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

合集下载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题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题

两次鸦⽚战争练习题两次鸦⽚战争练习题1、1839年3⽉,到达⼴州。

他派⼈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百多万⽄。

6⽉3⽇,他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在当众销毁。

2、关于鸦⽚战争,⾼中历史教材认为,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战争发⽣于道光⼆⼗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意在说明()A. 应对鸦⽚战争进⾏辩证分析B. 鸦⽚战争是清史的⼀部分是错误的C. 应从不同⾓度看待历史事件D. 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3、把鸦⽚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社会性质发⽣了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盾发⽣了变化C. 中国⾰命性质发⽣了变化D. 中国⼈民⾰命任务发⽣了变化4、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根本⽬的是()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的损失B.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贸易合法化C.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业原料D. 显⽰英国国⼒的强盛5、如图为英国向中国输⼊鸦⽚激增表。

英国向中国⾛私鸦⽚的直接原因是()A.换取中国商品B.制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C.扭转贸易逆差D.打破清朝“锁国”政策6、近代中国是⼀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为规范都发⽣很⼤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战争时期的国⼈对外并⾮如此,试从⼼理接受⾓度判断⼈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的是()A.开放五⼝通商B.割⾹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7、下列有关鸦⽚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鸦⽚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鸦⽚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C.鸦⽚战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场战争D.邓世昌是鸦⽚战争中的民族英雄8、鸦⽚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下⾯的()A. 林则徐虎门销烟B. 英国舰队开到⼴东海⾯C. 英军占领⾹港岛D.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的⼯业原料9、清政府在鸦⽚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C.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10、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内容的是()A. 割⾹港岛给英国B. 赔款2100万元C. 开放⼴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岸D. 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英国须同中国商定11、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

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作为天津人,我们应当了解天津租界的历史。

这次我将调查关于天津租界的趣味历史知识。

调查人员:周清润调查时间:2013.11.24调查方法:上网搜集材料调查结果:(一)天津租界开辟较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先在中国攫取租界。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

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

”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2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

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

12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个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

1861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

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

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

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1862年或稍后,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

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

1895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

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当地的商务。

天津租界 宗教建筑

天津租界 宗教建筑

原麦加利银行
第三阶段,1930年-1945年时 期呈现出摩登建筑时期的风格。 1930年以后受欧美摩登运动的影响, 建筑师逐渐抛弃了古典式折衷的设 计手法,代之以简洁、自由、富有 体积感与雕塑感的摩登设计手法。 这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利华大楼、 渤海大楼、中国大戏院。 目前,关于天津租界建筑的研 究已经引起建筑界广泛的关注。
俄国东正教教堂
东正教堂特有的拜占庭建筑风格。厚门高窗,上为拱形,室 内壁上绘有油画。上层有钟楼。群众称之为“喇嘛台”。

拜占庭式建筑对欧洲建筑 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 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 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 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 制,充满了结构的美感。 建筑内常常大量采用镶嵌 画,即使用陶片、贝类、 碎石等嵌于墙壁、地面或 室內屋顶,构成图画或图 案。因为拜占庭式建筑门 窗通常狹小,室內光线甚 暗,如用镶嵌画作為装饰, 可藉贝类、碎石、陶片等 的反光,增加室內亮度, 又因多用鲜艳色彩,室內 可因各种色彩光线之反射, 产生一种神秘及多彩的宗 教气氛。
天津租界区 ——宗教建筑
盛楠 1208031021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 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 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 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 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 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 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 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第二阶段,1919年-1930年时期的建筑呈现出古典主义、折衷主 义时期的风格。1919年前后,北洋军阀、西方列强趁机加强在天津的 实力。大型银行、洋行、商场、旅馆及娱乐建筑、高级花园住宅随之 相继出现。大部分银行集中在英、法租界的中街上,采用西洋古典柱 式形式,如建于1924年的英国麦加利银行,立面是两层高的爱奥尼克 柱式,具有古典主义风格。商业旅馆建筑集中在法租界劝业场一带, 采用较多的折衷主义手法,如劝业场是古典复兴式的檐口及装饰,但 门窗式样却比较活泼。

第七部分 天津地名掌故

第七部分    天津地名掌故

第七部分天津地名掌故一、天津的沽人们常把天津称为“津沽”、“沽水”、“沽上”等,天津以沽为名的地方有几十个,号称“七十二沽”。

沽实际指的是河曲凸岸方向的滩地。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河道纵横,海河支流多,河道本身短而曲折。

据说19世纪时,海河河道曲折率达到1.8,以至于河身成螺旋状,河曲十分发达,这样称“沽”的地方就特别多。

如:贾家沽、大直沽、小直沽、三汊沽、东沽、西沽、丁字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治、大沽、东泥沽、中泥沽、西泥沽、赦家沽、邓善沽、四里沽、盘沽、桃源沽、草头沽、塘沽等。

虽然后来海河的支流曾决口改道,近代部分河道经过人工裁弯取直,使许多"沽"远离河道,但是人们仍习惯地把这些地方称为“沽”。

二、官银号指今天津东北角一带。

顾名思义,官银号是清政府官方设立的金融机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各国纷纷在天津设立银行,使天津物资损耗,金融紊乱。

