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工程,也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小流域是指一些小流水的流域,通常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公里,包括河流、湖泊、山脉和土地等。
这些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也会对生态破坏和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是必要的,能够:1. 矫正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可以更好地矫正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航运交通的运输效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旨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有助于缓解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二、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核心理念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该围绕以下核心理念展开:1. 生态优先: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 技术创新: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注重技术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等手段,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3. 统筹规划: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采取全面的规划手段,从综合利益、生态环境、社会潜力等角度出发,对小流域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
三、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包括:1. 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的保护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巴林右旗水土保持工作站 姚玉军摘要:现如今,小流域水土保持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治理问题。
基于此,文章研究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初步阐明小流域水土保持新思路和新理念,为今后在当地和其他地区小流域更深入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156-0001一、生态清洁小流域(一)基本内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覆盖生态景观学、自然环境控制学、系统论、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学科,可将其内涵概括为: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的条件下,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协调利用小流域治理措施,由此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关系协调、生态健康、当地景观与治理措施的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人富的治理目标,按照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相关要求,达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集约化、自然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有效遏制,使得小流域景观美化、整洁干净、自然和谐、环境宜居,并促进人文环境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治湖库与沟道周边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恢复生态、合理处置垃圾、治理水土流失等,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合理采取各项措施,并且保证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周边景观的协调。
(三)小流域特点生态清洁小流域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与农村治污融为一体,其高标准治理和高起点规划具有更加新颖的水土保持发展理念,水土保持发展领域及水土流失治理层级得以拓宽、提升,更加全面扎实地治理小流域生态环境。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小流域内风、水蚀全年交错进行特别是雨季,一下暴雨,泥水顺着农田和垄沟,直接进入沟道,沟头和沟岸也随之前进和坍塌。
浅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要求提高。
现阶段,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人员以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为基本要求,提高小流域周围的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经济发展为动力,建立高效的、清洁的治理模式。
为此,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分析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应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水环境的生态管理,从建设和治理的双重角度出发,从根本上加强小流域水土的治理力度,确保小流域的水土环境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言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河流湖泊淤积、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日趋突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水土保持是促进区域发展、抑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维持小流域系统循环的根本途径。
对生态环境治理国内学者较早就开始了探究,并提出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措施和建设性意见,采用指标分析法评价了流域整体项目的生态效益;土地整治工程产生的生态效应,运用模数数学模型开展了初步探讨;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综合分析评价法进行了全面探讨。
因此,领域内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尚未建立能够客观反映水保效应的模型,对此部分学者虽然有所涉及,但因无法较好的描述评价指标而具有一定局限性。
文章分析研究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并运用模型系统评价了水土保持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传统的小流域治理主要治理含义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规划,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建立起从沟头到沟口,从山顶到沟底的立体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的加剧,传统的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的小流域治理已经难以满足治理需求。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原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原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原理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在小流域内通过调整水文过程,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原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文调控原理:通过构建水库、堤坝、渠道、排洪设施等工程措施,调节水的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减少水的冲刷和侵蚀力,达到保持水资源持续供应、防止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等目的。
2. 植被恢复原理: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具有抗旱抗寒等特点的植被,恢复和改善小流域内的生态系统。
植被能够抑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的冲刷力,提高水质,促进土壤形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人工建设原理:通过人工修筑护岸、防渣坝、梯田、风景石等工程措施,加强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污染,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4. 生态补偿原理:通过采取涉农补偿、水资源补偿、土地利用补偿等方式,对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民和相关行业进行经济补偿,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合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原理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对水文过程、植被恢复、人工建设和生态补偿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旨在恢复和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小流域的水土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分析:1.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梯田、林地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
修建水泥渠道、水泥道路等,增加通行条件和排水能力。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2. 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用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开展水体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水质。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站和监测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非法采矿、乱占用土地等行为的打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4. 农业措施: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提倡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农田的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对水质的污染。
5. 社会参与措施:加强社会参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行动能力。
鼓励公众参与小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和治理工作,共同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
只有全面考虑水资源、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实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目标。
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和评估,也是实施综合治理的关键。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采取工程控制、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水土资源保护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小流域上游设置生态保护区,禁止砍伐、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植被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 禁止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对小流域的土地使用监管,禁止违法开发和占用农田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基地和水土资源。
