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评弹

合集下载

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doc

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doc

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是全国性的专业博物馆,建于昆曲的苏州古城区内中张家巷,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内。

其规模之大、雕饰之美亦是少见。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苏州戏曲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苏州戏曲博物馆馆内古建筑群华丽精致,独具风采。

会馆沿街置门厅,一门厅宏伟轩敞、富丽堂皇,两侧各有亭阁式吹鼓楼一。

门厅缀饰数十幅戏文浮雕,耐人观赏。

古戏台飞檐翘角,厢座朱廊雕栏,既是游览的精萃部分,又为馆内演出活协提供了舞台。

苏州戏曲博物馆位于苏州城东中张家巷内。

它的前身是全晋公馆,建于清光绪五年,由当时寓当晋商集资构筑。

馆内古建筑群华丽精致,独具风采。

门厅缀饰数十幅戏文浮雕,耐人观赏。

古戏台飞檐翘角,厢座朱廊雕栏,既是游览的精萃部分,又为馆内演出活协提供了舞台。

苏州戏曲博物馆博物馆干1986年10月14日建成对外开放。

陈列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戏曲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珍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还有各类戏曲实物展览,如各类乐器和各行当服饰,异彩纷呈,绚丽斑烂。

一部分是昆曲、苏剧、评弹等各类戏曲节目演出,使其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成为其最大的的特色。

戏曲演出安排在参观路线的最后,使其既是参观的尾声,又是参观的高潮。

苏州戏曲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还有反映江南一带坐唱形式的红木镶嵌玉宝的灯担“堂名”。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解放以来一批批中青年表演艺术家的可喜成就和他们在国内外演出的盛况,从而你将会为祖国这些群丽的民族文化而战到无比骄傲,为这些充溢着江南独特乡土气息蛐戏曲艺术的振兴而感到欢欣鼓舞。

苏州戏曲博物馆戏曲博物馆有清代的礼仪建筑吹鼓楼,主体建筑是一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苏州评弹,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剧等。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结合。

它以优美的歌词、优美的风格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用鼓和板来控制歌唱的节奏,以曲笛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苏绣是苏州的地区刺绣产品,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祥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风格精美,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刺绣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美的苏绣(环绣山庄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色,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旋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千年历史,因产自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代时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特产。

碧螺春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细秀的特点。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以从嫩芽和嫩叶的嫩度看出。

汤色清亮,浓郁醇厚,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碧螺春绿茶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个工序。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2、缂丝简介: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Kesi或Chinesesilktapestry),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

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3、全聚德简介: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

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全聚德烤鸭肉质鲜美,适合许多人吃。

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4、苏绣简介: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吴侬软语中的艺术转身

昆曲——吴侬软语中的艺术转身

CULTURE文化 106昆曲——吴侬软语中的艺术转身文/本刊记者 刘稚亚江南才子多风流,秀丽伊人胜十景。

梦里水乡,勾勒着细腻的轮廓。

雾雨朦胧,桥后兀现油纸伞,窈窕姿态,是江南女子。

吴侬软语,丝竹悠扬之乐,是评弹昆曲。

发展:600年的兴衰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

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文辞典雅、表演精湛的它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时,昆曲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原名“昆山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它之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据说是由于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湘剧、川剧、越剧和广东粤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它的演奏方式也有独特的体系及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昆曲原先分南昆和北昆。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京白为主。

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07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昆曲自诞生以来,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明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在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

这样,昆曲便成为了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汉族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然而昆曲在发展后期越来越往典雅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成为文人交际的手段之一,更多的是“案头作品”。

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民间戏曲形式产生了:在上海、苏州一带产生花雅之争,而乱弹逐渐占据优势,大批南下的徽戏、京戏和梆子等地方戏尤其是京戏雄踞剧坛,昆曲也就走上没落之路。

