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观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的基础阶段.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
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入职培训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3.在职培训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三、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3、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的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的汇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的汇总。
一、思维能力1.观察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2.记忆力: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游戏、画图、复述等。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演绎的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1.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等。
3.计划与执行:教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律能力。
4.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三、人际交往能力1.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公平与友善:教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宽容的品质。
3.自我表达: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四、创新能力1.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创造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试验和创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尝试:支持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他们提供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
五、体育运动能力1.培养运动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培养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体育游戏和锻炼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度。
3.身体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
六、其他综合素质1.环境保护意识: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公德:教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良好行为和习惯。
小学综合素质单选知识点
小学综合素质单选知识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教学需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做到循序渐渐,分年龄段展开教学,抓住学生飞速发展的关键期,扬长避短以及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常言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学生处于发展进程中,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三岁看到老”。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所有很多的观点、很多的做法可能会比较片面、幼稚,这时教育者应该做到宽容对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所以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意愿,强迫他们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恨学厌学。
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化厌学为乐学。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教学活动势必应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无论是在思想、情感还是行为这几方面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要意识到学生不等于“小大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所以教师们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想法去做,要更多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虽是教育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想要起到成效都必须使学生充分参与。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以侵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便是今天想要和各位考生分享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结合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提升。
1.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
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一、道德与品德素质:1.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并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2.诚实守信:重视诚实和信任,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3.礼貌待人:遵守基本礼仪,懂得如何礼貌地与人相处。
4.自律自控: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
5.合作与分享:懂得合作,善于与他人分享并互助。
6.爱心与同情心:关心他人,表现出对他人的爱心与同情心。
7.公正与正义:公正对待他人,遵守公正的原则与标准。
二、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1.科学思维与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用科学思维来对待问题。
2.知识的获取与整理: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学会查阅书籍、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知识,并整理归纳。
3.实验与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于现象进行发现、思考、验证。
4.科学解释与推理:学会用科学的解释来解析现象,并进行科学的推理。
三、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1.视觉艺术:欣赏、分析与创作绘画、摄影、雕塑等视觉艺术作品。
2.音乐艺术:欣赏、分析与表演音乐作品,学会乐理知识,培养音乐感觉与欣赏能力。
3.文学艺术:阅读、分析与创作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与表达能力。
4.戏剧艺术:观看、分析、表演戏剧作品,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元素。
5.舞蹈艺术:学习、欣赏与表演舞蹈作品,培养舞蹈技巧与舞蹈表现力。
6.传统文化: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古代音乐、古代绘画等。
四、体育与健康:1.锻炼与健康:了解身体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
2.体育规则与礼仪:了解基本的体育运动规则,掌握比赛的基本礼仪。
3.团队合作与努力:学会团队合作,与他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努力克服困难。
4.体育精神与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社会常识与生活常识:1.社会生活:了解社区、城市的发展,明白社会各种规则与制度。
2.安全与防范:学习预防安全事故的知识,懂得如何预防火灾、交通事故等。
3.劳动实践:了解劳动的意义,参与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劳动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教育观(一)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
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
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
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二)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七点,包括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造就平等的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小学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阶段,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对小学综合素质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一、语文知识点1. 识字与拼音:小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汉字,掌握拼音的基本规则,能够准确地拼读和书写单词。
2. 词汇积累:通过课文、阅读和写作等活动,提高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性、句子结构和句法关系等,能够正确使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4.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取关键信息和推理判断等。
二、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等基本概念与操作方法。
2. 几何形状:认识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直线、曲线、三角形、圆形等,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数据统计:学生需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读取和分析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推断。
4.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模、推理和推算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英语知识点1. 基本语音与发音:掌握英文字母和音标的发音规则,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拼读单词。
2. 基本词汇和短语:积累常用的英语单词和短语,提高词汇量,培养日常交流的能力。
3. 语法知识: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名词复数和动词的变形等,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阅读与写作: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包括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和撰写简单的英语作文等。
四、科学知识点1. 自然界与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认识不同的动植物,理解自然界的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等概念。
2. 物质与能量: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掌握简单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 科学探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小学生的阶段是一个全面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全面的素质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小学生综合素质必背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品德与道德1.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与尊严,理解并关心他人。
2.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撒谎,不偷窃,不作弊。
3. 礼貌待人:与人为善,有礼貌,懂得感恩,举止文雅。
4. 自律自爱:自我管理,规划时间,培养自律与自爱的习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5. 团结合作:尊重集体,与他人合作,乐于助人,团结互助。
二、学习方法与技能1.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
2. 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时间。
3. 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4. 记忆技巧:使用记忆技巧,如归纳法、联想法等,提高记忆效果。
5. 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
