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教案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C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C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C )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C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8章(陈勇)
简答题答案(一至八章)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答:(1)人类经验的分析。
(2)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3)课程目标的获得。
(4)课程目标的选择。
(5)教育计划的制定。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答:(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次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顺序获得它们。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答: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答:(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活动分析”“工作分析"方法的分别提出者是谁?并分别叙述其基本内涵。
(课本P6)博比特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查特斯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完全相同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
2、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课本P14)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又称为结构课程。
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3、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课本P18)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事件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取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4、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课本P30)①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②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③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④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课本P40)德国—赫尔巴特.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6、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课本P4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7、20世纪70世纪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课本P54)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8、简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课本P70)①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②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③课程作为教学事件.9、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课本P77)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10、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课本P80)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
答 1,误把学习内容当做教学目标,失去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具有的激励和评价功能,是假目标应克服2,教学目标含糊不清3,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有写教师追求知识的多少,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使教学目标单一4,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只提出一般要求,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
22 讨论法的定义,分类,以及注意问题
答 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分类:班级讨论,小组讨论,注意问题:注意讨论使用的对象和范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不易经常采用2,注意讨论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不易平常使用,较大单元后使用3,注意组织好讨论的过程,
6 确定课程目标基本环节
答 1 明确教育目地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宗旨是之课程的终极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提出,教育目的对课程的根本性质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即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3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选取哪种目标依据课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定4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23 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
答 1,影响课程内容即其表现形式,2,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3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一定的教学方法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科学合理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率
31 制定课堂规则要求
答 1要科学合理2内容明确规范3数量少而精4过程要有学生参与5表达应以积极语言为主6执政要公平公正
32 课堂问题行为定义特征以及矫正步骤
答 定义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课堂效率的课堂行为。特征:具有普遍性,以轻度为主,产生的原因分别是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身心因素发展不全,有生理心理等障碍;环境因素,家庭,社会,课堂内部。矫正措施:1决策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善于观察分析发现问题2制定矫正目标和方法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4评定矫正成效5塑造良好行为
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1、课程要求: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课程目标要事先设计,课程编制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
2、现代课程观的变化: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课程观念呈现出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
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3.强调师生的经验、教材、环境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
4.从只关注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一)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二)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三)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四)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五)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4、课程论的诞生◆1.1918年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2.杜威1902 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与博比特的《课程》共同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5、理论界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对教学的基本涵义的理解1.将教与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指施教者指导受教者进行的学习活动。
2.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施教者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施教者的行为。
(二)教学的逻辑起点--- “学习”(三)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学”现代教学观——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
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教科书是写给学生看的,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之一;6、何谓学定教?——学是教的根据,教法要适应学法,教的规律要符合学的规律7、如何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服从”一是教师思维要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跟着自己走。
二是教案服从于课堂当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师不要用教案来框住学生。
三是教学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教师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切实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的速度、深度与学生实际失调的毛病。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总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P103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P177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p190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P293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P340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P54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
P265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31.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
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32.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能会不好变通和调整。
33.创设课堂讨论情景,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价值问题,教师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讨论,创在良好氛围,3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1、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1000字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和教育机构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和组织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特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
价值观。
2.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评估以及教学资源等。
3. 何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或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或展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4. 课程目标的分类有哪些?
