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设计

《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设计

《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短文段落大意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文本重点部分,找出关键句子,提炼关键词语,学习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进行概况。

2.群文共赏,运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培养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找出关键句子,提炼关键词语,学习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培养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2. 阅读材料:统编版教材《蜜蜂》,阅读选文《“小花鹿”》、《小发明救妈妈》、《我爱花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孩子们,在13课《花钟》的学习中,我们借助关键语句,很容易地概括出一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可是,在14课《蜜蜂》中,并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像这样的文本,我们又该怎样概括它的段落大意呢?让我们走进课堂——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板书课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吧!二、例文引路,提炼方法1.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51页,默读课文,回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和得出的结论分别是什么?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得出了实验的结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

)课件出示图表3.法布尔实验的步骤分为几步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的2——7自然段,用心读一读描写法布尔实验步骤的句子。

预设:(1)孩子们学习的效率真高,XXX请你来读一读描写法布尔实验第一步的句子,大家和他找得一样吗?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很快就准确地找出了第一个关键句子。

(2)法布尔第一步做了什么?你能简单点吗?——(?)你能再简单点吗?——(捉蜜蜂)对,“捉蜜蜂”就是你从第一个关键句子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也是法布尔实验的第一步。

(3)这个句子写的是法布尔实验的步骤吗?它写的是什么?(法布尔放飞蜜蜂后的猜想)(4)实验的第二步藏在哪个关键句子中,你找到了吗?你提炼出的关键词语是——(做记号)这个句子只藏了一个秘密吗?还有什么?——实验的第三步:放蜜蜂。

初中语文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初中语文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初中语文概括文章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概括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概括的概念和意义。

2. 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3. 文章概括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章概括,概括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章概括的概念和意义,阐述概括文章内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介绍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关键词等。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概括。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概括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概括成果,讨论概括的准确性、简洁性等。

教师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章概括。

3.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文章素材:提供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文章,供学生进行概括练习。

2. 指导手册:为学生提供概括文章内容的指导手册,包括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3. 评价表:为学生提供文章概括的评价表,包括准确性、简洁性等评价指标。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并进行概括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4. 定期对学生的概括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初中整体内容概括教案

初中整体内容概括教案

初中整体内容概括教案教案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教育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教案旨在对初中整体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了解。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语文: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了解文学常识。

2. 数学:初中数学教学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定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英语:初中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听说等。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4. 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

学生需要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定律和实验技能。

5. 化学: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6. 生物:初中生物教学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等。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7. 历史: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8. 地理: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学生需要了解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9. 政治:初中政治教学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政治常识等。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对每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概括讲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一、教学目标1.会写“芬、券、盲、纯、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2.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

板书课题。

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

(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僻、清静。

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简介贝多芬)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段(1)总起。

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3篇

4、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

2.新词:幽静、熟练、沉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载、微波粼粼。

3.重点段:第8、9自然段。

(二)才能训练点1.理清头绪,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领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浸透点教育先生不只要学习贝多芬的杰出才气,更要学习他的仁慈和爱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真实的事物?哪些是由真实事物惹起的联想?次要经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重复朗诵来处理。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进程当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次要经过了解重点词句包括的意思来处理。

三、课时布置三课时四、教学活动设计(一)答复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勒重点词句。

(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

(三)察看幻灯片,发扬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沉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诵)。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白目的1.反省预习,质疑问难。

2.通读全文,理清头绪,概括段意。

(二)全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三)目的完成进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

同窗们,方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晓得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明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

板书课题。

什么叫传说呢?“传说”,官方传播的说法,意思是能够是这样,也能够不是这样。

2.反省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诵),正音。

(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远、喧嚣。

熟练:指功夫深,技艺纯熟。

沉醉:很称心地沉溺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将相和》教学设计1【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⑵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⑶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2、能力训练点:⑴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⑵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⑷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3、德育渗透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暴力、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__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2、__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3、__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解决这个疑点的办法是先解决__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1、根据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__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整体感知〗__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初中情节概括教案

初中情节概括教案

初中情节概括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教师分发短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

(2)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分析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概括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4. 讲解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概括情况进行讲解,指出优点和不足。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5. 练习巩固(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概括一篇故事。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

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

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4、理清思路: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6、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①长②美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②山下,昆明湖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㈠写什么?(审题)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㈢怎么写?(组材)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3、首尾照应。

2、《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__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_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而成。

讲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以造箭为由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巧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__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精彩纷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用“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介绍故事出处;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简介故事出处: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中很有名的一个桥段。

