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16)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5a06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e.png)
中国现现代文学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品德良好, 在中国现现代文学方面掌握了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业知识, 能纯熟运用一至两门外语, 能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研究并能作出发明性成果,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a)中国现代文学b)中国现代文学c)转型时期旳中国文化与文学d)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规定规定。
四、学习年限学制三年, 特殊状况可合适延长。
详细规定参照《中山大学有关博士硕士培养工作旳暂行规定》。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参照《中山大学有关博士硕士培养工作旳暂行规定》。
七、考试方式参照《中山大学有关博士硕士培养工作旳暂行规定》。
八、学位论文及刊登论文规定参照《中山大学有关博士硕士培养工作旳暂行规定》。
九、必读和选读书目1, 黄修己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措施论集》;2, 王晓明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3, 黄曼君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4,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5, 《鲁迅全集》6, 洪子诚《中国现代文学史》;7, 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教程》;8, 《剑桥中华民国史》;9, 《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10,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1, 王国维《人间词话》12, 泰勒《原始文化》;13, 弗雷泽《金枝》;14,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批评主潮》;15, 《新青年》;16, 《西方文论选》;17, 福柯《知识考古学》;18,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0, 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旳文化逻辑》;22,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1-3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23, 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4, 刘纳《嬗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5,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6, 朱寿桐《中国现代文学范围论》, 华文出版社;27,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8,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整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20210201085314)
![整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20210201085314)](https://img.taocdn.com/s3/m/c8fcca06360cba1aa911da64.png)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 . \ . .、、/.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 A. 文字学; B. 汉语语法学; 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 . \ . .、、/. 、」/.(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 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 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 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 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 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 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A. 欧美文学研究; 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 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 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d755d0b1c59eef8c7b4da.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前言讲座
36
2
2
考查
专业公选课
5022090
海派文学研究
36
2
2
考查
中国现代文学方向选课
5022091
中国当代散文研究
36
2
2
考查
中国当代文学方向选修
5022092
中国报告文学史
36
2
2
考查
中国当代文学方向选修
5022093
新移民文学研究
36
2
2
考查
世界华文文学方向选修
素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3、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及其他的各种学术活动,力争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33学分。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0c3cc0f61fb7360a4c6505.png)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授文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A. 文字学;B. 汉语语法学;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A. 欧美文学研究;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博士生二年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教案
![博士生二年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cbe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f.png)
博士生二年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博士生二年级的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范围2.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演变3. 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与风格4.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5.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的研究方法6. 当代文学批评的前沿理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并了解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理论。
难点在于理论的把握和运用,以及对复杂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文本阅读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节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引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与学生一起讨论现当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并了解不同学者对于定义的看法- 拓展:通过示例介绍现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广泛性2. 第二节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演变- 回顾:简要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阶段,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成果-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对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对比:比较国内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3. 第三节课: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解读:选取几位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对比:对比不同作家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性-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当代中国文学主题与风格的见解4. 第四节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讨论: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引导: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证调查和研究,深入探索文学与社会的关系5. 第五节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的研究方法- 介绍:介绍不同文体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考察、符号学解读等- 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实践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6. 第六节课:当代文学批评的前沿理论- 了解:介绍当代文学批评领域的前沿理论,如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分析:深入讨论这些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探索: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独立观点、与他人合作讨论2. 作业评价:完成课堂作业、撰写论文、参与小组讨论等3. 考试评价:针对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笔试或口试,考察学生对于相关理论和作品的掌握情况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导读》2.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研究》-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新编》以上是博士生二年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ac20bc5da50e2524d7f37.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050106)一、学科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追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帮助人们反思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作为一个逐渐成熟的独立学科,五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门主干课程。
由于本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在现代西方文学及理论和广博、深厚的中国文学传统中孳生的,又处于我国文学发展的前沿,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背景下研究现当代文学,与比邻的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形成交叉,因而容易发掘到新的教学和科研生长点,其教学和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目标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在专业方面要求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本专业研究生可以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以及文化、新闻出版、宣传等部门的实际工作。
三、研究方向1、中国近代文学思潮;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三年。
一至二年级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撰写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见表)六、课程介绍(见附录)七、教学与社会实践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和在导师指导下赴外地查阅学术资料,进行学术考察),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
文学院博士培养方案
![文学院博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cfec24bd64783e09122b7e.png)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适用专业: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文艺学(050101);汉语言文字学(050103)1.培养目标(1)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层次研究型专门人才。
(2)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3)具有广博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的能力;能够承担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2.研究方向根据目前各专业导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各二级学科招生的研究方向具体如下:3.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在学期间,若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已公开发表了2篇以上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导师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4.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养成,尤其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
