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合集下载

恩诺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恩诺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川纯 培 养 力泼 分离 培 芥 l 壤 细 卜
进 细 汁数 , 时 录川
火 闲 水 9 , , 此 疗法 依 次 稀 释 至 0 nl 按
浓瞍
收 0 1nI 各
纸 片 敞浊 洲 r 化 势 钏 时 l 壤 9种 抗 约 物 的 敏 感 , 以 r 恩 讲 沙 刈 ¨ 壤 卸 闻 敏 哎咐 约 的 影 州 懈 _ : { } i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l 材 料
稀 释 度 的细 悬 液 分 圳 涂 们 J l 培 养 琏 } Y 瓜
2 l 培 5 :
养 2 , 天 计 板进 行 落 计数 , 每
释 倍 数 以每 个 、 假 I 落 数 3 2 0个 r 0— 0
3次 {壤
x t 约 前 及¨ ,l  ̄ J j
12 2 1 实验 分 j . . 土壤 处
土壤 采集 ,』 , 势 细 菌 , 采 琼 脂 稀 释 法 进 约 物 敏感 性 试 验 H 多 头 接 种 器 吸 取 怖 释 的 液 ( 为 3—4 u . j 约 ∽ 接 种 思 i 星 若沙

数 : =计数 Ⅲ 均 落 数 ×1 gI 0×汁 数 皿 稀 释 倍
f j #m 农 、 I 人 化 1 IIl 2 ・ i , } 0 0 t1: q l i n 沙 : b 8 5 , }9 . % 批 0 0 2I一2, 58 浙
1 l 1
等: 小 的 闲 落 为优 势 菌 f .挑 取 优 势 落 披 种 l嗣体 堵 尺 f. ; = J I
乔 基 } 进 行纯 化培 养 一 再 t 约 歧 川 药 第 7 天 , 离 的 t I J j r ) , 乍 化 捧定
f 晒 1 . 、 化 钠 0g 琼 忻 粉 l , 砖 水 I 渊 p I : 0 0g f 、 g 8 , f I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氧化二氮还原酶基因(nosZ)多样性的影响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氧化二氮还原酶基因(nosZ)多样性的影响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氧化二氮还原酶基因(nosZ)多样性的影响马驿;陈杖榴【摘要】为了解恩诺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PCR扩增、基因克隆、RFLP分析法对恩诺沙星影响下的土壤反硝化细菌氧化二氮还原酶nosZ基因的分子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Ⅰ-Ⅵ组(Ⅰ组0μg/g、Ⅱ组0.01μg/g、Ⅲ组0.1μg/g、Ⅳ组1μg/g、Ⅴ组10μg/g、Ⅵ组50μg/g)的OTUs与克隆子的百分比分别为:48.30%、41.88%、34.78%、33.62%、25.42%、23.81%;第70天,Ⅰ-Ⅵ组的OTUs与克隆子的百分比分别为:29.66%、24.24%、18.10%、16.67%、15.83%、14.39%.对照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添加药物组,第35天,对照组的Margalef指数与添加药物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第70天,仅与10μg/g和50μg/g两组差异显著;第35天,除了0.01μg/g 组,对照组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其他添加药物组差异均显著,第70天,仅与50μg/g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随着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药物含量0.01-10μg/g组土壤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变小.【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7页(P1011-1017)【关键词】恩诺沙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反硝化细菌;RFLP【作者】马驿;陈杖榴【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系,湛江524088;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恩诺沙星(enrofloxacin)作为动物专用抗菌药,已广泛用于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兽药进入动物机体后,不仅会在畜禽产品中残留,并且药物将以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方式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污染土壤、表层水体等,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1- 2],恩诺沙星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已有报道[3- 4]。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采用常量稀释法, 检测几种抗菌药物对A8、A9、D5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 对临床诊断用药有指导作用。

【试剂与器材】1.试剂⑴主要仪器设备:三角烧瓶、高压灭菌器、内径90mm平皿、试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天平、接种环、吸头、微量加样器、胶布、分光光度计、酒精灯等。

⑵试验药品:培养基基础粉(酸水解酪蛋白/酸水解酪素、牛肉浸膏粉、淀粉、琼脂)、纯水(蒸馏水)、电炉、牛皮纸、线、抗菌药物、无菌生理盐水、蒸馏水、pH6.0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

⑶试验菌株:A8、A9、D5菌株、标准株大肠杆菌。

在肉汤或琼脂中将抗菌药物进行一系列(对倍)稀释后定量接种待检菌,35℃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抑制待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试验方法】肉汤稀释法试管稀释法(常量稀释法)【原理】用MH肉汤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的稀释,再接种待检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操作步骤】①抗菌药物原液制备:配制抗菌药物原液的溶剂和稀释剂大多采用蒸馏水、pH6.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等。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

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

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为:质量(mg)=溶剂(ml)x浓度(μg/mg)/分析效能(μg/ mg)表1 稀释法中常用的抗菌药物容积稀释法②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表2常用药敏纸片试验方法:1.用记号笔在培养基上标记待检菌名。

2.在已分纯的待检菌培养基上取4个~5个菌落,接种在4ml~5ml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置35℃培养4h~6h,链球菌、嗜血杆菌等需用加血的肉汤增菌并孵育过夜。

