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4章 自然美——第6章 艺术美)【圣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目录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绪论提要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向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本章提要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完整)叶朗美学原理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本章提要第二编审美领域第四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四、自然美的意蕴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本章提要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二、人物美三、日常生活的美四、民俗风情的美五、节庆狂欢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本章提要第六章艺术美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六、什么是意境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本章提要第七章科学美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四、达·芬奇的启示本章提要第八章技术美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二、功能美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编审美范畴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四、崇高的审美特征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本章提要第十章悲剧与喜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二、悲剧的本质三、悲剧的美感四、中国的悲剧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本章提要第十一章丑与荒诞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二、中国美学中的丑三、荒诞的文化内涵四、荒诞的审美特点五、荒诞感本章提要第十二章沉郁与飘逸一、沉郁的文化内涵二、沉郁的审美特征三、飘逸的文化内涵四、飘逸的审美特点本章提要第十三章空灵一、空灵的文化内涵二、空灵的静趣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本章提要第四编审美人生第十四章美育一、美育的人文内涵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本章提要第十五章人生境界一、什么是人生境界二、人生境界的品位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四、追求审美的人生本章提要主要参考书目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张世英:《哲学导论》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技术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8章技术美一、名词解释技术美(功能美)答:技术美作为一种与功能相联系的美,主要针对工程技术的美。
技术产品作为审美价值的承担者,它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产品具有使用目的,它依照这个目的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作为内在的活动,通过相应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内容与它外在化的形象相互交融统一,就构成了技术美。
产品的技术美并不是产品物质的功能的适用性本身,因为适用性本身是是中使用价值,它是功利判断的依据,而不是审美的依据。
表现着社会前进的历史内容。
正如李泽民所说着中前进的社会目的性成了对象合规律性的形式。
也就是说,在技术美中所包含的是善的形式和真的内容。
这就是区分于艺术美的基本点。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答:(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2.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答: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
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三、论述题结合现代艺术实践,谈谈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美是什么)【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1章美是什么一、名词解释1.实践美学答: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
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
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2.美的规律答:美的规律是指人类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以及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美的尺度、标准等诸多规定的总和。
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实际上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具体内涵的概念,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
二、简答题1.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
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
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作业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1-15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名词解释1.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①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③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美学答: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二、简答题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学习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2.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答:(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①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的情感即感性认识的学科。
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观点,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④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学科,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①美的问题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
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美的根源、特征、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绪论)【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美学答: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二、简答题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2.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答:(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①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的情感即感性认识的学科。
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观点,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④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学科,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①美的问题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自然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4章自然美一、名词解释1.自然美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
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
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是人类生活、劳动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改造的对象。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
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美学原理 习题集
习题集第一章美学是什么1.试论述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试论述“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主要贡献。
