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病学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剖析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骨病学参考

中医骨病学1、骨病病机:外邪(六淫、邪毒)、气血、经络、脏腑病机。
2、畸形:脊柱结核后期——后凸畸形;强脊炎——圆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脊柱侧凸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3、肌张力: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所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力)4、痉挛性瘫痪:上运动N元损伤,脑脊髓损伤。
(肌力↑)弛缓性瘫痪:下运动N元损伤,马尾N、周围N损伤。
(肌力↓)5、感觉分离:在同一区域内单独有几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正常。
脊髓空洞症:躯体上部痛温觉障碍,而触压觉及深感觉正常。
手部肌肉萎缩。
半侧脊髓损伤:损害水平以下的同侧躯体关节肌肉感觉和运动障碍,对侧躯体的痛、温觉障碍,又称:布朗-塞卡综合征。
6、病理反射: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奥本罕姆征、戈登征——椎体束损伤髋阵挛、踝阵挛……上运动N元损伤时腱反射增强。
7、骨膜异常:骨膜显影即为异常。
原因:1、骨或周围组织慢性刺激(骨肿瘤、骨痈疽)2、骨膜掀起后钙化(骨膜下出血、外生的骨肿瘤)3、全身性疾病8、骨病治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9、软骨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10、软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1、四肢短小,与躯干长短不成比例2、头大,鼻塌,下颌及前额突出3、脊柱侧弯,甚则椎管狭窄、脊髓和N根压迫4、智力、性征和肌肉发育正常5、手指呈车辐样散开X线片:四肢长骨粗短弯曲,椎弓根间距从L1~L5逐渐变小(异常)11、脊椎裂:又称脊柱裂,指骨性椎弓缺如或椎弓两侧未能融合连结。
常见于下腰椎或上部骶骨。
临床表现:(一)隐性脊椎裂:1、皮肤异常:毛发(疏短或厚长)、色素沉着斑、脂肪瘤、凹陷、瘘管、血管瘤等。
2、N根压迫症状:病变水平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皮温低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二便失禁或困难)(二)囊性脊椎裂:1、囊性肿物,透光试验(+)2、N受压:肢体感觉、运动或括约肌功能障碍。
X线表现:1、小儿——椎弓根距离加宽2、成人——椎弓中央有裂隙,常伴棘突畸形或无棘突,有软组织影12、脊椎真性滑脱:由椎弓峡部裂所引起的椎体向前移位所造成的脊椎滑脱脊椎假性滑脱:由椎间小关节增生或炎变所引起的椎体向后移位……双斜位X片:“狗脖子戴项链”(狗头:同侧横突,狗耳:上关节突)正常“猎狗”13、脊椎旋转程度:棘突移位法(椎体6等分,一轻二重三极)1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蛙式试验(+)2、Aliis征(+):仰卧曲腿,低侧脱位3、望远镜试验(+):活塞样活动感3、髂关节承重功能试验:抬腿盆降12岁以下患儿,手术复位效差,应保守治疗15、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表:(一)早期:足部畸形,跖屈、内翻、跟腱挛缩(二)晚期:足背踩地,出现胼胝和滑囊,跛行。
中医骨病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骨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骨病学的基础理论?A. 经络学B. 穴位学C. 经络与穴位学D. 五脏六腑学2. 阐述中医骨病学的基本思想。
A. 骨病的病机归属于五脏六腑失调B. 骨病是由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C. 骨病与经络、筋骨密切相关D. 骨病的治疗需要结合中药治疗3. 根据中医骨病学理论,以下哪个情况会导致骨病发生?A. 肾亏B. 脾虚C. 肝郁D. 肺燥4. 下面哪个是中医骨病学的治疗方法?A. 针灸疗法B. 推拿疗法C. 草药疗法D. 手术治疗二、判断题1. 中医骨病学和西医骨科学具有相同的病因学和病理学基础。
正确 / 错误2. 中医骨病学只注重通过草药治疗来治愈骨病。
正确 / 错误3. 经络学在中医骨病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 / 错误4. 中医骨病学不重视预防,只关注治疗。
正确 /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骨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医骨病学如何诊断和治疗骨病?3. 中医骨病学与西医骨科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问答题1. 请详细论述中医骨病学的病机学说和疾病分类。
2. 中医骨病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从中药、针灸和推拿疗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3. 请结合临床实例,说明中医骨病学在治疗骨病中的应用及疗效。
答案:一、选择题1. C. 经络与穴位学2. C. 骨病与经络、筋骨密切相关3. A. 肾亏4. C. 草药疗法二、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3. 正确4. 错误三、简答题1. 中医骨病学是研究骨病的中医学科分支,包括对骨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的研究。
其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念、治疗独到,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经络调畅来治疗骨病。
2. 中医骨病学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格检查来确定病因和病位。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
中药治疗通过服用草药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祛除病邪;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来舒筋活络、消除疼痛。
中医骨病复习题

中医骨病复习题中医骨病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医骨病学?中医骨病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骨骼、关节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2. 中医骨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中医骨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骨骼、关节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方药应用等。
