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物⼤⼩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微⽣物学实验报告姓名年级班级组别⼀组同组者科⽬微⽣物题⽬微⽣物⼤⼩和数量的测定仪器编号⼀、⽬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物⼤⼩的⽅法。

2.了解⾎球计数板的构造、明确其计数原理。

3.学习并掌握使⽤⾎球计数板测定微⽣物细胞或孢⼦数量的⽅法。

⼆、基本原理l.显微测微尺可⽤于测量微⽣物细胞或孢⼦的⼤⼩,包括镜台测微尺和⽬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于校正⽬镜测微尺没⼩哥的长度.⽬镜测微尺其中央刻有50等分或100等分的⼩格.测量前应预先⽤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放⼤镜下,⽬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后作为测量微⽣物细胞的长度.⽬镜测微尺每格长度(µ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x10)/两重合线间⽬镜测微尺格数2.球菌⽤直径表⽰⼤⼩;杆菌⽤宽和长来表⽰µm图⼀:测微尺的校正3.显微直接计数法:将⼩量待测样品悬浮液置于计菌器上,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法。

显微计数法适⽤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酵母、细菌、霉菌孢⼦等。

菌体较⼤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可采⽤⾎球计数板,⼀般细菌则采⽤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或Hawksley计数板。

三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油镜观察。

⽽⾎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球计数板是⼀块特制的厚型载玻⽚,载玻⽚上有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间较宽的平台,被⼀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各有⼀个计数区。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种是计数区(⼤⽅格)分为16个中⽅格,⽽每个中⽅格⼜分成25个⼩⽅格;另⼀种是⼀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格,⽽每个中⽅格⼜分成16个⼩⽅格。

计数区由400个⼩⽅格组成。

每个⼤⽅格边长为1mm,其⾯积为lmm2,盖上盖玻⽚后,盖载玻⽚间的⾼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一、实验目的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

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

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故可用美蓝鉴别细胞的死活。

酵母菌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指南]

酵母菌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指南]

实验一:酵母菌大小测定一、实验器材1、菌种:酵母菌液体培养物2、仪器和其他物品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滴管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三、基本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者配合使用。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10μ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地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实际大小。

四、操作步骤1、装目镜测微尺(换目镜)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上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双目显微镜的左目镜通常配有屈光度调节环,不能被取下,因此使用双目显微镜时目镜测微尺一般都安装在右目镜中。

2、校正目镜测微尺(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观察及计数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观察及计数

(2)倾斜缓慢放置盖玻片;
(3)放置3min后镜检;
(4)染色半小时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
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 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 作。
12
细菌形态观察
3.血球计数实验操作
(1)镜检计数室:去污,清洗,吹干; (2)加样品:盖上盖玻片,菌悬液于边缘滴一小滴,
渗入,使充满菌液; (3)显微镜计数:加样后静止5min,每个小格内5
14
5
3.直接计数法
细菌形态观察
直接计数法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 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 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 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 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 (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 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 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 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6
4.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细菌形态观察
7
细菌形态观察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 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 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 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 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 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 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 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 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 方格组成。
细菌形态观察
一.1.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
二. 每台配制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分 装到8支试管中,121℃,30min灭菌,灭菌后每一小 组分得2支试管,液体接种酵母菌,30℃恒温摇床培 养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种群密度,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细胞的长度、宽度和直径等参数。

显微镜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上面刻有刻度;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央有精确的刻度,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工具。

它由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制成,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 9 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 1 毫米,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

因此,在一定体积的菌液中,通过计算微生物在计数室中的数量,就可以换算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菌悬液。

(二)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滴管、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安装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注意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2、校正目镜测微尺(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

(2)移动镜台测微尺,使镜台测微尺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并使两者的“0”刻度线重合。

