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和防范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诊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一、加强沟通与协商1.完善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减少患者对医疗结果产生的不满和争议。
2.加强医患双方的协商和合作,提高医患关系的信任度。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纠纷。
2.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教育。
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通过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独立、公平、高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为医患双方提供公正的调解服务,协助双方化解纠纷,避免纠纷升级。
2.加强医疗纠纷的调查和处理。
对于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核实,找出纠纷的真相。
同时,要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四、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1.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确保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得到及时的赔偿和补偿。
2.加强医疗纠纷公开和信息公示。
医院应及时公开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向患者和社会公众公布有关医疗纠纷的信息,增加医院和医生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现代社会医疗卫生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了很好的医疗保障。
但是在医疗机构看病,也还是会发生意外,出现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那么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现在,我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所以医院应该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就医。
2、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
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
严格依据客观情况如实记载患者的实际情况,补正病历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标注,保存病历时安全妥当,对待病历严格负责。
二、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医疗诉讼的责任认定一般有三种:法官判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1、法官直接判定并不是所有医疗纠纷都必须经过医疗鉴定才能明确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目前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对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商请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但一般情况下,再次鉴定就是最终鉴定。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医院与患者之间因疾病治疗和医疗服务发生的纠纷。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而且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严重损害医生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更好地维护医疗秩序和保障患者和医生的权益,我国日益完善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
一、预防医疗纠纷的措施1、加强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生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发生者之一,因此,只有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加强患者的知情权。
患者和家属应该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完善医疗服务规范。
医疗服务规范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善医疗服务规范,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职业责任。
4、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医疗机构管理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是指针对医疗纠纷的各种情况所制定的处理措施和处理程序。
我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如原告制度、勘验制度、鉴定制度、审判制度等。
1、原告制度。
患者或家属对医生或医院提出诉讼请求,这就是原告制度。
原告制度能够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纠纷进行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勘验制度。
勘验制度由法院指定的勘验人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勘验、鉴定、检查、提取证据等行为。
通过勘验制度,可以准确了解事件的真相,更科学地处理医疗纠纷事件。
3、鉴定制度。
鉴定制度由医疗纠纷是否成立、对医疗事故后果的鉴定等。
通过鉴定制度可以分析案件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案件。
4、审判制度。
审判制度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最后环节。
当医疗纠纷无法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达成协议时,只能通过审判的方式来解决。
三、如何应对医疗纠纷1、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当医疗纠纷发生时,需要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疗纠纷防范措施1.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2. 加强院科两级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生素使用、手术等治疗措施,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5. 加强实习生带教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因实习生引起的医疗纠纷。
6. 引导和规范患者文明就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配合度。
7. 健全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程序等,便于医护人员掌握相关事宜,做好自我防护,并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扩大化。
8. 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三、医疗纠纷处置措施1. 处置原则: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合法、和谐、效率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2. 处理途径: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有科室解释、协调、第三方调解、仲裁、诉讼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 科室解释、协调: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处理工作。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和纠纷发⽣后处置⼯作呢?今天⼩编就为⼤家整理了有关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的⽂章,欢迎⼤家阅读了解!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医疗纠纷防范(⼀)强化医务⼈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1、院科两级定期组织医务⼈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范,使其懂得如何⽤法律武器保护⾃⼰,更重要的是使医护⼈员⾃觉的依法⾏医、诚信服务,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
2、进⼀步加强医务⼈员的法制教育、⼈⽂素质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采取以⾃学为主,集体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辅的教育⽅式,不断提⾼其思想觉悟及⽂化素养。