时至今日,昆曲已被列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保护和抢救。

评弹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评弹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人俞秀山 、 马调创始人马 调。 从此 , 弹词流派曲调不断涌现 , 皆冠于姓氏 , 有魏调 、 夏调 、 徐调 、 周调 、 蒋调 、 严调 、 杨调 、 张
调、 调、 祁 琴调 、 丽调 、 侯调 、 王月香调等 , 朱介生等改革俞 调
年( 7 1 6年)王周士于苏州 宫巷第 一天 门创 立包括 评话 7 ,
目前大多杂技团都瞄准国外演出市场 ,忽略了国内市
场的培育和发展 。对于国内的市场 , 应该 因地制宜 , 根据不
去培育观众对杂技艺术的 审美兴趣 。 积极实施杂技艺 术的精品工程 , 以精品佳作占领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 , 起主导地位的还是作品的质量 , 只有精 品才
同情 况采取不同的形式。 中国杂技 有极大的适应性 , 表演形 式. 场所多样化。资金雄厚的杂技 团可 以常年的 、 路线性的
艺人在 内的行 会组织 光裕公所 , 以示评弹艺术 “ 光前裕后 ”
之意 光裕社每逢佳节都要举行会书 , 在这过程 中艺人互相 切磋书艺 . 随后又设立裕才学校 。它是 评弹界 中成立 最早 , 参加演员最多 , 存在时间最长 , 对评弹艺术发展影响最大的 行会组织。 光裕社的成立 , 为评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历史基础。 民国时期 ,苏州弹词艺术是除了电影之外的第二大娱 乐活动 . 这个时期的从艺人员激增 。表现在 书 目上 求新 , 唱
目创新 , 仍然寸步难行 。 耍拓展投资渠道 .给 杂技艺术创造一个 更好 的市场发
展 空间。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演 出团体从政府那里获
要在适应观众需求的同时 .培养并满足观众对杂技艺 术的审 美欣赏兴趣。
要 以市场导向来确定 “ 观众是上帝 ” 的创作思路。人们 在欣 赏杂技时 . 已不仅仅是单纯 的追 求奇 , 险的心理 倾 向 ,

苏州戏曲博物馆:吴音兰韵,满庭芳华

苏州戏曲博物馆:吴音兰韵,满庭芳华

苏州戏曲博物馆吴音兰韵,满庭芳华文/田田倘若赋水土以性格,苏州城大抵是悠扬婉丽的。

坐落于平江历史街区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包括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或许正是这种气场的溯源和钩沉。

1986年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之际,苏州戏曲博物馆落成,与“传统戏”惺惺相惜。

昆曲声有形昆曲元素是苏州戏曲博物馆里的重头戏。

作为汉族戏曲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从元朝末年“昆山腔”到明朝以后的“百戏之祖”,从新中国成立后经典曲目的创新传承到新纪元荣登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步履斐然,俨然是东方艺术海洋里的璀璨明珠。

为更好地保护与弘扬昆曲艺术,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在原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基础上,利用全晋会馆馆址,立项筹建”中国昆曲博物馆”。

2003年11月,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昆曲的前世今生皆纳其间。

自门楼入馆,曲圣魏良辅的雕像身态飘逸,鹤发银丝;用作背景的金箔上刻有其著作《南词引正》,动静相宜,令人不禁感怀先辈与唱曲名家互争长短的革新之举。

昆曲史话展区围绕时间主线,将历代昆曲名家的生平、昆曲的抄本、刻本等逐一呈现。

全晋会馆堪称昆曲文化的缩影。

1765年起,山西旅苏客商开始集资兴建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包含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西路设两厅一庵。

