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词语解释
《为学》点击练习
《为学》强化练习一、词语解释1、天下事有难易.乎易()2、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3、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还()吾一瓶一钵足矣足()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足()不足为外人道也足()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明()5、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知()6、卜者知其指意知()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知()蜀之鄙有二僧鄙()7、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去()8、委而去之去()俸去书来去()去死肌,杀三虫去()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9、顾野有麦场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10、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之()蜀之鄙有二僧之()吾欲之南海,何如之()贫者语于富者曰于()11、苛政猛于虎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吾欲之南海,何如何()12、子何恃而往何()徐公何能及君也何()此乐何极何()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以()1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以()固以怪之矣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二、句子翻译1、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3、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4、子何恃而往?5、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6、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三、内容理解1、文中揭示难易相互转化关系的语句是2、除了以故事类比阐明道理外,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试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中富和尚说的“子何恃而往!”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示对穷和尚能否前往南海的怀疑。
B、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佩服。
C、表示对穷和尚能否前往南海的嘲讽。
D、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赞叹。
4、下列对文中穷和尚说的“吾一瓶一钵足矣。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行李简便,一定能够到达南海。
B、靠着宗教的影响,一定能到达南海。
《为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为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为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为学》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原文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幺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幺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幺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幺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
6《为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为学》教学设计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教材分析】本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
文中对二僧对话的描写是亮点,也是理解故事道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贫富二者的不同性格和形象。
课文的第一段从天下事着笔,意在说明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的意思,意在说明难易转化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为”和“学”。
文章最后作者也讲了立志做学问,为和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
文章侧重于讲述做学问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做的道理。
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独具特色。
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文又是这一学期第一篇文言文,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品、悟,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理解课文。
最终做到给文章以生命。
另外,让学生品味课文,学习其各种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达到文言积累。
因为,无论是重点字的理解,文章的译文,还是课文背诵,都是一个积累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不同情感。
3、理解文章所体现的道理和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通过讨论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疏通文章大意,以及文章体现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懂得,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要相信“事在人为”的道理。
2、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直视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障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2、有感情的读课文;3、通过学习知道事在人为的道理;4、背诵课文。
为学 复习
《为学》复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为.学
(2)蜀之鄙.有二僧
(3)贫者语.于富者曰
(4)子何恃.而往
(5)西蜀之去.南海
(6)贫者自南海还.
(7)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B.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C.吾欲之南海
D.蜀之鄙有二僧
3、“吾一瓶一钵足矣。
”中的“足”的表达作用。
4、富者没能到达南海的主要原因是
5、本文主要通过手法,告诉我们
的道理。
你由此联想的俗语有。
为学阅读附答案
阅读《为学》,完成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逮:②西蜀之去南海去:③蜀之鄙有二僧鄙:④子何恃而往!恃: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小题4: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小题5: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小题1:逮:及,赶得上;去:距离;鄙:边境恃:凭借、依仗。
小题1:(1)我打算到南海去,怎么样(2)人们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小题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小题1: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小题1: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为学复习
回来 把
指这件事
惭色。惭愧的神色
富 有的和尚说 : “ 你 凭 着 什么 去 呢 ? ” (贫穷的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 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好 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 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 南海回来了,把去过男孩的事情告诉了富有 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
总结上文,深化论点。 本段作用 探 究 概括第三段故事的句子是: 第 西蜀之去南海-----而贫者至焉。 四 节 照应第二段的句子是:
是故聪与敏-----自力者也。 人应 本段承接第二段事例,从—— 的角度深化论 有志 点
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参考答案
贫僧立志而行, 在困难面前发 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去为,而 富和尚只强调 客观条件,不 立志而行。
为
学
学则易,不学则难 摆事实 立志为学 讲道理
作者简介
彭端淑 曾任吏部郎中,做过道员。后 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原名 《为学一首示子侄》。
重点词语解释
天下事有难亦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5、作者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非常简洁,主要采用了 哪种表达方式?
对话(或语言描写)
6、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富者却从来没有实现 去南海的愿望,这是为什么? 因为贫者有坚定的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 懈的精神。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采用了哪种 修辞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反问;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启发读者思考激发 立志为学的信心. 8、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成立吗 ?