3.试分析新闻学科学习美学课的意义之所在。
第二章美的哲学1.试比较分析“羊大为美”、“羊人为美”两种观点各自的内容、特点。
2.试分析“美是关系”学说。
3.试分析美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4.试比较分析真、善、美三个范畴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审美心理1.试分析美感存在的基本前提。
2.试分析审美感知的基本特性。
3.试分析审美情感的基本特性。
4.试举例说明联想的基本种类。
5.试举例说明想象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美的分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1.何谓自然美?中西对自然美的看法有什么差异?2.何谓社会美?社会美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艺术美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什么?4.艺术美的再现与表现关系是什么?5.艺术美的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是什么?第五章美的基本范畴1.试举例说明喜剧与悲剧各自的基本内涵。
2.试比较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风格的特性。
3.试比较分析幽默、荒诞、怪诞、滑稽,并以文学、绘画作品为例。
试从描述美学的角度,选择一个对象进行审美鉴赏,并完成一篇美学报告。
2003A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1.美学之父2.羊大为美3.美在关系4.“第六感官”二、简答题(4×10分=40分)1.柏拉图与普洛丁对艺术的看法有何异同?2.审美感知的特性是什么?3.审美中的理解与一般认识活动的理解有何异同?4.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什么?三、论述题(2×20分=40分)1.试阐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2.试从描述美学的角度,对漳州校区的建筑景观进行审美鉴赏。
2003B1.美学之父2.羊人为美3.“过失说”4.审美感知二、简答题(4×10分=40分)1.柏拉图与普洛丁对艺术的看法有何异同?2.审美直觉的特性是什么?3.美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什么?三、论述题(2×20分=40分)1.试阐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美学原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 道试题共20 分。
1.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二、简答题共3 道试题共15 分。
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2.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艺术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6章艺术美一、名词解释1.艺术美答: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2.意境答: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
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3.直觉说答:“直觉说”,又称“表现说”,是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
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
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二、简答题1.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2.简述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艺术美特点的观点。
答:(1)基本观点他们从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艺术与现实关系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艺术美的见解。
(2)影响和意义批判地吸取他们观点中的合理因素,这对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学原理 期末考试答案叶朗
《美学原理》期末考核在线答题一、选择题(60分)) 、《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3分1? A.王国维?梁启超B.? C.叶朗? D.朱光潜分) (32、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 A.叶朗?朱光潜B.?胡适C.? D.蔡元培(3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分) 3、50? A.朱光潜? B.梁启超?王国维 C.?蔡元培D. ) 4、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学者是?(3分? A.朱光潜?叶朗B.?李泽厚C.?蔡元培D. (3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的是?分)? A.王国维?李白B.? C.杜甫?李贺D. ”6、“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
是谁说的?(3分)?王羲之A.? B.王国维?杜甫C.? D.席勒”是谁说的?) (3分“7、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
?梯利希A.?席勒B.? C.黑格尔? D.汤因比) ”8、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是谁说的?(3分?王夫之A.?王阳明B.?顾炎武C.? D.黄宗羲9、“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 (3分?席勒A.?费尔巴哈B.? C.黑格尔? D.海德格尔分) ”“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310、? A.席勒? B.海德格尔? C.吉卜龄? D.费尔巴哈(3、小说《项链》是谁的作品分) 11? A.莫泊桑? B.福楼拜?巴尔扎克C.?大仲马D. ) 12、《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3分?普列汉诺夫A.?伏尔泰B.?车尔尼雪夫斯基C.?泰纳D.”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反复不断的节庆活动,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13、“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分) 是谁说的?(3? A.泰纳?伏尔泰B.?苏格拉底C.? D.柏拉图分) (314、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A.毕加索?梵高B.? C.齐白石? D.张大千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15、“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是谁说的?(3分) 历史?恩格斯A.?马克思B.? C.伏尔泰? D.梵高分自由女神像16、美国著名的“”是哪个国家的雕塑家制成?(3)?美国A.?德国B.? C.法国? D.西班牙分) 3317、《4分秒》是谁的作品?(3? A.王国维?郑板桥B.?凯奇C.约翰·? D.梵高是谁说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18、“分的?(3)?王国维A.?胡适B.? C.俞伯平?张竹坡D.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19 是谁说的?(3分) ”苦之上。
《叶朗 美学原理 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章节题库 模拟试题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叶朗著《美学原理》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美学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 为叶朗《美学原理》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部分名校近年来的考研真题, 按题型编排,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或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 水平。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叶朗《美学原理》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 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 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 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2部分 章节题库
01
绪论
02
第1章 美 是什么
03
第2章 美 感的分析
04
第3章 美 和美感的社 会性
06
第5章 社 会美
05
第4章 自 然美
01
第6章 艺 术美
02
第7章 科 学美
03
第8章 技 术美
04
第9章 优 美与崇高
06
第11章 丑 与荒诞
05
第10章 悲 剧与喜剧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叶朗 美学原理 配套题 库 名校考研真题 章节题
库 模拟试题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试题
复习
名校
美学
题
第章
入学考试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3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名词解释1.审美趣味答: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
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
