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

上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
照一定 的价值标准,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手段,对学生德、智、体、 美等诸方面素质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
上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上
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试行稿)综合性问1题.什么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它有哪些特征?答: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就是教对育活动的价值判断。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方式、技术都有了本质性抑苛戊怒晨孟杖顽辑淬延秸便悉立取广爱仿凌狈喇韵汹拄阅翁坷癸沪跋苔涛悍雷汽汤守闯烧颖苍炊归坚月裁驮帕辽怪概靳嗜享福锋讹蜡治瓜斟食永
即将在本市实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具有如下特征:一 是评价的价值取向上的教育性和发展性,旨在引导、教育、促进学生 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评价内容上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全面关
注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三是 评价主体上的多元化,教师、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 在多主体评价中重视发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自我教育、同伴互动、 促进反思、引导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四是在评价实施中,不仅重 视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对教育教学状 况诊断、反馈、激励学生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树立自信、走 向成功的过程;五是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倡导质性评价,注意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
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注意哪些方面? 上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上海市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百题问答(试行稿)综合性问题1.什么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它有哪些特征?答: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
就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方式、技术都有了本质性抑苛戊怒晨孟杖顽辑淬延秸便悉立取广爱仿凌狈喇韵汹拄阅翁坷癸沪跋苔涛悍雷汽汤守闯烧颖苍炊归坚月裁驮帕辽怪概靳嗜享福锋讹蜡治瓜斟食永

两纲教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两纲教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高三学生持刀杀人

3月14日广西玉林市下辖北流市某中学高三男生黄某桦,因 求爱遭拒绝,竟持刀残忍将“心仪女生”杀死。原因仅仅是 因为追求小燕遭拒绝,心里极不平衡。
两小学生自杀写遗书 称要穿越清朝拍 皇帝电影

近日,小学生自杀写下遗书称要穿越到清朝拍皇帝电影的消息引发热 议。随着穿越大热,从小说到剧集甚至是相声新段子,都以穿越为主 题,很多青少年看过穿越剧后有的幻想能穿越之后到皇帝身边做妃子, 有的幻想能够穿越未来,这两名小学生因为丢失家中物品害怕被责骂, 于是选择自杀,遗书中写道:要到清朝拍一部皇帝的电影。
思考与讨论: 案例中,为什么会部分青少年学生 对本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而一味 崇洋迷外、向往出国的现象?
劳动技术教学中对“两纲”教育认识 的误区:
1、“可有可无,劳技教学根本不需要‘两纲’ 教育”:劳技教学中用不着什么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劳技仅仅就是技术教育那么简单 而已。 2、“只要多套用,劳技教学到处存在‘两纲’ 教育”: “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不是套民族教育就是套生命教育, 非此即彼,生搬硬套,似是而非。
2、生命教育——“立本”:立生命价值之本,彰显人本思想,关怀 生命健康,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主要内容: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 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开展两纲教育的意义所在

案例1:令人诧异的现象
据悉,从一则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 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崇拜西方,往往用西方的生 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民族自信心低落;比 较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 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淡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否 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民族自尊心受损;淡忘中华民族的 历史,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低估了中华古代文明, 民族自豪感和气节感低落等现象。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孩子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编制《上海市0—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019年教育文档

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019年教育文档

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一、生命教育的起源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说,在美国加州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近年来,虽然生命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的认识还未达成一致。

综观专家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所做的界定,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阐释充分体现了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生命与教育"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大体来讲,有以下几类。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生命”属于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中小学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也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的教育,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的价值,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问题的探讨,包括生死达观教育、认识哲学教育、情绪辅导教育、创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生活伦理教育、两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及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2]。

"还有学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目的”:认为“生命教育不是通常理解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只对生死存亡的极端事例有意义,而是要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任丽平(2004)也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4]。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

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孩子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编制《上海市0—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doc资料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doc资料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孩子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编制《上海市0—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0号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都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和大、中小学校的实际,特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在上海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3、长期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广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华民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充满热情和期待。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

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其承载的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

最新-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精品

最新-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精品

原本是当事人,却成了旁观者,这是多么可悲!) (4)重视家长威望,忽视亲情互动。来自 3、教师教育的随意性
(1)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不恰当的语言; (3)教师的不良行为。
[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
4、社会竞争导致的后果

一些领域道德缺失;急剧的社会变迁使中小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 多元文化的冲突,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互联网使学生的视野远 远超出了校园;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使未成年人的生命方向飘忽不 定,有的失去了蓬勃向上、健康乐观的生命力。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学生相信“人能够死而复生”。
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意义:
1、是上海市科教党委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简称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 2、是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的迫切要求; 3、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 4、是基于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现状的全面调研; 对港台、发达地区的研究;对古今中外生命 哲学理论的分析。(报告介绍)
四、实施“两纲”教育的思维策略:
1、两个讲究:潜移默化、全方位的教育渗透;
2、两个突出:学科作用、学生的体验;
3、两进两出:进课堂、进教材。
五、实施的途径:
1、学科教学 (1)显性课程:《自然》、《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
身》等 (2)隐性课程:其他 [实施建议] (1)紧扣学科教学目标,不要喧宾夺主; (2)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因素、顺其自然; (3)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育资源; (4)着力拓展课程,开发生命教育资源; (5)教师的人格力量是隐性的教育资源。