6. 问题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寻找解决方案等。
7. 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按时上交,遵守考试纪律。
三、科学知识1. 自然界: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天气气候,水循环,生态保护等基本常识。
2. 物质与能量:学习常见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如固液气相变,热的传导等。
3. 健康与生活:了解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如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个人卫生等。
4. 环保与资源:学习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
四、艺术素养1. 音乐:学习音乐基本常识,欣赏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 绘画: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表达个人情感。
3. 舞蹈: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培养良好的韵律感,表达个人情感。
4. 戏剧:参与戏剧表演,培养表演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体育运动1. 健康体魄: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健康体魄。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综合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知识点汇总:一、社交与情感管理1. 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感受和意见。
2. 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意识。
3. 情感管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情感,学会自我激励和情绪调节。
二、创造与创新1. 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三、学习与探究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2.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信息获取与处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环境与社会责任1.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2.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五、健康与生活1. 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运动和作息习惯。
2. 安全与自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文化与艺术1. 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2. 艺术修养: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艺术的能力,培养审美情操。
七、品德与价值观1. 品德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2.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
以上是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主要汇总,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与情感管理、创造与创新能力、学习与探究能力、环境与社会责任意识、健康与生活习惯、文化与艺术修养,以及品德与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通过这些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成为有自信、有思维能力、有责任心的未来的栋梁之才。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教育观(一) ——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
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
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
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二)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七点,包括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造就平等的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巧记两依两全三重)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巧记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3.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4.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全体)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全面)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主动和民主平的师生关系)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教育形式)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内涵)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自我意识性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③学生是完整性的人④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因材施教)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正确——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善诱错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阶段性:正确——最近发展区错误——一刀切,一锅煮不平衡性:正确——把握“关键期”个体差异性:正确——因材施教“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互补性:正确——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巧记两独一发)第三节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第三章教师观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角色发展1.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巧记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成群)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观=角色观+行为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角色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行为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教育同伴互助入职培训师徒结对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③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④任务关注⑤自我更新关注二、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小学)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案例)★(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看法和认识)(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2.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新课程改革推进A、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单选)课程功能:双基→三维课程结构:单一→均衡、综合、选择课程内容:繁难编旧→与生活、时代相联系学习方式:死记硬背→自主、合作、探究评价体系:注重结果→多元、综合、动态、多样管理制度:单一、三级(国家、地方、学校)B、新课改的教学观(案例)★(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案例)A、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单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可塑性)(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老师对学生犯错的态度)B、学生是独特的人(因材施教)(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想法)(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2.全面发展的内涵3.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三、教师观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单选)复杂性和创造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去群体性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A、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B、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1)1997版本(单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2008版本(案例)★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侵犯学生权利)√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奉献、认真)√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全体学生、健康、人格、不体罚)√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以身作则、廉洁从教)√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反思反省、创新)五、法律法规(单选、了解)1.教师权利与义务A、权力教育教学权——最基本权利(上课、教育改革)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参与管理权(民主管理权)B、义务教师要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提高业务水平遵纪守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2.学生的权利A、人身权(最基本、)生命健康权、隐私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B、财产权财产所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继承\受赠权C、受教育权参加教育教学权(上课)、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母法”。
2022年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旳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旳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旳指向“素质”——人旳全面素质旳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觉得,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旳整体旳、全面旳素质发展,使人旳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即先天旳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旳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旳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旳教育(3)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旳教育(4)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旳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旳教育二、国家实行素质教育旳基本规定1.面向全体2.增进学生全面发展3.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旳培养4.增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旳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旳途径和措施(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行素质教育发明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旳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旳:1.变化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旳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积极旳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旳过程同步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对旳价值观旳过程。
