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
![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d9e43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9.png)
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其安全管理的不断加强。
企业的管理系统若遭到黑客攻击或者系统崩溃,将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安全管理规范,以确保其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一、密码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的密码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管理人员要求对其密码进行严格管理,密码应该定期更换。
密码不得使用简单的组合,如123456之类的密码是易被猜测的,容易造成系统被攻击。
更好的做法是采用一定长度的复杂密码,如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密码,这样更难被破解。
二、账户权限管理规范管理系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赋予不同账户不同的权限,以减少系统被滥用的可能。
管理员应该负责制定账户权限和角色。
对于一些不能确定安全性的权限,应该设置为只能由管理员进行操作。
同时,管理员也应当对各个账户进行定期审核,清除不必要的账户权限。
三、备份管理规范数据丢失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备份管理应当成为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备份数据的选择应当包括全部数据和重要数据。
备份频率需要定期测试和确认。
同时,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需要确保安全,以防数据泄露或外泄。
四、通信网络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的通信网络是管理系统与外界进行交互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方式。
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
为此,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通信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其中需要包括进行三方认证、捕获异常流量和互联网攻击等。
五、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规范企业建立安全管理规范后,还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需对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数据泄露和攻击等安全问题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在系统遭到攻击或泄露数据时,企业将快速响应。
总体来看,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是企业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保证。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规范,并将其贯彻于管理系统全过程,才能给予企业最好的安全保护。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8edb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f.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现代社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责任。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规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遵从,企业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2. 风险评估和管理,企业应当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3.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4. 健康监测和医疗救助,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和健康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援助。
5. 应急预案和演练,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更加放心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疾病对工作的影响。
其次,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可以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费用,降低企业的经济压力。
再次,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一个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的企业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
最后,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企业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及时总结和分享经验,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6134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3.png)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旨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本体系遵循以下方针、目标和原则:1. 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安全生产目标: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环境污染。
3. 安全生产原则:(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合法合规。
(2)全员参与原则: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3)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提前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主要职责:(1)制定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计划。
(2)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3)审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
2. 工作机构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安全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应急救援部门:负责企业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 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贯彻落实国家及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安全生产。
(2)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组织安全生产活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0c4ce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f.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是指企业为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指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应当包括法律法规遵从、组织结构与责任、培训与教育、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事故调查与纠正措施、应急预案与演练、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内容。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确保规范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
企业应当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自觉遵守规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另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实施需要不断进行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规范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最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实施需要与相关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企业应当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落实,共同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建立,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员工也应当自觉遵守规范,增强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建立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5f996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7.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旨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法律法规遵循: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劳动法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2. 领导责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负有最终责任,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
3. 参与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广泛的员工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识别、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制定等活动,并建立员工参与的机制。
