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冲泡 实验 试验
自制泡茶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文化在我国逐渐兴起。
泡茶,作为品茗的重要环节,其水质、茶具、水温等因素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泡茶技巧,提高茶汤口感,我们进行了一次自制泡茶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泡茶方法,找出最佳的泡茶方式,以提高茶汤的品质。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不同泡茶方法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2. 确定适宜的水温、茶具和泡茶时间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3. 优化泡茶步骤,提高泡茶效率。
三、实验材料1.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各50克。
2. 水源: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
3. 茶具:紫砂壶、瓷器、玻璃杯。
4. 热水壶、电子秤、计时器等辅助工具。
四、实验方法1. 水质对比实验:分别用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泡同一种茶叶,对比茶汤口感。
2. 茶具对比实验:使用紫砂壶、瓷器、玻璃杯分别泡同一种茶叶,对比茶汤口感。
3. 水温对比实验:分别用80℃、90℃、100℃的水泡同一种茶叶,对比茶汤口感。
4. 泡茶时间对比实验:分别泡制1分钟、2分钟、3分钟的茶汤,对比茶汤口感。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茶叶、水源、茶具等。
2. 按照实验目的,分别进行水质、茶具、水温、泡茶时间的对比实验。
3. 在每个实验中,记录茶汤的口感、香气、色泽等特征。
4.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最佳的泡茶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对比实验:纯净水泡出的茶汤口感最佳,其次是矿泉水,自来水泡出的茶汤口感较差。
2. 茶具对比实验:紫砂壶泡出的茶汤口感最佳,瓷器次之,玻璃杯泡出的茶汤口感较差。
3. 水温对比实验:90℃的水泡出的茶汤口感最佳,80℃和100℃的水泡出的茶汤口感较差。
4. 泡茶时间对比实验:2分钟的茶汤口感最佳,1分钟和3分钟的茶汤口感较差。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纯净水泡茶口感最佳,矿泉水次之,自来水泡茶口感较差。
2. 紫砂壶泡茶口感最佳,瓷器次之,玻璃杯泡茶口感较差。
关于茶的实验报告

关于茶的实验报告1. 引言茶是中国传统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煮法和品尝方法下,茶的风味和口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探究不同煮法对茶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用不同的方法煮茶并进行品尝比较。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 茶叶:选取了两种不同品种的绿茶作为实验材料。
- 水:使用同一种类型的纯净水。
- 炉具:使用电磁炉作为烧水工具,保持火力稳定。
- 器具:使用相同的玻璃杯作为茶叶冲泡容器。
2.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玻璃杯,并预热杯子。
2. 冲泡茶叶:将相同量的茶叶放入玻璃杯中。
3. 烧水:使用电磁炉烧水至适宜的温度。
4. 冲泡方法:- 方法一:将适量的热水冲泡在茶叶上,轻轻搅拌约3分钟后倒掉,保留泡过茶叶的水。
- 方法二:先烫一次茶叶,倒掉,然后再冲入适量的热水,在茶叶中搅拌可酌情加减时间。
5. 品尝比较:- 正确品尝茶叶的方法:先闻香气,然后品尝滋味,最后注意茶叶的回甘。
- 将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茶水分成两份,标注好。
- 分别品尝两种茶水,对比其香气、滋味和回甘。
3. 实验结果3.1 茶叶外观两种茶叶外观均为绿色,但表面的茶叶形状有微小差异,一种茶叶较为细长,另一种茶叶较为扁平。
3.2 品尝结果3.2.1 方法一的茶水品尝结果- 香气:具有明显的草香和清新味道。
- 滋味:茶汤颜色清澈,滋味鲜爽,带有微苦的味道。
- 回甘:回甘持久,略带甜味。
3.2.2 方法二的茶水品尝结果- 香气:具有相对浓郁的草香和花香气味。
- 滋味:茶汤颜色稍浑浊,滋味醇厚,相对较苦。
- 回甘:回甘明显且较为持久。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品尝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煮法对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回甘均有影响。
2. 方法一获得的茶水香气较清新,滋味较为鲜爽,回甘持久但略带甜味。
3. 方法二获得的茶水香气相对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明显且较为持久。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冲泡方法导致茶叶中化学成分的释放和变化。
乌龙茶冲泡技艺

乌龙茶冲泡技艺乌龙茶是最讲究沏泡技艺的一类茶,由于其特殊的摇青、发酵、焙火与揉捻工艺,不识者往往当作粗茶老叶。
用一般的玻璃杯或盖碗以不太烫的水冲泡,乌龙茶真味难出,直如沟渠水一般。
乌龙茶的沏泡讲究“壶具小巧、投茶量多、烫具淋壶、沸水冲泡”,关键在于以较高的水温令茶叶内含物充分析出。
乌龙茶最具特色的沏泡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泡法,主茶具为紫砂小壶、白瓷小杯及形似碗状的茶船等。
这一泡法至今在福建一带保留着。
另一种是用双层排水茶盘代替茶海,上置瓷质小盖碗与小瓷杯。
这一泡法在广东潮汕一带风行。
近年来台湾茶人根据科学泡茶之需要,设计增加了闻香杯、茶盅等茶具。
1、壶杯泡法(1)茶具配置参照传统乌龙茶冲泡“四宝”配置,“孟臣罐”为紫砂壶,若琛杯是景德镇的白瓷杯。