该会馆集美学与智慧于一体:戏台围墙很高,楼顶藻井采用巧妙的“鸡罩顶”设计,恰与围合界面组合出隔噪音、拢戏音的效果。

20世纪50年代末,这处建筑群曾历经白蚁、动乱、火灾等摧残濒临倒塌,后依托《扬州画舫录》50等古籍记载全面修复,如今成为通古达今的主要展演场所。

自全晋会馆往南,左手拐弯处是建于2006年的高马得戏画艺术馆。

《六十种曲》《盛明杂剧》《缀白裘》……一幅幅昆曲主题漫画取自剧而胜于剧。

高马得在世时擅长以夸张的漫画笔法描摹典雅的昆曲,他笔下的戏曲人物或柔媚抒情,或粗犷奔放,趣味不减而个性十足。

在他看来,画有画魂,戏有戏魂,而漫画与戏,正是最相得益彰的搭档。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一、苏州评弹和昆曲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也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体现遗产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建筑效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二、评弹和昆曲的现状1.现状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图一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宝剑记·夜奔》(苏州昆曲博物馆)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

如今,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

图二苏州评弹博物馆2.评弹和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1)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

听众主要是流行地区上年纪的人,难以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特别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加之方言的流失,使得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的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2)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

吕成芳一个人的昆曲舞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成芳一个人的昆曲舞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成芳一个人的昆曲舞台阅读练习及答案《吕成芳一个人的昆曲舞台》阅读材料⑴吕成芳是业余昆曲演员,也是“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的志愿者。

她通常晚上在苏州平江路上的伏羲会馆进行昆曲表演以及解说,一年演出达300多场。

昆曲是现今活跃于舞台上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于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600年传演不息,被称为“百戏之祖”。

吕成芳的表演特色在于,将昆曲以清口的方式传播给普通百姓,把昆曲表演与历史讲解、器乐演奏、观众互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推广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⑵一个人,一方台,一转身。

“前生未了的情缘,今生继续着痴迷——苏派昆曲清口——吕成芳”,一把琵琶,一个“杜丽娘”,继前年在北大、北师大演出之后,近日以“汤显祖的前世情人——将古老的《牡丹亭》浅显的说给你听”的口号,从苏州平江路伏羲会馆走进清华,再次走进大学校园。

⑶或许有人对“草根艺人”进名校园有异议,或许有人评点其唱得不专业,那又何妨?“给我两小时,还你一千年”,步步娇、皂罗袍,一唱三叹、抖衣袖,唱念做打,怀抱琵琶,轻抚古琴……不仅仅从《牡丹亭》让你了解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百戏之祖”昆曲的精妙,更是《好一朵茉莉花》,一曲小调让你遇到梦里的水乡姑娘:“卖花哉,栀子花白兰花,香是香得来”。

⑷一个人,一句话,一段情。

或许你听不懂软糯的苏州方言,但从吕成芳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倾情演绎,一位贵州来的女孩形容说是“听得到的园林”。

苏州美韵评弹,江南诗情画意尽在你我之间,在这片刻间,让你难忘。

⑸或许你还陶醉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的“杜丽娘”娇羞寻梦中,你已被请上台当回“柳梦梅”,尽管你像托塔李天王般粗壮,但不妨碍在互动中与众人一起欢快体验。

吕成芳摇身一变为白娘子,笑言平凡男子为何被异类所吸引?是白娘子有妖术?否,是因为超凡脱俗的气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啦。

女人啊,不要恨天恨地恨男人不爱自己,不信,听一段白娘子的心里话,穿插的是现今的婚恋现象,就像发生在你我他身边的事,会心一笑。

非遗系列文化——苏州评弹 文化传承 传承保护 主题宣传PPT课件

非遗系列文化——苏州评弹 文化传承 传承保护 主题宣传PPT课件
个演唱流派。沈、薜调共同的特点是吐字清晰、明快流畅,但由于二人的个性、秉赋及在书中担任的角色不同,
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沈俭安嗓音哑糯,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薜筱卿嗓音清脆,吐字锉锵,口角爽利、两种
唱腔正好互相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业学校——苏州评弹学校于1962年

