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服装与服饰设计(零售管理)专业课程结构

服装与服饰设计(零售管理)专业课程结构

服装与服饰设计(零售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一、课程内容(一)通识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所有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也是学生成人与成才的关键。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系统掌握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精神实质,了解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形势与政策(16学时/1学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学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4.基础应用英语(120学时/7学分)/(60学时/3学分)本课程以“职场英语”为主要内容,辅以与教材配套的交互英语APP,让学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英语的听、说、读等自主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以“职业”为理念,将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职场英语有机衔接融合。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

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

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

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

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免费在线预览全文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类别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备注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备注
人文类
中国文明史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以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线,简要介绍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流变、基本精神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中西文化论争简要介绍文化交流及文化主体意识,介绍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甚至人类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课程中亦会少量加入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解读。
人与环境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学科性质;人与水;人与大气;人与土壤;人与生物;人与固体废物;人与物理环境;人与全球变化;环境多样性;五律观、环境规则观与和谐观;环境调控与科学发展等。
经济学
本课程着眼于效率、公平、人的行为决策的依据等内容进行经济学启蒙教育,明确其为社会管理及稀缺资源的学问。主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逻辑思维与推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逻辑学关于概念、判断(命题)、推理、论证,以及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在实际运用与表达中的一些逻辑问题,将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训练。
大数据与统计分析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是数据量极速膨胀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名词。大数据挖掘和融合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对大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焦点。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特性以及对数据挖掘、分析、处,物理则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性表达。本课程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最终强调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灵魂。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关于我院通识教育改革相关建议汉语国际教育2班李旻芳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起源于欧洲,成形在美国。

19世纪,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学府,本科阶段前两年课程几乎都是所谓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后两年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才是专业知识。

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在我国内地,通识教育近年来也因其独到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2005年,复旦大学组建了包括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等六大模块在内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

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

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

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旧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工作岗位不断出现。

而高等教育中专业的变化,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职业的变化。

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目标了。

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情况可能越糟糕。

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似乎比专业化更为有效。

而当前的产业升级和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深人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的人才。

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对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感受颇深,认为引入通识教育,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山东大学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建设探讨

山东大学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建设探讨

山东大学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建设探讨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带来了时代的特色,与此同时,通识教育在新时代高校人才的培养中也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山东大学2008年启动的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应时而生,深受学生的欢迎,为该类型课程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种跨境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本文从谊系列课程的体系框架、课程单元设计、教育创新意义,以及进一步完善的设想等方面,探讨了谈系列课程模式的教育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网络;国际交互;通识教育;跨境课堂;时代特色;创新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学借助于智能化工具,实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多媒体化、虚拟化、网络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因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教材多元,以及教学环境的虚拟。

应用在英语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体验语言的真实应用,并为将来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应用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

基于网络的国际交互课程是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诞生的宠儿,充分体现出现代教学的时代特色。

与此同时,通识教育日益成为是国内外高教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焦点。

山东大学作为一所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以文史见长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一向具有重视通识教育的传统。

自1995年率先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特别是2000年山东大学合校以来,学校以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为己任,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融合“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两个体系,大力推进“三跨四经历”(即让学生跨学科、跨校园、跨国界交流,拥有本校学习、第二校园学习、海外学习、社会实践四种经历)等教育创新,努力探索“综合”、“开放”、“研究”三种环境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跨境教育模式。