审美趣味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本能性,审美感知是人的生理本能之一,审美趣味则是人类审美感知的外化;②直觉性,当人们评价一个审美对象时,只需唤醒大脑记忆中的各种审美评价因素,便可以在瞬间做出审美的评价;③情感性,人们在鉴赏审美对象时,完全由好恶的情感推动,而不是理性的思辨;④个体性,审美活动是一个个体的活动,她由每个人的综合因素:生理结构、艺术修养、生活阅历道德观念、思想感情政治立场等,这样就导致了主体审美趣味的差异性;⑤时代性、群体性,人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变化,都留下了群体的特征与时代的烙印。
2.审美格调答:审美格调,又称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审美格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格调在审美价值的意义上可以有种种区别,如高雅与低俗、健康与病态、纯正与恶劣、广阔与偏狭,等等。
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保守性;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文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发生变化。
二、论述题1.随着艺术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答:艺术传播历经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媒介的变迁,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也随之发生一次次嬗变,如今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越来越趋于碎片化、娱乐化、体验化。
(1)口语媒介的交流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非理性口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媒介,依靠人体自身的发声功能,通过语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交流。
民间说唱和传统戏曲是口语传播四大名著的主要形态。
说唱戏曲等口语传播形态对于名著内涵价值的认同和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美感的分析)【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2章美感的分析一、名词解释1.审美移情答: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
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它的最大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2.移情说答: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
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
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3.距离说答:“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
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
“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目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
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
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
“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4.审美态度答: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的一种态度。
即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观看绘画、电影、戏剧,朗诵诗歌,欣赏音乐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第3部分模拟试题叶朗《美学原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题(每题6分,共30分)1.味答:“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
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
“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
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伸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2.情象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3.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4.实践美学答: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
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
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5.审美主体答:审美主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审美活动的发出者、承担者,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客体构成对象性关系,审美主体有着内在的审美需要、审美追求,这是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动因,在审美活动中起者积极的主导作用。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圣才出品】
第3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名词解释1.审美趣味答: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
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
审美趣味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本能性,审美感知是人的生理本能之一,审美趣味则是人类审美感知的外化;②直觉性,当人们评价一个审美对象时,只需唤醒大脑记忆中的各种审美评价因素,便可以在瞬间做出审美的评价;③情感性,人们在鉴赏审美对象时,完全由好恶的情感推动,而不是理性的思辨;④个体性,审美活动是个体的活动,它受每个人的综合因素影响:生理结构、艺术修养、生活阅历、道德观念、思想感情、政治立场等,这样就导致了主体审美趣味的差异性;⑤时代性、群体性,人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变化,都留下了群体的特征与时代的烙印。
2.审美格调答:审美格调,又称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审美格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格调在审美价值的意义上可以有种种区别,如高雅与低俗、健康与病态、纯正与恶劣、广阔与偏狭,等等。
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保守性;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文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发生变化。
二、论述题1.随着艺术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答:艺术传播历经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媒介的变迁,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也随之发生一次次嬗变,如今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越来越趋于碎片化、娱乐化、体验化。
(1)口语媒介的交流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非理性口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媒介,依靠人体自身的发声功能,通过语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交流。
民间说唱和传统戏曲是口语传播四大名著的主要形态。
说唱戏曲等口语传播形态对于名著内涵价值的认同和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学原理 叶朗(选修)期末上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目类型题目标题(共101道题)1.单选审美能力又叫什么?审美鉴赏能力体验人生的能力2.单选美育主要是什么?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3.单选主张建立一个公立的胎教院的是谁?蔡元培4.单选“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是谁说的?王国维5.单选“比起近代的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
”选自?博雷6.单选小说《项链》是谁的作品?莫泊桑7.单选“时尚使得莎士比亚每一个剧本中有一半不适合我们时代的美的欣赏”是谁说的?车尔尼雪夫斯基8.单选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著名画家?清代乾隆年间9.单选《伊利亚特》是谁的史诗?荷马10.单选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罗丹11.单选《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12.单选《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宗白华13.单选“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是谁说的?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14.单选“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