3. 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质量。
二、改善水土环境质量1.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养殖有机畜禽等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土环境质量。
2. 加强水体净化工程建设:在小流域设置湿地、沉淀池等,对农田、河流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3. 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建设防护林、梯田等工程,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保护土壤资源。
三、促进生态修复1.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 实施湿地和河岸带修复:对小流域湿地和河岸带进行修复,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水域生态质量。
3. 推动土壤改良工作:采取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加强综合管理1.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机制: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强化管理和协调。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培训和示范活动,提高农民和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一、小流域治理的原则1. 综合治理原则: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协调各方面利益,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2. 生态优先原则:小流域治理应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系统思维原则:小流域治理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实施,充分考虑小流域内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避免单一因素的过度强调,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小流域治理应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小流域治理的方法1.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小流域治理的基础。
包括植被恢复、防风固沙、护坡治理等,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和水库的水质。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改善小流域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增加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河道整治与水域生态修复:对小流域内的河流和水域进行整治和修复,清淤疏浚,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和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等手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小流域水质的影响。
5. 生态补偿与社会参与: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小流域治理,共同推动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6. 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小流域的水资源、水质、生态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小流域治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需要遵循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整治与水域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与社会参与等多种方法,通过监测与评估来保证治理效果的实现。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治理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治理分析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水土保持发展的要求,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对生态的含义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了阐释,然后对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含义、目标以及治理模式作了简要说明,最后给出了综合治理的定义、基本原则、具体治理措施和意义,着重强调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大改善了生态、有效保护水源、对提高人民生活生产质量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治理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已日渐突出,尤其是江河湖海污染,这些流域内的环境污染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所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治理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环境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1生态1.1含义生态通常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学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
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当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生态”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态”所追求的物种多样性一样,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此系统是开放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
1.2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俗话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这实际上阐述了生态环境状况与文明发展兴衰的直接关系[1]。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所以,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预防生态环境的恶化,才能促进人与生态环境协调。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概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小型水域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和治理,以改善水质、保护环境、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通常包括土地利用管控、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常见措施和应用案例。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型1. 土地利用管控土地利用管控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
常见的土地利用管控措施包括:•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种植区、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域。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土地利用权的监管和管理。
•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的扩张,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保护小流域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重要措施,对于减轻水灾和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林网布置,通过植树造林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建设土石坝和沟渠,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推广耕地轮作和间作种植,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3. 水资源调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供需,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常见的水资源调度措施包括:•建设水库和水塘,储存雨水和洪水,供水用于灌溉、城市供水等。
•制定水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4.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修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建设湿地和森林保护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水污染治理等。
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小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某小流域位于农业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质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为了解决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1.修建水库,增加水资源的蓄存能力,解决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问题。
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
对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制度思考及机制分析摘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再只限于大的区域范围,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如何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1.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
小流域综合治理(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拦、蓄、排、灌、节、废、污综合治理,实现小流域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按照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河流的综合治理。
而本文着重于介绍如何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2.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4年的41.7%,人类干预以河流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和规模不断提高。
由于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仅引起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许多小流域河流持续受到胁迫,导致小流域河流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河流整体的清洁性。
水土流失现象也日益严重。
小流域的治理迫在眉睫!3.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