课程目标通常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三种类型
5. 教学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评估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流程反馈,帮助教育者或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课程的有效性,
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
6. 何为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资源,如教学设备、教材、事件、任务、创造性启示和知识结构等的集合。
7.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播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现代教学方法强
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和其他现代
技术来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
8. 何为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指教育机构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或题材,包括
教材、案例、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
9. 什么是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于教育的态度、动机和目的的描述,包括关于人类自由、公正、平等以及社会正义的观念。
10. 课程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课程评价的标准包括有效性、可接受性、可靠性、公正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总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P103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P177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p190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P293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P340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P54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
P265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31.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
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32.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能会不好变通和调整。
33.创设课堂讨论情景,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价值问题,教师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讨论,创在良好氛围,3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1、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它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课程与教学方案计划论简答题题规范标准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C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C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C )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C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答:对象有三种观点:现象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
规律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规律,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规律。
问题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问题,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问题。
关系:现象、问题、规律本身是交叉融合的,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规律,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
研究任务:1、揭示规律: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2、确立价值: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3、优化技术: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2.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标志这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研究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第二章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3.课程: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4.儿童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是以儿童的发展来设置课程,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填空1.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2.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简答题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在我国古代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广义指所有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题型:简答题、论述题(本资料为此题型)案列分析: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口语情景创设实践智慧教学设计:1.教案设计(目标、导入、提问、结束、板书)2.对文本进行分析一、课程论一、性质观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和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
(一)工具性1.最早提出“工具说”的是叶圣陶,张志公是叶圣陶“工具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2.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
言语能力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a.言语能力是思维能力: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反应着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言语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
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b.言语能力是交际能力:语言的基本功用在于交际,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实质是言语交际能力。
c.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对语文的理解——听话和阅读,实际是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语文的运用——说话和作文,实际是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深化,它对于语文课程建设、语文教材编制、语文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要拘泥于语言符号的分析识记和技能技巧的反复操练,而应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悟、品味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情感、,以此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三)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以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着广发而影响深刻的人文学科。
2.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
这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参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课程构建与目标设定:体育课程的构建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目标。
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使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课程教学应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体验式教学、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运动追踪器、虚拟现实设备等,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与反馈:对体育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成果和身体素质的改变等多个方面。
可以采用定期考试、课堂观察、实地实践等综合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长潜力。
4. 教师的角色与素养: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
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角色应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应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5. 课程发展与改革: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课程教学也需要逐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教学服务。
同时,也需要时常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估和改革,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参考内容涵盖课程的构建与目标设定、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反馈、教师的角色与素养以及课程的发展与改革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可以为体育教师和课程规划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科学、灵活和有效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三本教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小结: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
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着《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着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与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活动分析”“工作分析”方法的分别提出者是谁?并分别叙述其基本内涵。
(课本P6)博比特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完全相同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
2、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课本P14)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又称为结构课程。
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3、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课本P18)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事件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取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4、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课本P30)①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②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③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④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课本P40)德国—赫尔巴特。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6、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课本P4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7、20世纪70世纪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课本P54)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8、简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课本P70)①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
②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③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9、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课本P77)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10、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课本P80)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学习经验所期待的反映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1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课本P98)含义: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特征: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直觉思维、内部动机、信息的灵活提取。
12、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
(课本P105)逐渐分化原则:是指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
13、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课本P114)理智技能、认识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并不存在复杂性、等级性的判断关系,期次序是随意安排的。
14、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课本P127)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是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课本135)是斯金纳依据“操作条件反应”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将预定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了的普莱西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要素:①程序教材的编制②教学机器的使用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16、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课本P142)①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②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要求教学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
③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
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④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17、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基本环节?(课本P145、P146、P177)含义: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
功能: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环节: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18、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课本P164)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的价值观成长的“方向感”。
19、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课本P167、168)涵义: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现。
是由美国课程论学者埃斯顿提出的。
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
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价值负载的;具有等价性;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
21、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课本P194)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育目标;受特定的课程内容制约;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2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课本P198)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
2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和策略。
(课本P203)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
策略:恰当的提问;创设对话情境。
24、怎样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课本P206)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分配适合于自主学习的课题;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25、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课本P219)①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活动。
②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③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或教学方法。
④学科课程变革起来难度较大。
26、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课本P227)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相关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是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
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28、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课本P253)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内容影响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29、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课本P289-293)因素:课程变革本身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学区的特征。
认识:缺一不可;交互作用的状态和水平是理想的,即是说四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动态交互作用能够产生合力。
30、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课本P304)【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师、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31、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是,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课本P317)“管理主义”的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依赖科学范式。
32、依据美国评价庄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课本P320)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题;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33、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
(课本P325)目标达成模式泰勒;差别模式普罗沃斯;外貌模式斯太克;回应模式斯太克、古巴和林肯。
34、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课本P339)认识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35、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课本P345)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
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上。
36、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课本P346)“客观实在”是外在于人地心灵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识即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知识的真理性是由其与“客观实在”符合的程度决定的,知识因而是客观的。
37、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课本P346)①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是”的存在状态。
②③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地心灵之中,而不是处在世界之中④⑤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我们依赖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这些意义在本质上是合作产生的,而不是依靠权威或经过操纵而产生的。
⑥⑦就科学的性质而言,科学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活动个,这种活动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眼工业是带有偏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念的过滤的。
38、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课本P351)①②③④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及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⑥⑦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认、文化)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
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情境、协作、绘画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39、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课本P356、357)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40、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课本P358)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