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诊治分析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以及降低病死率。
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病例。
结果33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肺炎治愈22例,心衰纠正20例,14例手术治疗,5例因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善不理想自动出院。
3例心衰控制后再次发生、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死亡。
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重及缺氧发作。
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6‰—10‰,我国每年约出生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一年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1]。
小儿时期心衰以1岁以内发病率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为多见[2]。
各类先心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居多,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因肺部过度充血,极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而处于危重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因难以救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或严重的缺氧而死亡。
即便存活下来的,一些婴儿也因肺血管闭塞、心肌肥厚等并发症而失去手术最佳时机[3]。
有效预防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积极控制感染、合理处置并发症,适时选择手术时机对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年收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患儿3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19,女14例,年龄35天—18个月,体重3.0-11.8kg,首次住院26例,二次6住院例,二次以上3例。
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先心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往往需要特殊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针对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护理1、环境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
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2、休息与活动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病情较重的患儿则需要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
3、饮食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对于喂养困难的患儿,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避免患儿暴饮暴食,同时要控制盐分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二、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症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痰、水肿等症状,以及症状的轻重和变化情况。
3、精神状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烦躁、嗜睡、萎靡等异常表现。
三、预防感染1、个人卫生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
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定期洗澡。
2、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可协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3、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员,病房内要定期消毒,避免患儿与感染患者接触。
在季节变换和流感高发期,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四、用药护理1、严格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给患儿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心理护理1、关注患儿心理先心病患儿由于疾病的影响,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患者可正常生活,但应该避免参加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有症状者应多卧床休息,心慌、气短或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坐位并吸氧,限制活动范围。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生活有规律,以减轻心脏负担。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出现心力衰竭时应进食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进食香蕉、橘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并注意预防便秘。
3.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体质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控制。
4.用药护理: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需缓慢,以防心力衰竭。
5.基础护理:有持续青紫的患者,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出汗、脱水。
6.专科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平日应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时节,应及早做好防范,一旦患儿发生感染,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7.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8.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注意关心爱护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健康教育】1.活动:告诉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量,一般控制在短时间范围内、中低强度的活动。
对于无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心脏大小正常、血流动力学正常的房缺患者,运动量可不受限制;运动试验结果正常的活动可不受限制。
2.饮食: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增强疾病抵抗力。
3.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
4.诱发因素:注意预防感冒、肺炎、外伤等。
5.随访:教育家属应给予患者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先心病的病史。
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并发症大概有以下几种1
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并发症大概有以下几种一、肺部感染,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容易患肺炎。
二、心力衰竭。
心衰和感染往往同时存在、反复发作,会造成患儿病危。
需控制心衰,同时使用抗生素(以抗球菌感染为主),并提供低流量的吸氧(防止肺泡破裂);急性心衰需强心、利尿、扩血管,慢性心衰可使用强心中药参桂胶囊。
三、心内膜炎,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由于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会造内膜粗糙,并形成赘生物,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繁殖,又把细菌、毒素释放到血液中,患儿可出现败血症,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塞,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偏瘫等。