国内原有的钱庄银号逐渐萎缩。

为了恢复国内金融的元气,清政府于1902年在天津成立了直隶官银号,位臵就在东北角。

该银号一面发行银元钞票,十足兑现,一面经营本省金库,融通行政经费。

到了1913年,北洋政府就其遗址照银行条例组织成立了直隶省银行,成为筹集军费的机构。

1928年直隶省银行关闭。

后来国民党政府在该址建立了河北省银行,官银号的地名却一直沿传至今。

三、大红桥位于河北区北营门外大街北口与北河口之间,北运河和子牙河将要汇合的地方。

大红桥原是一座木制拱桥,在今天的大红桥以东。

1888年改建为铁桥,桥长约40米,形状如彩虹,故又称“虹桥”。

由于桥的坡度很陡,桥两头看不到对面的人。

1924年,因桥身年久失修,洪水冲刷过甚而倒塌。

桥塌之后,人们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浮桥以维持交通。

到了1936年才重修了新的大红桥。

大红桥位于繁华的市区,附近是我市通往冀中的重要内河码头,因此在天津很有名。

至今当地的行政区名还是以该桥命名的。

海光寺位于天津南门外大街与多伦道西口相交的地方。

天津景点的介绍

天津景点的介绍

天津景点的介绍
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它高110米,
直径20米,是由两个巨大的平行四边形共同组成的摩天轮。

晚上,可以看见周围的高楼大厦和美丽的夜景。

天后宫
天津之庙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

庙内供奉着妈祖像。

天后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至雍正七年(1729年)完成,前后历时六十年。

后因历代修葺和修缮,天后宫规模越来越大。

”天后宫主体建筑
有山门、主殿、戏楼、配殿、钟鼓楼等,东西两侧有厢房和耳房。

主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歇山顶。

殿内供奉着天后圣母像。

戏楼与主殿之间的过厅里有一座汉白玉石雕刻的八仙过海石雕,它是在清末民初时雕刻的。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是天津最具特色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天津最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和商业街之一。

—— 1 —1 —。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题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题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题1、1839年3月,到达广州。

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他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当众销毁。

2、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意在说明()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 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 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3、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D. 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B.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C.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D. 显示英国国力的强盛5、如图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表。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A.换取中国商品B.制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C.扭转贸易逆差D.打破清朝“锁国”政策6、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A.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7、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C.鸦片战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战争D.邓世昌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下面的()A. 林则徐虎门销烟B. 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C. 英军占领香港岛D.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C.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力10、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内容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赔款2100万元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英国须同中国商定11、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天津大悲禅院—座百年古刹,三位知名高僧

天津大悲禅院—座百年古刹,三位知名高僧

城市地标TianjinDabei Buddhist Temple 天瞅悲禅院一座百年古刹,三mn名高僧文/图+康蚂作为津门的地标 之一,天津大悲禅院 在历史上经历了数次 重建、扩建,才形成 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十 方丛林。

让我们深入 大悲禅院,探寻这座 古刹的前世今生,以 及三位高僧大德与禅 院的因与缘……左右页圉:大悲禅院山门两侧有石狮一对,山门上各挂三块汉白玉 石匾额,正门为己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寺时题写的"真如 觉场",意为随缘不变觉悟道场.东门为"草堂社",西门为"大 胜寺”。

1872年李鸿章曾来到大悲院,认为"大悲"不吉祥,故改 名"大胜寺”.时光更迭.展钟暮鼓的大悲禅院渐渐成为了天津香 火最盛的佛家禅院°大悲禅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是天津现 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

据 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大悲院记》载:“禅人世高,结茅天津之衢,夏以水,冬以茗果,施往来行人。

而予友曹君,实司武备兹土,捐俸钱,继之程工JE 材,筑室三楹,题曰’大悲禅院'。

”世高是个出家人,在浙江宁波天童寺修行,云 游至天津城北门外一个叫"窑洼”的地方,行中有 些疲惫,坐在路边休憩。

他发现此地四面开阔,树木茂盛,绿草繁花,水鸟翩翩,是修建道场的最佳地 点,便在此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茅草屋,题曰"退居草 堂”。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前后,年久失修的退居草堂即将坍塌,时任天津守备之职的曹斌,捐出了自己的俸银,并亲自备料、监工,盖起了一座面阔三间的 殿堂,取名“大悲禅院"。

院内供奉有柏木雕制的千手观音像,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生救苦,故得名大悲禅院。

以后的岁月里,大悲禅院经历了数次重 建、扩建,愈来愈辉煌壮观。

战火中,傑虚法师重建禅林1900年,八国联军祸乱天津,炮台和驻军营盘首当其冲,受到毁灭性打击。

天津旅游攻略 参观宗教建筑 感受宗教之美

天津旅游攻略 参观宗教建筑 感受宗教之美

天津旅游攻略参观宗教建筑感受宗教之美天津旅游攻略参观宗教建筑感受宗教之美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具有宗教意义的建筑。

这些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宗教之美。

本文将为您带来天津旅游攻略中参观宗教建筑的介绍和体验分享。

1. 天后宫天津的宗教建筑以天后宫最为著名。

天后宫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天后宫庙宇之一。

它始建于明朝,经历数百年的兴衰,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宗教和旅游景点之一。

2. 天塔寺天塔寺是天津市最古老、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的具体位置上,这座寺庙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天塔寺以其精美的佛像雕刻和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