二、初读故事,把握主要内容;1.自由读文,夯实字词;分类识字,重点理解“妒忌,军令状”。

2.理清脉络,把握大意(按起因—经过—结果把握__大意)三、试讲故事,示范渗透方法;1.默读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么给大家讲清楚故事的起因?2.交流展示,教师随机引导预设:(1)从语言表达的流畅,故事情节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评价引导(2)依据学生的展示随机引导概括讲故事的技巧: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

3.结合“技巧“,借助板书再讲故事。

四、学以致用,鼓励续编故事;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创编故事。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读抓重点讲巧串联换方式《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梗概作文教案

梗概作文教案

梗概作文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梗概作文的定义、目的和写作技巧。

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编写成梗概。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一篇逻辑清晰、内容准确的梗概作文。

教学准备教学PPT,包含梗概作文的定义、写作技巧等。

示例梗概作文,供学生参考学习。

阅读材料,如书籍、电影简介或文章,供学生练习编写梗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梗概作文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和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如何快速了解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梗概作文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10分钟)梗概作文的定义:梗概作文是对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简要的介绍。

它要求作者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原文的主要情节、人物、主题等呈现给读者。

梗概作文的目的: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原文。

梗概作文的写作技巧:(1)抓住原文的精髓:在阅读原文时,要抓住其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关键信息。

(2)简洁明了:在编写梗概时,要用简洁的语言将原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避免冗长和繁琐。

(3)逻辑清晰:梗概作文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

(4)保持客观:在编写梗概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加入个人主观色彩。

三、示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梗概作文示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该示例的优点,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内容准确等。

教师再展示一篇存在问题的梗概作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并讨论如何改进。

四、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如书籍、电影简介或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梗概作文。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对方的梗概作文,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梗概作文的重要性以及写作技巧。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编写梗概作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言概括能力教案模板

初中语言概括能力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语言概括能力训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概括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语言概括的概念和重要性2. 概括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学习中,为什么需要具备语言概括能力?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强调语言概括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语言概括的概念,解释简洁、准确概括的意义。

2. 介绍概括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简化句子结构等。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材料,要求学生对给定内容进行概括。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言概括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语言概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简要复述重要内容。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如何运用概括方法进行文章总结。

2.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概括方法进行文章总结。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言概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语言概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准确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概括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梗概》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梗概》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作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写作梗概,学生能够简单叙述梗概的作用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简单的作品梗概。

3.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学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如何写作梗概的技巧和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和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或电影,让学生自由分享感想和梗概。

2.认识梗概:概念解释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梗概,梗概的作用是什么。

3.写作梗概的结构教师可以用模板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梗概的结构,即要素是什么;简短扼要、精确表达;不要照抄原文。

4.分步指导写作梗概:(1)学习范文教师向学生出示范文,学生自己品读并理解内容。

(2)量身定做每位学生对针对所看过文学作品或电影进行梗概的书写。

(3)逐一呈现交流环节,教师可逐一点评学生的梗概,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5.巩固练习让学生各自选择一篇课堂学过的文学作品或电影,或者其他自己曾经读过或看过的小说、电影用新学技巧进行撰写梗概。

6.作业布置教师对学生进行再次梳理和回顾,并给予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作业,并到班级学习平台中投稿,让大家互相分享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方法1.问答相结合的教学法。

2.模范引领法。

3.小组合作法。

4.让学生自由发挥并积极参与。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写梗概的技巧认识和掌握材料。

2.学生能否分析、归纳、总结关键点和概括主旨。

3.学生表达思路和能力、语言和文字组织能力的发展情况。

《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教学设计东回联校东回小学岳晓莉【教学目标】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把握关键句的不同位置。

2.能借助关键句或关键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3.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借助关键句或关键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第四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这些是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二、学习新课1.课件出示《赵州桥》第二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雄伟。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第一句话是关键句,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雄伟。

2.出示《花钟》第二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山》既是一篇训练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作品,又是一篇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好范例,使学生不管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所受益。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一种运动方式。

(一条一条说)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四? 登山干什么? 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⑴学习2-13自然段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图片)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

(太危险)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

”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

(自析)⑵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靠走碎小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莺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莺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莺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1)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驾的特性。

难教学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请学生解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阴霾(ma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2)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生命活动降低到几乎停顿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芽在冬季停顿生长等。

(3)欢畅(chang):快乐、痛快。

(4)修养(han):①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②蓄积并保持(水分)。

(5)恬静(tian):安静。

(6)栖息(qi:停留,休息(多指鸟类)(7)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一点忧愁的样子。