四、晚期形成了肺动脉高压,由于病情延误,时间长了以后就造成肺动脉高压,也就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肺动脉高压一般分为可逆性的和不可逆性的,可逆性的肺动脉高压手术以后高压可以降下来。
不可逆性的叫做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即使做了手术,肺部已经形成病理性改变,肺小动脉已经关闭了,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了。
五、缺氧发作,约20%-70%患儿有缺氧发作史,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呼吸急促困难,紫绀明显加重,重症发生昏厥,抽搐,因严重缺氧而致低氧血症死亡。
缺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常能自然缓解,但可经常发作。
六、脑血栓和脑脓肿为法乐四联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法乐四联征患儿长期缺氧,紫绀,因而红细胞增多,血球压积增高,血液粘稠,血流速度缓慢,为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创造条件,如继发感染可形成感染性血栓,或由于脑组织缺氧,脑组织软化,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脑脓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
罗放灵;陆卫群;王钰芬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总结了42例患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先心病肺炎心衰的治疗成功率。
重点介绍了如何观察病情,密切监护,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关怀,积极控制感染,正确及时使用强心、利尿和血管活性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改善了心肺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手术赢得了时机。
【总页数】2页(P166-167)
【作者】罗放灵;陆卫群;王钰芬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
2.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
3.卡托普利治疗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衰疗效观察
4.NCPAP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所致的心衰、呼衰的疗效观察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的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胚胎发育畸形或遗留缺损,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并存)等。
【临床表现】发绀、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杵状指(趾)、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术前护理1、同心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遵医嘱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
3、术日晨准确测量体重,为术中、术后用药作准备。
4、正确给氧常规发绀病人可低流量吸氧(1~2L/min);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病人不需吸氧;动脉导管未闭依赖下肢血流灌注病人禁忌吸氧。
三、术后护理1、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包填塞。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体外循环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机械通气有关。
2、护理措施(1)同心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手术病人多为儿童,应严密观察神志、表情、瞳孔、感觉及四肢活动情况,每小时检查1次,以便及早发现神经系统合并症。
(3)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保持管道通畅,加强巡视。
(4)患儿生活不能自理,床单位要保持干燥、清洁,冬季应注意保暖;高热病人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喂养不宜过饱,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5)预防低血容量及肺水肿补足失血,控制液量50~100ml/kg.d(20kg 以下),婴儿术后第1个24h给上述用量的1/2;利尿剂从3~5mg开始应用。
(6)健康教育①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跳高、游泳等。
②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③合理的营养,适当添加辅食,以清淡为主。
④继续强心、利尿治疗,出院3个月后回院复查。
⑤小儿术后1年内,睡眠时尽量平卧,不宜长期侧卧,以免胸骨畸形愈合。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护理干预对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 护理 ・
2 年月 4 第 期 0 1第8 3 1 0 卷
左向 分 天 脏 右 流先 性心 病患儿出 后护 预对心 院 理干 功能的 影响
李 莉 熊振 宇 (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 , 河南开封 4 5 0 ) 7 00
[ 要】目的 探讨左 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护理干预对心功能的影响。 j 商 方法 对 A 干预组 1、( ( )B 干预组 2、 )C
个 月 , 大 1 月 , 均 ( . 4 .) 月 , 间 隔 缺 损 ( S 3 最 0个 平 41 - 1个 2 房 A D)8
例 , 间隔 缺损 ( S 1 室 V D)6例 , 脉 导 管未 闭 ( D 6例 , S + 动 P A) AD
P A8例 , S + S 2例 ; D AD VD1 平均体重( . .)g 5 6±2 k 。B组 5 4 0例 ,
( 照组 ) 对 三组患儿出院后建立门诊档案 , 并定期 复查 , 各组患儿用药情况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A、 B两组严格按照医生指 导下控制液体摄入量 : (0— 0 ml( gd 、 A组 6 8 ) /k ・ )B组(0 10 m1(g d 、 8 — 0 ) . k ・ )C组按 自然摄人量 (2 ~1 0mL( gd 。三组 出 / 10 5 ) / ・) k 院后均采用 电话随访或患儿来 院就诊 的方式 , 由护士对患儿用药、 喂养和护理等方面进行 干预 , 持续半年后对 A B C三组 、、 患儿 的心功能情况、 再住院率 、 死亡率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组 1 A组 ) ( 半年后心功能≥ I级发生率、 I 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
低 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00 、 <0 1 x -66 、 <00 , .5 P .1 ; c组 , x =1. P . , . P . x =43 、 <00 )干预组 2 B组 ) 9 0 5 5 ( 心功能 ≥ I I 级 的发 生率 和再住院率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 、 <0 5 x =43 、 <0 1 , X =7 9 P . , . P . )而两组 的死亡率 比 z 6 0 2 7 0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胎儿期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心脏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腔道异常等,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这类患者,护理十分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要点。
1.建立安全稳定的护理环境:-维持室温适当,避免受凉或过热。
-提供舒适的床铺和床上用品,尽量减少刺激和噪音。
-确保患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通风。
-避免交叉感染,维持局部卫生。
2.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理危急情况:-定期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四肢温度、精神状态等,尤其注意是否有发绀或气短。
-如果患者出现紫绀、心绞痛等急性症状,需及时处理,保证氧气供应。
-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和家族史,及时记录和传达给医生。
3.饮食和营养的管理:-给予患者合理的膳食,包括充足的营养和合理的卡路里摄入。