3. 中医骨病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骨病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望诊、切诊、闻诊、问诊、脉诊等。
4. 中医骨病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骨病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草药熏洗、中药内服等。
5. 中医骨病学中常见的骨病有哪些?中医骨病学中常见的骨病有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等。
二、案例分析题某患者男性,45岁,主诉右膝关节疼痛、肿胀已有一周,活动受限。
病史中无外伤史。
体格检查发现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度受限。
脉象细数,舌苔黄腻。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患者可能患有哪种骨病?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该患者可能患有骨关节炎。
2. 请列举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和病理机制。
骨关节炎的常见病因包括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关节过度使用、关节损伤等。
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和关节囊炎症反应。
3. 根据患者的脉象和舌苔表现,请推测该患者的证型是什么?根据患者的脉象细数和舌苔黄腻,可以推测该患者的证型为湿热痹阻。
4. 请列举治疗该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和常用方药。
治疗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包括祛风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方药有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
三、论述题中医骨病学与西医骨科学有何异同?中医骨病学与西医骨科学在研究内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中医骨病学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论治,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治疗上以调整气血、活络通经为主。
而西医骨科学则注重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侧重于病变的解剖、病理和功能修复。
在诊断方法上,中医骨病学常用望诊、切诊、闻诊、问诊、脉诊等,而西医骨科学则依靠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现代医学技术。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 . 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 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7BZ0403007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修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60,实验(见习)12。
一.课程简介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以研究防治非创伤性的骨科疾病,是骨伤专业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着重介绍各种骨病的概念.病因病理.中西医辨证诊断和治则治法。
教学时数为72学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临床见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加强辅导,重点讲授骨病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布置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特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骨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骨病研究国内外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科检查.病理活检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辩病与辩证。
2.熟悉治疗原则。
3.了解中医骨病学的发展概况.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1.重点介绍关节运动检查,肌力分级和深.浅反射的检查方法,神经支配及其阳性意义。
2.简要介绍内.外治法的分类.四诊内容。
3.粗略介绍病因病机,发展概况及重要书籍及其成就。
第二章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代谢.骨的发育和生长以及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2.熟悉骨的形态和机能。
3.了解骨的修复.关节的形成和生物性能。
中医骨病学老师给重点

中医骨病学老师给重点2013年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中医骨病学复习题(老师给的)一、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髋臼指数:髋臼指数是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随访其发育变化规律对于指导髋臼修复后康复锻炼、改进髋臼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其相应的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但其矿物质含量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峰值骨量:人体出生后一直到30岁左右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达到顶峰,称为峰值骨量痹症:是指外邪稽留经络,发生肌肉关节疼痛、肿大、重着的一种疾病。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是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痿证:人体遭受外伤,邪毒侵袭或正气亏损,发生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统称为痿证。
单瘫:某个肢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瘫痪症状,称为单瘫。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瘫痪,多因脑血管意外引起,主要病理改变是因出血或血流受阻,使受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软化、水肿。
其临床特点是肢体呈痉挛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还可能伴有失语、口眼歪斜等症状。
