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
道德与法治的演讲稿诚实守信作文
道德与法治的演讲稿诚实守信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道德与法治"这个重要的话题。
你们知道吗?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美德,它不仅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让我们从小小年纪的一件小事说起。
你们有没有向父母或老师撒过小小的谎言?比如,把作业忘记做了,就说弄丢了;打碎了盘子,就说没看见在那里;或者偷吃了一些零食,却说没有吃。
在当时,你们可能会觉得这样做是小聪明,可以躲过惩罚。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行为会让父母和老师对你失去信任呢?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谁还会相信谁呢?撒谎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这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想象一下,如果当你生病时,医生不诚实地告诉你病情;当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司机对时间表报夸大其词;当你去商店购物时,商家故意夸大商品的性能...这些情况你们会做何感想?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气愤和生气。
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
当你说实话时,别人会信任你,尊重你。
即使因为说实话会受到一些责备或处罚,但长远来看,诚实是最能赢得大家信任和好感的。
除了诚实,我们还要学会守信。
守信就是说到做到,做一个够狠的人。
比如,当你答应过父母或老师做某件事时,就要努力做到;当你向朋友保证过什么时,一定要实现诺言。
如果你随意更改承诺,别人就无法相信你,也会失去对你的信任。
要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啊!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无法相互信任,整个社会的运转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在一个人们都互相欺骗的社会里,你还能相信任何广告和承诺吗?连最基本的交易都无法进行了。
所以说,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不容易。
有时,我们会面临一些诱惑,或者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想要放弃承诺。
但是,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多么重要,就一定能够战胜诱惑,恪守诺言。
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
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相关推荐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范文(精选15篇)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严以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
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
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任何丑恶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我们都应坚决制止,决不含糊。
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一起学法、知法、守法。
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
道德法制优秀演讲稿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知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学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在小时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规,没有知法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犯了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这个人长大了就很难说他会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小学生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但是,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
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扣几分罢了。
其实这种想法对自己十分不好。
2024年道德讲堂讲稿中学法制教育范本
2024年道德讲堂讲稿中学法制教育范本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有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
作为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同样也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当今社会,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法制教育,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法律意识,学习法治知识,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今天,我将以“培养健全人格,建设法治社会”为主题,向大家阐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我们中学生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法制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法制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法律的知识,了解法律的制定和作用。
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并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法制教育,我们还能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我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其次,我们要明确我们中学生的责任。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与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培养我们的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和谐法治社会。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法制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制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学生们可以在比赛中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解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
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制定和运用,学习到真实的法律案例并从中吸取教训。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司法机构,近距离了解法律的实践和司法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法制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道德讲堂法治主持词
道德讲堂法治主持词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我将担任今天的法治主持人。
在这个讲堂中,我们将探讨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是指个体内心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人们进行行为的指导原则和参照标准。
而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一种形式。
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而法律又是对道德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
只有通过这样做,我们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道德和法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变革,不断修正和更新我们的道德观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今天的讲堂中,我们将探讨一系列的议题,如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道德如何引导法律的制定、法治如何促进道德的形成等等。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并为构建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积极参与今天的讨论,与我们一起探讨
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道德和法治在塑造我们的社会中的重要性。
谢谢大家!。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
XX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训讲稿一关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一)教材: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教材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版式呈现,不仅可以向教师传递教学观念,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既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
