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激趣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及作品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2、结合精彩片段了解人物形象,渗透阅读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交流读后的感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这节阅读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如果没有《西游
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
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
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
流行于世。
(二)整体感知,指导方法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4、明确读书的方法(1)阅读前言或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2)浏览目录,了解有那些故事情节。
•(3)采用跳读法,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章节读,对喜欢的故事情节采用精读法,仔细分析,全面了解。
•(4)遇到不懂的问题打个问号,先接着往下读,等有时间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
•5、除了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我们还读什么?
•《西游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等。
(三)精读片段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1)白骨精三变
•一变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作个月容花貌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红唇,左手提着一个
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二变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生一生的哭着走来。
三变好妖精,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
体会:白骨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
⑵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
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一打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
下钵盂,擎铁棒。当头就打。
•二打行者认得她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就打。
•三打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她,显得他到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傅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
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
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了他。
•体会:孙悟空智慧勇敢坚决除妖。
2、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拓展延伸
对西游记,你还知道些什么?
是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获得通读证书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