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曲目名称及内容,获得感性印象2. 能正确演唱曲中唱部3. 在音乐欣赏中,获取对音乐听觉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提高4.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发展身体感知,体验音乐表现与想象。
二、教学内容:1. 曲名及创作者简介介绍音乐即将响起,教师先播放曲目,学生聆听后,老师介绍曲名《森林狂想曲》,并简单介绍作者Beethoven,给孩子们一个初步认识。
2. 第一部分——乐曲音乐情感闪回演奏到0:26的时候,教师请同学们想象自己漫步公园或森林,看到美丽的景色,享受美好的时光。
3. 第二部分——唱片段教师以“大地回春,鸟儿欢歌”为主题,先示唱唱段,再请学生跟着老师唱一遍,创造出春天到来的美好景象。
4. 第三部分——乐曲音乐情感再度调整老师让学生听音乐到1:45,感受相比第一段来说更加活泼欢快,这是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欢庆来自大地的神奇魔力。
5. 第四部分——多组唱片段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轮流分组唱段,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欢庆加油。
6. 第五部分——乐曲音乐情感再次调整老师引导学生听到3:00,这时乐曲开始渐渐转向庄严宏大的情感,感受树木的威严和稳定不变。
7. 第六部分——全班齐唱为植物树木唱响礼赞,让大地与生命永远相互依存。
教师带领全班齐唱,展示音乐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色彩。
2. 教会学生正确演唱曲中唱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2. 帮助学生掌握曲中节奏和节拍。
四、课堂活动安排:1. 播放音乐:教师对乐曲《森林狂想曲》逐个段落进行解析,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掌握不同段落所表达出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表达方式。
2. 唱唱片段:教师先以示唱的形式教唱乐曲中相关唱段,再让同学独立演唱。
在唱片段的时候,教师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加深对曲目的印象。
3. 小组唱片段:教师安排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森林里的一种小动物,由组长带领全组唱出这个小生命在森林里的欢庆声。
《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设计_《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设计_《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做一份《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设计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森林狂想曲》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曲式结构。
2.通过合作、探讨等方式,了解乐曲中的演奏乐器,能熟悉并哼唱出乐曲主题A、B、C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模仿乐曲“音效”部分。
3.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信念。
教学重点:能熟悉并哼唱出乐曲A、B、C主题的旋律教学难点:能分辨出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吧。
师:欣赏乐曲(教师播放音响《森林狂想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生:青蛙、乌鸦、风声师:很逼真,你们学的太棒了!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生: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吧生:《美丽的大森林》、《大森林的早晨》师:刚才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都很美,音乐家也给这首乐曲起了个名字叫做《森林狂想曲》(出示课题)二、新授1、师:出示课件,了解乐曲背景。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乐曲中出现了很多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这些都是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你听到了哪些主奏乐器?生:竹笛、小提琴、吉他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
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国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那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分析A、B、C主题的旋律4、学唱A、B、C主题的旋律5、教师分别弹奏其中两个主题旋律,让学生听辩。
6、再次欣赏歌曲,填写乐曲主题旋律的演奏顺序:音效()()B()B C( )音效()B()B C ()音效三、拓展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叫做自己的森林音乐会。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一首描绘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丽风光的钢琴曲。
曲调优美,旋律变化丰富,表现出森林的神秘、宁静和活力。
这首曲子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喀纳斯湖和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这首钢琴曲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我国大自然风光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森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乐曲中的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
2.掌握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和声特点。
3.培养学生对森林狂想曲这一体裁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声、旋律等特点。
4.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乐谱,每人一份。
3.准备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知识资料。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尝试找出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声、旋律等特点。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1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乐曲描绘了我国美丽的喀纳斯湖风光,以及周围森林的神奇魅力。
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充满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探究和合作,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充满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演奏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这首民族乐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分析、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节奏变化和音色特点。
2.理解和欣赏乐曲中的民族风格。
3.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奏技巧表现乐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美感和民族特色。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4.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5.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曲的演奏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乐曲的乐谱和教材。
3.准备相关的音响资料和视频资料。
4.准备教学所需的乐器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乐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特点。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一、引言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是中国最美丽的20个湖泊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群山环抱下的宁静与美丽。
二、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1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到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奇妙联系;•能够通过学习乐曲,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声乐和打击乐演奏出乐曲。
2.2教学准备教学录音机,教学CD,简易打击乐器(如铃鼓、木琴等),教学用书。
2.3教学过程2.3.1 情境营造教师播放以喀纳斯湖为背景的音乐《森林狂想曲-苏少版》,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中,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3.2 聆听与感受通过反复聆听,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强弱等元素。
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在情感互动中更好地理解音乐。
2.3.3 曲式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题部分,还有重复主题部分等。
2.3.4 乐器演奏教师将简易打击乐器分配给班级学生,并分别介绍如何演奏。
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懂得如何配合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和美好。
2.3.5 声乐演唱通过模仿和咚咚识谱的方式,教师将乐曲的歌词分配给学生,并让学生跟着CD的演唱进行学习,同时教授唱歌的技巧。
2.4 教学小结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音乐与自然的奇妙联系。
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乐曲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在声乐和打击乐的演奏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提高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三、结语喀纳斯湖是一处充满神秘和美丽的天然湖泊,音乐可以给它增添很多魅力,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喀纳斯湖的美丽和神奇。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和珍惜我们的自然环境。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单元《听: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欣赏《森林狂想曲》,感受自然界的声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听辨不同的主题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3.能够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响,能合着音乐自由表现。
教学重难点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听辨不同的主题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卡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聆听音效片段师:我们来听一段音响,听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师: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是音乐家实地采集录制的。
在音乐中,称之为“音效”。
2.用人声模仿音效。
3.合作表现音效。
一、欣赏教学(一)整体感知1.初听全曲,感受音效出现在乐曲的哪些地方.2.揭示课题。
(二)分段欣赏1.欣赏A主题(1)初听A主题,听辨乐句。
