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材料与加工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练习题及答案

《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一、填空题1.汽车运行材料通常是指汽车____________________所消耗的材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_____,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______。
4. 柴油黏度与柴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5. 汽车工作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介质。
6.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
7、清洗剂的清洗除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过程。
8.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9.车削主要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零件回转表面的加工。
车削时,工件的旋转为_____运动,车刀的移动为__________运动。
10.麻花钻的工作部分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习题集及答案

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习题集及答案(汽车修理与汽车钣金专业用)内容提要本节是为《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及答案,可作为学生全面复习时参考,习题后留有答案位置,可作课后作业之用。
前言在交通部1987年成立的“交通技工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领导组织下,于1990年陆续编审出版了适用于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两个专业11门课程的配套专业教材,共22种。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轮正式出版的交通技工学校汽车运输类专业教科书,各教材发行量已近20万册,受到读者的欢迎,满足了各交通技工学校用书和社会各层次读者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方针的进一步深入贯彻,汽车工业正在迅猛发展,汽车车型、结构、工艺、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发展。
为适应汽车运输生产需要,根据交通部教育司[1993]185号文件精神,在交通部教育司“交通技工学校教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了“交通技工学校汽车运输类专业第二轮教材编审委员会”,主要负责五个专业(32种)第二轮教材组织编审工作。
编委会对第一轮教材使用中社会反映做了调查工作,并根据1993年由交通部重新修订的《汽车驾驶员、汽车修理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新制定的《汽车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站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试用)组织第二轮教材编写工作。
修订再版和新编的教材有《汽车运输职业道德》、《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钳工教学实习》、《汽车驾驶理论》、《汽车驾驶教学实习》、《汽车修理工艺》、《汽车交通安全》、《汽车运输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以及与各科配套的“实习教材和习题集及习题集答案”共14门课的教材;其它三个专业的新编教材是《汽车概论》、《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汽车钣金》、《钣金机械设备》、《汽车钣金实习》、《识图》、《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拆装实习》、《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实习》、《站务英语》、《交通地理》、《旅客心理学》、《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站务业务》、《汽车站务实习》以及配套的“实习教材和习题集及习题集答案”共15门课的教材。
汽车材料习题集及答案

汽车材料习题集及答案目录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第二章钢铁材料----------------------------------------------------------------(4)第三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8)第四章非金属材料-------------------------------------------------------------(9)第五章汽车零件的选材------------------------------------------------------(11)第六章汽车燃料---------------------------------------------------------------(11)第七章车用润滑油及特种液------------------------------------------------(13)第八章汽车轮胎---------------------------------------------------------------(15)第九章汽车美容材料---------------------------------------------------------(16)习题答案------------------------------------------------------------------------(16)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1.金属的使用性能:1.指金属材料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所具备的性能。
它包括力学、物理、化学三方面的性能2.金属的工艺性能:指机械零件在制造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所具备的性能。
它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的性能。
