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合集下载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一.猜疑心理的调适所谓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

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错误的思维、个性中缺乏自信、客观的流言蜚语等。

猜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蛀虫,和谐人际关系之大忌。

怎样克服呢?首先需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当出现猜疑念头后,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

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确凿,你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如果证据不足,主观推测。

、演绎过多,甚至带有很强的想象色彩,你就该尽快否定自己的猜疑,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的过多,别把人想得过坏等等。

学会知人知己,以防止猜疑信的出现。

猜疑心有时是在相互不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认真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特点处事方法等,你就不会无端去怀疑别人。

运用“自我开脱法“。

一旦产生猜疑心时,就暗示自己:人生在世,哪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使自己从人生中得到解脱。

此外,还要注意不听信流言。

二.孤独心理的引导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校园中,然而不免有时也会产生孤独与寂寞之感。

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它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

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然有表面接触,但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们。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发展变化和性成熟,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自我分析水平也不断提高;情绪不稳定和易于兴奋,逻辑思维的新发展等等特征,青年正处于人的生命发展全程中的半成熟时期,处在像是孩子又不是孩子,像是成年人又不是成年人的发展阶段。

青年人往往自以为很成熟,但社会和成年人却仍旧把他们看作是孩子。

这样,青年们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社会和成人所了解,因而常常有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患有孤独心理的大学生,一般对投身的事业缺乏炽热感情。

怎样解决呢?建立自信心。

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愿意从事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事。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是一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仅是学业的开始,也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还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交际能力不足: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接触社会,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社会的人际交往会变得更加频繁,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过去的生活阅历较少,社交能力不够成熟,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和应对能力。

2.沟通不畅:大学生中很多人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面对人际冲突:大学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际冲突,尤其是在宿舍、实验室等需要长时间共同生活的地方。

4.自我中心: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关注过多,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导致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二、对策建议1.提升交际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主动结识新朋友,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面对陌生人时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加强沟通训练:大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与人交流、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沟通技巧。

3.学习解决冲突: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人际冲突,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掌握处理冲突的技巧,避免冲突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4.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关心他人的意识,多为他人考虑,从而改变过于自我中心的态度,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5.寻求帮助: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困扰,大学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向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咨询,通过倾诉和指导帮助自己解决困扰。

6.培养团队意识:在大学里,大学生往往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学习、合作生活,因此培养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人际交往时,可能会遇到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来自于个人的内在因素,如自卑、社交恐惧症等,也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同龄人的逐渐增多和社交压力的增加等。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方法。

1. 自卑情绪自卑情绪是指自己在心理上感觉比其他人差。

这种情绪经常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面对自己认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时候。

自卑情绪的表现可能是羞涩、紧张、退缩等。

在人际交往中,自卑情绪会让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也会影响到与别人交流的效果。

调试方法:(1)积极掌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我价值感。

(2)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做好事情。

(3)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害怕自己的观点不被人接受。

2.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指害怕面对社交场合而产生的情感障碍。

当代大学生面对人际交往时,可能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在面对陌生人或重要场合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紧张甚至惊慌失措。

(1)从小场合开始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逐步扩大交际范围。

(2)学会与他人交流时关注对方的兴趣和需要,而不是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

(3)使用松弛和冥想技术来减轻自己的紧张情绪。

3. 沉迷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但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也可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当代大学生可能会过于依赖社交媒体,减少与现实中的人交往,导致交往技能的下降。

(1)合理规划时间,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更多地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多认识人。

(2)减少社交媒体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以便放松自己并与他人交往。

(3)合理地利用社交媒体,以扩大人际关系和掌握社交信息为目的适当进行社交。

4. 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的心理状态。

这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让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或他人产生过高的期望,导致朋友关系的破裂或交往效果的下降。

(1)转移注意力,把重点放在与他人交流,好好享受人际交往所带来的乐趣。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但在交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下面是WTT 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篇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但在交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克服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已,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

其二,是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满意、喜爱、快乐、自豪等;另一种是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愤怒、恐惧、厌恶、嫉妒、自卑等。

大学生人际关系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精品文档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精品文档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一)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不与谐1、理想与现实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有大学生发现现实中大学并非自己想象得那么完美;有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左右,上了并非自己所愿大学。

导致他们对学校一切不满,这个陌生又不满环境使他们心理失衡,致使他们不愿与同学交往。

2、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

一方面,大学新生离开了家乡、父母、朋友,面对新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与恋旧感;另一方面,同学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处世风格、个性脾气。