(⼆)院科两级加强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提⾼医务⼈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平。
1、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度,加强医务⼈员基本功训练。
2、医务⼈员认真执⾏医疗护理核⼼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考核。
3、提⾼医疗护理⽂件书写⽔平,做到客观、真实、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并做好保管⼯作。
4、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素使⽤、⼿术知情同意等内容,切实履⾏告知义务及签字同意程序。
5、做好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指导培训⼯作,不断提⾼低年资医师、护⼠业务素质和技术⽔平。
6、不定期选派科室业务⾻⼲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积极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开拓眼界,同时做好所学知识的讲授⼯作,提⾼全员业务素质。
7、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前,充分做好论证、预案、知情同意等准备⼯作,防范医疗纠纷的发⽣。
(三)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
1、院质控组织除不定期抽查外,每⽉对各科进⾏⼀次全⾯质量检查考核。
监督各科室和医务⼈员对医疗卫⽣法规、规章、职责、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的执⾏情况,同时对医疗⼯作中发现的医疗缺陷和问题进⾏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从严把好质量关,使诊疗全过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医疗纠纷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产生可能涉及到医生、病人、药品、设备等多个方面。
对于医疗纠纷的发生,要从多种角度进行防范,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职业形象。
以下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一、提高医师技能医师素质的提高是医疗纠纷防范的核心之一。
医师应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强自身对医疗纠纷的了解,并按照规定开展各项医疗操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掌握好医患沟通的艺术,相信家属和患者会认可这些努力,良好医患关系自然有了保障。
二、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手册或信息系统,明确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医疗流程、医疗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院管理者还应该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评估,对于违反医疗规定、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医生应该进行相关惩罚措施。
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要尽快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调查、处理。
医疗机构成立的医疗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机构等,应加强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沟通,建立起合理的沟通渠道。
同时,医生和医疗机构应该配合调查和处理,做好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四、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所以要加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尽量多了解病人信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心理等进行评估,让患者尽可能地了解治疗方案、治疗途径和治疗过程,让患者在充分了解之后自愿接受治疗方案。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五、加强法律意识医疗纠纷的处理离不开法律保障。
医院和医生都应该提高其法律意识,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确保医疗纠纷在法制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
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纠纷防范的重要方面。
防范医疗纠纷的八大措施
防范医疗纠纷的八大措施近年来,医疗纠纷屡屡发生,给患者、医生和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合法权益,医院和医生应采取以下八大措施:一、加强医患沟通。
医生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同时,医生应积极主动地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和建议,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了解和认同。
二、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和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行为规范,规范医疗行为,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生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诊疗工作。
三、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部门或委员会,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医院和医生应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调解和解决,通过合理的赔偿和协商,化解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四、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工作。
医院和医生应加强对医患双方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纠纷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和风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纠纷。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五、加强医疗纠纷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医院应及时公布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和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和评议。
医院和医生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共同维护医疗纠纷的公正和公平。
六、建立医患信任机制。
医院和医生应树立诚信和责任意识,保持医患间的信任和尊重。
医生应按照医疗伦理和职业道德进行诊疗工作,严禁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医院应建立医患信任评价体系,对医生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医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七、加强医疗纠纷统计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疗纠纷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工作,既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本文将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措施。
一、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熟悉和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及时向患者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
4.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
5.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妥善地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的扩大和升级。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医疗机构应积极应对医疗纠纷,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要求和诉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应认真对待患者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给予患者一个公正、合理的答复。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医疗纠纷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等环节,确保医疗纠纷得到及时、公正、妥善的处理。