茶盘、圆形茶盘、茶壶、茶船、品茗杯、杯托、煮水器、茶荷、茶匙筒、茶样罐、水盂、茶巾、泡茶巾(2)冲泡技艺⒈备具。
在泡茶台底下放置一只水盂备用,式样不限。
大茶盘居中放泡茶台上:茶盘内前排并列摆放茶样罐、茶匙筒;茶盘中排左侧放瓷茶盘,内反扣4只茗杯;中排靠右侧放茶船,内放茶壶;茶盘后排左边放纸茶荷,杯托放中间,历右边放茶巾。
小茶盘放在大茶盘右侧桌面,内置煮水器、火柴等。
如果泡茶台较小,可在座位右侧放小茶几或特制炉架,搁放煮水器等。
摆放完毕,覆盖泡茶巾备用。
(附:纸茶荷制法。
取一张质地坚韧的干净白纸,裁成正方形(约20Ⅹ20CM),将纸斜角对折,左手按住双折的一角,右手拎起双折的另一角,向内再与对折的角折叠。
)⒉备点。
由于乌龙茶浓郁万里收敛性强,空腹饮用或不习惯饮浓茶者喝下易造成胃部不适,因此特别需要配备茶点。
在泡茶台茶盘前方可放4碟茶食与1只水果盘。
茶食宜用甜或甜酸味的小食品,如豆沙羊羹、栗子羹、花生酥等。
水果如草莓、葡萄、金橘等小果形的,洗净直接摆放即可,大个果形的如西瓜等就去皮切小块。
⒊备水。
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软水。
有条件的茶艺馆应安装过滤设施,家庭自用可自汲泉水。
茶叶冲泡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不同茶叶种类在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浸出物含量、滋味、香气等特性,本实验对绿茶、红茶、乌龙茶三种茶叶进行冲泡测试,分析其冲泡效果。
二、实验材料1.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各100克。
2. 冲泡工具:茶壶、茶杯、茶匙、计时器、电子秤。
3. 水源:纯净水。
4. 实验试剂:无。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茶叶分为三组,每组100克,分别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冲泡实验。
2. 冲泡方法:(1)绿茶:投茶量3克,水温度85℃,冲泡时间2分钟。
(2)红茶:投茶量5克,水温度95℃,冲泡时间3分钟。
(3)乌龙茶:投茶量7克,水温度100℃,冲泡时间4分钟。
3. 测定指标:(1)浸出物含量:采用水分浸出物测定法,测定茶叶冲泡后水浸出物含量。
(2)滋味:采用感官评价法,对茶叶的滋味进行评分。
(3)香气:采用感官评价法,对茶叶的香气进行评分。
(4)汤色:采用感官评价法,对茶叶汤色进行评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浸出物含量:(1)绿茶:第一泡浸出物含量为66.12%,第二泡为25.5%,第三泡为8.38%。
(2)红茶:第一泡浸出物含量为52.04%,第二泡为29.52%,第三泡为18.44%。
(3)乌龙茶:第一泡浸出物含量为63.2%,第二泡为35.6%,第三泡为11.2%。
2. 滋味:(1)绿茶:第一泡滋味鲜爽,第二泡醇和鲜爽,第三泡味淡。
(2)红茶:第一泡滋味浓厚,第二泡醇厚,第三泡味淡。
(3)乌龙茶:第一泡滋味醇厚,第二泡甘甜,第三泡味淡。
3. 香气:(1)绿茶:第一泡香气清新,第二泡香气醇和,第三泡香气淡。
(2)红茶:第一泡香气浓郁,第二泡香气醇厚,第三泡香气淡。
(3)乌龙茶:第一泡香气醇厚,第二泡香气甘甜,第三泡香气淡。
4. 汤色:(1)绿茶:第一泡汤色碧绿,第二泡汤色淡绿,第三泡汤色黄绿。
(2)红茶:第一泡汤色红艳,第二泡汤色橙红,第三泡汤色橙黄。
(3)乌龙茶:第一泡汤色金黄,第二泡汤色橙黄,第三泡汤色黄绿。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专业:学号:姓名:
实验时间: 2019年10月12日实验地点: 茶学中心审评室
一、实验材料(提示: 准备的茶叶、茶具或其他材料等,文字可以配图)
茶叶:乌龙茶
茶具:木质茶盘1个,宜兴紫砂母子壶1个,品茗杯和闻香杯若干对,茶具组合一套,茶巾2条,水壶1个,香炉1个,茶盒1个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提示: 称茶量、评茶步骤,出汤时间等记录,文字可以配图)
①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②基本程序: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足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叶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汤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拼缀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进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③完成茶叶工序后,清洗茶具,把水和残渣倒掉。
三、审评结果记录表(提示: 开汤评茶的真实感受)
四、感悟与建议(提示:可写本次实践课程收获感悟,和对于课程的思考建议)
从这门课中我认识到乌龙茶的许多我原来不知道的优点,比如说茶艺工序虽繁杂但蕴含中华文化之优雅,而且乌龙茶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防癌;防治心血管病;保护泌尿系统;对消化系统的保健;对牙齿的保健;防治眼病;减肥、美容;清热解毒等等。
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和感官评价

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 中受物理化 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 , 内酯类被 山西氏等称 为是乌龙茶香
揉 捻后
O e e .:4 o 2 i)一 2 0C fo mi) v nT mp 0C(r n a 4 o C/ n 4
I ieinT mp : 2 0 net e . o 5 ℃
Care s : He rirGa F o Rae : 4 1 L mi lw t .m / n S l t :s lt e s pi Rae t p i l s
次 后
H ept nal a
ci - H exe s 3- nyl ace a e tt
2 摇 青 3次 摇 青 4次 杀 青 后
后
O. 000
O. l 2 8
揉 捻 后
后
0. 000
0. 186
0. OOO
O. 157
0. 00O
0. 368
O. 0O0
A B C D E F
G