汽车材料与加工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汽车材料与加工工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1、轻柴油的雾化和蒸发性2、抗暴指数3、稠度4、湿平衡回流沸点5,汽油的氧化安定性6、湿平衡回流沸点7、天然气汽车技术8、成沟点二、填空:1、按汽车运行的作用和消耗方式不同汽车运行材料可分为四大类:、、、。
2、石油的烃类组成主要包括、和三类,少数石油中还含有烯烃。
3、石油产品辅助添加剂在标准SH/T0389-1992中按应用场合分为、、和四部分。
4、汽油的贮存条件包括:、、、等。
5、发动机冷却液由、、组成。
6、现代汽车几乎多采用充气轮胎,并将其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路面接触,具有、和提供等作用。
7、轮胎外胎的一般构造包括:、、、等部分。
8、汽车轮胎按胎面花纹不同,可分为、和。
9、轮胎的主要尺寸包括、轮胎内直径d、、轮胎断面宽度B、负荷下静半径和轮胎滚动半径d。
10、在常温下,石油大都程状态,颜色多为,有特殊气味,密度多在,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以上,有的却低于。
11、按馏分过程,石油的馏分组成通常分为、、和等。
12、汽油腐蚀性的评价指标为硫含量、、、和水溶性酸或碱。
13、轻柴油低温流动性的评价指标为、和。
14、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有所不同,其结构大致由以下部分组成:、、、。
15、发动机冷却液具有:冷却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三、判断题:1、柱塞式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是通过控制油量控制阀和斜油道的相对流通面积实现的。
()2、在安装连杆盖和连杆大头时,各缸的连杆盖和连杆大头可以互换。
()3、如果气门尾部被磨损严重,则气门间隙减小。
()4、柴油机上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行程是固定不变的,而柱塞的供油行程则是经常改变的。
()5、发动机负荷越大,则功率越大。
()6、若汽油机压缩比过大,容易导致爆燃和表面点火。
()7、当发动机转速增加,为了保证较好的燃烧性能,则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应该减小。
()8、风冷发动机就是用风扇来进行冷却的发动机。
()9、发动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减小进气阻力,气门通常要提前打开。
汽车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考试及答案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一、判断题答案1.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错误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柔性自动化阶段)。
2. 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正确3. 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错误(零件)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 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正确5.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错误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元)。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确7. 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错误(轨迹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 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正确9. 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正确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错误大量生产中(使用流水线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只需熟悉某一岗位的操作)。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错误一道工序(可有一次或几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正确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正确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错误调整法(是保持到刀具与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不变)。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正确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错误(展成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错误在生产加工中,(达到经济精度)即可。
二、选择题答案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 c )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2.工艺过程是()(c )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汽车材料各章节习题.doc

汽车材料各章节习题汽车材料习题集及答案目录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第二章钢铁材料------------------------------------------------ ―(4)第三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8)第四章非金属材料---------------------------------------------- -(9)第五章汽车零件的选材------------------------------------------ (11)第六章汽车燃料------------------------------------------------ - (11)第七章车用润滑油及特种液-------------------------------------- (13)第八章汽午轮胎------------------------------------------------ -(15)第九章汽车美容材料-------------------------------------------- (16)习题答案------------------------------------------------------ ——(16)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1•金属的使用性能:2.金属的工艺性能:3.金属的机械性能:4.应力:5.强度:6.屈服点:7.条件屈服点:8.抗拉强度:9.塑性:10硬度:11.冲击韧性:12.疲劳强度:二、填空题1•载荷是指。