-对于静心患者,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但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
-如果患者有吃奶困难或无力吸吮的情况,考虑使用吸管喂奶或鼻导管喂奶等方法。
4.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
-注射药物时,注意药物配伍和注射技巧,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给予患者家庭和社交交流的机会,尽量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
-定期与家属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和问题,让其了解患者的病情。
6.定期检查和监测:-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和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氧合情况和其他相关指标。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护理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7.教育和康复:-给予患者和家属详细的教育,包括疾病的认识、预防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患者家属正确使用药物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帮助患者逐步康复并恢复到正常生活。
在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时,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
(2)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有无憋气等症状。给患儿吸痰时, 动作应轻柔,插管不宜太深,避免反复插入,以免造成患儿急性心肌缺血。
(3)控制吸痰时间。有研究显示,吸痰时间过长及频繁吸痰极易引起患者低氧 血症。吸痰前预充氧,及把吸引时间控制在15 s 以内和间断吸引,均可有效预防 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 的护理
临床表现
左向右分流型的VSD、ASD 及PDA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唇周微绀、咳嗽、 心悸乏力、气短、喘憋、双肺呼吸音增粗、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等。 右向左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发绀、缺氧发作、喜蹲踞。青紫多在出生 后3~4 个月发生,严重者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发绀,发绀常见于口唇、手指、 脚趾、鼻尖及耳部,哭吵后可见于整个面部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时,便会更加加重病情
先心病患儿容易反复得肺炎的原因
患儿自身免疫力低
小儿肺叶富有结缔组织,肺间质血管丰富,故整个肺组织含血 多,含气少;由于幼儿支气管细小,呼吸肌发育较差。先心病 患儿的肺部充血,会使细菌或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很容易引 起支气管肺炎。肺炎又可诱发心力衰竭。
护理
一般护理 吸氧护理
呼吸道护理
病情观察 用因素抵抗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护理人员应重点向患儿家属介绍疾 病的相关知识,让患儿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按照不同的年龄,应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 流质饮食,以增强体质。少量多餐,过饱会加重心脏、胃肠负担。
3.3吸痰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条件。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肺炎患儿吸痰时,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以下3 个方面。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期任何因素影响心脏胚胎发育,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造成的先天性畸型。
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直接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分为三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
【临床表现】与心脏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哭声嘶哑、咳嗽、易气促、鼻翼扇动、三凹征、潜伏性青紫或持续性青紫、生长发育落后,心脏听诊可闻及病理性杂音等。
【特殊检查】 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治疗要点】大多以手术为主。
二、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喂养困难及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心力衰竭、药物副作用。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脏杂音,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
(2)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立即予:①将患儿采取膝胸卧位;②面罩吸氧;③准备普萘洛尔、吗啡等药物;④予以安抚保持平静。
(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引起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4)注意有无心衰的症状,若有胸闷、喘憋、腿、脸部浮肿、尿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多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应及时处理:①卧床休息,采用半坐卧位,集中护理活动,减轻心脏负担;②予湿化的氧气吸入;③使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改善心脏功能;④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免加重病情:⑤详细记录出入液量,特别利尿剂期间,尤应注意有无低血钾的症状;⑥予情绪支持,减轻患儿的害怕心理。
2、营养支持(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
(2)适量限制食盐的摄入,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3)耐心喂食,采取半坐卧位姿势,喂奶后拍背嗳出气体。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常规一、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正常通道。
出生后未能闭锁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PDA)。
【病理生理】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主动脉血液分流人压力较低的肺动脉内,增加肺循环血量。
左心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大,肺充血,甚至左心衰竭。
血液分流入肺动脉后增加肺循环量和压力也加重右心负荷,引起右心肥大,导致衰竭。
肺小动脉承受大量分流血量先发生反应性痉挛,一定时期后继发管壁增厚和纤维化,从而使肺动脉压力持续上升。
当肺动脉压力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消失,甚至逆转为右向左分流,临床上表现为发绀,导致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临床表现】导管细、分流量少者可终生无症状。
导管粗、分流量大者易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发育不良,甚至可出现左心衰竭。
心脏检查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局部可扪及震颤。
周围血管体征有脉压增宽,颈动脉搏动加强,水冲脉、枪击声等。
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发绀和杵状趾,称为差异性发绀。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
胸部X线检查见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结突出,可呈漏斗状,肺动脉圆锥平直或隆出。
超声心动图可探到未闭的动脉导管。
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病变情况。
【治疗要点】主要为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早产儿、婴幼儿反复发生肺炎、呼吸窘迫、心力衰竭或喂养困难者,应及早手术。
无明显症状者,多主张学龄前择期手术,艾森曼格综合征是手术禁忌证。
2.手术方法有动脉导管结扎或钳闭术、切断缝合术,或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心脏血液循环,经肺动脉切口缝闭动脉导管内口。