4. 风险管理:企业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包括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危害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因素。
该过程应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
5.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以及职业病防护知识等,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6. 事故和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和危机管理机制,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事故应急响应等措施。
同时,应建立事故预防和紧急救援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7. 监测和测量: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包括事故率、病伤率、职业病患病率等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评审、内部审核和管理评估等手段,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升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9. 外部交流与合作:企业应积极与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进职业健康安全水平的提升。
10. 文件和记录控制:企业应建立相关的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依据,通过落实相关措施和机制,不仅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声誉。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6d40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8.png)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是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制度。
不同行业和组织都会有各自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下面是一个完整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的示例,供参考:一、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架构、政策、程序和实践。
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和目标: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和目标,例如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护财产免受损失。
2.组织架构:建立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指定安全管理负责人,并确定各个参与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职责。
3.政策和程序:制定和实施适用于组织的安全管理政策和程序。
政策和程序应包括员工培训、安全巡检、事故调查和报告等方面。
4.风险评估: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准备方案。
5.标准和规程:制定和实施适用于组织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规程,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和规程进行工作。
6.监督和审查:建立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二、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组织,安全管理措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工作场所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工作程序:制定并执行适当的工作程序,如操作规程、事故处理程序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风险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变工作方式、增加安全设备或者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4.安全设备:购买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器材,如防护服、安全帽、眼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受到适当的保护。
5.安全巡检:定期进行安全巡检,检查工作场所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
6.事故调查和报告: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记录事故情况。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17cd0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3.png)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用规范一、总则1. 为了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产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类行业。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进行。
二、组织结构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权限,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会议,研究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
三、安全生产管理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程序。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安全设备和设施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生产设备、工具、周边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自护能力。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排放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的治理设施,确保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
五、安全生产培训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事故应急处理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应当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记录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建立档案并定期复核,确保培训效果。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简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60dda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f.png)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简介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作为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基础,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定义、原则和实施过程,以及其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意义和好处。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定义与原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指为确保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它涵盖了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包括组织结构、策略制定、风险评估、安全措施、持续改进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核心原则包括:全面性、风险导向、持续改进、合规性和可度量性。
全面性意味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应该全面覆盖组织内的所有信息资产,并确保合理的保护措施得以实施。
风险导向是指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基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和保护措施,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持续改进是指在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环境中,组织应不断更新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以适应新的威胁和技术发展。
合规性要求组织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可度量性是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应具备可度量和可评估性,以便组织能够持续跟踪和监测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实施过程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组织首先需要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和要求,并将其与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
2. 风险评估与处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并采取适当的风险处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安全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4.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5. 性能评估和改进:组织需要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以保证其持续有效性。
