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月经失调常用方剂
自编中医妇科方剂歌诀
自编中医妇科方剂歌诀1.月经病固阴煎中三补药,参味远志菟丝草。
清经散中丹骨皮,青蒿黄柏芍苓地。
两地汤中地骨皮,玄麦胶芍与生地。
景岳当归地黄饮,杜仲怀牛草三补。
大补元煎三补药,参归杜仲枸杞草。
理气调经乌药服,当归甘草木香附。
定经荆芥山药苓,柴芍地归菟丝子。
举元煎中芪参术,升麻炙草补气足。
保阴煎中芩柏芍,二地山药续断草,血热茜苋地榆疗。
归肾丸中三补药,当归枸菟仲茯苓。
滋血汤中有四物,芪参山药与茯苓。
苍附导痰有二陈,南星归芎枳壳曲。
清肝止淋地归芍,黄柏丹牛黑豆香,小蓟茯苓去胶枣。
逐瘀止血大黄芍,丹皮地归桃枳壳,坚阴化瘀龟板效。
清热调血连莪附,桃红四物丹延胡。
圣愈芪参加四物,调经止痛气血补。
益肾调经地归芍,杜仲续断益母草,巴戟艾叶与乌药。
调肝巴戟山萸药,阿胶当归草白芍。
温经散寒艾葫芦,石英归芎芍白术,金铃灵脂茴香附。
加减一阴二地芍,知麦地骨黄精草,丹参香附女贞疗。
固本止崩芪参术,黑姜地归摄血速。
加减苁蓉菟丝子,覆盆地归枸杞子,寄生艾叶胶芪参。
上下相资沙人地,玄麦玉竹与山萸,五味车前加牛膝。
清热固经芩栀地,龟板牡蛎地榆皮,藕节阿胶草棕榈。
清肝引经地归芍,丹栀芩草茜白茅,川楝牛膝调经效。
顺经当归芍沙地,荆芥苓丹加牛膝。
当归饮中有四物,荆防藜芪草首乌。
八物金铃槟木香,四物泽泻益母草。
趁痛白术草芪归,薤白牛膝姜独桂。
二仙知柏归巴戟。
2.带下病内补丸中紫菀茸,潼白蒺藜菟苁蓉,桂附桑螵芪鹿茸。
萆薢渗湿苡泽苓,黄柏通草滑丹皮。
止带方中猪茯苓,丹栀黄柏芍牛膝,车前泽泻与茵陈。
五味消毒菊公英,紫背金银花地丁。
小营煎中地归芍,血枯瘀阻枸杞草,山药加牛丹参桃。
熏洗蛇床子散,百部苦参加明矾。
3.妊娠病橘皮竹茹参草姜枣,清肝和胃半梅芍。
金匮当归芍药散,术苓川芎泽泻研。
胶艾汤中有四物,养血暖宫疼痛除。
宫外孕Ⅰ号赤桃丹,Ⅱ三棱莪术煎。
双柏散中大黄柏,薄荷泽兰与侧柏。
胎元饮中地归芍,杜仲参术陈皮草。
脱花煎中牛归芎,红花肉桂车前用。
泰山磐石芪参术,砂仁芩断草四物。
浅谈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浅谈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加味逍遥丸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组成。
此方由丹皮、栀子、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利湿的常用方剂。
笔者临床常将该方广泛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经前期紧张症、失眠、慢性肝炎、乳腺病等患者。
临床疗效确切,取得了异病同治的佳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月经失调刘某,女,36岁,因遭遇重大精神刺激后月经提前10天来潮、连续3月就诊,伴见月经量少,白带增多,经前乳房胀痛,急燥易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为:月经先期-肝郁血虚型。
拟以柔肝养血,止带调经之法,治以上方加鸡血藤15g、益母草15g,两日一剂,连服10剂,病人白带明显减少,经前症状明显缓解,连服3月,诸症皆除,月经正常。
1.2 带下病李某,女,26岁,因白带增多1周就诊,伴见纳呆,下腹胀痛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
诊断为:带下病-肝郁湿热型。
治以上方加薏苡仁30g、淮山药30g,一日一剂,连服5剂,带下正常。
1.3 失眠症王某,女,32岁,因彻夜不眠,心烦气燥1月就诊。
伴见口苦易怒,纳呆,舌质红,苔白,脉细。
诊断为不寐-肝郁血虚型。
治以上方加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20g,一日一剂,连服5剂,睡眠明显改善,继续调治一月,睡眠正常。
1.4 慢性肝病施某,男,52岁,有慢性肝病史10年,因胁痛,乏力,纳差1月就诊,伴见口干,口苦,眼目干涩,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细,症属脾虚,肝血瘀阻型。
治以上方加党参30g、丹参15g、桃仁10g、枸杞子15g、三七6g,一日一剂,连服20剂,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
1.5 慢性乳腺疾病李某,女,39岁。
因乳房胀痛1月就诊。
症见乳房胀痛,痛不可触及,可扪及包块,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诊断为乳癖-肝郁气滞湿阻型。
治以上方加夏枯草30g、浙贝母20g、昆布20g,一日一剂,连服10剂,症状消失。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可以好?能不能经常吃呢?