并且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人际交住中,难免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与谐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关心体贴有余,培养锻炼不足,导致子女对父母、家庭依赖性较大。

父母长辈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一些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分享与合作坏习惯,一旦进入高校,远离父母,他们各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很不利于他们人际关系形成与培养。

(三)毕业班大学生人际关系不与谐研究表明毕业生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些毕业生在回顾几年大学生活时,往往觉得收获不多。

自我评价较低,容易产生失落感。

2 临近毕业时,同学之间依依惜别导致情感失落;同时严峻就业形势,给众多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精神压力,引发出自卑、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

此外还有少部分毕业生,平时就有积怨,临近毕业时一下发泄出来,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四)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与谐一部分贫困生,他们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经济拮据而自卑、痛苦,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应付方式。

有贫困大学生总是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怀疑对方在恶意中伤自己,固而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进行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贫困大学生经济上不独立与消费欲望、消费需求之间产生尖锐矛盾,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一个重要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调适1.害羞的心理调适具备害羞心理的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到自身不正常的心理问题。

对于害羞心理障碍治疗应当以心理治疗为主,可以采用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并且结合了有效的社交与技能训练来消除和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增强自信,多去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避免和预防害羞心理的产生。

2.自卑的心理校正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到自卑心理,逐步形成出正确的自我认识。

当大学生因人际交往的不利而陷入自卑时,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倾诉、听音乐等方法来摆脱不良的心境。

因为这一种方式一方面发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绪,同时也或多或少增加自身人际交往的机会,无形之中培养了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校的大学生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只有这样,克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卑心理的各种措施才能够得以畅通无阻,发挥出最大作用。

3.戒备的心理调试大学生应当对于戒备心理存在着正确认识,不需要顾虑重重,产生交往恐惧。

应当培养自信心,只有充满了信心地去与人交往,才不会对于交往充满了恐惧。

当大学生发现自身出现了不适当的心理戒备时,要迅速地克制自我,要告诉自己,无端怀疑是不合适的,会给自身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大学生在有一些时间需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暴露,消除自身封闭心理,坦诚地同交往对象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秘密,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也能够使得自身的心理戒备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缓解。

4.寂寞的心理校正大学生需要克服其孤独心理,首先就要做到开放自我,多与外界进行交流,以诚相待。

其次,要大胆的交往不怕挫折,善于在交往的挫折中、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其交往能力。

再次,大学生需要加强并培养自身的爱好与兴趣,有了爱好便有了追求,也就不会感受到孤独。

最后,大学生应当尽量去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绪,由于自卑导致的孤独状态,就像作茧自缚,不冲破这一层茧,就很难走出孤独。

此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见问题除了轻松心理、妒忌心理等。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有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到我们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应对方法。

一、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使得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不安和害怕。

这种焦虑可能源于担心他人的评价、对自己外貌和能力的负面看法,以及与他人交往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

应对方法:1. 接受自己:要明白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不必完美无瑕才能被他人接受和欣赏。

2. 积极思考: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上,而非过度关注自身表现。

3. 小步前进:从小事做起,逐渐参与一些人际交往的活动,如加入兴趣小组或参加社交聚会,逐渐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4. 寻求支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表现为对他人过度依赖和无法自主决策的心理障碍。

这种人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产生怀疑,需要他人的支持和指导才能做出决策。

应对方法:1. 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

2. 学会决策:逐渐尝试自主做出一些小的决策,从而增加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 寻求平衡:在人际关系中找到依赖和独立之间的平衡,学会在合适的时候请求他人的帮助,同时也要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4. 加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积极寻求实现它们的方法。

三、恐惧感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惧怕受到伤害、被拒绝或被忽视而感到害怕。

应对方法:1. 分析恐惧的原因:了解恐惧的根源,找出导致恐惧感的具体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 逐渐面对恐惧:逐步挑战自己面对恐惧的情境,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减轻恐惧感。

