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1、暴崩下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A、固本止崩汤B、参附汤C、胶艾汤D、举元煎E、独参汤【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脉芤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煎服。
亦可选六味回阳汤,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2、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3、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的最佳治法是A、滋益肾阴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C、滋养肝肾D、滋肾养肝,固冲止血E、滋肾益阴,佐以助阳【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崩漏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4、治疗血瘀崩漏的首选方是A、逐瘀止血汤B、桃红四物汤C、失笑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崩漏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5、肾气虚崩漏的首选方是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D、寿胎丸E、归肾丸【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崩漏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中医(专长)-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二)月经病的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病因病机。
治本即是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和病机。
调经是针对病机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使月经恢复正常,即遵循《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
临证中首先要分清先病和后病。
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
具体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调经以补肾为主。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精或补益肾气,以填补精血为主,并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阴生阳长,肾气充盛,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用药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扶脾在于益血之源或统血,以健脾益气或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脾气健运,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血海充盈,月经的期、量可正常。
用药不宜过用辛温或滋腻之品,以免耗伤脾阴或困阻脾阳。
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柔肝,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血海蓄溢有常,则经病可愈。
用药不宜过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津伤阴,耗损肝血。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
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调理冲任,在于使任通冲盛,自无经病之患。
对于先天肾虚的体质因素导致子宫发育不良发生的闭经或崩漏等,治当调养胞宫。
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真题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1、单选患者经行前后,大便泄泻,经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八珍散C.补中益气汤D.四神丸合健固汤(江南博哥)E.左归丸正确答案:D2、单选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的治法是()A.温肾扶阳B.填精益髓C.阴阳双补D.滋肾养血E.健脾温肾正确答案:A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急症处理的是()A.清热凉血止崩B.补气摄血止崩C.温阳止崩D.滋阴固气止崩E.祛瘀止崩正确答案:A4、单选患者近1年经期衄血,量少,色黯红,月经每先期,量少,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咽干口渴,舌红,无苔,脉细数。
其治法是()A.滋阴补肾,清肺调经B.养阴调经C.滋阴养肺D.养肺调经E.补肾疏肝调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主要证候的描述,该患者属于经行吐衄的肺肾阴虚证,故其治法是滋阴养肺。
5、单选患者每于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
其证候是()A.肝经郁热证B.痰火上扰证C.肝风内动证D.心血不足证E.气血虚弱证正确答案:D6、单选月经先期阳盛血热证的治法是()A.养阴清热调经B.补肾疏肝调经C.滋肾养阴调经D.疏肝清热调经E.清热凉血调经正确答案:E7、单选闭经寒凝血瘀证的治法是()A.温经散寒,活血调经B.补肾温阳,养血调经C.温阳散寒,补肾通经D.温阳散寒,养血通经E.健脾养血,散寒通经正确答案:A8、单选下列各项,须与经断复来鉴别诊断的疾病是()A.子宫肌瘤B.月经过少C.胎漏D.崩漏E.子宫内膜癌正确答案:E9、单选治疗痛经湿热瘀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膈下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清热调血汤D.加减一阴煎E.清经散正确答案:C10、单选患者经后乳房胀痛,乳房按之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六味地黄丸C.左归丸D.沙参麦冬汤E.二至丸正确答案:A11、单选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肾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左归丸合二至丸B.右归丸合二至丸C.二仙汤合二至丸D.左归丸合右归丸E.归肾丸合二至丸正确答案:A12、单选下列各项,不属痛经阳虚内寒证的主要证候是()A.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B.经量少,经色黯淡C.腰腿酸软D.小便清长E.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稠有臭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痛经阳虚内寒证的主要证候是: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蜘、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月经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 气虚证1)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2)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2. 血热型1)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 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 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2) 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3) 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4) 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5) 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6) 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 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2) 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3) 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1) 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2) 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3) 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桃红四物汤五、月经过少1) 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 