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docx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疗放射科工作的安全与质量,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以提高放射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放射科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规范1.1 首先,放射科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放射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说明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1.2 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并确认医嘱的准确性。
1.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放射设备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1.4 定期检查和维护放射设备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并报告异常情况。
2. 放射防护措施2.1 在放射检查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2.2 积极做好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保证放射室的防护设施完好,同时控制放射剂量和时间,以减少辐射损害的风险。
2.3 遵循放射废物管理规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放射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三、放射科岗位职责1. 医学影像技师医学影像技师是放射科的核心岗位,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类放射影像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他们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确保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并保障放射安全。
2. 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是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医生。
他们负责核实医嘱的准确性、制定适当的检查方案、解读影像结果,并向患者提供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放射科医生应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主要负责协助医学影像技师进行放射检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他们应协助患者进行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安抚患者的情绪,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放射科管理员放射科管理员负责协调放射科的日常工作,包括排班、资源管理和设备维护等。
他们应熟悉放射科的运作流程,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简介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影像的拍摄与诊断,是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放射科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保证放射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规程1. 设备操作规程a. 在使用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
b. 每天开始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c. 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如护目镜和防护服。
d.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并注意控制辐射剂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 患者操作规程a. 在拍摄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等,并确认拍摄部位和拍摄要求。
b. 在患者进入操作室前,要对患者进行辐射防护准备,包括使用铅板、铅背心等防护装备。
c. 在进行放射拍摄时,操作人员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并配合患者的呼吸等动作进行相应的拍摄调整。
d. 拍摄结束后,操作人员要将设备恢复至默认状态,并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以便下一个患者的使用。
三、岗位职责1. 放射医师a. 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对拍摄出的片子进行解读和诊断。
b.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放射检查,制定检查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引导。
c. 担任急诊放射医师时,要及时处理急诊病人的拍片需求,确保诊断结果的快速出具。
2. 放射技师a. 负责放射设备的操作,包括调节设备参数、拍摄患者影像等工作。
b. 协助医师进行放射检查,根据医师要求进行拍片、定位等操作。
c.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3. 放射工程师a. 负责放射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b. 负责设备的质量控制和相关操作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c. 培训新员工,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
4. 放射安全员a. 负责制定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放射学影像的获取和诊断。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患者准备、影像获取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a. 操作人员应事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线缆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b.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步骤。
c. 开启设备前,操作人员应确认设备周围没有任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
d. 关闭设备时,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及时关闭电源。
2. 放射设备的校准和维护a.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b. 校准和维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c.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患者准备1. 患者信息确认a. 操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允许。
2. 患者安全考虑a.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放射学检查。
b. 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操作人员应特殊关注其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患者准备工作a. 操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更换适当的服装等。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护目镜等。
四、影像获取1. 检查方案制定a. 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b. 检查方案应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法、暴光参数等内容,并及时记录。
2. 检查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应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进行影像获取。
b.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提醒患者配合操作。
放射科操作规程(全文5篇)
放射科操作规程(全文5篇)第一篇: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嘉鱼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监制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1.2 设备校准与调试1.3 设备维护与保养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2.2 患者体位与安全2.3 患者防护措施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3.2 检查参数设置3.3 检查操作步骤四、影像处理与解读4.1 影像处理工具使用4.2 影像质量评估4.3 影像解读与报告书写五、辐射安全与事故处理5.1 辐射防护措施5.2 辐射事故预防与处理5.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开机。
关机时,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关机步骤,确保设备完全关闭。
1.2 设备校准与调试: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和调试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记录校准和调试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3 设备维护与保养: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2 患者体位与安全: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需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3 患者防护措施: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类型和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案,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式等。
