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8年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超强)

人教版2018年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超强)

人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分章精品(2018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5)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0)课题1 空气 (10)课题2 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课题2 原子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课题3 元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课题4 离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21)课题1 爱护水资源 (21)课题2 水的净化 (21)课题3 水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拓展性课题氢气(H2)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一、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二、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三、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最新【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加精)

最新【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加精)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中考化学_考前回归必备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_考前回归必备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8届中考化学 考前回归必备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2018届中考化学 考前回归必备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8中考化学:24个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化学:24个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化学:24个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中考化学知识总结

2018中考化学知识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2018中考化学知识总结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 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0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0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0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七、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酸+金属--------盐+氢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6.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57.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3+3H2O
58.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59.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酸+碱--------盐+水
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6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2==CaCl2+2H2O
62.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3==AlCl3+3H2O
63.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67.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编辑推荐: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超级化学复习笔记-记忆篇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气体类:燃料类: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2、化合物(1)氧化物: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4)盐: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排在
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8 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 是单质,CO2 是化合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质子(+)17、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中子(0)原子核外电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离子的关系:得e阴离子原子得e阳离子失e 失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三者的关系: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MnO2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 2 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物质种类质纯净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元素种类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 MgO Fe2 O3 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NaCl、Na2 S KNO3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NaHCO3____________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HSO4-、H2PO4-、HPO42-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 值越大。

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

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

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H2和He ⑵CO、N2和Si ⑶O2、S和S2- ⑷OH-和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MnO42-ClO3-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阳离子:Na+Mg2+Al3+、H+ NH4+、Fe2+ Fe3+ Ca2+阴离子:O2-、OH-S2-、F- Cl- SO4 2- CO32- NO3-MnO4-PO43-MnO42- ClO3-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23.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氢气H 2 氧气O 2 氮气N 2 氯气Cl 2 氟气F2 溴(Br 2 ) 碘(I2 )臭氧O 3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