截瘫:因脊髓损伤或病变引起受累平面以下的双侧肢体瘫痪,称为截瘫。
筋挛:由于先天发育障碍、损伤、缺血、炎症、瘫痪等原因,使身体某群筋肉持久性收缩,或皮肤、关节囊、韧带失去正常弹性而挛缩,引起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筋挛。
二、填空题1、中医骨病的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骨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被包围在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含有机和无机两种成分。
中医骨病学考题

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髋臼指数:髋臼指数:髋臼外缘点与Y线相交的角度。
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中医认为该病属“腰腿痛”、“痹证”范畴。
骨痈疽:骨痈疽是由化脓性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等侵入骨关节,引起感染的骨关节病变.由于病变位置较深,损害骨骼为主,故古人称为“疽”或“骨疽”。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但其矿物质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临床上表现为骨组织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发生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病。
峰值骨量:人体出生后一直到30岁左右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达到顶峰,称为峰值骨量Cobb角:首先确定曲线的终椎,也称中立椎体。
观察椎间隙宽度,终椎上下的椎间隙两侧是等宽的。
上下两终椎所包含的脊柱即为弧度的范围。
然后作上终椎上缘线的垂直线与下终椎的下缘线的垂直线的连线相交的角的度数即为曲线的度数。
痹症:痹证是指外邪稽留经络,发生肌肉关节疼痛、肿大、重着的一种疾病。
痛风: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是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痿证:人体遭受外伤,邪毒侵袭或正气亏损,发生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统称为痿证。
单瘫:由于支配某个肢体或身体某个部位的神经损伤或病变而引起其所支配的部位发生瘫痪症状,称为单瘫。
脑瘫:大脑性瘫痪系大脑受到伤病,失去控制脊髓神经的功能,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肌肉张力增强、反射亢进和运动失调,出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远程诊疗模式探讨
远程会诊
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医骨病专家 可对偏远地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在线咨询
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随时 随地向中医骨病医师进行在线咨询, 获取专业建议。
健康管理
利用可穿戴设备及移动应用,对患 者进行持续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提 高中医骨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 量。
关节炎及其他疾病
诊断
关节炎根据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结合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其他疾病如强 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需结合相应检查进行确诊。
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西药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04 特色技术与疗法介绍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 疾病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归属,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
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以中药内服、 外用为主,注重方剂的配伍与加减;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艾灸等,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
03 常见中医骨病诊断与治疗
康复锻炼与养生保健建议
康复锻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 炼方案,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养生保健建议
中医骨病学强调“治未病”,提倡通过合理 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预防骨科疾病 的发生。例如,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 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风寒湿 邪侵袭等。
THANKS FOR WATCHING
复习题

中医骨病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先到医学的科学知识,一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髋臼指数:是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随访其发育变化规律对于指导髋臼修复后康复锻炼、改进髋臼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机器相应的椎间关节推行性改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导致椎间盘内外应力失衡,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压迫神经根、脊髓、马尾,或血管而产生的腰腿痛综合征。
骨痈疽:是由化脓性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等入侵骨、关节,引擎感染的骨、关节的化脓性病变。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但其矿物质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
峰值骨量:指人体出生后一直到30岁左右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达高峰称之,是反映骨量矿物质含量,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Cobb角:指在上中立椎体的上缘和下中立椎体的下缘,各画一条关节面线,再于这两条线各画一条垂直关节面线的垂直线相交的角度,即为侧弯度数。