参观者可以在这里静心感受佛教之美,领悟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3. 正觉寺正觉寺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道教寺庙,位于天津市河东区。

该寺庙建于清代,并在历史上多次重修和扩建。

正觉寺是一个以“和谐、平和、宁静、安抚”为主题的道教圣地,寺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和经文,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4. 铁佛寺铁佛寺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是一个以铜佛闻名的佛教寺庙。

铁佛寺的特色在于,庙内供奉着一尊高达33米的铜制佛像,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室外铜佛之一。

参观者可以在寺庙中欣赏到这尊宏伟的佛像,感受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对生命的敬畏。

5. 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天津市最大的伊斯兰寺庙,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兴建的清真寺之一。

这座寺庙建于明代,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

清真大寺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伊斯兰文化内涵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参观天津的宗教建筑,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魅力,还能感受到各个宗教信仰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美学。

这些寺庙和清真寺以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为天津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论您是宗教信仰者还是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旅行者,参观天津的宗教建筑都会给您带来独特的体验和启发。

天津的历史古迹

天津的历史古迹

天津的历史古迹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下面店铺整理了天津的历史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天津的历史古迹介绍天津的历史古迹1:天津文庙天津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

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

文庙也是天津的学宫所在。

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文庙进行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顺、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

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内大街路北,是全国唯一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津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祭祀孔子的庙宇。

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卫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

卫学亦改为州学。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西侧增建县学,形成府、县学宫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学东侧扩建明伦堂,文庙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又拨巨款多次进行复原保养维修。

1985年市政府拨款90万元修葺并重建县庙影壁、泮池和棂星门。

1987年成立了文庙博物馆并与同年十月对外开放天津的历史古迹2:天津之眼天津之眼,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

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

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

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被誉为“天津之眼”。

天津大沽口炮台导游词

天津大沽口炮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好!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闻名中外的大沽口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遗址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中国近代使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前哨阵地。

大沽口炮台曾与文州虎门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捍卫我们祖国的南北大门。

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文爱国主义热情。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1919年3月,毛主席送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去上海。

由北京出发,专程到天津下车到大沽口炮台参观凭吊,并和同志们畅谈祖国未来以及个人的远大理想。

1954年4月23日,毛主席视察天津新港碱石后再次来到大沽口炮台并留影纪念,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

游客们,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

它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文字、图表、历史照片、实物赞美财现了大沽口炮台的历史过程。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石牌坊上的“海门古塞”四个大字,它将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践踏分割祖国母亲的躯体,以及中华儿女是如何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自己血肉之躯组成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不倒长城。

为了纪念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市政府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建立了“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碑”,它镌刻着中国民不畏列强,抵御外侮的英勇史迹和光荣传统。

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献身的英烈永垂不朽!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发生在1858年1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为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侵略者公然叫嚣“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取胜,即占领天津直接威胁北京”。

5月份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炮台,将士奋起反抗,击沉敌舢舨4只毙敌近百名,法军炮艇“霰弹”号受重创,艇长被击毙。

正当守台将士与敌人艰苦鏖战之际,手握兵权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布政使钱昕和却临阵脱逃,致使守军士气大挫。

英法帝国主义乘机攻取大沽口炮台,第一次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北方大门,迫使清政府同沙俄、美国、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近代中国看天津 天津的一百个中国第一

近代中国看天津 天津的一百个中国第一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的一百个中国第一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2年第1期在史学界,素有“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五百年中国看北京,近代中国看天津”的说法。

历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部分可以在天津找到遗迹。

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特殊的位置。

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自身的历史,更见证着百年间中国的屈辱与抗争,苦难与辉煌。

在这段历史时期,天津开创了很多的“第一次”,是尝试也是突破,是中国前进与蜕变的脚印。

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胜利—— 1859 年天津大沽口保卫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和清军争夺的战略目标就是天津的大沽口,自1858 年到1860 年,清军爱国将士坚守大沽口炮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进行了三次保卫大沽口的战斗。

其中第二次保卫战斗,天津人民与官兵一道,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获得了一次艰难的胜利,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役中取得的第一场胜仗,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中国内忧外患1856 年,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游及天京外围激烈搏斗,各地各族人民武装起义风起云涌,严重威胁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时候。

英国侵略者趁火打劫向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进攻,第二年扩大为英法联军的侵华战争。

侵略者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在于攫取比《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更大的殖民特权。

它实质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1842 年)的继续和扩大,因此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英法等国准备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时候,清王朝正被太平军打得焦头烂额,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约有八旗兵20 万、绿营兵60 万,另有湘军3 万余人。

当时,湘军已经兴起,但由于与太平军交战的八旗、绿营兵大量溃散,因而清军在数量上并未增加,而且绝大部分军队都用于镇压以太平天国为主的国内人民起义,用于边防、海防的军队只有为数较少,而且分驻全国各地。

武器装备方面由于清廷仍然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不采纳任何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不进行丝毫实质性的改革,军事上始终处于停滞落后状态。

