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模板
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
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通读课文、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了解客观民居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特色。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特色建筑的热爱和赞叹。
重、难点与关键了解客家民族以及傣族竹楼的建筑特点,体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1、词语卡片2、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图片)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师:画出不同的语句,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与同桌交流。
闽:福建省的别称粤:广东省的别称。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四周的围墙。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出示课件。
3、回到文中,把难读或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让学生注意观察,再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甲组: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乙组: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2)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逐项解答。
课程设计课时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了解【课程名称】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时安排【课程名称】总课时为【总课时数】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学时数】学时)- 第一周:导入及基本概念讲解(2学时)- 第二周: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4学时)- 第三周: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介绍(2学时)2. 第二阶段:案例分析与实践(【学时数】学时)- 第四周:案例分析(2学时)- 第五周:实践操作(4学时)- 第六周:实践成果展示及点评(2学时)3.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与考核(【学时数】学时)- 第七周:综合训练(4学时)- 第八周:考核(2学时)4. 第四阶段:课程总结与反馈(【学时数】学时)- 第九周:课程总结(2学时)- 第十周:学生反馈及改进建议(2学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考核评价法:通过考核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权威教材。
2. 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 案例库: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实践。
4. 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5. 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名称】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周:导入及基本概念讲解2. 第二周: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3. 第三周: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介绍4. 第四周:案例分析5. 第五周:实践操作6. 第六周:实践成果展示及点评7. 第七周:综合训练8. 第八周:考核9. 第九周:课程总结10. 第十周:学生反馈及改进建议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高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 模块一:基础知识- 模块二:技能训练- 模块三:案例分析- 模块四:实践拓展2. 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一:基础知识(1课时)1.1 概述1.2 基本概念1.3 基本原理- 模块二:技能训练(2课时)2.1 技能一:技能一名称2.2 技能二:技能二名称2.3 技能三:技能三名称- 模块三:案例分析(1课时)3.1 案例一:案例分析一3.2 案例二:案例分析二- 模块四:实践拓展(1课时)4.1 实践一:实践一名称4.2 实践二:实践二名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能训练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学生的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实验器材、案例资料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2. 第2-4周:模块一、模块二教学。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咋写模板
课程设计咋写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认知。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上述目标具体化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教材:以《XX学科》教材为主,结合《XX学科辅导书》进行辅助学习。
2.教学大纲:分为XX章节,每个章节包含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教学内容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3节课时。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确保了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XX学科》教材、《XX学科辅导书》。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出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列出具体情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列出具体品质)。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背景(1)课程来源:……(2)课程意义:……2. 课程模块(1)模块一:……(简要介绍模块一内容)(2)模块二:……(简要介绍模块二内容)(3)模块三:……(简要介绍模块三内容)……3.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列出每个模块的学时分配)(2)教学进度:……(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讲授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讨论法:……(介绍讨论法在课程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法:……(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课程中的应用)(4)实践教学法:……(介绍实践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介绍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2)实验实训:……(介绍实验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3)网络教学:……(介绍网络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列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期中考核:……(列出期中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3)期末考核:……(列出期末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程度:……(列出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指标)(2)能力培养情况:……(列出评价能力培养情况的具体指标)(3)情感态度:……(列出评价情感态度的具体指标)……六、课程特色与创新1. 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3)激发学生兴趣:……2. 课程创新(1)教学方法的创新:……(2)教学手段的创新:……(3)课程内容的创新:…………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2)教师考核:……2. 教学资源建设(1)教材建设:……(2)实验实训设备:……(3)网络资源:……3. 教学环境建设(1)教室设施:……(2)实验室建设:……(3)校园网络:…………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设计,本课程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教学设计模板15篇篇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和目标:三、课程大纲:四、课程设计理念:五、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六、教学内容与方法:七、评估与考核方式:篇二: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2. 技能目标:3. 情感目标:二、学习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2. 