痹症:指外邪稽留经络,发生肌肉关节疼痛、肿大、肿着的一种疾病。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是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痿证:人体遭受外伤,邪毒侵袭或正气亏损后,发生以肢体筋脉迟缓、肌肉削瘦、手足萎软无力及麻木萎特征的病征,统称为萎证。
单瘫:指某个肢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瘫痪症状。
脑瘫:系大脑受到伤病,失去控制脊髓神经的功能,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肌肉紧张增强、反射亢进和运动失调,出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偏瘫:指同侧上、下肢体瘫痪,多因脑血管意外引起,主要病理改变是因出血或血流受阻,使受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软化、水肿,临床以肢体呈痉挛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失语、口眼 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中医骨病学考试大纲

中医骨病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本科)Ⅰ前言中医骨病学是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为帮助考生明确中医骨病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核心内容:无二、重点内容:无第二章骨痈疽一、核心内容: 骨痈疽的概念、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定义;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定义;化脓性关节炎的概念。
二、重点内容:骨痈疽的病因、病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非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治疗,病因病理变化过程;化脓性关节炎诊断、治疗,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第三章骨痨一、核心内容:骨与关节结核的定义、诊断、非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诊断、非手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诊断、非手术治疗;膝关节结核的诊断、非手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非手术治疗。
二、重点内容: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脊柱结核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髋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膝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骶髂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第四章骨关节痹证一、核心内容:骨关节痹证的定义、中医诊断、非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
二、重点内容:骨关节痹证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第五章骨痿一、核心内容:骨痿的定义、中医诊断、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骨软化症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
二、重点内容:骨痿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骨质疏松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骨软化症的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第六章小儿麻痹后遗症一、核心内容:无二、重点内容:无第七章脑瘫后遗症第六章骨蚀一、核心内容:骨蚀中医诊断、非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的概念及诊断、非手术治疗。
中医骨病学

中医骨病学第一节概况1.西周——我国医学首次医政制度和医学分科。
2.华佗——发明麻沸散实行外科手术、刮骨去毒术3.陈延之——《小品方》,将“附骨疽”分为缓、急两种4.刘涓子——《鬼遗方》,采用内服外治方法治疗骨疽骨痈疽骨痨痹症小儿麻痹5.现将骨病分为骨肿瘤骨先天畸形退行性疾病骨关节地方病职业性骨关节病第二节范围与分类一、范围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筋——①筋膜、肌腱、关节囊、韧带、软骨盘等软组织。
②经筋二、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先天发育缺陷2.骨感染3.风寒湿邪侵袭4.损伤5.肿瘤6.退行性变7.代谢障碍8.地方病9.职业病(二)按发病组织及部位分类1.骨疾病2.骨节疾病3.神经、肌肉疾病4.脊柱疾病5.软组织疾病第三节病因病机一、病因(一)外因1.外感六淫2.邪毒感染3.外力伤害4.地域因素5.毒物与放射线(二) 内因1.先天发育缺陷2.年龄3.体质4.营养障碍5.脏腑功能失调二、病机(一)外邪病机1.风邪善行数变2.寒性收引疼痛3.湿邪肿满不仁4.火毒伤阴劫血(二)气血病机1.肿胀与疼痛2.气虚3.血虚(三)经络病机(四)脏腑病机1.肾主骨、生髓、藏精2.肝主精、藏血3.脾主肌肉、四肢。
【中医骨病学】绪论

可见,当时对肢体与骨骼的化脓性感染已有治疗
方案。
(返回)
战国、秦汉时期
1、《黄帝内经》的问世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内外
兼治、治未病、肾主骨等观点以及气血学说、
经络学说等,至今仍是骨病诊断、治疗的主要 理论基础。
战国、秦汉时期
(2)对多种骨病进行阐述
现代研究进展
微创手术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相关骨病的好
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广泛应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
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 等患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细胞分子生 物学机制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逐渐的被国际社会
所接受。
现代研究进展
骨病的防治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骨 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防治效果尚不合人意,如恶 性骨肿瘤、某些先天性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
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等的防治效果还不理想。需用
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国际性的医疗难题。
谢谢!
