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a4397f7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f.png)
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也在逐步得到完善。
然而,要达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现状分析1.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中国的残疾人保障制度有了长足发展,政府对残疾人的福利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1990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7年,国家又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的意见》,加强了对残疾人的保障。
2015年,中国又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条例》,明确了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2.现有社会保障的缺陷(1)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残疾人的福利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许多残疾人及其家庭仍处于贫困状态。
一方面,政府对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残疾人在就业方面仍面临着种种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近千万的残疾人中,有七成以上的残疾人因为失业、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等原因,生活非常困难。
(2)福利保障的不均衡现有各项福利保障措施在各地的实施情况不尽相同,福利保障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残疾人所享受的福利在种类上也存在不同,由于应当享受的福利和服务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导致残疾人福利保障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等现象。
(3)残疾人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尽管中国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但现实中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仍有很多漏洞。
许多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阻碍,特别是一些重性残疾人更是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服务。
在权益保障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前景展望1.继承和完善现有的政策中国残疾人保障制度的完善仍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现有各项政策也印证了这个过程。
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完善和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使其更加的全面、完善和符合实际需求。
2.加强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加强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以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来开展扶持和帮助工程,积极推动残疾人群体的融入社会,让残疾人也能够自立自强地生活。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ea61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9.png)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该制度,以提高残疾人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掌握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
2. 国内外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着眼于国际经验和借鉴,对国内外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求优化和发展的启示。
3.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涵盖法律政策、保障标准、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法规、统计数据、相关研究报告等。
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残疾人进行调查,掌握他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3. 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案例,深入研究其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4. 运用专家访谈法,面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方向和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和一系列优化建议,旨在为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为残疾人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该研究也将促进残疾人事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cc6255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1.png)
3
强化职业康复和就业支持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帮助残疾人融入 职场,提高其自立能力。
国际残疾人社会保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医疗救助
为有医疗需求的残疾人 提供医疗费用减免或补 贴,减轻其经济负担。
住房救助
为住房困难的残疾人提 供住房补贴或租房、购 房支持,改善其居住条
件。
教育救助
为有教育需求的残疾人 提供学费减免、奖学金 等支持,促进其教育发
展。
残疾人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为残疾人提供养老保险,确保 其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医疗保险
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险,减轻 其医疗费用负担。
工伤保险
为有工作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工 伤保险,保障其工作安全和权 益。
失业保险
为失业的残疾人提供失业保险 金,帮助其度过失业困难时期
。
残疾人社会福利
康复福利
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辅助 器具等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文化体育福利
为残疾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等支持,丰富 其精神文化生活。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
发挥社会组织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中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残疾人和助残活动。
THANKS
谢谢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残疾人福利、残疾人保险、残疾人救助等多个方面,覆 盖了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康复等各个方面。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残疾人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往 往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困难, 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的 生活保障。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e76b6c1dd3383c4bb4cd281.png)
鄭功成教授文章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現狀及發展思路鄭功成本文主要根據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並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旨在客觀地揭示中國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現狀及其原因,並為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社會保障缺失:殘疾人群體的現狀殘疾人是一個由於身體殘缺與功能障礙而有著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
在國際上,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僅構成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內容,更被視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當中國經濟經過近三十年來的持續高速增長並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在國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大背景下,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便很自然地構成了衡量社會公正與文明進步程度的基本指標。
因此,發展殘疾人事業是中國時代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客觀要求,而努力為殘疾人構建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網無疑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根據2006年的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可以發現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這就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缺失。
第一,殘疾人群體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巨大。
根據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各類殘疾人達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有殘疾人口的家庭戶達7050萬戶,涉及到的家庭人口達2.6億人。
在殘疾人口中,按照殘疾類型劃分,肢體殘疾、聽力殘疾、多重殘疾、視力殘疾為前四位,其中:肢體殘疾者2412萬人,占29.07%;鄭功成教授文章聽力殘疾者2004萬人,占24.16%;多重殘疾者1352萬人,占16.30%;視力殘疾者1233萬人,占14.86%;精神殘疾者614萬人,占7.40%;智力殘疾者554萬人,占6.68%;言語殘疾者127萬人,占1.53%。
按照年齡劃分,60歲及以上年齡的殘疾者占一半以上,其中:0-14歲的殘疾人為387萬人,占4.66%;15-59歲的殘疾人3493萬人,占42.10%;60歲及以上的殘疾人4416萬人,占53.24%,其中65歲及以上的高齡殘疾人為3755萬人,占45.26%。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a296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但由于残疾的特殊性,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
如何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存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城镇职工为主体,而对农村残疾人的保障仍然存在不足。
农村残疾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较少等原因,很难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是医疗保障不完善。
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
目前医疗保障并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导致他们在医疗上存在着很多困难。
三是就业机会少。
由于残疾的影响,很多残疾人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导致他们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很多企业对残疾人持怀疑态度,导致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更少。
四是教育保障不足。
由于残疾的影响,很多残疾人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导致他们无法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应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保障力度,提高其医疗、生活、康复等方面的福利待遇。
要加强残疾人的医疗保障。
建立残疾人专项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残疾人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要促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为其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