在中国,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规划设计针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制定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地形、水土条件、植被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布置植被覆盖、坡地安全利用、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以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保障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生态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因此生态恢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恢复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生态恢复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三、水资源管理小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水库蓄水、水资源分配、农业用水等方面。
还要加强河道整治,增加河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容量,保障小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农田整治农田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
要加强农田的整治,实施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合理布置排水沟渠、梯田等水土保持设施,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农荒化现象。
还需要加强农田的植被覆盖,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五、社会参与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农民群众、科研机构等。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提高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强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共同推动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措施的实施,达到提高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流域整体规划:通过对小流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定小流域的治理目标和重点,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体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应包括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水生态保护规划等内容。
2.水土保持措施:针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包括建设植被覆盖工程、林地经济开发、草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修建等,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
3.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河床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提高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环境。
同时,制定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小流域内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通过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促进小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6.沟通协作与社会参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公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并根据具体的小流域特点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时间表。
同时,要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的监测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确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办法
·25·随着各级政府对生态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小流域水土流失具有原因复杂多样,资源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治理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土治理成效。
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坚持水土流失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齐头并进,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切实提高水土保持成果,有效遏制并彻底杜绝水土流失的发生。
近年来,许多地方均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
1.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区位于丰台区河西地区王佐镇庄户村王庄自然村境内,属牤牛河小流域范围,本次治理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
工程通过沟道治理、营造经济林、垃圾处置、田间生产道路铺设、村庄美化及村庄排水系统修复等工程措施,解决了流域内水土流失,汛期村庄排涝问题,从而营造生态涵养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建设目标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整体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由于成因复杂,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治理成果,必须要做好整体设计、明确治理目标,进而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了如下建设任务。
2.1组织开展土建工程,新建、改建、扩建该村的排水沟渠,确保沟渠排水畅通,做到村内积水及时排除,同时也满足日常生活、养殖、灌溉等供水需求;2.2在水土流失区域栽种经济林,提高蓄水固土能力,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地面,实现清水入河。
鼓励农户将河流周边荒废的空地利用起来,发展多种生产模式,包括种植经济作物,或是发展林下经济等,实现水土保持和增加收益的统筹兼顾; 2.3在追求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基础上,注重景观设计。
在坑塘处形成景观水面,在沿河两岸放置景观石,乔木、灌木、草皮三阶高低搭配,形成景观效果。
配合村庄道路建设,打造沿河休闲区。
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办法3.1生态修复根据小流域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程度的不同,分别实施了人工修复、自然修复两种措施。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摘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是保障自然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工作人员要站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升小流域周围生态环境的生态性和清洁性,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动力,建立起更加清洁和高效的治理模式。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并针对性探究了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对水流域的生态清洁管理加强重视,不断提升小流域的治理力度。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社会经济不断创新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污染,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发展当中必须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程度,这样才能够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当中,落实生态清洁理念,还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和水利建设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很有必要。
一、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原则1.工作人员要转变治理思想工作人员要提升对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治理理念,不断拓展治理范围,制定出更加全面的小流域治理措施[1]。
不能单纯的从水环境污染问题入手,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农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真正实现城乡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加强治理管理工作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开展时间比较晚,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提出了指导意见,并且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制定出了标准要求,但是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不能完全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操作,只能学习成功案例,并从成功案例当中吸取经验,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管理措施。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加强建设管理工作,出台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小流域治理工作更加规范,把监理职能发挥出来。
3.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在小流域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站在生态清洁角度,综合考虑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周边绿化设施、生活垃圾的治理问题,通过加强对小流域到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出更加优质的生活空间。
小流域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在小流域范围内,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综合治理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
1. 林地保护与恢复: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梯田、沟道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土壤流失。
同时,加强土壤保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业化肥和化学农药对水体污染的风险。
3. 水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污水处理与排放控制: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排放点的监管,控制污水的排放量和质量,保护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通过实施湿地恢复、水生植被复绿、水生物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功能,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净化能力。
6. 农业环境保护措施:为农民提供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农药、化肥,推广有机农业和节水灌
溉技术,减少农业对水体污染的风险。
7. 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