近年来有人经由心导管将封堵器材嵌入动脉导管将其堵塞。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出血、动脉导管再通。
二、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SD)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后者较为多见。
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为活产儿的7%~8%左右。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仅约20%的病儿可查知病因,其中半数为母亲在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接受大量放射线、患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其余半数为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染色体变异等。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是涉及胎儿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3类:①左向右分流(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法洛四联症由以下4种畸形联合组成:肺动脉狭窄,高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并开口于左、右两心室之上,右心室肥厚。
其中肺动脉狭窄对病儿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最重要;③无分流型(无发绀型):常见的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有轻者可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脏杂音;活动耐力低下;活动后气促、多汗、呼吸困难、发绀;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杵状指(趾)等。
查体可见心前区隆起,可触及震颤,听诊有典型的器质性心脏杂音。
诊断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成像等。
本病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病儿正常生活、控制感染、对闰治疗、防止并发症。
由于心脏外科的进展,觉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均能手术治疗。
近年来,对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半闭病儿,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加强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和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和接触大剂量放射线等,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护理]1.一般护理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活动,重症应卧床休息,减少氧耗量,每日测脉率或心率2~4次。
左向右分流先心术后护理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护理
SICU
丁 晨 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是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畸形疾 病。
非紫绀型先心病
• 左右心之间有异常通道及分流:正常情况下 ,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血液从左心 向右心分流而不出现紫绀。当剧哭、屏气或 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 超过左心室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 流而出现暂时性紫绀,如房间隔缺损、室间 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
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先天性异常通道的一 种。位于主动脉峡部。由于动脉导管的开放 ,使主、肺动脉间存在通路,体循环压力高 于肺循环时,血流通过导管从主动脉到肺动 脉,肺循环量增加,引起肺动脉扩张及肺高 压。
• 1临床症状:轻度可无症状,如导管粗分流量多时,易 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及充血性心衰。当肺血管 发生器质性变化时,可呈双向分流,病儿在轻度活动 后,出现气促和紫绀。 • 2护理:鉴于动脉导管未闭者术后会并发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受损、导管再通和乳糜胸。主要的术前护理 除一般先心病常规术前护理外,还需注意给患儿保暖 ,勤换衣服,防止感冒等,术后护理主要有: • A 常规术后护理。 • B反跳性高血压,由于手术结扎导管时降压至较低,术 后反跳性高血压经常出现,高血压可使结扎处和导管 再通,要详细观察记录,及时处理。观察毛细血管搏 动和四肢末梢温度。 • C呼吸道监测:听诊两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胸和肺 不张存在。 • D 注意发音,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 • E注意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二)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2.心脏听诊 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 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P2减弱。
14
(二)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3.并发症 (1)脑血栓 (2)脑脓肿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5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可见:肺动脉段凸出,肺门 阴影增粗、肺野充血、“肺门舞蹈”。
服。 ✓做小手术(如拨牙、扁桃体切除术)时,应予抗生素预
防感染。
32
护理措施
(三)预防感染 ✓除严重心力衰竭外,均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仔细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皮肤有无充血及破损,每日
做口腔护理2次。 ✓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33
护理措施
(四)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1.预防心力衰竭 ✓并发肺炎的患儿宜取半卧位休息。 ✓保持病室和患儿安静,避免哭闹。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每小时5ml/㎏)。 ✓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应立即吸
现青紫
6
(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2.心脏杂音 (1)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 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 分裂。
7
(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2.心脏杂音 (2)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 收缩期杂音,P2增强, 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
施行根治手术。手术的恰当年龄一般以4~6岁为宜。 分流量小的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
采用心导管介入疗法。
24
治疗原则
2.外科治疗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大多数于2岁时施行根治手
术。 若重度发绀、肺血管发育不良,应先做姑息性分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观察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尤其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由于肺血流增多易患肺部感染,严重导致心力衰竭,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属儿科急危重症。
我院儿科从2010年5月-2011年11月共收治患儿42例,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改善了心肺功能,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2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其中男29例,女13例;1-3月13例,3-6月18例,6-12月11例。