师:在这首乐曲中,有一个主题在不断的出现,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它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2)哼唱A主题,对比乐曲的异同.(3)再听A主题,律动表现.(4)完整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师:这段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力度上有什么变化?(5)听辨A主题的主奏乐器.师:四次主题的出现,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师:这四次主题的出现由这三个乐器交替演奏的.同一旋律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使乐器变得更加的丰富.2.欣赏B主题(1)听B主题,比较和A主题有什么不同.(2)听B主题,画一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起伏.(3)听B主题,哼唱体验旋律的变化.3.欣赏C主题(1)初听C主题,感受最高音(2)复听C主题,动作表现。
(3)选择打击乐器表现。
4.听辨检测,在相应主题出现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5.完整欣赏第一部分,听辨主题出现的顺序。
6.完整欣赏第二部分,师生互动听辨主题出现的顺序。
呈现完整的结构图: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7.师生合作,演绎全曲、(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音效。
五年级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森林狂想曲》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教学歌曲的演唱技巧。
3. 歌曲中的节奏、拍子、音符等乐理知识。
4. 创作练习:以森林为题材,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森林狂想曲》的演唱,乐理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拍子、音符等乐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讲解、演唱、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歌曲背景介绍: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 歌曲分析:解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拍子等乐理知识。
4.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5. 创作练习:以森林为题材,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分享创作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森林狂想曲》的特点及所学乐理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表达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分组创作的音乐作品,关注其创意、技巧及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森林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提高音乐素养。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森林生态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 开展森林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word教案
音乐研究性教学案例阳光小学王丽2014、11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
森林狂想曲音乐欣赏教案
森林狂想曲音乐欣赏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二、教学内容分析《森林狂想曲》是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欣赏曲,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
是台湾留美制作人XXX及其团队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与音乐巧妙地结合,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互吻合,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是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一部佳作。
乐曲由A、B、C三段旋律组成,在乐曲的开始、中间、结尾处插入了真实的“音效”。
第一乐段,羽调式。
在一片森林鸟声的背景中,笛子奏出了轻快的主题,旋律清新、跳跃,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个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最后一小节的结束音上不同,第一句结束在mi上,第二句结束在la 上。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前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由于旋律向上进行到了sol,所以比第一乐句的情绪略加高涨。
第三乐段的节奏有了很大的变化,较为舒展,特别是连续两拍的最高音la,并加进了丰富又热闹的鸟鸣,把情绪推向了。
整首乐曲就是由这三段旋律的反复构成的,其间插入音效,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全曲的结构为:音效A ABAB CA音效ABAB CA音效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音响。
笛子、打击乐器、蛙鸣筒等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举动中激发学生对大天然的热爱,感受人与天然的协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为画面配音乐,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2、通过听、唱、动结合记忆主题,分辩乐曲的结构,并演唱第一主题。
3、通过音乐举动,使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为画面配乐。
2、能分辨乐曲的结构。
3、能听辨乐曲的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说课稿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说课稿部级优课)1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美丽的喀纳斯湖为背景,描绘了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歌曲为F大调,2/4拍,结构方整,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弹性,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仍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简单的音乐术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音准、节奏的处理,以及音乐术语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美丽世界。
2.互动教学法: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实践教学法: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介绍喀纳斯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湖泊位于海拔1,374米的喀纳斯河上游,湖面面积达到45.73平方千米,最大湖深188.5米。
由于湖泊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水草丰茂,天空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优美洁净的自然画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教学目标1.学习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2.了解喀纳斯湖的自然风光及其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音感和欣赏能力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利用图片或地理图形式介绍喀纳斯湖的自然风光和特点,让学生对喀纳斯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冥想在喀纳斯森林中散步,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和音乐的敏感性。
3.播放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感受自然与音乐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正文教学1.首先,教师可选择对歌曲进行介绍和解读,特别是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歌曲。
2.对歌曲旋律及曲调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发现歌曲的美妙之处,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欣赏。
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进行适当的声乐指导,教学唱段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4.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或独唱,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巩固练习1.将歌曲和喀纳斯湖的图片、自然声音进行结合,重新欣赏歌曲,加深对喀纳斯的理解和认识。
2.配合乐曲节奏以及歌曲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感体验和表现能力。
拓展应用1.学生可以自由创作歌曲的伴奏乐器或歌曲改编,丰富音乐表达手段,提升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2.学生可以结合喀纳斯湖进行诗歌、绘画等相关作品创作,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学习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喀纳斯湖的美丽和自然景色,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人音版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曲目。
这首曲目描绘了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丽的自然风光,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湖泊、森林、山峦等自然景观,以及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族的民俗风情。
乐曲旋律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特别是在理解民族音乐特色、感受音乐描绘自然风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乐曲《美丽的喀纳斯湖》描绘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中的旋律变化,理解音乐与自然风光、民族特色的联系。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分析乐曲的结构、节奏、音色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乐曲的美妙旋律,体会音乐与自然、民族的紧密联系。
3.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分析乐曲的节奏、音色、结构等特点。
4.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喀纳斯湖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3.准备相关音乐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美丽的喀纳斯湖》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森林狂想曲》的录音。
2. 关于《森林狂想曲》的背景资料和介绍。
3. 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森林狂想曲》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印象,并记录下来。
理解: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可能想要通过这首音乐作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
应用:1.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场景或情境,创作一个与《森林狂想曲》相关的音乐故事。
