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语言的品味与分析

合集下载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品味语言是指对语言的欣赏、鉴赏和运用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还包括对语言技巧的鉴赏,对语言表达细节的注意和掌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交流的加速,品味语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素养。

在鉴赏语言时,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体现着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的特色。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鉴赏语言细节。

1. 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在鉴赏语言时,首先要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语言词汇具有复杂的内涵和语境,只有了解了这些用法和含义,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语言的内涵。

比如,一句简单的话:“他的意见很有分量”。

如果我们不知道“分量”这个词的含义,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他的意见很有分量,也就是说它是有份量的、有分寸的、有分寸的。

2. 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节奏语言的艺术不仅体现在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上,还体现在语音、语调和韵律上。

准确、流畅、优美的语音语调和韵律节奏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得人们在听语言时更易于被打动。

比如,唐代的《咏鹅》就是一首优美的韵律诗,它运用了天衣无缝的韵律节奏和表情丰富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鹅的深情注视和真挚的感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轉眼辨皆是,孤鴻飛遠近。

毫釐常乾淨,縷莪秉燭應。

3. 注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会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鉴赏语言时,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比如,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自然景物,如山、水、花、鸟等,在古人的笔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哲理。

如唐代李白的诗《将进酒》中就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这句经典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豁达潇洒、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4. 关注语言表达的细节和精度语言表达的细节和精度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力和清晰度。

如果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精细,就会影响到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对语言的品味和细节的鉴赏则是一种修养和素养的体现。

品味语言,就是要懂得用词得当,言之有物,不仅表达清晰,还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细节之处,这些细节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丰富,也能够让人产生更深的共鸣。

本文将就品味语言和鉴赏语言的细节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语言的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思考。

品味语言要注重用词得当。

用词得当是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选择合适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的言辞粗鲁、粗俗,或者使用一些不当的词语,这不仅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也不能够达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用词得当,选择表达恰当的词语,就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优雅、精致,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比如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不一定要使用激烈的词语,有时候一些温和的词语反而更能够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真挚。

品味语言要注重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指语言表达的内容要有实质性的东西,不能空洞无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浮夸的言辞,或者只顾虚饰而忽略了内容的人。

这种语言不仅让人感到疲惫,而且也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言之有物,用言辞表达出真挚的思想和情感,就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有力量、更具影响力。

比如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通过一些事实、数据来支撑,会让我们的言辞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品味语言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语言的灵魂所在,也是语言的美感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细节之处,比如一些优美的修辞、一些生动的比喻、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等等,这些细节能够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让人对语言产生更深的共鸣。

相反,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细节之处,语言就会变得平淡乏味,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也就失去了其美感。

我们要注重对语言细节的发掘和鉴赏,学会欣赏那些微妙之处,用心感受语言之美。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格化,表达(表现)了作者
之情。
? 例:风儿不辞劳苦从远处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 把它们唤醒,披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大自然的 和谐特点,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 的灵性,表达(表现)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
? 3、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 ,增强了语势,富节奏感。
? (4)托物言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 事物 ,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实、更富于感染力 。
? (5)借景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借助 对眼前的景物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 的 感情。
? 例: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 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 答题模式:
?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了 小草借用 的是地势,而 树木凭的是自身的特点,更好地表
? (2)对比: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了 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3)欲扬先抑: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突出 (对象物言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 事物 ,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实、更富于感染力 。
? (5)借景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借助 对眼前的景物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 的 感情。
? 三、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
? 1、方法:找出句子中的写作手法。如铺垫、对比 、象征、类比、首尾呼应、巧设悬念、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联想和想象等。
? 2、各种常用写作手法的答题模式:
? (1)象征:运用了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
在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品味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
准确 、简洁、 生动
品味说明性语言 的
生动性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 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失了。
形象典雅的词语能让语言生动起来。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引发人联想。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开始变了。
——朱自清《春》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说明文和记叙文语言描写生动性的不同:
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 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
说明文用描述的语言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 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简洁”为佳, 决不做过多的渲染或夸张。
春雨,游丝般的春雨。它飘来大地, 不停地飘着。不一会儿,地上出观了小 水潭,不一会儿,地上出现了大水潭。 啊,雨滴儿大点了,如珍珠般一滴滴地 滚进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击起一圈圈的 涟漪,像鱼儿在不断地甩尾,像蜻蜒在 不停地点水,那么美。涟漪和涟漪碰在 一起,又向两边扩展,形成了自由的细 小的波,又像是幅绉(zhòu)纱盖在大大 小小的水潭上了,更显得美不胜收了。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李盟鸥《春雨赋》
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有的像羽毛,轻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和艺术形式,充满着美丽和力量。