教材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引领教学:其一,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道德认知取向的品德观到综合品德观;其二,教材可以提供教学内容:故事到生活事件;其三,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说一说到演一演。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教材与教法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如将学科教材与教法划分开来,那将是一个大错”。
(二)德育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在新课改之前,德育课程中的道德是一种知识形态的道德。
相应地,德性的发展就等同于道德知识的学习。
基于这种道德观和德性形成观,德育教材中所预设的教学也就以道德知识学习为目的。
德育教材所引领的这种转变,也是我们本教材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新理念。
人们认为,经过学科结构化的加工,理论化和普遍化的道德知识是道德的惟一存在形态。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的教材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指出,这种“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实质并不是德育,而是智育,它的影响,“即使充其量说,比较地在数量上是少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
因为,这种道德教学往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抽象的、理论的学习,而这些学习并不必然能转变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
此外,由于这种道德教学脱离班级中每个学生具体的生活,无法保证学生经验的进入,后果便是日常的经验无法得着它应有的丰富意义,无法在学校中得到滋润成长。
正因如此,美国一项研究甚至表明,中小学开设的品德教育课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没有影响,直接的道德教学并未培养出道德品质或道德良心之类的东西。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初一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培训发言提纲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PART FOUR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 学生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 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
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 如讨论、分享等
家长资源:利用家长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 如家长课堂、家长辅导等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 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 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 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 动,提高教学效果
推荐教材:《思想品德》教材 推荐教辅:《思想品德》教辅资料 使用方法:结合教材和教辅进行教学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辅材料
PART SIX
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评价频率:定期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PART FIVE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如课 件、教案、视频等
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如 课文、习题等
实践资源: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如参观、 调查、实验等
教师资源: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 教学,如讲解、示范等
PART SEVEN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法治培训领导讲课稿模板
法治培训领导讲课稿模板尊敬的同事们: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参加这次法治培训。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今天的培训,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法治精神。
一、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它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为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法治的框架下,每个人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法治精神的核心法治精神的核心在于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不因个人情感或利益而偏离法律的轨道。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法治与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法治的贯彻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决策制定、资源分配还是日常管理,都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每一项决策和行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这不仅能够保护组织的利益,也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四、法治意识的培养培养法治意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培训、研讨会等,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
最后,我们要在组织内部建立和完善法治机制,确保法治的实施和监督。
五、法治与创新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创新的重要性。
法治与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为创新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条件。
我们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六、法治与社会责任作为组织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对组织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
这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要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确保我们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道德法制演讲稿
道德法制演讲稿•相关推荐一是由人教社的郭雯霞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二是观摩了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
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
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道德法制演讲稿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近来看到一篇文章,是嘲笑德国人的:在德国留学的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循规蹈矩,便想去捉弄他们。
于是便在两个相邻的电话亭上标上“男”“女”两字,然后观察他们,最后他们发现,德国人就像见了“男”“女”厕所一样,都往自己该去的亭子打电话。
曾有一段时间,女电话亭里空无一人,男电话亭却排了一大队人,却没有一个人到女电话亭去。
留学大学生们惊讶极了,想不到德国人可以“呆”到这个程度,便很好奇的去问他们,德国人只是平静地耸耸肩说:“纪律嘛,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2023道德与法治为主题演讲稿
2023道德与法治为主题演讲稿2023道德与法治为主题演讲稿篇1尊敬的__:读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后,会被那种通俗语言风格,完全不同于二十四的写法所吸引,而且加上自我的分析,让人明白人物命运背后的历史根源,正如名言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切偶然事件的背后存在必然因素。
黄仁宇在书中阐释了他的大历史观,通过叙述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赀的生平,批判明朝制度的腐败,在财政上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军事上由文官集团控制,扶持落后的农业经济,忽视工商业及科技发展。
而作者特别强调地概括为“道德代替法制“,认为这是一切的根源,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选择1587年(既万历十五年),我想他所表达的是一种观点。
这虽是平凡的一年,而之后东西方却走向不同的道路。
而要深究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史,我想从晚明开始才是最合适的。
百年的屈辱史不是清政府所或慈嬉,李鸿章个人能够承担的起的。
这些十分复杂,也不是我能够说清楚的。
回忆历史,重在今朝,那么黄仁宇所批判的道德替代法制在如今又怎么样?对于道德是否是法制的根源,我无法回答,因而只能说点平时的想法。