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可以好?能不能经常吃呢?月经不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
很多女性均有过月经不调的经历,有些人认为该病并不需要太在意,冷处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好起来,因此如果出现了该病的一些症状反应,也不会想到马上去医院检查。
但是这种想法是夹杂着自己的不对的认知的,这种病虽然只是一种小毛病,但如果忽视它,它会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麻烦的“大病”,而且如果该病恶化的严重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女性们不能怀孕,所以在该病产生的时候,就要进行的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下面我们围绕月经不调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物去治疗,这些药物能不能经常经常吃呢?1月经不调的原因(1)内分泌失调: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内分泌代谢失调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由于女性体内的激素分泌失调,引起不规律不正常的月经周期常出现。
(2)胡乱服用抗生素药物:平时如果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产生的时候,那么也会导致该病的出现,因为这种时候人们都会服用抗生素治疗这些疾病,而抗生素会降低她们的身体免疫力,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盲目服用,会导致身体各功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了月经失调。
(3)经期挨冻受凉:处于经期的时候,女性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做好的防寒保暖的措施,遭遇寒冷或受了凉很有可能会导致该病的产生,这时候的女性的盆腔内的血管会渐渐收缩,如果不能快速调整,就会导致卵巢的功能被破坏,从而导致月经量变少,最糟糕的情况是可能产生提前闭经。
(4)电子产品的辐射:电子辐射也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的影响,例如电脑、手机、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辐射。
尽管医学文献的研究中显示,电子辐射导致该病发生的几率比较小,但是人体长期处于辐射下,会对她们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的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该病的风险性不断升高。
(5)情绪不稳定:情绪大幅度波动、容易生气动怒、长期的精神压抑、将情绪憋在心里、重大的刺激和创伤等原因,都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甚至是闭经。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优秀文档】益肾调经汤中药方剂
益肾调经汤中药方剂
女人的生理期要正常,身体才是健康的表现。
但是不少人有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的情况,这里小编介绍大家喝益肾调经汤中药方剂。
益肾调经汤的处方中成分很多,但是益肾调经汤的效果很好。
有需要的朋友一起来看益肾调经汤的用法!