一专多能公费师范生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专多能公费师范生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一专多能”; 公费师范生 ; 课程体系 ;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31-0099-002
一、课程体系建构缘由 2017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中要 求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可以通过公费定向 培养 , 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 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教 师补充需要。在此背景下,自 2017 年起, 云南省推进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就业 工作。初中“一专多能”教师培养列入了公 费师范生培养行列。我校在“一专多能”的 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成为云南省唯 一的一所初中“一专多能”公费师范生培养 高校。 二、课程体系简介 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 和 质 量 标, 人 才 培 养 的 性 质、 方 向 和 质 量 规格的规定,决定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 径。“一专多能”公费师范生“主修 + 兼修 +X”课程体系培养的是能够较好承担初中 一门学科课程并兼任其他两门学科课程教育 教学,具备相关学科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初中教师,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下得去、 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教师创造 条件。其中“主修”充分体现“一专”目标, 就是学生具备主要学科知识与能力,能胜任 1 门初中核心主干课程教学工作;“兼修” 和“X”充分体现“多能”目标,“兼修” 就是在主修基础上,学习掌握与之密切相关 一门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X”就是 在拥有本学科专业之外唱歌、乐器、绘画、 体育运动方面任意 1 项特长,满足承担多学 科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多种教育教学活动的 需求。 三、课程基本结构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必 修课程严格按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学分和 学时执行。同时在大学英语、大学数学、 计算机文化与基础等课程上实施分层教学 改革;选修课程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社会发展与公民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代码:570102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 57生化与药品大类、5701生物技术类一、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一)招生对象1.合作企业正式在职员工(高中和中职应往届毕业生)。

2.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学历的生源。

(二)学制及学历三年(全日制),专科层次。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与广东雅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得利雪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双导师、双主体、双场所”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生化产品生产工艺,食品与发酵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设计和技术开发,生化产品检验等知识;熟悉生物化工专业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等技能;能从事合作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开发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英语基础知识;(3)掌握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4)掌握微生物工艺技术、现代生化技术、调味品生产技术、食品添加剂、冷冻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工业综合利用技术、生化产品检验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的基础理论;(5)掌握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冷冻食品等检验的基本理论;(6)掌握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冷冻食品生产技术等生产、质量及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7)初步掌握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冷冻食品生产技术等营销的基本知识;(8)掌握常见食品、生物工程设备的基础理论;(9)掌握食品、生化工厂初步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 基本职业能力;(1)具有食品工厂的常见生产操作技术;(2)具有常见食品工厂常规设备维护的管理能力;(3)具有常见食品产品检验分析的能力;(4)具有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初步设计食品行业综合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能力;(6)具有食品企业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的基本能力;(7)具有生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的能力;(8)具有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和英语应用的能力。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主 学分:3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电子学院

40+16
三(3)
教师队伍:孙小菡 丁德胜 沈长圣
考核方式: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其宗旨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广 泛及全面的电磁理论及应用知识,便于今后较顺利地阅读有关学术文献、从事相关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将电磁场与波看作为可以应用在或出现于多种不同的技术领域的统一的媒介,对它们的形 态、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作一定的论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广泛的基础。
三选一
二选一 必修
05级计划
大类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电磁场理论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3
三上
必修
05级计划
专业主干课程:应选学分16学分
课程名称 固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物理 现代光学基础 信息电子技术中
的场与波 光电子物理基础
电子器件 VLSI设计基础
学分 3 2 3
开课学期 三上 三下 三上
课程类型 选修 选修 选修
课程说明:
先修课要求:大学物理,现代光学基础
教材:《光电子物理基础》徐国昌、凌一鸣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学参考书:《激光原理》周炳琨 国防工业出版社、《Quantum Electronics》A. Yariv , John, Wiley &Sons,Inc,1989、《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J.M. Senior,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85、《Integrated Optics》T.Tamir,Springer-Verlag,1982、 《Laser Electronics》Joseph T.Verdeyen,Prentice-Hall,1989

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一、什么是课程、高等学校课程、课程体系(一)课程“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跑道”(cursum,race course),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的路线”,与“学习过程”(course of study)同义。

自课程一词被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正式提出后,关于课程界说的争论从未停止,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观点:(1)课程即教学科目最早可以见诸于西方文法、修辞、几何等“七艺”,以及我国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这种观点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课程定义,过分强调了向学生传递系统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心智、个性的发展。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学科科目,还纳入了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将课程视为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总和,扩充了课程的蕴涵。

但是这种观点将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主要特征,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活动的结果上,而不是学生的上课体验。

(3)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观点将学生的学习体验视为焦点,试图把握学生在课程中究竟掌握了什么。

学生习得的经验需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这种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问题在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难执行,这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难以把握。