正式成立。从此,评弹艺术人才的
培养走上了一条现代艺术教育与传
统师徒传承相结合的崭新之路。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PART01 苏州评弹历史沿革
2000年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是一项全国性的苏州评弹艺术展演活动,此后每三年举办一届。

赞体说唱。关于苏州弹词的艺术形式有“优人百戏,击毬关朴。渔鼓弹词,声音鼎
沸”的描述。 评
苏州评弹与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三绝”。 2006年,
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 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

二批及第三批扩展项目。
苏州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苏州弹词发源并流 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SUZHOU DIALECT




PART02
苏州评弹
艺术流派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IN

非遗系列主题班会之苏州评弹 课件(共15张PPT)

非遗系列主题班会之苏州评弹 课件(共15张PPT)

传承保护
入选非遗
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 增项目名录。 [1]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二批及第三批 扩展项目。
肆 曲艺价值
曲艺价值曲艺价值来自苏州评弹的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是雅与细,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 音”。评弹的题材源自于社会活动,取材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蕴含着 文学、语言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科学的知识, 其表演内容大多是教人为善,宣扬忠孝节义,宣传爱国爱民及奉献精 神等。评弹艺术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带给民众娱乐的同时,达到 了教化社会的作用。而且在表演过程中,还向听众传播了文化知识, 让其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知识。同时,评弹来自民间,
•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初江浙沪有书场500多家, 其中仅苏州市的书场就数以百计的书场,上海、无锡、江 阴、常州皆是评弹书场的重阵。如今书场萎缩极为严重, 即使仅剩的那些书场,有些也正面临倒闭或歇业的境地。 近年来,大量的社区开设了免费的社区书场,可以让老年 人免费听书得到消遣做到“老有所乐”
从另一方面来看,苏州评弹的 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国内, 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 苏州评弹的影子。例如,《金 陵十三钗》中重现金陵秦淮十 里繁华的《秦淮景》就是以苏 州评弹的方式演唱的。在国外, 苏州评弹艺人盛小云带着评弹 曲目《枫桥夜泊》登上维也纳 的联合国圆大厅,展现了苏州
评弹的独特魅力
传承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 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 《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 "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 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评弹之“演”

评弹之“演”

松” 中表演的武大郎 . 大家都*道是个侏儒 , “ 口 俗称 三寸钉 ”而 、 杨振雄却是身材伟岸 、 修长 , 但他运用小开小合 的手面 , 硬是 把一个可亲可爱 , 又可卑的武大郎表演得栩栩如生。 可 而西
术主要是靠听觉来感受和欣赏的。 人们进入书场听书 , 这些 门庆出场 , 杨振雄又运用折扇的张合 , 肢体的收放 , 把一个风 人称听众 而不称观众 。在从前 。 电视书场还未开播之前 。 有 流纨绔, 寻花问柳的 人 物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同样, -¥ 在 ̄ L e 许多人都是通过收音机来听评弹的。 因此 , 表演会被有些评 殿》 杨振雄通过传神的表演 , 中, 把高力士那种曲意奉承、 奴颜 弹演 员所忽视 。但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时代的进步 , 、 影视 戏曲对评弹的冲击 , 听众欣赏评弹艺术的水平不断提高 , 大 家都认识到了表演对评弹的重要性 。
弓。类似之例 , 不胜枚举 。 综上所述 , 表演 , 在评弹艺术 中是至关重要的 。把 表演 和说唱有机的结合起来 . 就能达 到很好 的艺术效果 , 深听 加 众对事物的认知 ; 把视觉性和听觉性统一起来 , 能给 人更 就 加美好的艺术享受。 应该是中国音乐史上仅有的先例。 爱国主义者 :从一个普通的教育者到一个专业从事音 乐的教育家 .天华先生无时无刻都把国家放在心 中最重要 的位置。 他一直都在说 自己是 中国人 , 是研究音乐为职志的 人 .如果不对濒 临绝亡的国乐有所补救 ,是件很惭 隗的事 情。 所以他要打消一切门户 的隔 阂, 将大家合力起来成立国