(3)换用高倍镜观察,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

分别记录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重合线段内各自的格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3)37 ℃ ,培养24h 3、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 (3)37 ℃ ,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2、思考题: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意义何在?
三操作步骤1微生物大小的测量1枯草杆菌标本片的制作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放置镜台测微尺放置目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3枯草杆菌大小的测量四实验报告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接物镜接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2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杆菌大小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菌体编号长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宽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平均值菌体大小平均值m3分析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酵母菌的形态构造
线 粒 体 芽体液泡 芽 体 核 液 泡 膜 细 胞 壁 细 胞 膜
根霉(Rhizopus)
青霉(Penicillum):
曲霉(Aspergillus)
四、实验报告
1. 分析实验结果,绘制酵母菌、青霉、黑曲霉的形
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怎样才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霉菌形态,各种霉菌 制片过程中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灭菌20~30min
使用时,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 待温度降至50 ℃左右时在 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2g,葡萄糖10g, K2HPO4 0.2g, NaCl 5g, 琼脂5~6g, pH7.0~7.2 ,蒸馏水1L , 1%溴百里酚蓝 3ml. 分装试管,每管4~5cm, 112℃,灭菌30min.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生物科学贺冰冰 040012010025 周二 9、0 节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 10 mm长度刻成 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专用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每格长(0.01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像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代码:080300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食品营养与检验的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术能力,具备食品微生物检测职业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食品生化》等基础上开设的。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该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是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16=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40学时。

通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形态观察、食品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分离等典型实验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型的学习教学设计。

在微生物实验中结合企业目前的检测规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3、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测方法4、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5、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及维护、2.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3.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4.能测定微生物的大小5.能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6.能培养微生物7.能对微生物纯种分离(三)素质目标1.团队工作、与人沟通能力。

2.注意工作保护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6.具有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设计项目一: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条件学时:14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了解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食品检验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定义及其检验意义、微生物检验室和无菌室的基本要求,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机器结构与性能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常用玻璃器皿了解染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染料的性质,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及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的用途。

实验四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

实验四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
考题:
1.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时,为什么必须用 台尺重新校正目尺? 2.目镜和目尺不变,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同 一细菌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1.使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时,若一时无法直接找到测微 尺,可先对刻尺外的圆圈线进行准焦后再通过移动标本 推进器进行寻找。
2.细菌的个体微小,在进行细胞大小测定时一般应选用油 镜,以减小误差。
3.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应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大方格的位置, 找到计数室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和计 数。 4.酵母菌计数加样品前,一定将菌液摇匀。
•目镜测微尺(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
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不同透镜组合放大倍数不
同,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计算:n目尺×每小格目尺所代表的长度=n台尺×10 μm
2.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
• 酵母菌的形态多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型及不规则型,本实
验面包酵母近圆形。 • 美蓝作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的酵母细胞具有新陈代谢活性,能使美蓝由氧化型(蓝) 变为还原型(无色),染约3 min,死的酵母或衰老的细 胞代谢能力弱,菌体呈蓝色或浅蓝色。据此区分死活酵母。
实验四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方法。
实验对象 主要仪器
二、实验原理: 1 测微尺的使用 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片。一 般每格10μm。台尺不直接测大小,只用于校正目尺 每格的相对长度。(用于标定目尺,使台尺与目尺 重合)
三、实验材料
• 高活性干酵母(安琪牌)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样品中微 生物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初步估 计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缺点
主观性强,误差较大,无法准确 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情况。
03 酵母菌的应用
酿酒工业
酿造啤酒
酵母菌是酿造啤酒的关键微生物,通 过发酵作用将麦芽中的糖分转化为酒 精和二氧化碳。
选择高倍数显微镜,以 便清晰观察酵母菌形态。
用于放置观察样本,需 干净无痕。
酵母菌培养液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以 便培养和观察不同种类
的酵母菌。
染色剂
如美蓝或苯酚品红,用 于染色酵母菌,使其更
易于观察。
实验操作步骤
1. 制备样本
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然后盖上盖玻片。
2. 染色
用染色剂对样本进行染色,使 酵母菌更容易观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形态, 记录其特征。
4. 计数
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显微镜 下观察到的酵母菌数量。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须知
样本新鲜度
确保样本新鲜,避免酵母菌死亡 或污染。
显微镜操作
正确操作显微镜,避免损坏仪器或 造成人身伤害。
安全须知
避免染色剂与皮肤、眼睛接触,如 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酵母菌的分类学依据
形态学特征
根据酵母菌的形态、大小、 出芽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生理生化特征
根据酵母菌的生理生化反 应和代谢产物进行分类。
分子生物学特征
通过分析酵母菌的基因组 序列和分子标记进行分类。
0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²A=n²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上图)毛霉的形态 实验材料: 酿酒酵母斜面,酿酒酵母悬液,青色链霉菌斜面,弗氏链霉菌斜面,青霉斜面(5d),黑曲霉斜面(5d), 黑根霉斜面(5d),毛霉斜面(5d) 实验用品: 0.05%和 0.1%吕氏美兰染液,镜台微尺,目镜微尺,血细胞计数板,1ml 移液器及枪头,培养皿,载玻片及 盖玻片,U 形玻璃管,滤纸,镊子,解剖刀,20%甘油,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g/L,KNO3 1g/L, NaCl 0.5g/L,K2HPO4 0.5g/L,MgSO4 0.5g/L,FeSO4 0.01g/L,琼脂 20g/L),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 200g/L, 葡萄糖 20g/L,琼脂 15-20g/L) 实验步骤: 1. 酵母菌的观察。
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0.1%吕氏碱性美兰染液,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酿酒酵母斜面培养物挑去少量 菌体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⑵.在液滴上轻轻加盖一张盖玻片。 ⑶.将载玻片放置 3min 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出芽生殖和假菌丝,根据酵母菌的颜色区分 细胞死活。 ⑷.染色 30min 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变化。 ⑸.用 0.05%吕氏美兰染液做对照重复上述实验。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将镜台微尺和目微尺分别正确装到显微镜的镜台和目镜上。 ⑵.在低倍镜下转动目镜将两个微尺的刻度调整平行,移动镜台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刻度线重合, 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微尺所占的格数。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高倍镜和油镜下重合 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酵母菌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计数,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2012/4/26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学习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使用,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四、实验报告
绘出酵母菌在高倍镜下的视野图
操作录像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一 目的要求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 基本原理
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 个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由一短的横槽 隔成两半,其上各刻有一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 分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微生 物的计数就在计数室中进行。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酿酒酵母saccharomyescerevisiae斜面菌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三操作步骤取005美蓝染色液12滴置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菌苔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2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区分其母细胞与芽体区分死细胞蓝色与活细胞不着四实验报告绘出酵母菌在高倍镜下的视野图操作录像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目的要求1