如今在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针下,取得了很多的成功,但问题仍然存在,道德与法制的关系是辨证的。
光有法制,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不行的。
比如同性恋在中国的法律上未被禁止,但在中国的道德观念中是绝对否定的,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谁就要被天下人所笑话。
法律没有禁止的事,不意味着道德上的允许。
但如果说有了健全的法制,道德就无用武之地,那也是错误的。
中国目前有些法制未得到有效落实,地方政府玩忽职守,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只有通过大众或媒体社会的揭露,事情才能解决。
他们又置法律与何地?如官煤案,山西砖窑童工事件等。
近日广东的房产杰出人物:中天置业的老总又卷款而逃……都反映出法制的漏洞,而恰在舆论之下,解决问题十分神速,让人不敢怀疑。
再例如“华为辞职风波“,作为中国电信制造业的老大,是否是为了逃避法制所要求承担的责任?在市场化个人主义利益的今天,华为的改革又刚好在法制实施的前夜,这是巧合还是挑衅。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3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3篇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道德与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两大车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是最可靠的保障,道德是最有力的支撑。
以法治国,法礼并重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法治思想的一个鲜明之处。
那么,如何善用这两大车轮而令我们的社会前进得更加快速,这又是一个问题。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多手段。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复习专题讲座讲稿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复习专题讲座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双减背景下,小六道法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经过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应该确定教学思路:解放思想,以生为本,依纲扣本,立足课堂,增效提质。
在今年备考中,我把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介绍给同行,抛砖引玉,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一、找差距、明方向、固基础上期期末测试情况——(八九不离十)毕业班道德与法治复习的目的是对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所以,巩固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道法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
当然,对于我们毕业班的道法复习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复习迎接小六毕业考试。
二、钻课标、巧设计、优课堂1.明确六年级下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抓住德育教育这一最终落点--永恒的话题(2)关注法治教育(3)在全球化背景下突出国家认同教育(4)地图能力的培养(5)解决问题的方法2.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1)“三大领域”:人(儿童)与人(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2)“四个主题”:完善自我,健康发展;保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化,多彩生活;让世界更好美好。
3.灵活设计教学思路,整理知识网络化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常见在复习时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由教师将知识整理出来。
我们认为知识最好以学生为主,依据复习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地设计教学思路。
三、用时政、夯基础、训能力1突出教材这个重点,注重梳理归纳知识体系。
(1)细读教材,依据(六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对“三块领域”、“四个主题”板块进行整理归类,把知识点连成线,连成片,织成网。
现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在整理和复习中,把整个小六下册的知识归类整理,方便我们进行总复习°如按课标要求把六年级下册知识内容分为“三大领域〃(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或课本排序分为四个单元知识点(完善自我,健康发展;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
初中道法讲课逐字稿范文
初中道法讲课逐字稿范文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古往今来各个文明社会中人们共同秉持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初中道德课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初中道德课的内容。
一、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道德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应遵守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它涉及到个人行为的选择、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价值观的把握等方面。
道德既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人类交往的基础。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劳敬业等良好品质。
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道德行为的传承和实践,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 塑造个人品格:道德的培养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塑造个人的品格,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 促进人际关系良好发展: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中的重要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
2. 设计情境活动:通过情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可以利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道德问题并亲自解决。
3. 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大爱精神。
5. 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进行交往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倡导彼此尊重、友善相待、帮助他人等道德行为。
道法课主题演讲稿范文高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关于“道法课”的主题演讲。
道法课,顾名思义,是一门传授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课程。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道德品质,更关乎我们的法治素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演讲。
一、道法课的意义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法课是我们学习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石。
在学习道法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做人,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2. 提高法治素养道法课也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促进全面发展道法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既包括道德教育,又包括法律教育。
通过学习道法课,我们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道法课的学习方法1. 认真听讲在道法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到心无旁骛。
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我们要做好笔记,及时消化吸收。
2. 积极思考在学习道法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积极思考,不仅要理解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勇于提出疑问,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3. 落实行动道法课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
三、道法课的实践意义1.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道法课,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道法课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文明礼貌。
3. 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道法课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一个具备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道德与法治初中试讲稿