献媚的形象也刻画得 准妙 睦肖。 表演 , 不但能突 出书 中人物 的形 象 , 而且 , 能使虚拟的 物体变得真实。 评弹名家吴君玉在表演武松举石狮时 。 他身

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高娜(江阴市评弹团,江苏江阴214400)摘要:苏州评弹艺术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前苏州评弹不仅仅继承传统评弹文化中的特有元素,同时还能够在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不仅仅代表的是艺术本身,而是对社会中的文化积淀。

本文首先对苏州评弹进行概述,提出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弹;苏州;传承;研究中图分类号:J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128-01一、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苏州评弹属于俗文化范畴,其在创作过程中虽然受到传统诗文带来的影响,但其属于满足民间娱乐以及商业需求而存在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至今,这门艺术的创作手法以及表演技法也逐渐规范化,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艺术体系。

二、概述1.苏州评弹艺术。

所谓苏州评弹,就是苏州评话以及苏州弹词两者的总称,其主要采用的是吴语徒口进行讲说的表演,对传统曲艺说书戏剧的形式,起源于我国苏州地区,以江浙沪一带区域,历史悠久,在我国清代乾隆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2.苏州评弹艺术特征:其一,苏州评弹的传唱方式主要是口头形式,贯穿于整个苏州评弹艺术中的创作、表演过程中,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特征,通过这种传承方式,能够将传统艺术中所具有的精髓部分流传下来,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其二,苏州评弹艺术传承的是其本质,要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就要根据传统艺术发展轨迹进行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既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唱腔,在其中添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原色;其三,苏州评弹传唱时使用的语言是苏州地区的方言,苏州方言具有自身的独特韵味之处,为苏州评弹艺术的传唱增加一定的魅力,对于苏州评弹的引用,主要是吴歌以及昆曲强调,将其与苏州方言相结合,能够将苏州地区特有的地方风味展示出来。

三、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1.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苏州评弹制成影音资料。

当前苏州评弹的主要听众为老年人,通过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作为传播媒介,能够扩大苏州评弹的受众范围。

苏州评弹昆曲教学设计

苏州评弹昆曲教学设计

苏州评弹昆曲教学设计苏州评弹和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两个重要分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教学。

第一步: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乐器的演奏技巧等。

可以通过讲解、听觉训练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音乐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为之后学习评弹和昆曲奠定基础。

第二步:评弹和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在学习评弹和昆曲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评弹和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们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评弹和昆曲的特点和价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三步:评弹和昆曲的曲调和演唱技巧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评弹曲调和一种昆曲曲调进行学习。

在学习曲调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应的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气息控制、咬字等。

可以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反复训练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评弹和昆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技巧。

第四步:剧目的学习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评弹和昆曲剧目进行学习和表演。

在学习剧目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习相应的表演技巧,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舞台动作等。

可以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评弹和昆曲的剧目和表演技巧。

第五步:评弹和昆曲的鉴赏和欣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评弹和昆曲作品进行鉴赏和欣赏。

在欣赏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习相关的鉴赏知识,包括曲调的结构、演唱的技巧、剧目的内容等。

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评弹和昆曲艺术的欣赏水平。

以上是关于苏州评弹和昆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苏州评弹和昆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提高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成长。

小寒节气的传统民间剧目

小寒节气的传统民间剧目

小寒节气的传统民间剧目小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的1月5日或6日左右,标志着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继续北移,北半球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而在中国古代,小寒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个时期的天气寒冷,百姓们除了温补和祈福,也需要通过娱乐来舒缓压力和消遣时光。

而在小寒这个节气里,传统民间剧目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

传统民间剧目是中国鲜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百姓们积极参与其中的文化娱乐形式。

这些剧目往往以大型集体演出为特点,通过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传统。

以下是几个小寒节气的传统民间剧目:1.《京剧–清宫戏》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寒节气常见的传统剧目。

