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雷电之谜

合集下载

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
数学家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 的人。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城市的卫士。
数学家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他不分日夜地工作着,把点点滴滴的时 间,都用在研究数学题上。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城市的 卫士。它们挡住了风沙、洪水,保 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从哪里感受到富兰克林是一个“勇士”?读读第4节,圈划重点词句。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 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 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 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 点儿被击倒。
面对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
心里一定在想:

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 “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 花完全一样!”
我是一只风筝 ——纪念富兰克林发现雷电之谜
我是一只风筝 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 正因为有了风 这个逆境 我才能不断向上向上 当雷雨来临的时候 鸟儿早已四散逃亡 我独自闯进云层 尽管只有纸做的翅膀 地面上的人类在焦急地仰望 想知道雷电的模样 为此我要亲历雷电的考验 因为有根坚实的绳线在支扶我纤弱的脊梁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 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 天空中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知道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
( 谁 )说:“
”。
(谁)说:“
”。
风筝实验轰动 了全世界。
后来,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 雷针”,使千万幢楼房和高塔 免受雷电的袭击。
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 界。后来,富兰克林还发 明了“避雷针”,使千万 幢楼房和高塔免受雷电的 袭击。
避雷针是怎么避雷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冒着危险做了吸引雷电的 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呢?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 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 威。可是,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 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 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11、揭开雷电之谜

11、揭开雷电之谜

,那是因为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 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觉得 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 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 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这 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 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实验时间: 7月的一天
明亮的闪电略过,顿时大 雨倾盆而下。
实验地点: 费城的郊外
------比较空旷,容易摄取
“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 电火花完全一样!”
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
当他实验成功后, “ 。”
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 别的科学家)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 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 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 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 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人们之所以称富兰克林是勇士,是因 为 。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 上的一位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 勇士 空 摄取
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人们之所以称富兰克林是勇士,是因 为 。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 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 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 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富兰克林怎么做)
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最新]

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最新]

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轰隆隆的雷声从天空滚过,震撼着山川大地,一条条耀眼的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

在现代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可我们的祖先却对此难以理解,他们想象天上一定有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这一切。

中国人传说这是雷公电母在惩治邪恶,后来的欧美人又把雷电和上帝联系起来,说是上帝主宰雷电。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人都想用科学的方法揭穿雷电的秘密。

第一个做这种实验并取得成功的人是美国人富兰克林。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实验。

他在大雷雨即将到来之前,把一只大风筝放到天空,风筝越飞越高,肉眼几乎看不见,这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握风筝线的手突然感到一阵麻木,紧接着,挂在风筝线下端的铜铃碰动起来,伴随着阵阵声响冒出点点火花。

“成功了!成功了!”富兰克林扔下风筝兴奋地大叫起来。

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

其实,富兰克林早就在思考雷电的问题,1749年他就曾写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建议用尖端金属杆装在屋顶,再用铁丝把铁杆同地面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天上的电引到地下,防止房屋遭到雷击。

但他的建议却遭到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的讥讽和嘲笑。

富兰克林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写信告诉一个法国朋友。

那个法国人用一根铁杆直立在屋顶上,在雷雨时真的把天空中的闪电引到了地下,这就是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后来,富兰克林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电是会流动的,它还可以分为正电和负电。

富兰克林是电学原理的创始人之一。

此外,富兰克林还有许多科学发明,并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为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他发明了能节约燃料四分之三的新式火炉——富兰克林炉;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光眼镜,既可看远,也可看近;发明了医学上使用的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试验了物体发热的灵敏度;测出了液体蒸发时热量散失的情况;研究了北极光的性质和原理等等。

1752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圣安德大学、牛津大学都先后授予他博士学位。

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文本解读上海市宣桥学校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揭开雷电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

赞扬了富兰克林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给我们诠释了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需要细致的观察、大胆的实践、科学的试验。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边读边想,对课题、课文内容提问题的要求。