处方
杜仲、续断、熟地各9克,当归6克、白芍(炒)9克、益母草12克、焦艾、巴戟、乌药各9克。
功能主治
温肾调经。
治妇女肾虚,经来色淡而多,月经不调,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脉沉弦无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病因
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
情绪异常,如长期的精神压抑、精神紧张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这是因为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月经不调中药方剂妇科月经病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名】血府逐瘀汤<月经不调> 月经病方二妇科月经病人参10克,净乌骨鸡1只,精盐少许。
人参浸软切片,装人鸡腹,放入砂锅内,加盐、隔水炖煮至鸡烂熟,食肉饮汤,日2-3次。
本方尤宜于气虚月经先期、质清稀等症。
<月经病>排卵期子宫出血方二补肾清热方妇科月经病方名:补肾清热方【功能主治】功能补益肾阴,清热利湿。
主治排卵期子宫1出血病。
【处方组成】生地12克、杞子12克、山药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墨旱莲12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石莲子12克、乌贼骨12克、黄草12克、当归炭9克、鸡冠花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临床疗效】治疗2例,药后排卵期子宫出血未现,疗效甚佳。
【处方来源】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刘桂珍。
【按语】排卵期子宫出血系肾之阴阳失调,阴虚阳盛,虚火入侵带脉,灼伤津液,或湿热下注,血络受伤所致。
治疗以补肾养阴为主,兼清肾中虚火,益阴制阳。
湿热久羁下焦,或伤肾阴,故治疗以益养肾阴与清理湿热并用,刘氏用生地、杞子、山药、白芍益肾补阴为主,同时配合清热和湿而无苦燥伤阴之弊的黄柏为辅,再加入其他诸药,全方配合,滋而不腻,苦而不燥,收而不涩。
<子宫>月经病方三妇科月经病鸡蛋10个,党参、黄芪、红枣各20克,炙草6克,当归、白术各9克,升麻、柴胡各5克,陈皮9克,生姜15克,白糖600克,苏打2克。
将党参、黄芪、当归、升麻、陈皮、生姜、炙草、白术、柴胡、红枣去灰渣加工烘干,研细成末。
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机掸成泡,加入白糖继续掸泡使蛋浆与白糖溶为一体,加入面粉,中药粉末,苏打继续掸泡,合为一体。
在蒸笼内垫一层细草纸,将蛋浆倒入擀平,蒸约10分钟,取出翻于案板上,用刀切成20个条形方块即成。
本方除适用于月经先期外,亦对妇女子宫1脱垂疲倦无力,久泻脱肛有效。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一•月经病1. 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 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 血热证1.2.1 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 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 月经后期2.1 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 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 血寒症2.3.1 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 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 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4.1 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苓,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 月经过少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 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民间偏方:妇科月经病经行呕吐中药方剂
民间偏方:妇科月经病经行呕吐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寒停饮。
【治法】温胃燥湿,行气止呕。
【方名】九仙夺命丹。
【组成】豆豉3克,木香3克,陈皮3克,山楂3克,草果1个,枳壳(麸炒)9克,茯苓9克,姜制厚朴9克,苍术9克。
【用法】上为末,姜汤调下6克,每日2次。
【出处】《叶氏女科证治秘方》卷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胃热上冲。
【治法】清热利水,理气和胃。
【方名】山栀汤。
【组成】山栀4.5克,木通4.5克,黄芩3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妇科玉尺》卷一
历史新知网提醒您:经行呕吐中药方剂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妇科学方剂口诀
中医妇科学方剂口诀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固阴续断与地黄,枣皮五味山药襄,参甘远志菟丝配,肝肾虚损服之康。
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2. 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两地玄麦与芍胶,先期色红经量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清经散用白芍好,丹皮地骨与青蒿,茯苓熟地加黄柏,滋水清火经自调。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捷,调经八味丹栀着。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当归地黄饮大补元煎景岳方,人参山药归地黄,枸杞杜仲归萸草,滋补气血调阴阳。
若加骨脂鹿胶艾,肾阳虚证崩漏尝。
若治闭经肾气虚,加膝丹参效亦良。
子宫脱垂加升麻,枳壳鹿胶效非常。
当归地黄山茱萸,山药甘草仲牛膝,胎盘丹参一并加,月经过少因肾虚。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大补元煎四物四君八珍汤,气血两补是名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补大补效无双。
若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窜养营良。
大补元煎景岳方,人参山药归地黄,枸杞杜仲归萸草,滋补气血调阴阳。
若加骨脂鹿胶艾,肾阳虚证崩漏尝。
若治闭经肾气虚,加膝丹参效亦良。