3. 寻求支持:寻求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支持系统,并在需要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4. 学会放松: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肌肉,来减轻焦虑和恐惧。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三)促进 Nhomakorabea的身心健康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能为别人所接受、理解,也能用信任、 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他们不为一时的冲动所驱使, 不为暂时的困难而焦虑;虽怒而不失态,虽悲而不自毁,他们 的心境始终是豁达、开朗、稳定和乐观的,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相反一个人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紧张,喜怒哀乐 等情感无处交流,日久天长,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影响 身心健康,导致心理失调,甚至危害身体。
(四)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 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的关系, 即在一定社会关系制约下,人与人之间在交流、联系、活动中形成的心 理距离和心理关系。
认知
情感
行为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一)实现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功能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人们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彼 此交流思想、知识、经验、情感等,这一切都是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就是 一个不断输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一天中除了睡 眠外的时间中,大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着相互间的交往与信息的交流。 很多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递。
同学交往的作用可分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通过 同学间的交往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 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从消极方面来看,同学交往不当也容易产生消 极的群体行为和从众行为,也有的大学生只热衷于人际交往而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 习,导致交往行为的消极性。大学生应努力发扬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 用的产生。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摘要: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70%的时间用来进行人际交往,人类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获得友谊,获得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他们越来越功利化,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歧变,从而导致了各种不良心理。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功利化心理失衡1大学生不良心理常见类型及原因1.1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是个体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偏低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

自卑表现之一是敏感多疑,过分看重别人对待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不经意的批评或夸奖会胡乱猜测,导致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

长期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验,内心失衡,又走不出这种阴影,缺少应对能力,因此遇到事情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处理,比如打架、自残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心理的形成除了自我认知的因素外,还受家庭经济、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类型人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容易反省自己的短处,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加重自卑感,进入恶性循环。

1.2异性交往中的困惑在大学,除了正常的恋爱关系,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进行男女生之间的沟通,怕遭非议,而不愿与异性交流交往。

这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希望与异性交往,但是走不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而感到痛苦。

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除了男女生在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不同,陈旧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害怕他们早恋影响学习,盲目地反对男女同学的交往。

这种好奇和外界环境的阻碍的矛盾性,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性别的敏感性。

1.3社交恐惧心理社交恐惧心理是人在社交活动中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不对,或者自己的个性缺陷等原因,致使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的情感反应,比如见到生人时脸红、说话紧张。

因此经常感到苦恼,害怕与人接触,自己封闭自己,常常陷入焦虑、痛苦之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证 。 而不 良 的人 际交 往 , 会 妨 碍 大 学 生 的 身 心 正 常发 展 , 致 各 种 消 极 的 心 理 后 果 。 目前 , 部 分 大 学 生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产 生 了 则 导 一
种 种 心 理 障碍 , 要 有 认 知 障 碍 、 感 障 碍 、 主 情 人格 障碍 等 , 学 生 可 以通 过 掌 握 一 系 列 心 理 策 略 克 服 人 际 交 往 中 的 心 理 障 碍 , 而 大 从
达 到进 行 正 确 人 际 交 往 , 立 和 谐 人 际关 系 的 目的 。 建
关 键词 : 学 生 ; 际 交 往 ; 理 障 碍 ; 略 大 人 心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8 B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5 7 ( 0 O 0 —0 0 0 17 3 9 2 1 ) 2 i 1— 2
时期是每个学生从小的向往, 他们向往大学的自由、 向往大 学的浪漫、 向往大学的竞争。但是当自己真的进入大学之后
才发现以前所有的向往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 有些人可以 轻而易举地得到, 而有些即使花了四年的时间也是一无所 获, 得到的是因为他敢说、 敢做、 敢去表现自己, 得不到的是
参考集体活动 。


大 学 生 的 状 态
二 、 学 生 缺 乏 对 人 际 交 往 性 质 和 作 用 大 的 正 确 认 知
( ) 一 人是 一切 社会 关 系的总 和
大学生经历 了小学生 的天 真无邪 、 中学生 的青春 叛逆 ,
进人大学之后, 有的可能叱咤风云、 有的就可能默默无闻, 这 些差异都和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和个性有很大的联系。大学
置身于社会关系的人际关系是维护社会关系的必要条 件, 也是人们愉快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可是个别大学生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人际理想失落进入大学后,拥有了许多自由的空间,他们带着强烈的交往欲望,带着对友谊的美好憧憬来结交朋友,相处时间一长,发现了朋友身上的一些缺点、毛病,有的大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他人,但结果通常是失败的;有的大学生因此疏远朋友,把友谊停留在表面。

有些大学生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打击,就容易引起强烈的失落感,时间久了就导致了交往恐惧,拒绝与他人沟通,自我封闭,从而远离整个集体,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功利性的不正当交往物质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所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更注重物质条件,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交往很容易忽视弱势群体.一些家庭比较困难、又有些内向的学生,往往被人忽视.在这种功利性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卑心理。