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情况-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情况-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情况-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诺氟沙星(NOR)、恩诺沙星(ENR)、环丙沙星(CIP)、达氟沙星(DAN)和沙拉沙星(SAR)为常见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目前在畜禽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药物残留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可能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规定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检测动物源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有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ELISA)、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电解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等.目前,在鸡肉产品的检测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25 号公告14-2008).本试验以此标准为基础,简化了试验前处理方法,优化了检测过程.经试验验证,该法非常适合大批量处理样品,大量节省了处理时间和所需耗材,较大幅度降低成本,方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均可满足我国现行兽药残留检测分析的要求.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和试剂恩诺沙星对照品、环丙沙星对照品、诺氟沙星对照品、达氟沙星对照品、沙拉沙星对照品,均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产品,磷酸二氢钾、磷酸、三乙胺、氢氧化钠溶液(分析纯,广州试剂厂),乙腈(色谱纯,Fisher 公司).1.2 仪器和设备Agilent 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Agilent 公司) 配荧光检测器,高速匀质机及振荡器(德国IKA 公司),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 公司).1.3 试液配制分别称取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照品各10 mg,置于同一个10 mL 容量瓶中,用0.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定容至刻度,制得质量浓度均为1 mgmL-1的混合储备溶液.准确称取达氟沙星对照品10 mg,0. 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定容至10 mL,使其质量浓度为1 mgmL-1.准确称取沙拉沙星对照品10 mg,0. 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定容至10 mL,使其质量浓度为1 mgmL-1.置2 ~8 ℃冰箱中保存备用,有效期1 个月.取上述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混和储备液100 L,达氟沙星储备液20 L,沙拉沙星储备液200 L,置于同一个100 mL 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配置成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质量浓度为1 gmL-1,达氟沙星质量浓度为0. 2 gmL-1,沙拉沙星质量浓度为2gmL-1的混合标准溶液.提取液:称取 2 g 三氯乙酸于容量瓶中,加水至100 mL,制得的三氯乙酸溶液与乙腈按体积比3 ℃ 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提取液.磷酸/三乙胺溶液:取磷酸3. 4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配成0. 02 molL-1的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 至2. 4.临用配制(易产生沉淀).1.4 测定方法1.4.1 供试材料的制备将市售的鸡肉样品用高速匀浆机绞碎得到供试试料,将空白鸡肉样品绞碎得到空白试料,在空白试料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空白添加试料.1.4.2 提取与净化称取1 g 试料,置于匀浆杯中,加提取液4 mL,高速匀浆1 min.匀浆液转入15 mL聚丙烯离心管中,振荡30 min,16 000 r/min,离心8min,取上清液过0. 2 m 滤膜,装入进样瓶,待测.1.4. 3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TC-C18250 mm 4. 6 mm(i.d),粒径5m.流动相:V(0. 02 mol L-1磷酸/三乙胺溶液) ℃ V (乙腈) = 80 ℃ 2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80 nm ;发射波长450 nm.进样量:20 L.1.5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空白样品中加入混合标准液配制成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达氟沙星、沙拉沙星系列标准溶液.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后,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空白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标准溶液,按1. 4的方法进行处理,检测后取信噪比S/N = 3 对应的样品浓度为方法检出限(LOD),信噪比S/N =10 对应的样品浓度为方法定量限(LOQ).1.6 回收率和精密度向空白待测样品中分别添加3 个浓度水平的混合标准液,按1. 4的方法进行处理,每个浓度重复5 次,连续做3 个批次,计算回收率和变异系数.2 结果与分析2.1 色谱分析在试验选定的条件下,测得诺氟沙星的保留时间为6. 67 min,环丙沙星为7. 19 min,达氟沙星为8. 18 min,恩诺沙星为9. 07 min,沙拉沙星为12. 93min,峰形尖锐,分离完全,空白组织样品在上述保留时间无干扰峰出现(图1).2.2 方法的检出限及标准曲线空白鸡肉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10 g kg-1,达氟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2gkg-1,沙拉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20gkg-1.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线性范围为10 ~100 gkg -1,达氟沙星为 2 ~20gkg-1,沙拉沙星为20 ~200 gkg-1.对质量浓度不同的混合标准使用液进行色谱分析,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见表1.可见,本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较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表1】2.3 方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对鸡肉样品分别进行4 个浓度的添加试验,测得的回收率为84.71% ~99.66%,批内变异系数为0.20% ~4. 42% ,批间变异系数为0. 33% ~2. 68% (表2).2.4 抽样检测从市场上购买30 个鸡肉样品,每份样品2 个重复,按本方法进行制样和检测,结果发现一例鸡肉样品中诺氟沙星残留量为43.5 gkg-1,平行样品中诺氟沙星的质量浓度为41. 4 gkg-1,其余样品均未检出氟喹诺酮药物的残留.表明该方法检测鸡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重现性非常好,相对偏差保持在3%之内,数据可靠.3 讨论与结论3.1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动物源食品中基质干扰复杂,富含脂肪和蛋白质,选择并优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对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本试验在农业部1025 号公告-14-2008 所采用方法的基础上,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该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完后,离心取上清液,过固相萃取柱,从而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本试验的提取液由乙腈与质量分数为2% 的三氯乙酸按体积比1℃ 3 混合而配得,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变性,离心出沉淀除掉杂质,而提取液中加入乙腈也与流动相中乙腈比例吻合,出峰较好.比较其他相关研究,仲锋在鸡组织中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回收率为70% ~107%,变异系数小于10%;陈红等在鸡排泄物中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回收率为75% 以上,批内变异系数在2. 2% ~10% 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 6. 2% ~13. 0%之间;而本试验测得的回收率为84. 71% ~99. 66%,批内变异系数为0. 20% ~4. 42%,批间变异系数为0. 33% ~2. 68% .相较而言,本试验的回收率有了明显稳定的提高,精密度和准确度也相应改善了,定量限能满足日常采集样品的检测范围,而且检测的效率增加,节省了柱子的成本,减少了处理的时间,非常适用于样本量较大时的残留检测.3.2 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将新鲜配制的混合标准工作液50 gkg-1于4℃ 冰箱中避光保存1、3、5、7 d 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被测药物保留时间基本不变,但浓度明显降低,可见标液在保存过程中不稳定,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应该做到现用现配,处理完后的样品也应及时上机.3.3 结论本试验在农业部1025 号公告-14-2008 所采用方法的基础上,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使样品处理快捷便利,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明显降低批量样品的检测成本,可有效应用于鸡肉食品品质的日常监控.参考文献:[1]李俊锁,邱月明,王超.兽药残留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65-390.[2]WINTERRW,KELLY J X,SMILKSTEIN M J.Antima-larial quinolones: Synthesis,potency,and mechanisticstudies[J].Exp Parasitol,2008,118(4) :487-497.[3]朱蓓蕾.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15.。

2.5%恩诺沙星溶液标准

2.5%恩诺沙星溶液标准

2.5%恩诺沙星溶液标准以下是一份2.5%恩诺沙星溶液的标准文档,包括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