为学 课件
下 事
为 学
天下事 为学
天
下 事
为 学
4、“为学”也和“天下事”一样,难和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 在_____ 和 _____。 为 不为 5、下面哪 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第三段文字中的意思最为接近 ( D )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只要目标专一,滴水也可以穿石。 C 只要肯不断积累,聚沙也可以成塔。 D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7、
亦—— 逮—— 迄—— 卒—— 常——
资—— 怠—— 屏弃—— 鲁—— 鄙——
检 测
8、
语—— 何如—— 下—— 惭色—— 顾—— 犹——
之—— 恃—— 以—— 去—— 哉——
检 测
9、拓展阅读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 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 不敢言归。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距离
难道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 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 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 倦者,自力者也。
限定,限制 这里表示反问 语气,相当于 “吗”
探 究
位于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 有几千里远?富有的和尚不能前往, 而贫穷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在 立志上,难道还比不上四川偏远地 方的和尚吗?
6、用原文回答:
从文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话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 数年来买舟而下 ”,结果未能实现。贫者 “_____________ 一瓶一钵 只靠“__________ ”,实现了自己到南海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的愿望,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们立下志向, 刻苦学习。
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
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导语】:为学篇读书须专一经【原文】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文言文为学语文课本“为学”与“为道”的语文教学x
文言文为学语文课本“为学”与“为道”的语文教学x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尽管后世很多人误解了老子的意思,以为这是老子轻视知识学习,但却并没有理解“为学”和“为道”事实上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两个层次。
这里的“为学”通常是指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增多,“为道”则是摒弃偏执妄见、开阔心胸视野以把握事物的本根,提升主体的精神境界,因而“为道”在于探讨事物的本根,尤其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以此为出发点上升到人文教育,涂又光先生提出:“人文的内容,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老子》的为学;人文精神,《老子》说的为道……”[1]这里提到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概念。
它们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人文知识可以定义为人们对于人文世界的认识,它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具体价值规范及其历史实践的“总体批判”与“反思”中获得,旨在经由认识者个体对于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总体反思,呈现出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验,它散见于文化承接的各种作品之中。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人性的、人道的,以人为衡量万物尺度的,表现、肯定和尊重个体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优越性的精神。
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是人类对自身精神的一种自觉养育和维护,是人文知识生化并内化到言行举止的德性。
人文知识的真理性正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反映,它帮助个体从日常生活的习惯、常识和程式中摆脱出来,以一种新的眼光来打量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理由,并为它们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向。
以此看来,人文知识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又必须是在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中来诞生,两者相辅相成。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前文涂又光关于“为学”和“为道”的说法,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就是“为学”的常态,它似乎更倾向于记忆理解;而人文知识的内化可以看成“为道”的表现,它更注重知识的升华。
七年级语文上册《为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为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主旨。
2.学习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教学难点:1.课文的深层含义。
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学习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学有所成。
二、课文朗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跟读,力求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三、课文分析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3.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观点,如“学海无涯”、“温故而知新”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中所提到的学习方法的理解,如“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
2.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五、课文拓展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或者事例体现了课文中的观点。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将课文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提高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感悟文章。
2.让同学们预习下一课《劝学》,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七、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拼搏,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为学》,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学有所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附:课文《为学》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 复习资料
初一下册第6课《为学》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填空。
《为学》作者,字_______,_______代四川丹棱人,著有_________ ___。
这篇课文,愿题是,是写给子侄们看的。
为学即_____ _______。
文章以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阐发了___________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用一个成语概括)。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怠()迄()庸()屏()语()钵()恃()鄙()逮()四.解释词语。