3.2 检查参数设置: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方案,设置合适的检查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等,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一、操作规程1. 开机前准备(1)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通风;(3)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 核对患者信息(1)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2)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3. 选择适宜工作条件(1)透视时,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尽量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2)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4. 患者检查(1)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2)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需陪伴,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5. 诊断报告(1)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2)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6. 设备维护(1)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3)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归还原位。
二、应急预案1. 设备故障(1)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立即停止使用;(2)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3)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2. 患者意外伤害(1)发现患者意外伤害,立即停止检查,进行急救处理;(2)通知相关部门,配合处理;(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3. 放射事故(1)发生放射事故,立即停止检查,采取应急措施;(2)报告相关部门,配合处理;(3)对患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好跟踪观察;(4)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其他突发事件(1)遇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放射科设备的开机与关机操作a. 开机操作: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待设备启动完成后,进行设备自检。
b. 关机操作:按下设备的关机按钮,待设备完全关闭后,断开电源。
1.2 放射科设备的参数设置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设备参数,如曝光时间、电压、电流等。
b. 确保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1.3 放射科设备的维护与保养a.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连接线路等。
b.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修或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放射科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工作a. 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b.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穿上防护衣等。
2.2 放射科检查操作a.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设备。
b.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检查。
c. 操作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患者辐射防护a. 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衣、使用防护器具等。
b. 控制辐射剂量,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辐射。
c. 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避免与孕妇和儿童密切接触等。
3. 放射科工作流程规程3.1 放射科排班与交接班a. 根据放射科工作量和人员情况,制定合理的排班计划。
b. 在交接班时,及时向接班人员交接工作内容和患者信息。
3.2 放射科报告书写与审核a. 在完成放射检查后,及时书写检查报告,并标注患者信息和检查结果。
b. 报告书写后,由主治医师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放射科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放射科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如曝光剂量测量、图像质量评估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关键信息1、协议名称: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2、适用范围: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3、生效日期:具体日期4、修订日期:具体日期(如有)二、放射科操作规程1、 1 检查前准备1、 11 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确保无误。
1、 12 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 13 根据检查部位的要求,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空腹、憋尿、去除金属物品等。
1、 2 设备操作1、 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1、 22 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依次开启电源、预热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1、 2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报告上级。
1、 3 检查过程1、 31 严格按照检查规范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和体位,确保图像质量。
1、 32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和损伤。
1、 33 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1、 4 图像采集与处理1、 41 准确采集所需的图像,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完整性。
1、 42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优化,如调整对比度、亮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诊断价值。
1、 43 图像采集完成后,及时保存图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1、 5 检查后工作1、 51 协助患者起身,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 52 告知患者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如多饮水、休息等。
1、 53 清理检查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三、放射科岗位职责1、 1 放射科主任职责1、 11 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1、 1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1、13 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1、 14 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放射科工作中,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2.2 辐射防护措施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3.2 患者准备工作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四、影像采集规程4.1 影像采集前准备4.2 影像采集技术操作4.3 影像采集质量控制五、影像处理与报告规程5.1 影像处理与优化5.2 影像报告撰写5.3 影像报告审核与发布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在开机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电源及连接线路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关机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关闭设备,确保设备停止运行。
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的检测。
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设备清洁、部件更换等工作。
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应佩戴辐射防护服、手套等防护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保证辐射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2.2 辐射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合理调整曝光参数、使用滤光器等,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对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在接诊前,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2 患者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检查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患者脱衣、取下金属饰品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如及时提醒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的呼吸道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规范放射科技术操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