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3) 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通瘀煎六、经期延长1) 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2) 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3) 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 棕蒲散七、经间期出血1) 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2) 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 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逐瘀止血汤八、崩漏1)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2) 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3) 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固本止崩汤4)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5) 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6) 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四物汤合失笑散九、闭经1)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2) 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养血调经-左归丸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养血调经-十补丸4) 脾虚型: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苓参白术散5) 血虚型:补血养血、活血调经-小营煎6) 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瘀汤7) 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温经汤8)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丹溪治湿痰方十、痛经1) 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2) 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黄芪建中汤3) 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4) 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5) 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十一、经行发热1) 阴虚型: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加味地骨皮饮去川芎加青蒿、白薇2) 肝郁型: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3) 血瘀型:活血化瘀、清热调经- 血府逐瘀汤加丹皮、栀子十二、经行头痛1) 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八珍汤加蔓荆子、鸡血藤2) 阴虚阳亢型:滋阴潜阳、疏风止痛- 杞菊地黄丸加钩藤、石决明3) 淤血阻滞型: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4) 痰湿中阻型: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十三、经行眩晕1) 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调经止晕- 补中益气汤加熟地、制首乌、枸杞子2) 阴虚阳亢型:育阴潜阳、熄风止晕- 杞菊地黄丸加钩藤、石决明、白芍药3) 痰浊上扰型:燥湿化痰、熄风止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胆南星、白蒺藜十四、经行身痛1) 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通痹止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2) 淤血阻滞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身痛逐瘀汤十五、经行吐衄1) 阴虚肺燥:滋肾润肺、降火止血-顺经汤加知母、麦冬、墨旱莲2) 肝经郁火:疏肝泻火、降逆止血-清肝引经汤/ 丹栀逍遥散加牛膝、代赭石、黒芥穗、白茅根十六、经行泄泻1) 脾气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 肾阳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七、经行浮肿1) 脾肾阳虚型: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2) 气滞湿郁型: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八珍汤去熟地加茯苓皮、泽兰十八、经行乳房胀痛1) 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加王不留行、川楝子2) 胃虚痰滞型: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十九、经行情志异常1)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曲2) 肝经郁热型:清肝泄热、解郁安神- 丹栀逍遥散加夏枯草、郁金、牡蛎3) 痰火上扰:化痰开窍、清热安神-温胆汤加胆南星、石菖蒲、橘红、黄芩二十、经行口糜1) 阴虚火旺型:滋阴清热、凉血泻火- 知柏地黄丸2) 胃中积热型:清胃泻火- 凉膈散二十一、经行风疹块1) 血虚型: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当归饮子2) 疏风清热、调经之痒- 消风散二十二、绝经前后诸症1) 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六味地黄丸/ 一贯煎2) 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二十三、经断复来1) 气虚型:补气养血、固冲止血- 安老汤2) 阴虚型:滋阴养血、固冲止血- 清血养阴汤3) 血热型:清热养血、固冲止血-益阴煎加牡蛎、茜根、地榆4) 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当归丸例题:1.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 C )A. 补肾B.扶脾c.治本调经D.疏肝E.调理冲任气血2. 下列各项,不属月经病的是( A )A. 平素月经正常,现已40 天未行,自觉晨起头晕,择食呕恶,脉滑利B. 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C.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D. 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衣E.月经量15ml3. 下列各项,不属月经病临床表现的是( E )A.月经周期缩短,不及20天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C. 月经40~60天一行,或3~ 5个月一行D.行经期不足2天或超过7 天以上E. 月经常每两月来潮一次,无不适。
中医月经病 归纳
中医月经病归纳【正文】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归纳月经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月经病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月经病可分为血瘀型、气滞型、气虚型、血虚型、寒凝型、湿热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月经病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需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血瘀型月经病血瘀型月经病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畅、经量过多、经色暗紫、经血质稠、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等。
四、气滞型月经病气滞型月经病是指气机郁滞、经脉不畅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期提前或延后、经量不稳等。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
五、气虚型月经病气虚型月经病是指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可选用黄芪、党参等药物。
六、血虚型月经病血虚型月经病是指血液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色淡等。
治疗原则是滋补血液,可选用当归、熟地等药物。
七、寒凝型月经病寒凝型月经病是指寒气聚集、经脉受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血凝滞、经量不畅等。
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可选用艾叶、血竭等药物。