子宫脱垂加升麻,枳壳鹿胶效非常。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大营煎治阳血虚,当归炙草与肉桂,熟地枸杞杜牛膝,养血调经不后期。
景岳全书大营煎,当归熟地桂草添,杜仲牛膝枸杞子,扶阳散寒有效验。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温经汤用当归芍,参桂丹皮川芎草,大全牛膝蓬莪术,金匮吴姜夏麦胶。
月经病辩证治疗总结
月经病1.血热证【证候】经行超前,量多,色深红或紫黑,经质稠浓,伴口渴,心烦,苔黄,脉滑数有力。
【治则】“热者寒之”,清热凉血。
【方剂】清化饮生地丹皮赤芍黄芩石斛麦冬茯苓若月经将行少腹、小腹、乳房胀痛,证属肝郁化火,可加川楝子、合欢花、柴胡、栀子。
若经量过多而夹血块,可加益母草、藕节、旱莲草以化瘀止血。
2.虚热证【证候】月经超前,量少,色红,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方剂】两地汤玄参麦冬生地白芍阿胶地骨皮可酌加旱莲草、女贞子、茺蔚子,以加强补肾滋阴之效。
3.血寒证【证候】经行错后,量少,色暗,小腹疼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寒者热之”,温经散寒。
【方剂】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党参桂枝阿胶丹皮制半夏麦冬炙甘草生姜如小腹、少腹疼痛剧烈,加小茴香、香附、艾叶以温经止痛。
若有血块,则加莪术、泽兰、益母草化瘀消块。
4.血虚证【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经枯不行,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少,脉虚细。
【治则】“虚则补之”,补血益气。
【方剂】人参养荣汤党参北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熟地白芍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甘草大枣生姜注:本方偏重补养后天脾胃,可加菟丝子、覆盆子、鹿角胶以温养先天之根,促进血液生成之源。
若血枯经闭,则应补而通之,以一贯煎治之。
归身生地枸杞沙参麦冬川楝子酌加人参、黄芪、牛膝、枳实。
5.气虚证【证候】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肢体困倦,面白,心悸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则】“衰者补之”,补气摄血佐以提升之法。
【方剂】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党参升麻柴胡陈皮甘草当归若出血过多,伴头晕目眩,可加首乌、枸杞滋阴养血,荆芥炭固涩止血。
经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之象,可用参芪四物汤加小茴香、香附治之。
6.气滞证【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或正常,间或夹有血块,经将行或经行之时,少腹、小腹胀过于痛,按之痛不减,胸脘痞闷,乳胁胀痛,触之更剧,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中医常用经方28个1.【人参汤】人参汤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人参汤 - 用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 主治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
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
用于治疗胃寒。
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2克(洗)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 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
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 -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 -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
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
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方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配伍可谓变化多端。
但疾病的证候群错综复杂,同病异症,异症同病之现象多有出现,医师用药就要细心分析,灵活辨证,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效。
本文就中医常用方剂的配伍运用作一对比浅述,仅供同仁参考。
1.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小柴胡汤又配伍了人参、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其和解与补虚同用,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
而大柴胡汤又配合了大黄、枳实、芍药,又有导滞泄热、缓急止痛作用,其和解与攻下并用、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同病,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胸腹胀满、下利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者。
2.蒿芩清胆汤与温胆汤温胆汤组成药物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菇,具有化痰、降逆、和胃作用,其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主治痰热扰胆、虚烦不眠之症。
本方加青蒿、滑石、青黛、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其清热除湿作用较温胆汤为强,为清胆泄热、和胃化湿之剂;主治外感湿热之邪,邪留气分,热重于湿,热重寒轻的病证。
主要临床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肢倦、胸痞呕恶、舌苔腻、脉濡数等。
3.四逆散与小柴胡汤两方都用柴胡清疏肝胆、和解表里。
所不同者,小柴胡汤用黄芩,略为偏寒,故以口苦、咽干为主症之一,而四逆散用芍药、甘草,着重于里缓急止痛,以里急腹痛为主症之一。
小柴胡汤又用人参、半夏,和胃止呕;四逆散用枳实,行气破结。
4.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它与半夏泻心汤都是调和肠胃,治疗肠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病症的方剂。
不同点是黄连汤所治是上热下寒症状较突出者,上热则见胸烦,下寒则见腹痛。
故黄连汤增加黄连用量以清心胃之火,除去黄芩,而加桂枝以温经散寒。