2.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和讨论。
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等。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撰写一份简要的音乐鉴赏报告。
四、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六、教学反思:1.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效果。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发展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森里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体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
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
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
教学准备:钢琴、视频、课件、音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大森林吗?(集体回答)你们喜欢大森林吗?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大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美妙声响,那该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
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
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他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板书《森林狂想曲》)三、欣赏乐曲1、(展示课件)台湾音乐家吴金黛深入台湾热带森林,历时五年,共收集了蛙鸣、鸟叫、溪流…等近100多种自然声音,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森林狂想曲》,它《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首乐曲进行一场森林闯关游戏,下面开始我们的第一关“听森林”。
(展示课件)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播放乐曲)音乐欣赏完了,谁能说一下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声音、蛐蛐的叫声……)3、同学们刚才听到可真仔细!这些声音都是森林中真实声音的重现,是音乐家、制作人亲自到森林中录制的,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板书: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仿佛身临其境!4、请各位同学用很轻的声音模仿一下你听到的动物的声音,预备开始!很好!老师听了之后有一种置身大森林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5、我宣布第一关顺利通过!下面我们到达森林闯关游戏的第二关“唱森林”。
6、一首好听的乐曲最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请看黑板,这首乐曲主要有这ABC三个乐段组成,下面老师弹琴同学们有la模唱一下。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音乐作品。
本节课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欣赏、演奏、创作等多种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乐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
但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尚待提高,对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器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辨识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欣赏法:通过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
2.讲授法:教师讲解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相关知识。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奏、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森林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森林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兴趣。
2.欣赏: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
3.讲解:教师讲解森林狂想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相关知识。
4.辨识乐器:引导学生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辨识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演奏、创作等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6.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突出森林狂想曲的主题,包含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乐器辨识等内容。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2.能够在节奏、语调和节拍方面与跟读。
3.能够听懂整首曲子,并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曲目介绍,包括创作背景和作品意义。
2.歌曲节拍、节奏和曲调的介绍。
3.小组学生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拍。
4.让学生跟读和模仿曲调。
5.听懂并感知曲子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 曲目介绍首先,介绍曲子的背景和作品意义:《森林狂想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温德尔·琼斯创作的。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旅行途中看到的美丽的森林和自然风光。
这首曲子是针对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喜欢探索大自然的人们而写的。
2. 节拍和节奏介绍在介绍完曲子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曲子的节奏和节拍上。
老师可以使用鼓或者击打乐器来演示曲子的节奏和节拍,让学生们了解和识别这些元素。
3. 小组学生合作接下来,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来学习《森林狂想曲》。
每个小组将分配一部分乐曲,学生们可以一起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和演唱。
4. 跟读和模仿曲调在学生们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跟着曲子的节拍和曲调模仿唱,以加深学生们对曲子的印象。
此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
5. 听懂曲子的情感表达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曲子,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问学生们这首曲子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以及曲子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们的测试,可以检测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老师出示乐谱,要求学生们在旋律和节奏上能够正确认识出各个部分。
2.点播曲子并让学生们跟读唱,以检验学生能力。
3.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发现自身和小组内的问题,并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制定计划。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人: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二、完整听赏全曲。
1.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2.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3.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4.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
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5.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
(课件2)6.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7.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11.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12.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13.师简介音乐创作背景。
三、听辩情绪。
1.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
2.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3,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3.师:大家来唱一唱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先随琴哼唱再跟音乐唱)四、听辨结构。
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
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
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播放课件4)2.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10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
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
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二、学生分析
《森林狂想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音效的加入,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上学期时同学们接触过类似的音乐,就是班得瑞的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3、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1、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
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
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国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
(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A段旋律乐谱、B段旋律乐谱、C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两乐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师在钢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让学生听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当听出A、B、C各段旋律时,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分组共同探讨、创作、分工,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如: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为乐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
三、课堂小结
通过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感受到了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了“音效”配音,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