活动目的:3. 活动流程:篇三:交互式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教学媒体和资源:五、学习活动设计:六、评估与反馈:篇四:分组合作学习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分组方式与规则:四、学习任务:五、教学活动设计:六、团队合作评估与反馈:篇五: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五、问题解决评估与反馈:篇六:探究性学习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探究性学习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七: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八:多媒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九:课堂讨论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课堂讨论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一:实验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实验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二:现场调研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现场调研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三:综合实践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综合实践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四: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五: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以上是15篇教学设计模板,每篇模板针对不同的教学场景和目标进行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核心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现象或理论),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系统认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提高学科素养。
3. 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考虑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a. 知识点一:XXX(列出具体知识点,与教材章节对应)b. 知识点二:XXXc. 知识点三:XXX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知识点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与应用。
第二课时:巩固知识点一,引入知识点二,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讲解知识点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总结前三课时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a. 教材章节一:涵盖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探索自然的奥秘》)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增强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三、课程对象(例如: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四、课程时长(例如:一学期,每周一课时)五、课程内容1. 自然基础知识- 介绍自然界的组成、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
- 讲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
2. 自然观察与探究- 教授学生观察自然的方法和技巧。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植物、动物、气象等。
3. 环保教育- 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活动。
4. 自然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用绘画、摄影、手工等方式表现自然之美。
- 组织学生参加自然艺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5. 自然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徒步、野外生存、生态农业体验等活动。
- 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然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知识。
5. 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七、课程评估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进行评价。
3. 家长评价: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自然教育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 实物教具:准备植物、动物、矿物等实物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4. 校外资源:联系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九、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第1-4周):介绍自然基础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毕业课程设计大全模板
毕业课程设计大全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记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运用XX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解释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科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介绍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经典的XX学科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配合教学视频,生动展示学科知识和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课程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5. 适用专业:6. 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7. 授课学期:8. 授课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基本概念与原理(3)典型应用与案例分析(4)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按照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学时,确保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课外辅导:开展课后辅导、答疑、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动画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利用在线课程、论坛、微信等平台,实现师生互动;(3)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践考核:通过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概论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概论课程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二、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一:专业背景与历史发展1.1 专业概述1.2 专业发展历程1.3 专业现状与趋势2. 课程模块二:专业基本理论2.1 基本概念与原理2.2 理论体系与框架2.3 理论应用与发展3. 课程模块三:专业实践应用3.1 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3.2 实践技能培训与练习3.3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4. 课程模块四: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4.1 专业素养教育4.2 创新能力培养4.3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专业背景、基本理论、实践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背景、基本理论、实践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成果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同步。
2. 教学课件: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教学案例: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校本课程设计模板
校本课程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
(在此处填写课程名称)
二、课程目标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