道德与法治初中试讲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道德与法治》。
道德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德。
道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道德情操的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基础。
我们的社会离不开道德,道德行为的表现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道德是从小培养的,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的第一课堂。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勇于奉献。
同时,学校也是培养孩子道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道德,法治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治的实施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在学校中,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违反学校的规定;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偷盗抢劫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道德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道德的法律是空洞的,没有法律的道德是脆弱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同时,也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守法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以一句话作为结束语:“道德和法治,是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基石。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共同努力,共建美好社会!谢谢大家!。
八上道法讲课稿
八上道法讲课稿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道法。
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成长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道法让我们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智慧方法。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向大家介绍道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法。
一、道的概念道,在中文中有多重含义和解释。
首先,道是宇宙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和原理。
它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决定了万物生成、变化和消亡的过程。
其次,道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追求和践行道。
最后,道也是一种道德标准和人生追求。
生活中的众多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在道德准则的指引下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方向。
二、道法的关系道和法是密不可分的。
道是法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而法则是道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方式。
在道法观念中,道是高于法的,法是依附于道的。
道是根本的,法是具体的。
因此,学习道法就是学习道的原理和法的应用。
只有将道与法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法。
三、道法的应用道法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和应用的方法。
通过学习道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下面是一些道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也是道法思想的基本原则。
通过修身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素养,通过齐家可以建设和谐的家庭,通过治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平天下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从心出发,顺应天道:道法强调心的修养和自我反省。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并顺应天道,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3.以道御物,从容应对:当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以道为准则,不被外界干扰和负面情绪所困扰。
只有心如止水,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环境和境遇。
4.修身立德,以德服人:道德修养是道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修身立德,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训讲稿一关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一)教材: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教材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版式呈现,不仅可以向教师传递教学观念,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既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
教材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引领教学:其一,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道德认知取向的品德观到综合品德观;其二,教材可以提供教学内容:故事到生活事件;其三,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说一说到演一演。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教材与教法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如将学科教材与教法划分开来,那将是一个大错”。
(二)德育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在新课改之前,德育课程中的道德是一种知识形态的道德。
相应地,德性的发展就等同于道德知识的学习。
基于这种道德观和德性形成观,德育教材中所预设的教学也就以道德知识学习为目的。
德育教材所引领的这种转变,也是我们本教材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新理念。
人们认为,经过学科结构化的加工,理论化和普遍化的道德知识是道德的惟一存在形态。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的教材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指出,这种“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实质并不是德育,而是智育,它的影响,“即使充其量说,比较地在数量上是少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
因为,这种道德教学往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抽象的、理论的学习,而这些学习并不必然能转变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
此外,由于这种道德教学脱离班级中每个学生具体的生活,无法保证学生经验的进入,后果便是日常的经验无法得着它应有的丰富意义,无法在学校中得到滋润成长。
正因如此,美国一项研究甚至表明,中小学开设的品德教育课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没有影响,直接的道德教学并未培养出道德品质或道德良心之类的东西。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因为,道德存在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或者说,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生活建构,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建构一种新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道德的生活。
我们再看看本套教材的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引领新型教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多以兼职教师为主,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也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我们的教材只是内容载体的话,那么教学就很容易变成死记硬背。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追求“学本”的同时,力求使教材具有“教本”的特性,从教材开始为教学打下基础。
(一)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结构就预设了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其是通过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这三个紧密相连的板块来实现的。
(二)课文的栏目:指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栏目多是针对学生的,需要他们去观察、操作和探究,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自己唱独角戏。