**2.5%恩诺沙星溶液标准****1. 制备方法:**取适量纯净水于容器中,称取恩诺沙星25克,溶解于纯净水中。

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2.5%恩诺沙星溶液。

**2. 质量标准:***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 恩诺沙星含量:不少于2.5%(以重量计)。

* pH值:6.0-8.0。

* 无菌:经无菌检查,应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3. 注意事项:*** 该溶液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 使用前应检查溶液是否澄清,如有浑浊或沉淀,不得使用。

* 该溶液为外用溶液,不得内服。

如不慎溅入眼内或与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 对恩诺沙星过敏者禁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 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如出现皮肤刺激、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该溶液应在开封后一个月内用完,过期不得使用。

* 药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不得使用。

**4. 有效期:**本产品在2-8℃下可保存6个月。

为确保溶液质量,建议在开封后一个月内使用。

**5. 运输与包装:**本产品采用250ml的玻璃或塑料瓶进行包装,每瓶2.5%的恩诺沙星溶液。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容器密封,防止破损和污染。

**6. 生产日期与批号:**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批号在产品标签上标明,消费者可依据此信息追溯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此文档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调整。

同时,所有涉及药品生产和使用的操作,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王加龙;刘坚真;陈杖榴;陈林
【期刊名称】《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5(11)1
【摘要】对不同浓度恩诺沙星作用于土壤后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残留对它们影响强弱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影响作用随浓度从每克土0.01 μg至10 μg的增加而加大,药物作用活性维持期为6~8 d,但对真菌作用不明显. 相对较低浓度的恩诺沙星残留(每克土中0.1 μg,1 μg)不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而相对较高浓度的恩诺沙星残留(每克土中10 μg)则降低了其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图2 表2
【总页数】4页(P86-89)
【关键词】恩诺沙星残留;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
【作者】王加龙;刘坚真;陈杖榴;陈林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S154
【相关文献】
1.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马驿;陈杖榴
2.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中固氮细菌固氮基因(nifH)多样性的影响 [J], 马驿;陈杖榴
3.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马驿;陈杖榴;曾振灵
4.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J], 王加龙;刘坚真;陈杖榴;邝永彬
5.残留剂量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J], 贺永亮;雷艳;袁静;唐欢;魏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恩诺沙星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研究

恩诺沙星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研究
针对纯度标准物质的准确定值,国际计量局 (B IP M ) 、美 国 N I S T 等研究机构公开发布了多种 测量方法并且成功应用于有机纯度标准物质纯度测 定 。其 中 ,质 量 平 衡 法 (M B ) 是最为常见的方法 之 一 [3〜6],它 主 要 结 合 主 成 分 与 有 机 杂 质 色 谱 测 定 、 水分卡尔费休测定、挥发性有机杂质顶空气相色谱 测 定 ,以及不挥发性杂质ICP-M S测定等多种手 段 ,全面分析纯度标准物质主成分含量及其杂质组 成 ,是一种间接的定值方法。定量核磁法通过选择 合 适 的 、纯 度 较 高 的 有 证 标 准 物 质 作 为 内 标 物 ,可
52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年第4 期 L 顶 空 瓶 ( 美 国 A g ile n t公 司 )。 2 . 主要试剂材料。恩诺沙星纯度标准物质原
料 购 于 日 本 东 京 化 成 (T C I ) 公 司 , 产 品 编 号 为 F0 7 8 6 , 批 号 为 73Z K G ,包 装 规 格 为 2 5 g ,产 品 分 析 证 书 标 示 纯 度 为 9 9 . 8 % (H P L C 法 ),1 0 0. 5 % (滴 定 法 );苯 甲 酸 标 准 物 质 (S R M - 3 5 0 b , 质 量 分 数 为 99.997 8 % ±0.004 4 % )(美 国 N IST) ; 尼 泊 金 乙 醋 标 准 物 质 ( G B W (E ) 1 0 0 0 6 4 , 质 量 分 数 为 9 9 . 7 % ± 0 . 2 % ) ( 中 国 计 量 科 学 研 究 院 ); 氘 代 氯 仿 (美 国 Sigm a- A ld r ic h 公 司 );其 他 有 机 溶 剂 均 为 色 谱 纯 ( 德 国 M e r c k 公 司 )。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1环境中的抗生素1.1抗生素的存在现状抗生素指的是由微生物产生或者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主要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

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是人工合成使用最为广泛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广谱抗菌性。

它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来阻止细胞分裂,已被证明具有基因毒性。

抗生素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畜牧养殖及农业生产。

据估计全球每年使用的抗生素达100000到200000吨,而中国每年的使用量超过22000吨,其中超过70%是以药物原形随粪尿排出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直接进入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粪便常被用作肥料,粪便中的抗生素会渗出进入土壤及底下水,极大地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如珠三角地区农场土壤及蔬菜被普遍检出抗生素,含量高达1537.4μg·kg-1,而每份土壤及蔬菜样品中环丙沙星都被检出,浓度范围为5.3-119.8μg·kg-1,这些农场都普遍使用粪肥[1,2],由此可见粪肥的使用是导致农场被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环境系统的试验中,大多数化合物都是持久性的,只有少数才是可生物降解的。

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如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类并不能够被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强烈吸附到污泥、土壤和沉积物当中而不被生物降解。

此外,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低于50%,污水厂出水中仍然含有高浓度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未能在污水处理过程或环境中降解或消除,它们将进入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甚至是饮用水中,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

由此可见,施用粪肥和废水排放是导致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

图1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可能的转移途径[3] 1.2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及迁移近年来,环境中不断被发现的抗生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潜在的生态风险如对环境中微生物参与的关键进程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养分的再生、碳氮循环以及污染物的降解等过程。

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生态环境 2005, 14(5): 645-649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031040)作者简介:吴银宝(1973-),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畜生态学。

E-mail: wuyinbao@ 收稿日期:2005-07-15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吴银宝1,汪植三1,廖新俤1,陈杖榴21.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恩诺沙星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恩诺沙星进入畜禽体后,其原形及活性代谢物会随畜禽的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

文章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规律,为恩诺沙星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试验分3组,各组土壤分别采自菜园、水稻田和果园。

在离心管中称取1 g 土壤样品,加入恩诺沙星系列标准溶液,在25±0.5 ℃条件下机械振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水相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分别求出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平衡时间及其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量。

