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卡介苗接种反应的特征及处理原则

卡介苗接种反应的特征及处理原则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以下是其特征及处理原则:
1. 注射部位反应:
特征,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或渗出液体。
处理原则,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过度刺激,可使用冷敷
缓解红肿和疼痛,避免挤压或摩擦注射部位。
2. 发热:
特征,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体温在37.5℃-38.5℃之间。
处理原则,多饮水,注意休息,穿着适当,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过度包裹,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儿童适用的布洛芬或对成
人适用的扑热息痛),但需遵循医生建议和药物说明。
3. 反应性淋巴结炎:
特征,接种后淋巴结可能肿大、疼痛。
处理原则,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
疼痛,避免挤压或按摩淋巴结。
4. 过敏反应:
特征,少数人可能对卡介苗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
麻疹、呼吸困难等。
处理原则,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症
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能包括使用抗过敏药物、
注射肾上腺素等。
5. 其他罕见反应:
特征,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癫痫发作、昏迷等)或其他严重反应。
处理原则,如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救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反应并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接种者身上,大多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只会出现轻微的反应或无明显反应。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以获取准确的建议和处理方法。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及其处理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及其处理结果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常规措施之一。
虽然这种疫苗被广泛使用,但是它可能会引起某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重点介绍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反应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和红斑,这些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部位。
这些反应的出现是正常的,应该在接种1到2天内消失。
如果反应太严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则需要立即求助医生。
接种卡介苗还可能引起全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淋巴结肿大、皮疹等。
这些反应通常在接种后1到3周内出现,并在数天到数周内消失。
通常情况下,这些反应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要让接种的人休息好,并多喝水。
一些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缓解这些反应。
虽然卡介苗接种带来的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全身性结核病和败血症。
这些疾病的发生率非常低,但是在发生这些疾病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接种卡介苗之前,接种者应通过医学评估确定其是否有高风险接种卡介苗。
当然,除了医学评估,接种者还要提供自己的相关健康信息并告知医生。
除了从医学角度评估接种人的身体状况,此外医生们还应该从社会、家庭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考虑接种人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例如,如果接种人居住在高发结核病的地区或与有结核病的人有密切接触,那么他们应该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在接种卡介苗后,接种者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如果反应较轻,那么接种者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如果反应严重,则需要立即就医。
重要的是,接种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遵守接种卡介苗后的注意事项。
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结核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判断卡介苗接种成功的常用方法

判断卡介苗接种成功的常用方法判断卡介苗接种成功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1.观察接种部位反应:卡介苗接种后,通常在左臂上侧的接种部位会出现红
肿、化脓、结疤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会在接种后的3~4周或1~2周内出
现,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红肿可能会在3个月左右消退,留下一个疤痕,这是卡介苗接种成功的标志。
如果没有出现红肿、化脓、结疤的过程,或者这些反应不完全,可能提示卡介苗接种没有成功。
2.结核菌素试验:如果怀疑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可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这
是在儿童前臂掌侧下端进行皮试,观察是否存在阳性结果。
如果结果是阳
性,说明接种成功。
如果结果是阴性,说明接种没有成功,需要再次接种卡介苗。
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成功并不意味着终生免疫。
一般来说,接种成功后,体内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再次接种卡介苗以维持免疫力。
另外,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卡介苗的接种效果,例如接种时的剂量不足、接种时药水未混合均匀、宝宝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在接种卡介苗时,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进行。
总的来说,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接种效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并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操作。
在接种后,可以通过观察接种部位反应和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来判断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
如果怀疑接种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补种。
卡介苗接种反应及其处理

・
医护 论坛 ・
卡 介 苗 接 种 反 应 及 其 处 理
刘 志 鸿
( 阳市妇 婴 医 院 , 宁沈 阳 10 1) 沈 辽 l0 4