4.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处理能力,确保医疗纠纷的处理公正、合理、及时。
5.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尊重患者的权益,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三、总结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以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应对处置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应对处置医护岗位是一个高危行业,医疗纠纷是由患者及医务人员多方面原因产生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该持有正常的心态.在医疗活动中要积极创造良好氛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社会客观因素上尽量减少纠纷的发生;更应该从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汲取经验教训,积极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还应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2月颁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颁布、《医院感染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等,通过立法来规范行业行为.⑴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应了解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⑵加强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行医,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与病人建立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摆脱“医家至上,病家求治”的传统观念,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患者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减少由于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而引发的纠纷。
⑶医务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判医疗护理工作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
二、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医疗质量的高低成正反关系。
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才能确保医疗纠纷不发生或少发生.三、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
防范医疗纠纷的心得与建议
防范医疗纠纷的心得与建议防范医疗纠纷是医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针对医疗纠纷,我总结了一些防范医疗纠纷的心得与建议,希望对广大医护人员能有所帮助。
一、提高医疗水平,做好诊疗工作1.医生要持续学习,掌握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加强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1.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及时排除各种风险隐患。
2.医护人员要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医疗事故隐患。
3.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完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1.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明确纠纷处理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2.医疗机构要及时处理医患纠纷,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矛盾,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3.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患纠纷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处理能力。
四、注重医疗安全和隐私保护1.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规定,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3.医疗机构要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注重患者教育和知情权保护1.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给予患者充分的信息和选择权,避免患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解和纠纷。
六、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1.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主动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意愿。
2.医疗机构要加强与患者的合作,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就诊疗行为、服务质量或收费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双方产生纠纷。
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声誉,甚至威胁到医疗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本预案。
二、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2)强化医务人员依法行医意识,杜绝违规操作。
(3)倡导医务人员关爱患者,关心患者身心健康。
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确保医疗质量。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
(3)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医患沟通(1)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
(2)设立医患沟通渠道,如医患沟通办公室、医患沟通热线等。
(3)定期开展医患座谈会,增进医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4.规范医疗收费行为(1)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公开透明收费。
(2)设立收费查询窗口,方便患者查询医疗费用。
(3)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5.完善应急预案(1)制定医疗纠纷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
(3)加强与公安、卫生行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三、医疗纠纷应急预案1.医疗纠纷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保持冷静,及时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立即报告: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如医务科、护理部、医院办公室等。
(3)保护现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要确保现场不被破坏,保留好相关物证,以便后续进行调查。
(4)积极沟通:医疗机构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对患者的疑问要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5篇)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
我院制定医疗纠纷防范的几个要点:1、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执行检诊制度误诊漏诊常常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医疗管理有接诊、二级查房、会诊以及病案讨论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会使误诊、漏诊率极大减低。
3、健全病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纠纷的复杂性。