为什么这些栏目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呢?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还努力使课文的栏目富有童心和童趣。
因为,只有当栏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
(三)课文的范例:点明了源于学生生活的教学重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栏目中还呈现了不少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的典型范例,并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讲学习的途径时,教材中不仅呈现了“我从课外书籍、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还呈现了“在野外玩耍时,我认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
这些范例不仅能为学生打开一种不同的生活,也能为教师点明相应的教学重点,比如,玩耍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
那么这些范例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道德需求和道德困惑。
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偏低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实道德需求和道德困惑的诊断。
为了引领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就通过课文的范例为教师指明了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和道德困惑。
不仅加深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也点明了每课相应的教学重点。
(四)课文的呈现:展示了经过课堂检验的教学蓝本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有效引导学生生活建构的教学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编写者还尝试将经过课堂检验的教学“蓝本”直接融入课文中。
虽然课文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表面上看是平面和静止的,但由于融入了教学的“蓝本”,这就使课文成了立体和动态的。
课文以教学“蓝本”的形式呈现,并不是说课文就是封闭式的设计,教师只能按照这个“蓝本”进行教学。
“蓝本”只是一个教学的参考,它的作用在于指明教学范式的类型和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设计同类教学活动。
三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一)关于每课的课时建议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甚至将课时分配都大致安排好。
一般而言,每课2个课时。
这样的课时划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试讲检验的。
一般而言,4个二级标题的课,2个框题1课时,2个二级标题的课,1个框题1课时。
个别课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确定课时数。
(二)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关键在于能够直接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
然而,即使教材精心地选择典型的案例,依然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生活。
比如,老师们都很熟悉的一年级教材第四单元是讲冬天的,由于我们国家的南北差异,冬天这个话题如果不能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能否无法上。
如何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呢?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教材中留白设计就是需要教师引导本班的学生填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省略号的设计,以及主持人的问题设计也都是如此。
事实上,教材已经为教师从本班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了某些指示。
2.做好教学目标的精确化工作3.做好教材内容的转化工作4.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材这一文本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固定化的文本,但是,教学却是不断生成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反应,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在“体会父母的爱”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面对这种教学生成,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1)“这种贵的鱼头与文章所讲的鱼头有什么不同呢?”(2)“全家都在吃鱼头时,妈妈又是吃的什么呢?”(三)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柱。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1.教学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探究此处的教学,教师应先让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统计教师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探究,让他们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老师的辛苦。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意味着将他们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教材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自主学习。
(四)为对话创造条件,让其成常态1.教学中儿童文化的营造教材将“儿童”放进教材之中,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多是向儿童发问的时候)的方式使儿童成为教材的“主人公”。
让教材中的卡通人物和生活事件中的主角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起对话、交流,用这种对话和交流建构教材的结构。
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儿童不断获得、丰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它和知识的学习不同,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的过程”。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需要改变了以往教学“听故事、讲知识、讲道理”的僵化套路,增加教学中的对话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这种对话包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间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也包括学生自我的经验反思。
2.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
从“在场因素”出发的教学中,由于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师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和基础。
(五)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涂尔干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虽然教材通过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又通过范例点明了每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
1.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走向学校日常德育活动,深化或拓展教学重点2.利用教材的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实现课堂与日常德育的良性互动让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为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贮备丰富的生活基础。
(六)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而教学本身又是教师经验的重要来源。
教学反思的几个维度:(1)教学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道德或社会性发展需要;(2)教学中是否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经验;(3)教学过程是否促进了儿童的自主学习;(4)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否是师生共同参与;(5)我的发现(理解、创新)。
四教材内容相关的新理念与教学建议(一)学习单元的教学要立足于综合、多元的学习观1.综合性的学习观念:知识学习;生活与社会技能学习;道德学习。
2.快乐学习观:学习本身是快乐的。
3.人人都能学得好(与综合性学习观的呼应)。
(二)情感类教学目标及其实现1.教学要从学生天然的情感切入在激发学生对于校园情感的基础,学生对于校园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面,因此,第二个框题就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等更为丰富的内容。
三年级教材中开始逐渐增加社会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这类内容的设计上,我们有意地渗透相应方法的指导。
从生活中一些具体场景的切入,从情感的角度切入。
2.教学要重视体验活动的价值3.教学要关注“热爱”的双重含义:(1)热爱的第一层次: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教师的热爱与感激;(2)热爱的第二层次:对学校和教师的批评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