三、教学大纲
1. 教学内容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模块或者章节划分)
2. 教学方法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
3. 教学过程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引入、阐述、实践、反馈等)
四、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目标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目标,包括但不限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对态度的取舍等)
2. 教学评价方法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考试、作业、项目、讨论等)
3. 教学评价标准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成绩分数、作业质量、项目完成度、讨论贡献等)
五、教学资源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课件、实践材料、参考文献等)
六、教学负责人及教师
1. 教学负责人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教学负责人,包括但不限于院系领导、课程负责人等)2. 教师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教师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等)
七、实施方案
1. 实施时间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实施时间,包括但不限于开课时间、考试时间等)
2. 实施地点
(在此处列出该课程的实施地点,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实验室等)
3. 实施流程
(在此处描述该课程的实施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教学安排、考试安排等)八、总结与反思
(在此处总结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课程设计篇一1 网络课程特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
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幼儿园班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XXX班本课程》二、课程背景1. 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设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
2.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XXX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XXX领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XXX领域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4. 社会适应目标:提高幼儿在XXX领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
四、课程内容1. 课程主题: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设定多个主题,如:XXX探索、XXX游戏、XXX故事等。
2. 课程内容:围绕主题,设置相应的课程活动,如:观察、实验、游戏、手工、绘画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环节。
(1)准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准备教学材料、环境布置等。
(2)实施: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课程活动,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
(3)总结:教师对课程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
2. 评价内容:关注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进步。
3. 评价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七、课程保障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XXX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2.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3. 家园合作: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在XXX领域的成长。
4. 环境创设:创设有利于XXX领域学习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八、课程实施时间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实施时间,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
教案设计_万能模板
教案设计_万能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XX学科知识。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设计为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学校,XX科教师,具备相关教学经验及学科背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XX概念/技能。
- 学生能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在XX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等综合能力。
- 学生学会使用参考资料,培养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XX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XX概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 XX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XX学科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2、教学难点- XX概念/技能的内化与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时,XX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XX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视频或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 设计一个简短的热身活动,如头脑风暴或快速问答,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采用清晰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地讲解新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关键概念。
- 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
- 安排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组内合作,共同完成。
平台创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1. 课程来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行业需求以及学生特点,设计本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目标】,培养【核心素养】。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1)模块一:【模块一名称】(2)模块二:【模块二名称】(3)模块三:【模块三名称】2. 课程内容(1)模块一:【模块一具体内容】(2)模块二:【模块二具体内容】(3)模块三:【模块三具体内容】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及学习内容。
2. 讲授:讲解【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沟通能力。
6.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
3. 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实际案例:收集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八、课程实施1. 教学时间: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 教学地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确保教学环境。
3. 教师配备:根据课程需要,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4. 教学工具:准备必要的教学工具,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财经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简要介绍开设本课程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以及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程名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模块一:【课程名称】基础理论(2)模块二:【课程名称】应用与实践(3)模块三:【课程名称】案例分析(4)模块四:【课程名称】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2)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3)实践平台: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报告: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撰写实践报告。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的能力。