试验材料
菌种:稀释103倍的啤酒酵母培养液 其他: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毛细管、盖玻片、 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 操作步骤
1. 检查血球计数板 取血球计数板一块,先用显微镜检查计数板的计数室, 看其是否沾有杂质或干涸着的菌体。若有污物则用少量 脱脂棉沾95%酒精,轻轻擦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吸水 纸吸干(切勿用火焰烘烤),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镜 检清洗后的计数板,直至计数室无污物时才可使用。 2. 稀释样品 将培养后的酵母培养液振荡振摇混匀,然后作一定倍数 的稀释。稀释度选择以小方格中的分布的菌体清晰可数 为宜。一般以每小格内含4~5个菌体的稀释度为宜。
3. 加样 取出一块干净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中央。用毛细管取菌稀释悬 液注入盖玻片边缘,让菌液自行渗入,若菌液太多可用吸 水纸吸去。(如有气泡须重做,且盖玻片不能上浮,菌液 不能溢至盖玻片上方。)静置5—10分钟。 4. 镜检 待细胞不动后进行镜检计数。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方格 后,再用高倍镜测数。一般应取上下及中央五个中格的总 菌数。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 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按公式计算出每毫升菌液 所含酵母细胞数。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中。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酵母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鉴于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具有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形态的单细胞真菌,其直径一般在1-10微米之间。

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的球状形态。

但实际上,许多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采取非球形态的姿态,例如在温度、营养和压力等条件下,酵母菌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形态。

1. 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对于一些常见的酵母菌,例如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麦皮酵母(Pichia pastoris)和白令酵母(Candida albicans)等,它们的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球状,直径一般为2-5微米。