结果表明,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和解吸平衡时间分别为34 h 和44 h ;土壤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性很强,对恩诺沙星的吸附量占水相中恩诺沙星总量99%以上,其吸附机理符合Freundlich 平衡吸附方程w S =k f ρe 1/n;土壤对恩诺沙星的解吸具有浓度依赖性,其解吸量仅为吸附量的1‰左右,表明恩诺沙星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弱,不易污染地下水。

关键词:恩诺沙星;土壤;吸附;解吸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5-0645-05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主要指化合物从排放源进入到环境、在环境中数量和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富集等行为。

诺氟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影响

诺氟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影响

诺氟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影响
马驿;冯宝顺;李健;卢国栋;彭金菊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31)1
【摘要】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诺氟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计数,并对土壤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添加药物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菌数量越少;在供试的20种抗菌药中,诺氟沙星敏感菌对其中18种药物的敏感性与诺氟沙星耐药菌差异不显著(P>0.05)。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诺氟沙星;残留;耐药性;土壤细菌
【作者】马驿;冯宝顺;李健;卢国栋;彭金菊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
【相关文献】
1.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细菌及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J], 董莲华;孟盈;王晶
2.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多样性影响 [J], 刘方春;邢尚军;马海林;丁延芹;陈波;杜秉海
3.环丙沙星残留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J], 彭金菊;卢国栋;李健;冯宝顺;马驿
4.O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J], 伍文;黄益宗;李明顺;于方明;钟敏;隋立华;郝晓伟
5.恩诺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J], 马驿;陈杖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诺氟沙星的实验原理

诺氟沙星的实验原理

诺氟沙星的实验原理诺氟沙星(Nor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它通过干扰细菌DNA复制和合成来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在该实验原理的描述中,我们将介绍诺氟沙星的作用机制、药效评估和实验方法,以及其在治疗感染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诺氟沙星通过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具体而言,它能选择性地与细菌DNA拓扑异构酶IV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

细菌DNA拓扑异构酶IV参与负式超螺旋DNA的松弛和重绕过程,是细菌DNA复制和DNA合成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该酶的功能,诺氟沙星阻碍了细菌DNA的复制和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药效评估:为了评估诺氟沙星的药效,常用的方法是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MIC是指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微量稀释法,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诺氟沙星加入含有细菌培养物的孔板或试管中,观察不同浓度下细菌生长的情况,确定能够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MIC。

实验方法:1. 准备细菌培养物:选择用于实验的细菌菌株,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通常为16-18小时),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试管进行培养。

2. 制备药物溶液:根据需要制备不同浓度的诺氟沙星溶液。

将诺氟沙星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如苯甲酸盐缓冲液),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3. 逐级稀释:将制备好的药物溶液逐级稀释,通常使用两倍稀释法。

将每个药物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含有细菌培养物的孔板或试管中。

4. 生长观察:将含有细菌和不同浓度诺氟沙星的试管或孔板放置在恒温摇床或培养箱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培养一定时间。

5. 结果评价:观察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处理后细菌的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细菌生长状态,确定能够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MIC。

应用:诺氟沙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如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作者:王洋李媛媛王寒冰李滢倩王潇来源:《吉林蔬菜》2015年第02期摘要:建立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

试样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用溶解待测。

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外标法定量。

结果表明方法可用于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多反应监测【中图分类号】TS214.2 【文献标识码】A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及敏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但有一部分生产者将其应用到饲料产品中,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如果动物食用这种饲料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产生耐药性或一些毒副作用。

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地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方法,对于加强饲料产品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快速准确地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方法,可满足检测要求,为饲料产品监督检验提供技术依据。

1.1 仪器与材料Agilent 1200LC/-6410B MS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BS224S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YQ-2110液体混匀器(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KQ-250DE超声波发生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crofuge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标准品,纯度>98%(美国SIGMA公司);乙腈、甲酸为色谱纯(Burdick&Jackson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样品购自本地超市。

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突变耐药菌产生和富增影响的研究

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突变耐药菌产生和富增影响的研究

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突变耐药菌产生和富增影响的研究吴昊;杨雨辉;王学梅;王金花;赵建国【摘要】耐药性是细菌适应性进化的结果,不合理的给药方案将导致耐药菌的过快增长,为了明确给药方案在突变耐药菌产生和富增上所发挥的作用,本试验利用体外药动模型研究了恩诺沙星不同给药方案对大肠杆菌突变耐药菌产生和富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药物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药物不能杀灭全部的病原菌,则给药浓度越高,耐药菌出现越早,且耐药强度越高.在药物浓度和给药间隔相同的情况下,药物消除越快,就更早地富集出耐药菌.耐药菌的耐药强度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有阶梯增强的表现.在药物浓度高到一定值时,细菌会被全部杀死.且即使再提高药物浓度,也不能再加快杀灭细菌的速度.分析认为,给药方案和药动学特征对耐药菌的产生和富集都可能产生影响,这可能涉及很多复杂的细菌进化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4(050)011【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恩诺沙星;给药方案;大肠杆菌;突变耐药【作者】吴昊;杨雨辉;王学梅;王金花;赵建国【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与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虽然科学家们发现细菌耐药性现象仅有60多年的历史,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它是一个古老的自然现象[1]。