在临床应用时,如腹痛较重,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则温里止痛的功效更强。
当归四逆汤的妇科临床运用
21 月经过少、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或月经后期病 机有虚有实,因虚致病者,多因七情劳伤,或素体 虚弱,导致精亏血少,冲任亏乏,无以化生营血, 而血海空虚,经血乏源;因实致病者,多由寒凝气 滞、瘀血内停、痰湿内生,或痰瘀阻滞冲任血海, 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2]。月经后期临床以虚证或虚 中夹实者为 多。当 归 四 逆 汤 养 血 和 血,温 阳 通 脉, 化痰逐瘀,调和气血,辛甘以化阳,酸甘能化阴, 顾护一身之本而化生天癸。临证以当归四逆汤为主: 虚者加菟丝子 15g,茺蔚子 15g,淫羊藿 10g,仙茅 10g,杜仲 15g,炒续断 15g;实者加法半夏 10g, 茯苓 15g,陈皮 10g,苏木 6g,川芎 10g。 22 闭经 闭经的产生原因复杂多变,本虚标实 是其病机。常 因 气 血 冲 任 失 调 或 亏 虚 所 致, 亦 有 邪气阻滞,脉 络 瘀 阻, 使 经 血 下 行 受 阻 而 形 成 经 闭不行。女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经、带、 胎、产、乳,妇 科 手 术 等 均 易 损 伤 气 血、冲 任、
作者简介:万青 (1972-),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E-mail:50705931@qqcom 通信作者:徐涟 (1951-),女,汉族,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临床。E-mail:2956077267@qqcom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 8月第 27卷第 15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8,Vol27,No15 ·75·
1 理论分析
11 原文释义 当归四逆汤来源自 《伤寒论卷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原文: “手足厥寒,脉 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三。当归 (三两) 桂枝 (去皮,三两)芍药 (三两)细辛 (三两) 甘 草 (炙,二两) 通 草 (二 两) 大 枣 (擘,二 十 五 枚。一法,十 二 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方功效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为血虚寒厥之证所设[1]。始因素体血虚, 复受寒邪,寒滞脉中,又欠血养,阳气受阻,不能温 煦四末肌肤,症见手足逆寒,或腰、腹、足疼痛者。 12 方药分析 方中以当归甘温入肝,补血和血; 桂枝温 通 经 脉, 宣 通 阳 气, 鼓 舞 血 行, 驱 寒 畅 血 为君养 血 温 通; 以 白 芍、 细 辛 为 臣, 白 芍 养 血 和 营,与当 归 共 用, 加 强 补 益 营 血 之 功, 与 桂 枝 能 调助血气;细辛外温经脉,内暖脏腑,通达表里, 以散寒 邪, 且 协 同 桂 枝 温 经 散 寒; 通 草 为 佐, 通 经脉,利 关 节,使 经 脉 之 气 血 畅 行 无 碍;大 枣、 甘草味 甘 为 使, 益 气 健 脾, 调 和 诸 药, 且 大 枣 既 能助归、 芍 养 血 补 血, 又 可 防 桂、 辛 之 燥 烈 伤 血 之弊。全 方 养 血 温 通, 可 补 已 虚 之 营 血, 又 祛 经 脉之寒凝,标本并治。本方温阳化气,通利血脉, 养血调经,调和营卫,和解表里。 13 妇科运用 云南姚氏医学精于内妇诸疾,深悟
中药方剂四物汤
中药方剂·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斟酌。
【类别】:补益类[1]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四物汤最合适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2]。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方论】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
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禁忌】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四物汤·《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桔梗3分,紫菀3分,甘草1分(炙),麦门冬7分(去心)。
【处方来源】《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丹栀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丹栀逍遥散的临床应用摘要:丹栀逍遥散又称加味逍遥散源自明.薛已的《内科摘要》,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栀子,甘草8味药组成,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的功效。
薛氏根据肝郁血虚则化生血热特点,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以疏肝清热。
逍遥散有疏肝健脾,和血调经的功能,所以丹栀逍遥散既能疏肝健脾养血,又可清肝热,泄肝火。
[1]赵彦副主任称丹栀逍遥散味妇科常用方剂,现用于治疗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症,妊娠心烦,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情志异常等疑难杂症,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月经先期;崩漏;经断前后诸症丹栀逍遥散是一种常用方剂,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的功效十分显著,主要用于肝郁血虚化热的妇科病症.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道“女子以肝为先天”[2]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肝脏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作用,肝脏所化生之血,除营养全身之外,均储藏于肝脏,在月经的生产中,肝血下注,使血海充盈、定期蓄溢产生月经,肝疏泄气机的作用如同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与月经相关的冲脉、任脉的通畅也受着肝主气机的调节,因此,肝脏功能的正常,气血的充盈,舒畅才能保证月经如约而至色量适中。
同时正常的月经是妊娠的必要前提,与妊娠相关的太冲脉、任脉也受约于肝脏疏泄气机功能的调节与控制,产后气血恢复和乳汁的产生同样需要肝气通畅、肝血充盈来作为保障。