(3)素质提升: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的素质。
六、教学资源与保障1. 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参考书籍: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课程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如下:1.教材章节:第一章《课程理论基础》2.教学内容:–课程概念与类型–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教学方法本章节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课程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2.参考书:《课程论》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课程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章节,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2.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的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地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等。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本章节差异化教学如下: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评估方式:采用差异化的评估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生活方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一: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 饮食卫生与健康- 个人卫生与清洁2. 课程模块二:生活技能- 穿衣搭配技巧- 饮食制作与烹饪- 家务劳动与清洁3. 课程模块三:生活态度与习惯- 时间管理-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调适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生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活技能。
5.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生活状态。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 饮食卫生与健康2. 第3-4周:生活技能- 穿衣搭配技巧- 饮食制作与烹饪3. 第5-6周:生活态度与习惯- 时间管理-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4. 第7-8周:综合实践与总结- 学生自主完成生活技能展示- 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4.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5.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的模板说明本工程是川东某高等级公路的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线路部分:其中包括了路线设计,含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第二部分为路基设计,主要是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特殊横断面设计,其中主要集中进行路面、路基排水设计、简单的边坡支护处理与景观处理;第三部分是路面设计,进行的是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并进行方案比选。
设计重点为路面设计,根据日交通量、增长率及高速公路相应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选择控制指标,初拟路面结构层,再通过结构计算,验算控制指标,如果指标不满足要求,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所有要求为止。
设计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
第1章交通分析及道路几何设计一、交通量预测按交通量调查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0.4,以20年作为预测年限。
由给定“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得设计交通量(辆/日)。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0.3、2.0.5,拟定公路等级、车道数,选择设计车速。
二、路线设计1)纵坡设计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表3.0.16、3.0.17-1、2,定控制点路基面高程。
2)路基宽度根据公路等级、设计车速、车道数等,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表3.0.11,确定公路路基宽度控制指标;查表 3.0.4、3.0.5,定路面宽度,其中,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见上述各表。
由此,可以得到车道的一般及最小宽度。
注意: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内需设路缘带。
最后绘路基路面断面示意图。
2 路拱坡度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0.5得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注意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
3路基边坡坡度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H<6m(H—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按1:1.5设计,当H≥6M时,路基边坡按1:2设计。
5 边沟设计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4.2.3得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宜采用1:2~1:3,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边沟具体设计需绘图。
三、路基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在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完成后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逐桩绘制横断面地面线,各桩号在图纸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比例一般为1:200。
2逐桩标注相应中桩的填(T)或挖(W)高度、路基宽度、超高(h c)和加宽(B j)的数值。
3用三角板(也可用“帽子板”)逐桩绘出路基横断面设计线,通常用左右路肩边缘连线代替路面的路拱横坡线,然后在按边坡坡度绘出边坡线,与地面线相交得坡脚点(路堤)或坡顶点(路堑)。
4有超高时,应按旋转方式绘出有超高横坡度的路肩边缘连线;有加宽时,按加宽后的路基宽度绘制左右路肩边缘的连线;两者都存在时,按上述方法同时考虑超高、加宽绘出横断面设计线。
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跃水井和急流槽,各类地段排水沟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
边沟横断面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为1:1~1:1.5,高速公路的边沟的深度不应小于0.6m,边沟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5%,边沟可采用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高速公路当采用M7.5的砂浆强度,边沟长度不宜超过500m,截水沟横断面可采用梯形,边坡视土质而定,一般采用1:10~1:1.5,深度及宽度不宜小于0.5m,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水流通过陡坡地段时可设置跌水等或急流槽,应采用浆砌片石或水拧混凝土预制块砌筑,边墙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其横断面形式为矩形,槽底应做成粗糙面,厚度为0.2~0.4m,混凝土为0.1~0.3m,跃水的台阶高度可采用0.3~0.6m,台面坡度应为2%~3%,急流槽以纵坡不宜陡于1:1.5,急流槽过长时应分段修筑,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0m。
2、路面排水设计本公路的路面排水主要采用路肩排水措施,主要由拦水带、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沟组成以及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组成。
1)路肩排水设施的纵坡应与路面的纵坡一致,当路面纵坡小于0.3%时,可采用横向分散排水方式将路面水排出路基,但路基填方边坡应进行防护。
路堤边坡较高,采用横向分散排水不经济时,应采用纵向集中排水方式,在硬路肩边缘设置排水带,并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