鸦片战争主观题

鸦片战争主观题

鸦片战争主观题21.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12分)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1分)为什么?(1分)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你认为这一目的实质是什么?(1分(2)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开埠通商,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不平等条约完成下表:(4分)时间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或商埠1842年《南京条约》A1858年B 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1860年C D(3)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并据此说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4分)22. 概述英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情况,分析其原因?从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年代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鸦片走私总额(元)1821 14757132 13693213 22357801833 17814260 10119655 12185100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适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材料三:凌青1990年说:“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鸦片走私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林则徐认为:鸦片走私对中国有哪些危害?上书的结果是什么?(3)材料三中说:“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解决鸦片走私的决定带来了什么结果?是否解决了鸦片走私?24. (12分)观察下列三张图片:请回答:(1)结合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分析出现图一的原因有哪些?(2分)其影响如何?(2分)(2)图2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3)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分)(4)图2和图3两件事的结果如何?有何教训? (2分)25.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悲壮的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辅导:天津市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辅导:天津市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辅导:天津市基本概况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等。

【地理环境】天津东临渤海,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天津市总面积11760平方千米。

天津地区绝绝大部分是平原,占总面积的94%,仅有少部分山地和丘陵。

地貌特征能够概括为: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

地势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渐低,呈簸箕形,向海河干流和渤海方向倾斜。

点为蓟州区和河北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最低处是滨海新区的大沽口,海拔为零。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水系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和永定河等五大支流的汇合处。

整个海河水系分布像一把蒲扇,作为扇柄的海河干流横穿天津市区,东流注入渤海,因而天津素有“九河下梢…‘北方水城”之称。

【气候特征】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在11C。

以上。

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下;最热的是7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6C。

左右。

四季中冬季最长,秋季最短。

天津的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在季节分布上主要集中在6月、7月、8月三个月。

天津的日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辐射较强,空气较干燥。

【行政区划】天津市现辖6个中心区、9个环城区及1个滨海新区。

其中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为市中心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和蓟州区为环城区;由原汉沽区、塘沽区、大港区及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构成天津滨海新区。

【历史沿革】天津始兴于金、元、明时期。

1214年,金朝在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派督统率兵驻守,屯垦,成为天津城市的起点。

1316年,元代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设镇抚司,重兵屯守。

1400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率兵由直沽渡河南下夺取皇位。

他在称帝后为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将直沽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口”,天津由此得名。

关于天津市望海楼教堂的调查

关于天津市望海楼教堂的调查

关于天津市望海楼教堂的调查文法外语系英语12-2班时代在发展,高楼林立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会回头关注那些与历史共同存在建筑。

2014年7月15-21日,我在天津市对河北区望海楼教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1. 调研目的及意义教堂在中国并不是传统建筑,它独特的风格,精巧的结构以及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都是宝贵的财富。

望海楼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

1076年因地震严重损坏,1988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有利于我更深入的了解望海楼教堂,同时也让人们去了解望海楼教堂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2.调查方法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实地考察)、访谈法3.调查过程⑴准备过程:2014年7月14日,我从网络中查找了望海楼教堂的背景、具体地点以及交通线路。

⑵调查走访:2014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8日,我对望海楼教堂进行了实地走访以及对周边居民进行了采访。

⑶调研汇总:2014年7月19日至2014年7月25日,我将前几天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一下整理,并为下一步撰写报告做好了准备。

⑷撰写报告:2014年7月26日至2014年8月1日,根据前几天的实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学校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手册关于撰写报告的规范写完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1. 调研资料2014年7月14日我从网络上查到望海楼教堂旧称圣母得胜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斜对狮子林桥,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

清同治八年(1869)法国教会建造,次年 6月在“天津教案”中被天津人民烧毁。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重建,增建了角楼。

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焚毁。

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

建筑坐北面南,青砖木结构,长47米,宽15米,高22米,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

教堂内部并列两排立柱,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

鸦⽚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鸦⽚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鸦⽚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从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发⽣变化。

但是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沿海城乡仍然处于传统社会的氛围中,不论是城内、城外、还是农村,均分布着种类繁多、规模不⼀的传统庙宇。

成书于 1846 年的《津门保甲图说》,本是关于天津海⼝民防事务之书,全书有总图、分图 181 桢,记述了天津各类寺庙 490 处,反映了传统社会天津庙宇之概貌,是研究天津传统庙宇分布的重要资料。

本⽂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对鸦⽚战争前后未曾发⽣剧烈变迁以前的天津庙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初步考察。

⼀、鸦⽚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数量及类别鸦⽚战争前后,天津庙宇众多,虽然在城内、城外、农村的数量及其与户⼝的关系有所不同,但是却表现出⼀定的倾向性。

不同宗教、类别的庙宇数量分布,均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民众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 不同区位庙宇的数量及其与户⼝之关系如表⼀,鸦⽚战争前后天津共有居民 87661 户,庙宇490 座,僧道 340 户。

约每户僧道看护1. 44 座庙宇,每 178.90 户共享⼀座庙宇。

其中县城内有居民 9914 户,庙宇 34 座,僧道 32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06 座庙宇,每 291.58 户居民共享⼀座庙宇。

东门外、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东北城⾓、西北城⾓ (以下称?城外?) 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虽然和城内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亦和农村地区有所不同。