对一些骨病作了专题论述。
进一步发展了痹证理论,他认为痹证的发 生是由于经络先虚,经络受到风、寒、湿邪 侵犯所致。
隋唐五代十国
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书中介绍了 治疗骨折的四个步骤:“捺正”(复位) 、 “夹缚” (固定)、 “时时屈转”(功能锻 炼)、中药外敷和煎服(药物治疗)。
螺旋CT可形成三维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同时又具有 高质量的后处理功能,对多种骨病的诊断能较早的发现。
MRI可以对软骨、滑膜、骨髓、椎间盘、韧带和半月板 等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精确的检查,为腰椎管内疾患的
中医骨病学

重点:治疗原则难点:辨病与辨证掌握的内容:治疗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熟悉的内容:辨证辨病的基本方法了解的内容:病因病机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四大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关节强硬、强直、僵硬、挛缩的区别。
关节强硬:骨性连接,丝毫不动。
关节强直:纤维连接,微小运动。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动后好转。
关节挛缩:摸得顺毛,禁止捋毛!3骨病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内治——解毒法活血法通络法补益法外治——药物外治;按摩推拿;针灸治疗;物理疗法;练功疗法;手术治疗。
4Brown-Sequard综合征、Hoffmann征及临床意义。
Hoffmann征:医者一手握患者手部,使腕部轻度背伸,另一手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用拇指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患者其他手指掌屈反射,即为阳性,见于椎体束损害。
表现及诊断。
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以及诊断1难产2出生后7~14天,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肿块,有压痛,2~3周后更显著,2月后消失。
3头倾向患侧,下颌向健侧。
4面部发育不对称。
5临床检查患侧可扪及条索状胸锁乳突肌。
6颈部X线无发育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断:症状及体征1走路前不容易发现,新生儿的检查是关键。
2髋关节外展受限,臀褶高,患侧大腿短。
3走路的时间晚,步态异常。
“鸭步”。
4患侧臀部扁宽,臀下皱襞变浅;臀部突出,腰前突加大。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判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选择:先天性髋关节是各种先天性畸形最多见,而且比较难处理的疾病。
治疗上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变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常治疗以年龄划分:0-6月;6-18月;18-36月;3-8岁;8岁以上0-6个月婴儿常用方法为Rosen支架与Pavlik吊带。
6-18个月婴儿:1常用方法为手法复位+内收肌切断+蛙式石膏固定。
2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可以考虑手术。
手术的目标是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复位。
18-36个月阶段: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仍然是主要方法。
第一章 中医骨病学总

植物神经系统
• 皮肤及附属器营养状态 • Horner综合征: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
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 • 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 • 皮肤划痕试验:用钝针划过皮肤,可引起
血管反射、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划痕,持 续几分钟。
临床意义
• 周围神经损伤及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粗 糙、脱屑、无光泽、无汗,可出现营养性 溃疡或褥疮。
• 骶神经损伤或急性脊髓损伤休克期出现尿 潴留。休克期过后,可形成反射性膀胱。
• 颈部脊髓受压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 周围神经损伤及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
痕试验减弱或消失。
化验检查
• 血液检查 • 生化检查 • 血清学及细菌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造影检查 • CT • MRI • 肌电图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述了痹痿、腰痛、痈疽的 诊疗方法,并且记录了一些骨伤科常用的方剂,如大黄 牡丹汤、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等。
• 三国时期华佗 麻醉、手术(施外科手术“刮骨疗毒”) 、方药、养
生(五禽戏)等方面成就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对损伤后遇风寒湿侵袭形 成的痹证治疗主张薰洗。
“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 三拨伸,四或用力收入骨, 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 七用风流散填症,八夹缚, 九服药,十再洗”
发展时期(宋元)
•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 • 对骨痈疽、肿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兴盛时期(明清)
《中医骨病学》
总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原超
第一节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
• 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 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 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治疗原则 难点:辨病与辨证掌握的内容:治疗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熟悉的内容:辨证辨病的基本方法 了解的内容:病因病机 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四大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关节强硬、强直、僵硬、挛缩的区别。
关节强硬:骨性连接,丝毫不动。