中水分会渐渐减少 ,所 以随着水分 的减少抽样 的茶叶重
量也会逐 渐减少 。
122 分析奈 件 ..
C lmn :DB W AX f0m 2 x02 Xm ) ou - 6 x3 0 I m X .5 I
鲜 叶 晒青后 摇青实施 2 次后 摇青 突施 3 次后 摇青 突施 4 次后 杀青后
气的关键成分 , 茉莉内酯 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 。关于乌龙茶香气 成分 ,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 。 此次的实验 , 是在每道制 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 , 然后用开水冲泡 , 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 。 结果 , 检测 出的香 气 成分只有 1 种 ,虽然数量比较 少 ,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 ,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 3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一、实验材料木制茶盘1个,紫砂母子壶1对,品茗与闻香杯若干对,茶具组合1套、茶巾1条、开水壶1个、酒精炉1套、香炉1个、茶荷1个。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1)恭请上座:邀请宾客依次入座,主人或侍茶者备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幽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3)丝足和鸣:播放或者演奏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4)鉴香品茗: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置于赏茶荷中,让客人鉴赏干茶。
(5)活火煮泉:冲泡武夷岩茶用山泉水溪水,即用旺火将壶中的山泉水煮到初沸。
(6)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训“温壶”;同时又可预热和洁净茶具。
(7)倾心桃源:即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将茶叶用茶匙拨人茶壶。
(8)悬壶高冲:向孟巨罐中注水。
将沸水环壹口、沿壶边冲人,至水满壶口为止。
切忌直冲壶心,要气呵成不可断续,不可急迫。
(9)春风拂面:用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末。
蓝上壶盖,冲去壶口泡沫。
加盖后,提水淋迎壶的外壁边热,使之内外夹攻,以保持壶中有足够的温度.进面清除粘在壶外的茶沫。
淋壶须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人壶中。
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10)重洗仙颜:首次注人沸水后,立即倾出壶中茶汤,除去茶叶中的杂质.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这个步骤叫作“洗茶”。
倾出的茶汤不予饮用。
(11)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12)游山玩水:执壶沿茶传运转圈,清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满落人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13)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
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均匀一致。
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高冲低斟石工夫茶的技法之一。
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茶时必须来回移动茶壶,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
(14)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戏称韩信点兵。
各杯茶汤浓族相宜,汤景相当,充分体现了人与茶、宾与主大圆融的中国茶德精神。
关于茶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茶的科学小实验一、实验介绍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不仅具有美味的口感,还有许多益处。
为了更好地了解茶的特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来探索茶的神奇之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茶的科学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茶的成分和特点。
二、实验一:茶叶的浸泡时间对茶味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茶叶的浸泡时间对茶味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同的茶杯和茶叶。
2. 在一个茶杯中放入适量的茶叶,加入热水。
3. 不断观察茶叶的浸泡时间,每隔一分钟尝试一次茶的味道。
4. 记录每次尝试的茶味,并观察茶叶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茶叶的浸泡时间的增加,茶的味道会逐渐变浓。
开始时,茶叶的味道可能较淡,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茶的味道会变得更浓郁。
茶叶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
三、实验二:茶叶的温度对茶的味道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茶叶的温度对茶的味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同的茶杯和茶叶。