【 要】 文 阐述 了接种 卡 介苗 的正 常反 应 和异 常 反应 ,并 结 合病 例 和 工作 经 验 分 析 了三 种 卡介 苗 淋 巴结 强 阳性反 摘 本
3个 月 . 常 瘢 痕 5 6mm。接 种 者 必 须 告 知 新 生 儿 的 父 母 这 正 ~
病 例 2, , 0 6年 2月 9 日出 生 ,4 h内 接 种 卡 介 苗 女 2O 2 ( 号为 2 0 0 o 9 4 ,0 6年 4月 l 批 0 5 3 2 _ )2 0 7日, 现左腋 下 1 直 发 个
定期 复 查 。
323窦道 型 脓肿 呈 破 溃 趋 势 , .. 已形 成 瘘 道 , 巴结 破 溃形 淋 成瘘 道 , 有结 缔 组织 增 生 。 病例 3 男 ,O 6年 1 , 20 0月 2 0日出生 . 2 于 4h内接种 卡介 苗 ( 号 为 2 0 0 0 — )2 0 批 o 6 2 4 3 ,0 7年 1月 2 日, 现 左 锁 骨 下 6 发 淋 巴结 肿 大 , 软 , 色呈 紫 红 色 , 质 颜 已形 成 窦 道 , 有结 缔 组 并
卡介 苗 是 预 防和 控 制 结核 的有 效 预 防制 剂 之一 . 机 制 其 是 使 用 人 工方 法 让 未 感 染 结 核 的 机 体 产 生 一 次 轻 微 的 无 危 险性 感 染 . 机体 主 动 产 生 特 异性 免 疫力 。 而 限 制 之 后 结 使 从 核菌感 染 在体 内播 散 , 减少 结 核 病 的发 生… 卡介 苗 接种 后 一 。 般 仅 出现局 部 正 常反 应 或 淋 巴结 反应 , 在 个别 情 况 下 可 引 但 起 异常 反 应 . 即淋 巴结 强 阳性 反应 , 及 时处 理 需 1局 部 正常 反应 卡介 苗 接 种 的非 特 异性 反 应 出现 在 皮 内 接种 2 3d内 , ~ 接 种处 皮肤 略有 红肿 , 隆起 一 凸痕 , 可 约半 小 时后 可 消失 。 特 异 性 反应 要 在 接 种 后 3 4周才 出 现 , ~ 局部 红肿 , 丘疹 状 浸 润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和事故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和事故*导读:卡介苗(bcg)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卡介苗(bcg)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因为它含菌量和接种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服、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三种剂型;又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液体和冻干bcg两种,但目前仅保留生产和使用一种冻干剂型皮内注射用bcg,其含量规定为0?5mg/ml。
每次剂量皮内注射0?1ml即可。
bcg经过70余年在世界各地的应用证明,它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制剂之一,特别对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要进行bcg的接种,因复种效果不理想,已于1999年取消bcg对有关年龄对象进行复种。
bcg 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反应,仅在个别情况下引起局部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化脓,罕见卡介苗骨髓炎、卡介苗全身播散症等严重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和强烈反应1.1一般反应bcg接种实际上是一种轻度的人工感染,因此可出现由卡介菌毒力生物学活性所引起的相应反应。
皮内bcg接种后2~3日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min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凹陷的瘢痕。
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
bcg接种一般无全身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1~3个月内,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但不超过10mm,有时出现溃破化脓。
1.2强烈反应bcg接种后,脓疱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12周,称为bcg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
近年来,由于bcg质量和接种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bcg接种引起的加重反应,特别是淋巴结化脓者显著减少。
强烈反应的发生与疫苗活力、注射剂量、注射技术、接种部位、继发感染及个体因素有关。
[最新]卡介苗接种适应症
![[最新]卡介苗接种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18f7bd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5.png)
卡介苗接种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卡介苗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和淋巴结反应两种。
(1)局部反应:皮内法或皮上划痕法的接种,局部在3周左右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落后留下一个小疤痕。
它的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
(2)淋巴结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菌苗可通过淋巴系统而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可以稍有肿大,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若反应强烈可见脓肿或破溃,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是:①新生儿有发热、腹泻、呕吐;早产、难产有产伤者;患有脓疱疮及湿疹时均不宜接种。
②儿童发热,37.5℃以上者;各种急性传染病时及恢复不到2个月;严重心、肾、肝疾病者;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或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其他预防接种不满两周者(牛痘接种除外,但应错开接种部位)。
检验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应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再作结核菌素试验,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示接种成功。
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可维持数年,日久免疫力可减弱,因此需要复种。
在初种后,宜每隔3~4年复种1次(当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阴性时)。
近有趋势延长到每隔6~7年复种1次,一般在成年后不需复种。
卡介苗接种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皮内法、皮上划痕法和内服法。
(1)皮内法:即皮内注射法。
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注射后应起一皮丘。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所用菌苗每毫升含介苗0.5mg或0.75mg,用0 .1ml做皮内注射用,严禁注入皮下。
此法阳转率高且稳定。
(2)皮上划痕法:皮上划痕所用卡介苗是乳白色混悬液,每1ml内含菌量50~75mg。
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滴2~3滴摇匀的菌苗液,用消毒的针划一“井”字,各长1~1 5cm,间隙0.5cm,以出现红痕为宜,涂匀菌苗,使其渗入皮内,菌苗干后才可穿衣服。
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和推广,局部反应轻,淋巴结反应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
卡介苗接种反应是什么原因