(8)千呵万护(hu):形容十分保护。

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百兽物语》,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2.导语:在森林音乐会上,莺的歌声是最美的。

不然诗人怎么会用管歌燕舞来赞美春天呢?这篇科学小品介绍了驾的科学知识,我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3.提问:文章第一段从描写什么,引出说明的对象莺?讨论并归纳:从萧条冷漠的冬季写起。

4.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冬季的萧条冷漠。

用“阴霸弥漫”“毫无生气”“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停顿了”“停顿了”“终止了”“失去了”“抛弃流放”“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被囚禁在山洞”。

6.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信息?“唤醒了”“焕发了”“吐出了”“披上了”“引来了”“生机勃勃”。

7.提问:莺科小鸟最多,表现在哪里?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教学设计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教学设计
7、将左面的角折向右,形成狐狸的腿,用铅笔画上狐狸的鼻子和眼睛,一只小狐狸就折好了!
七、写作文(10ˊ)
八、阅读训练(20ˊ)
师: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看大家都学的怎么样?我们先来看看题卡上有什么内容,我们来复习一下。
读文评议(5ˊ)
师:请同学来读读自己的文章,看谁读得好!
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阅读方法,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用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文章。
从“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到“完”为第三层。
阅读完文章,我们来做书后题(答案见课件)
第二课时(55分钟)
(三)例文三:《桂林山水》并回答问题。(5分)
读文章,完成课后题。
1.写出这段话的意思。
2.给段落划分层次。
3.你认为这个段落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答案见课件)
六、情境(10分)
(一)作文题目《折纸》
4、表现好的加星号奖励。
三、快乐大风车(5ˊ)
导入:我们接着来学习《论语》
看书上一页《论语》内容。
1、先让生自读,画出不会读的字词告诉老师,老师扫除字音
2、再让生看书下注释,画出不明白的解释,老师扫除字义
3、学生试着背诵
四、快乐导航塔(25ˊ)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阅读和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阅读方法,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板书主题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年级学科
六年级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逻辑关系,学会划分层层,概括自然段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学会分层和概括自然段的方法

留心观察巧发现,概括段意我能行——《小虾》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巧发现,概括段意我能行——《小虾》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巧发现,概括段意我能行——《小虾》教学设计何倩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24()4
【摘要】创新整合点。

①反馈自学,聚焦分歧点。

技术让学生的自学反馈更及时、更直观。

运用未来教室任务单功能在课前布置作业单,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习。

教师通过数据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②搭建支架,凸显增长点。

用未来教室软件中的拖拽功能,拖动文章中描写细致生动的动作语句放置到思维导图中,给予孩子学习支架,以“生动细致的动作”“什么情况下”这两个要素为向导,概括小虾的生动的动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

【总页数】3页(P5-7)
【作者】何倩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仍需分段、概括段意
2.细心观察新发现借助关键明大意——三年级下册《小虾》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3.分层教学三步到位——概括段意教学的新设想
4.段落教学中的段意概括
5.文本联读学概括细致观察促写作——《小虾》教学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复习学生已经知道的归纳段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
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用概括法概括段意。

2、在课上练习时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段落练习小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有关阅读短文的练习,请大家回忆:我们归纳的阅读短文四步法是什么?
阅读四步: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细读短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3、带着问题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4、检查。

过渡:第二步了解每段的意思非常重要,为完成第三步做好准备,而概括段意又是大家感觉最困难的,今天我们就进行概括段意的练习(课件),通过今天的练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很大收获,不过这可需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现在,就需要转动你的小脑筋了!我们看第一篇短文。

二、探究方法:
1、摘首句:
指名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能用哪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这场雪好美啊!雪花满天飞舞,她给树木、房屋披上了晶亮的银装,她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远远望去,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qì)的童话世界!
——节选自《冬》
预设:我用“这场雪好美啊!”来概括。

引导: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都在写这场雪怎么美
师:这场雪好美啊,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师:观察老师写的和你们找的段意有什么不同啊?
生:标点符号
师:当我们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是陈述句的形式(板书:陈述句)师:那这段段意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这场雪十分美。

师:你积累的词汇真多!刚才我们找到的段意是短文的第几句?
生:第一句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摘首句。

过渡:那你们猜猜有摘首句,还会有哪种方法呢?
生:摘尾句。

师:你瞧,首对应的就是尾,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2、摘尾句:
出示另一篇短文
读短文,生思考如何概括段意
爸爸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