天性使然,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容易为情所伤,中医七情中的怒是女性比较常见到的情志为病的病因。
怒伤肝,生气使肝脏疏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肝气郁滞,血行不畅,进而导致月经的后错、痛经、不孕等病症。
赵彦副主任坚持“有是证用是方”的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疗效显著。
现总结验案4则如下:1崩漏柳某,女,31岁2021年9月19日以”月经量多不止”为主诉就诊,近半年来经期长且量多,lmp9.5号,月经量多色红,有少量血块,经前和经期都伴有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经期腰痛,舌淡苔白,脉弦数。
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对药及角药荟萃
• 1048•光明中医2021 年4 月第36 卷第7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7步,故以干姜辛温配白术苦温,加大温中健脾之效,而 四君子汤和黄芽汤是以性温的白术或干姜配以甘淡茯 苓,暖脾功效不胜理中汤,但兼降气解郁和安魂神。
参考文献[1]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刘景源,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70.[2 ]清•吴谦•医宗金鉴[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0.[3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0.[4]刘志梅,肖长国•《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6) :365-366.[5]马玄静.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6 ]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7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02.[8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1.[9 ]宋宇航,崔为•周命新运用理中汤医案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9,39(3) :297-300.[10]清•顾观光.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1:26.[11]清•徐灵胎.徐灵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67.[12]清.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23-24.[13]孟亚斌,张积思.高体三教授临证运用干姜经验[J].中医研究,2018,31(2) :41-43.(本文校对:边红恩收稿日期:2020 -07 -31)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对药及角药荟萃$王妍何碧松魏绍斌摘要: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魏绍斌教授总结多年经验,将蒲黄-三七、益母草-茜草炭-焦山楂、黄芪-南沙参、牡丹皮-地骨皮、黄精-石斛-粉葛、当归-川芎、鸡血藤-大血藤-蒺藜、桂枝-淫羊藿、苍术-薏苡仁-泽兰多组对药和角药应用于月经病的经血溢泄太过和蓄溢不及两大类病症,起到异病同治、方证相应、药简效增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月经病(四)
月经病(四)
(总分:32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0,score:0分)
二、周某,女,49岁,近半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有时提前或错后,现月经3个月来潮,自感头晕耳鸣腰痛如折,形寒肢冷,带下量多,夜尿频数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总题数:5,score:2.50)
1.(假设信息)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酌加
•A.桑螵蛸、山药
•B.赤石脂、禹余粮
•C.赤石脂、补骨脂
•D.乌贼骨、煅牡蛎
•E.椿根皮、焦山楂
【score:0.50】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
【E】
本题思路:
2.本病中医治法
•A.滋养肾阴
•B.阴阳双补
•C.健脾止带
•D.温肾扶阳
•E.滋阴清热
【score:0.50】
【A】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
本题思路:
3.本病诊断为
•A.经断复来
•B.绝经前后诸证
•C.月经先后无定期
•D.月经先期
•E.月经后期
【score:0.50】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
【D】
本题思路:
4.本病证型为
•A.肾阳虚证月经病73 •B.肾阴虚证
•C.肾阴阳俱虚
•D.脾阳虚
•E.脾气虚
【score:0.50】
【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
【C】
【D】
【E】
本题思路:
5.代表方剂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 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日: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 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 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 经汤的区别
以上二个“温经汤”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
功效。其中《金匮要略》“温经汤”扶正祛邪、养血
生血之力较强,兼有益气健胃、滋阴润燥的作用;
《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行滞祛淤(瘀)之力较
强。二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淤(瘀)
血阻滞的常用方剂。
出现阴血不足、内热症状者,宜用《金匮要略》
据述服上药三剂,血已全止,头昏心慌减轻,腰虽还痛,但无下坠感, 饮食倍增,但还感神疲乏力,此乃气血未恢复之故。守前方加续断10克, 再服三剂。而病癒。
按:本症因剖腹产后,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造成