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等问题,实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名词解释
小流域综合治理名词解释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小尺度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和管理,旨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解释。
1. 定义,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流域管理方法,通过对小尺度流域内的水文、水资源、土壤、植被等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调控,以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通过综合管理手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的改善、水灾防治、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3. 内容,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恢复、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实施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展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等。
4. 意义,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
环境、减少水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5. 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等环节。
其中,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流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环境需求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工程建设阶段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的实施。
管理运营阶段包括流域管理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以及监测评估、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流域管理方法,旨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科学规划、综合调控和综合治理手段,可以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摘要】小流域是地表水流向同一条主河道的范围,其综合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包括当前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
其次分析了目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综合规划和协调管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社会参与等。
同时提出了实施路径,强调了横向协同和纵向衔接。
最后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结论部分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对策、背景、实施路径、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可持续性1. 引言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面积较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洪涝灾害等目的。
当前,我国的小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需开展综合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难点。
基于对现状的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推动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路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制定,从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取得可持续的治理效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是指针对小流域地区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状况而采取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综合治理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小流域是水系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承载力。
因此,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城乡发展中,小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水土保持工程1. 林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裸露山坡和杂草地,应进行林地建设,逐步恢复植被,增加土壤的结实性,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
2. 林地抚育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抚育管理,修剪整理树木,适时补植幼苗。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已有的林地资源。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林地,及时进行绿化修复,保持良好的林地生态系统。
3. 土地整治对于裸露山坡和土地松散区域,采取植树造林、种草封滩等措施,使土地固化,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生态与经济林木的种植,保护土地资源。
(二)水体保护工程1. 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水生植被和淤泥,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
修建河堤、河床,加强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 水资源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的调整,尽量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减少非法采砂和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
3. 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内的湿地和水源地进行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农田面积,保护泉水和井水,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1. 湿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增加湿地植被的面积,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保护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2. 生态水系对小流域内的水系进行保护和改造,增加水系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1.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对小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数据库,定期进行水资源评估和规划,科学调度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合理设置水源保护区和控制区,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监管。
2.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小流域内的植被和土壤保护工作,通过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功能,改善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利用,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农村集中居民和农村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和污染。
4.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采取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如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和农田灌排工程,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物的流失和泥沙的径流输移。
5.排水管理措施:加强小流域内的排水管理工作,建设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排水管网,对城市和农村的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减少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
6.生态修复措施:加强小流域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和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和水产资源,修复受损的湿地和植被,恢复水体的自净作用,提高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7.社会经济发展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8.社会宣传教育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小流域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9.立法法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和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权责关系,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0.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推动国际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和合作,共同应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挑战,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流域受到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的目标。
本文将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综合评估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在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之前,首先需要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小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环境承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后续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制定综合治理规划根据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结果,需要制定综合治理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改善等方面的措施。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流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
三、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被恢复、林草种植、河岸整治等方式,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还可以改善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
通过修建护岸、设置植被带、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对小流域土壤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要加强小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质,确保小流域的水资源安全。