正是由于当前抗菌药物大量使用,破坏了原有微生物之间形成的平衡,才导致目前大量耐药菌的出现。

虽然我们已经能够确定,耐药性是细菌适应性进化的结果,但是,仍有一些疑问需要解决,那就是为什么细菌耐药性的进化速度如此之快?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耐药菌的进化速度呢?从目前关于耐药菌进化影响因素的文献来看,耐药菌的产生速度,受到抗菌药物浓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影响[2-4]。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土壤细菌 在药 物含 量 不 同平 板 上 的耐 药 菌 发生 率 。 将各 添加 药物组 的土壤细菌 在药物 含量 不 同的平板
上 耐药菌 发生 率 的变 化情 况 , 别 与空 白对 照组 的 分 耐 药菌 发生率 的变 化情况 进行 T检 验 , 比较 两者 的
差 异性 。 ’
2 浙 江 国邦兽 药 有限公 司 。 , 1 3 培养 基 的配 制 牛 肉膏 蛋 白胨 培养 基 : 肉膏 . 牛 5 0g 蛋 白胨 1 . 、 . 、 0 0g 氯化钠 5 0g 琼 脂粉 1 , . 、 8g 加
蒸 馏 水 1L, P . ~ 7 4 高 压 灭 菌 。 调 H 72 . ,
化 情 况 如 图 1所 示 , 某 个 浓 度 的 药 物 平 板 上 生 长 在 的细菌 , 即对该 药 物 浓度 耐 受 的细 菌 。各 组 土壤 样
1 4 土 壤处 理 .
土壤 采集 后 , 4mm 筛 , 装 到 过 分
2 0mL 三角 瓶 中 , 5 5 1 0g土/ 。加 入 恩 诺 沙 星 使 瓶 药物 浓度 分别 为 : 、 、 、 、 、 0F / , 个处 理 设 0 1 2 4 8 2 g g 每
耐 药性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广泛存 在 的 , 某些 环 境微 生物 可 合 成抗 生 素 , 而在 自然选 择 的压 力 下诱 导 了细 菌 耐药 性 的 从 产生 。但 是 , 随着 现代 医学 中抗 菌药 的大 量使用 , 药 物 随人和 动物 的粪便 和 尿 液等 排 泄 物 进入 环 境 , 在 这种 新 的选 择压 力下 , 环境 细 菌 的耐 药 性 越来 越 普 遍 , 加 上耐药 基因 的传代 、 移 、 再 转 扩散 , 耐药菌 越来 越多, 耐药 程度不 断增 加 , 形成 高度 和多 重耐 药 ] 。。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之阿布丰王创作一、概念: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呈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二、实验目的:通过采纳常量稀释法, 检测几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 对临床诊断用药有指导作用.三、仪器和试剂:MH液体培养基无菌试管分光光度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MH琼脂微量加样器蒸馏水吸头0.1mol磷酸缓冲液接种环(PH6.0)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平板无菌滤膜0.22 无菌针筒抗菌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年夜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四、检验方法:液体稀释法、琼脂稀释法、E试验(E test)液体稀释法把持步伐:1..抗菌药物原液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 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例如:需配制100 ml 浓度为1280μg/ml 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 ×750μg/ml )/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 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 稀释剂中.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1.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20℃环境,并注意抗菌药物的保管期限.表1 稀释法中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容积稀释法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把持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括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3.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4.接种物的制备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卵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制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5.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比.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另外设对比3支,别为肉汤对比、质控菌对比和待测菌生长对比.6.孵育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继续孵育满24h.7.结果判断与解释在读取和陈说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比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比管比力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MIC参考范围】表2稀释法质控标准菌株MIC预期值范围(ug/ml)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稀释和配制方法药物溶媒配制方法青霉素N.S 一次氨苄西林N.S 一次氨苄西林氟氯西林N.S 一次氨苄西林舒巴坦N.S 一次阿莫西林氟氯西林N.S 一次阿莫西林舒巴坦N.S 一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N.S 一次奈夫西林N.S 一次阿洛西林5%GNS,5-10%G.S 二次,每g先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美洛西林5%GNS,5-10%G.S 一次美洛西林舒巴坦N.S,5%GNS,5-10%G.S 二次,先用适量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羧苄西林5%G.S 一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G.S 二次,先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哌拉西林无一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G.S,NS 一次哌拉西林舒巴坦5%G.S,NS 一次苯唑西林N.S,G.S 一次头孢唑啉N.S,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溶解五水头孢唑啉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头孢硫脒N.S 一次头孢噻吩N.S,5%G.S 二次.先4g用20ml注射用水溶解头孢呋辛无一次头孢美唑N.S,G.S 一次头孢替安N.S,G.S 一次头孢替唑N.S,G.S 一次头孢尼西N.S,5-10%G.S 一次头孢西丁N.S,5-10%G.S 一次头孢孟多N.S,5%G.S 一次头孢他定N.S,5%G.S 一次头孢曲松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N.S、G.S配成0.1g/ml 头孢哌酮G..N.S 一次,终浓度为5-25mg/ml头孢哌酮舒巴坦N.S,5%G.S 二次,1g—水溶后总量4ml,再用同一溶媒溶解.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N.S 5-10ml溶解拉氧头孢N.S,5%G.S 一次头孢米诺N.S,5-10%G.S 一次头孢唑肟N.S,10%G.S 一次头孢地嗪N.S,林格,5%G.S 一次头孢甲肟N.S,G.S 一次头孢匹胺N.S,G.S 一次头孢吡肟N.S,G.S 一次头孢匹罗N.S,G.S 一次亚胺培南西司他汀N.S,G.S 一次美罗培南N.S,5-10%G.S 二次,可先用合适液体配制氨曲南N.S,5-10%G.S 二次,1g先用至少3ml注射用水溶解,终浓度不超越2%阿奇霉素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稀释成0.1mg/ml,再稀释成终浓度为1-2mg/ml依替米星N.S,5%G.S 一次多西环素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或其他溶液稀释成10mg/ml,再溶解成0.1-1mg/ml克林霉素无一次万古霉素N.S,5%G.S 二次.先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至少200ml溶液中.滴注>1小时.去甲万古霉素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至少200ml液体慢滴.替考拉宁N.S,5%G.S 二次.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双手滚动小瓶至药粉全部溶解.如果呈现泡沫,静置15分钟.培氟沙星5%G.S 一次氟罗沙星5%G.S 一次洛美沙星N.S,5%G.S 二次,先用5ml注射用水溶解左氧氟沙星N.S, G.S 一次加替沙星N.S,5%G.S 一次,终浓度为2mg/ml依诺沙星5%G.S 一次帕珠沙星N.S 一次利福霉素5%G.S 一次氟康唑无一次两性霉素B 5%G.S(用NS有沉淀)二次.5ml注射用水溶解25mg药物,终浓度<0.1mg/ml,避光慢滴6h以上阿昔洛韦N.S,5%G.S 二次.每0.1g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成50g/l.再用年夜瓶稀释成至少100ml.终浓度不超越7g/l.慢滴.注意水化更昔洛韦N.S,5%G.S 先用N.S或注射用水溶解,再用年夜瓶稀释成100ml.浓度不超越10mg/ml,一次最年夜量6mg/kg聚安洛韦N.S,5%G.S 一次膦甲酸钠无一次.注意水化(2.5L/d),可适当用利尿剂,慢滴阿糖腺苷无一次.日剂量<10mg/kg病毒唑N.S,5%G.S 一次.1mg/ml,慢滴磷霉素N.S,5%G.S 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慢滴1-2小时.总结:1. N.S溶解:青霉素、氨苄西林类、阿莫西林类、奈夫西林、头孢硫脒、帕珠沙星(阿青安怕牛来)2. G.S溶解: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曲伐沙星、依诺沙星、两性霉素B/利福霉素(两粒)3. 需二次配制的:青霉素类:阿洛西林、美洛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美卡拉);头孢类:唑啉、噻吩、曲松、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两粒霉素B、磷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洛美沙星(20多哈罗)、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氨曲南、美罗培南。