2. 在一个茶杯中放入适量的茶叶,加入热水。
3. 在另一个茶杯中放入适量的茶叶,加入冷水。
4. 不断观察和比较两杯茶的味道和口感。
实验结果:温热的茶叶会释放更多的香气和味道,茶的味道更浓郁。
而冷茶的味道相对较淡,香气也较少。
这是因为温热的水能更好地激发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从而使茶的味道更加丰富。
四、实验三:茶叶的成分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茶叶中的成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茶叶、酒精和烧杯。
2. 将茶叶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酒精。
3. 用火加热烧杯中的茶叶和酒精混合物,直到酒精完全蒸发。
4. 观察和记录残留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加热后,茶叶中的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会蒸发,残留下来的是茶叶中的其他成分,如咖啡碱、儿茶素等。
这些成分是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抗氧化等功效。
五、实验四:茶叶的pH值测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试茶叶的pH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茶叶和pH试纸。
2. 将茶叶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将pH试纸浸入茶水中,等待片刻。
茶叶变色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茶叶变色原理,探究不同茶叶品种、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对茶叶变色的影响,并分析茶叶变色的原因。
二、实验原理茶叶变色主要是由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不同的氧化产物,导致茶汤颜色发生变化。
此外,茶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等色素在氧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变色。
三、实验材料1.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不同品种茶叶各5克;2. 水温:80℃、90℃、100℃;3. 浸泡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4. 实验器具:电子秤、烧杯、茶匙、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分别称取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各5克,放入烧杯中;2. 分别将烧杯置于80℃、90℃、100℃的热水中,浸泡茶叶;3. 在设定的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取出茶叶,观察茶汤颜色变化;4. 记录不同茶叶品种、水温、浸泡时间下的茶汤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叶品种对变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茶叶品种的茶汤颜色变化程度不同。
绿茶在80℃水中浸泡1分钟后,茶汤颜色呈淡绿色;红茶在100℃水中浸泡5分钟后,茶汤颜色呈红棕色;乌龙茶在90℃水中浸泡3分钟后,茶汤颜色呈橙黄色;普洱茶在90℃水中浸泡5分钟后,茶汤颜色呈深红棕色。
分析:茶叶品种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不同,导致茶汤颜色变化程度不同。
绿茶中的儿茶素含量较高,红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乌龙茶和普洱茶则介于两者之间。
2. 水温对变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温越高,茶汤颜色变化越明显。
在100℃水中浸泡5分钟的红茶,茶汤颜色呈红棕色;而在80℃水中浸泡1分钟的绿茶,茶汤颜色呈淡绿色。
分析:高温有助于加速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从而促进茶汤颜色变化。
3. 浸泡时间对变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浸泡时间越长,茶汤颜色变化越明显。
在100℃水中浸泡5分钟的红茶,茶汤颜色呈红棕色;而在80℃水中浸泡1分钟的绿茶,茶汤颜色呈淡绿色。
分析:浸泡时间越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氧气反应越充分,茶汤颜色变化越明显。
茶艺台式乌龙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艺行业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的职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茶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茶艺台式乌龙实习。
本次实习让我对台式乌龙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总结。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台式乌龙茶的历史、文化及特点;2. 掌握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3. 提高自己的茶艺服务水平;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台式乌龙茶的历史与文化台式乌龙茶起源于台湾,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乌龙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台式乌龙茶以“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持久”著称。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台式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分为“晒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五个步骤。