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

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

他真是个烟筒子啊!
——节选自《我的爸爸》
预设:用摘尾句的方法。

生:段意是:爸爸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用手指板书:陈述句)怎么修改一下?
生:应该是陈述句的形式——爸爸是个烟筒子。

3、首尾同摘:
过渡:下面,我们自己做个小练习,怎么样?
爸爸是个乒乓球迷。

每当他知道晚上有乒(pīng)乓(pāng)球比赛时,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忘了吃饭。

这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又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

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

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

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师:默读短文,找出段意,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要仔细读,和刚才的短文特别相似。

预设1:我摘的是第一句
预设2:最后一句
引导:到底写了爸爸的几个特点?
生:两个,爱看乒乓球,爱吸烟。

师:那我们应该既摘首句,又摘尾句,这叫什么?
板书:首尾同摘
指名生:爸爸是个乒乓球迷,(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
板书:简洁完整
4、过渡摘后:
过渡:同学们,你们不一会就总结出了这三种方法了,那老师也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消息,乔薇同学写的作文还选到了这次准备的小片段中。

师范读
爷爷不仅喜欢养花,还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他每天晨练后都爱去小区传达室看各种各样的报纸。

每天中午和晚上都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

他像一个信息传递员,把收集到的重要信息传递给爸爸、妈妈和我,让我们了解世界和平状况,每天天气情况和各种有趣的新闻。

——节选自学生作文《我爱爷爷》
师:这一段可以怎样概括呢?
生:第一句。

引导:你们看,这一句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你认为这段怎么概括?
预设1:爷爷不仅喜欢养花,还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引导:介绍了爷爷几个特点?
生:一个,那你可以怎么概括?
预设2:爷爷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师:为什么这样概括?
生:这段只写了爷爷喜欢看报纸、看电视。

引导:为什么后半句加上了爷爷?
生:要完整。

师:你摘的是过渡句的后半句概括本段段意。

起个名字——过渡摘后
师:那前半句呢?
过渡:类似这篇文章的课文,你还学过哪篇呢?(课件:不仅···还···)生:《锡林郭勒大草原》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过渡的句子独立成一段,就是一个过渡段,采用这种方法,怎么概括?师:过渡句、过渡段真妙啊,有了它,就可以把两部分内容自然的衔接起来,使文章连贯,看来我们也要争取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过渡句。

.
师:我们总结的这些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摘出短文中的句子
师:板书(重点句),起个名字直接摘句法,也就是可以直接摘出原文中的重点句作为段意。

在摘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符合这些要求(用手示意板书上的注意事项)。

师:除了直摘法,你猜还会有什么方法?
预设:间接摘句法。

师:间接,就是不能直接概括,我们就要找到概括的要点,也就是概括段意不可缺少的要素,把这些要素合并起来概括段意,就叫它要素归并法。

(板书)
二、要素归并法:
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关键是要找到这些要素,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好方法,这就是用表格的方法来找齐要素。

咱们先来看概括写事文章用的表格。

1、写事:表格:
引导:看看写事的文章要找到哪些要素?
指导看表格:首先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其次,可以加上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清楚;最后,把这些要素合并、串联起来,通顺、简洁地概括成一句话。

师:可在书上批出表格中要填写的几项
一天,马良来到了一个地方,那儿遇上干旱,庄稼都快枯死了。

农民没有水车,用木桶背水浇地,真够吃力的。

马良说:“我给你们画几架水车吧!”农民们又了水车,都很高兴。

这时候,人堆里忽然站出来几个官兵,拿铁链往马良颈上一套,又把他抓去了。

(对照投影看表格)
师引导:你从每行读懂了什么?
生分别说每行的意思,师补充(注意层次)
生填表
师生交流,一名学生前面展示
师:为什么你没把马良的话全写上?
生:简洁
师总结:
2、写景表格:
过渡:写事的文章,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写景的文章要抓哪些要素呢?我们来看概括写景文章的表格,有哪些要素?景物(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下面,我们做练习。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节选自《桂林山水》
预设:写的是漓江。

引导:这段节选自《桂林山水》,写漓江,就是在写桂林的——学生接:水。

师:归纳时,不出现比喻句、拟人句这些修辞手法,一般也不出现形容词,这样才能做到简洁。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请你速读,能不能按写景文章的表格进行概括?(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
我抬头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那么旺(wàng)盛;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火红的花儿迎风招展,好象在对风儿点头;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儿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可爱极了!
四、小结:
师:你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你的收获?(引导看板书)
师:同学们,如果你认真练习,时间长了,这些表格就可以在你的心里了,那时你的概括能力就会很强了,继续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