恩诺沙星对禽类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恩诺沙星对禽类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ml 。
1 . 2 . 5 ^ 《 I c 测定
药 物 的浓度 按2 倍 倍 比稀释 来建 立 ,无 菌条件 下
1 . 1 . 3 培养基
M H 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基。
表 1抑菌试验用 菌株 细菌名称 大肠杆菌
沙 门 氏菌 大 肠 杆 菌 金 L 板 进 行实 验 ,针对 每种 细菌做 两 个重 复 。首先 在每 排第 l 孑 L
沙星 固体 分散剂对 畜禽主要 致 病菌的最 小抑 菌浓度 ( M I C)。实验 结果表 明,大肠 杆 菌、金 黄 色葡萄球 菌对 恩诺 沙星 固体分散 剂较为敏感 ,沙门氏菌耐 药;1 O % 恩诺沙星 固体分散体对禽类主要致 病菌的M I C 为0 . 0 3 1 2 ~1 . 0 u g / m l 。
加入 1 o 0 l 药液 和 1 o o l 营养 肉汤 ,在 第2 ~1 1 孑 L 加入 l 0 0 l 营养 肉汤 ,在第 1 孑 L 混 匀后 取 1 0 0 l 力 Ⅱ 人 到第 2 孔 依 次类 推到 第 1 1 孑 L ,
混匀 后取 1 0 0 l 的量弃 掉 。将制 备好 的 1 ×1 0 c f  ̄m l 的菌液 加入 到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4 年
3 0 卷
第9 期
兽 药 应 用
恩诺 沙星对禽类 主要致病菌 的体外抑菌 实验
张 浩
[ 摘
王英俊
马丰英 吕海鸾
2 6 6 1 0 0 )
( 青 岛蔚蓝生物股份有 限公 司动物保健 品国家 工程 中心, 山东青岛
要] 通过 药敏纸 片扩散 法可测定恩诺 沙星 固体 分散剂对禽 类主要致 病菌的敏感性 ,通 过9 6 孔板 倍 比稀释 法测定 恩诺

恩诺沙星诱导水生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低浓度选择

恩诺沙星诱导水生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低浓度选择

恩诺沙星诱导水生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低浓度选择
恩诺沙星诱导水生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低浓度选择
渔药多以拌料或直接投入水体的方式给药,药物经动物排泄最终进入土壤和表层水体中,造成药物在表层水体等环境中残留,药物在环境中残留将诱导环境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性可能通过食物链、环境或动物和人直接接触进行传递.为了解恩诺沙星在池塘水体中残留对水生细菌的影响,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水生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诱导水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浓度选择为8 μg/mL.
作者:彭金菊马驿徐础敏安守文曾令军作者单位:彭金菊,马驿,徐础敏(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系,广东湛江,524088)
安守文(慈利县第一职业中学)
曾令军(武冈市第十中学)
刊名:中兽医医药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S859.7 关键词:恩诺沙星残留耐药性水生细菌。

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2019,46(4) doi:10.16446/j.cnki.1001-1994.2019.04.009
219
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 检测方法研究
刘立早 孙振中 张玲玲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摘 要:采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建立了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两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 沙星、环丙沙星)的检测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通过对比 4种不同提取液发现, 选用 50%Mg(NO3)2-10%NH3·H2O(96∶4,v/v)为提取液时,底泥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回收率较好, 分别为 74.9% ~90.8%和 68.1% ~89.6%;提取液使用量为 5mL时,底泥中两种抗生素的回收率最高; 在不同浓度加标条件下,两种抗生素的回收率均比较稳定。样品过 HLB小柱富集净化后,用酸化乙腈洗 脱。洗脱液的浓缩方式,氮吹效果优于旋转蒸发。对水产养殖池塘沉水性植物栽种前后的底泥样品进行 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值平行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关键词:水产养殖;池塘底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高效液相色谱;荧光
标准品母液:准确称取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标 准品各 0.0100g,溶入 0.05mol/LNaOH溶液,并 用甲醇稀释定容至 100mL,配 制 成 质 量 浓 度 为 100mg/L的工作母液,在 4℃下避光保存。提取 溶液:称取 50gMg(NO3)2·6H2O,溶于 100mL
近年来,养殖过程中各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不 断加大,已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梁 惜梅等[4]对珠江口水产养殖区的调查显示,在 4 大类抗生素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浓度和 检出率最高,在底泥和水样中的检出率分别高于 80%和 60%;而养殖区底泥中抗生素的检出率和 种类数量均高于水体中,说明底泥既是抗生素的 储存库 又 是 水 体 抗 生 素 潜 在 的 污 染 源。刘 珂 等[5]对胶州 湾 海 岸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氟 喹 诺 酮 类 抗 生素的研究显示,其质量浓度为 0.478~47.545 ng/g,同时在湾口养殖基地周边的沉积物中检出 多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表明水产养殖会影响区 域周边环境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作为一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仅残留 于养殖池塘,还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周边水体,甚 至通过入海 河 流 进 入 海 洋 水 体[6]。张 瑞 杰 等[7] 的调查显示,莱州湾地区水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