室间隔缺损14例(其中膜部9例、肌部3例、干下型2例);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
36例患儿有典型的心脏杂音;合并肺动脉高压31例;21例患儿有发热,体温37.6~38.5℃,合并肺炎38例。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阳性7例(其中3
例为大肠埃希氏菌、2例为肺炎链球菌、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6例患儿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衰,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肝脏大、少尿等。
2.病情观察要点
2.1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杂音的变化,患儿心率>160次/分,是较早出现的代偿现象,同时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严重时呻吟。
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患儿,由于旅途劳累,入院后心衰加重,应高度重视,给予心电监护,出现奔马律,提示患儿严重心功能不
良;末梢循环障碍,四肢湿冷,是急性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征象。
本组36例患儿有心衰的表现。
2.2 密切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患儿呼吸>60-80次/分,血氧饱和度<80%,是肺循环淤血严重产生肺泡及细支气管水肿,呼吸困难加重,伴有三凹征,指趾端紫绀明显,提示缺氧加剧,动脉血气提示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本组有3例使用辅助有创机械通气。
2.3 尿量的观察是判断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酸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
必须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小婴儿纸尿裤称重记录,定时测量体重,每班小结入量、出量,夜班24小时总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依据。
3.床护理体会
3.1 安排患儿住非感染病房,病室保持清洁、安静。
室温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0%,定时开窗通风,使空气新鲜。
医护人员各项治疗操作前均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液洗手。
限制探视人员及陪客,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2 保持安静和充分睡眠是患儿病情恢复的主要措施,患儿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哭闹。
安静休息,既可减少耗氧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
各种治疗、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尽量由技术好有经验的护士进行,若穿刺不成功,患儿哭闹紫绀明显加重时应加大吸氧流量,待患儿安静紫绀减轻后再行操作。
较哭吵的患儿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3 降低体温。
体温升高促使氧耗量明显增加,高热者遵医嘱给予口服退热药,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尽量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
衣服柔软舒适,出汗较多及时更换。
3.4 氧疗是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措施之一。
先心病患儿因长期缺氧已耐受低氧血症,较烦躁不配合吸氧,护士要向家长说明吸氧的重要性,缺氧可致肺动脉痉挛,加重肺动脉高压。
在患儿乐意接受的情况下给予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根据病情可间断吸氧每天3次,每次2小时或持续吸氧。
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缺氧是否改善,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做好记录。
3.5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肺炎的重要环节。
对痰液粘稠、喘憋严重的患儿按医嘱给予压缩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减轻气道痉挛,雾化后拍背吸痰,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
3.6 改善心脏功能。
根据医嘱正确及时使用强心、利尿和血管活性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6.1 先心病的患儿发生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给药剂量准确,给药定时,交代家长勿与其他药物混合,应单独服用。
注意观察是否有洋地黄中毒症状,心率过慢、心律失常、厌食、恶心、呕吐、应予注意。
小婴儿不会诉说,我们注意加强观察。
本组病例使用中无1例发生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3.6.2 应用利尿剂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联合应用噻嗪类和保钾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噻后2小时再服用螺内酯,以拮抗失钾,服用利
尿剂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变化。
3.6.3 多巴胺用药剂量为5-10ug/(㎏.min)对心脏有加强心肌收缩作用,增加心排血量,提高血压的作用,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出现烦躁、出汗、紫绀加重时暂停使用并通知医生,多巴胺24小时静脉泵入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发白或沿静脉走向发红时应重新
穿刺防止药物外溢组织坏死。
3.6.4 米力农负荷量为50ug/kg,维持量为0.25-0.75ug/(kg.min)静脉24小时泵入可减轻体循环及肺循环阻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改善心排血量。
一般不超过一周,副作用出现低血压,应密切监测心率及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度下降。
由于输入速度较慢,每小时1毫升,每班要观察巡视针头有无阻塞、输液管有无扭曲、脱出,准确记录输入量。
3.7 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及输液速度。
根据年龄不同控制在5ml/(kg.h)以下,以保证足量抗生素及其他治疗药物的供给,同时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及肺水肿的发生。
3.8 饮食及喂养是供给患儿足量热卡和营养的关键。
有先心病的患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小婴儿喂奶时采用半卧位的姿势,选择柔软而孔稍大的奶头,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重症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1]以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及热卡,以增强体质。
3.9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由于先
心病患儿病情变化快,恢复起来较其他肺炎患儿慢,且易反复,治疗费用高,家长对手术治疗的期望过高。
我们要关心患儿,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主动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护理计划,消除家长焦急的心理,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以利患儿尽快康复。
4.讨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肺炎心衰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肺循环血量增多,肺部感染、缺氧使肺血管痉挛、压力增高及心肌收缩力减弱。
在尚未形成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前,治疗关键在于改善却氧,解除肺血管痉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尽快纠正心衰,等待时机行先心病外科手术矫治。
积极采用有效的护理手段以及护理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报告医生进一步确诊并配合抢救。
提供适合患儿康复的环境,关心体贴患儿,尊重患儿家长的要求,减少对患儿不良刺激,加强喂养指导,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促进病情恢复,降低了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梁伍今.儿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