个别学生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

寝室交往危机在寝室中,几个同学朝夕相处,他们相处基本都比较融洽,但时间长了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摩擦,如果寝室关系处理不好,对于一些人来说就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如果一个寝室里只有一两个人被孤立,那么,这一两个人自然就会有被冷落、忽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憎恨他人、悲观厌世或打击报复等不良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

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像马加爵事件就是个典型。

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极不和谐的情况。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大学里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大学生在家里父母总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人际交往是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生活的必备条件。

当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其克服的方法,诣在使大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完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自卑;害羞;猜疑;恐惧;嫉妒一、大学生交往的自卑心理(一)自卑的表现及成因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轻视自我、对自己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点:①对自身的生理条件感到不满意,如认为自己的身高、容貌、体态等不如他人,或患有疾病,或存在生理缺陷等。

②感觉自己的社会条件不如他人,如家庭条件不好、生活条件不宽裕、来自农村、不善言辞等。

③好胜心受到挫折,如学习上的失败、集体活动中的失败等。

④与其心理认识与自我评价有关,怀有自卑感的人在内心深处总是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评价自己。

(二)改善自卑心理的方法自卑来源于对自我的过低估计,在内心深处缺乏自信心。

自卑者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有自卑心理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消除因自己的长相、身材、语言、家庭条件的弱势带来的“我不如他人”的消极暗示,有意识地多想自己的长处,给自己打气、鼓励。

②不要凡事追求十全十美,你的行动只要有所收获,就应当感到高兴。

③要多用与人交往成功的喜悦来鼓励自己,常对自己说:我能行!二、大学生交往的害羞心理(一)害羞的表现及成因羞怯心理的产生大致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

具体来说,大学生产生害羞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的人易害羞。

他们说话是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紧张、脸红吗,不敢与生人对视。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1.大学生不敢交往。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活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

有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反应强烈,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作用,在与他人交往是显得特别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他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他人说话,不敢表现自己,严重的可导致社交恐惧症。

2.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人交往。

有的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后,发现自己不如在高中时那么出类拔萃了,形成因嫉妒与自卑心理造成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缺少人际交往间必要的信任与理解,人际交往平淡,缺乏与同学基本的合作精神,甚至视同学生为敌手;有的同学集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有的同学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但又热别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独往独来,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

3.不善于交往。

有些大学生不善于了解和掌握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心存感激也不会讲出[3]。

有的是认知的偏见产生理解障碍,不注意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不注意沟通方式,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

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别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等,这些表现都有损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4.大学生不懂交往、缺乏技巧。

同学们进入高校以后,新生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欲望,但又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很困难,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差,有的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关心自己,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在交往中有些大学生表现出羞涩、胆怯、自卑、孤独、嫉妒、恐惧等等,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渴望交往但交往方法欠佳,交往能力有限,个性缺陷或交往心理障碍等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导致交往失败。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才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的关键原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1.恐惧心理。

调研资料的分析还说明,不少同学对人际交往有恐惧感,或者觉得自己不善交际举止无措,或者觉得人心如潭高深莫测,更有少数同学觉得人心险恶不得不防。

在人之本性的善恶问题有恐惧心理的人不是不愿与人交往,而是不敢与人交往,心中跃跃欲试,行动上却畏首畏尾,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2.封闭心理。

大学生中有封闭心理的不乏人在,他们喜欢流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沉思默想,他们囿于“人性是自私”的判断避开群体独往独来,他们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孤芳自赏,他们宁愿把喜怒哀乐都自己扛也不愿与人交流与人分享。

3.冷漠心理。

一部分同学很少关心他人冷暖,也不屑于集体事务,不关注公益事业,对一切都抱着“冷眼观看、保持距离”的态度。

4.嫉恨心理。

嫉恨在部分同学的心中有滋长的土壤。

嫉恨心理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害的一种心理,它容易降低人的理智使人处在情绪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有偏激、冲动、暴怒等过激行为,从而恶化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既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又有着许多心理障碍,他们渴望交往,渴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己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他们在面对交往时又显得力不从心,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障碍。

探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对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有所帮助。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一)客观因素首先,家庭因素。

在校的大学生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甚至是溺爱,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爱、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

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长时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无法体味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自卑、自闭、抑或是过分自尊等消极性格。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调适PPT模板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调适PPT模板