我们备课组在研读文本后,觉得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试验”,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的第3、4节应该是重点。

而课题和第四节中的矛盾处是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切入点,所以将教学设计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梳理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头先交代了富兰克林的大致情况,然后具体描写他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富兰克林实验的重要意义。

虽然揭开雷电之谜的风筝实验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但是第一节是介绍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最突出的贡献,这是让学生对富兰克林有初步的了解,第二节则是写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背景,这是让学生了解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风筝实验的原因。

而最后结尾既总结了风筝实验的意义,更是富兰克林对科学的执著、痴迷的升华。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学习,更有助于读懂和理解。

二、创设问题突破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边读边想,对课题、课文内容提问题的要求。

学生心中的问题不是由教师强加给予学生的,而是基于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所产生的困惑、矛盾。

生疑、解疑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本课的质疑点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先从“课题”入手,继而引出风筝实验以及实验的材料,实验过程中第四节中“差一点被击倒”与“兴奋”的矛盾处,最后一节的重点词语“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中“轰动”一词等,这几处都是激疑的教学的重点。

设计这些质疑点一方面是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训练中,听、说、读、写能力整合发展。

揭开雷电之谜(园西小学解读文本)

揭开雷电之谜(园西小学解读文本)

无畏无形无限——《揭开雷电之谜》的文本解读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揭开雷电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

赞扬了富兰克林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边读边想,对课题、课文内容提问题的要求。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头先交代了富兰克林的大致情况,然后具体描写他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富兰克林实验的重要意义。

课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勇士”,这是本课最关键的句子,本课的设计就围绕着“勇士”一词展开,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引领、主导作用。

一、补充资料深入勇士有限的文本,无限的背后故事,无畏的勇士精神。

(1)课前两分钟与学生交流雷电现象,继而引出“富兰克林”,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老师再加以补充: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对科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

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课堂学习有了更深的期待。

(2)在学习第二小节中,针对“富兰克林大胆提出那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教师在备课时有疑惑,为什么富兰克林能大胆提出这种想法呢?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到事件背景,给学生做了填补: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

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

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电容器),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

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

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1.解开雷电之谜docx

11.解开雷电之谜docx

11、揭开雷电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且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勇士"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有力气,有胆量的人)2.请你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勇士",为什么?3.师述: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位勇士,他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揭开了雷电之谜;他就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媒体)出示第一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齐读第1节。

(板书课题:11揭开雷电之谜)4.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会想到那些问题?学生交流: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雷电之谜是怎样揭开的?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二、重点语句、深入研读。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找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2.精读课文,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a指名读这句话。

b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①指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②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小学语文四下11揭开雷电之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小学语文四下11揭开雷电之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非典”病毒的秘密。
揭开
(3)我( )电脑,从网上收集富兰克林
的多个资料。
打开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中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 之谜。 数学家陈景润是一种不知疲倦的人。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都市的卫士。_____________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 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 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
人们——阐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 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勇于向 大多数人挑战。
始终——阐明这种见解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了,富兰克林勇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实验——阐明富兰克林勇于大胆实 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念。
作业:
1、默写词语: 揭开 雷电 勇士 兴奋 轰动 显示 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 倾盆而下 2、读熟课文。
富兰克林勇于挑战大自然,勇于挑战大多数 人,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真不愧于“勇士”这 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 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 量。
1、选词填空。
揭开 翻开 打开
(1)新中国的成立,( 历史上新的一页。 翻开
)了中华民族
(2)各国科学家日夜研究,都想早日( )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中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 之谜。 数学家陈景润是一种不知疲倦的人。整天游弋在数学 难题中,有时居然还会为了攻克难题而忘记时间,忘 记了吃饭。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都市的卫士。它们不分昼夜地 挺立在街道两旁,为我们净化空气,抵挡风沙。
jì系住dǎoxīng击倒 兴奋