八、湿热型月经病湿热型月经病是指湿热蕴结、经脉阻滞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色黄赤、经血有臭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茵陈等药物。
九、月经病的诊断与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病,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问诊、切诊、闻声四诊,并结合病史、医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中医文献、临床案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应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其治疗选方是A、血府逐瘀汤B、清热调血汤C、两地汤合失笑散D、红藤败酱解毒汤E、丹栀逍遥散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补中益气场B、举元煎C、温经汤D、圣愈汤E、调肝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名家在妇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医案,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名家医案中的经典妇科病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年龄32岁,主诉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暗,经期延长。
经中医名家张医生诊断,李女士的病情属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张医生采用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
2.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王女士,年龄40岁,曾被确诊患有多个子宫肌瘤。
她咨询了中医名家刘医师,刘医师根据王女士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了中药调理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中草药组合。
经过三个月的服药治疗,王女士的肌瘤明显缩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3. 案例三:绝经综合征患者周女士,年龄49岁,自从进入更年期以来,经常出现潮热、心慌、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她前往寻求中医名家张医生的帮助,张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得知,周女士的症状是由肝肾阴虚所致。
张医生运用中药补益肝肾,调养阴虚的方剂,并且指导周女士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三个月后,周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宫颈糜烂患者杨女士,年龄28岁,经常出现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中医名家王医生根据杨女士的情况,采用了中草药外用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方剂。
经过半年的治疗,杨女士的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且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
5. 案例五:盆腔炎患者陈女士,年龄35岁,多年来一直反复发作盆腔炎,反复用药效果不佳。
她前往中医名家陈医师的诊所,陈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并归纳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盆腔炎主要是湿热蕴结所致。
陈医师为她开具了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中药方剂,并且指导她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二)月经病的范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例如,痛经、崩漏。
(四)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顺应和掌握规律:1.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治脾,3.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证月经病——补肾扶脾养血为主;实证月经病——疏肝理气活血为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月经病病案组成规律总结组成模式:主症+兼证+舌脉主症:月经色、量、质、周期等异常——辨病+辨证兼证:脏腑症状、全身症状——辅助辨证舌脉:辨证关键主症:色鲜红---热证(虚实)深红---实热多紫红---实热色淡---气虚血虚色紫暗---瘀血血块---瘀血质稠---热证(虚实)质稀---虚证,寒证细目二月经先期(一)定义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二)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1)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中医妇科月经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月经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常见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 月经病的预防与调护 • 中医妇科月经病的现代研究 • 中医妇科月经病的实践应用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中医妇科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法和思路。
目的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痛经具有显著的疗效,通 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
艾灸治疗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 改善痛经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 ,艾灸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
防痛经的复发。
闭经
诊疗原则
闭经的诊疗原则包括寻找病因、恢复月经、预防并发症等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针灸、食疗等综合 治疗方法。
饮食宜忌与生活调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月经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月经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加重 病情。
生活调养
月经病患者应注意生活调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 足、温度适宜。同时,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腹部肌肉紧张,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对改善月经不调症 状有一定的帮助。
痛经
诊疗原则
痛经的诊疗原则包括缓解疼痛、调 整月经周期、预防复发等。中医通 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针灸 、艾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 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如温经汤 、少腹逐瘀汤等,以温经散寒、活 血化瘀,缓解疼痛。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总结
月经病总结•月经先期口气虚1.脾气虚证: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血热1.阴虚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全身证候: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2.阳盛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够,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3.肝郁化热: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
全身证候: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月经后期口1.肾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2.血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
全身证候: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3.血寒--虚寒证:妇科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