载荷按其作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和。
2.变形是指。
变形按卸除载荷后能否完全消失可分为和两种。
3.内力是指。
单位而积上所产生的内力称为。
4.根据载荷作用形式不同,强度可分为、、、和强度等,其中以作为最基木的强度指标。
汽车制造工艺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一、简答题1.精基准有哪些选择原则?【答案】(1)基准重合原则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选用一组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其他各表面。
(3)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4)互为基准原则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
(5)可靠、方便原则应选定位可靠、装夹方便的表面做基准。
2.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应着重考虑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
2)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
3)精加工阶段——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对于质量要求很高的表面,需进行光整加工,主要用以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3.简述尺寸链中增环、减环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定义,另一是顺着尺寸链的一个方向,向着尺寸线的终端画箭头,则与封闭环同向的组成环为减环,反之则为增环。
4.简述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2)确定毛坯3)拟定工艺路线4)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5)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夹量具和辅助工具6)确定切削用量和工艺定额7)确定各重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8)填写工艺文件。
5.浅谈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等原因,工件的加工余量往往不是一次切除,而是分阶段逐步切除的。
6.减小受迫振动的措施?【答案】受迫振动是由周期性变化的激振力所引起的,其振动频率等于激振力的频率(或为激振力频率的倍数),可根据振动频率找出振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主要途径包括:(1)减少激振力(2)调整振源频率 (3)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4)采取隔振措施 (5)采用减振装置7.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答案】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 3)先主后次原则 4)先面后孔原则8.什么是表面强化工艺,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案】表面强化处理是通过冷压使表面层发生冷态塑性变形,提高硬度,并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常见的表面强化方法有:喷丸强化,滚压加工,液体磨料强化。
《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第1章金属材料的性能一、名词解释1.金属的力学性能2.强度3.塑性4.硬度5.冲击韧性6.疲劳强度7.铸造性能8.锻压性能9.焊接性能 10.热处理性能 11.切削加工性能二、填空题1.载荷按照性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和。
2.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
变形一般分为变形和变形。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等。
4.拉伸低碳钢时,试样的变形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5.通过拉伸试验测得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强度和强度,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6.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主要的指标有和,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7.洛氏硬度采用了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组成不同的硬度标尺,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有、和三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
8.530HBW5/750,表示用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在kgf(N)的载荷作用下,保持s时测得的硬度值为。
9.工程技术上常用来测定金属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10.材料经过无限次载荷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用符号表示。
三、选择题1.拉伸试验时,试样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2. 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B.洛氏硬度计C.维氏硬度计3.金属材料的()越好,则其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A.强度 B. 塑性C.硬度4. 运转中的发动机曲轴、齿轮等零部件所承受的载荷均为()。