四年级语文课件-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课件1 最新

四年级语文课件-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课件1 最新

11揭开雷电之谜
“勇士”是什么意思? (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我心目中的勇士是_____________, 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 兰 克 林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 却最沉默寡言。 ---富兰克林(美国)
默读课文,划出让你觉得富兰克林很有 勇气和胆量的句子。
读读课文,说一说这些东西在富兰克林的实 验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有关 的课外内容想象填空。
• 知道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参考:有的科学家、教过他的老师、 他的父母、曾经嘲笑过他的人等)
•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 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 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 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 引雷电的风筝士。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 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 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 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我是一只风筝 ——纪念本杰名富兰克林发现雷电之谜
我是一只风筝 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 正因为有了风 这个逆境 我才能不断向上向上 当雷雨来临的时候 鸟儿早已四散逃亡 我独自闯进云层 尽管只有纸做的翅膀 地面上的人类在焦急地仰望 想知道雷电的模样 为此我要亲历雷电的考验 因为有根坚实的绳线在支扶我纤弱的脊梁

《11、揭开雷电之谜》文本解读

《11、揭开雷电之谜》文本解读

《11、揭开雷电之谜》文本解读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文本内容:《揭开雷电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1752年7月的一天,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揭开雷电之谜,并以此发明了“避雷针”的事。

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这是一篇记叙文。

第一小节简要介绍了富兰克林的个人资料,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突出贡献。

第2小节主要介绍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背景。

第3、4小节主要介绍富兰克林冒生命危险做风筝实验。

第五节写风筝实验的效果和科学价值。

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

文本语言: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

课文第一小节虽只有短短的2句话,但细细品读,这两句话是因果关系的句子。

作者用“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雷电之谜。

”让读者明白为什么把富兰克林称为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真正感受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同时,这句话又和后文呼应。

富兰克林是怎么冒着风筝实验,他通过风筝实验从空中摄取闪电,这里揭开的雷电之谜就是天空中的雷电现象其实是自然的“放电现象”,文章都有具体描写的内容。

第2小节一个“却”字突出富兰克林不迷信,相信科学的精神。

他大胆提出闪电是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挑战大家的迷信观点。

提出观点后,又大胆实验。

他通过亲自做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3、4小节是文章学习的重点,通过具体的风筝实验描写,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富兰克林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用于实验的风筝与众不同,作者详作了详细地描述。

这是一只白色丝绸风筝,这样可以让风筝飞得更高,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在麻绳上接上一片铜片,这是为了导电。

虽然这里有很多物理常识,但从这些语句中,这是富兰克林精心制作的,想得十分周到。

在实验过程中,“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一朵蓝色的电火花”,“麻木”,“差一点被击倒”等词句都体现了富兰克林是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个实验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揭开雷电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揭开雷电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揭开雷电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揭开雷电之谜》的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如“揭、秘、库、躲、避”等,并能熟练运用。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雷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出生字词。
2.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教师详细讲解雷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对雷电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难点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和正确的价值观;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雷电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雷电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雷电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神秘、科学家、揭开、之谜”等词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2)学会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3. 科学家探究雷电之谜的过程及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探究精神;2. 学会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资料卡辅助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1. 导入新课:(1)展示雷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3. 探究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科学家探究雷电之谜的过程;(2)汇报讨论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4. 理解感悟:(1)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家探究精神及方法。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科学家探究雷电之谜的小故事。

六、教学拓展: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其他神秘现象;2.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尝试自己揭开某个自然现象之谜。

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掌握情况;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设计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设计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设计导读: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媒体1)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

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

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这一节说说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出示媒体8引读:是啊!面对危险,富兰克林毫不在意,他全身心的沉浸在揭开谜底的喜悦之中,以至于会兴奋得叫起来——(出示媒体9学生读)过渡想象说话: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人,这就是真正的勇士。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展开想象,去推测一下富兰克林在进行实验之前会怎么想呢?在这儿,老师也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进行想象的根据应是文章的内容,在这儿是刚刚学习的内容。