5种抗生素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5种抗生素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5种抗生素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测定帕哈尔定·帕拉哈提;赵克雷;刘洋;张修月;岳碧松【摘要】目的测定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安普霉素和庆大霉素5种抗生素对林麝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选择治疗林麝脓肿病的有效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将菌液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混合作用30 min,再加入中和剂作用10 min,吸取300 mL作用液均匀涂布在胎牛血清培养基上,38℃培养48 h,观察并记录.结果 5种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不一致,对4株菌杀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为环丙沙星(CIP),但对TP1需要较高浓度( 128μg/mL).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抑菌效果较明显,但要完全杀死化脓隐秘杆菌却需要较高浓度,这很可能与化脓隐秘杆菌菌膜的存在有关.到目前为止,治疗林麝脓肿病的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尤以环丙沙星效果最佳.【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3页(P580-582)【关键词】林麝;化脓隐秘杆菌;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小杀菌浓度【作者】帕哈尔定·帕拉哈提;赵克雷;刘洋;张修月;岳碧松【作者单位】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Q93-337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the effective drug of musk deer(Moschus berezovskii)abscess disease,this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of 5 antibiotics against 4 Trueperella pyogenes strains.Method Strain solution was mix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tibiotics for 30 min,then neutralizer was added for another 10 min.After that,300 mL reaction liquid was incubated on MHF medium at 38℃ for 48 hours.Results 5 antibiotics have different MBC against 4 T.pyogenes strains.CIP is an effective drug which could completely kill all the 4 strains,but the concentration was not satisfied on TP1(128 μg/mL).Conclusion Quinolones antibiotics would inhibit strains growth,but cannot sterilize effectively.This might due to the biofilm produced by T.pyogenes strains.So far,the quinolones antibiotics arethe most effective drug against musk deer abscess disease,especially CIP.Key words:Moschus berezovskii;Trueperella pyogenes;quinolones antibiotics;MBC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雄性个体分泌的麝香不仅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生产高级香水的重要原料。