A.静载荷 B. 冲击载荷C.交变载荷四、简答题1.什么是强度、塑性?衡量它们的指标各有哪些?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2.什么是硬度?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各适用于哪些材料的硬度?下列零件用什么硬度测试方法测定其硬度:(1)钳工用锉刀、手锯、手锤(2)供应态碳钢型材3.什么是冲击韧性?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4.什么叫金属的疲劳?疲劳强度用什么符号表示?5.什么是金属的工艺性能?工艺性能包括哪些内容?6.有一标准低碳钢拉伸试样,直径为10㎜,标距长度为100㎜,在载荷为21000N时屈服,拉断试样前的最大载荷为30000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133㎜,断裂处最小直径为6㎜,试计算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材料与加工工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1、轻柴油的雾化和蒸发性2、抗暴指数3、稠度4、湿平衡回流沸点5,汽油的氧化安定性6、湿平衡回流沸点7、天然气汽车技术8、成沟点二、填空:1、按汽车运行的作用和消耗方式不同汽车运行材料可分为四大类:、、、。
2、石油的烃类组成主要包括、和三类,少数石油中还含有烯烃。
3、石油产品辅助添加剂在标准SH/T0389-1992中按应用场合分为、、和四部分。
4、汽油的贮存条件包括:、、、等。
5、发动机冷却液由、、组成。
6、现代汽车几乎多采用充气轮胎,并将其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路面接触,具有、和提供等作用。
7、轮胎外胎的一般构造包括:、、、等部分。
8、汽车轮胎按胎面花纹不同,可分为、和。
9、轮胎的主要尺寸包括、轮胎内直径d、、轮胎断面宽度B、负荷下静半径和轮胎滚动半径d。
10、在常温下,石油大都程状态,颜色多为,有特殊气味,密度多在,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以上,有的却低于。
11、按馏分过程,石油的馏分组成通常分为、、和等。
12、汽油腐蚀性的评价指标为硫含量、、、和水溶性酸或碱。
13、轻柴油低温流动性的评价指标为、和。
14、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有所不同,其结构大致由以下部分组成:、、、。
15、发动机冷却液具有:冷却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三、判断题:1、柱塞式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是通过控制油量控制阀和斜油道的相对流通面积实现的。
()2、在安装连杆盖和连杆大头时,各缸的连杆盖和连杆大头可以互换。
()3、如果气门尾部被磨损严重,则气门间隙减小。
()4、柴油机上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行程是固定不变的,而柱塞的供油行程则是经常改变的。
()5、发动机负荷越大,则功率越大。
()6、若汽油机压缩比过大,容易导致爆燃和表面点火。
()7、当发动机转速增加,为了保证较好的燃烧性能,则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应该减小。
()8、风冷发动机就是用风扇来进行冷却的发动机。
()9、发动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减小进气阻力,气门通常要提前打开。
()10、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11、润滑系中旁通阀一般都安装在粗滤器中,其功用是限制主油道的最高压力。
()12、在活塞环槽中装配气环时,若将扭曲环或锥面环装反则发动机机油耗将增加。
()13、如果气门间隙比规定值小,则气门开始开启时刻延迟。
()14、柴油机上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行程是固定不变的,而柱塞的供油行程则是经常改变的。
()15、当发动机处于全负荷工作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最大()16、当调整发动机的气门间隙时,必需使被调气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17、在气门升程相同情况下,气门阀盘锥角由大改小,使进气阻力减小,进气量增加。
()18、装冷却风扇的发动机为风冷发动机。
()19、装有液压挺柱配气机构的发动机上留有气门间隙。
()20、喷油提前角越早,柴油燃烧时间越早,燃烧越充分。
()四、简答题:1、简述汽油发动机如果使用氧化安定性不好的汽油产生的后果。
2、简述汽油蒸发性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简述轻柴油的燃烧过程及各过程对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简述轻柴油与汽油的区别5、简述乳化燃料节能降污的原理。
6、简述轻柴油的燃烧过程及各过程对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1、轻柴油在柴油机气缸内经喷油器喷出时分散成液体雾粒及液体雾粒汽化蒸发的能力。
2、指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与马达法辛烷值的平均值。
3、在规定的剪力或剪速下,测定润滑油脂结构体系变形程度以表达体系的结构性。
4、指制动液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动液产品吸收一定水分或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后测得的平衡回流沸点温度值。
1、指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生胶而保持自身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2、指制动液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动液产品吸收一定水分或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后测得的平衡回流沸点温度值。
3、指汽车用天然气贮存、加注以及合理运用等方面的技术。
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试油成沟的最高温度。
二,填空1、车用燃料、车用润滑油料、车用工作液、汽车轮胎。
2、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3、润滑添加剂、燃料添加剂、复合添加剂、其他添加剂。
4、环境温度、油与空气的接触、油与金属的接触、油与水分的接触。
5、水、防冻剂、各种添加剂。
6、承重、缓冲、附着。
7、胎面、胎侧、胎体、胎圈。
8、普通花纹轮胎、越野花纹轮胎、混合花纹轮胎。
9、轮胎外直径D、轮胎断面高度H。
2、液体或半液体、黑色或深棕色、0.80~0.98g/cm3、30℃、-50℃。
3、汽油馏分、煤油馏分、柴油馏分、润滑油馏分。
4、铜片腐蚀试验、硫醇硫含量、博士试验。
5、凝点、浊点、冷滤点。
6、液力变矩器、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行星齿轮、电子液压控制系统。
7、防腐、防冻、防垢。
四、简答题:1、简述汽油发动机如果使用氧化安定性不好的汽油产生的后果。