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意义和好处1. 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确保了组织的信息资产得到适当的保护,减少了信息泄露、数据损坏和系统瘫痪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及培训规范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及培训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7edead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4.png)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及培训规范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培训规范。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1. 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2. 组织架构: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3. 安全责任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职责,形成层层压实的安全责任链条。
4. 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安全设施与装备:企业应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与装备,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6. 应急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 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安全生产培训规范1. 培训内容:安全生产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培训对象:安全生产培训应面向所有从事生产工作的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
3. 培训形式:安全生产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可以组织集中培训班,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分散培训。
4. 培训周期:安全生产培训应定期进行,包括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和定期复训等,确保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5. 培训评估:安全生产培训应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6. 培训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培训规范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员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c34b1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c.png)
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组织体系
根据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是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总的责任。
质安部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各专业工长、施工班组和现场施工人员对各种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不得忽视生产安全。
安全员有奖罚权和一票否决权,对安全员的决定,各管理人员、班组长必须无条件执行。
并赋予专职安全员随机抽查权。
(二)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各级安全监督体系,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程序,落实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及时纠正违章、冒险、蛮干行为。
对检查出的隐患,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定人负责限期整改,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体系见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
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
安全检查框图。
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b983c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b.png)
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一、引言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而建立的一套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系。
本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动力,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目标与指标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设定具体、可量化的安全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价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级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四、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
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风险评估与控制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源。
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七、应急管理与救援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事故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九、持续改进与评审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
十、结论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体系内容,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806a07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6.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一、概述一个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MS)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OHS)的关键因素,是高素质的雇主确保安全工作环境的有效和正确的实践,是雇主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能够清楚地规定和确定一个组织内安全、卫生、职业健康和环境(SHE)管理的政策或程序,从而使组织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向组织内部和外部客户相应的符合性要求。
二、要求1、政策和程序应包括:(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政策;(2)职业健康安全的责任,组织结构和职能分配;(3)健康安全系统中的主要组件,如:健康安全培训、审核、认证等;(4)将安全与生产结合起来的健康安全技术指南;(5)健康安全管理规程、报告、记录和工作程序;(6)安全检查和演练;(7)安全协调计划、应急准备、抢险救援等;(8)安全状态检测分析;(9)现场安全控制和环境控制。
2、政策应明确组织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3、政策应对不同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风险有效地进行控制;4、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担任根据本政策实施的最终责任者;5、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遵循应以积极的态度待人;6、工作人员必须有指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安全管理;7、定期开展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审计、检查和演练;8、所需的安全设备和材料必须整洁、有序、完整地存放;9、组织应设立职业卫生安全投诉机制,使员工有提出投诉的机会;10、政策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随时应对新的安全风险;11、责任人必须检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其他一切是否正常,帮助员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
三、总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础,能有效地确保职业健康安全,防止危害,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步骤,从政策和程序到审核、培训等,对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必要的参考作用,保证组织内部认知职业健康安全和以安全文明思想作为实施标准,将更有效地降低事故可能性,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文明的建设,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0d35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1.png)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摘要:一、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概述二、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1.安全政策与目标2.组织与职责3.风险管理4.安全培训与沟通5.安全检查与监控6.事故调查与处理7.持续改进正文:【一、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概述】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指针对企业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所建立的一套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措施。
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1.安全政策与目标】安全政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纲领,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中,确保全员参与、全程监控。