(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1.为学()()2.则难者亦易矣()()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的()4.吾资之昏,不逮人也()()5.吾材之庸,不逮人也()6.旦旦而学之()7.迄乎成()8.吾资之聪,倍人也()9.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10.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11.蜀之鄙有二僧()()12.其一贫()13.贫者语于富者曰()()14.吾欲之南海,何如?()()()15.子何恃而往?()()1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1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18.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9.是故聪与敏()20.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21.富者有惭色()(二)一字多义1.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吾欲之南海③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④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2.者: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富者有惭色③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学: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4、传不习乎:卒于鲁也传之:5、其:其一贫,其一富: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三)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四)古今差异1.蜀之鄙有二僧鄙:古义:今义:2.贫者语于富者曰语:古义:今义:3.越明年越:古义:今义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古义:今义5.西蜀之去南海去:古义:今义:(五)词类活用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一)
龙源期刊网
《为学》(一)
作者:彭端淑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2年第09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词语解释]
为学:做学问。
乎:吗。
之:代词,代指天下事。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三言两语]
同学们,毛主席曾经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自己尝尝。
”因此,在学习中,当你听同学说某道题很难时,你一定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难题也变得容易了。
如果你不去思考,即便那道题目很简单,它也成了你无法逾越的障碍。
《为学》文言文寒假作业答案
《为学》文言文寒假作业答案
《为学》文言文寒假作业答案(六)《为学》17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7、解释词语。
①自南海还()②僧富者不能至()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西蜀之去南海()4分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欲之南海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一贫,其一富必细察其纹理
C.以告富者以丛草为林
2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什幺道理?3分
30、请你说说读了本文之后的收获。
3分
参考答案:
27、①还(回来)②至(到达)③之(的)④去距离4分28、(C)3分
29、4分。
[吕蒙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
[吕蒙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1) [为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为学》阅读答案《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为学》(一)
《为学》(一)
彭端淑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科?学子,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rn[词语解释]为学:做学问。
乎:吗。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彭端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的文献学成就考述——《朱熹礼学诠释学美学与构建当代和谐生活世界之意义研究》系列之一 [J], 邹其昌
2.都市人类学:人类学民族学的"城市学派"r——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张继焦教授 [J], 张继焦;宋丹
3.生态美学:静观美学与参与美学的时代交汇——生态美学与传统静观美学比较分析 [J], 苏祖荣
4.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J], 王寅
5.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组织学与胚胎
学教学与科研技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易创杯”组织学实验教学标本制作大赛会议纪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学3
本文阐发了难 与易可相互转化, 只要主观努力,难 事也能变成易事, 青年人做问只要 志向坚定,刻苦勤 奋,一定会学有所 成.
迁移拓展:
读了本文 后,你获得哪些启示?联系 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 有人说 :“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 不够聪明。”读了本文,你 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1、难和易是相互转化的,难事只要去做也会 变得容易,容易的事不去做也会变得困难。 2、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 3、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 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
我已经由南 海回来了。
面露惭色
பைடு நூலகம்
穷和尚立下了志向并且努力去做,有百折 不回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富和尚 只强调物质完备,所以没有实现去南海 这一愿望。
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这 一具体事例, 设喻说理,告 诉人们:事在 人为,只要主 观努力,积极 进取,克服困 难,难事也能 变成易事。
我已经由南 海回来了。
蜀鄙二僧去南海
一瓶一钵足矣。 子何恃而往?
两个“一” 和一个“足 ”字表现出 贫和尚在困 难面前的实 现远大理想 贫 的坚定信心 和 尚 和无所畏惧 的坚强意志 。
“何恃”二字表 现了富者强调物 质条件、畏惧困 难的思想,轻视 嘲笑的心理溢于 富 言表。 和 尚
造成富僧没有实 现去南海这一愿望 的原因是什么? 穷和尚到底是靠什 么自南海还?
第一部分:阐述难易辩证关系, 提出对为学的观点。
第二部分:正反说理,说明昏庸与聪 敏的辩证关系。
第三部分:以蜀鄙二僧的故事,以事喻 理,阐述主观因素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 用。
1.文章在第一段关于为学提 出了怎样的观点? 2.举“鲁传圣人之道”的例 子有什么作用?
为学
文言语气助词:
文言语气助词指的是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的 词。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则难者亦易矣 3、犹未能也 4、而贫者至焉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表示疑问)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 (表示加强) (表示反问)
• • • • • • •
特殊句式: 1、贫者语于富者曰 介词结构后置 2、何如 何恃 宾语前置 3、以(之)告富者 省略句
• 提问
• 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 下事”起笔,为什么?
• 2、作者为 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 有直接关系的“两僧去南海”的事例作 例证,选取这一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简介
• 彭端淑 曾任吏部郎中,做过道员。 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 集》。《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 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
词语练习
理解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4、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贫者语于富者曰
• • • • • • • • •
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距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食菱须去壳。 (去除) 我去北京。 (前往)
•
犹恐资粮不足,故未成行。子何恃而 往?” • 贫者曰:“吾所恃者,志耳。子姑 待之!” • 遂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 所历告富者。 • 富者曰:“子诚勇者,吾恨不与子 俱往也!”
• 荀子的《劝学》
• 学不可以已。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