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雷电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 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
3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 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板书: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板书: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板书: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轰动世界
3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 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 1 8 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 2 )理解: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 学生交流
( 1 )学习第二节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 752 年7 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 '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敢于挑战敢于实践)
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4、学习第3、4 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1)师: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 3 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指名读,及时正音:丝绸、系住、末端
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交流。(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 4 节,解决问题。
(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
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回答“安尖细的铁棒” 、“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说明: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④此处要重点教学,约10分钟。
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
制作步骤:
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
2用麻绳系住。
3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一生交流,教师归纳)
原理:(多生交流)
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
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
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选择了7月的一
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
合做实验。
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不会伤及他人,容易收
集雷电)
(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
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______ (谁)会说:“ ________________ 。” (提示:看
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教过他的老师、别的科学家)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棒!”
师: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说:“也许曾经是我看扁了你,没有积极的
鼓励你。”
师:他们忏悔了。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教过他的老师会说:“你成功了,这与你的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师:老师对于学生的自豪。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别的科学家会说:“你打破了常年累月人们的迷信说法。” 生:这是同
事之间的肯定。
(7 )请生读第4节,你又能从哪感受到富兰克林是一位冒着生命危险探索科学真理的勇士?
学生交流
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师:“觉得手有点麻” 说明了“安上尖细的铁棒” 使风筝能够摄取雷电,而“用上麻绳”
使电流不至于太强,所以“有点麻”。
“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说明了铜钥
匙能够聚集电流。
男生别读,读出实验的不易。
师:读了这段话,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差一点儿被击倒”,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板书:敢于实践
(8 )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第3、4节,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
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
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