全身证候: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胱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方药:(大)温经汤《金匮要略》(大营煎)4.血寒--实寒证: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中医妇科汇总月经病
闭经
三、诊疗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闭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鉴别:漏下,经间期出血,恶性病变 辨证论治:要点:带下旳色、质、气味
脾虚:升、燥 治则:健脾升阳除湿 肾虚:补、涩
湿热:清、利 湿毒:清热解毒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疗: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闭经
一、概念: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还未初潮,或已行经 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二、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空虚→血枯 无血可下 阴虚血燥 闭经 气滞血瘀 冲任阻滞→血隔→血不得下 痰湿阻滞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崩漏
概念: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
称漏下或经漏。
病因病机:
虚热—虚火下扰
血热
实热—极迫血行
阳虚—冲任失固
冲任损伤
经血从胞宫
肾虚
阴虚—相火变动 不能制约经血 非时妄行
脾虚
统摄无权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月经、全身、舌脉 治则:补肾固肾 分型:肾阴虚—左当饮 肾阳虚—右归丸合理中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固本止崩汤
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藕节、阿胶、陈棕碳、龟甲、牡蛎、甘草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塞流,澄源、复旧的治疗方法
肾虚: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
肾阴虚、左归丸和二至丸
肾阳虚、右归丸
血热:虚热:上下相资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甘草
现判断是否怀孕
血虚:大补元煎
血寒证:虚寒:金匮温经汤
实寒:妇人温经汤
气滞证:乌药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意失常。
肝郁证:逍遥丸
肾虚证:固阴煎
月经过多
月经较正常量多
冲任不顾,经血失于制约。
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甘草
血热证:阳盛血热证:清经散
阴虚血热:两地汤
肝郁血热:丹栀逍遥丸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充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肾虚:当归地黄汤
金温经: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妇温经:当归,川芎、川芎、桂枝、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
月经病
病名
定义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方剂
备注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气虚:则统摄之权,冲任不顾
血热: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气虚: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肾气虚证、固阴煎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丸:丹皮、栀子、当归、白芍、
气虚:举元煎或安冲汤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血热: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血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行Fra bibliotek时间不足2天,或点滴及干净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充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
实者:淤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
实热: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逐於止血汤
闭经
月经尚未来潮,或预警周期建立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虚者:各种原因导致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
实证导致冲任於阻,闭塞不下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
肾气亏虚:加减苁蓉菟丝子
阴虚血燥证: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淤汤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和苍附导痰丸
素体虚弱,寒热往来
风寒:荆芥四物汤
风热:桑菊饮
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美誉经期出现身疼现象
气血虚弱,百骸缺乏营血灌溉
淤血不通则痛
血虚:当归补血汤
血淤:趁痛散
经行泄泻
大便溏泊,甚或水泻
脾失健运或肝木乘脾
命门火衰
脾虚:参苓白术散。肝木:痛泻药方
肾虚:健固汤和四神丸
经行浮肿
头面四肢浮肿
运化失职
气滞血行不畅,水湿运化不利
肾虚: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熟地、山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
血虚:滋血汤或小营煎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仓附导痰丸
月经延长
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或淋漓不尽半月
气虚冲任失约
血热扰乱冲任、血海不宁
淤血内阻,血不循经
气虚:举元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痛经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校服疼痛
不通则痛,不容则痛
气滞血瘀:膈下逐淤汤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
寒凝血淤: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
气血虚弱: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虚热: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汤
血淤: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出现阴道出血者
虚热:虚火于阳气相博,损伤阴络
湿热:心肝气郁克脾,生湿,热绕子宫
血淤,血不归经
肾阴虚:地黄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湿热证:清肝止淋汤
血淤证:逐於止血汤
崩漏
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肾-天葵-冲任-胞宫生殖的严重失调
脾肾阳虚:肾气丸和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经行吐牛
周期性吐血或牛血
肝郁化火迫血上逆
虚火上炎灼肺
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荆芥、丹皮
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绝经前后诸病
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境而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等症状
阴虚虚火上饶
阳虚命门火衰
肾阴阳俱虚
肾气亏损: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经行乳房胀痛病
每于经行前后出现乳房做胀
肝郁则乳络不畅
肝肾不足则乳络失于濡养
肝气郁结:逍遥散
肝肾亏虚:一贯煎
经行头痛
每遇痛经,则出现头痛现象
肝火冲气过旺
血淤冲气夹肝经淤血上逆
血虚,血不容于上
肝火:羚角钩藤饮
血淤:通窍活血汤
血虚:八珍汤
经行感冒
每遇经行出现感冒症状
卫阳不固
热伏于内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丸
经断复来
停经1年以上再次出血
脾失所统,肝失所藏
肾精不足,肝失所养虚火
湿热迫血妄行
湿毒淤积,血不归经
脾虚肝郁:安老汤
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板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
湿毒郁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