清宫戏指的是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京剧剧目,通过精彩的唱腔和精致的舞蹈,讲述了一个关于皇帝、皇后、宫女和太监们的故事。

这些剧目以其华丽的服饰和生动的表演方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成为了小寒节气期间的热门节目之一。

2.《木偶戏–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种表演形式使用剪影木偶和灯光来讲述故事,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视觉上的美感,还能感受到剧情的悬念和娱乐性。

在小寒节气,皮影戏往往会选取与季节相关的故事,比如喜庆的拜年和祈福,以增添节日的氛围和喜庆的气氛。

3.《评弹–梅花三弄》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形式,它通常由琵琶、二胡和乐官的歌唱组成,以弹奏和歌唱相结合的形式表演。

梅花三弄是其中一种经典的评弹曲目,它以梅花为题材,表现了梅花的坚强和不屈精神,也常常与小寒节气联系在一起。

观众们会欣赏到评弹家精湛的琴艺和婉转的歌唱,这样的表演不仅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安慰,也能反映出冬天的寒冷和人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4.《戏曲–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以它特有的演唱方式和奇特的变脸技艺闻名。

在小寒节气期间,昆曲常常选取了与佛教有关的故事,如《灵感遇师白》等剧目,来寓意着对冬天的压抑和寒冷的克服。

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

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

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中国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界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唱腔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不同地区的流派和风格。

一、声腔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体系。

传统的声腔主要包括说腔、调腔和曲腔三种基本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古代的声腔主要以宫廷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主,后来逐渐融合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四大流派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京剧、昆曲、评弹和越剧四大流派。

1. 京剧唱腔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代表,其唱腔独特精妙,充满激情和戏剧性。

京剧的唱腔以其高亢激昂、变化多端、富有表现力的唱腔风格而闻名。

其唱腔特点主要包括快慢结合、高低起伏、跌宕起伏等,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观众产生共鸣。

2. 昆曲唱腔昆曲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其唱腔优雅细腻,注重音调的起伏和韵律的变化。

昆曲的唱腔风格主要以悠扬柔美、抑扬顿挫为主,旋律流畅,表达出深沉、细腻的情感,给人以静谧、舒缓的美感。

3. 评弹唱腔评弹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唱腔典雅细腻,以婉转、缓慢、轻柔为特点。

评弹的唱腔风格主要以柔情、细腻、含蓄为主,通过音调的变化和技巧的运用,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4. 越剧行腔越剧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其唱腔华丽绚烂、细腻动听,具有独特的越南民族音乐特色。

越剧的唱腔风格主要以高亢、婉转、激昂为主,唱腔高亢激越,富有激情和戏剧性,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三、唱腔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1. 音调起伏中国古典音乐的唱腔非常注重音调的起伏和变化,通过不同的音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

试论苏州评弹的书目文本传承

试论苏州评弹的书目文本传承

第26卷第3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6N o.3 2009年8月Journal o f Suzhou U n i versity o f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Socia l Sc i ence)A ug12009试论苏州评弹的书目文本传承*夏美君(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苏州评弹是我国极富盛名的江南地方民间曲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地代表性艺术形式。

历史上,评弹曾作为民间艺人的安生谋命手段,它虽不具有主流文化的正宗血统,但却始终与文人文化和民间俗文化保持着深厚的渊源和联系,因而它一直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路径。

书目文本传承在苏州评弹的文化传承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其形成、演变、创新、发展、延存、保护的重要见证。

揭示评弹书目的传统传承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珍藏和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苏州评弹;评话;弹词;评弹书目;文本传承中图分类号:I2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9)03-0063-08苏州评弹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江南民间曲艺。

苏州评弹创立的确切时间,至今难有定论,但形成于宋元时期的讲史、平话,为苏州评话、弹词的共同源头,却是当今的共识。

以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合称的苏州评弹,是在我国南、北各地的评话、弹词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