这些地区总户数为 22943 户,庙宇总数为 126 座,僧道 73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73 座庙宇,每 182. 09 户居民共享⼀座庙宇。

农村共有 54805 户居民,寺庙 330座,僧道 235 户。

约每户僧道看护 1. 40 座庙宇,每 166. 07 户居民共享⼀座庙宇。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庙宇与户⼝的关系是从城内到城外再到农村递减,单位庙宇的使⽤⽐例逐渐减⼩。

天津望海楼景点介绍

天津望海楼景点介绍

天津望海楼景点介绍
【一、天津望海楼简介】
天津望海楼,位于我国天津市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五马路交口的永乐桥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宗教建筑。

望海楼教堂始建于1859年,重建于1869年,是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天主教教堂之一。

【二、望海楼的历史背景】
望海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

当时,天津教案爆发,法国传教士为保护天主教徒,请求清朝政府建造一座教堂。

1859年,望海楼教堂竣工,成为天津天主教的重要活动场所。

后来,教堂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严重破坏,1869年在法国传教士主持下进行了重建。

【三、望海楼的建筑特点】
望海楼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

教堂平面呈十字形,钟楼高耸,顶部为尖塔。

教堂内部设有三个拱顶,中间拱顶最高,两侧拱顶略低。

教堂外部饰有精致的浮雕和雕刻,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四、望海楼周边景点及活动】
望海楼周边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古文化街、海河风景线、津门故里等。

游客在游览望海楼之余,还可以参加周边的文化活动和游览其他景点,感受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游览望海楼的实用建议】
1.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至建国道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望海楼;
2.开放时间:望海楼教堂全天开放,免费参观;
3.游览时长:建议游览时间为2-3小时;
4.周边餐饮:望海楼周边有许多特色餐馆和小吃,游客可品尝天津美食;
5.注意事项:尊重宗教场所,保持安静,不要随意拍摄教堂内部。

望海楼作为天津的代表性景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游览望海楼,不仅能感受天主教文化的庄严肃穆,还能深入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鸦片战争

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一、选择题[来源:学.科.网Z.X.X.K]1. “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一规定()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2. “鸦片、大炮、十字架”被称为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三部曲”。

这“三部曲”全部实施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规定()A.中俄《天津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C.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D.中法《黄埔条约》3.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相似之处是()[来源:学*科*网Z*X*X*K]A.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B.增开通商口岸或商埠C.准许华工出国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4.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俄表示中立,进行“调停”,其本质目的是()A.主持公道,从中调停B.帮助中国,取悦清政府C.偏袒英法,帮其说话D.趁火打劫,攫取权益5. 下列各项内容中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是()A.开五口通商B.领事裁判权C.协定关税D.片面的最惠国待遇6. 中英《南京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危害最大的规定是()A.割占香港岛 B.巨额赔款 C.协定关税D.五口通商7.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最早在下列哪一城市建立过殖民统治()A. 上海B.广州C.北京D.南京8. 鸦片战争前我国能取得反侵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积极组织反对侵略以及国力与侵略国差距不大B.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C.侵略国军事力量不如我国强大D.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 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A.资本主义的本质 B.资本主义制度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0. 1842年8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璞鼎察回国后,告诉英国的资本家说:“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她一省的衣料。

■〖天津卫老照片〗1653:望海寺——二水交并抱寺流

■〖天津卫老照片〗1653:望海寺——二水交并抱寺流

■〖天津卫老照片〗1653:望海寺——二水交并抱寺流《天津工人报》(2017年07月01日 03版)附:乾隆御题“海河楼”(图)更多旧时三岔河口北,面对海河的地方,有一座规模宏大并为乾隆皇帝驻跸的古刹,它就是望海寺。

以往有人以为“望海寺是望海楼的前身”,其实“望海寺”与“望海楼”只是名称相似,并不在一处。

望海寺始建于清朝初年,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原有乾隆皇帝的题额及殿联,为清代三岔河口著名景观之一。

据《天津县志》卷八载:“望海寺在城外河北,乾隆元年巡盐御史三保(正黄旗满州人)题请重修,赐有御书匾额。

”乾隆四年(1739年),《天津县志·天津县城图》上已标有望海寺,位置在三岔河口北岸,香林苑(后被乾隆御赐为崇禧观)之西。

《天津县志·艺文志》还说:“望海寺至香林苑,观卫(今南运河)、白(今北运河)二河交汇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香林苑南边又建海河楼(即望海楼),以备乾隆巡视时供茶膳。

望海寺位于海河楼之西。

当时,望海寺一带名园麇集,人文荟萃,是天津重要的园林古迹。

凡商旅行至三岔河口,莫不登临望海寺拈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

乾隆皇帝到天津巡视,多到望海寺拈香,并在此观览休息。

望海寺面对海河,且处于“三水交并”的特殊位置,在此观光览胜,实可谓得天独厚。

生活在乾隆年间的天津学者查礼(1915~1782)游览望海寺后,喜不自胜,特作七律《望海寺》,勾画了这里的绝妙景致:“殿角瞳胧(阳光由暗而明)寒日明,凭高迢递见蓬瀛。