将学生的所有经验都纳入进来过于宽泛。

文章结合以上三种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某种目标,丰富学生体验而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指向课堂内,也指向课堂外。

(二)高等学校课程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所建构的某一门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教学的共同体。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课程是有目的的,为特定对象服务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系统,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培养人才)从课程制定主体来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看:理论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

护理学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39学时,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是学习护理学及相关课程的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的学科通识课程。

本课程分十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了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六章介绍了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分子与医学的关系;第七章介绍了细胞之间的信息转导以及细胞化学信号转导与疾病的关系;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介绍了营养物质的体内代谢、代谢平衡与调节以及代谢紊乱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五章简单介绍了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介绍了器官的正常代谢以及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维生素和无机物第五章酶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八章糖代谢第九章脂类代谢第十章含氮化合物代谢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调节第十二章D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RNA的生物合成第十四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肿瘤基因第十六章肝脏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红细胞的生物化学护理学专业的预修课程为《医用化学》、《医用生物学》等,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及相关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一)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课程设计兼顾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对于护理学专业,引导学生注意将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需要密切联系。

(二)在学习内容上,采取“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

所谓“轻结构、重功能”,是指学习时淡化学科复杂的知识理论体系,注重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的联系及意义。

所谓“讲理论、重应用”,是指在准确把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它们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它们对于开发新技术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课程体系结构图

课程体系结构图

课程体系结构图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与创业。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

院级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高级英语、口译、笔译、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报刊选读和英语词汇学。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教师职业道德。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教师语言、教育研究方
法和微格教学训练。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践和专业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军训与军事理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素质拓展学分和文明修身。

专业实践包括教育名著选读、二语得、英语文体学、中外教育史、英语修辞学和中国文化概论。

这些实践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常见的五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关于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介绍:
1. 人文与社会科学:这个模块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自然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艺术与审美: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创作。

这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语言与文化:涉及到多种语言的学习,包括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XXXX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社会中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本科教育中建立“平台+模块”的通识课程体系(以下简称通识课),促进“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转变,并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和谐共振,共同发展,让学生广泛的识科学、识社会、识人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前瞻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能够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创新思辨和沟通表达,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和公民,特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通识课的平台根据通识课的设置目的、面向对象、课程内容等,将通识课划分为三大平台:基础通识课、学科通识课、国设通识课。

(一)基础通识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和科学素质等。

面向对象为全体学生。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引领学生探知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融通能力和人文知识素养,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自然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上的理解,认识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艺术体育模块—主要涵盖音乐、绘画、影视、体育等学科,通过鉴赏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了解各种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品位以及体育文化修养。

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涉及实践类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素养。

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课程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一、什么是课程、高等学校课程、课程体系(一)课程“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跑道”(cursum,race course),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的路线”,与“学习过程”(course of study)同义。

自课程一词被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正式提出后,关于课程界说的争论从未停止,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观点:(1)课程即教学科目最早可以见诸于西方文法、修辞、几何等“七艺”,以及我国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这种观点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课程定义,过分强调了向学生传递系统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心智、个性的发展。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学科科目,还纳入了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将课程视为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总和,扩充了课程的蕴涵。

但是这种观点将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主要特征,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活动的结果上,而不是学生的上课体验。

&(3)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观点将学生的学习体验视为焦点,试图把握学生在课程中究竟掌握了什么。

学生习得的经验需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这种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问题在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难执行,这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难以把握。

将学生的所有经验都纳入进来过于宽泛。

文章结合以上三种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某种目标,丰富学生体验而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指向课堂内,也指向课堂外。

(二)高等学校课程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所建构的某一门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教学的共同体。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课程是有目的的,为特定对象服务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系统,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培养人才)从课程制定主体来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看:理论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概念
学科课程是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 对应的,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区分和 组织内容的一类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 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科学或学 科中选取一定内容来构成对应的科目,从而 使内容规范化和系统化。
特征
第一,与经验或活动课程相对立。 第二,偏向于知识本位、社会适应为本。
第三,功能上,纯粹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济功能的 实现。
意义:直线型课程对于解决课程内容逐渐增加 与学生学习时间与精力有限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但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2. 螺旋型课程