【2.组织与职责】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
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3.风险管理】企业应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安全培训与沟通】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有效。
【5.安全检查与监控】企业应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重点部位、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运行。
【6.事故调查与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制定预防措施。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教育全体员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7.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安全管理规范
![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8afe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d.png)
安全管理规范标题: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安全管理规范是企业或者组织为确保员工和资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遵循安全管理规范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和减少安全风险,保障生产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1.1 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明确安全管理的宗旨和原则,确保全员了解并遵守。
1.2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1.3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
二、安全培训与教育2.1 员工安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2 安全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发布安全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员工对安全管理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2.3 事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三、安全生产管理3.1 隐患排查整改: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3.2 安全检查监督: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生产设备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督。
3.3 安全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4.1 配备安全设备: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4.2 定期检修维护: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合理配置防护用品:根据不同作业环境的特点,合理配置防护用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安全管理评估与改进5.1 定期评估安全管理效果: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建立安全管理改进机制:建立安全管理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落实。
5.3 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规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论:安全管理规范是企业或者组织保障员工和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安全管理规范有效实施的关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ffff65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0.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第一部分:引言职业健康安全(OHS)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健康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OHS的管理是组织的核心职责之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针对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框架,以帮助组织实现最佳OHS管理实践和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该规范不仅帮助组织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中的危险和风险,同时也有益于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第二部分:范围OHSAS规范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无论其业务范围如何,都应考虑和管理OHS风险。
OHSAS规范包括以下要素:1. 制定和实施OHS策略和目标,以确保组织中所有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和健康;2. 评估和管理OHS风险,包括识别和控制各种类型和程度的工作场所危险和健康风险;3. 针对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OHS培训和教育,以加强员工对OHS的意识和理解;4. 通过建立和实施OHS管理程序,确保组织中的所有员工遵循OHS政策和目标,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追究;5. 确保组织中关键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和健康,包括监测和维护设施和设备的状态,以确保各种工作场所危险和健康风险得到控制;6. 确保组织的供应商和承包商遵循OHS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在与组织相关联的所有活动中控制OHS风险。
第三部分: OHSAS规范要素1. 政策和目标:每个组织都应制定和实施一份OHS政策和目标,以确保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和健康。
该政策应是一个顶层批准的文档,应涵盖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工作场所危险和健康风险,并明确组织中各个职能部门在实现OHS目标方面应扮演的角色。
2. 资源管理:组织应为实现OHS政策和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技术、人力、时间和财务资源。
其中,组织还应确定和分配必要的资源,以确保维护、监控和更新组织的OHS管理体系。
3. OHS管理系统:OHSAS规范要求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一个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得最佳的安全和健康保护。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a764f1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指为了保障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它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旨在确保组织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处理相关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内容,以帮助组织建立和改进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
1. 目标和范围:- 详细说明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目的和范围,明确应用于哪些部门、工作活动和运营流程。
2. 法律和法规要求:- 列出所有适用的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并说明如何确保系统的合规性。
3. 风险评估和控制:- 描述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监控措施。
- 提供一个风险管理计划的模板,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责任分配和监控程序。
4. 组织结构和责任:- 描述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包括安全管理责任的分配和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 说明每个部门和员工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
5. 培训和意识:- 描述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定期培训和紧急情况应急培训。
- 说明如何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和理解。
6. 文件和记录控制:- 提供一个文件管理和记录控制的程序,确保所有相关文件都被正确标识、存档和保护。
- 说明如何创建、维护和更新标准操作程序和工作指南。
7. 紧急情况处理:- 描述一个紧急情况处理计划,包括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的措施。
- 提供一个紧急联系人名单和紧急设备的清单,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行动。
8. 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 提供一个内部审计计划,用于定期评估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 描述一个持续改进的程序,包括问题报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9. 供应商管理:- 描述一个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的过程,确保供应商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 提供一个供应商绩效评估的模板,用于监控和改进供应商的表现。
10. 安全措施和技术:- 列出各种安全技术和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监控设备等。
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标准
![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4bee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6.png)
