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8章(陈勇)
简答题答案(一至八章)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答:(1)人类经验的分析。
(2)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3)课程目标的获得。
(4)课程目标的选择。
(5)教育计划的制定。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答:(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次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顺序获得它们。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答: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答:(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2022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
2022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简答题1、分析心理学对课程和教学的影响?对学习观的影响,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对学生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3、简述文化传统、社会制约课程和教学的维度。
从宏观上,四个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从微观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人际关系。
具体包含社会系统要素制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选择,师生各自的意识影响课堂上的人际交往。
4、简述设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二,为课程和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为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5、简述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依据。
课程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和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社会和文化学基础。
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
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它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
优点: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和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位置。
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
第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他的教学论具有如下特点:()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答:课程概念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
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
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答: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针对当时“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绝儿童的恶源的特点,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策略。
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
但这种自然发展并非与社会环境不相容,只不过前提是人的自然天性充分展开以后再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
在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灵的自然发展依然可加速进行。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满分 华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最新包全完整汇总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 夸美纽斯B. 拉特克C. 赫尔巴特D. 杜威满分:2 分2.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A. 自主型教学方法B. 提示性教学方法C.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 课堂讨论满分:2 分3. 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养而开发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校本课程D. 必修课程满分:2 分4.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 表现性目标B. 教学性目标C. 生成性目标D. 行为性目标满分:2 分5.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提示型教学方法满分:2 分6. 表现性目标的本质上是对()的追求A. 工具理性B. 解放理性C. 实践理性D. 技术理性满分:2 分7.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
A. 执行者B. 开发者C. 监督者D. 评价者满分:2 分8. 差别模式是由()于1969年提出的。
A. 斯太克B. 普罗沃斯C. 古巴D. 林肯满分:2 分9. 当课程组织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几方面,即是()A.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B. 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C. 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D. 学生取向的课程组织满分:2 分10. 班级授课组织便于发挥()作用。
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作用C. 学生的创造性D. 书本的作用满分:2 分11. 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A. “智力测验研究”B. “校车运动”C. “学前补偿计划”D. “八年研究”满分:2 分12. 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A. 社会效率运动B. 八年研究C. 科学测验运动D. 学科结构运动满分:2 分13. ()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A. 呈现B. 展示C. 示范D. 口述满分:2 分14. 在课程研究史上,是()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A. 斯腾豪斯B. 布鲁纳C. 瓦根舍D. 奥苏伯尔满分:2 分15. 建构主义的过程中,()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通过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1000字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和教育机构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和组织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特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
价值观。
2.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评估以及教学资源等。
3. 何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或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或展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4. 课程目标的分类有哪些?
课程目标通常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三种类型
5. 教学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评估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流程反馈,帮助教育者或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课程的有效性,
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
6. 何为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资源,如教学设备、教材、事件、任务、创造性启示和知识结构等的集合。
7.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播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现代教学方法强
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和其他现代
技术来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
8. 何为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指教育机构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或题材,包括
教材、案例、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
9. 什么是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于教育的态度、动机和目的的描述,包括关于人类自由、公正、平等以及社会正义的观念。
10. 课程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课程评价的标准包括有效性、可接受性、可靠性、公正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
聊大《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3.校本课程开发4.教学方法5.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请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2.简述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3.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5.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论述题1.请举例论述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的很好,你的好动使你处于落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我的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
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象成人一样的小学生。
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封·····················线··················《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一、概念解释题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3.校本课程开发4.教学方法5.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请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 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 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
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l0分。
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错 4.对 5.对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课程答案: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包含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
2. 教学答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
3. 课程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4. 教学策略答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课程的主要类型。
答案: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其优点在于重视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 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转化。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电大 福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简答题及答案(自整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1、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1.基于生活2.内含问题3.注重形象性4.溶入情感5.体现学科特点。
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把"对话"变成"问答"。
(二)为夸奖而夸奖。
(三)把"自主"变成"自流"。
(四)有活动没体验。
(五)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六)探究的"泛化"与"神化"。
5、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二、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根本上的改革三、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四、教学应遵循实验教学论原则6、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②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③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7、简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意义性五、交往性六、体验性七、问题性八、创新性8、简述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9、简述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二、先教后学三、温故知新10、学习的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11、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多媒体课件的无效或低效2、学习方式的无效或低效3、课堂提问的无效或低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的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缺点: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是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二、简答题、1.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教师掌握了教学手段,就能更好的发挥一个教育者、知识传递者、组织者和经验者的作用。
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简明诡要地叙述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恰当地使用教学手段,能够优质高效地输送教学信息,使教师在课堂上摆脱大量的纯技术性工作,从而更多时间同学生一起从事创造性劳动。
2.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象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5.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6. 什么是副语言?副语言一般由辅助言语和类语言构成。
辅助言语是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它包括音质、音量、音调等。
7.简述CIPP评价模式。
第一、背景评价;第二、输入评价;第三、过程评价;第四、成果评价。
8.什么是发展性评价?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打颤。
第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第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第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一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见的的互动,强调被评价的需要者成为评价者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诡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第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综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又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9.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目标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CIPP模式;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三、简答题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不同的。
但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
教师必然以各种计划、学科、教材为中介,与学生发生到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
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3.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
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
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基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为实现他的主张,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
5.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的趋势有:(1)多种取向的综合。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4)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随着研究的进展,课程评价从观念到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在功能上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向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与学的质量;在评价对象上不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则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呈多元态势,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所有这些转变都表现出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特点。
6.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和评价。
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主要特点:(1)过程模式的教育观。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炙不同的主张。
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相比,其课程设计的哲学、心理学基础都是大不相同的。
(2)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课程就是有意义的,而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3)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过程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但它对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很成功,尽管提出了很富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想,却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而且过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特点是什么?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优秀点在于:第一,在课程发展中,关注学习者的因素,注意发展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生活适应教育”的精神。
第二,强调课程发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
第三,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在课程管理中,体现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第四,将课程与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性。
第五,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课程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关系。
泰勒课程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受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只重视课程具体方面的改进,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效率、预测和控制,尤其重视实现目标的手段,忽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对课程问题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课程内容大多只叙述“如何”的知识,教学只是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让给受教育者。
第三,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技术性”的过程,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一人的因素。
8.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及其设计的步骤。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与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设计步骤为: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
9.简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
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
具体表现:(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这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而不仅仅注重行为的结果,这一目标宗旨对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呼应。
(3) 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