二、放射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启动和关闭a. 在操作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戴好手套等,确保个人安全。
b. 启动放射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各项指示灯正常。
c. 操作人员在使用放射设备时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人协助。
d. 操作结束后,应将放射设备关闭,及时清理和维护设备。
2. 放射设备的操作程序a. 放射设备的操作应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符合安全标准。
b. 操作人员应熟悉每种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c.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d. 操作中,注意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三、放射源的使用1. 放射源的存储和保管a. 放射源应存放在专门的存放设施中,禁止将放射源存放在非指定区域。
b. 存放放射源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禁止未经许可进入。
c. 放射源存放区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环境卫生。
2. 放射源的装卸和更换a. 放射源的装卸和更换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b. 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并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c. 操作结束后,应对放射源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外界损坏或盗窃。
四、个人防护1. 个人防护设备的佩戴a. 进入放射区域的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手套、鞋套等,确保个人安全。
b. 防护服应定期更换和清洗,保持其防护效果。
c.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更换损坏或依赖的防护设备。
2. 操作时的个人防护注意事项a. 在操作放射设备时,应保持距离设备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辐射的直接接触。
b.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设备的开启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
五、应急措施1. 辐射事故的处理a. 发生辐射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操作人员和患者从辐射源附近撤离。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执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放射科:负责执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的临床科室。
2. 放射诊断:利用放射线等物理手段对人体进行诊断的方法。
3.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等物理手段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4. 放射剂量:指人体吸收的放射线剂量。
5. 放射防护: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辐射的措施。
三、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1.1 放射科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证书。
1.2 在操作放射科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1.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动设备设置。
1.4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放射诊断操作2.1 放射诊断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
2.2 在进行放射诊断前,医生应子细阅读病患的病历和临床资料,了解病患的病情。
2.3 放射诊断操作应按照医院的放射诊断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4 医生在进行放射诊断时应注意保护病患的隐私,不得泄露病患的个人信息。
3. 放射治疗操作3.1 放射治疗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
3.2 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医生应子细阅读病患的病历和临床资料,了解病患的病情。
3.3 放射治疗操作应按照医院的放射治疗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4 医生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应注意保护病患的隐私,不得泄露病患的个人信息。
4. 放射防护措施4.1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
4.2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手套等,以减少对放射线的暴露。
4.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测量个人的放射剂量,确保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4.4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放射设备的辐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放射科工作操作规范
放射科工作流程
1、工作人员必须热情、微笑服务、礼貌待人,工作中时刻牢记“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并按照医院的制度做到人性化服务。
2、各项X线检查需医生详细的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特殊检查需提前预约。
3、检查前必须审阅申请单,按照医生的需求及部位检查,做到动作轻柔,体位准确,操作熟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4、凡脱去衣服,除掉装饰品及依带物品的有关检查,必须向病人说明原因,有病人自己处理并协助妥善保管,对女病人检查,原则上由第三者在场或请家属在场。
5、特殊病人的摄片及急诊摄片,需提前通知病人,必须在结果合格后方能让病人离开,凡需重新摄片者,须告知病人说明原因。
6、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各工作室保持整洁,严禁吸烟,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7、放射科机器应建立专柜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
8、科室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工作登记和必要的资料保管,认真处理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9、工作人员必须掌握X线业务及放射保护知识及X线的适用范围,正确使用X线诊断。
10、严格控制孕妇及婴幼儿检查特征,减少照射。
11、工作人员摄片时需合理利用胶片,重视暗室操作规程,以保证摄片数量。
12、摄片完毕,应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检查结果,否则须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满意。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一、绪论放射科技术操作是指在医学放射科技术领域中对放射性物质使用、患者辐射安全、设备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合理的操作规程能够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放射科技术的操作流程,确保医学放射科技术的安全和质量。
二、放射性物质使用1.严格按照医学放射性物质使用的相关法规和规程操作,并通过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负责放射源的接收、储存和使用,确保放射源的追溯和安全防护。
3.根据患者的诊疗需要合理计算药剂量,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放射源管理。
4.确保放射源的追踪和记录,包括放射源的接收、使用、处置等环节。
5.配合核医学科室对放射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质量管理。
三、患者辐射安全1.在进行放射技术操作前,必须与患者充分沟通和解释,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对于孕妇、儿童和敏感人群,应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曝露。
3.负责放射源的正确使用,确保照射部位和照射时间的准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4.对于可能产生辐射剂量过高的检查如CT检查,应根据国际和国家规定的剂量标准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在进行介入放射技术操作时,必须配备辐射防护器材,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6.在操作过程中,监测辐射剂量和辐射区域,并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和校准。
四、设备操作1.掌握放射科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2.在进行设备操作之前,必须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指南来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和安全使用。
4.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流程和参数的设置,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5.对于可能产生辐射的设备如CT、DR等,必须严格按照辐射安全防护标准进行操作。
6.配合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图像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评估和校准。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使用放射性药物和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