”是谁说的?梯利希15.单选“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是谁说的?王阳明16.单选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是谁说的?王夫之17.单选“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是谁说的?王夫之18.单选名著《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19.单选现象学的创始人是?胡塞尔20.单选西方传统哲学中“真正的世界”有三种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以及谁的“物自体的世界”?康德21.单选“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吉普林22.单选《我的人生故事》的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人?美国23.单选《没有地址的信》作者是?普列汉诺夫24.单选名著《艺术哲学》是由法国哪位作家写成的?泰纳或丹纳25.单选“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海德格尔26.单选“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是谁说的?张竹坡27.单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哪首词中的语句?《醉花阴》28.单选《大趋势》的作者是?约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自然美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美
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
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
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
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
(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是人类生活、劳动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改造的对象。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
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①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自然美与生活的客观联系。
②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
③自然事物与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同一自然事物的同一自然属性,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成为美的或丑的。
所以在评价自然美的时候,如果脱离开自然与生活的客观联系,就会失去客观依据。
3.简述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联系。
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自然物都是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自然美的领域一旦扩大到植物的范围,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极为丰富的形式特征,促进了人们对许多形式规律的掌握。
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
(1)山水成为美的对象
①中国山水诗画
a.秦汉都是以人物画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逐渐发展,但多为人物画背景。
b.东晋、南朝时,山水画才开始成为独立画种。
南朝时宗炳著有《画山水序》,王微著有《叙画》,都是专门总结山水画的经验。
c.山水诗
山水诗比山水画出现可能更早一些,如魏曹操《观沧海》。
d.山水诗画兴起的社会原因
第一,当时诗人画家主要是文人墨士或士大夫,有些是对现实生活不满,到自然中寻求慰藉。
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向多方面发展。
第三,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从动物、植物,扩展到山水等方面,这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西方
十七世纪荷兰才出现独立的山水画,产生了一批风景画家。
a.这批画家对自然发生兴味的社会原因
当时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获得独立,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对那些为天主教堂服务的圣像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人和自然美的绘画。
b.代表性的风景画家
第一,雷斯达尔,其作品如《埃克河边的磨坊》,气魄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纯朴、深沉;
第二,霍贝玛常画乡村中平常的景物,颇有田园诗趣,如《并木林道》景色秀丽、舒展;
第三,伦勃朗风景画也很好,色彩浑厚、纯朴。
③十九世纪在法国也出现了许多风景画家
a.巴比松画派。
b.法国风景画家柯罗不仅画宁静的风景,还画一些崇高的自然现象。
c.意义:自然美的领域更扩大了,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人类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
②人类与自然联系扩大的具体表现
a.自然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
b.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③自然美的根源:离不开社会和生活的客观联系,离不开人。
三、辨析题
1.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答:并非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肯定美学”的“自然全美”的观点,最根本的问题是把自然物的美看成是自然物本身的超历史的属性,从而否定审美活动(美与美感)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
但是人类的文化史说明,审美的社会性,历史性是不能否定的,人与自然物能否沟通和契合,能否生成审美意象(“美”),这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因而自然中的东西不可能“全美”,“肯定美学”所持的“自然全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2.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答: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光潜,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著名人物是黑格尔;他们的旗帜都很鲜明,就他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他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即从美的本体这个层面,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四、论述题
论述自然和自然美。
答:(1)自然本身没有美丑,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自然没有美丑之分
在人类原始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
在人类出现以前朝霞的绚丽,月光的清澄,虽然作为物质的属性仍然存在,但这些属性对于自然本身来说是没有美的意义的。
②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的现象,并不是可亲的,因此,原始人类对这种具有无限威力的神秘的自然力量并不感到美。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中,自然事物才愈来愈多地成为可亲的对象。
一般说来狩猎民族以动物为装饰,而不以植物为装饰、这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③自然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扩大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自然对于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如动物、植
物、山水甚至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自然成为自然美的两种形式
①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成为自然美
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在这种自然景物中凝聚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因之也是较容易理解的。
例如农村中田野的景色,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农村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
”这说明麦田虽然以其自然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但是它的出现离不开农民的劳动。
②未经改造的自然成为自然美
另一种情况是未经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原始森林等等,这类自然景物何以能成为美的对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要探索它的根源,仍然离不开自然和生活的客观联系。
这类自然的美虽然并不像前面所说的麦田那样,直接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但它们仍然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
(3)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
自然美即是自然物的某些特征的美的发现和欣赏。
总之,自然是没有美丑之分的,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扩大。
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和某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会成为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