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为了促进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水土保持,还需要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通过合理耕种、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还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六、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态工程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制度思考及机制分析摘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再只限于大的区域范围,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如何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1.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
小流域综合治理(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拦、蓄、排、灌、节、废、污综合治理,实现小流域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按照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河流的综合治理。
而本文着重于介绍如何用生态工程的方法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2.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4年的41.7%,人类干预以河流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和规模不断提高。
由于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仅引起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许多小流域河流持续受到胁迫,导致小流域河流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河流整体的清洁性。
水土流失现象也日益严重。
小流域的治理迫在眉睫!3.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
奥地利早在15世纪就开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当地称为荒溪治理。
1882年维也纳农业大学林学系设立了荒溪治理专业,培训人才。
1884年6月奥地利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荒溪治理法》。
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吸取了奥地利的经验,自19世纪以来,也大力开展了荒溪治理工作。
日本在17世纪开始设置机构进行荒溪治理,当地叫防沙工程。
美国于1933年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小流域治理工作。
原联邦德国在1973~1982年的十年间,政府投资治理了250个小流域(荒溪)。
伊朗、土耳其、朝鲜、罗马尼亚、印度等国均成立了专门的小流域治理机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新西兰、委内瑞拉、牙买加、印度尼西亚等国政府采用资助的办法鼓励农民开展小流域治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林业委员会山区流域治理工作组从1950~1984年先后在奥地利、瑞士、南斯拉夫等国举行了13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小流域治理经验。
我国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业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
1949年以后,中国在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工作。
截至1986年,全国治理的重点小流域有3400个。
4.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小流域的治理工作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层次优化利用资源,综合规划,统一治理,优化配置,全面发展。
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正确地确定生产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的位置和比例,积极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促进陡坡退耕,为扩大造林种草面积创造条件;②水土保持工作要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③在布置治理措施时,使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林草措施面积比例可以小些;④在实施顺序上,一般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中游后下游;⑤讲求实效。
二、生态工程简介1.生态工程的概念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生态工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要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运用生态工程方法,首先要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有五个基本原理,并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3. 生态工程的原则生态工程是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经验组装起来的,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工程系统,建立生态工程的良好模式必须考虑如下几项原则:(1)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
(2)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
(3)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在生态效益方面要实现生态再生,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实现经济再生,使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总收入大于或等于资产的总支出,保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方法我们不仅要发现小流域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生态工程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1.恢复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一般途径(1)人工直接干预。
通过人工栽种植被,改变植被结构,引进某些生物以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2)自然恢复。
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功能,达到生态恢复目标;(3)增强恢复。
在初期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基础上,靠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过程和河流侵蚀与泥沙输移实现恢复目标。
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措施①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种草措施;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池)、山坡截流沟等,在山沟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山丘区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径。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小流域治理与流域水土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结合起来,按流域成立了管理机构,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效果。
3.城市小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的方法在不同类型小流域河流生态系统治理与恢复过程中,所采用的生态工程方法往往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般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而言,基本生态工程方法从三个方面去考虑:河道外治理、河道内治理、滨水区治理。
常用的河道外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工程集中处理技术、城市雨水系统管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
河道内治理包括河流净化能力增强技术和内源消除与控制技术两大类。
河流净化能力增强技术包括人工增氧、引水稀释、添加试剂、生物操纵、恢复水生植被、水体内生物强化等;内源消除与控制主要指底泥环境疏浚与底泥污染控制。
滨水区域修复包括林业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建设、河岸生态整治。
4.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建国后就开展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以防洪减灾为核心的河道堤坝、水库水电的水利建设,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但是在取得了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目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为了达到河流的行洪功能将河道拓宽,截弯取直;②水泥护堤、衬底;③建坝蓄水;④将明渠变成暗渠,其上筑马路或搞建筑与“美化”工程;⑤水域景观建设偏重人工景观。
这些方法对于河流特定的功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河流的可持续性发展、河流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完整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⑥河流流域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区域管理不协调等问题。
我们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不能片面追求快速高效,不能讲究面子工程,只看眼前一时的效果,不顾长远的负面作用,必须从长远发展来看,扎扎实实进行,要真正做到成功治理,平衡生态系统。
四、实例分析1.综合治理实例表如表所示,河流的综合治理应包括生态工程措施和河流流域的管理,两者都是同等重要的。
在生态工程措施方面对于不同的河流以及不同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水措施,例如对瑞士莱茵河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污水的任意排放导致水质的改变,因此对莱茵河的治理方法就主要围绕制止污水的排放等。
同时在对流域采取生态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该注重河流流域的管理,流域的管理不仅包括在采取工程措施时的河流治理,还包括治理后的河流流域的管理。
2.甘肃省陇南县的“九子登科”模式●山顶戴帽子:山头实行封禁管理、营造水土保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山腰系带子:半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发挥林草拦蓄作用,减少径流;●坡地修台子:坡耕地以坡改梯田为突破口,建设基本农田,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条件;●地埂锁边子:充分利用地埂种植经济作物,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地埂;●荒地荒沟栽苗子:在荒山、荒沟、荒坡地建设薪炭林;●山脚种果子:山脚发展经济林果园,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沟底穿靴子:在干、支、毛沟沟底修建谷坊、拦挡坝,建设沟坝地,拦蓄泥沙,防止沟壑被水冲蚀而导致其不断扩张;●见缝插针钉扣子: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栽植林果,发挥零星作用,提高治理程度;●秋田盖罩子:在缓坡耕地改顺坡种植为横坡等高种植、实行地膜覆盖等保土耕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