品味语言需要从鉴赏细节入手,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

在鉴赏语言细节时,需要留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语言的选择可以体现人的智慧和能力,用词准确、恰当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优美的语言运用也能够增加阅读体验的美感。

在一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自然景色,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美丽,还能够通过运用的词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鉴赏语言细节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还要关注语言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言美的体现,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比如说,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能够赋予事物以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修辞手法也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音乐感,例如排比、对偶等手法都能够使句子更加优美、流畅。

鉴赏语言细节还涉及到语言的音韵和节奏。

语言的音韵和节奏是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可以通过欣赏语言中的音韵和节奏,更好地体验语言的美妙。

一首诗歌中的韵律和押韵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快感,读起来更具有节奏感。

语言的音韵变化也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鉴赏语言细节还应该注重语言中所传递的意义和思想。

语言不仅仅是装饰文字,更是传递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在鉴赏语言细节时,要关注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通过读者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妙之处。

通过对语言选择、修辞手法、音韵节奏和意义思想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语言细节的品味和鉴赏,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语言之美。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工具,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如何进行品味和欣赏,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和提升的能力之一。

以下是我总结的品味欣赏语言的几种方法。

一、涵义理解涵义理解是懂得语言精髓的基础,通过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情感和思想,能够更深入地领略语言的美妙和魅力。

具体方法包括:1.1 理解词汇的意义:注意单个词汇在语句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以做到正确应用;1.2 推导句子整体意义:根据每个词汇的意义,推导整个句子的意义,搞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1.3 品味语言的寓意和隐喻:寓意和隐喻常常是语言之美的来源,读者要关注这些紧盯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深入理解语言的内涵和艺术。

二、语音韵律语音韵律是语言的音调和节奏特点,它决定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感受声音、韵律和语气,读者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品味。

具体的方法包括:2.1 注意语调的变化:语调的高低升降决定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读者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特别是在对话中要做到贴切情感;2.2 体验语言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有时比语义更重要,读者可通过朗读、听课、跟读等方式,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舒畅感;2.3 观察语音元素的变异:最后是要关注语音元素的音位变异,包括声母、韵母、调式等,这些元素的表现变异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音效带来的美感。

三、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是指语言的语句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感受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读者可以体验到语言的灵活性和流畅感,♀♀♀♀♀♀『辖约菘壳螅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3.1 确认句式的种类:各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会影响语言的强度和表达效果,读者可通过对文本的观察,判断每个句式的种类和表达效果;3.2 意识到语句的结构和层次:语言的层次和结构是理解语言的关键因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句子的结构,提高理解语句的能力,这也是在写作时一个重要的技巧。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专题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文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3.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
专题 ┃分析说明方法,品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的 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 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4.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 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 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 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 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_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 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 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 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 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 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专题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⑤如果一架飞机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 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 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 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 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 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 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 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 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原文有改动) 专题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阅读·说文论道[摘要]说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把准说明文的教学方向,使说明文教学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从文体要素、品析语言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征、领悟说明的方式、体会说明文的价值。

这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规律,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01-0027-0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说明文。