还可以采取一些就业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其自我就业能力。
要加强残疾人的教育保障。
建立特殊教育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有力支持。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变化与优化建议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变化与优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8ad74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b.png)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变化与优化建议2023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变革,并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广泛、更均衡的服务和福利。
然而,现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尤其是残疾人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审视现有的政策体系,并探索未来的优化路径和创新方案,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需求,实现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与挑战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首先,在残疾人福利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如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康复基金、残疾人就业扶持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广泛的物质帮助和社会保障,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其次,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政府也积极促进残疾人享受教育权利。
残疾人可以接受特殊教育、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教育,他们也可以参加普通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政策体系,为残疾人提高学历、增强就业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最后,在残疾人就业和医疗方面,政府也在不断实施多样化的政策和措施。
残疾人就业方面,政府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的不断推进,为残疾人提供了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引导他们融入职场和社会。
残疾人医疗方面,政府大力推进集约化医疗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优化残疾人相关的医疗服务,加强残疾人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使得残疾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与此同时,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和加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实施存在着地域性、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残疾人福利水平存在区别与不平衡。
其次,残疾人就业和教育方面,仍存在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问题等。
很多残疾人能力强,但受制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偏见,很多时候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最后,在残疾人医疗方面,医疗服务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残疾人本应享有的优质医疗服务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条件
![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387c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2.png)
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条件残疾人保障金是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残疾人保障金的发放对象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条件及其申请流程。
一、残疾程度鉴定申请残疾人保障金的首要条件是残疾程度的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分为一至四级,分别代表重度、中度、轻度和失能。
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通常面向一至三级残疾人。
因此,申请人需要提供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残疾程度鉴定证明,以证明其残疾程度符合相关要求。
二、居住和户籍条件除了残疾程度的鉴定,申请残疾人保障金的人还需满足居住和户籍条件。
一般来说,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 中国公民身份:只有具备中国公民身份的人才可申请残疾人保障金;2. 常住户口:申请人需在国内具有常住户口,不包括非法移民和临时居住人员;3. 缴纳社会保险:申请人和其单位需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
三、经济条件残疾人保障金的发放还与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有关。
一般来说,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低收入困难残疾人和无法生活自理的重度残疾人。
1. 低收入困难残疾人:针对低收入困难残疾人群体,社会保障部门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经济条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领取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2. 无法生活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对于无法生活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即四级残疾人,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均符合领取残疾人保障金的资格。
四、申请流程申请残疾人保障金的流程相对简单,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相关材料:申请人需准备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残疾鉴定证明、户口簿、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相关材料;2. 咨询和申请:申请人可前往当地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咨询,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3. 材料审核:社会保障部门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残疾程度和经济条件的评估;4. 领取残疾人保障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经过审核后,即可领取相应的残疾人保障金。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a33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a.png)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着制度不完善和服务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升其生活质量。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和改进方向成为关注焦点。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加强服务建设,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对策,制度,服务,健全,建设,改进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残疾人群体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群体的需求日益凸显,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尽管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存在很多制度性缺陷,导致一些残疾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导致他们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深入了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对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就业困难、生活困难等诸多问题。
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了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意义在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残疾人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也触及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新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新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76a2d9176edb6f1aff001f9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8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康复第三章教育第四章劳动就业第五章文化生活第六章社会保障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四条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残疾人社会保障
![残疾人社会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836261e9856a561252d36f43.png)
(三)就业保障 (四)文化生活保障 (五)福利保障 (六)环境保障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
• • • • • • • •
一、发展历程:初创 →停顿→再创阶段 停顿→ (一)初创: 1949-1965:游离失所→ 1949-1965:游离失所→收养、救助+基本权利 1951《劳保条例》 1960中国聋哑人协会 1951《劳保条例》;1960中国聋哑人协会 (二)停顿1966- (二)停顿1966-1976 (三)再创阶段1977→ (三)再创阶段1977→今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纯福利型为辅助模式 (一)主体模式:劳动福利型模式(P82) (一)主体模式:劳动福利型模式(P82) 1、含义: 2、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 残疾人社会物质帮助 • 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 • 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
(二)辅助模式:单纯福利型模式(P282) (二)辅助模式:单纯福利型模式(P282) 1、福利院 2、家庭 3、残疾人之家
第15章 15章
残疾人社会保障
本章介绍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 本章介绍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概念 、 原 则、内容、组织建设以及我国残疾人社 内容、 会保障的发展与探索等内容。 会保障的发展与探索等内容。下面我们 一起学习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一起学习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有: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有: (一)• • •
二、存在的问题:(需求层次上升) 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低,滞后于经济社 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救济色彩重(传统残疾人观)。 不能满足残疾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 统筹渠道单一,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用 较为混乱。 随机性强,尚未规范化与法制化。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0c8c8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0.png)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与总体社会保障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保障体系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健全、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等问题。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必要性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生存和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广泛。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残疾人的已从过去的“同情、救济”转向“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国家责任和义务的体现。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未来展望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残疾人的保障力度。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要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如无障碍设施、康复训练等。