答:1)汽油氧化生成的胶状物质容易沉积在滤清器、油管、喷油器等部位影响燃料的供给和混合气的形成;2)胶状物质还容易沉积在进气门上,是气门产生粘着现象,导致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3)胶状物质进入发动机气缸后还极易在高温下分解,生成大量的炭积聚在燃烧室、气门、活塞顶以及活塞环横槽等部位,造成气缸散热不良,使零件局部过热;4)积炭还会增大气缸压缩比,增大早燃和爆燃的倾向;5)积炭沉积在火花塞上,还会导致点火不良,等等。
2、简述汽油蒸发性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答:汽油蒸发性的评价指标一般采用初馏点、10%蒸发温度、50%蒸发温度、90%蒸发温度、终馏点和残留量等指标。
10%蒸发温度与汽油机最低起动温度对应,过高发动机不易起动过低易出现气阻;50%蒸发温度与发动机预热时间、加速性能和工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90%蒸发温度代表汽油完全蒸发的程度,如果过高汽油不能完全蒸发也不能完全燃烧,使发动机出现排气冒黑烟,耗油量增大,未燃汽油进入油底壳还会稀释;终馏点越高汽油消耗及其活塞磨损越大。
5、简述轻柴油的燃烧过程及各过程对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答:轻柴油燃烧可分为四个阶段:着火延迟阶段发生在压缩行程末,主要是为柴油的燃烧做一系列表物理、化学准备。
物理准备包括燃料的雾化、加热、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等过程;化学准备主要是指柴油与高温、高压的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自燃点较低的过氧化物并达到一定浓度的过程。
在柴油机中,着火延迟阶段时间很短,但对整个燃烧过程影响很大。
速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初、活塞靠近上止点附近,主要是把着火延迟阶段喷入气缸的燃料快速燃烧,使气缸中的压力快速升高,为活塞下行做功提供动力。
在此阶段,由于气缸容积较小,燃烧速度较快,类似于等容燃烧,所以气缸内的压力升高很快。
缓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中、活塞继续下行、气缸容积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是速燃阶段未来得及燃烧的那部分燃料的继续燃烧。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燃料的燃烧热能,这部分燃料必须能快速完成燃烧,以保持气缸压力不变或稍有升高。
补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末,是柴油中未来得及汽化的一小部分重质馏分的继续汽化和最后燃烧,但此时所放出的热量已不能被有效利用。
所以为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应尽量减少补燃烧阶段。
1、简述轻柴油与汽油的区别。
答:轻柴油与汽油相比,具有馏分重,自然点低,粘度大,相对密度大,蒸发性差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少,使用安全等特点。
而且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较,具有耗油量低,能量利用率高,废气排放量小,工作可靠性好,功率使用范围宽等优点。
所以,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柴油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4、简述乳化燃料节能降污的原理。
答:其原理目前尚在研究之中,常见的有两种解释理论:微爆理论和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
(1)微爆理论微爆理论认为,乳化燃料中含有油包水型分子基团,在乳化燃料受热汽化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过程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油,所以油包水型分子基团中的水会先于油蒸发,汽化压力冲破油膜的阻力使油滴发生爆炸,爆炸的结果是使油滴变得更加细小,与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
因此,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可燃混合气品质良好,可实现较完全的快速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污染的双重目的。
总之,微爆理论的实质是由于水的存在,使燃料雾化蒸发过程中产生了二次雾化,使混合气形成的物理准备过程准备得更加充分。
(2)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认为,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分解时可产生OHˉ根。
而OHˉ根的化学活性很强,可和烃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或不完全燃烧产物发生反应,推进烃类物质的燃烧进程,使燃料能在上止点附近完成燃烧,把全部热能及时释放,使发动机热效率提高,从而达到节能降污的目的。
5、简述轻柴油的燃烧过程及各过程对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答:轻柴油燃烧可分为四个阶段:着火延迟阶段发生在压缩行程末,主要是为柴油的燃烧做一系列表物理、化学准备。
物理准备包括燃料的雾化、加热、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等过程;化学准备主要是指柴油与高温、高压的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自燃点较低的过氧化物并达到一定浓度的过程。
在柴油机中,着火延迟阶段时间很短,但对整个燃烧过程影响很大。
速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初、活塞靠近上止点附近,主要是把着火延迟阶段喷入气缸的燃料快速燃烧,使气缸中的压力快速升高,为活塞下行做功提供动力。
在此阶段,由于气缸容积较小,燃烧速度较快,类似于等容燃烧,所以气缸内的压力升高很快。
缓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中、活塞继续下行、气缸容积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是速燃阶段未来得及燃烧的那部分燃料的继续燃烧。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燃料的燃烧热能,这部分燃料必须能快速完成燃烧,以保持气缸压力不变或稍有升高。
补燃阶段发生在做功行程末,是柴油中未来得及汽化的一小部分重质馏分的继续汽化和最后燃烧,但此时所放出的热量已不能被有效利用。
所以为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应尽量减少补燃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