河分九派门前合,潮送三山槛外迎。

烟霭有时浮刹影,霜天无际彻钟声。

回瞻宸翰光华著,长使波涛昼夜平。

”诗中说,倚立于寺院高处远眺,仿佛看到了仙山蓬莱与瀛州,显得那么辽阔高远,令人心旷神怡。

望海寺比起香林苑和海河楼来,维持时间要长得多。

同治元年(1862年),法国侵略者强租崇禧观及海河楼,并于同治八年(1869年)建起了教堂,但法国侵略者“永租”去的地方,望海寺不在其内,故该寺在“天津教案”发生后依然存在,且仍有香火。

1892年一场意外,天津藏经阁“铃铛阁”被焚毁,留下永久的遗憾

1892年一场意外,天津藏经阁“铃铛阁”被焚毁,留下永久的遗憾

1892年一场意外,天津藏经阁“铃铛阁”被焚毁,留下永久的遗憾“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其中,”铃铛阁,不是建筑物的本名。

铃铛阁在西北角,是一种俗称,原来是一座“藏经阁”。

铃铛阁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是稽古寺的藏经阁。

主体建筑两层,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庄严古朴。

阁楼顶部屋脊房椽顶端系挂铜铃百余个,清风吹拂,铃声悦耳,距离阁楼二三里的人们都可聆听。

在普通市民的口语中,“铃铛阁”大有名气,而“藏经阁”这个正式名称却无人知晓了,民俗甚至把稽古寺及其藏经阁一律统称“铃铛阁”了。

一、“铃铛阁”,名字的来历及传说“铃铛阁”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天津城西北角有座大庙,因为庙里的老和尚存了很多古书,所以识文断字的人称它“稽古寺”,老百姓就管它叫“藏书楼”。

随着这稽古寺的日渐兴盛,每天都有许多秀才仕女进进出出。

一天晚上,住在附近的四姐妹商议说:“稽古寺不能光让秀才们读书,平民百姓也来读书才对哩!”可是,用什么办法能把贫寒子弟也招来呢?最后,还是年岁最小的妹妹出了个主意:“我看呐,咱们在稽古寺的屋檐上挂些铃铛,风吹铃响,百姓们准来看热闹,咱们就趁势跟他们讲讲道理,劝他们都去读书。

”于是,四姐妹掏出所有积蓄请人铸了48个一尺来长的大铜铃,挂在了稽古寺的四个屋檐上。

在房脊屋檐布满铃铛,长一尺多;微风吹动,铃声由近而远,好像波浪一样,清沏悦耳。

那铃声仿佛在说:“读书好,读书好”,百姓们都很感激这四姐妹,从此去稽古寺用功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因为这些铃铛又响又好听,人们就顺口叫它“铃铛阁”了。

二、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铃铛阁“晒经节”早年的铃铛阁内藏佛经16柜,其中《大藏经》几乎包括全部汉语佛教经典,版本上乘,十分珍贵。

康熙年间,铃铛阁仿照黄鹤楼的样式重新修葺。

乾隆、嘉庆年间,铃铛阁又增设藏书楼,所藏书籍多为稀世珍品。

阁内的藏书楼中,海内孤本达数百种之多,尤以元、明人手抄本(百余种)以及六朝写经四十卷最为珍贵。

天津近代史考察报告

天津近代史考察报告

天津近代史考察报告天津五大道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天津最早小洋楼住宅,多为开辟租界的洋人们居住。

那时五大道地区还是一片水洼苇荡。

洋人们的住宅挨着办公区,靠近解放路一带,还有一些在河东原意大利租界的马可·波罗广场周围。

进入本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与重要。

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

各种要人及富人拥人津门。

一为安全,二为立业发财,三为了住进设施齐全的小洋楼总比传统的四合院舒适方便。

五大道地处英租界的黄金地段,人们便相争置地建房,毗邻而居,于是,这一带就成了天津名符其实的富人区。

若论中国近代城市所拥有的富人区的规模,天津当属第一。

但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五大道的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国人;二是这些作为甲方的中国房主,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准则,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

不错规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如果留意去看,偶尔还会发现一些西式山墙上的通气孔竟然被改成一枚老钱图案,实际上,五大道的小洋楼已经中国化了。

外来的事物中,凡属生活性质的,最容易被本地化。

当年起士林西餐的成功,正在于它不是原样的西餐,而是加入中国人的口味。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的私秘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

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

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

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从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发生变化。

但是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沿海城乡仍然处于传统社会的氛围中,不论是城内、城外、还是农村,均分布着种类繁多、规模不一的传统庙宇。

成书于 1846 年的《津门保甲图说》,本是关于天津海口民防事务之书,全书有总图、分图 181 桢,记述了天津各类寺庙 490 处,反映了传统社会天津庙宇之概貌,是研究天津传统庙宇分布的重要资料。

本文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心,对鸦片战争前后未曾发生剧烈变迁以前的天津庙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考察。

一、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数量及类别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众多,虽然在城内、城外、农村的数量及其与户口的关系有所不同,但是却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不同宗教、类别的庙宇数量分布,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民众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一) 不同区位庙宇的数量及其与户口之关系如表一,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共有居民 87661 户,庙宇490 座,僧道 340 户。

约每户僧道看护1. 44 座庙宇,每 178.90 户共享一座庙宇。

其中县城内有居民 9914 户,庙宇 34 座,僧道 32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06 座庙宇,每 291.58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