病案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的真实记录,当发生纠纷时,它又是出具医疗鉴定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
4、转变服务观念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
5、严格管理,堵塞漏洞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
6、告知义务医患关系的改变,消费者意识的抬头,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
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
7、不要轻易承诺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千万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身心伤害,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工作,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患者权益。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同时,应加强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加强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愿,充分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及时解答,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完善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如病历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活动有序进行。
5. 强化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排查和防范,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6. 推广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机构可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将医疗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轻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 及时应对,积极沟通。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纠纷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 客观公正,依法处理。
医疗机构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实和法律,明确责任,依法依规对患者进行赔偿。
3. 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提高其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范文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措施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疗行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成为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疗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医疗结果、医疗服务等方面产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的类型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医疗费用问题等。
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医疗管理制度、医患沟通不畅、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二、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务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关心患者需求,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
4.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减少误解和矛盾。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5.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完善医疗法律法规,明确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划分。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业,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1. 及时化解矛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纠纷。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诉求,积极化解矛盾。
2. 成立专门机构: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纠纷处理专门机构,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调解和处理。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纠纷处理人员,提高医疗纠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3篇)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前言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疗事故、医疗质量问题等引发的争议和矛盾。
医疗纠纷的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医院管理中,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医院的信誉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甚至给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医疗纠纷,建立健全医院的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个3000字的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供参考。
二、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患者负责、关爱患者、与患者和谐相处。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2.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各环节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医院应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 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院要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不满意的问题,化解矛盾和纠纷。
4.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做到信息共享和有意识的知情同意。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记录和医患沟通记录,留存纪录以备查阅,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医患沟通问题引发纠纷。
5.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医院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医务人员违规操作和超负荷工作,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的频发,导致我国的医患矛盾十分紧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来处理医疗纠纷,那么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是怎样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医疗纠纷防范1.狠抓,提高医疗质量坚持实行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管理。
每年年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书,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凡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按其责任大小,分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进行内部经济追偿。
2.狠抓的落实,建立医疗纠纷的长效防范机制即用三严来规范医疗质量的管理,一是严格制定制度。
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容易出现医疗安全隐患的重点环节,如妇产科、产房、手术室、供应室、急救室,逐一排查医疗安全隐患,逐条落实到人进行整改;二是严格考核制度。
