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讲座PPT(一)余家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知止:
• 止:停止;栖息,居住; 达到……境界,追求 • 朱子:必至于是而不迁。
•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 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wenku.baidu.com在止于至善。
大学:与小学相对,大人之学也。 大学:君子之学。 大学:最高层次的学问。
洒扫、应对、进退、书、数、射、御之后,学其事而明其理。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明明德:彰己之光明之德,有明德而彰显之。
明:用功夫去明他。人心虚灵不昧,有生以后,为 气禀拘,物欲所蔽,有时而昏,必加学问之功,克 去物欲,使心之本体依旧光明。譬如磨镜。
年七十一岁。
《大学》
《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全称”四书”
原属《礼记》中的一篇。现存11篇(经,传),2400多字 宋· 程颢、程颐:《大学》为孔子之遗书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宋· 朱熹谓《大学》“(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朱子:《大学》“辞约而礼备,言近而指远。” 圣贤经传,所以教人为学之次第,至为纤悉。
• 《周书· 康诰》曰:“克明德。” 《尚书·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性本善) •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 智之性矣。
• 亲民:
亲—— 亲近,亲善,友善。 亲——新,鼓舞作兴,革去旧染之污。 民——亲人,他人,国人,天下人。
• • • •
•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至善:事理当然之极。
•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能,有所不能。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 • • • • •
• 公元前476年(鲁哀公19年)曾参三十岁。 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 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
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不可。
江 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 已。”(见《孟子· 滕文公上》)
• 公元前436年(鲁悼公31年)七十岁。曾 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解行相应,知行合一:
• “三纲领”你如何理解? • 如何在生活中力行?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 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删 述 六 经 , 垂 宪 万 世
德 侔 天 地 , 道 冠 古 今
菁莪书院公益国学讲座
《大学》(一 )
江阴市孔子学会 敔山湾实验学校 余家宇 2016.9.6
宗 圣 曾 子
曾子
•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15年、鲁定公5年), 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5年、鲁悼公32年)。 少孔子46岁。 •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随父学诗书,有 “伏案苦读”之说。公元前492年(鲁哀公3年), “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 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 泰伯第八》)
• 公元前435年(鲁悼公32年)曾参七十一岁。
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子,突然想起身下铺
着一领华美的席子,是鲁大夫季孙氏送给他
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没做到大夫,不应铺
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儿子们把席子换下 来。没等换上的席子铺好,他就去世了,终
•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5年),十六岁的曾参 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13年),孔子的高弟 颜回病故,曾参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16年)曾参二十七岁。 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 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 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