东门外、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东北城角、西北城角 (以下称‚城外‛) 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虽然和城内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亦和农村地区有所不同。

这些地区总户数为 22943 户,庙宇总数为 126 座,僧道 73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73 座庙宇,每 182. 09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

农村共有 54805 户居民,寺庙 330座,僧道 235 户。

约每户僧道看护 1. 40 座庙宇,每 166. 07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庙宇与户口的关系是从城内到城外再到农村递减,单位庙宇的使用比例逐渐减小。

城内及城外商业较为发达之地,单位庙宇的使用户数较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单位庙宇的使用户数较少。

尽管如此,以上数据并不能说明商业发达的城内及城外更加世俗化,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传统保存较好。

事实上,《津门保甲图说》所反映的是天津仍处于传统社会状态时的基本面向,并具有这样一些分布特点:其一,城内及城外商业较为发达之地寺庙所占面积相对较小,相对于农村来说,密度相对更大。

其二,城内及城外户口虽然较多,但是由于空间相对农村要小得多,因此,民众到最近庙宇的距离比农民要近。

由此可知,城内及城外民众可以占用庙宇资源虽然相对农村要少,但对庙宇的利用率却相对较高。

其三,从僧道户与庙宇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在城内,每户僧道平均看护1. 06 座庙宇,远低于农村每户僧道看护 1. 40 座寺庙的水平。

这表明在城内生活的民众更容易接触僧道等宗教人士。

如果说庙宇是宗教活动的场所,那么僧道等宗教人士便是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由于这部分人士相对较多,又能较容易为民众所接触,便意味着民众过宗教生活较为方便。

当然,统计数字亦有不协之处,即城外是平均每户僧道看护 1. 74 座庙宇,高于农村的水平。

这里每户僧道看护庙宇的数量,稍有差异。

如东门外,1. 28 座; 西门外,1. 33 座; 东北城角,1. 05 座。

和城内基本持平而显略高,似乎意味着东门外、西门外、东北城角三处民众的宗教生活与农村相比相差不多。

南门外共有庙宇 6 座,僧道 4 户,合每户居民 1. 5 座,略高于农村地区。

不过应该看到南门外地势较为低洼,且水道纵横,沟汊密布。

康熙时期总兵蓝理曾于此地引水种稻,时有‚‘小江南’之号,土人谓之‘蓝田’。

‛据《津门保甲图说》记载,这里有村十一,而图中只可看到小王庄、十五间房、五窑、侯家台、太平庄等 5 个村庄。

可见此地人烟相对稀少,与东门外、西门外、东北城角等处相比商业较为落后。

其数据之畸高,不足以作为资料或研究的依据。

另外,西北城角有庙宇 13 座,僧道户 8 户,合每户居民 1.63 座,也高于农村地区。

考虑到西北城角虽然较为繁荣,但是土地过于狭窄,才造成这种结果,因此应视其为特例。

北门外有庙宇 33 座,却无一户僧道。

此一结果,于理不合,令人不解。

这也是城外总体统计数字出现平均每户僧道看护 1. 74 座庙宇的主要原因。

不过,总体来说,虽然城内、城外、农村地区庙宇数量及与户口和僧道户的关系有所不同,仍可见到在传统社会,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民众们都有强烈的信仰和实践的需求,这种信仰的需求和具体实践与经济发展水平未必有直接关系。

(二) 不同类别庙宇的数量及其与信仰之关系综观天津境内 490 座庙宇,以土地庙、观音庙、关帝庙和娘娘庙为多。

如表二,土地庙占全部庙宇的 17. 76%,关帝庙占 12. 04%,观音庙占 12. 24%,娘娘庙占 5. 31%。

四类庙宇总数占全部庙宇的 47. 35%。

其中,分布于南面、东南、东面村庄的寺庙甚至超过了 60%,西面、西北、东北城角、南门外也达到或超过 50%。

可见天津民众虽然信仰较为驳杂,却有主要信仰对象。

他们多崇信土地、关公、观音和妈祖,对于其他神灵的祭拜则相对较少。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而农民的各种需求均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对之充满期待。

不仅生活在农业地区的民众与土地紧密相关,就是在商业较为发达的天津,因为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存在,土地庙、土地祠仍扮演传统的角色。

‚亲初殁,男女哭奠于……土地祠。

‛由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与土地紧密相关,所以在天津东面的 24 个村庄中,有 5 个村庄的庙宇全是土地庙。

在此种情况下,民众的求子、祈雨、迎神赛会等各类宗教需求,也只能在土地庙中才能得到满足。

统计数字也印证了上述看法。

据统计,除了城西的村庄人烟稀少,仅有 2 座庙宇,而无土地庙外,在其他地方,都有土地庙。

如前所述,东面一带的村庄,共有 5 座庙宇,均是土地庙。

另外,东南一带的村庄,有土地庙 29 座; 南面一带的村庄,有土地庙 18 座; 西南一带村庄,有土地庙11 座; 西北一带的村庄,有土地庙 10 座,基本上都达到了两位数以上。

土地庙分布地域之广,密度之大,均是其他庙宇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城隍是一座城市的保护神,护佑生活在这里的民众之平安。