例如酿酒酵母菌的形态,从其典型的酵母球形态到在特定生长条件下,其分裂成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不规则光环,这些光环可折叠在自身内部或分散成为单个质体。

这种形态变化对于酿酒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实际上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形态,如细胞伸长、延长和变形等。

在某些特定的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生明显的改变。

例如在氨氮限制下,麦皮酵母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出现茎状异形态,这种形态类似于真菌的菌丝形态,从而增强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显微直接计数法1. 概述显微直接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计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胞逐一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数量少且分散的样品,例如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计数等。

2. 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以适当方式处理,确保酵母菌细胞均匀分布,避免死亡细胞的影响。

(2)制作移液片:取一块尺寸约1.2×1.2厘米的玻片,在玻片的一个角落制作一条长度为1cm、宽度大约为0.5mm的窄条形凹槽。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三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细胞形态的观察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学习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啤酒酵母斜面、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测定酵母菌细胞的大小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注意: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也会因使用不同的显微镜而产生误差,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40×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载物台,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µm,所以可得目尺每格长度(µm)=(台尺格数×10)/目尺格数菌体大小的测定:制作一片酵母菌的盖片,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盖片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40×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四、实验结果目镜测微尺标定结果:___×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是μm。

菌号酵母的直径大小测定结果1 目镜测微尺格数实际直径/μm2345均值五、问题与讨论为什么目镜测微尺必须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十几倍。

大多数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三、实验材料菌种:假丝酵母培养基和试剂:麦芽汗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显微镜,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酵母菌镜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碘液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物镜 低倍镜 高倍镜 接物镜倍数 目镜测微 尺格数 镜台测微 尺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 长度 /um
油 镜
2)将啤酒酵母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测定 次数 目镜测微 尺每格代 表的长度 /um 宽 目镜测微 尺格数 宽度/um 长 目镜测微 尺格数 长度 /um 菌体大 小/um
1 2 3
4
5 6 7 8 9 10
刷,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吹风机吹 干。
实验结果(书P55)
测定你所制备的样品的含菌量。
A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各中格中菌数
A 1 2 3 4 5 B 二室平均值 菌数 /mL
第一室
第二室
思考题
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
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盖 上 盖 玻 片
加 样 品
静 置 5 分 钟
用 高 倍 镜 计 数
设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 计数板为25个中方格(本次试验) : 1ml菌液的总菌数=A/5×25×104×B 计数板为16个中方格: 1ml菌液的总菌数=A/5×16×104×B
注意事项
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
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 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4个角和中央)计数; 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数上不数下,数右不数左; 若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则作为两个菌体计数。 血球计数板使用完毕,用水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
球菌以直径表示大小;杆菌用宽×长表示。
实验器材
菌种:啤酒酵母
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步骤
安装目镜测微尺
校正目镜测微尺
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分别在低、高倍镜、油镜下用镜台测微尺校正目
镜测微尺 计算
镜台测微尺: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小格长
0.01mm(即10μm)。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实验原理
镜台测微尺为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将1mm等分100格,每格长0.01mm。只用于校正目 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可放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精确等 分50小格或100小格。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目镜 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 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测量前需先用镜台 测微尺进行校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
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 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结合你的实验体会,总结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
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平均 值
(三)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目的要求
1.明确血细胞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
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 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 方格。但无论哪种规格,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 组成。
实验器材
菌种
酒曲中分离纯化的酵母
溶液或试剂
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实验步骤
制片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美蓝→取菌少许→混
匀→盖上盖玻片→静置3min、0.5h
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
根据颜色鉴别死活细胞
活细胞:无色;死细胞:蓝色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 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实验器材
菌种:啤酒酵母
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制 备 适 当 浓 度 的 菌 悬 液
取 洁 净 的 血 球 计 数 板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数量测定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目的要求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基本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现蓝色, 还原型呈现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 染色,代谢活力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死 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衰老细胞为蓝色.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
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菌体大小测定
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水浸片,在高倍镜下测定
酵母菌的长和宽。
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细胞进行测定,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记录(书P50) 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 接目镜放大倍数:——
实验结果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出芽 生殖方式。 记录染色时间对酵母菌死活细胞数量的影响。
思考题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 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 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