利血平增敏法检测恩诺沙星药物残留的研究

利血平增敏法检测恩诺沙星药物残留的研究

利血平增敏法检测恩诺沙星药物残留的研究陈曦;朱良强;祁克宗;占松鹤;李娜【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08(25)11【摘要】目的了解恩诺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抗菌活性及利血平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同法测定利血平对恩诺沙星对金葡菌MIC值的影响.结果利血平可有效增强恩诺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大了恩诺沙星抑制金葡菌的抑菌圈直径,提高了恩诺沙星在组织中检测的灵敏度.研究发现利血平加入后中心浓度由0.5ul/ml变为0.0625ul/ml,最低检测限由0.125μg/ml降低到0.015625μg/ml.最低检测限减低了8倍.【总页数】4页(P28-31)【作者】陈曦;朱良强;祁克宗;占松鹤;李娜【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省兽医工作站,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省兽医工作站,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53【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冷冻烤鳗中恩诺沙星等药物残留 [J], 高华鹏;李佐卿2.铽增敏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鸡肉中的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J], 祁克宗;朱良强;孙国仁;施祖灏;彭开松3.水产品中恩诺沙星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汤轶伟;孙征;沙莎;高子媛;李译;兰建兴;魏立巧;励建荣4.增敏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恩诺沙星药物残留 [J], 沈翠香;斯坎达尔·买合木提;黄晓蓉;吴谦5.利血平增敏法检测环丙沙星药物残留的研究 [J], 陈曦;朱良强;祁克宗;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39
1. 38
8. 98
1. 1பைடு நூலகம் 16. 74
2. 19
100
2. 04
300
0. 41
注 :CFU , ×104/ g
0. 29 0. 06
2. 04 0. 82
0. 31 0. 12
2. 45 2. 04
0. 36 0. 30
3. 27 1. 23
0. 43 0. 16
4. 08 2. 04
含药平板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恩诺 沙星 ,使平板中药物含量分别为 0 、0. 1 、0. 3 、0. 5 、1 、 3 、5 、10 、30 、50 、100 、300μg/ mL 。 1. 4 土壤处理 土壤采集后 ,过 4 mm 筛 ,分装到 250 mL 三角瓶中 ,150 g 土/ 瓶 。加入恩诺沙星使 药物浓度分别为 :0 、1 、2 、4 、8 、20 μg/ g ,每个处理设 3 个重复 。将三角瓶放在培养箱中 28 ℃培养 2 d 后 ,分别在各三角瓶中采集土壤进行稀释 ,制备细菌
0. 53 0. 27
20
细菌数 耐药率
CFU
%
745. 21 100. 00
665. 18 89. 26
477. 34 64. 05
396. 08 53. 15
327. 89 44. 00
249. 90 33. 53
221. 73 29. 75
155. 17 20. 82
70. 23 9. 42
15. 93 2. 14
比 ,即为土壤细菌在不同药物含量水平上的耐药菌 发生率 。由表 1 可见 ,随着培养基药物含量的增加 , 耐药菌发生率逐渐减少 ,但二者并不呈现明显的线 性关系 ,以空白对照组数据进行曲线估计的结果表 明 ,二者之间更符合指数方程关系 ,关系式为 :lny = 2. 7013 - 0. 0308x (r = 0. 9244) ,其中 y 是耐药菌发 生率 ,x 为平板的药物浓度 ,此关系式适合于平板药 物含量大于 1μg/ mL 的情况 。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 浓度 ( MSC) 的确定 :在以上试验中 ,能够引起细菌 的耐药菌发生率产生显著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 ,被 认为是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恩诺沙星的最低 选择浓度 。
2 结果与分析 各组土壤样品在含药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的变
化情况如图 1 所示 ,在某个浓度的药物平板上生长 的细菌 ,即对该药物浓度耐受的细菌 。各组土壤样 品在药物含量不同的平板上分离培养的细菌数 ,与 该组样品在不加药平板上分离培养的细菌数的百分
悬液 。稀释方法为 :取土壤 10 g 于 250 mL 三角瓶 中 ,加入 90 mL 灭菌水 ,震荡 30 min 后取 10 mL 混 悬液于另一个 250 mL 三角瓶中 ,加入 90 mL 灭菌 水 ,按此方法依次稀释至合适浓度 。 1. 2. 3 细菌培养 将上述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各 取 0. 1 mL ,加入含恩诺沙星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 养基上 ,涂匀 ,28 ℃培养 3 d ,计算各平板的细菌数 (CFU) ,以上试验重复进行 3 次 ,取 3 次试验的平均 值 。土壤样品稀释倍数以每个平板上菌落数 30~ 200 个为宜 。
0. 5
246. 63 34. 95 246. 63 37. 06 294. 82 43. 36 338. 10 44. 30 380. 57 49. 84
1
206. 62 29. 28 186. 61 28. 04 240. 92 35. 44 259. 70 34. 03 297. 27 38. 93
[ 1 ] 陈杖榴 , 吴聪明 , 蒋红霞 ,等. 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概况 [J ]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5 , 27 (4) : 1772180.
[ 2 ] Van den Bogaard A E , Stobberingh E E. Epidemiology of re2
sistance to antibiotics links bet ween animals and humans [ J ] .
中图分类号 : S851. 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26005 (2008) 0420067202
近些年来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尤其不合 理应用和滥用 ,导致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 ,多重耐药 现象日益严重[1] 。耐药性的普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 兽医临床的治疗效果 ,而且耐药性可能从动物通过 食物链 、环境或者动物和人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 ,从 而给人类医疗也带来压力[3] 。在自然界中 ,细菌的 耐药性是广泛存在的 ,某些环境微生物可合成抗生 素 ,从而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诱导了细菌耐药性的 产生 。但是 ,随着现代医学中抗菌药的大量使用 ,药 物随人和动物的粪便和尿液等排泄物进入环境 ,在 这种新的选择压力下 ,环境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普 遍 ,再加上耐药基因的传代 、转移 、扩散 ,耐药菌越来 越多 ,耐药程度不断增加 ,形成高度和多重耐药[527] 。 本试验通过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恩诺沙星后 ,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土壤细菌在恩诺沙星含量不同 的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初步确定能诱导土壤细菌产 生耐药性的恩诺沙星的最低残留浓度 。 1 材料与方法 1. 1 土壤 采自华南农业大学花园苗圃 10~20 cm 土层的均质土壤 ,色深 ,质细 。 1. 2 药品 恩诺沙星 :含量 98. 5 % ,批号 0508212 2 ,浙江国邦兽药有限公司 。 1. 3 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5. 0 g 、蛋白胨 10. 0 g 、氯化钠 5. 0 g 、琼脂粉 18 g ,加 蒸馏水 1 L ,调 p H 7. 2~7. 4 ,高压灭菌 。
2. 86 0. 38
2. 86 0. 38
3 讨论 由于有些药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 ,一次使用药
物就能使土壤中较长时间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
度 ,土壤细菌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性 。本 试验中单剂量给予不同浓度的恩诺沙星就能对土壤
中耐药细菌产生明显的选择作用 ,初步确定土壤中 恩诺沙星含量为 4 μg/ g 是对细菌选择产生耐药性 的最低浓度 , 即土壤中恩诺沙星含量大于或等于 4μg/ g时 ,土壤细菌中耐药菌显著增加 ,本试验没有 进行多次用药的研究 ,但多次用药对土壤细菌的危 害性可能会更大 。细菌的耐药性可能从动物通过食
显著 ,则说明是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诱导产生了耐 药菌 。由此可见 ,土壤中恩诺沙星含量大于或等于 4μg/ g时 能诱 导产 生耐 药 菌 , 认 为 4μg/ g 是 恩 诺
沙星对土壤细菌选择产生耐药性的浓度 ,即 4 μg/ g 为恩诺沙星能够诱导出土壤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最低 残留浓度 。
图 1 含药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的变化情况
表 1 用不同浓度恩诺沙星( 1~20 μg/ g) 处理后土壤细菌在含药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平板药物 浓度
(μg/ mL)
0
细菌数 耐药率
CFU
%
1
细菌数 耐药率
CFU
%
土壤中恩诺沙星含量 (μg/ g)
2
4
细菌数 耐药率 细菌数 耐药率
CFU
%
CFU
%
8
细菌数 耐药率
CFU
%
0
705. 60 100. 00 665. 58 100. 00 679. 88 100. 00 763. 18 100. 00 763. 58 100. 00
0. 1
515. 73 73. 09 505. 11 75. 89 540. 23 79. 46 630. 88 82. 66 628. 43 82. 30
0. 3
293. 18 41. 55 295. 63 44. 42 347. 90 51. 17 401. 80 52. 65 461. 42 60. 43
68
中国兽医杂志 2008 年 (第 44 卷) 第 4 期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各添加药物组的耐药菌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分 别与空白对照组的耐药菌发生率的变化情况进行 T 检验 ,结果表明 ,1μg/ g 组 P = 0. 674 ,2μg/ g 组 P = 0. 265 ,4 μg/ g 组 P = 0. 008 ,8 μg/ g 组 P < 0. 001 , 20μg/ g 组 P < 0. 001 ,即除了 1 μg/ g 和 2 μg/ g 组 外 ,其余各组细菌的耐药菌发生率与空白对照组之 间差异显著 ( P < 0. 05) 。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的药 物平板上生长的土壤细菌 ,说明该细菌对这种浓度 的恩诺沙星本来就有耐药性 ,是自然条件下该土壤 细菌对药物固有的抗性 ;加药组不同浓度的药物平 板上生长的耐药菌与空白对照组生长的耐药菌差异
收稿日期 :200720822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兽药及添加剂残留 毒性与生态毒理研究”(30130140) 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马驿 (19762) ,男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兽医药理与毒 理学研究 , E2mail : mayi761 @163. com 通讯作者 :陈杖榴 , E2mail : chenzl @scau. edu. cn
菌数/ g 干土 = 计数皿平均菌落数 ×10 ×计数 皿稀释倍数 ×(鲜土重/ 干土重) 1. 5 数据处理 各组样品的细菌悬液在药物含量 不同的平板上培养的细菌数 ,与该组细菌悬液在不 加药平板上分离培养的细菌数的百分比 ,即为该组 土壤细菌在药物含量不同平板上的耐药菌发生率 。
将各添加药物组的土壤细菌在药物含量不同的平板 上耐药菌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的 耐药菌发生率的变化情况进行 T 检验 ,比较两者的 差异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