天津城内有 2 座城隍庙,分别是县城隍庙和府城隍庙,均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

城内民众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与城隍庙紧密相关。

天津城居民每到清明这一天,都要‚迎城隍神于西郊,赦辜。

‛四月初六、初八两日,府县城隍神出巡,经过地区热闹异常。

有竹枝词云: ‚会仿张傩以鬼名,泥金面具突双睛。

城隍自昔昭灵爽,魑魅原何任昼行。

‛这都反映出城隍在天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清顺治九年 (1652) 敕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催发了全国各地大量兴建关帝庙的热潮,崇奉关公之风盛极一时,天津亦是如此。

观音信仰在中国民众之中也十分普遍。

据统计,天津县境内共有关帝庙 59 座,观音庙 60 座,前者占 12. 04%,后者占 12. 24%。

可见关帝信仰和观音信仰对天津民众影响之深。

官府于‚每年春秋二仲月及五月十三日祭祀‛关公,民间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关帝诞辰,天津民众往往也于是日祭祀之,带去的‚祀品以鸡、羊、面桃‛为主,兼及其他。

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曾先后赐匾于观音阁,前者为‚潮音清梵‛,后者是‚紫渤青莲‛。

足见统治者和民众对观音信仰的重视和推崇。

天后信仰在天津也较为普遍,信众颇多,寺庙也不少。

据统计,天津境内共有各类天后庙宇26 座。

除了位于东门外的天后宫外,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

东门外的天后宫十分壮观,于廷献有诗云:驱使封家十八姨,龙洋鲸浪坦如夷。

三津宫殿同瞻仰,万里帆樯尽指迷。

彩蝶只今来海舶,神鸦终古拂灵旗。

圣朝重译争修贡,呵护传闻事更奇。

天后宫内部供奉神灵众多,有张仙爷、傻哥哥、王灵官、灶王爷、关帝、泰山娘娘、千子娘娘、百子娘娘、奶姆娘娘,乳母娘娘等等,可谓众仙云集,堪称众神集居之所。

天后宫与天津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常常香烟缭绕,为天津诸寺庙之冠。

天津是一个海运发达的城市,妈祖首先具有海神性质。

不过,资料显示天津还有 2 座著名的海神庙,均分布在东南一带村庄。

在天后宫中供奉的妈祖,不仅具有保佑渔民海上安全,商人海运顺畅等神力,还被赋予保佑民众生活安定,赏赐子嗣等神职。

因此,天津民众对妈祖的信仰特别虔诚。

在清代,每逢初一、十五,来自各地的进香者人头攒动,阻塞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旧历元旦各娼妓祷祝于此,粉红黛绿,满院光辉。

‛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份还要举办天津市最大的庙会———皇会,更是盛况空前。

据统计,天津共有观音庙和娘娘庙共 86 座,加上东门外的圣慈庵、西北城角的皇姑庵、东南一带村庄的碧霞庙,共有 89 座。

这些庙宇以供奉女性神灵为主,占天津庙宇总数的 18. 16%,其他庙宇主要都供奉男性神。

另外,还有些庙宇,如土地庙中除祭拜土地之外,也会供奉土地奶奶,只是处于男性神灵的附庸位臵。

可见,在男权社会中,接受祭祀的神灵也是以男性为主的,女性神灵并没有得到与男性神灵平等的地位。

以上四种庙宇,观音堂可以归入佛教之列,土地庙应属民间信仰的范畴,但是与道教相关联,关帝信仰不仅是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也与儒释道三教信仰息息相关,天后信仰虽然往往被视为道教信仰,但是天后宫里供奉的众多神灵分别来自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可谓诸教杂陈。

故而在天津传统社会的庙宇中虽然有不少属于佛教或者道教体系,前者如大悲院,后者如元通观,但是更多地带有三教兼容的特性,并与民间信仰相混杂,难以确认其究竟属于哪一种信仰,而这正是天津乃至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二、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人文分布特点根据《津门保甲图说》所载天津县城图所示,县城东北部是道署、县署、捕厅、运司署、府学、县学等政府机关所在地,是传统社会的政治中心。

不难想见,县城东北庙宇的这种分布与官僚政治关系密切。

城东北的庙宇分布是围绕着孔 (文) 庙而展开的。

明正统十二年 (1447) 天津始建大成殿,并塑孔子像,嘉靖时改塑像为神主。

清雍正三年 (1725) ,‚府庙之东设明伦堂、东西斋及府学官公廨,县庙之西设明伦堂,东西斋及县学官公廨。

庙制门殿及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均如制。

‛至此,天津城内文庙之官方祭祀系统基本形成。

文庙内不仅供奉孔子,还有颜渊、子思、曾子、孟子等也接受祭祀,另有闵子、冉子等十一哲陪祀。

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祀典,先祭启圣,而后孔子。

‛由地方官主持祭祀。

每年元宵节,醉心于科举考试的文人士子都要前来叩求功名。

范景文有诗云: ‚元宵踏月月如银,士子焚香拜圣人‛,描述了文人士子到文庙烧香,求功名的情景。

名宦祠内供奉的是天津历代政绩昭著的官员。

不过比较重要的官员,都会有专门的祠宇,如表三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