二、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戴上手套和帽子,以减少辐射暴露。
-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标准程序,不得擅自变动。
-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辐射安全培训,并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健康检查,确保身体适合从事辐射工作。
2. 放射性药物使用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审核病人的医嘱和病历,确保使用正确的放射性药物。
- 操作人员必须准确计算剂量,并按照医嘱正确注射或给药。
- 操作人员必须记录每位病人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种类、剂量和注射时间。
- 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存放射性药物,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厂商的操作手册正确操作放射设备。
- 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维护,并定期进行校准。
- 操作人员必须在使用设备前,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
-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并协助工程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
三、岗位职责1. 医生- 负责解读放射影像,做出准确诊断,并与临床医生合作制定治疗方案。
- 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辐射安全教育,解答病人和家属关于检查和治疗的疑问。
- 监督和指导放射技师的工作,确保操作符合放射科的规范和标准。
2. 放射技师- 根据医嘱,准备和注射放射性药物,并确保剂量准确。
- 操作放射设备进行拍摄以获取放射影像,保证图像质量。
- 协助医生对放射影像进行解读和诊断,并记录相关信息。
- 参与辐射安全培训,确保自身安全和病人的安全。
3. 辐射防护专员- 负责制定放射工作的防护措施和程序,并进行监督和改进。
- 对放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辐射剂量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允许范围内。
-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和辐射剂量监测,保证其健康和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技术是一种医学技术,应用于各类医学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的制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者及科室的工作水平,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岗位职责1、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是放射科技术的主要操作者和诊断者,其主要职责包括:熟悉常见的放射诊断技术,会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放射线检查;掌握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并能够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方案;负责放射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确保诊断准确性。
2、放射科技师放射科技师是放射科技术的辅助操作者,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患者的床旁操作及安全防护,确保放射检查的安全性;从事放射检查操作,保证影像质量,避免误诊;负责影像资料的录入、存储及传送工作。
3、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是放射科技术的医护辅助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医生和技师进行患者的准备工作及安全防护措施;协助患者进行检查操作,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负责检查后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进行临床后续操作。
二、操作规程1、放射检查前的准备(1)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了解和询问病史,对于高风险人群要进行甄别,有需要时进行药物过敏测试。
减少使用造影剂,尽量采用无创检查方式。
(2)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检查目的、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包括辐射安全防护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签字确认。
(3)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首饰、口腔内物品,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加铅衣、挂防护屏障等。
2、放射检查过程中的操作(1)对于不同的检查需求,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避免误诊、漏诊。
(2)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上防护帽、眼镜、手套等防护措施,使操作人员与患者免于受到辐射的威胁。
(3)操作人员要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操作时间,保证影像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3、放射检查后的处理检查完毕后,应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告知可能的反应和处理方法,并记录检查信息,确保影像数据的完整和质量。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的专业科室,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二、放射科设备操作规范1. 放射科设备的开机和关机a. 开机前,操作人员需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连接牢固,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
b. 开机后,操作人员需进行设备自检,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
c. 关机前,操作人员需先停止所有操作,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再进行关机操作。
2. 放射科设备的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功能,确保能正确选择和调整相关参数。
b.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操作人员需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c. 操作人员需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操作人员需随时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停止操作。
3. 放射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a. 操作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线缆和连接器的完整性等。
b. 操作人员需按照设备维护手册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c. 操作人员需及时更换设备的耗材和易损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放射科工作流程规范1. 患者接待和登记a.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工作人员需热情接待,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
b. 工作人员需将患者的信息录入系统,并为患者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2. 检查前准备工作a. 操作人员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检查要求,确保患者符合检查条件。
b. 操作人员需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c. 操作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3. 检查操作规范a. 操作人员需按照医嘱和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检查方法进行操作。
b. 操作人员需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提醒患者配合操作。
c. 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设备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1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
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一、一般洗手技术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的测量四、静脉留置针技术五、氧气吸入法六、经鼻/口腔吸痰法一、一般洗手技术【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方法及标准】一般洗手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肥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肥皂应保持干燥。
6.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脉搏、呼吸测量【目的】1.测量患者的脉搏、呼吸频率、节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呼吸变化。
【方法及标准】【注意事项】1.测量前如患者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应先休息15~20min后再测量。
2.除桡动脉以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
3.不可用拇指测脉搏,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4.当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可用听诊器听诊心率1min代替。