课程学习侧重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并培养博士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2)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博士生导师,并设负责人一名。
导师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工作。
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培养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两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课程学习原则上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现当代文学博士
![现当代文学博士](https://img.taocdn.com/s3/m/80afe0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3.png)
现当代文学博士现当代文学博士是一种高级学位,培养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理论、方法和批评能力,以及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现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作家研究等。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撰写一篇博士论文,这是评判学生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依据。
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能够对现当代文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他们需要掌握现当代文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批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文学作品,揭示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和历史价值。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习还需要掌握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技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学术调研,如何筛选和分析文献资料,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他们还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位对于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学位的获得,可以提升个人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
同时,博士学位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师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现当代文学博士的学位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教学工作,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职,传授文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他们还可以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参与国内外的学术项目和研究课题,为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当代文学博士是一种高级学位,培养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撰写一篇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的获得,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可以从事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45d85cbe23482fb4da4ca6.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文化语言学院)一、培养目标为各级高等学校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②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知识面和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工作。
③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
④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二年半到三年,其中脱产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三、培养方式①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本门学科的前沿内容,又要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强调学生教育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采用专题式、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大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
③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
④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⑤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课程类别门数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备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 60 3 I 基础外国语课 1 90 3 I 教育心理学 1 60 3 I 公 共 课 教育学原理 1 60 3 I语言文化哲学(I) 1 60 3 I 按一级学科设美学(II)1 60 3 I 中国现当文学研究方法论(I)1 60 3 I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II)1 60 3 I 学位必修课 专业课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III)1 60 3 I 或II 可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研究新时期文学研究 2-480-1604-8II必选2门 教学实践活动 1 20 2 II 开题报告+文献阅读 4 II学位论文III-VI不计学分 合计12-14 670-81034-41学位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重要部分,是高师学员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互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new(学科代码: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new(学科代码: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https://img.taocdn.com/s3/m/9dd7b059011ca300a7c39012.png)
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Graduate Degree Programs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Graduate School of SISU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为了配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研究生质量,特制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术研究额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学科研究能力;能熟练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总体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级学科,本专业依托四川外语学院强大的外语优势,在全面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外国文学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即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翻译文学。
四、颁发学位:文学硕士五、学习年限:二年半――三年六、课程学习以及学分要求:总学分:30个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3门课6个学分专业必修程:4门课8个学分专业选修课:7门课14个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报告:提交4篇相关论文2个学分七、课程设置:八、主要课程简介九、培养方式:全日制教学,课堂教学与导师指导结合。
十、中期考核:考核采取口试、笔试等方式,从各方面考察学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
十一、学位论文要求1)申请6月答辩的时间安排:2) 申请12月答辩的时间安排:3) 字数:学位论文用专业工作语言撰写,其中,英、法、俄、德语在两万词左右,汉、日语在三万字左右;4)质量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28be07581b6bd97f19ead4.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学风、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独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现代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的关系。
2.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当代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中国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的关系。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B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理由,该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构架,主要参考文献。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
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通过,选题即最终确定,此后集中力量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导师与指导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掌握进展情况,指导修改。
论文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段完成。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4f3c6b84ae45c3a358c19.png)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17)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高级研究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世界意识和眼光,熟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并能参与和世界的对话。
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学和文化修养,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外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有良好的治学习惯和学风。
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学术问题,获得富于创见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向1.世界文学2.比较文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考虑延长一至二年。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以此带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 (共26学分)五、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专家,查阅、整理研究图书资料等。
调研工作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研究和博士生论文写作需要安排。
调研实施前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完成调研后博士生应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并存入学习档案。
调研时间拟定在第3、4学期,累计时间为4周,共3学分。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论文选题应是对学科领域里某一重要问题的专门研究,有比较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结论要富有创新,反映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突破和超越。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1、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2、课程学习和研讨并重;3、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4、围绕论文写作和研究专题作调研、讨论。
八、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2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中国现当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47e0df78a6529647d53a0.png)
中国现当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热爱祖国、勤奋正直、求实创新、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良好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掌握坚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较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学术动向和最新成果;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及文化工作的能力。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运用技术。