2. 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要点:(1)选用合适的茶具:冲泡台式乌龙茶时,最好选用紫砂壶、瓷器或玻璃杯等茶具。
(2)控制水温:台式乌龙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的香气,水温过低则无法发挥茶叶的口感。
(3)泡茶时间:台式乌龙茶的泡茶时间一般为2-3分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
(4)注水方式:注水时应从壶口边缘缓缓倒入,避免直接冲刷茶叶。
3. 茶艺服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茶艺服务。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要点:(1)微笑服务:保持微笑,以热情的态度迎接顾客。
(2)主动介绍:向顾客介绍台式乌龙茶的特点、冲泡方法等知识。
(3)耐心解答:认真倾听顾客的需求,耐心解答顾客的疑问。
(4)保持整洁:保持茶艺台面整洁,营造良好的茶艺氛围。
四、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实习,我对台式乌龙茶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冲泡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技能层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茶艺服务水平。
3. 情感层面: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班级专业:13级市场营销学号:M51314014姓名:周日育课程地点:社科楼C602指导老师:漆小迅填制时间:2015 年 6 月一、实验名:茶具与品茶二、实验目的:了解茶具,掌握各类茶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分辨、冲泡并品尝各类茶叶,掌握简单的茶与茶艺知识三、实验器材用具:1、茶具:茶道六君子一套,品茗杯若干,公倒杯一个,闻香杯若干,紫砂壶、玻璃茶壶、盖碗杯各一,直升杯、陶瓷杯各二,茶漏、茶盘、茶等2、茶叶:各种茶叶若干四、实验步骤:1.干看:选取各大类茶叶样品: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压制茶、花草茶各一种;放入评茶盘中均匀晃动之后,通过视觉、嗅觉检查各类茶的外观形状、色泽、干香、老嫩、整碎、净度及中盘茶、面张茶、下脚茶的数量等;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压制茶、花草茶;2.湿评:从各类茶中,各取2.5g放入评茶杯中,用开水均匀冲泡5分钟。
将茶杯中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评茶碗中,依次,先闻其杯香、看茶汤色泽、用评茶勺取茶汤放入口中品评滋味(按老师演示的方法操作)、看叶底色泽,并用手指感受茶叶的厚薄及丰满程度,评定茶叶的优劣;3.依据评审过程的感受,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每类茶的特点(色、香、味、形;其中色泽包括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色泽;香气包括干香、热香、温香、冷香等)五、实验报告:(一)绿茶:选用直升杯或盖碗,以80℃-90℃冲泡,5分钟,两道或三道.1、太平猴魁:太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2、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
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碳焙乌龙茶冲泡流程

碳焙乌龙茶冲泡流程
一、原料:碳焙乌龙茶包
二、用具准备:茶壶、筷子、计时器
三、操作流程:
冲泡第一壶:
1、将一包碳焙乌龙茶去掉外包装后放入茶壶中。
2、将开水箱水龙头置于最大处,放开水到茶壶中。
3、打开水龙头的同时按计时器。
4、开水放满后,茶壶加盖焖。
5、及时器到2分钟后将茶包从茶壶中捞出来。
6、捞茶包之前用筷子夹住茶包在茶壶中搅拌2-3次。
冲泡第二壶:
1、将第一壶泡后的茶包放入茶壶中。
2、将开水箱水龙头置于最大处,放开水到茶壶中。
3、水放满后茶壶加盖,按倒计时器3分钟。
4、时间到后将茶包从茶壶中捞出来即可。
5、捞茶包之前用筷子夹住茶包在茶壶中搅拌2-3次。
四、注意事项:
1、一包碳焙乌龙茶可以冲2壶茶水。
2、水温要达到标准(开水箱的水温指示标志要到90-100度的位置)。
3、门店所有规格茶壶按照此标准执行。
乌龙茶中7种苯甲酰脲类农药残留的浸出特性

乌龙茶中 7 种苯 甲酰脲类农药残留的浸出特性
陈 磊 (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 福 建),福建安溪 ,3 6 2 4 0 0 )
搞耍 :本文建立 了H P L C - M S / M S 测定乌龙茶及其茶 汤中 7 种苯 甲酰脲类农 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检 出 限为 0 . 0 3— 1 . 0 0 n g / m L ,定量限为 0 . 0 9~ 3 . 0 2 n g / m L ,回收率为 9 0 . 3~1 0 3% 。7 种农药残 留在乌龙茶
2 0 1 2《 食 品安 全 国家 标准 食 品 中农药 最 大残 留限量 》 规 定
茶 叶 中除虫 脲 的最 大残 留限量 为 2 0 m g / k g 。 图 1 实验 的 7 种 苯 甲酰脲类农药化学结构示意 图
E 1 4 H
’ I 啶脬, c 札O
c h k 由 勰 I 肛 O n
是中国特种茶 ,福建省是乌龙茶最主要 的产地,其产量 占
全 世界 供 应 量 的 8 5 %以上 。乌 龙茶 是 福 建省 最 重 要 的传 统
病虫害综合管理系统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 由于苯 甲