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度和理解度。
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困境和需求,促进社会融合和共同发展。
四、结语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的生活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包括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救助、就业援助等多个方面。
2024年残疾人优待规章制度
![2024年残疾人优待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9ad641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4.png)
2024年残疾人优待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根据《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所有残疾人。
第三条国家将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教育、康复、就业、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优待政策和服务。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的内容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
第二章教育优待第五条国家将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推动残疾人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第六条残疾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将提供特殊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得到与身体健全儿童相同的教育机会。
第七条残疾人报考高等学府时享受优先录取政策,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补贴。
第八条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享受免费或减免学费的政策。
第三章就业优待第九条国家将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提供相应的岗位适配和工作环境改造,确保残疾人享受与其他员工相同的就业权益。
第十一条残疾人就业政策将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招用残疾人,用人单位聘用残疾人的比例将作为评价用人单位的重要指标。
第十二条残疾人就业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雇主为残疾员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税前扣除。
第四章医疗优待第十三条国家将加大对残疾人医疗服务的支持,建立残疾人医疗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四条残疾人在就医过程中享受优先就诊,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和人员协助。
第十五条残疾人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助器具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医疗保险应覆盖必要的医疗费用。
第十六条残疾人因医疗原因需要护理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将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提供的护理费用或补贴。
第五章交通优待第十七条国家将加大对残疾人交通出行的支持,建设无障碍交通环境,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https://img.taocdn.com/s3/m/cd5c91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e.png)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在现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和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包括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并了解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以及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福利待遇,以进一步促进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和福利两个方面来探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情况。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医疗保障、生活补贴、康复服务等。
目的是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帮助其融入社会。
在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多种保障措施。
首先是医疗保障方面。
残疾人可以享受国家医保项目的覆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残疾人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来报销,减轻了残疾人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其次是生活补贴方面。
国家每年都会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生活补贴的标准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来确定,旨在帮助残疾人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此外还有康复服务方面的保障。
残疾人可以通过康复中心或者社区提供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康复辅具供应等,以提高其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残疾人福利待遇除了社会保障外,残疾人还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福利待遇,以弥补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便。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残疾人福利待遇。
第一是优惠政策方面的福利。
残疾人可以享受公共交通优惠、购买车辆优惠等福利,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此外,残疾人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就业优惠等政策,以促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第二是教育方面的福利。
国家提供了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资源,以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残疾人可以选择就近的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普通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第三是就业方面的福利。
为了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国家对于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财政支持。
残疾人可以通过就业援助机构或者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支持,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5c5a38e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康复第三章教育第四章劳动就业第五章文化生活第六章社会保障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四条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21c6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a.png)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展望了未来发展,总结了结论,并提出了研究启示。
通过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对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
在这庞大的人口群体中,残疾人群体所占比例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众多,长期以来面临诸多社会保障问题。
残疾人身体功能障碍造成的生活困难、就业歧视、医疗保障缺失等困境困扰着他们,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根源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残疾人群体的生活改善提供参考和倡导。
1.2 研究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帮助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改进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和福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贡献我们的力量。
1.3 研究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活困难和需求更加突出。
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公平和社会加强社会建设。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完善策略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完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11063c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1.png)
05
结论与展望
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制度覆盖广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广泛,基本实现了对所有残疾人的全覆盖。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基 本生活保障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保障发展。
制度创新不断出现
针对残疾人保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创新,不断 完善。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外延包括: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残 疾人康复制度、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监管 制度等。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 历了三个阶段:慈善救济阶段、社会福利阶段和 社会保障阶段。
社会福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政府和社会 开始重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生活需求。
01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残疾
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02
强化监督和评估
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03
提高信息化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
高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
因地制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多元化服务
1 2
城乡统筹发展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乡残疾人社会保 障事业发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多元化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模式, 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需求。
3