5.为偏瘫患者测量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6.测量呼吸时宜取仰卧位。
三、无创血压的测量【目的】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方法及标准】【注意事项】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血压监测应在患者平静时进行,遵循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测量肢体的肱动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4.偏瘫患者选择健侧上臂测量。
5.测量前需检查血压计的有效性,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6.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零点,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做对照复查。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高效性而制定的标准化操作指南。
本规程适用于放射科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通过遵循本规程,可以保证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
二、工作环境和设备要求1. 放射科工作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2. 放射科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包括X射线机、CT机、MRI机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三、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2.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和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协作。
四、放射科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和登记-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礼貌、耐心地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
- 患者应填写相关的问诊表和同意书,确保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纳入放射科工作流程。
2. 检查准备-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医嘱,准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
- 患者应按照要求脱掉金属饰品、服装等干扰物,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检查操作-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操作技巧,确保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设备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
4. 图像处理和评估-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将检查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存储,确保图像的质量和完整性。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图像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将诊断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讨论。
5. 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放射安全规定,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可编辑可修改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一、一般洗手技术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的测量四、静脉留置针技术五、氧气吸入法六、经鼻/口腔吸痰法v1.0可编辑可修改一、一般洗手技术【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方法及标准】一般洗手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分项目操作准备(10 分)洗手指征(15 分)洗手要点(65 分)提问(10 分)技术操作要求1.护士准备:取下手表,工作服衣袖长度合适2.用物准备:洗手设施,洗手液,擦手纸巾,时钟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1.洗手前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正确应用七步洗手法2.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3.取洁净洗手液4.双手揉搓: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②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揉,两手交错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④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揉,两手交错进行;⑤两手互握互搓指背;⑥指尖在掌心中转动摩擦,两手交替;⑦两手互握互揉搓腕部每个步骤最少施行8 次,总搓洗时间不少于30s 5.流动水下彻底冲洗6.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7.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
v1.0可编辑可修改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肥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肥皂应保持干燥。
6.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脉搏、呼吸测量【目的】1.测量患者的脉搏、呼吸频率、节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呼吸变化。
【方法及标准】脉搏测量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10 分)2.用物准备:记录本、笔、带秒针的表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10 分)2.了解患者用药情况1.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姿势,手臂轻松置于床上或桌面2.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于患者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测量,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3.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s,脉率异常的患者,测量1min,核实后,报告医师操作要点4.如发现患者有心律不齐或脉搏短绌,应由2 人同时测量, 1 人听心率,另1(60 分)人测脉率, 2 人应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与“停”口令,计数1min,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5. 保持测量脉搏姿势不动,观察患者胸部、腹部起伏,计数呼吸频次6. 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被观察时,将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计数1min 棉絮被v1.0可编辑可修改吹动的次数1.告知患者测量脉搏、呼吸时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10 分)提问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10 分)【注意事项】1.测量前如患者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应先休息15~20min后再测量。
2.除桡动脉以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
3.不可用拇指测脉搏,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4.当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可用听诊器听诊心率1min 代替。
5.为偏瘫患者测量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6.测量呼吸时宜取仰卧位。
三、无创血压的测量【目的】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方法及标准】血压测量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10 分)2.用物准备: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体位及合作程度(10 分)2.评估患者基础血压、治疗用药情况,观察患者血压变化1.检查血压计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患者露出手臂并伸直,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操作要点患者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放进一指为宜(60 分)3.测量血压(1)使用台式血压计测量时,使水银柱“0”点与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搏动最强处固定,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加压使压力升高 20~30mmHg,缓慢放气,当从听诊器上听到第一次搏动,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到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2)使用监测仪时,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血压监测模式、间隔时间、报警上下限,监测血压值并记录4.测量完毕,驱尽袖带内的空气,拧紧阀门,解开袖带安置患者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5.将血压计盒右倾45°,使汞回流槽内,关闭汞槽开关6.整理妥当后,将袖带放入血压计盒内的固定位置,关闭血压计并放回原处,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卧位7.将测量结果以分数式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在记录本上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无创血压测量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10分)2.指导患者居家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提问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10 分)【注意事项】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血压监测应在患者平静时进行,遵循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测量肢体的肱动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4.偏瘫患者选择健侧上臂测量。