每月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等职能科室人员组成的质控小组对各科室进行检查考核;三是对考核结果、严格按制度兑现,决不姑息迁就。
同时,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对近年来单位或外单位发生过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讨论,找准主、客观原因,并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长期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制度,确保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做到有章可循。
3.把脉诚信,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加深对医生的信任,还可以疏导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促进疾病的转归。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1)对职工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宗旨教育,在全院推行微笑相迎、主动问候、首诊(问)负责、出院相送的服务模式,从病人需求入手,主动送服务,通过召开病人座谈会,进行满意度等形式,及时听取病人的意见,了解病人需求、改进工作,维护患者的消费权。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建立与病人五谈话制度,即入院时;手术前;发生危、重急症时或创伤性损伤时;使用毒、副作用较大或贵重药品前;出院时。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困扰,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本文将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纠纷防范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遵守规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3.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消除误解,增进信任。
4. 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遵循规范,降低医疗风险。
5.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6.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减轻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风险。
二、医疗纠纷处理1. 及时沟通与调解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立即启动调解程序。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纠纷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尽快化解矛盾。
2. 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负责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如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
如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要实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科学化管理,做到医疗⼯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改变过去的闭门办医模式,不断向⼈民群众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关于如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问题,下⾯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如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1、这样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1)加强医院⾃律管理,增强医务⼈员的⼯作责任⼼和社会风险意识,提⾼医疗技术⽔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
(2)要实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科学化管理,做到医疗⼯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改变过去的闭门办医模式,不断向⼈民群众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六条发⽣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可以向卫⽣⾏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七条双⽅当事⼈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
协议书应当载明双⽅当事⼈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当事⼈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当事⼈在协议书上签名。
⼆、医疗纠纷解决的思路及防范对策1、全⾯创建和谐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个系统⼯程,牵涉⽅⽅⾯⾯要从各个层⾯共同⼊⼿,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标才能成为可能。
2、解决医患纠纷的渠道不畅。
⽬前,依据我国现⾏法律、法规解决医疗卫⽣机构发⽣的医患纠纷⼤体有三条途径,即:⼀是医院⽅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解决医患纠纷;⼆是卫⽣⾏政机关调解解决;三是直接向法院起诉。
但是在规定中,均没有涉及到医患关系中的具体条款。
3、政府加快医疗卫⽣⾏业发展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医疗卫⽣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
政府要加⼤卫⽣事业体制改⾰⼒度,加⼤卫⽣事业资⾦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财政对医院的补偿机制并保证补助经费⾜额到位,以⾰除医院以药养院、以药养⼈的弊端,根除过度检查治疗、开⼤处⽅的现象,促使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切实保障中低收⼊阶层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预案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预案医疗纠纷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会给医生、患者和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案和机制。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1.1 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制度- 制定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 加强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1.2 强化医患沟通和信息披露- 医生应当尽量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患者和家属通报医疗事故情况 - 鼓励患者参预医疗决策,增强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1.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 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医院和医生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设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及时处理医患纠纷,化解矛盾-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二、医疗纠纷的处理预案2.1 及时沟通和调解-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调解小组,及时介入处理医疗纠纷- 医患双方应当保持理性和镇静,通过沟通和调解解决问题- 鼓励医患双方进行和解商议,减少诉讼纠纷的发生2.2 法律援助和调解- 对于无法通过沟通和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和调解- 医院应当配合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和取证,确保案件的公正和公平- 遵守法律程序,尊重法律裁决,接受司法机关的调解和判决2.3 加强医疗责任追究和惩罚- 对于涉嫌医疗事故和医疗过失的医生和医院,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建立医疗事故赔偿基金,为受害患者提供赔偿和救助- 对于恶意诉讼和医疗欺诈行为,应当依法惩罚,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正义三、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3.1 