卡介苗接种反应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卡介苗接种反应是什么原因*二、卡介苗接种反应如何预防*三、卡介苗接种反应如何治疗卡介苗接种反应是什么原因卡介苗接种发生反应原因,实际上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因此可出现由卡介菌毒力生物学活性所引起的相应反应。
一般接种后2-3日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min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
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
卡介苗接种反应如何预防使用前核实BCG的品名、剂量、批号、用法、有效期等。
如无瓶签、已过期或安瓿有破裂者,一律不用切忌将皮上划痕BCG用于皮内注射。
切忌过深和超量接种,以防形成脓肿或溃疡。
BCG作用时一定要摇匀,如发现不散的颗粒时应废弃不用。
BCG开启后超过30rain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接种BCG的针管、针头需经过特殊清洁消毒处理,切勿与结索使用的器械混用,也不可作它用,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BCG不论在瓶内或吸八针管中,都不能暴露在日光下,BCG应放在2~8℃下冷藏。
3-5 接种前应认真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检,有免疫缺路病或因恶性疾病而致免疫应答反应抻制或使用37.5C)、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
卡介苗接种反应如何治疗1、瘢痕疙瘩通常出现于接种后一十月至一年,以儿童多见,接种局部有紫红色瘢痕隆起,有搔痒或刺痛感。
一般忌用手术切除,慎用冷冻疗法,可首选异烟肼针剂o.1~o.3E+醋酸考的松l2.5mg+0.5普鲁卡困l~2ml局部封闭,每周2次,lO次为一疗程,必要时隔二周可重复治疗。
2、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接种后数日至一年。
欧州发生率为5.5/10万,芬兰3.26/10万,瑞典4.43/1075。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及护理体会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及护理体会【关键词】卡介苗;接种后反应;护理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
接种后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预防那些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等。
接种卡介苗对儿童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同时也有一些不良反应。
现就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接种后正常反应及护理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稍有红肿,为非特异反应,几天后便很快消失,似正常皮肤。
特异性反应要在两周左右时才出现,局部产生红肿的丘疹状浸润硬块,有时会发生硬块软化,出现白小脓疱。
当小脓疱自行破溃后,可渗出黄白色脓液,形成浅表溃疡(但不超过0.5厘米)并结痂。
最后经过2-3个月,痂脱落后形成一颗永久性的圆形疤痕。
这是卡介苗接种的正常反应。
正常反应的护理: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正常反应,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均可自愈。
但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擦洗接种部位和周围,防止继发感染。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疱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抠去。
局部反应较重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少数有接种处淋巴结轻微肿大现象,但不超过1厘米,一般不需要处理。
婴儿接种卡介苗后的2天内,由于接种局部疼痛,婴儿可出现轻微烦躁,啼哭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可多加安抚,使婴儿有安全感。
2接种后强反应及护理卡介苗接种后,脓疱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6周,淋巴结肿大大于1厘米,称为卡介苗强反应。
近年来,由于卡介苗质量和接种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卡介苗接种引起的加重反应,特别是淋巴结化脓者显著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时常会发生一些预防接种反应,现就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和异常反应症状和处理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参考,请根据临床症状结合临床医生处理。
1、一般反应
临床表现:接种后2-3天,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
后2-3周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包,可自行破溃,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留一永久性凹陷性瘢痕,此为特异性反应。
一般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无全身反应。
治疗:一般不需处理,注意局部清洁,防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龙胆紫。
2、加重反应(强烈反应)
临床表现:局部脓肿直径大于10mm,并且大于12周不愈,或接种处形成直径达10mm以上较深溃疡。
临床表现基本上与一般反应相似。
治疗:(1)小水泡小脓疱涂抹龙胆紫。
(2)大水泡或大脓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渗出液,涂龙胆紫,不可切开引流。
(3)溃疡;用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涂撒溃面,无菌纱布包扎。
3、异常反应
1】、卡介苗引起的瘢痕疙瘩(瘢痕瘤)
临床表现;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过度增长,病程缓慢,在接种后1月或数月缓慢发生,也有在接种后2-6年发生的,早期病变呈蜘蛛痣样的毛细血管增生,逐渐扩张增多,局部红肿显著,纤维性瘢痕逐渐高出
皮面,瘢痕疙瘩大小不等,有小于10mm×10mm者,也有大至10mm×20mm 者,极个别可大至30mm×40mm或更大。
高出皮肤1-5mm或更高,坚韧而有弹性。
如瘢痕疙瘩较小(10mm以内)其颜色与正常皮肤无差别,此多属静止期,达到一定大小不再生长增大。
卡介苗瘢痕疙瘩禁忌手术治疗。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下方法可供参考,或咨询临床医生:
(1)、静止期用含普鲁卡因的0.5%氢化可的松乳剂做贯穿注射,每周一次,3-10次为一疗程。
(2)、异烟肼液100mg/2ml或300mg/6ml,加氢化可的松12.5mg/0.5ml 和0.5%普鲁卡因混合做瘢痕疙瘩内注射,每周2次,10-60次不等,4-5个月。
(3)、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注射液0.5-1.0mg,加入异烟肼液50-100mg及适量普鲁卡因混合后注入瘢痕疙瘩内,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0.1ml,在瘢痕疙瘩内环形封闭注射,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5)、5 %异烟肼注射液、2 %利多卡因注射液和醋酸确炎舒松 -A注射液 ,配制方法为 2 (异烟肼 ) :1(利多卡因 ) :1(确炎舒松 )。
注射剂量视其疤痕疙瘩的大小和注射次数的多少而定,一般1-4ml。
每周一次,10次一疗程。
注射局部稍有疼痛,无不良反应。
其他异常反应此略。
20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