拦水带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沥青混凝土筑成,拦水带高出路肩12cm,顶宽8~10cm。
急流槽的设置距按路肩排水的容许容量计算确定以20m~50m为宜,急流槽可设置在凹形曲线底部及构造物附近,并考虑到地形、边坡状态及其它排水设施的联接。
2)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由纵向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
在设置超高路段,路面水由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排出,在干旱少雨地区,采用凸形中央分隔带,可设开口明槽,雨水流向下半幅路面排出,开口明槽可采用封闭式,横断面尺寸为高×宽=15cm×20cm,间距宜为3~5m。
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沟(管)与横向排水管联接时可采用集水井的形式,横向排水管直径一般采用20~60cm水泥混凝土管成塑料排水管,管底纵坡不应小于1%,出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设置超高段的中央分隔带的排水沟可设雨水井,雨水井的设置间距应根据流量计算确定,一般为10~30m。
矩形雨水井尺寸采用长×宽×深=60cm×40cm×60cm,边墙采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相邻雨水井间用直径20~40cm的水泥混凝土管纵向联接,管底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
3%,雨水井回击雨水可直接排入桥涵或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
多雨地区的中央分隔带,表面不作封闭时,可设地下排水渗沟,排水渗沟两侧可用沥青砂、沥青土工布或粘土封闭,排水渗沟顶与路床顶面齐平,渗沟宜采用直径5cm~8cm的硬塑料管将水引致路基边坡以外。
图?、排水设施示意图第2章沥青路面设计铺面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结构组合,厚度确定及方案的经济分析和比较等。
1 设计任务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合理的路面等级,选择适合的路面类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及路面结构计算等。
2设计程序在掌握了公路沿线的野外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路面的设计工作:(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在设计年限内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单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路表设计弯沉值,容许拉应力值。
(2)确定路基回弹模量值。
(3)确定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值。
拟订几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实测或查表确定各结构层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及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于高速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底基层应验算其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应通过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以提高极限抗弯拉强度后再重新计算。
(5)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
3设计原则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铺面厚度结构设计是在结构组合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析确定确定所需的厚度,同时利用结构分析也可了解铺面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状况,从而判断结构层组合的合理性,并进行相应的了解。
1设计标准和计算图式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以下三项设计标准确定路面结构所需厚度:(1)路面结构表面在双轮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弯沉值不大于设计(容许)弯沉值;(2)沥青面层底层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该层混合料的容许拉应力;(3)半刚性基础或底基层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其计算图式如下:图、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模式2路面设计弯沉值(1)路面设计弯沉值根据公路等级,按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结合面层和基层的类型,根据下式计算确定:ld =600Ne-2.0AcAsAb式中 ld—路面设计弯沉值(1/100mm)Ne—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参见式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二级公路1.1级,三级公路1.2As—路面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1.0,沥青碎石和沥青贯入式路面1.1,沥青表面处治1.2A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1.0,柔性基层1.6N e =[]ηγγ13651)1(Nt⨯-+式中 t—设计年限(年)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η—车道系数:单车道1.0;双车道有分隔带0.5双车道无分隔0.6-0.7;四车道0.4-0.5;六车道0.3-0.4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其中,①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沥青层层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 的作用次数Ni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P=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N1N 1=35.4 121⎪⎭⎫⎝⎛∑=PPNCC ikii式中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C 1—轴载系数C1=1+1.2(m-1),m轴数C2—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②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地面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kN的各级轴载(各级车辆的前、后轴)Pi 作用次数NI,均应按下列换算成标准轴P=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NiNi=∑=⎪⎭⎫⎝⎛kiii PPNCC1821式中 C1—轴数系数C1=1+2(m-1)C2—轮组系数:双轮组1.0,单轮组18.5,四轮组0.09(2)容许拉应力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在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结构层的拉应力σm应小于或等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即:σm ≦σR容许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σR =sspK σ式中 σR —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 a )σsp —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MPA ),对沥青混凝土为15℃时的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 ;对二灰稳定类材料龄期为180d 的劈裂强度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对沥青混凝土面层:K s =0.09A g N e0.22/A c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K S =0.35N e 0.11/A c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K S =0.45N e 0.11/A c其中 A g —沥青混凝土级配系数,细粒、中粒式A g =1.0;粗粒式A g =0.9 (3)容许剪应力容许剪应力可按下式来计算vR K ττ=式中 τR —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MP a ) τ—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的剪切强度(MP a )ϕστϕστtg C tg C a d a +=+=式中 C 、φ—材料的粘结力(MP a )和内摩阻角(°)C d —材料的动载粘结力(MP a ),一般为C 的两倍 σa —破裂面上正应力(MP a )()()[]ϑσσσσσsin 213131--+=a K v —沥青混和料面层剪切结构强度系数,缓慢制动时(f=0.2)时()r ev A N K /33.015.02.0=N e —停车站或交叉口设计年限内同一位置停车的标准轴载累计次数A r —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0.85,主干路1.0,次干路1.1,支路1.2,紧急制动(f=0.5)时,K v =1.2/A r3路面厚度计算沥青铺面结构工程所需的厚度的设计,可参照下述步骤进行:(1)根据交通调查和预测数据,计算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繁重程度,确定铺面等级和面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