立案和调查- 医院应当及时立案并展开调查,了解事故的经过和原因- 采集证据和资料,确保案件的证据充分和充分-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案件的公正和公平3.2 调解和商议- 通过调解和商议,尽可能解决医疗纠纷,减少诉讼的发生- 医院应当积极配合调解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和解商议,达成赔偿和补偿协议3.3 司法诉讼和裁决- 对于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司法诉讼解决- 医院应当配合律师和法院进行诉讼,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资料- 尊重法律裁决,接受法院的判决,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正义四、医疗纠纷的赔偿和补偿4.1 医疗事故赔偿- 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过失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进行赔偿- 医院应当建立医疗事故赔偿基金,为受害患者提供赔偿和救助- 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商议和调解达成赔偿协议,减少赔偿纠纷的发生4.2 人身伤害赔偿- 对于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和精神伤害的医疗纠纷,应当进行相应的赔偿- 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受害患者提供赔偿和补偿- 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司法诉讼或者调解达成赔偿协议,维护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4.3 经济损失赔偿- 对于患者因医疗纠纷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进行相应的赔偿- 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受害患者提供赔偿和补偿- 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商议和调解达成赔偿协议,减少赔偿纠纷的发生五、医疗纠纷的风险管理和改进5.1 风险管理和评估-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定期开展医疗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5.2 安全管理和培训-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定期组织医疗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和应急能力- 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医疗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3 沟通与合作- 医院应当加强医患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鼓励医生和护士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 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化解矛盾综上所述,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的技巧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的技巧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之间因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满、不解、不平等关系而产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的处理与防范对于维护患者权益、增强医疗质量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处理医疗纠纷及防范的技巧:一、处理医疗纠纷1.建立沟通机制: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包括主动提供信息、倾听患者需求、提供满意的解释和回应是重要的工作。
2.积极调解:对于发生争议的情况,及时设置专门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并尽可能保持公正、客观、中立,推动争议问题的解决。
3.公开透明:对于医疗纠纷事件的信息,及时公开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材料,使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
4.提供赔偿机制:对于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及时提供合理的赔偿机制,并按照法律和道德要求,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5.加强监管和惩处:对于医疗事故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和过失,加强监管力度,依法追究责任,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惩处。
二、防范医疗纠纷1.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循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诊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完善医疗质控制度: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监测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加强医疗纠纷预警和风险管理: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纠纷问题。
通过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和技术手段。
4.搭建患者投诉渠道: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服务的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患者投诉,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5.加强继续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总之,处理医疗纠纷和防范医疗纠纷是医疗服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对和防范医疗纠纷如何应对和防范医疗纠纷近年来,不论医院大小,多被医疗纠纷所困扰。
"医院只知道赚钱!""医生一点医德都没有、服务态度太差!"人们对医院及医生怨声四起。
是什么原因引得老百姓对医生们如此怨声载道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是福利性质的, 医院应靠zhengfu 财政拨款养活,故医疗服务收费定价很低。
如挂号费收0.5元,住院费每日每床收8—10元。
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zhengfu对医院的补贴已基本取消,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靠自身经营。
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而老百姓仍将医院当成公益性机构,认为医院只有"治病救人"的义务,而不能有经济效益上的追求。
二、国内医院长期靠以药养医,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全部医疗收入的50%-60%,导致药品批零差价过大。
近几年兴起的平价药房,他们采用稍高于批发价的价格出售常用药品,使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激化了老百姓与医院的矛盾。
在医院看病,到药房买药已成为一种时尚。
三、少数医院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收费、乱涨价的现象。
对此,患者及家属极为不满。
四、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差,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差,加上医疗水平低劣,极易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
五、媒体对医疗纠纷的炒作太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长了患者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不满情绪。
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医患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
患者稍不如意就与医务人员争吵,从而引发大量纠纷。
而这些纠纷中真正属于医疗事故的并不多,所以临床专业医生,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然后才能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谨慎的态度处理临床工作。
(一)如何应对医疗纠纷1、医疗纠纷及其处理。