关节强直:纤维连接,微小运动。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动后好转。
关节挛缩:摸得顺毛,禁止捋毛!3骨病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内治——解毒法 活血法 通络法 补益法外治——药物外治;按摩推拿;针灸治疗;物理疗法;练功疗法;手术治疗。
4Brown-Sequard 综合征、Hoffmann 征及临床意义。
Hoffmann 征:医者一手握患者手部,使腕部轻度背伸,另一手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用拇指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患者其他手指掌屈反射,即为阳性,见于椎体束损害。
表现及诊断。
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1难产2出生后7~14天,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肿块,有压痛,2~3周后更显著,2月后消失。
3头倾向患侧,下颌向健侧。
4面部发育不对称。
5临床检查患侧可扪及条索状胸锁乳突肌。
6颈部X 线无发育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2髋关节外展受限,臀褶高,患侧大腿短。
3走路的时间晚,步态异常。
“鸭步”。
4患侧臀部扁宽,臀下皱襞变浅;臀部突出,腰前突加大。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判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选择:先天性髋关节是各种先天性畸形最多见,而且比较难处理的疾病。
治疗上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变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常治疗以年龄划分:0-6月;6-18月;18-36月;3-8岁;8岁以上 0-6个月婴儿常用方法为Rosen 支架与Pavlik 吊带。
6-18个月婴儿:1常用方法为手法复位+内收肌切断+蛙式石膏固定。
2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可以考虑手术。
手术的目标是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复位。
18-36个月阶段: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仍然是主要方法。
22-24个月患儿失败率逐渐上升。
如果伴有髋臼、股骨头、股骨颈的变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是改善髋关节力线。
3-8岁:因为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挛缩和髋臼结构畸形,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股骨缩短;前倾角纠正;髋关节负重而扩大;造架;髋臼成形。
8岁以上:此期治疗十分棘手。
目前治疗仍然存在争论。
可以采用髋臼加盖或造架等姑息性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如何判断手法效果?1患者足尖内侧渐渐向外转,内侧韧带松弛可以有5°-10°活动。
表明继续手法治疗有效。
2若患者整个足似已冻僵而无改善迹象,手法作用不大。
1先天性斜颈的最初表现有什么?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检查方法及治疗选择。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法治疗顺序及固定注意事项。
①屈膝90°,足马蹄位,用大拇指与食指抓住第一跖骨头与足拇趾,直线向前牵引,纠正大母趾内收。
②将牵引中的母趾向外展,并向外旋转即外翻足底。
③用手掌托住足底。
大拇指压住足母趾内侧,向上背伸。
④以上手法每日进行3-4次,每次3个动作各30遍。
⑤疗程1个月,若效果不大,考虑石膏纠正。
病因病理1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风寒湿痹阻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为痹。
§好发与南方潮湿之地。
2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
§内因外感,合而成疾。
§常与湿邪夹杂。
了解的内容:临床表现及诊断 1疼痛、功能障碍是其临床主要表现。
§疼痛的性质在临床并非明晰可辨。
§某些疾病疼痛具有一定的诱因。
§常常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
2各种疾病有其特有的临床体征。
3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骨痈疽第一节 概述重点:骨痈疽的概念;临床表现。
难点:诊断要点。
概念:化脓性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侵入骨、关节,引起的感染。
骨组织:化脓性骨髓炎;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发热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窦道▲衰弱(表现在后期。
相当于现代的重度营养不良。
加剧病情的缠难绵愈。
)§病史及临床表现;§穿刺检查;§X 线检查 §化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理学检查病史及临床表现1患者一般有感染病史,或感冒、疔疖史。
2局部外伤史。
3临床表现主要以疼痛为主诉症状。
碍为其主要体征。
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兼顾,标本同治,内外结合,祛邪与扶正兼施。
※内治(消法、托法、补法);※外治;※手术治疗。
第二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重点:临床表现;诊断。
难点:病因病理;鉴别诊断。
西医病理特点;早期诊断依据;治疗目的及方法。
中医病因病理§热毒注骨;损伤感染;正气虚弱。
§热毒是致病因素;正虚是发病基础;损伤是常见诱因。
§正邪相博,导致的三种转归:热毒消散、局限、扩散。
西医病因病理§病因:细菌感染。
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病理特点:骨质破坏、坏死和新骨形成互相并行。
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
早期诊断的依据: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患部持续剧痛,不愿意活动患肢。
3、靠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深压痛。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增多。
5、早期局部分层穿刺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目的: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思路: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论治。
1常发生于儿童,发生部位以胫骨、股骨最常见。
常有感染病灶史和外伤史。
2全身症状:起病急。
高热,体温在39℃以上,伴寒战。
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儿童可有烦躁、不宁、惊厥。