① 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② 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 任。 ③ 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猜疑心理及其调适
01 02
03 04
改变认知思维方式 调控不良情绪 培养自信心 学会识别人
闭锁心理及其调适
闭锁心理是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自觉或不自觉 地封闭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轻易外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甚至把自己与别人隔绝起来的心理现象。大 学生产生闭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性格方面 的原因,也有挫折经历、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与学校 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原因。
间接经验是指在看到或听 到别人失败的社交经历后,内 心留有负面的印象,同时联想 到自身的社交,内心产生痛 苦、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体 验。
恐惧心理及其调适
01 02
03 04
寻找恐惧产生的真正原因 改变个性中的不良气质因素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对自己进行系统脱敏
自卑心理及其调适
自卑就是对自己评价过低。它来源于对自 己的不正确认识和估计,过分地注意自己的短处 而对自己的长处缺乏足够的认知,进而产生自惭 形秽之感。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 体心理上的消极对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 有着不同程度的主客观方面的缺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恐惧心理及其调适
社交恐惧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 中受到挫折之后,试图避免再次遭受 交往挫折而产生的一种防护性心理, 是大学生在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社交障 碍。社交恐惧产生于经验,这种经验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二是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指大学生在人 际交往中,所遭遇的人际交往 方面的挫折,对其内心形成一 种打击并产生一种不愉快的体 验而形成紧张、恐惧、敏感的 情绪体验。
3.综合矫治,因人而异
培养对生活和人生的热 爱是改变冷漠孤僻性格的主 要方法。要有意识地挖掘生 活中美好的事物,发现那些 感人的真爱,要求自己尽量 以热情的方式待人,逐步放 开自己的心灵。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调适策略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调适策略

阅读材料2:仰巴脚效应
心理学家阿龙森等人(1978)的经典研究: 请被试根据主观感觉评价对录像中被访者喜欢的 程度。被访者是大学生,访谈的内容是一样的, 分四种情形:第一位被访者才能杰出,完美无缺; 第二位被访者与第一位大同小异,只是有点紧张 打翻了咖啡杯;第三位被访者表现平平;第四位 被访者与第三位基本相似,又象第二位那样打翻 了咖啡杯。结果发现:大家最喜欢才能出众而且 犯错误的人,其次是才能出众完美无缺的人,最 不喜欢才能平庸而又犯错误的人。
活动1:
故事1、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 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 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标 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都被涂 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 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 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 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 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赞 美的标记。
• 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 SOLER模式
• S(Squarely)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 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Lean)表示“身体微微前倾”;
E(Eye)表示“目光接触”; R(Relaxed)表示“放松”
(二)人格障碍
• 1、自卑心理(psychological inferiority) • 2、多疑心理 • 3、孤独心理(psychological solitude) • 4、自负心理 • 5、嫉妒心理(psychological jealousy) • 6、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 inversion)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第一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

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

其实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一个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人,为此我还去看过学校的心理医生。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表面上看着好像过得很潇洒,但我发现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像以前一位大师所说的“小丑总是一面微笑着,一面却在流泪”,我想我们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小丑吧。

一下是我在自己还有我周围的朋友同学中发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我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在我看来,人际交往危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使她成为一个性格很古怪和孤僻的人,她平时都是很少说话,而且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和傻笑,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很怪。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自我调节:产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个巨大的困难,我们就要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

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二.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危机: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探讨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探讨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探讨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不愉快的情况时,可能会体验到一些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恐惧、自卑等等。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还会妨碍我们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那么,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自我我们要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障碍可能来自于自身的情感、性格、价值观等方面。

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交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避免冲突与误解的产生。

二、提高自信自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缺乏自信会导致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得紧张、胆怯、不自在等。

我们应该尝试培养自信的心态,比如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与能给自己带来积极体验的人相处,鼓励自己多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从而逐渐提升自信。

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在多方面的基础上,其中包括一个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发展自己的价值观,以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关系。

四、发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有一些难以表达的情感,比如害怕、不安、疑惑等。

如果我们始终将这些情感埋在心里不予表达,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

我们需要学习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说话、写作、音乐、艺术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维系与他人的关系。

五、改变消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我们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条件。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那些阻碍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心态,比如放弃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学会接受自己的过错、不再妄想取悦他人等。

这些积极的想法和态度会对我们帮助很大,让我们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之,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技能。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

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

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

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

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

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

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

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

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
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

与同伴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大发脾气。

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处于心理防卫而疏远。

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

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

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爱则无朋,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

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

这样从心理上与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

人格的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

而相同性格类型的人(同是内向性格或同是外向性格)也很难相处融洽。

二、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要注意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

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

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

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

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

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

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喧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

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

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

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

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

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

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

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

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

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

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

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

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

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

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

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

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5.热情。

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

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