这些说明文为开阔学生眼界、了解事物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等提供了条件。

相较于记叙文,说明文的语言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不是很深刻,体会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那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把握住说明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凸显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呢?一、关注说明要素,掌握说明文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以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体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厘清说明顺序等,帮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一)边读边画,提取信息了解说明内容,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一文,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勾画出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特点,麻纸出现的时间与地点,蔡伦的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等。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 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 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 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 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言简意赅,让人 一看就懂。
• 通俗 就是说明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语言表 达上要质朴无华,晓畅明白。
• 生动 是指在对事物进行说明时可借助一些修辞方 法,将客观事物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 有时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 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
• 句中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
• 那是因为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 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
三、赏一赏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有时为了更好地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为了更好地阐述事理,往往采用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就拿说明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来说,同学们在欣 赏描写性语言的同时,还要结合说明文的体裁特征,考虑其对于 介绍事物特征或者阐述事理的作用。例如:从题目来看《巍巍中 山陵》不仅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而且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巍。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的 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如:“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 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 自然的图画。”我们可以想见苍翠的林海、紫红的巉岩、蔚蓝的 天幕……这些景物浓郁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不 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使人感受到中山陵周围的环境,同时 对中山陵“巍巍”的形象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举例
品味 品味
1、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 吸。(胡适《我的母亲》)
环境描写(1分), 突出(写出)了深夜的安静,别人已经休息(1分), 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和为家庭的操劳。(1分)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用反衬的手法写实,
写出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船舱和笑容作比喻, 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美好可爱, 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如何组织答案
• 先写表现手法技巧
这个句子(词语)通过(运用)……方法(手法)
品味,仔细体会、感受,内在情 承上启下、实虚结合
说说“顶”字的表达效果。 一、语句赏析品味包括词语和句子 赏,欣赏、领略,其中的表现手法技巧
感、表达效果、深层次的含义、 二、语句赏析品味“赏”什么
环境描写(1分), 运用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加上夸张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精心打扮、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
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 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 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船舱和笑容作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 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 者喜悦的心情。
二、语句赏析品味“赏”什么
赏,欣赏、领略,其中的表法
1、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 吸。(胡适《我的母亲》)
环境描写(1分), 描写方法 突出(写出)了深夜的安静,别人已经休息(1分), 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和为家庭的操劳。(1分)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作者:李景素来源:《语文天地》2022年第09期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能够让读者通过文章清晰了解客观事物与抽象事理,这一体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说明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说明对象的有关知识,还能够体会其简练精准的语言和周密严谨的逻辑特色,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文以《赵州桥》为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遣词简洁易懂说明文的文体特色之一便是用语简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所要说明的对象。

因此,说明文的篇幅通常相对较为精悍简短,语言更加平实近人。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发现,说明文中往往没有太多生字词,通篇都很易于理解。

《赵州桥》是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三年级的课文,全文不超过四百字,用词简明易懂,学生阅读理解没有障碍。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以“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和“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两个句子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第一,说明了赵州桥所在的地点是河北洨河;第二,说明了赵州桥的地位与价值,是“世界闻名”的;第三,说明了赵州桥的属性特征,为“石拱桥”;第四,说明了赵州桥的别称,为“安济桥”;第五,说明了桥的设计者、建设者,为“隋朝的石匠李春”;第六,说明了赵州桥的历史,隋朝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这一自然段仅以两个句子,便让读者对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有了较为基础且全面的认识,包含信息丰富、语言简练,将说明文语言简洁易懂的特性充分体现出来。

在《赵州桥》全文中,通篇展现了说明文简洁的特点,整篇文章没有晦涩的语句和繁复的结构,便将赵州桥这座千古闻名的石拱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外观精美特征都展现了出来。

通过阅读学习《赵州桥》一文,学生可以在初次通读中便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简洁的特色,进而形成对说明文的正确认知。

二、语言精当准确说明文的价值正如其名,是以说明事物、说明道理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文体,在传授知识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品味语言,是人类对于语言运用的一种审美和鉴赏能力。

它不仅指人们对于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评判,更包括对于语言的形式、细节和风格的欣赏和体验。

语言在人类社会中充当着沟通、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而品味语言则是对这一工具进行审美的过程。

品味语言的第一个层次是对于语言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评判。

语言是人们相互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一段语言表达是否有深度、准确、流畅和有感染力,是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篇富有诗意和修辞的诗歌,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演讲,或是一段精炼而有力的小说描写,都将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欣赏。

而那些浅薄和肤浅的语言表达,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

品味语言的第二个层次是对于语言的形式和细节进行鉴赏。

语言的形式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在同样的意义表达之下,善于运用多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也能够在语言中创造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感染力。

品味语言的第三个层次是对于语言风格和风貌进行鉴赏。

不同的作者和说话人可能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文学作品中的严谨、浪漫,新闻报道中的客观、简洁,或是口语中的幽默、朴实等等。

只有将语言风格与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审美效果。

对于大量阅读和接触不同风格的语言,也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品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品味语言不仅仅是对于语言本身的鉴赏,更是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

它不仅需要对于语言的表达准确和流畅有一定的要求,更需要有对于人性、社会、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敏感。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语言品味。