医疗纠纷发生于医患之间,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是建立在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上的,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特殊的民事纠纷。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本质,是经济赔偿纠纷。
医疗纠纷处理则是关于经济赔偿的界定过程。
病方的考虑仅涉及经济因素,但医方的考虑则要复杂一些,如对医院正常工作影响的考虑、对医院声誉和评级评比的考虑、对今后医疗纠纷处理的考虑、对诉讼的考虑,以及面对上级领导、社会关系、新闻媒体压力的考虑。
在出现医疗纠纷苗头的时候,年轻的临床医生,总想通过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解释来龙去脉或者透露“敏感信息”以求化解纠纷。
但由于其临床经验匮乏,应变能力欠佳,常常“口不择言”,以至于不能自圆其说。
反而招致患者家属的疑心,抓住某薄弱之处,“小题大做”。
言多必失,你的辩解会成为攻击你自己的炮弹。
当然一句话不言也不现实,不能只一句“法庭见”了事,必须给病人一些解释甚至书面的正式解释,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法庭的证据”,因此,应该对自己的每一句话仔细斟酌,准备呈堂供证。
出现纠纷后要积极通过正当途径进行合理的交涉来化解。
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很重要。
正确评估自己的医疗行为,是正确决定医疗纠纷处理策略的一个前提,是决定“无罪辩护”还是“轻罪辩护”的基本前提。
医疗事故不能完全杜绝,现在医疗事故的定义也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概念,现在的次要责任医疗事故和四级医疗事故就相当于以前的差错;人总有疏忽的时候,谁也免不了出各种各样的医疗事故,因此无须向自己的同行和领导隐瞒实情,大家一起来研究应对方案、研究如何减少损失和尽快恢复正常工作才是上策。
更何况,如果确实因自己不应该的失误给患家造成了损失,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赔偿不也是符合做人的道理的么?私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最多的形式,但大多医院有专人管理,一般无需医生考虑这个问题。
需要了解医疗纠纷的私了是“奥妙无穷”的,用尽天下的战争和谈判技巧,对于医患双方来讲都是如此,从医疗纠纷的第一时间到签署协议或者判决生效也无不如此,差别在于谁更能够善用这一点。
学会多观察、多思考。
医疗纠纷处理的最后也是最有法律效力的是司法判决。
因此,在出现医疗纠纷的第一刻起,我们的所有应对就要围绕着如何能够胜诉来做准备。
当然,能够不进入司法程序更好,可有备无患。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病历资料最关键,是必须要提供给病人的,也是主要的证据材料。
病历资料的主要工作应当是在医疗纠纷发生前完善,纠纷发生后只能是应对了。
但绝对禁止涂改和重新制作。
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看,还没有发现病历被修改的越来越好的,只有越改越麻烦的。
卫生部已经有明确规定,病历修改导致鉴定不能进行的,承担全责。
在法律上,有造假的书证无法律证据效力,意味着因此而输掉官司。
如果未经院长指示医生自己去涂改、造假,医院要你自己全赔,你可能自吞苦果。
由于纠纷一般发生突然,病历资料往往还没有归档,如何去完善,是很有讲究的。
基本上,病历只要是真实的,书写缺陷并不影响病历整体的法律效力。
病历写作是有时间限制的,不管有无纠纷,在法定时间内还没有写完的,可以继续写,但注意写作的具体时间落款要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写完后再封存并注名封存时间。
此后书写的病历只能作为“回忆录”使用,证据效力不大。
病历可以修改,但一定不能涂改,修改者要另行签名并注明修改时间。
有时病人可能会抢走病历,其实这种做法是无济于事的。
医院应当立即向公An机关报案,如果医院足够聪明和坚持,这个病历多半会失去很大的效力,病人承担你无病历不能举证的法律责任。
由病人保存的病历资料,只能由病人提供,医院方不要去干傻事自己造一份。
收集旁证有时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许多医院已经装备了监视录象录音系统,对留取证据很有好处。
其他病人的证言,公An人员的证言,有时也很起作用,比如病人抢走了病历等情况。
患者一方可能会集中火力攻击主管医生,更多的是质疑是否请上级医师和自作主张等情况。
对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理解,医疗纠纷的对象只能是医疗机构而不能是医务人员个人,应诉的对象只能是医疗机构,因此无须理睬这种诉讼技巧性的东西。
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作为医院的一员有义务根据医院的要求参加有关的处理、诉讼活动,但应该自觉的避免与病人一方进行主动接触,病人一方如果要找麻烦也应该立即报告医院进行处理,不回答病人一方的任何问题。
经医院同意,适当的回避一段时间也是经常的和必要的,面对医疗纠纷,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务。
诉讼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后和最权威的解决途径。
我们也要理解,法律并非总是公正的。
院长可能冤枉你,法律也可能会经常的冤枉你。
香港有位法学家说,一部法律能够做到90%的案例公正,就很不错了。
尽管如此,大家都去在法律上斗智斗勇,总比吵、闹、告,要好上十倍。
案例分析——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行业,并不是每个病人到医院后都可以缓解痛苦抢救生命,有些病人经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仍未能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可对不良后果免责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导致不连后果的;(六)因不可抗力的造成不良后果的。
案例一刘某,女,26岁,1998年10月26日以“停经三个月阴道流血一天”为主诉到某医院求医,到院后经医生诊断为“妊娠三个月,死胎”收入院。
次日该院为病人行“人流钳刮术”,破膜后羊水流出时患者出现羊水栓塞的症状。
对此,大夫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并通知各科医生及医院领导等参加治疗,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
经治疗十天后,病人因羊水栓塞引起严重并发症造成尿毒症严重感染和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病人家属在抢救过程中因经济困难和其他原因不配合治疗,特别是血液透析。
病人最终因尿毒症严重感染和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于1998年11月5日死亡。
患者死亡后家属对医疗行为提出异议,在法院委托下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们认为患者的死因为钳刮术并发羊水栓塞,而钳刮术中羊水栓塞难以避免,且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积极救治病人,病人家属因经济和其他原因多次拒绝医务人员的治疗,综上专家们得出结论:本例不构成医疗事故。
这则案例之所以未被认定医疗事故是因为:在诊疗过程中病人出现了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以后大夫的处理没有不当,且在诊疗过程中病人多次拒绝大夫的治疗要求,因此大夫对病人的死亡没有过错故不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通过这起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医患法律关系中医生所提供的义务就是一个谨慎的医疗过程而不是一个完美的诊疗结果。
在诊疗过程中只要医生尽到了足够的注意义务,不管医疗结果如何,均不应让医务人员承担本不应由其承担的后果,下面一则无过错输血的案例同样表达了这一信息。
案例二刘某,女,28岁,以“孕36周+2先兆子痫”为主诉于1998年5月28日急诊入某妇幼保健院,入院后医生行急诊剖腹手术,因术中出血较多病情危重,术后大夫给病人输血400ml,该400ml全血系中心血站提供有全套血液七项检验合格的结果。
刘某母子平安出院后一个月感乏力、纳差到市人民医院求医,经化验被确诊为“急性丙型肝炎”,住院治疗三个月。
刘某出院后向该妇幼保健院索赔,为此刘某出具了剖宫产前在该妇幼保健院的全套产前保健手册,其中包括肝功能正常的检查以证明术前其肝脏正常。
医院认为院方对患者实行的手术有恰当的适应证,术后所输的血液系由中心血站提供因此拒绝赔偿。
经过长时间的交涉双方未能达成协议,为此患者将本纠纷诉至法院。
在诉讼中医院及中心血站提供了全套血液检验合格的手续,证明了在本次输血中没有过错,因此法院认为医院没有医疗不当驳回了患方的诉讼请求。
目前输血引起感染的纠纷较多,若在《献血法》实施后医疗机构不自行采供血、中心血站的血液检验项目又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医疗机构完全可以对所用的血液引起的感染免除任何责任,因此严格执法《献血法》对减少由献血引起的纠纷非常必要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医患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诉至法院。
我们认为对于医疗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均应理性客观地对待,从患方的角度说:进医院并不是进了保险箱,若无医疗不当就应当理智地对待意外事件;从医方的角度讲:若有医疗不当,尽量公正客观。
因此出现纠纷后若双方能调解解决,不失为一种低成本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若调解解决纠纷,一定要履合法合格的手续。
案例三张某,男,38岁,因腰背部不适到某医院进行针灸治疗,针灸中大夫不慎造成病人气胸,为此医院与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并在住院期间与病人达成口头协议:医院承担一切住院费并另外给病人5000元钱一次性了结本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