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标准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企业内部,的实施,可以确保安全方面的合规性,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安全,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对于企业外部,正确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带来更好的商业合作机会。
的重要性安全是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过去,安全通常是指生产现场的安全,这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物资安全、设备安全等。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安全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拓展。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物流安全等多个方面。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和合规性。
的实施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生产方面,经过规范和标准的实施,企业可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减少员工的工伤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经营方面,正确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加企业商业合作机会,为企业增加商业利润。
在管理方面,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减少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提高企业的稳定发展性。
的实施内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
比如,应针对自己的企业类型、产业特点、生产环境、员工情况等,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的。
的实施内容包括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事故应急预案和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同时,企业也应制定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安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安全制度、现场作业管理规定、员工安全教育等制度。
同时,企业还需要定期检查、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正确有效。
安全培训教育:企业应针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a26b6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9.png)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安全是一个事关每个人的重要议题,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来确保安全的持续和有效性。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首先,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和原则。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具备明确的目标,并基于科学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和实施。
安全目标应当既能满足组织的需求,又能保护员工和他们的财产安全。
安全管理原则可以包括风险管理、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
其次,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意味着组织需要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除,从而提前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对物理环境、人员行为、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对固有和潜在风险的分析。
然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流程。
规范和流程是安全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为组织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执行流程。
规范可以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和安全程序等。
流程可以包括事故报告与处理、应急预案、培训与教育等环节。
规范和流程的建立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风险、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此外,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注重培训与教育。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训与教育,组织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应对能力。
此外,培训与教育还能够帮助组织建立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促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理念的落实。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
它需要明确目标和原则,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流程,以及注重培训与教育。
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够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4e4db4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5.png)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建设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重要任务。
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和社会的安全。
一、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科学、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该体系旨在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形象。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员工能够更加规范地开展工作,减少安全风险。
其次,它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安全意识。
最后,它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
一个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和合作伙伴,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二、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体系,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素:1. 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报告与处理程序、安全接警处置程序等。
这些规章制度应该明确具体、简明扼要,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和遵守。
2.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应该覆盖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事故报警和逃生救援等方面。
3. 安全设施和装备:投入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购买和维护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灭火器、安全防护设备等。
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4. 风险评估和控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防范。
5. 事故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健全的事故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治理体系规程前言依照建设部建标[1996]522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城乡建设环境爱护部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要紧技术内容是:①总则;②一般规定;③动力与电气装置;④起重吊装机械;⑤土石方机械;⑥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⑦桩工及水工机械;⑧混凝土机械;⑨钢筋加工机械;⑩装修机械;⑾钣金和管工机械;⑿铆焊设备。
修订的要紧技术内容是:①删去少先式起重机、屋面起重机、蒸汽打桩机及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等淘汰机械的内容;删去木工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变压器、碎石机等不属于建筑机械的内容;②增加了挖掘装载机、静力压桩机、混凝土搅拌站、潜孔钻机、转盘钻机、全套管钻机、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混凝土切割机等新机械的内容;③补足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装修机械、钣金和管工机械等机械的品种、使用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④增加大中型机械的液压传动内容,逐步做到以液压传动为主、机械传动为辅助;⑤机械的型号、安装、拆卸、顶升、锚固及运输以及电气方面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取得一致;⑥增加机械维护保养方面作业内容;⑦建筑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与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协调一致。
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治理,授权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是: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573号。