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尽量用准确、精炼和有趣的语言来沟通交流,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③为什么没有绿色哺乳动物呢? ④既然绿色是眼睛看到的,那么我们先从眼睛来分析。其实,除了 人类等少数的灵长类动物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大部 分哺乳动物的天敌也是哺乳动物,比方说狐狸就会捕食兔子和田鼠。
⑤人类眼睛有3种类型的颜色传感器:红色的、绿色的和蓝色的。 而狐狸等哺乳动物只有2种颜色传感器:绿色的和蓝色的。这说明大多 数哺乳动物的视觉效果跟人类不一样,它们无法将绿色和其他颜色分辨 开来。就狐狸而言,棕色的兔子只是一个较深的绿色影子;而棕色的兔 子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与自身体色一样的草木之下隐藏着;但在人类看来 却不是,棕色的兔子已经暴露了它的位置,因为棕色和绿色草木有明显 的色彩差异。
①旧手机都去哪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 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 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 四五”期间闲置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 收利用废旧手机,值得深入探讨。
以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的现 象,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2.概括选文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说明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处置不当的危害,回收现状及 回收利用的办法。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2、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有何作用?
①内容: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心突出,即强调这幅画所 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主题,标题在紧扣文章中心的同时也向我 们说明了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 ②表达效果: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八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高考 语文】关于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高考 语文】关于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高考语文】关于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语文】关于语言的品味和赏析">【高考语文】关于语言的品味和赏析美丽清江学语言的理解是指对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的敏感识别和心理接受的能力。

文学语言是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文学手段,他是主体意识的刻意追求,因而表现出与一般语言不同的特色:准确、鲜明、生动,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优美隽永,能够给人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文学语言的理解,超越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词义层次,进入了欣赏的领域。

这就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对文学语言的识别、接受、赏析能在较高层次上进行,领略其优美隽永的妙处。

赏析语言一般从下列5个方面思考: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

语言的特点。

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语言的风格。

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

语言的技巧。

多从修辞角度思考。

语言的作用。

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试题特点:研究试题题干,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答题的有用信息,使我们答题指向变得明确,合乎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题目用语题目包含以下要素:问题目标(角度),即用一定的词语交代本题考查的是什么,如“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赛艾姆的外貌”、“寓庄于谐的手法”。

交代范围,亦即提示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文字,如“根据全文”、“从……段看”、“在……段说”。

其他提示(暗示)性文字。

答题要求规定表述方式,如“概述(概括)、”“找出(找到)”、“简要分析”等。

规定字数或格式,如“不超过30字”、“300字左右”等。

2006年广东卷16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抛:扔,投掷之意。

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1.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说明语言的品味与分析

说明语言的品味与分析

说明语言的品味与分析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能够是平实的,也不过生动活泼的。

(1)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水准、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

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如《中国石拱桥》中对石拱桥的历史、长、宽等特征的介绍。

(2)通俗易懂(口语词):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协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如《大自然的语言》将物候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自然中事物的变化来说明,通俗易懂。

(3)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如《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种类的区别和变化的介绍。

(1)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某句话中一个词能否改为另一个词?(3)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三、说明文语言常见题型解题指导常见题型1:常以“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的形式出现。

说明文语言分析之一(准确性)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因为“**”表示……(解释),在文中指……,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分析之二(生动性)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因为“**”用了……(修辞或形容词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分析表达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例1: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表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抗坏血酸的加入,能够促动前一个反应的实行,从而加快“发色”的实行。

很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肉中同时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个..”的致癌风.......,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转化过程的发生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总是会有脂肪,在保存中会也会被氧化。

油脂氧化会释放出很多挥发性的小分子,产生不好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中学语文论文 如何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

中学语文论文   如何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

如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准确性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那么如何品味说明文准确性的这一特点呢?1、找有例子、数字的句子。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等句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到21.6米”这一句是作者茅以升亲自对卢沟桥石拱一一测量后得到的结果,可见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说明文中有时用到约数,这仍然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体现。

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有一句“海水最深处大约有400米”。

“大约”是说目前尚不能测得最深处的准确数,但靠近400米。

约数是一种力求近似全面、精确的估计和推测,也是建立在科学和调查之上。

说明文必须从事实出发,当用确数的就用确数,一时不能用确数的就用约数,用约数还是尊重客观事实,也显示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2、找使用限制性司语的句子。

为了准确地说明对象,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常用一些表估计、时间、程度、空间、数量的限制性语言。

如《中国石拱桥》中有一句是“(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当时”表时间、“可算”表估计、“最长”表程度。

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依据,但又有资料不全的顾虑,故必须留有余地。

“可算”用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语言的品味与分析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是生动活泼的。

(1)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

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如《中国石拱桥》中对石拱桥的历史、长、宽等特征的介绍。

(2)通俗易懂(口语词):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如《大自然的语言》将物候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自然中事物的变化来说明,通俗易懂。

(3)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如《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种类的区别和变化的介绍。

(1)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某句话中一个词能否改为另一个词?(3)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三、说明文语言常见题型解题指导常见题型1:常以“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的形式出现。