酰 脲 类 杀虫 剂 有 用 量 低 、低 环 境 持 久性 、 易 生 物 降 解 和 低 毒 等特 点 ,越来 越 多地 用 于对 许 多作 物病 虫 害控 制 ’ 。苯
冲泡过程 中的浸 出特性 :除 虫脲在 冲泡过程中较容 易被浸提 出,其次杀铃脲 、氟苯脲 、氟铃脲 、氟啶脲 、 氟虫脲和啶蜱脲 ;氟虫脲和氟啶脲在冲泡过程 中的浸 出特征 ,似乎只受他们 的溶解度控 制,而其他 5 种农 药的浸 出特征主要受茶和热水之 间的分配 系数控制。本研究有助于乌龙茶的安全饮用的准确评价 。
茶艺青茶实训报告

一、前言青茶,又称乌龙茶,是中国茶叶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半发酵工艺和浓郁香气而著称。
为了深入了解青茶文化,掌握青茶冲泡技巧,提升个人茶艺水平,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青茶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训的总结与体会。
二、实训过程及内容1. 青茶基础知识学习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青茶的历史渊源、产地分布、品种分类以及加工工艺。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青茶起源于福建,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此外,我还学习了不同品种青茶的特点,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
2. 青茶冲泡技巧在掌握了青茶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学习青茶的冲泡技巧。
实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冲泡青茶的步骤,包括水温、茶具选择、茶叶用量、冲泡时间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以下技巧:(1)水温:青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
(2)茶具:青茶冲泡常用紫砂壶、盖碗、瓷壶等。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茶汤的沉淀和香气释放。
(3)茶叶用量:根据茶具大小和个人口味,一般每杯青茶需用5-8克茶叶。
(4)冲泡时间:青茶冲泡时间一般为2-3分钟,可根据茶叶品种和水质适当调整。
3. 青茶品鉴与鉴赏实训期间,我们品尝了多种青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
通过品鉴,我学会了如何辨别青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特征。
同时,我还学习了青茶与茶具、茶艺表演的搭配技巧。
4. 青茶文化探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探讨了青茶文化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地位。
青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三、实训体会与收获1. 提升了青茶知识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青茶的历史、产地、品种、加工工艺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茶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掌握了青茶冲泡技巧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青茶的冲泡技巧,能够根据不同品种的青茶选择合适的水温、茶具和冲泡时间,使茶汤品质更上一层楼。
乌龙茶的冲泡法与口感调配技巧

乌龙茶的冲泡法与口感调配技巧乌龙茶是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其独特的冲泡方法和口感调配技巧使其成为茶叶爱好者们钟爱的选择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乌龙茶的冲泡法和口感调配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种美味的茶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乌龙茶的冲泡需要掌握合适的水温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得到充分释放。
一般来说,乌龙茶的冲泡水温在80℃-90℃之间最为适宜。
过高的水温会使茶叶苦涩,而过低的水温则无法充分提取茶叶的香气。
因此,建议使用温度控制壶或温度计来控制水温。
其次,乌龙茶的冲泡时间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乌龙茶的冲泡时间在30秒至2分钟之间。
具体的冲泡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的种类来调整。
较轻的乌龙茶可以稍微延长冲泡时间,以充分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而较重的乌龙茶则需要较短的冲泡时间,以避免茶叶的苦涩味过于突出。
除了水温和冲泡时间,乌龙茶的冲泡还需要注意水质和茶叶的用量。
优质的水质可以提高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因此建议使用过滤后的水来冲泡乌龙茶。
茶叶的用量也需要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的种类来调整。
一般来说,每100毫升水使用3-5克的茶叶比例比较适宜。
如果想要更浓郁的口感,可以适量增加茶叶的用量。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乌龙茶的口感调配技巧。
乌龙茶的口感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进行调配。
首先是苦涩味和甜味的调配。
乌龙茶的苦涩味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单宁酸,而甜味则来自于茶叶中的多糖和氨基酸。
如果想要减少苦涩味,可以控制水温和冲泡时间,以避免茶叶中的单宁酸过多溶解。