气血两虚。脾失健运,故饮食无味,食小则气血化生 无源,故头昏无力,心慌气短等气血虚损症状。余用 “举元煎”重用参芪,大有鼓舞脾气之功,配以白术、 炙甘草,则脾健气血生化有源,佐以升麻助参芪升阳 举陷之功,当归补血和血能治“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 使气血各有所归”(《本草备要》)。炮姜,“温经 止血,能去恶生新”(《本草备要》)。益母草, “专治胎前产后诸证,是经产之良药,故名益母” (《新草药指南》)。余用诸药配入“举元煎”中故 能收到较理想之疗效。注:若患者有腹痛,下身有异 味,此方即不宜用。
方中,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散寒暖血, 兼通血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阿胶、 麦冬和当归养血益阴,以生新血;丹皮化瘀行 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人参、甘草补益中气。 半夏温中和胃降逆;本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扶正祛邪。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出于《妇人大全良 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若经 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 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 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 成冰,宜温经汤……”。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 莪术各半两,人参、牛膝、甘草各一两。上口 父(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能温经散寒,活血 调经。主治月经后期、过少,闭经,痛经。
方中桂心温经散寒,通脉调经;人参甘温 补气,助桂心通阳散寒;当归、川芎活血养血 调经;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 川芎通行血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温 经散寒,活血调经。
复习方剂
举元煎
【处方】 人参 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 克 升麻1.5~2克<炒用)白术(炒)3~6克
【功能主治】 益气升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 阳垂危者。
【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 服。
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 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夏XX,女,28岁,本医两个半月恶露淋漓不绝,余诊之前,患
者曾用过黄体酮、止血敏和抗生素治疗。有时血止一、二天,后又复来, 且量更多。头昏乏力,心慌气短,喜出长气,腰酸痛且有下坠感,四肢 不温,饮食无味,面色不华。近日恶露一天比一天多,其色淡质清稀, 无臭味,无腹痛。舌质淡,苔薄,脉迟。此属产时伤及经血,导致气虚 统摄无权,离经之血溢于脉外无所归。 治宜补气摄血为主。方用“举元煎”加味。 处方:党参20克 黄芪20克 白术后15克 升麻10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 克 炮姜10克 益母草签10克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下喉即愈,不必2剂。 【摘录】 《辨证录》卷三
保阴煎
目录 “保阴煎”在《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保阴煎”在《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保阴煎 【处方】 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
4.5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 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
温经汤,淤(瘀)血阻滞较重者,以《良方大全》温
经汤较好。
《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 经汤的区别
运用时“温经汤”,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贸然对号入座,以 免酿成大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 会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的轻重,在原方的基础上 酌情加减,或调整药物的用量。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
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
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
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扶正祛邪。主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或月经 不调。妇科调经之“祖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 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益阴。配合 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上
《辨证录》卷三:两地汤 【处方】 熟地1两,生地1两,玄参1两,肉桂
3分,黄连3钱,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 喉痹。喉忽肿大而作痛,吐痰 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热,呼水, 咽喉长成双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鸡冠。
两地汤
目录
“两地汤”在《傅青主女科》卷上 “两地汤”在《辨证录》卷三
《傅青主女科》卷上:两地汤
【处方】 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参30克 白芍药15克 (酒炒)麦冬肉15克 地骨皮9克 阿胶9克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治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 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粘,伴有潮热、盗汗,咽干 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