5.测量前需检查血压计的有效性,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6.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零点,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做对照复查。
四、静脉留置针技术【目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连接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方法及标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10 分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2%碘酊、 75%乙醇;弯盘、静脉留置针 2 个、输液贴、 5ml注射器 2 个、 250ml 生理盐水 1 瓶、无菌棉签、止血带、胶布、治疗巾;遵医嘱备药液(造影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剪刀、利器盒评估要点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过敏史( 10分)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1.核对患者信息:住院患者核对腕带信息姓名、住院号;门诊患者核对姓名、年龄2.评估患者并做好解释,取得合作3.检查一次性用品(留置针、5ml 注射器)的有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检查生理盐水有效期,有无浑浊、沉淀4.协助患者取舒适位,选择静脉,确定留置针的规格,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等置垫巾于穿刺部位下面,以进针点为中心,用2%碘酊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直径≥ 8cm,备输液贴,抽吸生理盐水排气,在穿刺点上方8-10cm 以上扎止血带,以 75%乙醇棉签脱碘,待干5.再次进行查对,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固定针柄,与皮肤呈 15°~ 30°进针,直刺静脉操作要点6.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将穿刺针再推进0. 5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70 分)7.一手固定针芯,另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8.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退出针芯,用输液贴固定,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9.用 5ml 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检查留置针通畅后,嘱患者等待检查10.生理盐水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 2 小时11.用高压注射器抽吸药液(造影剂),生理盐水,排气后连接留置针12.嘱咐患者检查过程中如有不适立即告知13.检查结束后关闭留置针开关,取下高压注射器14.嘱咐患者观察30 分钟,无不适症状,拔除留置针,嘱患者按压 5 分钟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指导患者 2. 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也尽量避免有留置针的肢体下垂(10 分 )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提问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10 分)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注意事项】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 2种以上药物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6.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为3-5 天最长不超过 7 天。
五、氧气吸入法【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缺氧程度的判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是用氧的重要依据,具体见下表缺氧程度PaO2( mmHg)SaO2(%)临床表现轻度51~70>80无发绀或轻度发绀、神志清中度30~50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神志清或烦躁重度< 30<60明显发绀、三凹征明显、嗜睡【方法及标准】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1.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操作准备2.用物准备:一次性吸氧管(鼻管)两根,供氧系统氧气吸入器一套,治疗盘内置(10 分)弯盘 1 个、棉签、治疗碗 1 个( 内盛清水)、无菌蒸溜水、用氧记录单、笔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评估要点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10 分)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1.核对床号、姓名、腕带等,评估患者并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先取下墙壁氧气上活塞,用湿棉签擦拭气源接头内尘土3.接湿化瓶:向湿化瓶内注入无菌蒸馏水至1/2~2/3 满,并将湿化瓶拧紧4.氧气吸入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5.将氧气吸入器进气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声响,说明接头已锁住6.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观察鼻腔情况:查看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堵塞,鼻腔黏膜有无破损等7.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密封效果及有效日期,将带鼻塞的塑料管连接在出口接头上操作要点8.逆时针缓慢转动流量调节阀手轮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年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60 分)/m in;中度缺氧者 2~ 4L/min;严重缺氧者 4~6L/min 调节至所需流量后,将吸氧连接管鼻塞前端置入治疗碗清水中,检查其是否通畅9.将鼻塞置入患者鼻腔内10.记录用氧开始时间及流量11.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12.停吸氧时,先将吸氧鼻塞取下,擦净鼻部13.关闭流量开关14.记录停氧时间15.卸下吸氧装置:一手持氧气表及湿化瓶,一手拇指和食指按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拉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氧气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动关闭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10 分)2.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提问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10 分)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操作准备2.用物准备: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一套治疗盘内置治疗碗 2 个(1 个盛鼻导管两(10 分)根、镊子、纱布、另 1 个盛清水 ) ,弯盘、玻璃接管、棉签、扳手、胶布、乙醇、笔、记录单、安全别针,无菌蒸馏水评估要点(10 分)操作要点(60 分)指导患者(10 分)提问(10 分)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1.装表: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掉气门上的灰尘,立即关好2.接上氧气表,并旋紧 ( 拧时先用手,后用扳手 )3.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4.接湿化瓶:湿化瓶内放1/2~2/3 满的无菌蒸馏水5.检查流量开关是否关闭,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6.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7.检查全部装置是否合适,有无漏气,关流量开关待用,洗手8.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等,评估患者并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9.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观察鼻腔情况:查看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堵塞,鼻腔黏膜有无破损等10.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将鼻导管置入治疗碗清水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11.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年人轻度缺氧者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者 2~4L/min,严重缺氧者 4~6L/min12.将吸氧管置于患者鼻孔处13.记录用氧开始时间1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15.停氧时先拔除鼻导管16.关闭流量开关,用棉签清拭鼻腔然后关总开关,再开流量开关放出余气,关流量开关,备用1.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2.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