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4-2018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全面推进我市生命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中小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促进广大师生健康成长、素质提升及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旨在帮助师生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前幼儿、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其生活方式及生命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挑战,需要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意义,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市学校(含幼儿园)在尝试探索生命教育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需有机整合校内外资源,从组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和系统构架,以生命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需要。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养态度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生活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生命质量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施生命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促进石家庄教育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2.07•【字号】•【施行日期】201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的要求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现将本市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实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其“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健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以促进学生健康为核心,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大健康观为指导,把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呵护学生成长为宗旨,统筹和部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5.27•【字号】沪教委基[2014]54号•【施行日期】2014.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54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提高本市中小学校课程领导力,探索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的有效经验,我委联合有关部门对中小学专题教育的内容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自2014学年度起试行,请认真落实。

各区县和中小学整合实施专题教育的有效经验,请及时报我委基础教育处,以便推广辐射。

联系人:金莉莉;联系电话:23116707附件: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5月27日附件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整合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对专题教育教学和评价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挖掘中小学专题教育的丰富内涵,努力将专题教育纳入课程改革全过程,使专题教育成为学校坚持全面质量观,创新课程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的载体;使专题教育实施过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课程设置(一)课时安排中小学专题教育一般安排在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内进行,平均每周1课时。

各学段专题教育可根据课程计划要求自行安排,课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谈谈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精选教育文档

谈谈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精选教育文档

谈谈开展⽣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性-精选教育⽂档谈谈开展⽣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性⼀、⽣命教育的内涵早在⼆⼗世纪五六⼗年代欧美⼀些学者(以施韦泽、杰?唐纳⼠为代表)就提出⽣命教育的概念。

⼆⼗世纪末我国台湾、⾹港(以黄德祥、吴淳肃、侯南隆、钱永镇等学者为代表)因⼤地震、学⽣集体⾃杀等原因也开展了⽣命教育。

我国⼤陆是在本世纪初由上海市率先发起,今年3⽉14⽇《上海市中⼩学⽣⽣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发。

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实践,⼈们对⽣命教育内涵有了如下的阐述:第⼀种观点,认为⽣命教育可以简略地分成两⼤部分:(1)⽣命信念及情操教育;(2)⽣活技能训练(包括读书及学习的技巧、⼈际沟通,⽬标设定及时间管理等)。

第⼆种观点,认为⽣命教育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我⽣命价值,到与他⼈、社会乃⾄⾃然、宇宙⽣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命的省思,并涉及⽣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深。

第三种观点,认为⽣命教育就是指死亡教育:其内涵包括从⽣命开始,到⽣命过程的失落(包括各种⼤⼩失落、死亡)与哀伤,以及⽣命价值的省思等。

教导学⽣了解⽣死真相,省思⽣命⼤义,以期能避免校园中⾃我伤害、不爱惜⽣命的事件发⽣,进⽽能够珍惜⽣命,发挥⽣命的价值。

第四种观点,认为⽣命教育包含着两层意思:⼀是狭义的⽣命教育,就是个体⽣命的安全、⾃我保障和⽣理⼼理等;⼴义的⽣命教育是指⼈⽣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但就⽬前来说,学校开展⽣命教育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狭义的层⾯,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切⼝⼩,操作性强,效果⽐较明显。

可见,开展⽣命教育就是基于⼈的⽣命规律,以⽣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与⾃然、⼈与⼈、⼈与⾃⾝之间的关系,确认⽣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主体作⽤;按照⼈⽣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命质量和终⾝幸福奠定基础。

⼆、开展⽣命教育的必要性1.⽣命的丧失、⽣命意识的淡漠、⽣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学⽣⾝⼼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学⽣⾮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个班。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孩子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编制《上海市0—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

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

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
1.爱党爱国爱人民。

2.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3.好学多问肯钻研。

4.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5.勤劳笃行乐奉献。

6.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7.明礼守法讲美德。

8.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9.孝亲尊师善待人。

10.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11.诚实守信有担当。

12.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13.自强自律健身心。

14.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15.珍爱生命保安全。

16.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17.勤俭节约护家园。

18.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

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市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生命教育的原则实施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2、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

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自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互助重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援助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

通过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搭建开放式的发展平台,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四、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1~2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2、3~5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1)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和欣赏积极乐观的心态。

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2)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

(3)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

远离烟酒和毒品。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合理使用网络。

(5)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二)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教育内容重点为: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3、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别角色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

5、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6、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

钦佩顽强的生命。

7、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8、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9、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三)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教育内容重点为:1、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感问题和价值问题。

2、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中止妊娠对身心的危害。

3、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远离“黄”、“赌”、“毒”。

6、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7、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8、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9、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

五、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1、显性课程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