出示媒体10:马上就要揭开雷电之谜了,富兰克林手拿风筝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延伸。

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他颠覆了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他的实验结果公布于众之后,人们对他会有什么新的看法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有关的课外内容想象填空。

出示媒体11知道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揭开雷电之谜

11揭开雷电之谜
自学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答案,做好标记。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 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 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勇士
有力气有胆量的人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 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美国)
记一记: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 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2、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 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塞 涅卡
作业: 像富兰克林这样的勇士我们中国也有,查
查资料,完成练习。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 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 电之谜。 1、数学家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他曾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 )
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
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 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 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闪电,是大自 然在显示神威.
• 富兰克林猜想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 象”,他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 的。
__在_风接_筝上_上铜_安钥_个匙_铁_棒__那是因为__可_可以_以引_积来_聚雷_电电_流。_。____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 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觉得手有 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 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 臂一阵麻木,差一点被击倒。这时,他兴奋 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 火花完全一样!”

《解开雷电之谜》教案

《解开雷电之谜》教案

11.揭开雷电之谜(福山李青)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2 能针对课题提问并解决问题,明确课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3 了解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课题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情境感受,引出课题。

1 出示雷电图片声音: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2 揭题读题:板书:11揭开雷电之谜读题,围绕课题提问。

板书:谁怎样结果比较第三单元课题二、围绕提问,感悟文本1、初读课文,思考问题,寻找相应的小节。

2、交流。

3、解决问题1:谁揭开雷电之谜?出示句子: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练习说话4、解决问题2:怎样揭开雷电之谜?读2-3,思考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分几步?交流。

5、细读第二节,填空概括。

板书:大胆假设体会“大胆”的含义6、细读第三节,划出富兰克林制作风筝的句子。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进行说话练习,教师简笔画。

板书:精心制作说说风筝的特别之处,体会富兰克林的“精心”7、细读第四节,划出描写富兰克林进行实验的句子。

概括板书:小心求证体会“大胆”与“小心”是否矛盾,感悟“勇士”的含义。

8、解决问题3:结果怎样?出示第5节,朗读交流。

板书:发明“避雷针”说话练习三、总结课文1、围绕板书概括全文内容,点明课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2、出示第三节,围绕内容提问,布置写作训练: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去写探究风筝制作奥秘的过程。

板书:11揭谁?富兰克林(勇士)开大胆假设放雷怎样做?精心制作电电小心求证现之象谜结果?发明避雷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精选3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媒体。

2、预习课文:(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1.5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雷电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见过吗?谈谈你所知道的。

学生谈。

2、师:同学们通过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了雷电之谜。

(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板书:揭开做动作理解:揭开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揭开”的不易。

齐读课题3、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摄取)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男女生合作读体会。

质疑: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二、深入研读:1、学习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1)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指名读引导理解:人们——大多数人;一直——说明存在很久了;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认为是天公在发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再指名读。

(2)出示: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指名读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且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1) 提出学习的方法: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意思;划出重点的词语;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指导理解:“一直”、“人们”、“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板书。
3、自主学习,学生活动。
分组学习句子: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被击倒。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1)再次强调学习方法。
(2)巡视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时随时指导、板书。
三、概括升华。
(1)“人们听说了富兰克林做实验的经过后,议论纷纷”说说他们会议论一些什么
(2)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的新认识。
四、补充练习。
阅读新体验3
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勇士。
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纠错。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找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2、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集体学习句子: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教学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教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勇士”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请你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勇士”,为什么
3、师述: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位勇士,他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揭开了雷电之谜;他就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读课文,划出句子,交流。
根据学习的方法理解。
交流。
根据学习方法理解
小组学习
全班交流(学生说、学生之间补充、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安排大家朗读)
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主发言。
齐读句子(第一节)
板书:
16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勇士
敢于实践 勇于挑战 不怕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