成为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现代文学研究:现代(包括近代)文学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研究,作家作品(包括贵州本土作家)研究。
2、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研究,当代作家作品(包括贵州本土作家)研究。
3、民族文学及文化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及文化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
个别硕士研究生如提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各科成绩考核为优,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论文答辨为优,可提前半年毕业;因故未能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可推迟一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在两年内完成。
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具体安排见课程设置表。
五、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硕士研究生对大学本科教学及相关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锻炼。
具体的形式可以是下面的任何一种:1、参加本科生教学授课实践;2、参与批改本科生作业和教学辅导工作;3、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在相关科研院所或部门进行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完成并经考核合格,算2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着眼于文学现代化全过程,将近、现、当代拉通,又涵盖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是一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综合的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本课程以文学理论批评由古代到现代的转型及其现代品格的确立和现代话语的探寻为贯串线索,按文论的现代化进程分为"萌芽与勃兴"(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发展与成熟"(20世纪30--40年代)、"定位与曲折"(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放与多元"(20世纪80--90年代)等四个时期作为讲授基本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11601 课程名称: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Ⅰ
开课单位: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黄曼君
教学目的
对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从整体上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教训,概括发展规律,以利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与文学理论批评学科的发展。
教学参考资料由各主讲教师自行开列。
讲授方式
讲授与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11605 课程名称:文学史研究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Ⅱ
开课单位:文Biblioteka 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庆生、吴建波
教学目的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能分析中外文学史经典史著,增强文学史哲学意识,掌握编写文学史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参与文学史的编写和对文学史著进行批评与反思。
许祖华 11603 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研究 54 3 1 王又平 11604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54 3 2 周晓明等 11605 文学史研究 54 3 2 王庆生
吴建波
(二)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11606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 54 3 2 黄曼君等 11607 当代中国视野中的西方20世纪理论与批评 54 3 2 王又平 11608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典籍阅读与研讨 54 3 3 周晓明 博士生导师还可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增设选修课程。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Ⅱ
开课单位: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永健、许祖华
教学目的
通过研究中国20世纪几位经典作家,从作家主体与文学本体,文学本体与社会客体以及文学与文化的联系中,将这几位作家的研究引向深入。其次,通过这些经典作家在各自领域形成的特色以及做出贡献,从不同方向展示20世纪中国文坛的艺术面貌。
17.《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洪子诚,三联书店2002年版。
教学方式:
专题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课程编号:11604 课程名称: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Ⅱ
开课单位: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周晓明等
5.《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王一川,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斯洛伐克]高利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7.《1942:走出民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李书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钱理群,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五、调查研究
本专业博士生的调查研究形式可以是参加学术会议,到大型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调研工作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博士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博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拟定在第三、四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册),黄曼君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北平人文书店1932年版。
2.《近代文学批评史》,[美]韦勒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斯洛伐克]高利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编号:11603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研究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Ⅰ
开课单位: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又平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探讨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何以会产生和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着重从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系列标志性和经典性建构入手考察它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承继或断裂性关系。本课程所涉的主要时段是20世纪的40年代至60年代,前者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期,后者为中国当代的成型期。本课程的结构安排大体由以下部分组成:"思潮沿革论"、"题材流变论"、"体式流别论"、"话语构型论",由思潮而作品,由作品而话语,目的在于描述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在"思想"和"话语"的互动中形成其经典形态。本课程在研究方法上拟适当采用"考古学"的方法,即考察当代文学诸多主流话语被命名、被使用和逐渐成其话语构型的过程。
4.《近代文艺思潮》,孙席珍编,北平人文书店1932年版。
5.《西方文学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史》,张大明,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诗学史》(上、下册),[法]让·贝西埃等,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7.《文学批评理论》,[英]拉曼·塞尔登编,刘若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双重智慧--梁实秋的魅力》,许祖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艾青传论》,杨匡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7.《艾青的艺术世界》,张永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毛泽东诗词美学论》,马连札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讲授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8.《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许道明,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9.《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吴中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陈伯海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11602 课程名称:20世纪中国经典作家研究
教学目的
深化学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相关作家、流派、思潮、文学形态的了解,拓展学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中西文学、哲学人文思潮的了解;强化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意识、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进行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流派、思潮、文学形态的专题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西方哲学人文思潮关系的专题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关系的专题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跨学科、交叉学科性专题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主要参考书:
1.《知识考古学》,[法]福轲,三联书店1998年版。
2.《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3.《文学风雨四十年》,於可训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抗争宿命之路--"社会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李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1.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
2.听课,参加导师及有关教师所授重点课程。
3.以课程论文及学年论文为中心进行研讨式学习。
4.组织有关学术课程或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习。
八、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必须与硕士研究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教学内容
本课程所选定的20世纪中国经典作家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梁实秋、艾青、郭小川、贺敬之、周立波、毛泽东等。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20世纪学术史的角度,描摹海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这些作家的研究情况,梳理出学术思想发展的线索,剔除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次,研究这些作家的文化背景、主体条件、思想观念以及个人的人生轨迹。其三,研究这些作家的文学活动,特别是他们奉献给20世纪中国文坛的文学作品。这是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参考资料
1.《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黄曼君,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子夜〉的艺术世界》,孙中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巴金评传》,陈丹晨,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4.《沈从文传》,凌宇,十月出版社,1988年版。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鉴赏中外文学经典史著;文学史哲学的理论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西方史学观与中国传统史学观。
4.每位博士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院、系和研究生处备案。
5.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博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16)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的人才。人才要求除了本专业所需知识体系、方法论原则以及信息以外,还要具有相当广阔的哲学、人文科学的视野,具有现代科学的眼光。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