邮政编码:730050)本规程参编单位是:湖北省工业建筑工程总公司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总公司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山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本规程要紧起草人是:钞票风朱学敏成诗言陆裕基金开愚安世基1 总则1.0.1 为保障建筑机械的正确、安全使用,发挥机械效能,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安装、工业生产及维修企业中各种类型建筑机械的使用。
1.0.3 建筑机械使用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0.1 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阻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
学员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工作。
2.0.2 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内。
2.0.3 操作人员应遵守机械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做好各级保养工作,经常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
2.0.4 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2.0.5 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爱护用品,长发应束紧不得外露,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2.0.6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阻碍或不安全的因素。
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的照明。
2.0.7 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2.0.8 机械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讲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2.0.9 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2.0.10 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运转中发觉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2.0.11 凡违反本规程的作业命令,操作人员应先讲明理由后可拒绝执行。
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0.12 新机、通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机械,必须按出厂使用讲明书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JGJ 34)进行测试和试运转,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2.0.13 机械在严寒季节使用,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2.0.14 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应有专人看管,并应设置消防器材及工具;大型内燃机械应配备灭火器;机房、操作室及机械四周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2.0.15 变配电所、乙炔站、氧气站、空气压缩机房、发电机房、锅炉房等易于发生危险的场所,应在危险区域界限处,设置围栅和警告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挖掘机、起重机、打桩机等重要作业区域,应设立警告标志及采取现场安全措施。
2.0.16 在机械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液体、尘埃、渣滓、放射性射线、振动、噪声等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安全爱护设备和三废处理装置;在隧道、沉井基础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使有害物限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2.0.17 使用机械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安全要求。
2.0.18 停用一个月以上或封存的机械,应认真做好停用或封存前的保养工作,并应采取预防风沙、雨淋、水泡、锈蚀等措施。
2.0.19 机械使用的润滑油(脂),应符合出厂使用讲明书所规定的种类和牌号,并应按时、按季、按质更换。
2.0.20 当机械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各级领导必须及时上报和组织抢救,爱护现场,查明缘故、分清责任、落实及完善安全措施,并按事故性质严肃处理。
2.0.21 汽车及自行轮胎式机械在进入都市交通或公路时,必须遵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治理条例》。
2.0.22 对本规程尚未列入的新机型,机械治理部门必须依照生产厂讲明书要求,制订本企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方可投入使用。
3 动力与电气装置3.1 差不多要求3.1.1 固定式动力机械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移动式动力机械应处于水平状态,放置稳固。
内燃机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周围应有1m以上的通道,排气管必须引出室外,并不得与可燃物接触。
室外使用动力机械应搭设机棚。
3.1.2 冷却系统的水质应保持洁净,硬水应经软化处理后使用。
3.1.3 动力机械的燃油和润滑油牌号应符合该机规定,油质和加油器具应保持洁净(柴油应沉淀过滤),并应按季节要求换油。
3.1.4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纳爱护接地或爱护接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爱护接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应采纳爱护接地。
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遵照当地供电部分的规定);(2)爱护接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应采纳爱护接零。
3.1.5 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电气设备作爱护接地,而将另一部分电气设备作爱护接零。
3.1.6 在爱护接零的零线上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3.1.7 严禁利用大地作工作零线,不得借用机械本身金属结构作工作零线。
3.1.8 电气设备的每个爱护接地或爱护接零点必须用单独的接地(零)线与接地干线(或爱护零线)相连接。
严禁在一个接地(零)线中串接几个接地(零)点。
3.1.9 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必须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
3.1.10 电气装置遇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
应查明缘故,排除故障后方可再行合闸。
3.1.11 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纳预约停送电时刻的方式进行电气检修。
检修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
警告牌的挂、取应有专人负责。
3.1.12 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应配备安全锁,箱内不得存放任何其他物件并应保持清洁。
非本岗位作业人员不得擅自开箱合闸。
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箱门。
3.1.13 清洗机电设备时,不得将水冲到电气设备上。
3.1.14 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方可对触电者作紧急抢救。
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直接接触。
3.1.15 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火警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不得使躯体接触导线或电气设备;也不得用水或泡末灭火机进行灭火。
3.1.16 本章中所列绝缘电阻测量应采纳60s的绝缘电阻值(R60V);汲取比的测量应采纳60s绝缘电阻的比值(R60″/R15″)。
在测定绝缘电阻时应采纳500V或1000V兆欧表测定100V至1000V的电气设备或回路。
3.2 内燃机3.2.1 内燃机作业前的重点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曲轴箱内润滑油油面在标尺规定范围内;(2)冷却系统水量充足、清洁、无渗漏,风扇三角胶带松紧合适;(3)燃油箱油量充足,各油管及接头处无漏油现象;(4)各总成连接件安装牢固,附件完整,无缺。
3.2.2 内燃机启动前,离合器应处于分离位置,有减压装置的柴油机,应先打开减压阀。
3.2.3 用摇柄启动汽油机时,由下向上提动,严禁向下硬压或连续摇转。
用手拉绳启动时,不得将绳的一端缠在手上。
3.2.4 用小发动机启动柴油机时,每次启动时刻不得超过5min。
用直流起动机启动时,每次不得超过10s。
用压缩空气启动时,应将飞轮上的标志对准起动位置。
当连续进行3次仍未能启动时,应检查缘故,排除故障后再启动。
3.2.5 启动后,应低速运转3~5min,现在,机油压力、排气管排烟应正常,各系统管路应无泄漏现象;待温度和机油压力均正常后,方可开始作业。
3.2.6 作业中内燃机温度过高时,不应立即停机,应接着怠速运转降温。
当冷却水沸腾需开启水箱盖时,操作人员应带手套,面部必须避开水箱盖口,严禁用冷水注入水箱或泼浇内燃机体强制降温。
3.2.7 内燃机运行中出现异响、异味、水温急剧上升及机油压力急剧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3.2.8 停机前应卸去载荷,进行中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再关闭油门,停止运转。
装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作业后应怠速运转5~10min,方可停机。
3.2.9 有减压装置的内燃机,不得使用减压杆进行熄火停机。
3.2.10 排气管向上的内燃机,停机后应在排气管口上加盖。
3.3 发电机3.3.1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发电机,其内燃机部分应执行本规程第3.2节的规定。
3.3.2 新装、大修或停用10d以上的发电机,使用前应测量定子和励磁回路的绝缘电阻以及汲取比,定子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上次所测值的30%,励磁回路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Ω,汲取比不小于1.3,并应做好测量记录。
3.3.3 作业前检查内燃机与发电机传动部分,应连续可靠,输出线路的导线绝缘良好,各仪表齐全、有效。
3.3.4 启动前应先将励磁变阻器的电阻值放在最大位置上,然后切断供电输出主开关,接合中性点接地开关。
有离合器的机组,应先启动内燃机空载运转,待正常后再接合发电机。
3.3.5 启动后检查发电机在升速中应无异响,滑环及整流子上电刷接触良好,无跳动及冒火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