如果想要增加甜味,可以选择较重的乌龙茶品种,因为较重的乌龙茶通常含有更多的多糖和氨基酸。
其次是醇厚味和清爽味的调配。
乌龙茶的醇厚味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而清爽味则来自于茶叶中的茶氨酸。
如果想要增加醇厚味,可以选择较重的乌龙茶品种,并使用较高的水温和较长的冲泡时间。
如果想要增加清爽味,可以选择较轻的乌龙茶品种,并使用较低的水温和较短的冲泡时间。
冻顶乌龙茶要怎么冲泡冻顶乌龙茶冲泡方法

冻顶乌龙茶要怎么冲泡冻顶乌龙茶冲泡方法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
那么冻顶乌龙茶在冲泡上有什么方法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冻顶乌龙茶冲泡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冻顶乌龙茶冲泡方法(一)泡茶选取的水质根据试验,用各种水质泡茶审评结果,山泉水泡茶最好,因经由山林下面砂岩层过滤出来泉水,其含矿物质和氯化物很少,此种软水泡茶,清澈甘醇。
一般的水质鹾性重,会促使茶多酚类物质氧化,汤色变暗,失去鲜醇的香味。
如果水中含铁离子过多,甚至茶汤变黑,失去饮茶效果。
其实山泉水取得不易,若采用自来水再经过滤,静置一段时间或稍延长煮沸,使氯气消失,可符合实用。
(二)茶叶冲泡方法有了优质茶叶和良好水质,还需精美茶具与正确的泡茶方法,才能相得益彰,泡出好茶。
如果沏茶不得其宜,就难创造幽雅的品茶气氛。
就泡茶之水质、茶具、茶叶用量和冲泡时间介绍如下:茶叶冲泡方法,对茶汤品质有影响。
根据试验,与茶汤风味有关的胺基酸,在60℃的水中就能浸泡出来,而维生素C,于70℃以上就会受到破坏。
高级绿茶叶质细嫩,每次茶叶用量较少。
如果沸腾开水产即冲泡,容光焕发易将茶叶泡熟,失去清爽风味,且会损失大部分维生素C,因此最好将沸腾开水稍置片刻,等水温降到70-80℃,才予冲泡。
但冲泡乌龙茶、包种茶或普洱茶,由于叶片较粗大,每次茶叶用量较多,茶叶投入量约茶壶容量之1/3-2/3左右,则须现沸现泡,才能把茶中有效成份浸泡出来,使得茶味浓厚、甘醇,增加茶汤品质。
茶具宜小,不宜大。
茶具太大不仅浪费茶叶,而且由于冲泡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烫熟茶叶,影响茶汤的气味。
茶壶的容量以200CC,茶杯容量以150CC为宜。
茶具的质地,以瓷器、陶器最好,玻璃次之,金属茶具再次之。
每杯茶茶叶用量,一般放3-5公克,高级茶稍少,乌龙茶要求滋味浓厚,可多放茶叶。
冲泡时间视开水温度、茶叶老嫩和用茶量多少而定。
一般冲入开水二、三分钟后即可饮用。
如水温较高,茶叶较嫩或用茶量较多,冲头一道可随泡即倒出茶汤,第二道冲泡后半分钟倾倒,以后每道可适当延长,茶中剩余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浸泡出来。
盖碗泡茶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盖碗泡茶的方法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 优化盖碗泡茶的操作步骤,提高泡茶效率。
3. 比较不同茶叶在盖碗泡制过程中的香气、滋味、色泽等方面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1. 盖碗:选用陶瓷盖碗,容积约200毫升。
2.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各100克。
3. 热水:沸腾后的纯净水。
4. 计时器。
5. 量杯。
三、实验方法1. 茶叶准备:将茶叶分别用筛子筛去杂质,按比例称取绿茶、红茶、乌龙茶各50克。
2. 实验分组:将三种茶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取50克。
3. 泡茶步骤:a. 将盖碗洗净,用沸腾的水预热。
b. 将茶叶分别放入A、B、C三组盖碗中。
c. 将沸腾的水注入盖碗中,加盖,静置2分钟。
d. 取下盖子,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搅动,让茶叶充分展开。
e. 再次加盖,静置2分钟。
f. 取下盖子,将茶汤倒入茶杯中,品鉴茶汤的香气、滋味、色泽。
4. 记录数据:记录每组茶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泡茶时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茶组(A组)a. 香气:绿茶香气清新,具有豆香、栗香等特点。
b. 滋味:茶汤口感鲜爽,回甘明显。
c. 色泽:茶汤呈淡绿色,清澈明亮。
2. 红茶组(B组)a. 香气:红茶香气浓郁,具有果香、花香等特点。
b. 滋味:茶汤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c. 色泽:茶汤呈红褐色,清澈明亮。
3. 乌龙茶组(C组)a. 香气:乌龙茶香气独特,具有果香、花香、木香等特点。
b. 滋味:茶汤口感甘醇,回甘明显。
c. 色泽:茶汤呈橙黄色,清澈明亮。
通过对比分析,盖碗泡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如下:1. 盖碗泡茶能较好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使茶汤口感更加醇厚。
2. 盖碗泡茶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便于掌握。
3. 不同茶叶在盖碗泡制过程中的香气、滋味、色泽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与茶叶的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论1. 盖碗泡茶是一种简单易行、口感优良的泡茶方法。
2. 通过优化盖碗泡茶的操作步骤,可以提高泡茶效率,使茶汤口感更加醇厚。
品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茶叶是一种饮料食品,决定其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外形、色泽、嫩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而对这些质量因素的鉴定,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还是依靠感官的审评法。
在毛茶的收购,商品茶的分级以及出口检验都广泛采用。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茶叶审评的程度及其具体审评方法。