不过,这类起源于宋元小说和元明词话、陶真的评话、弹词艺术,直到明末清初,才算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曲艺艺术形式。

此后,在数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苏州评弹一直延续了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延承轨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民间艺术成长道路。

在苏州评弹的既往艺术传承中,无论是纯粹讲说的评话,还是说唱结合的弹词,其书目文学的文字文本,说唱和伴奏的音乐文本,说、噱、弹、唱、演的各种艺术技能等,都是重要的传承内容。

此外,包括书艺、唱腔、弹奏的表演流派体系,书场的环境、服饰、道具、乐器,说唱的表演程式、规矩,师徒传承和业内行规等诸多方面,也都依循着自己的传承途径,承受着民间评弹行会的种种制约。

南戏的概念6

南戏的概念6

南戏的概念6南戏是中国多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起源于江苏、浙江一带的南方地区,因此被称为南戏。

南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南戏又被称为“江南戏”,因为江南地区是南戏的主要发源地。

南戏的概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南戏的传统剧种及特点,二是南戏的演艺形式与表演风格。

首先,南戏的传统剧种主要有昆曲、越调、评弹、吕剧等。

昆曲是南戏中最重要的剧种,也是中国戏曲传统的代表之一,曾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特征,通过优美婉转的唱腔、悠扬动听的音乐,以及精妙细腻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

越调是南戏的另一种重要剧种,它以婉转柔和的唱腔、协调的舞蹈和细腻的表情为特色,以传达江南地区的民情民俗为主题。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快板小调,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和快速的唱腔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吕剧则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较为简单的南戏剧种,以其直接、生动的表演风格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其次,南戏的演艺形式与表演风格也是南戏的重要概念。

南戏的演员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将剧情情感通过音乐、动作、舞蹈和言语等多种媒介进行表达,以达到传递情感和艺术表现的目的。

南戏的演员通常需要具备优美的声线、灵活的身手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他们在舞台上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活动腔调、表情丰富、姿态优美等,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此外,南戏还注重人物形象的补充和传递,以装饰品、服饰等来展示角色的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

南戏的舞台布景以简约为主,通过简单的布景和道具,将舞台的虚拟世界和观众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南戏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还对今天的舞台表演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戏以其丰富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南戏也为后世戏曲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许多著名的戏曲剧种通过借鉴南戏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

苏州非遗项目

苏州非遗项目

苏州非遗项目
苏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苏绣、苏式园林、苏州评弹、苏州昆曲、苏州木版年画、苏州剪纸等。