强化社区服务
加强社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为残 疾人提供方便快捷、贴近基层的康复、教育、 就业等各项服务。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2187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b.png)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权的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对残疾人的保障和照顾,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人一样的权益和福利。
本文将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展开论述。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性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社会保障政策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手段。
许多残疾人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不全面,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与劳动和生产活动,因此很难自力更生。
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会因残疾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其次,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有助于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
残疾人往往因为身体或智力上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的就业、教育和社交机会相对较少。
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提供残疾人所需的支持和帮助,降低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障碍,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参与度。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分析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
不同地区和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认识和实施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不足。
其次,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对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策的覆盖面相对较窄。
部分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援助,生活仍然困难。
此外,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一些残疾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所提供的权益和福利。
很多时候,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腐败和懈怠也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统一标准和程序。
建立统一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标准和程序,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备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篇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一关于残疾人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xx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
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郑州市52万残疾人总人口的7.2%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
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2.我国助残日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
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就业办法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如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等2).鼓励残疾人创业(贴息贷款)如免息提供贷款,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指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不低于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
(河南省1.6%)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
据国家20xx年对贫困人口的统计,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全国有2365万人,其中残疾人达99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42%,即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
低保特惠郑州市为500家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两免一补);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每一个市要求有一所大型残疾人学校医疗康复保障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20xx年9月16日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环境及服务保障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
城市托养院(民办公助)家庭居养三残联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一章第一条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职能1代表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服务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3.管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20xx年残联为我国助残日开展“维护残疾人权利”的主题活动,法律进社区四问题(一).未形成完整体系供需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20xx年人均gdp排名生产总值为3800美元,仅在全球排位105位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并没有把它单独分开来(二).政府及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三).城乡差距大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
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无论在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严重落后于城市水平五对策(一).健全体系健全保障体系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健全起来,在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体现残疾人群体对社会保障需求的特殊性。
政府面向全社会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将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政策保障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
财政保障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监管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加大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比重政府应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加强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政府社会支持相互配合的立体交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补充:河南省“两个体系”建设20xx年9月17日关于印发在部分市县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目标先建立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达到残疾人“两个体系”。
准。
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法律救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生活状况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篇二:残疾人论文_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内容摘要】:从我国残疾人基本情况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深刻分析,透彻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原因,结合实际,借鉴国外的有效手段,提出积极地、较有操作性的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福利据中国残联20xx年年底统计,中国目前有残疾人:8296万。
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听力残疾20xx万人(24.1%),言语残疾127万人(1.5%),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6.68%),精神残疾614万人(7.4%),多重残疾1352万人(16.3%)。
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涉及近1/5的家庭(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
残疾是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
日趋完善的人类,不应当漠视这种牺牲和代价。
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是帮助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最大多数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的根本举措,对于国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
我国自1990年颁布《残疾人保障法》以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人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与社会发展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现状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首先要厘清概念,残疾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境中,表述有所不同。
其一是指向一种能力。
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82)指出:“残疾人是由于缺乏作为正常人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其二是指向一种现象。
《美国残疾人法》界定为:“就个人来说,‘残疾’一词是指:(a)对一项或多项主要生活活动有实质限制性的某种生理或者心智缺陷;(b)这种缺陷的经历;(c)被认为有这种缺陷。
”1975年联合国大会发布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机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本文沿用这一界定。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动员社会资源为特定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具有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生活保障性的特征。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慈善等内容。
所谓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与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根据不同的标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分类各不相同。
传统的分类方法往往根据残疾人工作的需要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内容分为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环境保障等五项。
这种划分方法源于对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性总结,与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不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