(二)实验器材:器材:审评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样茶秤、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
材料: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4种茶中同一品名不同等级的茶叶若干克。
(三)实验步骤:1、外形审评:即干看茶叶。
双手拿茶盘转动数回,使茶叶均匀地平伏在审茶盘中,大小、长短、碎末都有秩序地分布不同层,一般粗大的茶条上浮,重实细小的在下层,比较整齐的茶索在中层,这时审评茶叶是否整齐均匀,下脚茶多少、粗老茶条多少比较容易分辨,分别检验以下几个项目:(1)条索(外形)检查茶条的形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条状茶要求紧细结实,粗松、轻散、弯曲过多的都较次;片茶要展平呈片状,龙井、大方、旗枪等要求扁平挺直。
(2)嫩度观察茶与嫩叶的比例,锋苗的有无,条索的光糙度。
(3)色泽茶叶的色泽好坏与鲜叶的制造有密切关系。
干茶的色泽审评首先看其是否纯正,即是否符合该类茶叶应有的光泽,其次看其深浅,枯润、明暗、鲜陈、有无光彩,是否调和、驳杂。
(4)净度指毛茶的干净程度,即夹杂物的多少。
夹杂物有茶类夹杂物(茶叶本身的籽、梗、末等)和非茶类夹杂物(采、运、加工时掺入的沙、石、竹子等)。
2、肉质审评:即湿看茶叶。
先从审茶盘中正确地称取一定数量的茶样,要使所取的茶样具有代表性,从不同部位取样,称取的样品根据茶叶类别有所不同。
将称好的样品置于审茶杯中,用100℃开水冲泡5分钟,然后将茶汤倾于审茶碗中,按以下顺序分别审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香气茶叶的香气虽然干闻也能辨别,但不及湿嗅明显。
湿嗅是茶叶经5分钟冲泡后,倾出茶汤,闻审茶杯剩下的茶叶香气,不要把杯盖完全掀开,稍稍掀开扩大杯盖,接近鼻子,闻后仍旧盖好,放在原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实验报告乌龙茶冲泡
1、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训练,了解中国茶的冲泡技艺、了解中国的茶礼茶俗,掌握乌龙茶的基础冲泡过程、介绍方法、整个策划过程等,通过茶艺冲泡的训练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最终能够以个人完成一套茶艺的设计,从茶、水、器、人、景、境各方面综合展示。
2、使用器材
茶叶罐、茶道组、茶巾、茶船、紫砂茶具、杯托、煮水器、奉茶盘、乌龙茶等
3、实验步骤
1.净具净手。
洗手并将将紫砂茶具(公道杯、紫砂壶、品茗杯)洗净。
2.摆茶具。
将紫砂茶具摆好,煮水器置于右手边。
3.起身行礼。
(大家好,我是……下面由我为大家展示乌龙茶的冲泡。
)
4.出茶器具。
依次移动茶道组、茶叶罐、杯托、奉茶盘、赏茶荷、茶巾、公道杯、紫砂壶、品茗杯。
将品茗杯翻正。
5.温壶温茶盅。
用煮水器向紫砂壶倒水,紫砂壶的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水倒入三个品茗杯中,其余公道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其中,煮水器向紫砂壶倒水方法:煮水器嘴先靠近紫砂壶,注水时沿着紫砂壶逆时针环绕一圈,再逐渐拉高煮水器的位置,待紫砂壶快满时放低。
紫砂壶向公道杯倒水方法:紫砂壶靠近公道杯,逆时针一两圈压腕低
酌。
6. 置茶投茶。
将茶叶罐中的茶叶用茶则放入赏茶荷中,再用茶匙放入紫砂壶中。
7.第一次冲泡。
高举煮水器冲热水入紫砂壶,煮水器嘴先靠近紫砂壶,注水时沿着紫砂壶逆时针环绕一圈,再逐渐拉高煮水器的位置,待紫砂壶快满时放低,刮沫,盖上壶盖,并用热水遍浇壶身。
将紫砂壶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8.第二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相同。
冲泡时间约40秒。
期间,用公道杯中茶汤温壶5-6圈,依次将品茗杯中水倒入茶船。
9.分茶:将紫砂壶的茶倒入公道杯,使茶汤均匀,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10.奉茶。
将品茗杯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客人前,微退一步,行礼。
(请用茶!)
11.收茶器具。
茶叶罐、茶道组放入奉茶盘,奉茶盘、茶巾、公道杯、紫砂壶、赏茶荷放入茶船。
12.起身行礼。
(我的展示到此结束。
)
4、实验结果
(1)在泡饮过程中,使茶具保持清洁和有相当的热度。
(2)投茶量:约5g
(3)冲泡水温:水温100℃
(4)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6次,仍然余香犹存。
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
随冲泡次数
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
乌龙茶第二次冲泡时间约40秒。
5、心得体会
在乌龙茶的冲泡课程学习期间,我学习了中国茶的冲泡技艺,对中国的茶礼茶俗有了一定的认识,练习并掌握了乌龙茶的基础冲泡过程。
通过对中国的茶礼茶俗的学习和乌龙茶的冲泡实践,使我对茶艺有了一些理解与把握,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乌龙茶冲泡的过程中,精神境界很纯粹,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所追求的。
乌龙茶的冲泡就是平和心境的过程。
泡茶、赏茶、品茶的慢节奏都是从养心出发的,这对于调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乌龙茶的冲泡的本身也体现一个“敬”字,它能培养人良好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茶艺的过程既是对茶本身的尊敬,也是对他人的尊敬。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乌龙茶冲泡是一个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茶文化畅然悠扬的意境,曲径通幽的灵动,这一过程既能涵养心境,又能在茶文化营造的氛围中体会轻松悠然的休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