含义:课程内容组织上采取螺旋排列
方式,这种排列方式按照学习的巩固性原
理,在相邻的两个以上主题、单元、年级
或阶段里安排主题相同但深度或广度不同
的内容,以便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某门课

课程的纵向结构,又叫垂直结构,是
指课程要素的不同质量之间在纵向上或垂直
维度上的结
“螺旋型课程”和“阶梯型课程”三种主张。
1. 直线型课程

含义:它是指:“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紧扣、 直线推进、不与重复的排列方式。” 直线型课 程,就是在课程内容的排列上,按照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与重 复的排列方式。
工作适应性而构建的各种学科、教育和教学
活动的总和。
(四)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
3.两者的关系 义务教育:普通课程为主,职业专业开始渗
入; 高中阶段:职业高中、中专应适度发展;普
通高中的专业课程应该强化。 大学阶段:专业化、职业化的阶段。
(四)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
思考: 在高中阶段,语、数、英是专业课程吗?
3、微观层次课程结构
具体指学科课程各科目、活动课程各活动项 目以及隐性课程等各构成要素的结构。学科课程 的微观结构,具体体现为教材的实质结构和形式 结构两方面。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设置情况表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设置情况表

附件1注:与专业课相同或相近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可申请免修。

附件2注:1. 教师教育课程必修模块10学分(其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专业12学分),选修模块必须修满4学分(建议修读教育学院开设课程2学分,教师教育学院开设课程1学分,相关学科学院开设课程1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

2.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开设情况填写相应开设学期、开课学院。

《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安排表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同时保证学时数要求及基本的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B、C类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各专业培养方案模板XX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2. …………………………………………………………………………………………;3. …………………………………………………………………………………………;4. …………………………………………………………………………………………;5. …………………………………………………………………………………………;6. …………………………………………………………………………………………。

三、核心课程……、……、……、……、……、……、……、……、……、……、……、……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4年。

学生应至少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第⼀部分新课程设计的变⾰⼀、新课程的培养⽬标的变⾰基础教育课程改⾰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贯彻党的教育⽅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向全体学⽣,加强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学⽣全⾯发展和终⾝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培养⽬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科学和⼈⽂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

义务教育在其性质上是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任务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中⼼⽬标。

新课程的培养⽬标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是分层次地体现的,⽬标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按三个层次分列: 知识与技能——————基础⽬标能⼒(过程)与⽅法———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先⽬标使学⽣掌握⼀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标;让学⽣掌握过程和⽅法,培养能⼒,促进学⽣发展为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标。

知识和技能⽬标既作为后两项⽬标的基础,还要为实现后两项⽬标服务。

三层⽬标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与包容性。

三个层次的⽬标⼒求按照学⽣的发展进⾏⽴体的表述。

它与传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的⽬标具有相互对应,渗透和涵盖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

GUANG DONG JIAO YU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文/广东东软学院刘旭东郭小婷前言人同时具备生物学属性和社会学属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强大的素质与能力,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最终阶段,在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但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单纯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的支撑,换而言之,除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通识教育及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性1.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也即普通教育或者一般教育,在19世纪以前它是中小学教育的总称,后来逐渐与大学教育产生联系。

而在当前世纪,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的阐释多是从两个角度开展的,一是从理论角度将其看作一种教育理念,本质上是教育所指向的价值目标,而非具体的教育举措或课程,二是从实践角度将其看作是一门区别于专门性和技术性的课程,旨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发展基本智力的课程。

而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通识教育是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统一体,它既包含着教育理论、目的与思想,也包含着制度、课程与方法。

基于此,我们可以将通识课程定义为基于通识教育的目标而设置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国家公民和健全的社会个人。

2.通识教育课程的特征基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这一目标,通识课程所具有的特征有四项,一是通识性,即通识课程所选择的内容应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是支撑个体自由发展最基本的知识。