说明文语言分析之一(准确性)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因为“**”表示……(解释),在文中指……,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分析之二(生动性)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因为“**”用了……(修辞或形容词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分析表达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例1: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抗坏血酸的加入,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进行。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肉中同时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的致癌风.........,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总是会有脂肪,在保存中会也会被氧化。

油脂氧化会释放出许多挥发性的小分子,产生不好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也是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如果肉中同时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答:不能。

“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

如果删掉就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例2:在“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一句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因为“之一”表示多个中的一个,在文中指“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

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不符合实际。

“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3: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划线句“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起限制作用,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

如果删去,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4:我国一位儿科皮肤专家指出,婴幼儿的皮肤天生就会分泌具有清洁功能的油脂,所以小孩洗澡时尽量不用洁肤用品,用清水洗就好了。

划线句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尽量”一词强调能不用就不用,尽量少用,去掉就变成绝对不能用了,与事实不符,“尽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以上例题时,先要表述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或要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然后再表述其效果。

1、准确严密(平实)(1)表估计或推测:也许、可能、大概、大约、左右、好像(2)限制时间:目前、近二十年、迄今、早已、正在、刚才、将要、终于、随时、永远(3)限制程度:很、非常、比较、几乎(看语境)、相当、更、更加、尤其、最、极、极其、格外、十分、特别、稍微、实在、甚至(4)限制范围:之一、单单、根据不完全统计、主要、都、全、全部、统统、仅仅、大略、只、总是、几乎(5)表有科学依据(资料来源):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根据科学家推算、据资料显示、长期研究、实践证明(6)表频率,指一般情况下,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常常、经常2、表强调作用(根据语境判断,不要死记)只要竟只有甚至几乎仅仅例5: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世纪70—80年代偷猎者大肆捕杀大象的行为可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

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杀而沦落为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

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易发生“青少年犯罪”。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明了小象缺乏成年象的指导,对人类和同类肆意袭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常见题型2:常以“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的形式出现。

此类题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解题思路归纳:手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效果)。

例1、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划线词语有何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吞噬、毒杀病菌的作用。

例2、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划线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占领”运用拟人化。

把斑贝比作人,形象写出了斑贝的数量多及在管道内的分布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生动性,准确性。

例3、美国地质勘探局勘测结果显示,即使我们将每一片海、每一条河与每一个地下湖的水都聚集起来也只不过形成一个蓝色的小水泡挂.在地球的旁边。

这个水泡相对地球来说并不太大,直径仅约1384千米。

选段中加点的“挂”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挂”字形象地说明了水泡的小(1分),突出水资源的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例4、有些禽兽的求生本领简直神奇。

例如山雀,体重只有l/3盎司,真像一星生命的火花,丢给时速40英里的寒风去摆布。

山雀在冬天的进食量为夏天的两倍。

为了储存一层脂肪供寒夜取暖,山雀在白天几乎不断进食。

这种鸟到冬天会多长三成羽毛,还会把毛耸起围住一股暖气。

(2010年无锡中考)选段中“几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几乎”一词强调山雀进食的次数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本类题时,先要表述该词在文中的意思,然后再表述其效果。

大约、左右……估计、约数据统计……有科学依据目前……限制时间,只包含过去、现在,不包含将来主要……重要,表明有次要一般……通常情况,表明还会有例外情况大多数……大部分,还有个别情况之一……其中的一个,还有其他的几乎……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很可能……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常见题型3:常以“‘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的形式出现。

常见代词:这、那、其、此、它等。

方法:A一般指代的内容在前面;若在后面往往有冒号提示。

B具体分析指代什么(个别词语?整个句子?)C代入句子检验常见题型4:常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的形式出现。

1、引出说明对象(凡开头一般均有)2、神话故事: 增加神秘色彩,激发读者兴趣诗文名句:增加文学色彩,激发读者兴趣传说故事:增加生动性,激发读者兴趣生活经历:增加真实性,激发读者兴趣谜语:激发读者兴趣设问: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

四、实战演练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选自《苏州园林》)选段中两个加点的“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删去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3、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文章开头从被文人墨客吟诵赞美的雾写起有什么作用?4、榴莲浑身上下长满了扎人的尖角,它像性格泼辣的妇女,只看一眼,便不想去动它,偏它又散发出一种浓烈已极的香味来引诱你,呼唤你,于是,你会不由自主的向它走近、走近。

用撬子战战兢兢地撬开它,躺在坚实果壳里的,是带核的果肉。

果肉极香,香味如蛇,绕喉而下,整个人,都被这一股香熏得有点恍恍惚惚的。

选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妙处?5、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

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

例如壳斗科栎树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