其中,苏绣是苏州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金针绣艺术之魂”;苏式园林则是以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苏州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苏州评弹是一种流传于苏州地区的曲艺形式,以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优美的文学艺术而著称;苏州昆曲则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细腻婉转、委婉悠扬的唱腔和高超的表演艺术而闻名于世;苏州木版年画则是苏州地区固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精美的题材内容、色彩缤纷、线条流畅而深受人们喜爱;苏州剪纸则是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妙的刀法、艺术性强、形象生动、富有民间特色而享有盛誉。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丰富了苏州的文化内涵,也为苏州市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关大王单刀会》
元代关汉卿杂剧《关大王单刀会》,简名《单刀会》。剧演东吴大夫鲁肃请关羽过江赴宴, 关羽带周仓单刀赴会,在设有埋伏的筵席上,与鲁肃饮酒谈笑,畅述以往辞曹归汉、五关斩 将,古城会斩蔡阳等英勇事迹。[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一曲,极为有名,历代传唱不 衰。
昆曲《桃花扇》
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 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 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昆曲《玉簪记》
《玉簪记》词语典雅华美,有“着意填词”之称。这些描绘青年男女冲破礼教和宗教禁欲规制,而自 由结合的过程至今读来依旧动人心魄。《玉簪记》细致的笔墨把陈妙常对于爱情的热烈向往和畏怯害 羞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潘必正若迎若拒之间,造成了富有情趣的喜剧色彩。《玉簪记》曲辞 朴素优美,音韵铿锵,描摹细腻,高潮迭起。
昆曲《凤凰山·百花赠剑》
《凤凰山》明无名氏作。剧情简介: 元时,安西王谋逆,江花右、江六 云姐弟潜作内应。乱平,百花公主 与江六云联姻。全本佚,有散折流 传。唱吹腔。清末见演《请宴》、 《赠剑》、《点将》、《斩叭》。 “传”字辈能演此4折。顾传玠、 赵传珺饰海俊,朱传茗、张传芳饰 百花公主。《百花点将》为顾传玠 代表剧目之一。
昆曲 邮票
昆曲《十五贯》
周恩来总理谈《十五贯》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但要歌颂劳动人 民,揭露反动的统治阶级,也需要象《十五贯》这样的戏 。 《十五贯》轰动了全国, 是 有它的历史原因的。昆曲受过长期的压抑,但是经过艺人们的努力奋斗,使得这株兰花更 加芬芳了。由于它土生土长,到底还是经得起风吹霜打的,现在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昆曲《南柯记》
《南柯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南柯记》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 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 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佚、 文人的奉承献媚等。剧中通过梦幻写人生,是讽世剧。
评弹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 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 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故演出均操 吴语,约有四百年历史,被誉为江 南奇葩。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五唱,演 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 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内 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 史诗。传统书目有:《三国》、 《隋唐》、《岳传》、《英烈》、 《水浒》、《七侠五义》等。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 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 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 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传统书目有:《珍珠塔》、《玉蜻 蜓》、《描金凤》、《三笑》、 《啼笑因缘》等。弹词演员使用的 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
昆曲 《宝剑记·夜奔》
传奇剧本。作者李开先,字 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 是明代当时著名的诗人、学 者,曾在朝廷中任职。取材 于中国白话小说名著《水浒 传》而有所改动。林冲参奏 高俅而被高陷害,刺配沧州, 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谋占 林妻张贞娘,贞娘出逃,在 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 京城,朝廷将高俅父子送梁 山军前处死,并招安梁山军。 明代陈与郊有改编本,名《 灵宝刀》。
昆曲《邯郸梦》
《邯郸梦》又名《邯郸记》,明朝传奇作家汤显祖所作,系“临川四梦”之一。这是一部劝 世之作,讲述了邯郸卢生羡慕功名利禄,吕洞宾欲点化于他,让其倚瓷枕而梦,梦中,卢生 娶娇娘,遂功名;开河定边,建功立业;遭人陷害,备受酷刑;升任首辅极欢尽欲后又难免 老病而死。突然一梦醒来,方知原是一枕黄粱,从此顿悟,升度为天庭扫役。
评弹邮票
评弹系列邮戳
评弹极限片
桃花坞木刻年画《琵琶有情》专印片制作的《评弹》极限片
周文雍 画作《姑苏风情》
《昆曲、评弹》资料收集整理
昆曲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 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 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 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 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 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 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 《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 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一片桃花红》
这是个新创作的昆曲作品,也被冠之 为“青春昆剧”。编剧罗怀臻,加上 导演张曼君,注定了该剧时尚、浪漫 的“都市戏剧”定位。 这是一个很美的作品,能让人从不同 角度细细玩赏,女主角精湛扎实的功 底和洒脱自然的唱腔尤其令人称赞。 剧情:桃花源里有一处桃花庄,桃花 庄里有一群桃花女,桃花女们脸上都 抹着一片桃花红,桃花村人以桃花红 为美。 一位脸上长着一片“桃花红” 胎记的少女钟妩妍和一位年轻英俊而 又风流倜傥的齐王,在这里相遇,而 后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假意的爱情” 和“生死营救”动人心魄的冲突。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纠结在一起。
昆曲《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 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 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古 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 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 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 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 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 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 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 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 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 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昆曲《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 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 了爱情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