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
3局部症状:早期患处持续剧痛,附近肌肉痉挛,局部肤温高,有深压痛,肿胀不明显。
病情进展后,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表现。
4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可达2-4万;中性粒白细胞升高;穿刺液可培养出致病菌。
第三节 慢性骨髓炎难点:病因病理。
诊断要点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病史。
前述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发热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窦道▲衰弱)。
特别是有死骨排出史,或有死骨暴露于伤口内,或用探针从窦道内能触到粗糙骨面,即可诊断。
X 线摄片:骨干不规则的增厚增粗,密度增高,髓腔变窄或消失,同时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对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治疗慢性骨髓炎一般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手术摘除死骨,清除瘢痕和肉芽组织,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覆盖创面。
※慢性骨髓炎首选手术的原因:骨感染灶的周围被硬化的骨和瘢痕化组织所包绕,血液循环降低,抗生素很难进入感染灶内。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中医治疗 内治法§急性发作期: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非急性发作期:扶正托毒,益气化瘀。
§辅助治疗:配合营养治疗。
外治法原则:清热解毒,引流排脓,祛腐生肌。
西医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前提 §药敏+培养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持续引流灌洗 抗生素应用方法 §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局部庆大霉素珠链埋药 手术方法的选择1、大部分骨病灶已经愈合,只有小块死骨、死腔不大。
2、小儿慢性骨髓炎病灶。
3、大块死骨及死腔较大者。
4、不重要部位的骨髓炎:腓骨、肋骨等。
5、开放性骨折骨端外露。
6、局限性骨脓肿。
7、病程久,窦道皮肤恶变。
体质衰弱,病变有可能并发症关节强直;屈曲急性;肢体不等长;关节内外翻; 病理性骨折或脱位;癌变。
第四节 化脓性关节炎重点:临床表现;诊断。
难点:鉴别诊断。
全身症状: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不适等急性感染症状。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体格检查:体温增高;关节部位红肿,各方向都有压痛;浅表关节可以检查出关节积液体征。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关节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
影象学检查:X 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扩大,关节间隙稍宽;后可见骨质疏松;后期关节软骨破坏可见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骨面毛糙。
中医治疗§初期:清热解毒,利湿化瘀; §酿脓期: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脓溃期:补益气血,托里透脓;§恢复期:舒筋通络。
§配合中药外敷。
中医病因病理§感受暑湿邪毒 §热毒余邪,流注关节 §瘀血停滞,化热成毒 §机体破损,邪毒入侵 毒蓄关节,经络气血瘀滞,津液不得输布,水湿内生,蕴热化脓,发而成病。
西医病因:§细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途径常为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 经血液循环传播至关节,即“血源性传播”。
西医病理:病变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浆液渗出期:此期关节软骨没有破坏,治疗恰当,关节功能恢复。
§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酶类物质破坏关节软骨。
此期可以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脓性渗出期:此期关节活动有严重功能障碍。
甚至完全强直。
1骨痈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①早期足量、有效抗生素。
②局部固定患肢。
③关节内注入抗生素。
④关节切开引流冲洗。
⑤急性炎症消退后,开始积极的关节功能锻炼。
2骨痈疽中医辨证治疗。
3急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中医病因病理、西医病理特点、西医治疗。
感染途径:大多数是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 经血液循环注入骨组织内。
另一部分是由开放性创口带 入细菌,或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组织。
4慢性骨髓炎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5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诊断要点、治疗。
骨质疏松病例讨论彭某,女,62岁,2005年11月2日就诊。
诉 10年前开始有轻度腰部酸痛,渐至双下肢并 足底持续疼痛,每因劳累或着凉加重。
近月 来腰部酸痛加剧,彻夜不眠,双下肢酸胀麻 木,无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血钙 1.8mmol/L 。
影像学检查:X 线摄片第2~4、 4~5腰椎体前缘舌唇样骨质增生。
诊断为腰 椎骨质增生。
思考题1 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该作哪些检查?3 对于本病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什麽?病因病机,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定义: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为骨肿瘤。
中医名称:骨疽、石痈、石疽病因病机: 正虚邪侵;气滞血瘀;肾虚精亏。
诊断: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治疗原则: 良性骨肿瘤——手术清除病灶。
恶性骨肿瘤——手术+其他治疗。
1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前提?2脊髓损伤后手术减压的时机?3手术减压的方法?4脊柱骨折后内固定与脊髓损伤的修复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结核、髋关节结核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