二是综合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

因此通识课程的建构应注重学科、专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三是多样性,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课程类型的多样性、课程分布领域和范围的广泛性以及课程开设层次的多样性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
岭南文学与岭南文化
金融英语
英美概况(双语)
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礼仪(双语)
美国文化(双语)
美国高等教育(双语)
中外流行文化现象比较(双语)
艺术与审美鉴赏
艺术导论
视觉艺术
美术鉴赏
音乐鉴赏(双语)
英美电影艺术(双语)
音乐、舞蹈与戏剧(双语)
流行音乐欣赏(双语)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备注
理论
实践/实验
理论
实践/实验
职业与人生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双语)
1
3
创院
简历撰写与面试训练(双语)
1
6
创院
看电影学职场礼仪(双语)
创院
行业调查与分析(双语)
劳动法与大学生就业
职场压力管理
时间管理
生涯团体辅导与职业能力训练
心理与生命关怀(双语)
生活中的心理学(双语)
心理学视野中的后现代管理
通识选修课备选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备注
理论
实践/实验
理论
实践/实验
哲学与文史经典
中国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双语)
批判性思维(双语)
逻辑学导论(双语)
美学导论(双语)
中外文学经典选读(双语)
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评鉴(双语)
欧洲文明史(双语)
国学经典导读
语言与文化交流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备注
理论
实践/实验
理论
实践/实验
科技与创新创业
科学技术史(双语)
创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语)
创院
STS导论(双语)
教务
创业基础(双语)
创院
SYB创业实践
工商
跨境电商
创院
创新思维训练(外教全英)
右脑音乐与创新思维开发
听觉美学与创新思维
创意思维:图形的置换与同构
[模块III]艺术与审美鉴赏
2
面向所有专业,至少修读2学分课程。
[模块IV]职业与人生发展
面向所有专业,至少修读2学分的核心课程。
[模块V]科技与创新创业
面向所有专业,至少修读2学分核心课程。
通识课程总学分约为52学分,通识必修课不超过30学分,通识选修课需修读22学分,并且学生需完成通识课程模块的最低学分要求后,不足的通识课程总学分,应再选修通识选修课程补足。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八个课程模块,其中哲学与文史经典、艺术与审美鉴赏、心理与生命关怀、职业与人生发展、科技与创新创业等五个模块为限选模块,这五个模块除相关专业外,都要求学生至少修读2个学分的核心课程并通过考核。
3
51
17
3
考试
177110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双语)
2
34
4
考试
1771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双语)
2
34
5
考试
17711007
形势与政策(双语)
1
17
17
1
考查
语言与思维技能
15412002
大学英语(A、b、C)I
2
28
28
1
考试
大学英语(A、b、C)II
创新思维(双语)
通识课程课程结构及修习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修读学分要求
归属院系
备注
通识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
不超过30
面向所有专业,英语专业不修《大学英语》,计算机类专业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
语言与思维技能
身心健康
通识选修课
[模块I]哲学与文史经典
2
面向所有专业,至少修读2学分的核心课程。
[模块Ⅱ]语言与文化交流
2
面向所有专业,至少修读2学分的核心课程。
英语口语与写作基础
3
3
1
英语写作
2
2
2
雅思听力与口语
2
3
雅思阅读与写作
2
3
托福听力与口语
2
4
托福阅读与写作
2
4
计算基础
15912023
大学计算机基础I
2
28
28
1
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II
身心
健康
17812001
体育Ⅰ
1
28
1
考试
17812002
体育Ⅱ
1
34
2
考试
17812003
体育Ⅲ
1
34
3
考试
17812004
体育Ⅳ
1
34
4
考试
心理与生命关怀(双语)
1
1
3
类别小计
26
353
271
注:1.第1学期开展军事训练,期间军事理论课2周/34学时
2.《形势与政策》于每学期开设,第6学期计2学分,其他学期不计学分。
3.通识选修课程,学生应修满20学分,并在相应课程模块要求修读学分,具体课程参见《创业投资班通识选修课程一览表》。
十、通识必修及限选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考Hale Waihona Puke 方式先修课程备注理论
实践/实验
理论
实践/实验


必修课
思想
政治
理论
1771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双语)
3
1
42
1
考试
17711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
3
51
2
考试
177110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双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