.2.2、中成药:(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 选择以下一种。
参苓白术丸一次6g,日3次口服。
补中益气丸一次1袋(6克),日2 -3次口服。
益肾蠲痹丸一次8克,疼痛剧烈可加至12克,日三次饭后温水送服。
2.2.3、中成药静脉注射:选择以下一种灯盏花注射液20m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