2.变化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旳现状,整体设立九年一贯旳课程门类和学时比例,并设立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旳需求.体现课程构造旳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变化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课本知识旳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旳联系,关注学生旳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旳基本知识和技能。
4.变化课程实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旳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旳能力、获取新知识旳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旳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伙旳能力。
5.变化课程评价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旳功能,发挥评价增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善教学实践旳功能。
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作文素材
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与作文素材小学《综合素质》题型分为:➢选择题➢2个材料分析题(绿色字体必背)➢1个阅读题➢作文材料分析第一题: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实质--记忆“提素个性创两全”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提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不仅成绩提高了,还变得开心、自信)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性,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力。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同时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有新的想法,老师带领学生做某事)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部分人也不是少数人。
(带领全班学生没,有放弃某位学生)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记忆“学习过人”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以“教”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为中心。
(听取学生的意见)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自主探究)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二、学生观:“两独一发”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自信,不能因为学生当下的表现不好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而将学生完全否定,教师应满腔热情的支持新事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地促进其进步和发展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要把学生看成有着丰富个性和完整的人,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因势利导的施加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理念教师观和教学观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题型:选择题)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教师成长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1. 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
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将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关心学生发展,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1教师角色的转变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B.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D. 从教学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 教师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B.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总而言之,关于职业理念这一部分不仅仅包含教师观和教学观当然还包含学生观,大家备考的时候不仅仅要借助老师的讲解,自己还需要学会整理考点,科目一考试题型较为固定,所以广大学员可以通过大量真题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知识点的考试方式常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所以在准备该考点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以下将对常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考知识点为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爱岗敬业为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关爱学生多表现为关心爱护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可包含两方面,既有知识方面又有品德方面,所以经常考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这一知识点;为人师表是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点考察内容较为灵活,也可出事例型的题目,所以要领会每一条职业道德的内在精神,方可把题目解答正确。
高频考点之以人为本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考试过程中,综合素质考情相对固定,在职业理念部分每年所占分值在22分左右,主要出题角度围绕三观,所以各位备考考生需要掌握理解三观,而学生观在三观中,出现材料题的频率相对而言更高,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学生观常见的命题角度。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等五个方面,考试中主要以单选的题型呈现。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每个学生都是有巨大潜力的,学生现在差并不代表将来也差,所以老师要信任其可以进步,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2)学生是有潜力的,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对于很多难的任务,也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学生能够克服。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发展还不成熟,犯错误也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老师要原谅学生错误,对学生进行容错教育。
材料中老师对于一个犯错误的学生,能够耐心引导,让他们正确对待错误,老师的行为就体现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老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有点,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关点的慧眼(2)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有差异性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老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尊重其想法,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当学生有想法的时候,要善于发挥其主动性,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学生想要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老师要尊重想法,发挥学生主动性。
2、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任务。
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3.《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2.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5.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立法目的: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2.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3.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2.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师的权利根据性质的不同,教师的权利可以分为一般权利和职业权利两类。
1.教师的一般权利一般权利是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公民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监督权等。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易受侵犯的权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受聘权。
(1)生命健康权。
在我国,虽然“侮辱、殴打教师”早已被法律所明文禁止,但近年来,我国教师受学生及家长等辱骂、暴力攻击的问题仍较严重。
(2)名誉权。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名誉是社会对某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公民的名誉权是指公民对其名誉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
在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对教师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侵犯主要来自学生及家长、学校领导、校外人员等。
(3)受聘权。
又称工作权,是指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自由选择和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
其内容包括职业获得权、自由择业权和平等就业权。
教师受聘权的法律依据是教师聘用合同。
教师聘用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之间确立、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关系的协议。
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权利。
具体包括:1.平等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其重要性来自教育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包括:一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特殊群体的受教育的权利。
2.享有教育资源权受教育者有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3.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4.获得公正评价权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申诉与诉讼权受教育者有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二)学生的义务学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统一,在依法享有各项教育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同时,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义务。
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劳动特点教师观这部分知识在教师资格考试的综合素质中比较重要,其中教师职业劳动特点这部分知识是常考点,我们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进行准确识记。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共有五大点十小点,相比其他考点内容比较多,在识记时需要理解掌握才能够记准,做题时才能准确,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点也要进行明确区分和辨析。
该部分知识点一般以单选题、辨析题为主。
下面主要对教师职业劳动特征这部分知识进行介绍和区分。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在我国的教育目的上的体现是教师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要进行教育;在教育任务上的体现是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智力体力创造能力,还有品德世界观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对象的特点上,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学生之间也就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